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素材的挖掘和构建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3:26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素材的挖掘和构建

摘要:教学活动素材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组成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合适、科学的活动素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素材的内涵、特点及其构建方法作一探析,期望同行争鸣。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材;分析;挖掘;构建。

我省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而所有这些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没有地理教学活动素材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活动素材丰富与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因此,地理课程的改革,为教师对地理教学素材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课堂教学真正取得实效,我们需要大量鲜活的教学活动素材,但目前许多素材存在认知上缺陷、针对性不强、表述过于简单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多渠道、多角度挖掘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素材,富有创新地加以剪辑。

一、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素材的内涵及其特点

我们认为所谓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素材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地理学科原始材料,也就是内含地理学科知识、规律、方法而又未经总括和高度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是具有地理专业特性。首先,它内含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原理、方法。其次,它内含的地理专业知识、原理、方法也应该是隶属于高中地理课程范围之内。其三,它虽然是未经总括和高度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但它已经经过教师的技术处理,有用信息相对集中,而无关信息则大量删除。

②是具备课堂教学技术特性。首先是适合学生探究兴趣的素材。其次是具备探究的需求和过程。第三具备适合现代教学手段能够有序呈现的特点。

③是具有实践的特性,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游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

④是具有地域性,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选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学生学习条件相符合的素材。

⑤是具有时代性,地理教学内容有极强的时代性,教学素材也有明显时代特点。如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桑基鱼塘的经典素材需要与时俱进。

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素材的组成结构

考察大量地理课堂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地理活动素材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①是地理学科基础(分主题)的描述;湘教版教材中分章节大量以活动形式出现的教学素材,它以活动“思考”、活动“探究”、活动“实践”方式呈现,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是应用最便捷、最多一大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加以编辑,提炼出合适的教学素材。

②是以实验、计算为主体的活动素材,主要探究地理学科的原理、矢量及其运用;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这两章节最常用,由于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在空间概念的建立方面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采用模拟实验和演示、计算等方法获取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③是主题边缘资料及其学习提示等阅读素材,这种阅读素材主要对学生的各种认知点进行补充和粘合,促使认知的系统性;湘教版教材是由正文、阅读、活动三部分组成,阅读作为正文的解释、补充,不作知识上的要求,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但作为一个教学案例,它具有紧扣主题、科学表述、使用方便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大量可挖掘的鲜活素材,它们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④是以地图、图片、各种图表形式出现的学习背景素材,图是地理的灵魂,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图表等各种各类的图具有形象直现的效果,结合相关知识和原理解读图表是其主要功能。

分析以上的四个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前两个组成部分构成了活动素材的主体部分;而第三部分实际上是一种任务提示,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种“引路”功能;第四部分是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学习背景素材,这种素材的有机解读,使学生的知识、原理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同时,通过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利用学习素材进行信息解读与知识、规律揭示、方法提炼等过程中,认知缺少有序性和系统性,在原理与矢量的解读与运用中缺乏方法和灵活性,离新课程教学所期望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阅读教学活动素材,梳理基础知识是高中学生人人都已经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但许多学生在知识认知的有序性和系统性上还往往依靠教师的指导;而对地理学科原理、矢量及其运用的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也正是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这样的:以学生自主阅读、获取地理基本知识、方法为基础,重点探究地理学科原理、矢量及其运用。

三、高中地理活动素材的构建方式

我们认为,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素材主要溯源来自于教材。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视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素材后我们发现:第一,有些活动素材缺失特定地域(教材发行地域)的代表性,不能被普遍学生所熟知和接纳,即素材的普及性值得商榷,也就是说,有些素材需要撤换;第二、许多主题的素材不能有效揭示主题的知识体系,即知识的系统性有所缺失,也就是说,有些素材需要补充;第三,同一主题的许多教学素材缺少一种认知层面的推进,即素材的有序性或素材组合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也就是说,有些素材呈现次序需要调整。

综上分析,我们应该从素材的有效性的视觉,以撤换、增补、调整等方式着力解决素材的普及性、系统性及其素材组合优化等问题;从素材科学利用的视觉,着力构建地理原理与矢量获取、运用的任务提示及其知识体系有序描述等问题。如果能够有效解决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一定能够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推进新课程向更高更远方向发展。

高中地理活动素材的构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流程一般如下图所示: (见下页)

明确探究任务,提示探究方向。

提供辅助阅读素材,有

文本素材,图片素材、 音像素材、矢量素材。

根据一定认知次序呈 现,但要设计一定次序

可变性的程序。

1、素材撤换

从素材的普遍意义的视觉,分析素材的地域代表性、学科的典型性、方法的传递性,从而撤换部分不合适的素材。

分析素材的地域代表性,主要是地域的局限性,一方面不能超脱特定区域的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不能过分缩小地域的范围。如必修地理Ⅲ第5页“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湖南省三次产业构成和湖南省城市与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图来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原因。我们学生对湖南省区域发展状况比较陌生,但对本省情况相对熟悉,用浙江省的资料替代更合适点,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分析素材的学科典型性,主要是素材能集中、有序呈现学科知识和原理。如:“中心地理论”理论原理性强、内容相对抽象,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料解释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材通过对北京商业网点空间分布的讨论,加深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可将其活动内容换成学生更为熟悉的我省某城市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方法的传递性,主要是这样的学习素材所解读的方法能够用来解读相类似的一系列地理现象。如模拟实验“极昼、极夜的分布”,此模拟实验使用手电筒的观察效果不太好,换用一个两面垂直的硬纸板替代太阳光(画好太阳光线)和晨昏线,或用一支钢笔代表太阳光,并使其始终位于黄道平面上,保持黄赤交角和地轴的指向不变(指向北极星),观察地球仪(钢笔尾端)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钢笔头)在地球不同纬度运动的特点,并总结极昼极夜的分布规律。 2、素材的增补

从主题知识的系统性的角度,分析教材所提供的教学素材的系统性,从而增补缺失的素材。在增补素材时,要坚持集中性的原则,即要力求素材提供更多的学科信息,以增强教学的实际时效。

如我上到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时,分析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课本14页活动只提出3个问题,没有活动素材,这需要教师收集有关家乡的材料。我作如下教学处理,教学片断:

师: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个地带? 生:浙江省,属于东部经济带。

师出示幻灯片:仙居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有效进展: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16.1:48.7:35,发展到2007年11.4:47.0:41.6。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杨梅等农特产品产业化发展迅猛,农

提供预设成果。 预留生成空间。

让学生尝试完成,建 构三维模型。

提供规范描述方式, 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

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县合力兴工,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医化、橡塑、机械、工艺美术、金属制品、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特色更加突出。服务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态休闲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三次产业的快速成长。

师:小组合作探究:1、分析我县7年来产业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我县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学生分组探究后,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各组代表争着发言。

一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基地一胜地的建设促进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速加快,比重变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二生:目前我县环境压力日趋严重,主要是我县工业结构中医药化工成为支柱行业,医化对水体和大气污染大,据了解,城南化工区是台州市环保限改之一,区内有医化企业33家,目前已关闭7家,其余或搬迁或整改。(这些材料来自他们研究性学习课题)

三生:我县山青水秀,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可建设为台州市的后花园,淡水资源丰富,争取早日实施台州西水东调工程。

…… 3、素材的调整

素材的调整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增强信息挖掘的有序性,力求促成学生认知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促成学生学科思维的深刻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特征和差异时,教材设计了一张表格,查找有关资料,完成表格空白部分内容,内容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南北方的区域差异,此探究活动的资料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此素材表面看起来简单明了,很能说明问题,但其活动过程难以达到探究效果,症结在于概括性太强、切入口太大,与学生思维距离较远,如果在课堂上作适当调整,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

师:(印象畅谈)举例说明在你的记忆中我国南、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生: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喜欢吃米饭、北方喜欢吃面食。 另生:南北方人身高不同,北方人牛高马大,南方人小巧玲珑。

另生:南北方交通发展不同,古代是南船北马列,而现代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快速发展,南方发展比北方快。

……

学生话匣子打开,说出许多答案。老师抓住一位学生话题,南北方传统民居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展开探究话题。

教师打开幻灯片——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图片 师:请说出南、北方传统民居在建筑上存在哪些区别?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学生会答出许多南、北方差异,教师加以总结。

师打开幻灯片: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南北住宅的明显差异。 1、北方传统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轻薄。3、从北方到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加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4、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城市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老师要求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学生讨论结果(略)

由于切入点小,联系实际,容易迸发学生思维火花,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新素材的选择,既要思量历史的积淀,更要关注新近的科学研究,所以要把新近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搜选的主要对象,把地理的专业杂志作为素材选择的主要溯源,如《国家地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

四、挖掘教学活动素材的主要渠道

1、广泛利用地理教学媒体资源,并进行筛选和整理。

媒体资源具有直观、快捷、丰富、生动等特点,易于收集和整理,能为教学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料,这也是目前教学素材获取最丰富、最便捷的一条途径。因此要广泛利用教学媒体资源,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注意收集有关地理课程资源的媒体信息。教师可提供符合当地条件的节目名单或网站名,使学生明确搜索范围。如“中国气象局”“地理世界”“人与自然”等。其次,加强对媒体的筛选和整理。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地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采用小卡片、分类、输入计算机等方式进行整理归档。

2、充分用好文本资源,挖掘有价值的教学素材。

文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学习参考资料等。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用好教材和教参,同时用好省编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中地理作业本》、《高中地理图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等文本资源,这些资源是教学素材获取最直接、数量最多、使用最方便的一种渠道。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有的放矢加以挖掘,并在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化功夫,创出自己的特色。

3、加强地理活动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为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配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活动必备的、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仪器、工具、设施、资料等,重视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实验室、学校气象站和天文观测站等活动基地建设。在课余时间向全体学生开放,鼓励并促进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力求使每个学生有动手学习的机会,扩展素材的外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的秋季星空观测和气象观测活动,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捕捉课堂动态临时生成的信息。

学生在课堂动态活动中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往往可以成为教学中新的增长点,它既是教师宝贵的资源,也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这些临时生成的信息,发现活动中有价值的教学因素,要引导学生深入持久地探究问题,记录下有价值的活动素材。要获得这些瞬间生成的信息必须创设民主平行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亮点,发挥自己的潜能。

5、高度重视源于生活的社会素材的挖掘,升华主题。

社会资源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这些源于生活的素材在教学上有很强的说服力,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参与,便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并能很好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教师要高度重视这方面资料的积累,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使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本领就在自己手上。例如,我县近几年搞了不少的开发区,教学中涉及到工业和工业区位的有关知识,举开发区的例子最贴近学生的生

活,学生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布置学生对身边的工厂、开发区的决策等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实践活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这是其他活动素材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地理教育》2008年第2期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 4、《当代教育论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