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

更新时间:2023-11-28 10: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编制导则

(试行)

广东省水利厅

二○○八年五月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社会经济、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广大的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导致山洪灾害不断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常受到威胁;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未能得到全面治理,直接影响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我省丘陵山区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分别于1994年、1997年、2002年、2006年和2007年发生了五次较大的暴雨洪灾,尤其以2002年“8.6”特大洪灾和2006年“7.15”最为严重。据《广东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调查资料,以2000年底为基准年统计,小流域山洪灾害直接威胁着丘陵山区77万城镇人口、308万农村人口和固定资产达312.0亿元、年产值331.5亿元的工矿企业及固定资产投资达677.9亿元基础设施的安全,威胁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5%。因此,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改善我省丘陵山区小流域内群众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面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小流域的安全、生态、发展、和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城市防洪和防灾减灾工程的实施,大江大河和县级以上大中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我省境内山地和丘陵广布,针对丘陵山区山洪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程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较系统、完整的防治规划。为保障丘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广东省2010年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防御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的能力,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

1

条件和生态环境,障农村饮用保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007年6月6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领省政府办公厅、水利厅、民政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瑶安乡察看灾情,看望群众,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期间指出:“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投入建设,我省大江大河的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现阶段的突出矛盾是小流域的治理滞后,隐患较大。省市县各级在治理小流域水患的过程中要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科学规划、统筹考虑,走综合治理、整体治理之路,力争小流域防汛抗洪的长治久安”。 李容根副省长亦对小流域治理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

本导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精神,在水利厅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有关专家的帮助下编制完成的。导则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的依据,使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有统一思路、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格式;便于根据灾害的影响程度和投资,安排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分期实施计划;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2008年3月14日,广东省水利厅在广州市主持召开了本导则评审会,水利厅规划计划处、三防办、建管中心,广州市水务局、河源市水务局、梅州市水利局、清远市水利局、连州市水利局、河源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通过征求与会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对导则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2008年5月4日,经水利厅厅务会议讨论,对本导则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之后,水土保持处组织起草单位有关人员多次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本导则。

本导则分为正文、附录和条文说明三部分。

2

本导则编写参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0)的要求进行,目的是为了指导我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各地要根据当地小流域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参照执行。

本导则由广东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员:王建 白文博 杨宪杰 袁鹰 舒若杰

叶凌飞 郑国权 占达鲁

审查:张国平 黄汉禹 刘霞

审定:朱军 蔡庆 陈汉先 高雪山 林举贤 朴圣国 胡建

3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编制导则

正文

4

目录

正文 ............................................................................................................ 4 1 总则 ...................................................................................................... 6 2 术语 ...................................................................................................... 9 3 技术要求 ............................................................................................. 11 4 基本情况 ............................................................................................ 13 5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4 6 规划分区及总体布局 ........................................................................ 15 7 防洪安全规划 .................................................................................... 17 8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20 9 水土保持建设规划 ............................................................................ 24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29 11 预警预报和防灾预案建设规划 ...................................................... 30 12 小流域管理规划 .............................................................................. 31 13 投资估算及实施意见 ...................................................................... 32 14 环境影响评价 .................................................................................. 33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 34 16 规划成果 .......................................................................................... 38 附录A 现状调查方法 .......................................................................... 42 附录B 治理措施设计 .......................................................................... 44 附录C 资料收集统一表格 .................................................................. 56 附录D 设计暴雨、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计算说明 .............................. 64 附录E 河道清淤、护坡护岸及堤防设计 .......................................... 67 附录F 截排水工程设计 ...................................................................... 70 条文说明 .................................................................................................. 76

5

1 总则

1.1 为实现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推动广大丘陵山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指导我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和内容,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参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导则,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并对规划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资料的整理等提出基本要求。

1.2 本导则适用于频繁发生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的小流域。小流域其它专项规划和区域性规划可参照执行。

1.3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要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出发,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使小流域防洪、生态、人居、饮用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1.4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必须与当地“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水利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保护和开发利用相互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5 规划编制应采用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重视调查研究,提高规划的技术含量和可操作性、科学性。

1.6 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在详细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拟定防治目标、原则及指导思想,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通

6

过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预警预报系统,制定防灾预案和救灾措施,估算投资,提出资金筹措计划,合理安排实施进度计划,建立完善的小流域组织管理措施。 1.7 本导则主要引用以下技术标准: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199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防洪标准》(GB/50201—1994);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1997);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19—2006);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SL 289—2003);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8);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

《已建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水利部《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发布我省水利水电工程系列定额与相应编制规定的通知》(粤水基[2006]2号)

7

1.8 本导则为全省各地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服务,属指导性技术资料。

8

2 术语

2.1 小流域

本导则中的小流域是指存在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水土流失危害中的一种或几种灾害威胁的,丘陵山区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闭合集水单元。 2.2 综合治理

在综合调查分析小流域土壤、地质、水文、气象和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强度以及小流域内山洪灾害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根据小流域安全、生态、发展、和谐的要求,制定具可行性、有操作性的防治方案予以实施,以达到防洪安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 2.3 山洪灾害

是指丘陵山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产生活设施的破坏。 2.4 地质灾害

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的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本导则主要指滑坡、泥石流灾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和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 2.5 水土流失

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

9

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6 崩岗

是指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

10

3 技术要求

3.1 规划方法

通过对小流域已发生的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现状的详细调查,对气象水文与地形地质条件的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探讨,研究小流域各种灾害的特点、规律,提出预防保护和治理对策措施。 3.2 规划期

包括规划基准年、近期规划水平年和远期规划水平年。 3.3 治理目标

包括综合治理总目标和分期目标。

总目标:通过综合治理,使小流域全面实现“安全、生态、发展、和谐”的目标。

分期目标:近期(至2015年)以防洪安全为主,即通过综合治理,使小流域在防治标准内洪水出现时安全泄洪,超标准洪水出现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具体措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控制地质灾害的发展;建立较为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预警预报系统和防灾预案;初步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远期(至2020年)以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主,即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退耕(果)还林,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结合小流域治理现状和相关规划,适当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强化人居环境治理,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3.4 规划任务

(1)通过小流域防洪安全规划,查清小流域洪水灾害基本状况

11

和原因,划定小流域洪水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明确规划区设计标准以内洪灾治理具体措施,超标准洪水的避洪预警预报和防灾预案。

(2)查清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根据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和小流域生态管理措施建议。

(4)分析农村饮用水现状和人居环境现状,提出饮用水安全和人居环境治理措施。

(5)分析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遵循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思路,提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合理的建议。

(6)在分区防治措施设计的基础上估算投资,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分期实施计划安排。

3.5 资料统计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乡镇为基础,以村为单位,以2006年为基准年。

12

4 基本情况

4.1 自然条件主要说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主要因素的特征值。

4.2 自然资源主要说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等。

4.3 社会经济主要说明流域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粮食与经济收入;交通、通讯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科技教育、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等基本情况及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防洪安全的因素。

4.4 自然灾害包括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旱涝灾害等,说明历年灾害损失情况。

4.5 水土流失主要说明其分布、强度、数量、危害、成因,重点说明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

4.6 水土保持重点说明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开展情况,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配置情况、实施数量和分布、质量和效果、投资及成果(面积),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7 农村饮水安全和人居环境、灌溉、交通道路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防洪安全的问题。

13

5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5.1 规划依据

(1)说明规划编制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 (2)引用的文件和技术资料。 5.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中心,依据小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通过防治洪水灾害、地质灾害,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区域经济,使小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的。 5.3 规划原则

应根据规划区的实际,制定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治理为主、建管结合的思路,体现政府领导、行业负责、群众参与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

14

6 规划分区及总体布局

6.1 区划原则

小流域规划分区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以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为基础,以是否存在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为依据。

(2)符合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3)同一类型区应集中连片,适当兼顾行政区划。 (4)与当地相关专业规划相衔接。

(5)同一类型区灾害特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生产发展方向和治理措施布局应基本一致。 6.2 规划分区

界定小流域内生态保护区、治理开发区、重点整治区的范围。 地形坡度大于25°或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划定的各类保护区等不得实施开发建设、破坏的区域及现状天然林分布区列为生态保护区;地形坡度小于25°至坡脚地带,除天然林分布区外适宜农林业开发利用,但存在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的区域列为治理开发区,将开发和治理相结合,并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位于沟道下游和河道两侧至山脚的平缓地带,是小流域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以及人居的主要区域,应加强防洪安全设计、人居环境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列为重点整治区。 6.3 分区概况

对分区内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突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治理方向,为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奠定基础。 6.4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地质灾

15

害和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整治、预防监督、监测预报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项措施的布置方案,说明各项措施实施的主要内容,措施之间的关联性和必要性,绘制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16

7 防洪安全规划

7.1 基本要求

查清小流域山洪灾害基本状况,划定重点防洪区域;确定防洪标准,提出防洪工程措施。分清轻重缓急,提出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7.2 总体规划

7.2.1 洪水灾害及成因分析

(1)历年小流域灾害情况统计表(附相应现场照片) 统计历年洪水灾害发生的时间、暴雨量、流量、持续时间、淹没村镇、人口、范围、财产损失等。

(2)成因分析

从暴雨因素、地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分析造成小流域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7.2.2 防洪范围

根据各小流域河道的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水面线,划定防洪保护范围。

以影响小流域居民生命财产、农田、基础设施安全等的范围为防洪安全防护范围,以整个小支流和小溪流的汇入口为防护重点。 7.2.3 防洪标准

根据小流域具体情况,参考《防洪标准》(GB/50201—1994)制定小流域防洪标准如下:

(1)村庄、乡镇政府所在地等人居集中点,防御洪水标准一般取20年一遇;

(2)基本农田防御洪水标准一般取10年一遇; (3)截洪沟和排洪沟设计标准一般取10年一遇;

(4)其他设施、零星居民点以防冲保护为主,不设防洪标准;

17

(5)各小流域防洪规划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做适当调整。 7.2.4 排涝标准

涉及内涝问题的小流域,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试行1995)经济合理地选用。 7.2.5 防洪安全工程措施总体布置

针对上述防洪安全规划的基本要求,研究达到小流域防洪安全标准的工程措施方案,进行必要的防洪安全工程措施总体布置方案比选,推荐合理方案,在1∶50000地形图上标明主要工程措施布置示意图,在相应的1∶10000地形图上标明相应分项工程措施布置示意图。 7.3 工程措施

防洪安全工程措施包括:溪河整治和堤防建设、山塘水库建设、病险水库加固,在上述划定的防洪范围进行防洪工程布置。

(1)河道清淤

对影响河道行洪的沙石淤积河段,按初步设计深度要求安排测量断面(一般50m~100m间距),测量纵横断面到原河床底部和设计洪水水面线以上10m~20m,分段估算工程量;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清淤范围,并附测量的纵横断面图和工程量计算表。

(2)堤防建设

根据设计洪水标准和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需要修筑堤防的两岸位置,说明堤防长度、型式、设计断面尺寸、材料,分段估算工程量。

(3)岸脚防护

对冲刷比较严重的河段、小溪流汇入口段、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和零星居民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护基、护岸等防冲防护工程措施,并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需要修筑护基、护岸的位置,说明

18

长度、型式、设计断面尺寸、材料,分段估算工程量。

(4)病险水库加固

对小流域已有水库进行防洪安全鉴定,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 (5)陂头

对河流比降较大、冲刷严重的河段,适当修建挡水陂头,减缓流速;有条件时,把防冲和引水灌溉结合考虑。

(6)新建防洪小水库

根据小流域地形条件,选择适宜坝址位置、初估水库规模,新建防洪小水库,控制上游洪水来量,减轻下游防洪负担。

(7)截洪沟、排洪沟

对坡度较陡、坡面范围较大,通过在山坡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截洪沟,减缓洪水汇集速度,通过截洪沟把不同高程的洪水排入排洪沟;排洪沟主要利用天然冲沟(或天然小溪流、小支流)接纳截洪沟的洪水,然后排入下游河道。

截洪沟、排洪沟设计时,要求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7.4 非工程措施

7.4.1 小流域暴雨洪水预警信息系统

有条件的小流域在上游适当位置设置自记雨量站,并注意与当地气象台站的中短期天气预报相结合,对可能出现的大暴雨提前提供预警,保证使信息能够及时传达至小流域中每一个人。具体要求详见“预警预报和防灾预案建设规划”。

19

交通道路等)

8.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议 8.4工程量

9 预警预报和防灾预案建设规划

9.1预警预报和防灾预案建设现状 9.2预警预报建设规划 9.3防灾预案 9.4救灾措施 10 小流域管理规划

10.1管理目标和原则 10.2管理范围和内容

10.3具体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技术保障、资金保障) 11 投资估算及实施意见

11.1投资估算编制原则 11.2编制依据 11.3估算水平年 11.4投资估算组成

11.5投资估算(估算近期投资,匡算远期投资),包括总投资、分行业投资和分年度(期)投资

11.6资金筹措及实施计划安排 12 环境影响评价

12.1环境现状

12.2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分析 12.3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12.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3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40

由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投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可参照有关要求进行规划实施措施后产生的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别进行分析和计算,并进行国民经

济评价,计算相应评价指标。 14 结论和建议

14.1结论 14.2建议 附图:

(1)基础图件

包括地理位置图(不小于1∶300000)、地形图(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图(1∶10000)、植被图(1∶10000)、水土流失现状图(1∶10000)、水系图(1∶50000)、地质灾害分布图(1∶10000)等。

(2)规划成果图

包括规划分区图(1∶50000)、防治措施总体布置图(1∶50000)和分区图(1∶10000)、防治措施设计图(1∶10000)等。 附表:

见附录C。

41

附录A 现状调查方法

A1、沟壑密度

D=L/F

式中:D——流域平均沟壑密度,km/km2;

L——流域沟道总长度,km; F——流域总面积,km2。

A2、林地的郁闭度和草地的盖度

选有代表性地块,分别取样方进行观测。样方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

F=fd/fe

式中:F——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fe——样方面积,m2;

fd——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

A3、林草植被覆盖度

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30%。

C=f/F

式中: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林(或草)地面积,km2; F——类型区总面积,km2。

A4、土地资源评价

根据调查范围内土地的地貌与地面完整程度、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土壤质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石砾含量、盐碱化程度,以及有无灌溉条件等指标,将各类土地分为六个等级评价其对农、林、牧各业的适宜性。一般高等级的土地为宜农地,其

42

次为果园和经济林地,再次为牧草地和水土保持林地。具体评价指标见下表。

表A1 土壤资源评价等级表

一 二 地貌 平整大块 缓坡大块 地面坡度 <3° 3°~5° 土壤侵蚀强度 微度 微度 土层厚度(cm) >200 150~200 轻壤~ 轻壤~ 土壤质地 中壤 中壤 有机质含量(%) >1.0 0.8~1.0 砾石含量(%) <2 2~5 pH值 6.5~7.5 6.5~7.5 有无灌溉条件 有 无 宜农、果、土地适宜性 宜农 牧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三 四 五 六 缓坡小块 陡坡小块 急坡破碎 难利用地 5°~15° 15°~25° 25°~35° >35°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50~150 30~50 15~30 <15 轻壤~ 中壤~ 重壤、 重粘土、粗 中壤 重壤 粗沙 沙风化母质 0.5~0.8 0.3~0.5 0.1~0.3 <0.1 5~15 15~30 30~50 >50 6.5~7.5 >7.5,<5.5 >7.5,<5.5 >7.5,<5.5 无 无 无 无 宜农、果、宜农、林、宜林、牧 需改造 牧 牧

43

附录B 治理措施设计

B1、滑坡治理

(一)排水工程

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降雨和地表水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常用的地表排水方法,是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边界5m以外,设置一条或数条环形截水沟,用以拦截斜坡上部流向斜坡的水流。沟深和沟底宽度都不小于0.6m。为了防止水流的下渗,在滑坡体上也应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使水流得以汇集旁引。如地表条件许可,在滑坡边缘还可修筑明沟,直接向滑坡两侧稳定地段排水。如果滑坡体内有湿地和泉水露头,则需修筑渗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在地表水下渗为滑坡主要原因的地段,还可修筑不同的隔渗工程。当地表出现裂缝或滑坡体松散易于地表水下渗时,都要及时进行平整夯实,以防地表水渗入。另外,在滑坡地区进行绿化,种植阔叶树木,也是配合地表排水、促使滑坡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由于斜坡的前缘受到河流冲刷而诱发滑坡的情况,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此,应防止水对坡脚前缘的冲刷、淘蚀。治理的办法是在滑坡上游严重受冲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前缘用抛石、铺设石笼、钢筋混凝土块及片石护坡,使滑坡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从而达到稳定滑坡的作用。如果滑坡位于河曲处,河道又有改变的条件,也可采用改河方案,以使滑坡前缘免受河水冲刷。一些沟谷由于水流的冲刷,使沟床不断加深展宽,沟坡的岩土失去稳定而产生滑坡,对这种滑坡的治理,可在它的下游地段修筑堤坝,以防继续下蚀,并利用淤积的固体物质稳定滑坡的

4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k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