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关于永嘉县农村农业技能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3500

更新时间:2023-06-02 07:1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永嘉县农村农业技能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农技推广事关三农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技推广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技能提高、以及促进农民知识增长和素质提升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围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并具体针对永嘉县农村农业技能的推广和发展开展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以及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多种多样,既有有农业主管部门的问题,也有农民自身的因素。农技推广工作的落后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也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如果农技推广长期得不到重视与解决,农业就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针对永嘉县农村农业技能的发展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和对策研究。

一、永嘉县农技推广和发展现状

永嘉县目前共有38个乡镇行政区域,每区各设一个,共设有38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隶属乡政府,其人财物也均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农业局仅作业务上指导,全县核编全额事业编制506名。2008年后,永嘉县开展了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县级设立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乡镇设立责任农技员,目前全县共有首席专家8名,农技指导员80名,责任农技师400多名,引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还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服务站、农业科技企业以及一些科技组织参加到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中。目前这一新的制度已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由于体制建设的长期性以及农村的客观因素和农民的主观因素,基层或农村的农技推广仍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二、基层农技推广面临主要问题

1、重视不足,缺乏认识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稳则基础牢,粮食足则天下安,抓好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供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具体的执行中,对一些重要的环节却重视不足,缺乏认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就是其一。一些领导单纯追求非农经济增长,对农业经济认识不足,对本地农业经济的提升缺乏有效策略,更别提在基层大力推广农业技能了。目前永嘉县整体上就表现为工商业经济发达,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对农业经济的重视不足等问题。还有一些乡镇领导对农业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对本地农业企业的照顾和扶持,而不注重对基层农技的培训和推广。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仅是领导对农业实际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农业经济落后,从事农业劳动强度高,获得的收入低,新一代的农村青年对农业生产普遍缺乏兴趣,厌农、弃农现象十分普遍,对农业技能也就更缺乏兴趣和动力。如果农业生产的地位得不到提高,现代化、规模化、高附加值的农业优势无法体现,未来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将可能会越来越少。此外,由于农技推广与传统技能培训在普及对象与传播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其推广本身的要求多,难度大,也造成一些农业主管领导和部门的知难畏难情绪。

2、资金不足,使用不当

发展农业离不开投入、离不开项目资金支持。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农业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农业优惠政策多、建设项目多、资金额度大,但这些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到基层后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唐僧肉”,很多被“强势部

门”分割拿走,真正由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很少。即便能落实到部门,很多的资金也很可能被挪作它用,落实到农技推广的资金就更少了。此外,由于大量农业项目不由农业部门实施,基层农业部门对这些项目也没有指导与监管的权利,项目盲目决策上马、盲目组织实施,甚至将支农资金改变用途,导致基层农业资金“非农化”、大量浪费与流失等问题非常突出。此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农技推广有责任、缺经费、无手段,工作落实难度大,自身待遇低下,人才外流严重。这些问题,靠基层农业部门自身努力是无法解决的。

3、农业部门自身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推广体系尚需健全。农技推广业务性强,服务面宽,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机构完整、覆盖乡村的农技推广体系,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农村、农业和农民等三农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变化,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已很难满足现有农业发展的要求。原有的遍布基层、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县、乡农技中心,其作用与地位虽至关重要,但所发挥的的作用却越来越小。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保障不力、基层队伍不稳等问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进而给正常的农技推广工作造成严重困难。此外农技培训设施不全和滞后也是重要问题,以永嘉县为例,全县的乡镇农技中心,普遍建筑老旧,设施不全,更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根本不具备高质量农技培训的设施和条件。

4、基层农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队伍素质建设是部门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问题十分普遍。这与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有关,同时也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成长机制,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没有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因素有关。

5、农技人员缺乏成长动力与安全保障

由于传统的体制因素影响,农技推广人员普遍缺乏成长动力,缺乏责任心与长远打算,过去,乡镇农技人员属“农技干部”,有“身份”,有机构与编制,在编在岗,可以交流、提拔、任用。但现在乡镇农技人员身份非“马”非“驴”,无编制或编制不到人,成了需要一年一聘的“临时工”,交流、提拔、任用路子基本被堵死,致使很多乡镇农技中心,无论是普通技术人员还是负责人,都觉得前途无望,因此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在自身建设、公益推广上,都很难有长远的规划与打算,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的实效性。

7、农技推广体制不顺,主管部门负担过重

目前对乡镇农技中心管理,基本处于农业主管部门、县配改办、乡镇政府三家共管状态。这种“多方共管、多方有责”的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层次,表面上看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实际运作时却因环节太多,管理难度很大。乡镇农技中心也由于管理部门多,感到难以应付。例如领取养事经费,既跑乡政府,又跑农业局,还跑财政所,一个环节不到位、一个环节卡了壳就领不到手。

以上诸多问题,导致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多多,农业技能推广的实效性差,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永嘉县农村农业技能发展对策

(1)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基层领导对农业基础地位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始终将地方农业生产、国

家粮食安危、人民群众生活放在心上;

(2)对以农为主但又非产粮大县的山区县考核,不宜完全抛开粮食指标,促使基层政府在抓好其它工作同时,也不放松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

(3)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山区农业经济效益,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山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调动山区农民生产积极性,要让山区农业生产后继有人、持续发展;

(4)在农业项目的立项、资金的分配、项目的监管上,要给农业部门足够的“话语权”,提高立项的科学性,切实加强对农业项目资金的科学使用与监管,确保涉农项目资金真正投入到“点子上”,真正提高农业部门的地位,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

(5)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包括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层农技队伍、中心基础设施、推广能力保障、成长机制与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的能力与水平;

(6)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使乡镇农技中心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可操作性。最后,要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与地位,要让乡镇农技人员后继有人,要让农业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结论与总结:

基层农技推广要注重实效性体系建设,在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筛选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员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并制定技术专家、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确保实效。同时,县农委要紧紧围绕具体产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以此带动农技推广的快速发展览。要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户为纽带,辐射带动当地农民更好的接受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陈诗波,唐文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归乡(镇)”管理模式分析——基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实地调研[J].中国科技论坛,2013,(7):28-33.DOI:10.3969/j.issn.1002-6711.2013.07.006.

[2]赵媛媛,郑红维.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发展障碍因素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4):229-233.DOI:10.3969/j.issn.1003-188X.2014.04.055.

[3]罗华伟,干胜道,屈迪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与改进研究[J].农村经济,2012,(7):84-88.

[4]魏剑波,戴育滨,林伟强等.新农村视野下基层农技推广途径选择与创新模式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68-15070,1507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1.24.189.

[5]蔡江波,陈曦,杨忠娜等.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发展的SWOT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97-3900.DOI:10.3969/j.issn.0439-8114.2012.17.071.

[6]陈志英,杨雪,刘宗强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高的对策探求——以黑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80-3182.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0.06.15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iz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