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试卷修订版

更新时间:2024-01-18 03: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容概要:

第一篇 《毛概》期末考试真题

第二篇《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考点试题集

第一篇 《毛概》期末考试真题

四川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7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毛泽东 概论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 题号 得分 评阅人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 2,发展才是硬道理。( )

3,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 ) 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具体表现。( ) 7,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

8,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9,中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是类似的。( )

10,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双项选择题(1一5题)

1,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是( )。

A. 革命问题 B.和平问题 C.发展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生产力 B.解放思想 C.发展生产力 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种相互结合的治国理念是( )。

A.以诚治国 B.依法治国 C.以德治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二为”方针是( )。 A.为人民服务 B.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工农兵服务 5,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中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 )。

A.信息化 B.打得赢 C.不变质 (二)多项选择题(6一10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 1 -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

A. 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依靠农民 D.党的建设 7,党在过渡时期要逐步实现的三大改造是

(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 )。

A.解放生产力 B. 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尊重”的 方针是(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10,自主创新的涵义是( )。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D.跟踪模仿国外创新

三、简答题(5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四、一般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20分)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2,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3,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2 -

五、综合性、应用性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30分)

1,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2,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3,你参加过哪几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有什么收获、体会?

毛概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2007—2008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卷类型:(A) 命题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主管院长签名: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 2, 3, 4, 5 , 6, 7, 8, 9 10

√ √ √ √ × × √ √ ×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C AC BC AB BC ABD ACD ABCD ABCD ABC

三、简答题(5题任选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 第一个论点占4分,第二、三个论点各占3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每个论点各占5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能促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 ,第三个论点占4分】

- 3 -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

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上每个论点2.5分】

四、一般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20分)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和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的领导是中国无 (1)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5)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 【以上每个论点各占4分】

2,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

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每个论点各占2.5分,(2)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四个论点占4分】

- 4 -

3,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意义:第一,它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它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它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1)第一、二个论点各占3分,第三个论点占4分;(2)每个论点各占2.5分】 五、综合性、应用性论述题(3题任选1题,占30分)

1,你学习了《概论》课,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体会?

【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人答题情况评分,再根据每个大班的答题情况进行平衡,作适当调整。】

2,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什么会对他们作出这一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从它的产生看,它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从它的政治态度看,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尊守国家法律。

(3)从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看,它们有利于形成多种市场主体;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各类企业增强竞争力;它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4)从它的社会贡献看,它能满足市场的多种需要;增加投资;增加国家税收;增加就业等等。

【以上每个论点6分,能联系实际分析,加6分 】

3,你参加过哪几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公益性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有什么收获、体会?

【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人答题情况评分,再根据每个大班的答题情况进行平衡,作适当调整。】

四川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2007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毛泽东 概论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C )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 5 -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 B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B )

A、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它党派是参政党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B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一化三改”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D )

A、计划经济 B、公有制 C、按劳分配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 D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阶级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C )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9、我国的国体是( A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 D、多党合作

- 6 -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B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基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2、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B )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先富后富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 )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新的社会阶层 C、中国共产党和多民主党派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 )

A、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封建主义D、军阀势力、地主阶级、民族资本家 1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多党制 C、两党制 D、一党制 1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B )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C )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7 -

20.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B )

A、根本目的 C、发展动力

B、根本任务 D、根本特征

21.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C )

A、生产力水平较低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22.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D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3.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 C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C )

A、民主集中制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做主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B、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6.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的观点是( B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7.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 )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海峡两岸问题 C、经济问题 D、历史问题 28.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其中,日本属于( B )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既是第二世界,又是第三世界 2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B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0.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D)

A、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B、发扬党内民主

- 8 -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从严治党

二、名词解释题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3、和谐文化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一个中心点,两个基本点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7、三个有利于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的,作为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和是非得失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时候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9 -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实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屐行国际义务相统一。它是我男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10 -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神和经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3)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因此,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才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1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其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

答题要点:该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其革命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要走向社会主义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第一,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抓住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把握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主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 12 -

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体会:结合实际谈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第二篇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考点试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 实行公有制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 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 13 -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 C) A、 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归根到底是(A ) A.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B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B)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C、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ABDE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 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

C.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 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ABC )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 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ABCD)

- 14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CDE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E、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E、是市场对社会经济完全起作用的 8、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

A、反对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 B、增强国际合作 , 促进共同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ABCDE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E )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国企改革 D、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试卷八(主观题及答案)

三、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时间。

五、材料题(10分) :

在伊春市,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马永顺林”,这是一位“伐木英雄”在垂暮之年栽下的。

- 15 -

林业工人马永顺一生伐木3万多棵,获得奖状和勋章无数,这曾是他最大的骄傲。可是,到了晚年,望着门前的荒山秃岭,他涌起了一种负疚感。于是,他开始偿还“绿债”,成为新时期的“植树英雄”。如今,我国大多数林业工人都与马永顺一样,放下油锯和斧头,走进了造林护林的行列。从“乱砍乱伐”到“封山育林”,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这不仅是我国林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跨越,也是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见证,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解振华代表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为了吃饭,人们围湖造田、盲目垦荒,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工业化,人们把“机器轰鸣”、“烟囱林立”视为繁荣的象征,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然而,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环境污染趋势加剧,生态不断恶化,制约着经济发展,威胁着群众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这是全世界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后得出的深刻认识。199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并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2001年,江泽民同志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生存发展大计出发,高屋建瓴地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从绿色奥运到南水北调,从西部大开发到绿色青藏铁路,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理念: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状况、遏制环境污染做出了不懈努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环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绿色”正成为五彩缤纷的现代中国最时尚的色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1日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

(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6、D 7、C 8、D 9、A 10、D 11、A 12、C 13、A 14、B 15、B

二、多向选择题

1、ACDE 2、ABC 3、ABC 4、ABCD 5、BCDE 6、ABCD 7、ABC 8、AB 9、ABCDE 10、AE

- 16 -

三、辨析题 1、(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四、分析论述题 1、(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2、(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

五、材料题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式(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2分)。

3、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1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1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1分);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1分)。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17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库问答题部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3.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分左右)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 18 -

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 (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

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

- 19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 (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

- 20 -

右)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数字。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

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

- 21 -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 22 -

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

- 23 -

因。 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C )。 A、张心如 B、刘少奇 C、王稼祥 D、邓小平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4、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C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5、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是( 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 24 -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B )。 A、革命的对象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动力不同

7、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 B )。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9、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C )。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0、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 )。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 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13、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B )。 A、无产阶级领导权 B、工农联盟

C、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1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D )。 A、政策和策略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分清敌友问题 D、领导权问题

15、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 B )。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1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B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中共一大纲领 D、中共二大纲领 17、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 D )。 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18、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C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9、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B )。 A、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挽救失足者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25 -

( B )。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1、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22、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3、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4、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域里实行的方针是( A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中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5、党内的矛盾和斗争基本上是( B )。 A、 一种政治斗争 B、 一种思想斗争 C、 一种路线斗争 D、 一种阶级斗争

26、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强国的会议是( C )。 A、中共八大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 27、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 B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 A )。 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29、《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作者是( B )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30、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 C )。

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3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 BCD )。 A、革命性 B、科学性C、独创性D、完整性 E、全面性

3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BE )。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26 -

E、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3、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CDE )。 A、革命的B、进步的C、民族的D、科学的E、大众的

34、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文章有( ABCD )。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D、《反对本本主义》E、《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BCE )。 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根据地建设E、党的建设

3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 ABC )。 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C、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D、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E、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线的制定 3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ABCDE )。 A、国营经济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8、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的几个方面是( ABC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育

39、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 ABCE )。

A、现代农业B、现代工业C、现代国防D、现代教育E、现代科学技术

4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是( ABC )。 A、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B、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C、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D、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E、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三、判断改错题(在正确后面划√,错误后面划×,并改正错误。判断1分,改正1分,每题2分,共10分)

41、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 )

42、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古田会议( X 八七会议 )

43、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 )

44、在“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中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 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 ) 4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6、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

- 27 -

答: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第二,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紧密的工农联盟。第三,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高度集中在少数的工业城市和一些大的企业中,便于团结战斗,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47、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8、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由于中国共产党产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党的创建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因此,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原则,为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创造了条件。第二,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由于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整个阶级都有坚决的革命性,因而中国共产党没有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第三,党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学说,为党的建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五、论述题(15分)49、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5分)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革命精神,同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毛泽东思想是在这一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分)

第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5分)

`

- 2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jt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