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经济改革

更新时间:2023-06-12 06: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课时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枣庄一中新校 2010级高三历史组 郭明

课标阐述: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

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

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②新经济政策的

特点③斯大林模式的特点③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苏联建立的以斯大林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另一条重要

模式,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这条道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复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史

为鉴,以现代化史观为视角,客观、全面的审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而充分认识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方向。

一、《调整意见中》关于本专题内容阐述如下(★为选讲内容)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

背景

(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了解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

中的作用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保障劳工权利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了解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

(2)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 ★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

要性

(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国内战争的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和思

想文化体制

(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1)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2)了解上述三次改革的影响

二、进度安排:新授课2课时

三、多元史观解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调整。

1、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方面。

本专题的重要事件包括: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

2、社会史观: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

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其核心是社会保障或

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本专题的重要事件包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

中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

四、专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的主题、线索

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建立与探索

线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苏联战后经济改革。

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先后探索,苏联建立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另一条重要模式,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结束后,面对斯大林模式弊端所带来的影响,苏联先后进行了三次

改革,试图通过突破斯大林模式,借鉴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某些形式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三次改革的历程,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供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复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现代化史观为视角,客观、全

面的审视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理解当前中

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苏联解体原

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2)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

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使之顺

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

是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课件展示

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展示:思考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

生:直接目的在于应对军事威胁,巩固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的方法,超越了苏俄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展示材料,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军事威胁解除后为什么仍在实行?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生:列宁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师: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分析其影响,思考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条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明确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生: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三年军事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作用:超出限度,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人民暴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以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

师:自主完成表格部分内容,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生: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情况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生: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

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师:结合材料合作探究,“新经济政策”之“新”在何处?

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师:全面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完成上表。

考点三:斯大林体制

师:根据材料,总结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途径

列宁逝世 斯大林

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明斯克拖拉机厂

生: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新的经济体制。

师:总结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点

生:

师:根据材料,全面评价“斯大林体制”

生:

积极: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

搬该体制,产生了消极影响。

师:了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思考其启示。

生:

弊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消费品生产 C、对农民伤害很深 D、僵化执行计划指令

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

发展的比例平衡

师:总结回顾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

: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考点四:苏联经济改革

师: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在于了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根据教材内容和《高考总复习》,完成表格。

师:总结三次改革的异同点

② 措 施:在坚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

师: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合作探究: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我们有何启示?

生:苏联的解体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1、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实践的标准,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

3、社会主义改革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反思应对】

1、本教案使用中的亮点:

(1)紧紧围绕课标的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史料的选用,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课标主要问题展开的。

(2)充分体现现代化史观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内涵,比较巧妙地做到了“史料” “史观” “史论” “史家“的有机结合。在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讨论,史论结合,学生本堂课的互动很好,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2、本教案使用后的建议:

本教案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应该是细致讲解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具体内涵,力求做到在教师引导的作用下,使得学生通过高考真题和模拟题

目,在做题过程中认同理解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并形成运用崭新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物

山东省优秀教案汇编,大部分是高三历史复习教案。

化为具体的做题能力。

3、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是分析斯大林体制时过度强调其弊端,应该首先强调其使苏联快速实现现代化这一重要作用。

③ 4.战后苏联历次经济改革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坚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所以应尤其强调苏联改革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在苏联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在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在经济体制上借鉴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某些形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j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