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02 08: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题报告:论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运用上网、期刊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手段查阅了大量的的文献资料,自中华人民多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武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我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出版,使武术开始沿着规范化、科学化道路迈进。历经进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武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独具特色的完整体系。目前我国武术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竞技武术是武术发展的龙头,是武术发展的主流,它对整个武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 响作用。

贾胜夫在《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由之路——高难关新真》中提出,“唯技击论”者会导致竞技武术禁锢不前,而不讲技击,一味追求或完全照搬西方其他项目那种高、难、美、新的竞赛模式者,也会将竞技武术引向“四不象”而最终失去价值。尽管竞技武术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反省。竞技武术几十年的坎坷道路、偏正发展早已雄辩的说明,高、难、美、新、真(打、练结合的竞赛模式)是竞技武术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薛欣、朱瑞琪《我国竞技武术的区域性差异特征及成因分析》,通过近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各省、地区在竞赛成绩、参加决赛人数、交流队员情况的比较,发现竞技武术在各省、各区域的布局是不一样的,地区间竞技武术有着优势和劣势的差别。这与我国客观存在的竞技体育地域性差异和武术自身特有的传统文化不无干系。因此应根据资源有效配置原则,使各省、地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竞技武术非均衡发展带动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竞技武术全面、科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何怀勇、杨桦《竞技武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指出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出加入奥运会并非是武术走向世界的最终日的和必由之路。武术的发展应着眼于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争取得到世界人民(首先是中国人民)的认同和喜爱。我们应根据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走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并在市场中不断淘汰,改进和挑选培育出适应市场,为国内外人民所接受的竞技武术。应用平等的心态看待武术,并非“天下第一”,应理性的、踏踏实实的发展竞技武术,使之既能突出武术本质,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竞争力,既具有广。阔的持续性发展空间又具有广泛的国际号召力。

徐春毅《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宣传、市场、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奥运入项、竞赛规则等因素,是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谢明川《影响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对影响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国内外竞技武术比赛的不同:国内竞技武术市场还未形成:竞赛规则的复杂性难于操作:新规则实施引起竞技武术技术发展的多变是影响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袁率,张献忠《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认为现代竞技武术是我国许多武术工作者为响应奥林匹克精神而从传统武术中提炼发展出来的一项竞技运动项日,在其发展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传统武术特点为代价来发展现代竞技武术,而是要在其发展过程中保留和继承传统武术的特点,使其在竞技体育靠拢的同时而不失武术的风格,因为它不仅仅是体育项日,还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文化,它会象西方体育文化传至东方一样,把武术以文化的形式传至西方国家,让世界 各族人民在享受东方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分享中国武术的魅力。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武术是中国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际武联会员已经达到103个,字1990年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起,在国际武联的不懈努力之下,国际奥委会在十运会期间正式公布,将武术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武术已经走向了世界体坛,尽管在这个征途中路漫漫,也充满着艰辛。竞技武术是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通过对竞技武术的定义、本质属性、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阐述了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并针对如何实现我国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培养体制的基础上,从竞技体育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视角出发,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系进行剖析。宏观上把握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微观上,从竞技武术的市场化运作、竞技武术的规则、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四、参考文献

- 1 -

[1]栗胜夫,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由之路——高难新真[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2]薛欣、朱瑞琪,我国竞技武术的区域性差异特征及致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3]何怀勇,杨桦竞技武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12.

[4]徐春毅,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 [5]谢明川,影响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6. [6]袁率,张献忠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7]张一龙对竞技武术发展问题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6,1.

[8]王岗,高成强,彭鹏论竞技武术的强化异化与软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 [9]邱瑞琅,武术发展之目标、内容及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 [10]林伯源编著,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5. [11]中国武术史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2]栗胜夫主编,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3]杜胜林,洪浩现代武术竞赛五十年顾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9. [14]邱丕相,试论武术的民族文化特性及其走向世界[J].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2002.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j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