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4-05-04 08: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 1、《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2、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3、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识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个人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
A. 客观性 B. 矛盾性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1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农民播种小麦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 法官审理案件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4、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 ( )
A.认识具有前瞻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16、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
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7、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全面性 1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9、国家的政体是( )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 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 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2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 )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B.各种生产力的总和
C.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各种生产方式的总和 23、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26、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2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 )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
3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3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 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段话说明( )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B.商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2、假定资本家投入26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20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3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 )
A.20% B.50% C.100% D.150% 33、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求按比例发展是( )
A.某一社会所特有的规律 B.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C.私有制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D.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34、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6、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37、为“乌托邦”岛国设计了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社会制度, 被后世公认为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者是( ) A.莫尔 B. 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38、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
B. 是否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出发是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
行深刻批判 C.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39、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是( )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A.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D、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 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9、纺织厂投入生产过程中的棉花属于( ) 40、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上述论断,表明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生产资本
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 A.长期性 B. 曲折性 C.必然性 D.艰巨性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
A.生物进化论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 细胞学说 2、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文化 3、“白马非马\的命题 (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6、共产主义是( ) A、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B、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 C、为建立这种制度的实际运动D、无法经过实践检验的 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8、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A.生产使用价值 B.形成价值 C.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E.创造剩余价值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每题5分,共20分)
1、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2、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意识不可能超前于社会存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倡导共产主义道德超越了历史阶段。 四、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梁启超说:“历史为少数伟大人物之产儿”,“试思中国全部历史,如失一孔子、失一秦始皇、失一汉武帝……其局面当如何?”当代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19世纪中一百位最优秀的科学家在幼年死去的话,整个工业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将难以想象。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2、谈谈你对当代社会制度发展方面出现的新变化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辩证法理论 D 唯物史观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 A 唯物主义 B 宿命论 C 唯意志论 D 循环论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8、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A 规定垄断价格 B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 掌握国家政权 D 避免两败俱伤
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 资本输出 B 商品输出 C 对外经济援助 D 技术输出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 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巩固共产
党
的
领
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
20、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0题,每题2分,共20分。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 A 知行不可分割 B 知行合一
C 知行相互促进 D 行先知后
3、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 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4、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理性认识( ) A 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 接受实践的检验 C 起着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D 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 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因为( )
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8、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 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 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9、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0、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说明( )
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非人化”的根源 三、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 2、谈谈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 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 5、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6、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四、材料分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有人说,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2、材料1: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
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
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材料2: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状。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材料3:
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义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1)比较材料1和2说明为什么九方皋相马成功而伯乐之子相马失败?
(2)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在思维方法上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结合以上3组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3、材料1: 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在这个喧嚣的舞台背后悄悄地进行的,并且真正地起着推动作用。” 材料2: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材料3: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认识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 ,造成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城乡差距,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失调。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大多数普通群众的利益。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材料1阐明了什么哲学观点?
(2)结合材料1、2、3、4,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B 4 B 5 D
6 A 7 C 8 C 9 C 10 D 11 A 12 D 13 B 14 B 15 A 16 D 17 C 18 C 19 A 20 D 二、多项选择题:
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
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BD 2 ACD 3 BCD 4 ABD 5
四、材料分析题: ABCD
6 ABC 7 ABCD 8 ABCD 9 CD 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 10 BC
三、简答题:
1、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配置资源,二是调节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动就是通过市场把各种资源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安排,结果是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领域中。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市场去影响]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市场为载体,必然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要通过无限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并且最终一定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实践只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而且实践检验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而实践检验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5、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6、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
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1)九方皋成功在于掌握了相马的正确方法: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伯乐之子失败在于按图索骥,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2)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3)以上3组材料都说明了实践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正是认识和实践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结论和一成不变的教条,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从本本出发,而应该抱着继承和发展的态度。
3、(1)马克思的这段话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哲学观点。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以人为本是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一切为了群众,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动力,也是发展的主体,发展要依靠人,要适应人。科学发展观正是从目的和手段这两方面阐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
A、辩证性;B、实践性;C、科学性;D、现代性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句话体现了( ) A、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观点;B、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5、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C、前者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后者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6、相对真理是指( )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D、暂时正确的真理 7、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基础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
9、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 A、历史唯心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D、以上都不是 10、“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人的认识是被动形成的 11、劳动资料包括( )
A、生产资料的总和;B、土地和人; C、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各种生产手段; D、一切物质财富的总和
12、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播种小麦;B、医生疹病;C、运动员参加比赛;D、演员进行表演 15、国家属于(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意识形态
16、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17、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8、“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9、“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0、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1、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类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3、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实践是人们主观的活动; B、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C、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能被实践检验; 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
A、科学性; B、 阶级性; C、实践性; D、革命性
25、对不可知论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
A、理论; B、辩证法; C、实践; D、逻辑证明 26、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2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 )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
3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3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 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段话说明( )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B.商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2、假定资本家投入26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20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3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 )
A.20% B.50% C.100% D.150% 33、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求按比例发展是( )
A.某一社会所特有的规律 B.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C.私有制社会所共有的规律 D.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34、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
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6、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37、为“乌托邦”岛国设计了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社会制度,被后世公认为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者是( )
A.莫尔 B. 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38、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 B. 是否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出发是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 C.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39、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C. 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0、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上述论断,表明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 )
A.长期性 B. 曲折性 C.必然性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 )几个阶段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B、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理性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
点; D、 理论需要回到实践去检验、修正、充实、发展。
3、真理和谬误是( ) A、相比较而存在; B、相斗争而发展; 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没有确定界限和区别的; E、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6、共产主义是( ) A、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B、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 C、为建立这种制度的实际运动 D、无法经过实践检验的
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8、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类社会发
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纺织厂投入生产过程中的棉花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生产资本
10、辩证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A、重点论主张两点之中有重点; B、两点论主张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C、两点论内在包含重点论; D、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每题5分,共20分) 1、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事物的发展。。
2、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倡导共产主义道德超越了历史阶段。 四、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2、论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
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的原理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1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20.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 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3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32.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33.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 ) 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3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 ( ) 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 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35.剩余价值是 ( )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36.从发展趋势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中 ( ) A.资本的技术构成会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会降低 B.资本的价值构成会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会降低 C.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D.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3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目的是要说明 ( ) A.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条件 C.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基本方法
3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形成 (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部门的平均利润率 39.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D.农业资本
40.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 )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D.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控制论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因材施教 D.因地制宜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B.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7.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列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是 (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借贷利息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当前的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
A.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C.我国改革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D. 我国的改革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
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本大题满分共20分)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 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4、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 D剩余价值论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
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0、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0、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2、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5、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6、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 )。
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
C.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 D.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7、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38、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2、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下列属于工厂的量的规定性是( )
A.劳动生产率 B.生产方式 C.领导体制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4.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6.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规律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
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
9、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基本职能包括(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3、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4、简述资本主义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及其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穷困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它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11.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 )
A.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 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1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13.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
A. 必要劳动 B. 剩余劳动 C. 无酬劳动 D. 抽象劳动 14.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 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1.5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6.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1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思想关系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
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4.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 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 )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 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6.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唯一的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的专政是( )
A.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B. 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7.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8.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 A. 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 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 由工人的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 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10. 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A. 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 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 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 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每题6分,共30分)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3.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4.“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
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
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
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
义哲学
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
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 )。
A.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内产生 B.剩余价值既不是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内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D.剩余价值是在流通领域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统一
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 )。
A.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B.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C.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16.在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在市场上销售商品
17.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问题
C.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18.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生产价格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B.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C.生产成本与利润之和 D.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19.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2、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3、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 )。 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 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
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 D、两个以上的垄断企业的联合
7、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 ( )实现。 A、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杠杆 B、制定经济政策 C、经营管理国有企业 D、计划指导
8、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 ( )实现。 A、运用经济杠杆 B、制定经济政策 C、经营管理国有
企业 D、计划指导 10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
2、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
本划分的区别。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客观性 B.辩证性 C.实践性 D.系统性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 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
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1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宗教关系 D.政治关系
14、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
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现
2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6、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1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2、“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
D.政体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3、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5、“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3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4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C. 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
2.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要从现实出发,不从可能出发
3.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 D.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5、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
\与“不及\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6.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 )
A.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 D.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7.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2、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3、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对于世界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九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
A.折中主义 B.辩证法 C.诡辩论 D.形而上学
6.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发展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 D.绝对性的优点 9.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10.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
A.自然环境 B.劳动者 C.生产资料 D.劳动产品
1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3.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
常生长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
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 A.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是( ) A.为人民 B.实事求是 C.立党为公 D.勤政廉洁
1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伦理关系
19.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
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
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 D.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管理经济的形式
C.国家政权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形式 D.社会各阶
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
2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人们的科学技术素质 B.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C.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
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23.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
24.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 )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B.各种生产力的总和
C.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各种生产方式的总和
25.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 )
A.革命领袖的产生 B.革命队伍的形成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D.革命思想与反动思想之间的撞击
27.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局限性 C.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9.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0.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先天禀赋 B.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个人的主观努力
31.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 A. 生产关系的单一性 B. 经济结构的一元性 C.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 现代经济的多元性 32.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A. 欧洲联盟 B. 黑海经济合作区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非洲经济共同体 33. 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 ( )
A. 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 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 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
34.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 A. 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D.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5.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 A. 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 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 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 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36.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来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37、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38、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3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4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D.能为人们认识 E.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 A.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C.提供直接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 D.提供具体资料和直接结论
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I(C+M-M/X)>I(V+M/X) B.I(V+M)>IIC
C. I(C+V+M)=IC+IIC
D.II(C+V+M)=I(V+M)+II(V+M)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 ) A.传统的农业社会 B.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
D.物的依赖性社会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8.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9.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0.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A.说明了平均利润是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B.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关系的本质 D.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利息率?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4、简述人民群众范畴的含义和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构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 分)
1、列宁一国胜利论包含着怎样的内容,为什么这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这一原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40分。)
1、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生产关系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阶级斗争发展史 2、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承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的观点是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质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对立 D能动反映论与直观的消极被动反映论的对立
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坚持的错误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所坚持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D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能接受它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2、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
论的观点
16、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7、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9、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2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2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25、下列现象哪些属于因果联系
A昼夜更替 B先进与后进 C阴电与阳电 D阳光与植物生长 26、“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命题表述的辩证思想是
A运动的规律性 B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C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D运动的绝对性 2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
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2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2、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34、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3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
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3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C.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D.我国社会新阶层
39、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白马非马\的命题 ( )是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
和个性的关系
4、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说明:
A精神力量可以决定物质力量
B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E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5、社会形态理论的重大意义表现为:
A它指出了社会形态是历史的、具体的
B它指出了社会形态是多层关系有机的统一整体 C它指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D它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 E在它的指导下,有可能对社会现象进行如自然现象那样精确的研究
6、抽象人性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A用人的理性说明人的本质 B用人的自然属性说明人的本质 C用人的思想意识说明人的本质 D用社会关系说明人的本质 E离开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C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 D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的统一 E真理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8、下列哪些情况是非爆发式的飞跃
A火山爆发 B暴力革命 C科学革命 D世界观的转变 E从猿到人的进化
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 )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 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10、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唯一的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的专政是( )
A.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B. 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辩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量变。
2、价值具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
3、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 4、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 2. 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十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 ) A.个别价值降低 B.个别价值提高 C.社会价值降低 D.社会价值提高
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趋势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途径
8、新事物不可战胜,这是历史发展的
A具体途径 B总趋势 C具体道路 D总结 9、\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这个故事中所讲的士卒的反映,从认识形式来说应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推理 10、人类解放就是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性的支配
C不受任何束缚 D摆脱盲
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
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5.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1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社会关系
C.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9.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思想关系 20.生产力是反映( )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 21.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
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23.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3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32.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 )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 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外化为 (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33.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 ) 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3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 ( ) 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 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35.剩余价值是 ( )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3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 3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3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 )
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 3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4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 )
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 B、消除经济危机 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2、二元论是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第三条哲学
路线。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人都参与历史的创造,所以“英雄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 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容。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理论意义是什么?
4. 简述资本主义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及其表现。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
物
质
的
东
西
而
已
。
”表
明
(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 A、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 B、经济收入的多少 C、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 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 )
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 )
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 B、消除经济危机 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05-04
2016-2021年消防水枪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03-15
隧道工程题库01-21
学校迎新年快板词06-10
论文草稿模板08-19
u1testb10-21
2015年会计综合实验报告(13班)01-25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104-29
《黄河颂》优秀教案08-10
初三学生现状分析及具体措施05-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克思主义
- 概论
- 试卷
- 原理
- 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