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知识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4-02-20 06:2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孔孟两章知识点学生版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 ;

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 ;

今义——国家

家:古义—— ;

今义——家庭和住所

三、一词多义:

1、为:①例:何以伐为

②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相:①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过:①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例:且尔言过矣

③例:是谁之过与

④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⑤例: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例: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4、安:①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 例:既来之,则安之

5、疾:①大。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 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例: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6、止:①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只,副词。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7、而:①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例: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③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

6、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过与

7、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恐怕??吧?

2、何以伐为?

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

2、无乃尔是过与: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⑴陈:⑵力: ⑶就:

⑷列:⑸止:

4、固而近于费: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 辞: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译:

2、何以伐为: 译: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

九、相关成语

1.祸起萧墙:

2.分崩离析:

3.开柙出虎:

4.既来之,则安之:

5.大动干戈:

6.虎兕出柙:

7.扶颠持危:

十、默写

1、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吾恐季孙之忧,,。

4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给加粗的字注音)

(1)王好战:(2)弃甲曳兵:(3)数罟: 不入洿池:

(4)衣帛: (5)鸡豚: 狗彘:(6)庠序: (7)饿莩:

(6)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一词多义

1.凶:

(1)不吉祥,不幸。例: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例: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例: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例: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2.察:

(1)观察、仔细看。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

(3)考察后推荐。例: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3.兵

(1)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例: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3)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例: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4.直

(1)与“弯”相对。例:木受绳则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例: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例: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例: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 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6)副词,径直、一直。例: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7)副词,竟然。例: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5.数

(1)(Shù)数目、数量。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 例: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3)命运。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4)( )例: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5)(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Shuò)屡次。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三、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字义)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七十者衣帛食肉: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王无罪岁:

②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③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五、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各组句子的特殊句式)

1.( )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非我也,岁也

2.()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篇二:必修四基础知识整理

必修四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一、字音

烙印lào(炮烙酽yàn 匮乏kuì 皈依ɡuī 阖家h? ..lu?) 酽....

二、成语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变直。揉,把直的变弯。

相形见绌(chù):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第二单元

一、字音

自诩头kē 脑髓如pì 孱头càn 蹩进bi? 茅厕构dì .xǔ 磕..suǐ 譬....ca/si(厕.ca所) 缔.捋起袖子luō 攫取ju? 丰腴然jiǒnɡ 回溯...yú 迥..sù

二、成语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分道扬镳(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飞”也作“蜚”。

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能理解。(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

不讲道理。

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条理清楚。

形形色色:各种各样。

第三单元

一、字音

怔忡君杀父shì 口讷..zhēnɡchōnɡ(怔怔..zhanɡ) 惶悚.sǒnɡ 思忖.cǔn 弑..na 虫豸.zhì 小觑顶qi?nɡ 裨将pí(裨益bì) 隳心ɡāi 辎重zī 攒动cuán(积攒.qù 穹....huī 垓....zǎn)噱头xu? 抻一抻chēn..

二、成语

暴殄(tiǎ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同仇敌忾(kài):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掎(jǐ)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

第四单元

一、《孔孟两章》

(一)《季氏将伐颛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无乃尔是过与:用于前置宾语之前,起提宾作用,助词;责备。 ..

(2)是社稷之臣也:此,指示代词。 .

(3)且尔言过矣:错误。 .

(4)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居,充任;不去(就任)。 ...

(6)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

(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

(8)是谁之过与:此,指示代词。 .

(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憎恨。 .

(10)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覆。 .

2.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季路见于孔子曰:引出对象,介词。 .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介词。 .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把,介词。 .

(4)且在邦域之中矣:况且,表递进,连词。 .

(5)何以伐为:表反问,语气词。 .

(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指“伐颛臾”,代词。 .

(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表转折,连词。 .

(8)则将焉用彼相矣:那么,连词。 .

(9)虎兕出于椟中,龟玉毁于椟中:从,介词;在,介词。 ..

(10)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表并列,连词;和,介词。 ..

(11)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动词。 .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并列,连词。 .

(13)则修文德以来之:就,连词;来,表目的,连词。 ..

(1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表转折,连词。 .

(1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表转折,连词;在,介词。 ..

(16)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并列,连词。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

(2)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4.解释下列成语。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二)《寡人之于国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河内凶,则移于其民于河东:荒年。 .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

(3)弃甲曳兵而走:兵器;逃跑。 ..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

(5)直不百步耳:只是。 .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

(7)数罟不入洿池:(网眼)细密。 .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不满。 .

(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栽种。 .

(1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

(11)鸡豚狗彘之畜:喂养。 .

(1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耽误。 .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慎,认真从事;反复(告诉)。 ..

(14)然而不王者:统一天下,名词作动词。 .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

(1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开仓赈民。 .

(17)非我也,岁也:年成,收成。 .

(1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名词作动词。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3.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对于,介词。 .

(2)则移其民于河东:到,介词。 .

(3)河东凶亦然:这样做,指移民移粟,代词。 .

(4)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

(5)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为什么,疑问代词。 .

(6)王好战,请以战喻:用,介词。 .

(7)填然鼓之:象声词尾。 .

(8)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连词。 .

(9)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用,凭,介词。 .

(10)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

(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助词;代五亩之宅,代词。 ..

(1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凭着,介词。 .

(13)申之以孝悌之义:用,介词。 .

(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 .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却,表转折,连词;这样的情况,代词。 ..

(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却,表转折,连词。 .

(1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跟,介词。 .

(18)斯天下之民至焉:这里,代词。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名词作动词。 .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栽种,名词作动词。 .

(3)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穿,名词作动词。 .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统一天下,名词作动词。 .

(5)王无罪岁,期天下之民至焉:归罪,名词作动词。 .

5.解释下列成语。

(1)弃甲曳兵: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2)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状语后置句)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状语后置句)

二、《劝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结束。 .

(2)木直中绳:符合。 .

(3)金就砺则利:靠近。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 ..

(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大。 .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到达。 ..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 ..

(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居托身。 ..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车柔 以为轮:车柔 ,通“火柔 ”。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3.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介词;比,介词。 ..

(2)车柔 以为轮:把,介词。 .

(3)故木受绳则直:就,连词。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递进,连词;对,介词;表并列,连词。 ...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修饰,连词;的,助词。 ..

(6)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连词。 .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介词。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兼词。 .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了,语气助词。 .

(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 ..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表假设,连词。 .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

(13)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

(1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的,助词。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其曲中规:弯曲度,形容词作名词。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名词作状语。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词作动词。 .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 ..

5.解释下列成语。

(1)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三、《过秦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

(2)内立法度,务耕织:制度;致力于,专力从事。 ..

(3)孝公既没:亦作“殁”,死去。 .

(4)蒙故业,因遗策:继承;沿袭。 .. (5)因利乘便:趁着。 . (6)因河为池:凭借。 .(7)西举巴蜀:攻取。 .

(8)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吝惜;招致,招纳。 ..

(9)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统率,指挥;军队。 ..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 (11)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 (1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13)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 (14)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

篇三:《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

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 ..

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 ①不安定,不安..

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三、一词多义:

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

④走过,经过。例: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⑤超过。例: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⑥过于。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拜访,看望。例: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

疾:①大。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④妒忌。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例: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①停,动词。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制止,动词。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③只,副词。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无乃尔过与

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以何伐为

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六、固定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2、何以伐为?: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

七、重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⑴陈:摆出,施展。⑵力:才能。⑶就:居,充任。⑷列:职位。⑸止:不去

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

八、重点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要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 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九、相关成语

⒈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指内部发生祸乱。

2.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列瓦解。

3.开柙出虎:原址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4.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5.大动干戈:原指大规模的进行战争,后比喻大张声势的行事。

6.虎兕出柙:比喻坏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7.扶颠持危:指挽救危亡颠覆的局面。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

(1)王好战:hào(2)弃甲曳兵:yè ..

(3)数罟:cù·gǔ 不入洿池:wū(4)衣帛:bó .....

(5)鸡豚:tún狗彘:zhì(6)庠序:xiáng(7)饿莩:piǎo .....

(6)申之以孝悌之义:tì .

二、一词多义

①凶:

(1)不吉祥,不幸。例: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例: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例: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例: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②察:

(1)观察、仔细看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考察后推荐。例: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③兵

(1)兵器、武器。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军事、战争。例: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3)军队。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士兵。例: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④直

(1)与“弯”相对。例:木受绳则直(《劝学》)

(2)正确的、正直的。例: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kr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