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9章习题精编及综合复习试题与答案(非常重要)

更新时间:2023-09-13 11:50: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9章习题精编及综合复习试题

与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习题精编(绪论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题

1、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 2、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注重激发兴趣)

3、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和(评点法)。

4、中国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五经)、“(四书)”。它们作为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被沿用到清末。

5、(1903)年,语文开始正式单独设科。 6、1956年,我国语文教学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7、1953年.发生了有名的“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二、简答题

1、何谓“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最流行、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2、中国古代的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时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注重基本功训练;多渎多改多写;从模仿入手学作文;先放后收。

3、简述1996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特点?

明确了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特点,全面反映了语文是思维和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首次提出语文学科课程的整体结构。语文教材也构成相应系列;建立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系,提出6项教学原则。 4、张志公先生概括的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脱离口语实际和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和知识教育。

5、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读解课文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评价。 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

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2、如何理解语文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 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体现新的知识观、学生观、以及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呈现三堆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3、现代语文教学内容观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的辩证统——关系;.语文与思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课程资源优选重构。

4.语文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语文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自我理解略)。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填空题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汉语文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包含着多样文化,而且具有较强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

3.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和(综合)。

4.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是(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 5.语文的一般能力包括(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语文是交际工具?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的工具;是生活的工具。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语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论述题

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你在实践中是如何做的?

1.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联系实际略)。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习题精编(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我国传统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接受)、(仿效)和练习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2.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包括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扎实复习)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和(系统小结 )的方法。 3.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探究阶段的学习方法指导应该主要指导(感知)、分析和(综合)。 4.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运用阶段的学习方法指导应该主要指导知识和经验的(构建)和(迁移)。 二、简答题

1.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参与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对认识活动能够自我监控、调适。 2.与语文课程性质相关的语文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注重直接感受体验;不忽视间接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感情活动伴随整个学习过程。 三、论述题

1.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包括调动哪些方面的能力?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述。 1.(1)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 (2)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 (3)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4)调动学牛的想象能力。 联系实际略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习题精编(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2.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3.教学资源包括(物质)和(人)。

4.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 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为教师提供(反馈)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

它属于学科教学设计,是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

1

2.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现代技术的恰当运用。

3.教学过程的安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从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安排教学过程,(2)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安排教学过程,从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安排教学过程。 三、分析题

1.根据本章第二节的内容,分析自己的一篇教案,看看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策略运用、教学评价组织等方面有什么得失。 第四章 阅读与阅读教学 一,填空题

1.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它是一种读者借助(内部言语 ),以简缩的形式对读物进行加工改造的智力活动过程。

2.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阅读的本质决定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书(主体)。

4.阅读阐释阶段大致需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得意体情、(言语表述)等活动。 5.欣赏性阅读具有认识属性,(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

6.学习经典文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文化素养)。 7 读解策略包括(认知语言)的策略,还原语境的策略;(提纯撮要)的策略;(联想生发)的策略,问题导向的策略。

8.语文教材中的语音文化知识又可称为“(用件)”,目的是供学声阅读后用。

9.阅读教学的基本属性是(对话)和(活动)。 10.思路就是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维条理 ).作者的思路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形象性思路,抽象性思路和(临界性)思路。

11.对于论说义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下列模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释逻辑)述思路。

12.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直觉力和深刻(理解力)。

13.言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有阍点评注法,(语感笔记法),(佳句模写法)。

14.诵读技巧主要有处理停、连.表达(重音),把握(语气)和掌握节奏。 二、简答题

l.简述微观视野下阅读活动作为一个行为系统的特征。

阅读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阅读是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阅读是言话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阅读是审美实践。

2.读者的阅读期待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体裁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自我期待。 3.阅读批评与阅读鉴赏的区别是什么?

鉴赏是对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参与,满足的是读者个体的审美趣味,着重实现的是读物的审美价值。批评是对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检验和评定,它往往是从一定的背景和理沦出发去感受和理解读物,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它更着重于读物的社会价值。 4.刨意性阅读的思维操作一般有哪三种模式? 综合.即“统摄性加工”;组接,即“倾向性加工”;排序,即“系列性加工”。

5.课堂教学中救师提问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应具有适当的难度;有具体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予及时的反馈;不要使学生处于连续的“被追问”状态。 6.简述言语分析法的特征。

注重言语表达的形式技法和成功经验;着眼于作者运用语言

过程中的动态思考和表达经验;注重言语的人文意蕴。

三、论述题(必须举例)

1.如何从阅读活动的自然进程角度,理解阅读活动中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结构?

积累性阅读与阅读感知力;理解性阅读与阅读理解力;欣赏性阅读与阅读审美力;研究性阅渎与阅读评价力;创意性阅读与阅读创造力;信息社会中的信息阅读。

2.结合实际沦述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整体感悟的方法。 了解文本的全局,促成原初感悟,形成阅读期待,从初感发展到评说。 四、分析题

1.分析自己或他人的一堂阅读教学课.看是否体现了“阅读教节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的观点,进而深入理解阅读教学的对话品格。

阅渎教学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是课堂情境中的“师一生”、“生一生”对话。分析略。

2.分析第四章《(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谈谈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和理解作者情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从整体上看,运用了文学鉴赏法。首先,揭示《我与地坛》的构成规律。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

话语层面,进入到形象层面:地坛、母亲;又由文学作品的形象层面,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意蕴层面:精神家园、感悟生命、生命航标。从而以作者的审美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系统的构建。具体地看,运用提问对话法、言语分析法、整体感悟法、理清思路法等多种方法。“提问对话法”所提问题悬具有适当的的难度和针对性的“发展性问题”,例如“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史铁生从母亲身上懂了什么?”等,学生在理解这些问题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理过程中,构建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多种具体方法各有其作用,例如“理清思路法’’探寻了作者“生命永恒”、“热爱生命”、“痛苦忍耐”、“坚强生活”的思想开展过程:从其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第五章 作文与作文教学 一、填空题

1.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2.写作过程一般要经历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从(模糊)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转化。 3.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指导方法有(审读圈点)法,( 结构分析)法,题目补充法和( 比较辨题)法。 二、简答题

l.作文知识结构中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丰富的百科知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深刻体验的积累。

2.一般情况下,学生缺乏作文欲望的原因有哪些? 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3.作文课中的情境教学,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打开“胸中积蓄”;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

4.联系写作心理规律,教师指导写作过程大体有几种思路?

运用联想的规律指导作文;按照认识规律指导作文;运用头脑风暴法指导作文。 三、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对“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的理解。

写作是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写作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写作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的。 联系实际略。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生作文观察力的理解。

2

观桑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视知觉过程;在这视知觉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学生的写作材料来源有两个:一是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一是读或听等间接渠道。 四、分析题

一位特级教师创立了一种特殊的课型——“班会感悟课”。老师走访了班上57位学生的家庭,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心准备自己的发言——一首长诗。他下功夫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此发言的内容针对性强;他深爱蓿自己的学生,因此他的发言充满激情。学生听了他的发言,既动心.义动情,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佳作。下面是这位老师的长涛片段和学生的“感情”片段。以此为例,从作文教学如何开启学生思路的角度,分析这个课例的成功之处。 教师的发言《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片段) ??

对父母/不管年轻年老.不管为官为民/每一位都是爱子如命/每一位都是勤勤恳恳/清晨,儿女还在酣睡/兹母早已起身/精心精意地调剂饭菜/只怕儿女的眉头皱起愁云/严父本想唤醒爱子/内心却翻腾着激烈的矛盾/既怕打扰爱子的睡眠/又怕浪费晨读的光阴/可敬的严父,象忠诚守时的报晓鸡/可亲的慈母,象任劳任怨的女仆人/而我那作儿女的弟子们哪/却似乎习以为常/倒有些麻木不仁??/我可爱的弟子们啊/你们可曾理解/父母已成为两头点然的蜡烛/一头点燃,照亮了工作/一头点燃,照亮了你们/他们在加倍地煎熬着心血/他们在加倍地毁灭着自身/你们可曾见到/烛泪落时母泪落/你们可曾听到/烛心燃时父呻吟/你们可曾反思/习以为常是多么无情无义/你们可曾自省/麻木不仁是怎样违背天伦/学会爱吧,我可爱的弟子们/学会爱吧,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是我得出的动心的结论。/享受父母的爱,却从不想到反哺/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享受老师的爱.却从不想到回敬/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索取朋友的爱.却从不想到答谢/我不相信他足一个高尚的人/获得集体的爱,却从不想到回报/我不相信他会成为爱国的人,学会爱吧,这足做人之本/学会爱吧。这是报国之根/——这就是我得出的动心的结论。 ??

学生感悟作文(节选):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老师.是您的演讲踏出了我们这些青年学子的空谷足音。于:是.我从混沌中初醒。“做思之吾,创吾之思”!老师,是您的教诲启迪我迈开了回归灵性的第

一步.开始学习用心灵去感情人生。“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

老师.是您的呐喊让我寻回了“爱”这一人之本。摆脱了“情感冷漠症”的我,逐渐体会到回报爱的欢欣、奉献爱的快乐。

答:教师用声情并茂的长诗成功创设了能够形成感情共振的情境,使学生们易于产生倾吐和交流的欲望,进入一种积极趋向的心理准备状态;

2.“?从前的我.却对父母这种鞠躬尽瘁的奉献一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如今.当我被老师的诗唤醒之后,重新审视父母.我觉得他们更象泰山上抬滑竿的挑夫,而且是两名不索报酬的挑夫。他们一个躬身在前,一个挺腰在后,抬着躺在滑竿上的我,步履蹒跚地向学习的泰山顶峰攀登。我渴,他们递上泉水;我饿,他们奉上美食;我冷,他们脱下衣服给我穿。而他们.只是抬着我不停地攀着,登着??可我呢?尽管只是悠闲地仰在轿上轻松地看书学习,却依然连连喟叹行路难!竟然从未想过关心关心抬轿的两位轿夫,体谅体谅他们的辛苦,给予他们些许安慰!这是何等何等的不知廉耻啊!??”

答:教师在诗中再现了父母。。儿奠之川普遍的生活真实场景,将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引人了现实生活之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3.“伴着泪水开完了班会.老『『币的讲话和同学们的发言让我近乎冰冻的心燃烧起来。我头一次冷静下来,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走过的16年的道路,努力寻找路边那被我遗弃的最宝贵的东西。??” 答:教师用情感这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的“胸中积蓄”,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悄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义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激荡,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欲罢不能。 第六章 口语交际教学 一、填空题

1.口语交际教学日标的特征是(发展)性,整体性和(操作)性。

2.表达与交流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临场 )性,( 敏捷 )性.体态语的运用.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3.谈话是指说与听在共同创设的(语言情境)相互应答的活动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话题灵活 ),语句松散等。 二、简答题

1.简述口语交际的态度包括哪些要求。

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一

2.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倾听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包括三个阶段:言语知觉阶段;结构分析阶段;利用阶段。

3.口语交际救学的要求有哪些?

①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②刨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 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⑤教师弓I导要切实、精当;

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教学有哪些方法?

朗读训练;复述训练;讨论训练;口头作文训练。 三、论述题

1.听力训练有哪些的办法?联糸实际就其中1—2种谈谈是如何进行听力训练的。

聆听训练法;听记训练法;听写训练法;听说训练法;听辨训椿法;听测训练法;听评训练法;听赏训练法。联系实际从略。 第七章 语文知识教学 一、填空题

1.语文知识内容包括社会的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和个体的(言语规则)

2.语法修辞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它是以(概念)和(命题)的形式出现的。 二、论述题

语文知识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加以论述。 答:精要致用的原则;综合实践的原则;注重言语情境的原则。 联系实际从略。

第八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一、填空题

1.在西尔斯和里奇的著作《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书中,将教育技术定义为“关于(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设计课件时一般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呈现控制和(拓展选择)。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将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思维过程的变化。

2.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①促进综合效应;②拓展选择空间;③提供便捷手段④改善参与条件;⑤扩大共享范围。

3.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包括教育理论和设计制作两个方面;适用性原则,包括教育技术的适用性 和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

第九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和(文学)、(语文教育史)。 2.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涉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处理作业、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 二、简答题

1.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应明确哪些问题? ①评价功能的转化;②重视综合评价;③强凋质性评价;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 2.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①积极的角色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②热爱学生;④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④始终保持一颗童心;⑨富有同情心和耐心;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简答中学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结构。

选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综合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语文教学现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2、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是:融入性、先后顺序性。主辅配合性。

3、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树立语文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方式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6、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语文能力,包括发展语文的一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研究能力。 7、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辨证统一,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8、 学生需求包括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9、 教学评价目的、作用及时间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0 语文教案要求科学性、实用性、有个性色彩。 11 个性化的阅读,已成为新世纪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

12 阅读教学的基本属性是:活动和对话。 13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14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 15 写作经历两个转化,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二是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 16 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有口语交际的态度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17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是: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 二、 简答题

1、 语文和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2、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3、 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4、 教学评价的作用。

5、 创造性阅读的思维操作形式。 6、 教师提问要注意哪几方面? 7、 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 8、语文知识教学现在存在哪些问题? 9、“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 10、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2 语文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 三、 论述题

1、 试述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意义。 2、 试论述阅读教学过程是一场多重关系、多种向度的对话。

3、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4、 试述教师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师学生观。

附部分参考答案及答案提示: 填空题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语文教学现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2、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特点是:融入性、先后顺序性。主辅配合性。

3、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树立语文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方式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6、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语文能力,包括发展语文的一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研究能力。 7、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辨证统一,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8、 学生需求包括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9、 教学评价目的、作用及时间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0 语文教案要求科学性、实用性、有个性色彩。 11 个性化的阅读,已成为新世纪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

12 阅读教学的基本属性是:活动和对话。 13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14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 15 写作经历两个转化,一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二是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 16 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有口语交际的态度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17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是: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 四、 简答题

1、 语文和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P15

2、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P29 3、 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P72 4、 教学评价的作用P86

5、 创造性阅读的思维操作形式 P120 6、 教师提问要注意哪几方面?P136 7、 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P165 8、语文知识教学现在存在哪些问题?P255 9、“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P257 10、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65 1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313 12、语文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P316 五、 论述题

1、 试述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意义。P35 2、 试论述阅读教学过程是一场多重关系、多种向度的对话。P133

3、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体现在哪里?P285

4

4、 试述教师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师学生观。P3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陈述性知识是以——和命题形式出现的。 2.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 活动。

3.语感足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的一—.—?—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

4浯文正式独立设科是在————年。 5.指导学生阅读时理清作者思路的步骤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 、述思路。 G.科学性和 性的辨证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7.中国占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 ”、“四书’。

8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汉语文是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阅读刚释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 、言语表述等活动。

10 一个课件设计时—股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 控制和拓展选择四个方面的问题 答:1.概念 2.综合 3.直

觉 4.1903 5.释逻辑 6.艺术 7.五经 8.汉民族 9,得意体情 10、呈现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6分,共24分)

1.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应明确哪些问题?

1.答:①评价功能的转化;(1分) ②重视综合评价;(1分) ③强调质性评价 ;(1分) 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分) ①注重过程。(2分)

2.阅渎批评与阅读鉴赏有什么不同?

答:①鉴赏是对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 参与,(1分)满足的是读者个体的审美趣味.(1分) 着重实现的是渎物的中美价值。(1分) ②批评是刘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枪验和评定,(1分)它往往是从一定的背景和理论出发;

感受和理解读物,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1分)它更着重于读物的社会价值。(1分)

3.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答:①学习者参与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1分)

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2分)

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1分) .

④学习者对认识活动能够自我监控、调适。(2分)

4.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①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②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 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⑤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

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以上6点各1分。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应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①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

②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 ③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以上4点各3分;联系实际3分。

2.当前中学生缺乏写作的欲望的原因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 原因:①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2分) ②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2分) ③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2分) ④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2分) 联系实际,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写作欲望: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1分)开掘“胸中积蓄”;(1分)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1分) 联系自身教学实际4分。

四、分析题〔36分)

(—?)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回答文后的问题。(14分)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 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一“没门儿”。

我家人姑站在人群旦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 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十动地

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 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 再听说过他十那号事。千u十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c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 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异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子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 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占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 来-池用手背拭了——下界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看比的—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动地往 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 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 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囤。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 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顿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 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 重且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深险锁。 问题:1 .确’人这样评价微型小说;从 —个螺壳,可以听到海听到风浪的呼啸。

①在《锁》中,“一个螺壳”是指(C )(2分) A一阵凄楚辛酸的感受 B一个有讽刺意味的场面

5

C一颗被戳伤而滴血的心 D——副副冰冷冰冷的面孔

② 在《锁》中,“海上的呼啸”是指( A )(2分)

入请给改邪归止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H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过足的行午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 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会完美无缺 2.大姑的两次“眨眼”,对清洁的发展有什么意义?(6分)

两次“眨眼”推动了情节的展开(3分)和向高潮发展。(3分)

3.撬开锁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喷’声从人们 口里发出来”。

在下列几项中 正确分析了;说不清’:的原因 后的括号内打“√”(』分:

A人们对小川此举的褒贬不( √ ) B人们一时难以评价小川此举的含义( ) c:人们由小川此举引发的联想多种多样( √ )

D 人们对小川有了新的认识( ) E人们对小川的”绝技?发出惊叹( ) (二)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回答问题。(22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我们一起求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幺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于”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广弟.)7;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 主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于”.“他是十法国老

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这个同学找引很多,还有没有?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儿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柝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 。说的是什么情 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 按时间顺序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 种情况下说的 ,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进严吃 得一干二净之 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部分。

师:对,、占了钱。他们对 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之用“打发”——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 面依次有哪些活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活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生:“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于勒在不在运只船上?

生:不在,

师:你怎么知道?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于意料地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 师:说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这封信成丁我们家里的福银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师:这句话是体现”盼”吗? 生:“果然.1()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刁—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师:很好。lo年时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希望,反而增加了。还有吗?

生:”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 钱置一所别墅。”这笔毫无着落的钱竟然列入他们的开支计划。可以肴出他们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 心情。

师:这位同牛分析在理。 之中还有——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急切盼望的心情,请同学们认真看。 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肴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师:他们真的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是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

师:说得好。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再看其他几句话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最后几句话是在。见到于勒时说的,当他们发观于勒是个穷水手时,菲利浦夫妇就大骂 亍勒是贼是流氓

师:是当面骂的吗? , 生:不是。是背着于勒骂的 师:为什么要背着?

生:生怕于勒:重新拖累他们。同时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因为这位女婿 是;十着于勒邓封发财的信才下 决心求婚的。 师:后来这——家人又怎样了?

生:为了避开于勒。他们改乘另外 —条船。 师:我们把情节理——下:,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 ??????避

从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小说情节不长却也曲折起伏,特别是后面情节的安排,既在意料之

6

外.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的话,应该分在哪里?

生:从开头到旅行之前为第一部分,从动身旅行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师:我用一幅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 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为1。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 翁变成了穷水乎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

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生:人不如钱。 师:请解释一下。

生:于勒这个人还不如钱重要,盼于勒是假,盼于勒的钱是真。

师:有道理。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生:“世态炎凉”,开始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后来发现于勒没钱,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 兄弟亲情。

师:同学们拟得非常好,跟老师想的一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 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再朱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 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 都是人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 “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粗叔”是若瑟夫说的。

师:很好。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克拉丽丝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

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情淡谈你对克拉丽丝的看法:‘

生:这个人大无情义,满脑子只有金钱,:乍常自私、势利,只管自己的得失利害。

师:菲利浦夫妇都是,卜人物。不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坏蛋,但由于他们对待亲兄弟的态度

我们从心 底鄙视他俩的人格。还有什么发现? 生:菲利浦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r勒是贼是流氓,菲利浦只说于勒是这十家伙。说明 菲是有点同情于勒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比较细致,但我们看看菲利浦是不是同情f勒,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菲利浦最终没认自己兄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 无情的,他也是以金钱为重的,菲与克只是有点程度不同罢了。

师:很好,具体说说。

生:支拉丽丝更泼辣,更冷酷,更有心计,因而她也更令人讨厌。

师: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师:好,我们来齐读文章写小若瑟夫的一段话:从“我看了看他的乎”到“我的亲叔叔”。 (读略)。

师:同学们还没有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旦一共三句话,前一二 句写谁? 生:写于勒。

师:是谁的目光看于勒? 生:若瑟夫的。

师:我读一下。你们看 这目光包合了什么?(师读)

生:目光饱含了怜悯之意。对穷国潦倒的于勒充满同情。

师:第三句是写谁的心理活动‘; 生:若瑟夫的心理活动;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 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生:“父亲的弟弟”是剖—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 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生读)

师:这—遍读出了感情。 若瑟夫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刘比。这个刹—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双方的性格,;

师:对,孩子是纯真的。人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买的,人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

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 、是刻薄的,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生: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扛 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师:好、下课。

问题1、本课教学过程山哪几: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 的教学目的是什么‘;(11分) 答案: 3个环节。(2分)

①整体阅读。找出对于勒评价的词语,以此切人对文章的理解。(3分)

②根据评价词语的语境,按时间顺序,对评价词语进行分类。重点理解菲利普一家对稍 的态度变化,把握文章的主题。(3分)

②根据评价词语出自何人之口,重点分析人物性格,把握写作意图。(3分)

问题2、本课教学主要体观了什么教学理念? 有什么特点,(11分)

答: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理念。从重点词语人手,深入分析语言文字的内涵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所包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a —于一体。(:分)

特点是:①精心选择教学切入口。抓住菲利普一家对于勒发迹和落魄的7;同反应这妈 内容和情节展开分析,进行整体感悟。<2分) ②抓住重点问题“盼”字。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细节内容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2分) ①善于点拨指导。(2分)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l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