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2011.1.8

更新时间:2024-02-28 00: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经济学习题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习题

(一) 选择题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

(a)D 、A (b) C 、B (c) A 、D (d) B ,、C

(二) 简答题

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的区别是什么?

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4.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交换利益和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怎样的联系? 5.请评价下面的说法:“李嘉图模型假设每个国家固定的劳动禀赋在封闭条件下或者在自有条件下都是充分就业的。该模型还假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不会改变。因此,世界经济通过贸易不会生产出比自给自足更多的产品。”

(三) 计算题

1. 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1)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为什么?

(3)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

(4)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2)和(3)的问题。

2.假设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为:La=2000, Lb=2000; 两个国家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使用量分别为:Alx=10; Aly=20; Blx=20;Bly=10

(1)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

(3)现在假设A国只使用原来每种商品所使用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和Y的方法,即Alx=5;Aly=1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与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

(4)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的方法,即Alx=5, Aly=2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

(5)现在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会使用原来劳动的1/4来生产商品Y的方法,所以现在Alx=10; Aly=5.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与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

(二)简答题

1.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绝对优势概念的提出,为之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在李嘉图模型中,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这两个概念可以任意替换使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比较优势不等同于比较成本,前者是根据商品相对价格的比较确定的,而后者是指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在李嘉图模型里,商品的相对价格差是由于相对成本差引起的,故比较成本等同于比较优势。

3.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4.当短期内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时,由于开放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变动无法迅速地反映到生产环节,但是消费者可以在新的价格下做出选择,因此对整个国家而言,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实现了交换利益,而没有实现专业化生产利益。

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它忽略了分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的效应。

(三)计算题 1.(1)略。

(2)A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X上具有绝对优势.贸易方向为A国出口Y,进口X ,B国出口X,进口Y。

(3)会产生完全专业化生产.X生产量为100,Y的产量为100。 (4)与(2)(3)的答案相同 2.(1)略。

(2)A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

(3)A国在X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贸易仍然会使双方都受益。

(4)答案同(3)

(5)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在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同,因此要视两国需求情况来决定封闭和开放下的贸易条件。如果两国需求相同,开放后福利不改变,如果两国需求不同,开放后有利于福利的改进。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2

习题

1. 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源丰富。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画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会是这样。 (2)在封闭条件下,两者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何种商品?解释原因。

(3)在开放条件下,当中国香港和日本进行贸易时,根据H – 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4)分别就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在图中标出两者的生产点,消费点,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和开放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2.

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两者在下列情况下会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吗?解释并举例。 (1)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偏好不相同; (2)相同的偏好,但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

(3)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3. 一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X=10LK。指出三种可以使企业生产出200单位产出的投入品组合方式。在每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比是多少?如果工资率是每单位10美元,资本的租金率为每单位20美元,那么企业三中投入组合的成本各是多少? 4. 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各部门都表现出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请给出解释。

5. 为什么两个国家封闭时的相对价格限定了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请给出解释。 6. 7.

凹的和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反映怎样的成本递增/递减情况?

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图示解释下列情况对某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国

家经济的影响:

(1)被隔离在新技术之外;

(2)本国居民无法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 (3)企业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

8. 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试评论这一观点。 9. 考虑A、B两国的要素禀赋如下: 要素禀赋 A国 劳动力(百万工人) 资本存量(千台机器)

(1)哪个国家相对资本丰裕? (2)哪个国家相对劳动力丰裕?

(3)假设商品S相对商品T属资本密集型,哪个国家在生产商品S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

10. 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品。利用图示说明贸易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

11. 假设A国劳动力丰富。它能够生产两种商品X和Y,X相对于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画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并确定贸易前X和Y相对价格。现在假设一种新的技术使得资本能够更有效率地生产商品X,分析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出现的变化,同时分析A国商品X相对价格的变化。这将会如何影响A国的贸易模式?为什么?

3

国 家 B国 20 10 45 15

12. 论述H – O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联系。

13. 近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许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请利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其原因,并对这一做法作出简单评价。

14. 假设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 X=min (K1/3, L1) Y=min (K2/5, L2) 资源禀赋为:K=400,L=100

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0.4Y0.6,据此计算:

(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1/1,求两种商品的进出口数量; (3) 比较开放前后该国国民福利的大小。

参考答案

1. 参见教材P59-62的分析和阐述。 2.(1)会,由于相对价格差异存在; (2)会,这与教材中的阐述完全一致;

(3)不会,在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条件下不会发生贸易。 3. 仅举一种情况,L=2,K=10,这时资本-劳动比为5:1,成本为220

4. 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

5. 只有国际比价在两国封闭比价之间,两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参加国际贸易才有利可图。

6. 向外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成本递减;反之表示递增。、

7. 可以参考教材图1-14的分析。(教材P31)

8.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9. (1)B国; (2)A国; (3)B国。

10. 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对于印度,劳动力获益。

11. 显然X商品的产量上升,Y的产量会下降,从而使得A国可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12. 重点指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H-O定理是基础,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静态表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对H-O定理的深化,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计较静态表述,罗伯津斯基定理则强调要素禀赋的长期改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表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逐渐深入的分析,是有机的逻辑的统一。

13. (1)指出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利用H-O定理说明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必然性,说明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规律的。

(2)利用斯托珀-萨米尔森定理说明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那就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导致该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影响一些集团的实际收入,从而会影响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

(3)利用贸易的福利分析,指出贸易是双赢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贸易,而在于贸易利益的合理分配;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平衡贸易利益;从而说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

14.(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 X=K1/3=L1 Y=K2/5= L2

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

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3X+5Y=400,X+Y=100

4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X=Y=50

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PXX=0.4M,PYY=0.6M,两式相比可得PX/PY=2/3

(2)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X=100,Y=0

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Y

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X+0×PY=PXXD+PYYD 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XX/PYY=2/3 最后给定价格比为:PX/PY=1

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

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

(3)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 U=XY

开放前:U=500.4500.6=50

开放后:U=400.4600.6=4.3734×11.6651=51.0170 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

0.4

0.6

D

DD

D

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选择题

1.经济学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标准是( )

A.看时间的长短 B.看要素供给量的变化 C.看要素价格的变化 D.看要素的流动性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满足( ) A.wx=PXMPLX 且 wy=PYMPLY B.rx=PXMPKX 且 ry=PYMPKY C.w=PXMPLX=PYMPLY D.r=PXMPKX=PYMPKY

3.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劳动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收入均提高?( ) A.劳动供给量增加 B.某部门特定要素量增加

C.出口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D.由于关税导致进口部门产品价格上升

4.如果X、Y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 )

A.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流向Y B.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流向X C.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5.下述哪个因素会造成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同时提高?( ) A.某部门特定要素量的增加 B.某部门特定要素量的减少 C.某部门产品价格的上升 D.劳动供给量的增加

6.如果一国进口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而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提高,以下哪个利益集团的实际收入?( )

A.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B.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C.进口部门劳动力 D.出口部门劳动力

7.假设劳动力是部门特定要素,而资本可以在两部门之间流动,那么实际收入水平取决于消费结构的群体是( )

A.进口部门劳动力 B.出口部门劳动力

5

C.资本家 D.进出口部门的劳动力

8.如果一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短期内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使用特定资本,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群体是( ) A.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B.进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C.出口部门劳动力 D.进口部门劳动力

(二)简答题

1.假设只有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品。A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在这里种植咖啡和小麦。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小麦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劳动在咖啡和小麦部门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轻易的在两个部门间流动。但是,土地是特定的:平原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小麦,而山地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咖啡,“小麦地”对于生产咖啡是无效的,“咖啡地”对于生产小麦也是无效的。如果A国于一个偏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短期对下列对象将发生什么? (1)对于该国的小麦和咖啡生产?请解释 (2)对于该国小麦和咖啡的价格?请解释 (3)对于该国的工资情况?请解释 (4)对于该国小麦地的价格?请解释 (5)对于该国咖啡地的价格?请解释

(6)对于工人、小麦地所有者和咖啡地所有者的福利或购买力?请解释

2.假定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中国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如果两种要素在部门间是可以流动的,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中国香港的资本所有者、中国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资本所有者、日本的劳动力? (2)现在假设劳动在部门间完全自由流动,但是资本在部门间不能流动。即,一些资本适于生产汽车,但不适于生产服装,反之亦然。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中国香港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中国香港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中国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劳动力?

3.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是盛产石油的地区,美国总体上是一个石油进口国,在1986年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情况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但上述两周的经济出现下滑,请对此作出解释。 4.在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争论中,同一个行业的工人和资本所有者往往站在同一立场(例如,美国的汽车生产者和联合汽车工人协会,或美国的钢铁生产者和联合钢铁工人协会)。然而,斯托尔怕—萨缪尔森定理预测的是,贸易对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的影响不同。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三)论述题

1.请比较特定要素模型与H-O模型在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上有什么区别,说明造成二者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2.一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原来对Y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现在该国取消关税。X产品和Y产品均适用劳动作为生产投入,各使用一种资本为特定要素。假设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1)短期内劳动力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试分析取消Y产品进口关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2)如果劳动力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但是短期名义工资呈向下刚性,即名义工资不能下降,则取消Y产品进口关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

3.设两个产品X、Y的生产部门均使用劳动和一种特定的资本,请分析特定要素的存在对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

1.D 2.C 3.B 4.C 5.D 6.A 7.C 8.B ( 二) 简答题

1. 咖啡是出口品,小麦是进口品。 (1)咖啡生产增加,小麦生产减少; (2)咖啡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降;

(3)实际工资变化不确定,与工人消费结构有关; (4)小麦地的价格下降;

(5)咖啡地的价格上升;

(6)咖啡地所有者福利水平提高,小麦地所有者福利水平降低,工人福利水平不确定。 2. 中国香港出口服装,进口汽车,日本相反。(1)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资本所有者赞同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劳动力反对自由贸易。(2)中国香港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汽车资本所有者赞成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汽车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反对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劳动力态度不明确。

3. 这是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一国作为整体会从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过程中获益,但国内某些部门为进口竞争部门,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其利益受损。 4. 使用特定要素模型来解释。短期和长期的利益集团划分标准不同。短期依据部门来划分,长期依据要素所有者来划分。 (三)论述题

1.H—O模型中两个部门分别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通过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造成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种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而特定要素模型中,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造成该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名义工资上升而实际工资变化不明确。二者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H—O模型中由于两种要素均可在部门间流动,两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会根据要素价格变化作出同方向的调整。特定要素模型中,由于资本有特定性,不能在部门间流动,劳动力在部门间的流动必然导致两部门要素密集度发生相反的变化。

2.该国取消Y产品的进口关税后,Y产品价格下降,而X产品价格不变,因此Y产品相对价格Py下降,劳动从Y部门向X部门转移,最终达到新的均衡。如图4—2所示。其中VMPLX。,VMPLY分别为X、Y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原来的均衡点位E点,均衡工资为w 。现在由于Y的相对价格下降,WMPLY向下移动至VMP’LY,达到最终均衡点E’点,新的均衡工资位w’ 。 (1)如果劳动力具有特定性,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则在短期内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充分就业,但是X、Y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异(w-w’)。

7

图4-2 国内要素流动性与自由贸易后短期要素价格

(2)如果劳动力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流动,但短期内工资呈刚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名义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为是在w不变,X部门的就业人数仍然为OXa ,Y部门工人数却由OYa减少至OYb ,从而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数量为ab的失业。

3.有特定要素时,由于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时,仍然有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的规律,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仍然是凹向原点的。但是特定要素的存在事实上是要素市场扭曲的一种情况,由于要素不能充分自由的流动,就无法实现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最有效的分配,从而一国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生产。所有要素均可自由流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国最大可能的产出组合,有特定要素存在时,由于无法达到最有效的产出组合,该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向内减缩,只有在既定的特定要素禀赋情况下,劳动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恰为最优点时,两条曲线子该点重合。如图4—3所示。

图4-3 特定要素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8

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习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产品差异理论C.偏好理论D.相互倾销理论 2.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垄断竞争理论 B.规模经济理论 C.要素比例理论 D.重叠需求理论 3.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雁型模式理论 B.大宗产品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产品周期理论 4. 按照产品周期理论( )

A. 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度熟练的劳动力

B. 当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以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后,创新国通常转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产品周期?研究这一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

2. 林德理论预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前景怎样?你认为这种预测符合现实吗?为什么?

3. 近年来,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盗版”和“伪

造”行为:这些国家成功研发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后被当地企业复制,但这些企业未向拥有专利的公司支付专利费用。请分析这种现象将怎样影响产品周期和发达国际对新产品的研制?

(三)论述题

1.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2. 贸易的产品周期理论提出,经济上有效的生产地理位置随着商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

化。这一说法在多大程度上与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相一致?为什么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国际生产地理转移会给保护贸易理论者的政策主张带来压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C 3.D 4.D (二)简答题

1.产品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指的是一种产品从研发到进入市场再到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投入各种不同要素在成本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变化,因而拥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在不同阶段可能获得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出口,这一过程持续到该产品推出市场。产品在这一过程中的生产和贸易形态的变化就像生物的生命一样,完成一次从出生到衰落的循环。研究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国家间的技术差异,特别是技术差异的动态变化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该理论正是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2.林德理论认为两国存在重叠需求是实现贸易的条件,如果两国需求存在重叠的部分,则两国厂商在利润的驱使下会相互向对方国家出口。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因此重叠需求部分较小,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基础较弱。但林德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前景的这种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悖与现实的,因为该理论主要

9

适用于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3.在存在“盗版”和“伪造”行为的情况下,一旦发达国家的新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进行复制,从而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在本土取代国外创新企业成为这种产品的提供商。这将缩短发达国家研发的新产品的成长期,使其提前进入技术成熟期和衰落阶段,发达国家的创新企业将因此蒙受利润损失,其创新动机和能力也将遭到削弱。

(三)论述题

1.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但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基于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认为产业内贸易是解决规模经济和对差异产品的需求这一两难问题的手段,重叠需求理论没有对市场结构作出假设,不专门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产业内贸易理论从供给角度出发,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入手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

2.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不同要素在一种产品的不同生命阶段相对重要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可能在不同阶段获得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这一点与赫克歇尔-俄林指出的某一要素禀赋丰富的国家在密集使用该要素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产品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形态,而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是静态的,没有考虑技术的动态变化。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国际生产地理转移会给保护贸易论者的政策主张带来压力,是因为贸易保护措施阻碍生产地点在产品技术周期的不同阶段向具有生产优势的国家转移,从而扭曲资源配置,降低国和世界整体福利。

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选择题

1.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2. 下列哪种行业最可能不具有规模经济( )

A 手工艺品行业 B 飞机制造业 C 汽车制造业 D 半导体行业 3. 在垄断竞争模型中( )

A 如果两国拥有相同的总体资本—劳动比例,它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 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C 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 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

4. 下列哪些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 )

A 好莱坞的电影业 B 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 C 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 D 美国的大型农场

(二)简答题

1 假设有A和B两个国家,它们具有相同的生产力(技术和禀赋相同)和需求偏好。请问两个国家能发生贸易吗?国际分工格局如何确定? 2 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的? 3 假设:(1)计算机软件行业表现出外部规模经济;(2)与美国相比,印度在生产计算机软

10

件上有比较优势;(3)印度软件市场的规模是美国市场的1/10;(4)美国在该行业处于领先而且同时为美国和印度市场生产。如果印度保护它的软件市场,将发生什么情况? 为什么? 4 你认为对于哪些种类型的国家和哪种类型的商品,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比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更重要?对于哪种类型的国家和哪种类型的商品,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更重要?请做出解释。

5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相对于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来讲会产生更小的国内政治压力?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A 3.B 4.D (二) 简答题

1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它们还可以进行贸易并且从中获益。但国际分工格局的决定可能是由偶然或历史的因素决定。 2 首先从需求方面考虑,可以利用重叠需求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即两个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存在所谓的重叠需求,双方均可进口或出口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形成产业内贸易:从供给方面看,可以利用新贸易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当市场节后是不完全竞争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时候,也能形成产业内贸易。

3 小国往往通过进口保护或者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从而在一些具有规模经济的部门上拥有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市场规模较大,在软件行业又处于领先,印度尽管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生产成本过高,如果不保护它的软件市场,势必会被美国挤出软件市场。所以印度通过保护软件市场,可使其产品的成本逐步下降,直到拥有竞争优势。

4 两国要素禀赋差异比较大的时候,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比规模经济的贸易更重要;当两国要素禀赋差异比较小,相应的产业存在规模经济,则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更重要。

5 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可能导致稀缺要素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即贸易会使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利益受损害;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贸易利益体现在产品价格下降和产品品种增加,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不明显。故产业内贸易的政治争论更小。

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习题

(一)选择题

1.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2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不确定

3( )是大型垄断企业从国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有效途径 A兼并 B倾销 C寻租 D避税

4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 )

11

A有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 B不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不变 D生产者的产品价格将下降 5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 ) A竞争性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D政府适时分配

6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 )

A更具有公开性与歧视性 B更具有隐蔽性和非歧视性 C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D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7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 )

A自愿出口限制 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 E进口许可证

8在国内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口配额的福利效应与( )大致相同 A出口补贴 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C关税效应出口配额D出口配额

(二)简答题

1有效保护率与名义保护率的区别是什么?

2进口国反倾销的一般对策是什么?这一对策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试一分析出口补贴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效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A 6.CDE 7.ABCDE 8.C

(二)简答题

1有效保护率是跟名义保护率相对的。名义保护率是指一种商品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因此,一个国家的法定税率就是名义保护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名义保护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率也越高。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RP)是指关税使保护对象的单位产出增加值在征税后所提高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E)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的价值增加额(V’)与征收进口关税前的价值增加额(V)之差与(V)本身之比,即E=(V’-V)/V。有效保护率不仅考察进口制成品所征收关税率对其价格的影响,而且还考察本国同类制成品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率对本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这意味着要保护某一特定行业,不一定要依靠提高该行业的名义保护率来实现,降低其使用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也同样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保护。

2进口国政府在确认外国进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征收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她可以减少国内对低价进口品的需求。反倾销税就是用以抵消价格低于正常商品价格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理论上说,其征税额应能弥补本国厂商受到的损害,并达到抵消不正当竞争,或不公平竞争的目的。其次,反倾销可使进口品价格提高到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从而保护了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者。 3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作以下分析,如图7——2所示:

12

图7-2 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

对出口国来说,旗政府实施出口补贴(=PsPs’)政策后,会产生以下几种效应:

(1)出口产品受到补贴后,对外就更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从原来的Pw下降至Ps’销售,从而出口量从原来的EF增加至MN。

(2)正因为受补贴产品出口量大大增加,所以这会引起国内供给减少,并且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源向该部门转移,从而引起该部门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从原来的Pw上涨至Ps,并引起本国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和上扬。

出口补贴引起该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从原来的OE缩减为OM,其福利受损,即消费者剩余减少(=a+b)。

(4)出口补贴带动出口量的大量增加,收益的自然是国内生产者,他们获得了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5)政府为生产者获得生产者剩余的增加付出了昂贵的补贴成本(=b+c+e+f+g其中f、g指图中阴影部分)。

(6)出口国为了使生产者获得生产者剩余的增加,还付出了一个成本,即本国贸易条件恶化成本(=e+f+g)。这是因为出口补贴使本国出口产品的对外价格大大下降,从而恶化了本国的贸易条件。

(7)把上述所有效应进行加总【=(a+b+c)-(a+b)-(b+c+d+e+f+g)-(e+f+g)】,出口国采取出口补贴政策的总效果是遭受了福利净损失[=-(b+d+2e+2f+2g)]

对进口国来说,其进口产品受到出口补贴后,会产生以下基本效应:

(1)进口产品受补贴后,在进口国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会从原来的Pw下降为Ps’,进口量从原来的HK=(EF)增加至GT(=MN)。进口国的消费者花费同样的成本可以享受更多的商品,因此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会增加(=h+m+n+r)。消费者剩余增加的幅度与出口补贴幅度一级进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出口国的出口补贴越大,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进口国消费者的剩余就越多。

(2)补贴后大量涌进的低价进口产品使本国产品受到冲击,生产者的国内市场份额从OH(=GT-HK=MN-EF),因此进口国生产者剩余遭受损失(=h),损失的大小也与出口国的出口补贴幅度和该国进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有关,出口国的出口补贴越大,该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大,进口国生产者遭受的福利损失也就越大。

13

(3)进口国的福利净效应等于其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之差(=h+m+n+r-h),其福利为净增加(=m+n+r)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2. A是一个小国,拟加入一个自由贸易区交易商品X。从非贸易区国家进口每单位商品X的成本为10美元,从贸易区国家进口每单位商品X的成本为20美元。目前,A国家对进口每单位商品X征收5美元的关税。如果该国加入自由贸易区,会发生贸易创造或者贸易转移吗?为什么?

3. 下面是危地马拉与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后的对比数据: 从欧洲进口 从墨西哥进口 自由贸易区建立前 1亿单位 0单位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0 2.7亿单位 这一协定带来的贸易转移是多少?贸易创造是多少?假设欧洲该产品要价5美元,墨西哥要价6美元,而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危地马拉对每单位产品征收2美元的关税。计算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危地马拉的福利效应。

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 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第二,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

的竞争。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此外,成员国的贸易条件可能会

图9—2关税同盟的出口扩大效应

得到改善,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谈判地位会增强等等。 (二) 论述与计算题 1.(见图9-3)

14

图9-3 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A国消费者的收益为a+b+c+d,A国生产者承受的损失是a,A国政府承受的损失是c+e=100(30-20)=1000(万美元),A的福利效应为b+d-e=0.5(120-100)(30-25)-100(25-20)=-450(万美元),B为损失100*20=2000(万美元),C国福利效应为获益25*120=3000(万美元),所以世界整体福利=-450-2000+3000=550(万美元)。

2. A国征收关税后,从非贸易区国家进口每单位X的成本变为15美元,而从贸易区进口每单位X产品的成本仍为20 美元。所以不会发生贸易创造或贸易转移,A国仍从非贸易区国家进口X商品。

3. 贸易转移为1亿单位美贸易创造为2.7-1=1.7亿单位。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危地马拉的福利效应=(a+b+c+d)-a-(c+e)=(b+d)-e=0.5(2.7-1)(7-6)-1(6-5)=-0.15如图9-4所示。

4. 墨西哥会从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受益,因为贸易创造会大于贸易转移,墨西哥的公司还可

15

以更好的向巨大的美国市场销售。在墨西哥,受益最大的是那些出口产业以及墨西哥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如低技能劳动力)所在行业。美国和加拿大也会受益,受益者为那些增加对墨西哥出口的产业以及这两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包括高技能劳动力)所在行业。贸易区外的国家会受到贸易转移的伤害,但据估计,这种效应不大。

第十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习题

(一) 选择题

1.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资金流向

B投资者是否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 C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 D以上都不对

2. 根据国际生产综合论,下列哪一个不是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区位优势 D战略优势

3. 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采用的市场进入方式是( ) A对外直接投资 B出口

C发放许可证 D跨国并购

4.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企业初期拥有的技术优势在达到了标准化阶段后,这种技术优势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 )

A上升 B无影响 C下降 D无法判断

5. 随着分工的发展,资产的专用性会不断( ) A增强 B减弱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二) 简答题

1. 解释国际生产综合论的基本原理。 2. 解释在何种情况下市场将被内部化。

(三) 论述题

1. 资产专用性的增强对国际生产和国际分工带来哪些深刻的变化?

2. 解释跨国公司如何进行进入国外市场三种方式的选择,即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发放许

可证的选择。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3.B 4.C 5.A (二)简答题

1.国际生产综合论在市场不完全性假设的基础上,指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当跨国公司具有三大优势,就倾向于国际直接投资。

2.交易究竟是在内部市场还是在外部市场发生,关键取决于交易的规模,而交易的规模最终取决于通过交易而实现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内部化的倾向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增强。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结果实际取决于同较大交易规模相联系的通过外部市场所发生的交易的频率。从前面的假设条件中我们知道,交易成本同重复出现的交易次数有关,而与每次交易的规模无关。这样,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或者一次性的大规模交易都会减低交易成本

16

的水平,从而弱化企业内部化的动机。

(三)论述题

1.所谓的资产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一旦投资形成就很难改作他用,除非在转移过程中蒙受巨大的价值损失和生产力损失。资产专用性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资产专用性越强,彼此间替代的难度就越大,从而使依靠要素跨行业移动来支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古典模式遭遇到越来越明显的障碍。通过提高要素在地域上的流动性,来抵消其跨行业移动的困难,是一个重要方向。要素的跨国移动对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它避免了专用性资产(人力资产和实物资产)在转移到其他行业时所必须放弃其原来所获得的技艺、经验以及所进行的专门性投资的价值;其二,它也节省了在另一场合为重新塑造同类专用性资产所必须进行的专用性投资。所以说,与商品流动相比,要素跨国移动代表着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重要的变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2.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当然要对各种方式对其收益和成本的影响进行比较。我们利用简化了的净现值(NPV)方法来概括市场进入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如果NPVE > max (NPVFDI , NPVL),则企业将选择出口的方式;如果NPVFDI > max (NPVE , NPVL),则企业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如果NPVL > max (NPV E, NPV FDI),则企业就会向国外发放许可证。但是,企业在某一时点上选择了某种对外扩张的方式,这种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取决于同各种方式相联系的专项成本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海外扩张过程是按照出口、直接投资和对外发放许可证的顺序实现的。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贸易收支 D. 平衡项目

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下列项目应记入借方的是( ) A. 基本账户资产增加 B. 基本账户负债增加

C. 基本账户收入增加 D. 储备账户资产增加

3. 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进出口商品统计时,均按( )价计算。 A.CIF B. FOB C. FCA D. CIP

4. 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 ) A. 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B. 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C. 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 D. 无法判断 5. 游资( Hot Money )应计入( )项目。 A. 长期资本 B. 短期资本 C. 经常项目 D. 资本项目

6. 下列各项中应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 A. 货物的进口 B. 服务输出

C. 支付给外国的工资 D. 接收的外国政府无偿援助

E. 私人汇出的侨汇

7. 中国从美国进口一批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而且美国厂商把所得资金用于购买中国国债,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是( )。

A. 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借方同记入50万美元 B. 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贷方同记入50万美元

17

C. 经常账户的借方、贷方同记入50万美元 D. 资本账户的借方、贷方同记入50万美元

E. 经常账户的借方、资本账户的贷方记入50万美元 8. 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指( )

A. 周期性不平衡 B. 结构性不平衡 C. 价格性不平衡 D. 收入性不平衡

(二)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2. 简述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主要有哪些? 3. 我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有什么关系?

4. 假定美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评论这一观点:“美国的经常项目有多大赤字,美国就必须向外国借多少债。”

5. 1992年至1998年之间,美国政府预算从巨额赤字转变为小额盈余,并且经常账户的赤字也在逐渐减小。在这一阶段,美国的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解释。 6. 评论下述观点:“一国随着它的贸易顺差的增长而富有,因此政策应该总是钉住如何使贸易顺差最大化。”

(三)思考题

1. 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 2003年某国的商品出口2000亿美元,商品进口2610亿美元,同时劳务等净出口190亿美元,假定统计误差为零,官方结算额(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的净增加额)10亿美元。试求:

(1 )该国的商品贸易差额;

(2 )该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 (3 )该国的经常项目差额。

3. 表13-1为某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表13-1 某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 商品:出口 1947.16 商品:进口 服务:债权 服务:债务 收入:债权 收入:债务 经常转移:债权 经常转移:债务 资本账户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储备和相关项目 错误与遗漏 (1 )该国该年国际收支的差额是多少; (2 )请简要分析一下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3 )该国外汇储备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4. 根据表13-2,回答问题。

18

-1585.09 237.78 -312.88 105.71 -285.45 53.68 -4.24 -0.26 369.78 -112.34 -180.77 -86.52 -146.56

表13-2 1992-200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错误与遗漏”的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度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错误与遗漏 进出口总额 误差与遗漏占进出口总额比(%) (1 )分析我国“错误与遗漏”近几年的变化趋势; (2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的该项目数值的增大是否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3 )根据2002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6937亿美元,错误与遗漏为78亿美元,这又说明什么?

5. 请说明在复式记账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1 )A国居民向B国居民出口了价值4000美元的商品,B国居民用自己在A国银行的存款付款。

(2 )A国居民用他的银行存款向居住在B国的亲属汇款100美元。

(3 )B国居民购买A国的长期债券2000美元,用其在B国银行的汇票款支付款项。 6. 2004年,A国经常项目余额为—2000,(非官方)资本项目余额为1500(以A国的货币单位衡量)。 (1 )A国2004年国际收支状况如何?A国2004年的净投资形势如何? (2 )在浮动汇率制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为什么?

(3 )现在假设A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如果外国中央银行在2004年间不买卖A过货币存款,那么该国中央银行2004年的外汇储备会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A国的国家收支平衡表上如何体现、

(4 )继续假设A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外国中央银行售出了500单位A国货币存款。这在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会如何体现?

7. 说明以下各交易在美国经常项目下表示为借方还是贷方(每笔交易的“回流”忽略不计): (1 )中国航空公司购买波音公司的飞机;

(2 (3 (4 (5

)一个美国人在欧洲迪斯尼乐园度假的支出; )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商购买巴西的钢铁;

)一家美国电讯公司雇佣一家法国公司组装一颗新太空卫星; )一家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公司向其美国股东支付股息。

-84.2 1656 6.4 -98.3 -97.7 1957.2 2367 6.1 4.9 -178.1 -155.6 -169.5 -165.8 148.04 118.9 2809 2899 3250.5 3204.44 3606.3 4742.9 7.5 5.5 5.3 5.2 4.1 2.5 8. 说明以下交易应记在交易双方国家国际收支账户的贷方还是借方以及对各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

(1 )20世纪80年代,百事公司(一家美国公司)用价值30 亿美元的百事原浆向前苏联换回了价值30亿美元的伏特加酒和轮船。美元和卢布的汇率是USD1/SUR0.5。 (2 )一家美国的出版商向中国出售了价值20000美元的书,收到了北京一家银行面值80000元人民币的支票。均衡汇率为USD1/RMB4.

(3 )一家美国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价值5000德国马克的商品。这家公司无法在外汇市场以固定汇率USD1/DEM2买到德国马克(用来支付贷款),只好向美国中央银行购买了5000德国马克。

(4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向德国居民发行了1000万美元的新债券,然后用这笔资金收购了一家德国汽车公司。均衡汇率是USD0.25/DEM1。

(5 )加拿大Seagram公司卖给一家美国经销商价值100万加元的酒,该经销商付给

19

Seagram公司纽约一家银行100万加元的存款。Seagram决定继续存着这笔款子。均衡汇率为USD1/CAD1。

(6 )一家英国公司购买了一台美国大型计算机并用一家纽约银行的10万英镑存款来支付。计算机的卖主不想持有这笔存款,于是把它按固定汇率USD2/GBP1卖给了美国中央银行。

(7 )尼桑(一家日本汽车公司)在英国购买了一家工厂,用一家东京银行里10亿日元的存款账户向英国卖主支付了土地和建筑的钱。该卖主打算继续持有这笔存款。汇率是GBP1/JPY200。 (8 )一家德国公司聘请一位英国律师当顾问,付给这位律师一笔存在法兰克福银行里1000德国马克的存款。该律师把这笔存款卖给了英格兰银行(英国的中央银行)得到了350英镑的存款。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A 3、B 4、 A 5、B 6、BD 7、E 8、 BD (二) 简答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和错误遗漏项目三大项。

(1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它记录的是一国国际经济交易的主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项目的变化。经常项目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2 )“资本和金融项目”由“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部分组成。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两个组成部分。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投资四个组成部分。 (3 )错误与遗漏是人为设立的平衡项目。为了解决在统计国际收支有关数据时发生的遗漏;存在走私商品、民间货币收付以及携带现钞出入境等官方监控以外的国际贸易;资料来源和口径不同造成的误差。

2、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主要有: (1 )商品贸易差额。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在国际收支中,商品贸易差额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2 )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它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 (3 )经常项目差额。它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借方总值和同期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贷方总值之差。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其在整个国际收支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以经常项目差额来考察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达到性质上的平衡更为全面。 (4 )基本收支差额。它是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差。这是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长期资本流动规模较大的国家判断和考察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5 )总差额。它是指在基本差额的基础上,再加上私人和官方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以及错误遗漏项目净额所形成的差额,这个差额最终由官方储备的增减来平衡,因而也称为官方结算差额。

3、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总体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也日益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

首先,内部均衡是外部均衡(即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保证。宏观调控的实质,是要保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国内经济失调,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的失衡。 其次,由于国际经济活动是一国总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又会影响到宏观经济

20

的总体平衡。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第一,由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引起的国际收支变动,与国家的财政收支紧密相连。贸易盈亏明显地影响国家的财政收支;而国家借款列入国家财政收入,还本付息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第二,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是影响国内信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会引起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而国家外汇储备是构成强力货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影响国内信贷总量,从而改变内部均衡。第三,贸易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意味着国内商品供给的减少或增加,利用外资也需相应的物资配套,从而对实物市场造成影响。第四,以上三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通货膨胀率,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4、这个观点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如同一个人支出大于收入时,个人需要为“埋单”付账一样,必须通过出卖资产或借钱来填补亏空。一国必须为它在国外“埋单”付账,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弥补:一是向外国人出售资产或借债,二是减少外汇储备。所以,向外国借债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5、在这一阶段,美国的储备与国内投资的差额在增大。因为,一国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该国的对外投资净额,而一国的储蓄可用于进行国内投资和进行对外投资两个方面,这就意味着一国的对外投资净额等于该国储蓄和国内投资的差额。因此,一国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该国储备中没有用于国内投资部分,即:经常项目差额=储蓄—国内投资。因此,当政府预算赤字减少,并且经常账户赤字也在减小,说明储蓄减去国内投资的差额在增大。

6、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贸易顺差也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种反映,国际收支失衡又是内部经济失衡的外在反映。这种国际收支的失衡至少带来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短期的巨额贸易顺差换来长期的国际贸易摩擦,从而影响对外经济的发展乃至经济总量的增长丧失稳定性,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二是巨额的外汇占款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给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困难。 (三)思考题

1.主要原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经济周期。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口相应增加,出口反而减少,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逆差。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这种因经济周期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为周期性不平衡。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国际收支周期性不平衡会使各国之间相互传播景气和衰退。

(2)经济结构。当一国的经济结构与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不相一致或不相协调时,其商品和劳务的出口就会发生困难,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由于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而初级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导致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上的困难。

(3)货币价值。一国货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也会影响其国际收支。这种由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为货币性不平衡或价格性不平衡。在一定汇率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如果一国物价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形,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这就是价格性不平衡。它表明在货币对外比价一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导致收支不平衡。 (4)国民收入。随着一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变化,其国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形。国际收入变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持久性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收入增长速度长期高于其他国家,则可能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造成国际收支收入性不平衡。 2、(1 )商品贸易差额=出口商品额—进口商品额

21

=2000—2610=-610(亿美元)

(2 )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商品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 =-610+190=-420(亿美元)

(3 )经常项目差额=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420(亿美元) 3、(1 )基本收支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 =-(储备和相关项目差额+错误与遗漏差额) =-(-86.52-146.56)=233.08(亿美元)

所以该国该年国际收支的差额是顺差,顺差额为233.08亿美元。

(2 )该国国际收支为顺差,主要来源于商品进出口、经常转移和直接投资,说明其发展很好,顺差额由储备增加和错误遗漏平衡,错漏有146.56亿美元,稍显多了些。 (3 )该国外汇储备增加了,增加额为86.52亿美元。

4、(1 )我国“错误与遗漏”近几年的变化趋势是在逐年减小的(除了1995年有所上升外),从1996年后降到了5.5%以下,到2000年降到了2.5%以下。

(2 )错误与遗漏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增减额之间的差额。这是指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过程中,由于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的不一致,资料的不完整(如漏报,未统计项)以及各种货币相互换算所产生的差额等所形成的误差和遗漏。一般而言,误差与遗漏不可避免,但如果其数额超过进出口贸易额的5%,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我国该项目数值的增大,表明统计与实际存在很大差距,会表明统计的可靠性较差,对我国政府有关政策决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3 )根据2002年中国收支平衡表数据计算得到:

错误与遗漏占进出口总额比=78÷6937×100%=1.1%

“错误与遗漏”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1%,这说明我国2002年统计数据的可靠性非常强,也说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的准确性提高。

5.(1)在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从商品进口的角度看,这将导致B国居民对A国居民的支付,是贷方项目,记入贷方。B国居民用其在A国银行的存款支付,可以看作是A国对外负债的减少,是借方项目,记入借方。

单位:美元 项目 商品 国外短期负债 贷方 4000 借方 4000

(2)这笔赠款是A国单方面的转移支付,应记入借方。另一方面,B国居民对A国的短期债权增加了,在资本账户中A国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增加,是贷方项目,应记入贷方。 单位:美元 项目 单方面转移支付 国外短期负债 贷方 100 借方 100

(3)从A国的角度看,A国政府向外国居民出售长期债券,有外汇收入,在资本项目中应记入贷方。另一方面,A国政府持有B国银行汇票,是官方对外短期债权增加,相当于短期债务的减少,应当计入借方。

单位:美元 项目 出售长期债券

贷方 2000 22

借方

国外短期负债 将以上交易编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

2000 A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美元 项目 贷 方 借方 商品 单方面转移支付 出售长期债券 国外短期负债 总计 4000 2000 100 6100 100 2000 4000 6100

6 . (1)A国2004年国际收支状况为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因为2004年A国经常项目余额为-2000,出项经常项目逆差,意味着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借方净额,所以该国2004年的国外资产净额及对外净投资减少。

(2)在浮动汇率制下,该国货币要贬值,汇率上升。因为从货币角度看,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贷方所记录的是以外币标价的国际贸易,表现为外币的供给;同理,其借方所记录的交易表现为对外币的需求。所以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逆差时,对外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就要贬值,汇率就会上升。

(3)因为该国对外币的需求大于供给,由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上升趋势。在固定汇率制下,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该国中央银行2004年的外汇储备会减少,表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储备及有关项目”中的“储备资产”减少500单位(以A国的货币单位衡量)。

项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储备及有关项目 贷方 1500 500 借方 2000

(4)在固定汇率制下,外国中央银行售出了500单位A国货币存款,相当于减少了该国的国外短期负债,是借方项目,记入借方。从另一方面来说,该国2004年的外汇储备会减少,是贷方项目,记入贷方。

项目 国外短期负债 储备及有关项目 贷方 500 借方 500

7(1)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下,中国航空公司购买波音公司的飞机,是商品出口,这将导致中国对美国的支付,是贷方项目,记入贷方。

(2)在美国经常项目下,一个美国人在欧洲迪斯尼乐园度假的支出,相当于购买额国外提供的劳务,是美国对外的支付,是借方项目,记入借方。

(3)在美国经常项目下,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商购买巴西的钢铁,是商品进口,将导致美国对外的支付,是借方项目,记入借方。

(4)在美国经常项目下,一家美国电讯公司雇佣一家法国公司组装一颗新太空卫星,术语服务项目的支出,将导致美国对外的支付,是借方项目,记入借方。 (5)在美国经常项目下,一家在中国香港注册的公司向其美国股东支付股息,属于资本项目的投资收入,将导致国外对美国的支付,是贷方项目,记入贷方.

8.(1)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美国用价值30亿美元的百事原浆向前苏联换回了价值30

23

亿美元的伏特加酒和轮船,对美国是商品出口和进口,分别记入美国经常项目下的贷方和借方项目。

对前苏联同样如此,分别记入前苏联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下的贷方和借方项目。因为对两国来说交易都在经常项目下,,交易对双方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都是平衡的。

(2)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美国的出版商向中国出售了价值20000美元的书,对美国是商品出口,记入美国经常项目下的借方;中国北京一家银行支付了面值20000美元的支票,是美国对外的短期负债减少了,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

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好相反,分别记入经常项目下商品进口的借方和对外短期负债的贷方项目。

交易对美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增加和资本项目余额减少;交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减少和资本项目余额增加。

(3)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美国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价值5000德国马克的商品,对美国是商品进口,记入美国经常项目下的借方;这家公司向美国中央银行购买了德国马克用以支付货款,是美国对外短期资产减少了,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

在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正好相反,分别是商品出口记入经常项目下的贷方,对外短期负债减少,记入资本项目下的借方。

交易对美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减少和资本项目余额增加;交易对德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增加和资本项目余额减少。

(4)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通用汽车公司用向德国居民发行债券的资金收购了一家德国汽车公司,拥有了对国外资产的所有权,相当于一种投资的增加,记入资本项目的贷方;但同时外国的短期负债增加,记入借方。

在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德国居民购买债券支付货币,相当于私人资本的流出,记入资本项目的借方;但同时外国有将来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记入资本项目的贷方。因为对两国来说交易都在资本项目下,交易对两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平衡的。

(5)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美国经销商进口加拿大Seagram公司的酒,属于商品进口,记入经常项目的的借方;用纽约银行的加元存款支付,是美国对外短期资产减少,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

在加拿大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正好相反,分别是商品出口记入经常项目下的贷方,对外短期负债减少,记入资本项目下的借方。

交易对美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减少和资本项目余额增加;交易对加拿大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增加和资本项目余额减少。

(6)在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美国公司向英国出口大型计算机,属于商品出口,记入经常项目的贷方;英国公司用纽约银行的英镑存款支付,是美国对外短期负债减少了,记入资本项目下的借方。

在英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正好相反,分别是商品进口记入经常项目下的借方,对外短期资产减少,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

交易对美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增加和资本项目余额减少;交易对英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减少和资本项目余额增加

(7)在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日本汽车公司购买英国的一家工厂,拥有了对国外资产的所有权,相当于一种投资的增加,记入资本项目的借方;用东京银行的日元存款支付,是日本对外短期负债增加了,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

在英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正好相反,分别是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对外短期债权增加,记入资本项目的借方。因为对两国来说交易都在资本项目下,交易对两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平衡的。

24

(8)在德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德国公司向英国律师支付劳务费,属于经常项目的劳务支出,记入经常项目的借方;用法兰克福银行的马克存款支付,是德国对外短期债权减少了,记入资本项目下的贷方。

在英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正好相反,分别是劳务收入,记入经常项目下的贷方;对外短期债权增加,记入资本项目下的借方。交易对德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减少和资本项目余额增加;交易对英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影响是经常项目余额增加和资本项目余额减少。

第十四章 外汇市场

习题

(一)选择题

1. 必须在90天内支付100万德国马克的美国进口商可以通过( )方式转嫁美元贬值的风险。

A. 在远期市场上买进90天期的德国马克 B. 90天后在即期市场上买进德国马克

C. 在远期市场上买进德国马克,90天后在即期市场上卖出 D. 在远期市场上卖出德国马克,90天后在即期市场上买进 2. 一国实际有效汇率是( )

A. 反映了货币期货市场的行为

B. 反映了商品或实物贸易对一国货币价值的影响

C. 是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相对于该国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汇率加权平均值

D. 是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相对于该国各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汇率加权平均值 3. 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时,( )

A.外汇的供给大于对外币的需求

B.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币的需求

C.外币供给与需求和国际收支差额没有关系

D.外汇的供给等于对外币的需求

4. 美国对日本汽车需求的上升将导致( )

A.在美国日元的供给将减少 B.在美国日元的供给将增加 C.美国居民对日元的需求减少 D.美国居民对日元的需求增加 5. .外汇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这是因为( )

A. 在汇率更低时,对于本国居民来说,外国商品显得更为便宜 B. 在汇率更高时,本国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 C. 当汇率下降时,外汇供给数量将增加

D.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人们将转而消费价格下降的商品

6.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美国进口佛罗里达橘子将增加对美元的需求 B. 如果美国人购买德国汽车,美元将对马克升值

C. 美国从法国进口的增加将增加美元与法郎交易中的法郎需求 D. 美国的名义升值可能会减少美国贸易赤字

7. 在抛补的利率平价下,( )

A. 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利差 B. 本国利率与外国利率相等

25

C. 某货币远期汇率高于其即期汇率的百分比等于其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百分点

D. 某货币远期汇率高于其即期汇率的百分比等于其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百分点

8. 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 远期汇率与远期现货汇率相同

B. 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远期贴水

C. 通常所说的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实际上是名义汇率 D.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相对于外国,本币将在远期升值

9. 如果一投机者认为瑞士法郎的远期现货汇率将高于今天的远期汇率,他做下列哪项投机效果最好 ( )

A. 今天在期货市场卖出远期交割的瑞士法郎现货 B. 今天在期货市场买入远期交割的瑞士法郎现货 C. 今天在现货市场买入瑞士法郎

D. 今天在期货市场买入远期交割的美元

10.外汇期权( )

A. 是指交易双方按协定价格就将来是否购买某种货币或出售某种货币的选择权达成的合约

B. 指交易者在外汇市场上买进一种货币的同时卖出交割期不同的等额同种货币 C. 没有投机风险

D. 只有套期保值者使用,投机者一般不用

(二)解答题

1. 什么是汇率?根据不同的标价法应如何理解一国货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 2. 试比较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3.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都有那些? 4. 简述外汇市场的功能。

(三)论述题和计算题

1. 假设你在1998年8月26日(这一天德国马克对卢布的比价突然飙升了69%)是一名在莫斯科旅游的德国公民。卢布的贬值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假设你在那时是一家进口德国原料的俄国公司,卢布的贬值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 设你拥有2000美元。现行的美元和英镑的180天存款利率分别为iUSD=0.02(2%),iGBP=0.03(3%),现行汇率e=USD2/GBP1。

(1) 在未来的180天内,你可以选择的三种基本策略是什么?

(2) 如果你(或者其他人)肯定在未来的180天内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不会发生改变,你会怎么做?180天后你持有多少货币?

(3) 假设你不介意承担汇率风险。你预期在未来的180天内汇率会变成USD1.9/GBP1,那你会采取什么策略?为什么?在180天后实际汇率变成了USD1.8/GBP1,你会对你所作的决定满意吗?为什么?

(4) 假设你是风险厌恶者,180天远期汇率为USD2.02/GBP1,你会采取什么策略? 3. 假设一英国公司在本国制造,其成本用英镑衡量;出售主要在欧盟区国家,销售用欧元衡量。如果英镑升值20%,这对英国公司有何影响?

4. 说明下列主体对美元贬值会有何反应,并简要给出你的理由。 (1) 波音公司(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之一) (2)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

(3) 经营国外手工艺品的美国小商店的所有者。 (4) 高档法国葡萄酒的忠实消费者。

26

5. 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制下,分别描述本国出口增加对外汇市场供求的影响。

6. 假设即期汇率是2美元/英镑、200日元/英镑和110日元/美元,持有美元的居民如何通过三角套汇获得无风险利润?如果英镑和日元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保持不变,稳定的交叉汇率是多少?

7. 当前现货汇率为1.7美元/英镑,当前90天远期汇率为1.68美元/英镑。如果你预期90天后的现货汇率为1.72美元/英镑,你将如何利用外汇期货合约而进行投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A 6.B 7.D 8.C 9.B 10.A

(二)简答题

1. 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汇率的上升表示该国货币的贬值,下降表示升值。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汇率的上升表示升值,下降表示贬值。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的主要是美国和英国。

2. 参见教材第14章第1节(p240~241) 3. 参见教材第14章第1节(p242~243) 4. 参见教材第14章第2节(p243~244)

(三)论述与计算题

1. 对在俄国的德国游客,卢布的贬值,即是马克的相对购买力的提高,因此旅游变得更加便宜。对俄国进口德国原料的公司,卢布的贬值,即是卢布购买力的下降,将产生不利影响。 2. (1)选择一:持有美元现金;选择二:180天美元存款;;选择三:换成英镑—180天英镑存款—到期本息换回美元。

(2)汇率不变,直接套利即可,会得到2000/2×103%×2=2060美元。 (3) 投机,卖出远期英镑,到期时交割,再买进英镑。

(4)抛补套利,2000美元在即期市场上换成英镑1000,在英国投资,同时在远期外汇市场以2.02卖出远期外汇,收益为(1000×1.03)×2.02=2080.6美元。 3. 英镑升值,相对于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4. 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商有利,对进口商不利。

5. 在固定汇率制下,出口增加,会导致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由右移,本币有升值压力。为避免升值,中央银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购买外币,从而使得本币的供给曲线右移,消除了对本币的过度需求,使得汇率保持在固定水平。浮动汇率制下,货币当局没有维持本币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义务。本国出口的增加会使得本币需求曲线右移,本币需求的增加会使得本币升值,汇率上升。 6. 可用1美元兑换110日元,再用110日元兑换11/20英镑,最后再换成11/20×2=1.1美元,获得10美分利润。运用套汇可以消除这些可能性。稳定汇率将是220日元/英镑。

7. 根据“低买高卖”原则,可以进行投机,即以1,68美元/英镑的价格购入英镑。如果预期是正确的,90天后,可以1.72美元/英镑的价格将这些英镑卖出,从中获利0.04美元/英镑。

第十五章 汇率决定

习题

(一)选择题

1.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 )

27

A.面值 B.铸币平价 C.黄金输送点 D.外汇市场供求 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定条件包括( ) A.所有商品具有充分的可贸易性

B.无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运输成本为零 C.商品应具有同一性

D.两国价格指数的权数相同

3.货币分析法包括哪几种模型?( ) A.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B.粘性价格货币模型 C.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D.资产市场分析法

4.资产组合平衡模型中私人部门持有的财富分为哪几种形式?( ) A.本国货币 B.本国债券 C.外国债券 D.不动产

(二)简答题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资产市场分析法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相比有哪些突破? 3.试比较弹性价格和粘性价格模型。

4.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法的汇率决定论,如果外国债券供给增加,本国货币的价值将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BCD 3.AB 4.ABC

(二)简答题

1.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均衡汇率,即无政府调节的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自由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向长期均衡汇率水平。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而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

2. 资产市场分析法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不同,这是因为它扬弃了传统汇率理论的流量分析法,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货币和资产的存量均衡上,其分析更加强调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与以往理论相比,资产市场分析法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1)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是决定汇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投资者对某一变量未来值的主观预期,等于以当前所有信息为条件的数学期望值;(2)资产市场的均衡状态为资产供给与需求的存量相等。资产的流动只反映了资产市场供求的暂时不平衡;(3)汇率作为一个货币现象,也会受到实际(非货币)因素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必须通过货币需求的变化才能影响汇率;(4)汇率被视为资产价格,它的波动具有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化相同的特征;(5)资本具有充分流动性,不存在资本管制或其他资本跨国流动的限制。

3. 货币分析法中有两种分析模型,一是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model),另一个是粘性价格货币模型(sticky-price monetary model)。无论是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还是粘性价格货币模型,都遵循一个共同假定,即国内与国外的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投资者为风险中性。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认为汇率水平应主要由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而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认为,在短期内,由于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调整速度,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并不是同时达到均衡的,资产市场调整快于商品市场调整使汇率出现超调,这便是短期内汇率容易波动

28

的原因。

4. 当外国债券供应增加时,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资产供给总量的变化分为三种情况: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币债券供应量增加和外币债券供应量增加,它们对汇率产生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当外币债券供应量增加时,会使外币债券市场出现超额供给,进而降低外币债券的价格,导致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一)选择题

1.假定在固定汇率下,本币相对甲国货币贬值10%,乙国货币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12%,则本币( )

A.相对于甲国和乙国货币均贬值

B.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C.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相对于乙国货币没变化

D.相对于甲国货币升值,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2.如果中国某公司的全部投入品都来自于美国,且以美元计价,则美元升值将( ) A.提高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B.降低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C.对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影响

D.是提高还是降低该公司竞争力取决于需求弹性

3.如果我国对进口品的需求是无弹性的,则人民币贬值将导致( ) A.购买进口品产生的人民币流出显著减少 B.购买进口品产生的人民币流出轻微减少 C.购买进口品产生的人民币流出增加

D.购买进口品产生的人民币流出没有变化 4.使J曲线效应的效果更为显著的条件是( ) A.进口部门的库存较少

B.短期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较高

C.企业能够快速调整生产以增加订货 D.确定和估计新供应商很难

5.吸收分析法认为,使货币贬值产生良好效果的国内经济条件是( ) A.收支逆差和不充分就业 B.收支逆差和充分就业 C.收支顺差和不充分就业

D.收支顺差和充分就业

6.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减少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最佳方案是( ) A.货币升值

B.货币贬值

C.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

D.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

7.吸收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 )

A.经常项目处于或近似于平衡

B.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 C.所有的商品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都保持不变

29

D.收入保持不变

(二)简答题

1.什么是“J曲线”效应,造成货币贬值反应时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货币贬值的效应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简要分析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如果一个小国实行浮动汇率,那么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因此国际收支平衡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消除的”,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三)思考题

1.试论述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

2.根据货币分析法的相关理论,试论述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调整过程。 3.简要评析货币分析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B 3.C 4.D 5.A 6.D 7.C

(二)简答题

1.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贬值后贸易量调整存在的这种时滞效应可用著名的“J型曲线”来描述。

J曲线形状的形成原因可以这样理解:由于货币贬值,汇率上升可以相对降低本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因而在国际贸易中,本币对外币贬值经常被用作加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地位,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一种手段。然而,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这是因为,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时滞:(1)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2.第一,一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第二,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第三,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 第一,从供给方面看,当一国生产要素尚未被充分利用而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时,由贬值引起的出口需求上升就可能进而引发产量扩大,使国民收入增加。

第二,从需求方面看,如果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即可导致本国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第三,从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国采取贬值政策的同时放松那些保护性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使资源配置的扭曲得以降低,那么,贬值就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改善国际收支。

4.具体过程为:如果一国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那么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于是逆差国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又引起国内价格上涨,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过程中,国际收支逆差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同样,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那么顺差国的货币升值,国内价格下降,货币需求也随之下降,直至货币市场恢复平衡,汇率的变动才会停止,此时,国际收支顺差消失。 (三)思考题

1.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是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Alexander)于1952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提出的,该

30

的货币政策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但是两国都采取这样的政策意味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相互抵消,结果是出口没有变动,而双方都造成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如果两国协调的话,两国都可以不应用本币贬值的方法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而享受低的通货膨胀率。

3、德国和日本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同时正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这样会减少美国对他们的双边赤字。另一方面,日本和德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会恶化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由于这将导致美元对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同时导致美国的产出减少。当然如果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的政策变化做出反应的话,情形又会有所不同。比如,如果针对德国和日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美国也增加了他的货币供给,那么这些对双边贸易没有影响。如果针对日本和德国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美国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那么每个国家产出都不会有太多的增加。

4、在实践中,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有全球性和区域性两种,前者主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西方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参与进行的;后者是在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间进行的,其中政策协调比较成功且协调水平比较高的区域组织是欧盟。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习题

(一)选择题

1、 浮动汇率制的特点之一( )

A.不需要货币政策干预货币市场 B.不容易产生导致不稳定的投机活动 C.具有隔离国外经济冲击的作用 D.使贸易双方的未来收益更加确定

2、下列哪项不是金本位制的特点?( )

A.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B.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C.国内不流通黄金 D.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黄金会流入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国总是选择浮动汇率制,大国总是选择固定汇率制

B.支持浮动汇率的一个重要论点是,经济周期不会轻易地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C.面临内部冲击时,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稳定国内经济 D.经济发展现状表明,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利于经济增长 4、在牙买加体系下,全球主要储备资产是( ) A.特别提款权 B.美元 C.欧元 D.黄金

5、一国加入某一货币区后( )

A.短期内可能会引起失业的增加 B.货币政策不会受到约束 C.不再需要国际储备 D. 货币政策仍可以自主选择 6、关于布顿森林体系错误的是( ) A.成员国之间是固定汇率 B.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

C.存在“美元荒” 和“美元灾”的双重威胁

D.成员国不能改变其货币平价

7、下列哪种国家参加最优货币区最有可能获利?( )

A.要素流动性低的国家 B.通货膨胀率相似的国家

C.产品结构单一的国家 D.生产的可贸易产品占国内产出比例较低的国家 8、一国所选择的汇率政策的类型,( )

36

A.会改变政府政策对总需求和国内产出的影响

B.如果选择浮动汇率制,会失去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作用 C.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中有更大的作用

D.一国如果愿意用货币政策实现国内目标,那么该国倾向于使用固定汇率制 9、有关特别提款权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是金本位制下的记账单位

B.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最基本的普通贷款

C.会员国享有普通提款权就不能享有特别提款权

D.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会员国的储备,故称为“纸黄金” 10、下面有关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哪项是错误的?( ) A.偿债危机的发生在于债务国难以借到新的债务 B.出口萎缩将加剧债务负担

C.债权国提高利率,将缓和偿债危机

D.从理论上讲,穷国从富国借款可以使双方的情况都变好

(二)简答题

1、休谟是如何解释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后的调节过程的? 2、最优货币区的主要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3、最优货币区和固定汇率体系有什么区别? 4、牙买加协议的内容是什么?

5、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实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假设德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赤字。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则,将会发生什么?

(三)论述题

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

2、是否有可能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重建金本位制?请说明理由。 3、解释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A 6.D 7.B 8.A 9.D 10.C

(二)简答题

1. 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最早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其具体内容是: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下降,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反之,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轻。 2. 优点主要包括:持久的固定汇率制;节省国际储备;刺激经济政策一体化甚至经济一体化等。缺点主要有:各成员国会丧失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自主性;财政政策受到约束;引起失业增加等。

3. 最优货币区除了成员间的固定汇率联系外,成员间还有相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甚至可以将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权交由一个超国家的货币或财政管理机构。 4. 形成了以《牙买加协议》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5.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美国1970年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市场上对1971年将发生更大逆差的预期。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持续虽然为该体系提供了流动性,同时却导

37

致人们对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来越缺乏信心,并且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面对持续不断地美元投机,各国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是必然之势。 6. 德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则,只有当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可以调整汇率。 (三)论述题

1.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

稳定的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是固定汇率,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

币的含金量;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只有在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能改变其货币平价,汇率波动幅度为正负1%;同时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美元的义务。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金汇兑本位制。

2. 要重建金本位制,要求1880-1914年间使其顺利运行的各种条件都重新具备。如,放弃

使用货币政策,各国优先考虑对外收支,消除国内有碍价格灵活性的各种限制,建立一个国际霸权中心,避免不稳定的资本流动等,但这些是不可能做到的。

3. 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产生于内外经济的根本性失衡:对外资的过度依赖迫使这些国家

采取高利率政策;该地区出口产品的雷同或相互竞争,导致东南亚某些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一些产品被挤出出口市场,导致其出口收入的减少;金融投机商们看到了这些国家

支持钉住汇率基础的薄弱,乘虚而入,大肆进行投机活动,终于导致一些国家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该地区相互依赖的地区分工结构使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地区产生连锁反应。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je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