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湘教版) (1)
更新时间:2023-04-30 0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 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盖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 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麦哲伦环球航行。 其他证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登高望远;月食;登高望远;移动信号发射塔,建得越高,信号的覆盖面积越广。
2.地球的大小(选择题题P39):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确定位置;东西、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相对两点的方向;五带的确定;纬线的长短,重点是关注选择题) 概念:人们为了认识地球,更好地研究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 地球仪 。地球仪是规则的球体
地轴: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 北极星 附近。
4.经线圈:
由两条 相对 的经线构成经线圈,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除0°和180°经线外,相对的两条经线中有一条经线经度为 东经 ,另一条经线经度为 西经 。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 —180°—20°W 。东半球的范围是20°W —0°—160°E 。
5.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界线 30°纬线;中、高纬度界线: 60°纬线;南、北回归线: 23.5°N 、23.5°S ;南、北极圈: 6
6.5°N 、66.5°S ;东、西经的分界线: 0°和 180°;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 、 160°E 。
6.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 网络 叫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 位置,常用的经纬网,有如下类型:
7.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地球的运动是重点,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夹角,这样在一年之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各地正午(每天的12时即为正午) 太阳高度 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90°,其它地方正午太阳个高度小于90°。
昼夜长短的变化:除赤道外,其他各地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
分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
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
短,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即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即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次年的春分日(3月21
日前后)。南半球昼夜长短,冬、夏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
2
四季更替:在 温带地区 地区,四季更替明显。如长沙市居民的衣柜中就放有四季的衣服。
五带的形成: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和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把地球分成了五带。在地球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现象的是 热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北寒带 、 南寒带 。无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和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北温带 、 南温带 。温带地区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⑴.昼夜更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某一时刻只能照亮半个地 球,且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⑵.地方时差异
1.地图分类:地图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主要包括自然 地图和 社会经济 地图,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图为 自然 地图,工业、农业、商业、交通、人口图为 社会经济 地图。
2.地图的三要素:地图具备 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 和 注记 等要素。
3.地图上的方向:地平面上有东、 西 、南、 北 和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 八个方向。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示 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4.比例尺(比例尺的问题,地形形态的判读是重点,)
概念:比例尺就是 图上距离 与 实际距离 之比,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例尺表示的方式有 数字式 、 线段式、 文字式 。
比例尺、图幅、实际范围、地图内容详略及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的选择: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 较小 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 较大 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5.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右图)
A 是 相对高度
B 是 海拔
6.地形图
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图上,把 海拔高度相等 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即等高距)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相等 。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密集 ,坡度越平缓,等高线越 稀疏 。
常见的地形形态的判读:
山地: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 高 外 低 ,山顶是山地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 高 的地方向海拔 低 的地方凸出。山脊易形成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 低 的地方向海拔 高 的地方凸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 低 地方。地势一般相对较低,在山区修公路等一般选择鞍部通过。
陡崖:有几条等高线相交,是几种地形形态中坡度最 陡 的。
盆地:一般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 低 外 高 。
7.海陆地形
3 8.世界著名的地形区: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 刚果 盆地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亚马孙 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 巴西 高原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 山脉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 青藏 高原 世界最长的山系是美洲的 科迪勒拉 山系
9.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 太平洋 沿岸山脉带,东岸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西部是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包括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组成。
陆地和海洋 (南北半球图和西半球图、板块构造学说及影响是重点)
1.海洋与陆地
①.海陆分布比例
②.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图
2.七大洲
①.基本概念
名称
涵义 ②.名称及分布:
③.
④.
下图中A
土耳其海峡。
⑤.七大洲濒临的大洋:
亚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南极洲濒临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非洲濒临的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大洋洲濒临的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美洲濒临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
⑥.各大洲所穿过的特殊纬线: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
3.四大洋
①.基本概念:
太平洋周围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
洋洲、亚洲。
大西洋周围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
南美洲。
印度洋周围的大洲:非洲、南极洲、亚洲、大洋洲。
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北美洲、亚洲、欧洲。
4.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火山和地震活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
形态。
5.大陆漂移假说:
①.创始人:大陆漂移假说是1912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提出。
②.证据:大陆轮廓的相似性;古动植物化石
的相似性;深海探测及大地精密测量等。
③.内容:“泛大陆”(被泛大洋所包为)—“碎
块”—七大洲、四大洋。
4
5 6.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即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山脉和火山活动是重点)
①.内容:岩石圈由 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 亚欧 板块、印度洋板块、 美洲 板块、非洲版块和 南极洲 板块,其中 太平洋 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多 火山 、 地震 。 ③.利用板块学说解释裂谷、山脉等成因
7.世界有两大地震带:一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两大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气候
1.天气与气候: (选择题)
2.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根据天气符号判断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适宜性,选择题)
3.气温:(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读图是重点,关注气温垂直变化的计算,,题目见P44,P87)
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 温度 ,常用 摄氏 度表示。
等温线:在同一水平面内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即是等温线。等温线越密集,表示该地的气温变化 越大 (越大或越小),等温线越稀疏,表示该地气温的变化 越小 (越大或越小)。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般把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得到的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把一个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年平均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气温从低纬向高纬 降低 。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非洲大陆 ,最寒冷的大陆是 南极大陆 。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的地方气温 低 ,海拔低的地方气温 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 0.6 ℃。
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夏季等温线向北突出,海洋等温线向南突出。北半球陆地冬季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向北突出。
4.降水:
概念:从空中落下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的总称。
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5.降水的三种类型: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的阻挡,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规律: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纬度因素)、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关注选择题)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因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降低。
②.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同—天白天获得的能量多,气温比夜晚高。
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地方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地方气温低;白昼长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反之气温低。
③.海陆分布:
气温: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近海背风地区降水少,一般离海远的地区降水少;
④.地形地势:
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多多雨,背风坡少雨。
⑤.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乱砍滥伐,使当地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重点是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亚热带气候:气候特征分布地区
6
7
温带气候:
9.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最热月判断气候所在的半球,最高气温是7月份,气候类型分布在北半球,最高气温是1月份,气候分布在南半球。
④.把②、③结合起来即可判断出气候类型
8
世界的居民与发展差异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计算的选择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 60亿 大关。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相当 缓慢 ,1800年以后人口 迅速 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 持续增长。 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快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慢 。 衡量指标:
出生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 出生人口 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 死亡人口 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气候 、水源等 社会经济:农业、工业和 交通 等的发展对人口分布也有影响。 人口分布: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居住在 中低 纬度地区,而在气候 温和 、 降水较多 的 平原 和 盆地 地区。 人口密度(关注计算题):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 人口数 。公式: 总人口(人) ∕总面积(平方千米) 地理含义: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 疏密 程度。 3.人口问题
⑴.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关注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
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资源枯竭,破坏环境。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②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
②.世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独等。
分布:欧洲如意大利、 瑞士和 德国
③.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短缺、犯罪率上升、生存竞争加剧,就业就医困难。
⑵.人口问题的对策: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世界的人种
⑴.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种是根据人类 体质 方面的特征来划分的,这些特征包括 肤色 、眼色 、 毛发
和 头型 、脸型 等。
5.世界的语言及主要分
布地区 (汉语、英语、
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是重点) 6.三大宗教及分布 (佛教、伊斯兰教是重点,注意把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综合出大题)
9
①.聚落的概念和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聚落 。它包括 城市 和 乡村 两种形式。世界各地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源、地形、自然资源等,)同时与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经济生活主要包括交通、生活水平等)密切相关。乡村大多依山伴水,沿河流 、山麓 或公路分布。 ②.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③.几种不同民居反映的环
境特点
⑴.窑洞的优点有: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的特点 。 ⑵.北方民居的特点是:屋顶较平(降水较少) ,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冬季寒冷,门窗少且小,墙厚可防寒保暖)。反映的环境特点: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
⑶.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 。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
⑷.蒙古包的优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反映的环境特点: 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 ⑸.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反映的环境特点: 湿润的环境 。 ⑹.北非民居的特点:平顶、小窗、厚墙 。反映的环境特点: 气候干燥、多风沙、光照强、冬季昼夜温差大 。
⑺.东南亚民居的优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 湿热、河流密布 。
⑻.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 。反映的环境特点: 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吊脚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 ,反映的环境特点: 高温湿润的热带环境 。
⑼.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 高寒、光照强 。
⑽.因纽特人冰屋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 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 10.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⑴.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 文化精神 ,反映出当时的 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 ⑵.保护
①.控制 工业 污染
②.减轻 旅游活动的破坏
③.文化遗产周围 禁止 修建高度的现代化建筑物等 11.国家和地区的分类: (选择题)
①面积: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欧洲的俄罗斯、
北美_洲的加拿大、亚洲中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地广人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地狭人多的国家:日本;地少人少的国家:梵蒂冈
②.人口多少: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二的是印度。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分别是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欧洲的俄罗斯_、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尼日利亚。 ③
.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美国—资本主义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及差异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 发展中 国家和 发达 国家。发达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 高技术 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 原材料 ,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取高额利润,工业以高技术制造业 为主。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 ,建设资金 不足,生产效率 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 为主。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 高 ,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水平 低 。
1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的比较
1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对话”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6.国际合作(选择题)
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从根本上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已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
17.国际组织:(选择题)
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简称是UN,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只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简称是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_,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2012年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欧洲联盟(EU)简称欧盟,总部设在布鲁塞尔;上海合作组织,总部设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新加坡;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认识大洲
1.亚洲和欧洲(选择题)
10
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拉丁美洲以墨西哥与美国的国界线为界。
白令海峡有三线通过,分别是亚洲与北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12
①.亚洲:亚洲人口增长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阻碍了经济发展,亚洲国家可持续发展任务重。 ②.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洲,城市人口比重达70%,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 最低 的大洲,主要人口问题是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缺乏 。欧洲是世界上发达 国家最多的大洲。
③.非洲: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的大洲。因为人口增长过快,所以造成粮食短缺;于是人们 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来增加粮食产量,结果导致了土地荒漠化。因此,在非洲目前所面临着人口 、粮食 、环境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人口 问题是核心,在所有问题中居于首位。
④.美洲: 居民:北美洲以欧洲 白人后裔为主(英语为主),移民国家—美国、加拿大 南美洲人种复杂(世界人种大熔炉),混血人种比重大(拉丁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外来移民),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黄色人种)、 因纽特人。
经济:经济发展 不平衡 ,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 国家,拉丁美洲主要是 发展中 国家,多形成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特征。
5.通过实例说明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①.亚洲: 亚洲大多数国家,过去因长期的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除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塞浦路斯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他都是发展中国家,西亚一些国家大量出口石油,比较富裕,但社会发展较慢,亚洲大部分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矿产品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②.欧洲:
A.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
B. 多数国家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工农业发达(欧洲平坦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便利的海陆交通、工业化早)。法国是工农业都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小麦出口量欧洲第一。
C.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大国,制造业发达。
③.非洲:
亟待发展的经济:长期的殖民统治,形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单一的经济结构,加上人口增长过快,经济发展水平各大洲中最低;主要农矿产品的出口情况:非洲北部—石油;摩洛哥—磷酸盐;加纳—可可;赞比亚—铜;尼日利亚—石油;南非—金刚石、黄金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④.美洲:
A.
美洲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洲其他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B.中美洲国家以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香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经济落后;
C.拉丁美洲国家主要出口物质有墨西哥的石油,阿根廷的小麦、牛肉,巴西的咖啡、铁,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南亚
1.东南亚(重点)
13
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选择题)
14
埃及和法国(选择题,埃及的居民是重点)
15
16
巴西和澳大利亚(重点)
17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关注位置、邻国、行政区划、
人口分布、民族分布等,注意知识点的融合出大题)
1.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亚洲_东部,太平洋_西岸;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小部分处于热带。
2.我国的疆域:我国的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地大国),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是我国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纬度差异大,因纬度差异,造成冬季南、北气温和景观差异大;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最西端位于_帕米尔高原上,东西跨5个时区,4个多小时,由于东西跨经度多,造成北京同一时间东、西景象不同。
3.陆上邻国: 14 个,东亚—蒙古、朝鲜;东南亚―缅甸、老挝、越南;南亚―巴基斯坦_、印度、不丹、尼泊尔;西亚―阿富汗;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北亚―俄罗斯。
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邻国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有不连续国界的国家是印度、俄罗斯。
4.隔海相望的国家:_6个,东亚:韩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5.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我国东部自北向南濒临_渤海_、黄海、东海、_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西岸濒临台湾海峡,我国的内海有渤海、琼州海峡,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6.三级行政区划:(甘肃、云南、广东等)_省、_县(县级市、区、旗、自治县)、_镇(乡、民族乡)。 ~
7.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省级行政区_34_个,其中包括_23个省、_5_个自治区、_4_个直辖市、_2_个特别行政区。
温度带中有热带的有海南省、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全境都属于五带和温度带中的热带的省(区)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鄱阳湖所在的省是江西省;煤炭产量最大的省是山西省;跨四个干湿地区和四大地理区域、邻3个自治区的省是甘肃省;长江和黄河源地所在省是青海省;黄河中游与下游分界点所在的省是湖北省;“日光城”所在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南岳所在的省是湖南省;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最北端、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流经的省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区是辽宁省、山东省;我国领土最西端所在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语“秦晋之好”表示的省区是陕西省、山西省 ,三峡水电站所在的省区是湖北省,经济特区最多的省是广东省 ,北回归线经过的省区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以上均填全称)
8.我国的人口(选择题)
①.人口数量: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 12.95亿。
②.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政策:
A.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原因是建国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
A.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_西部人口稀疏。
B.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交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及民俗风情等。
④.城乡状况:城镇人口比重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将继续增加_。
9.我国的民族(选择题)
①.民族数量:我国共有 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②.分布:
A.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汉族分布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
C.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我国台湾岛上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海南岛上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黎族,东北三省满族和朝鲜族居多,云南南部的少数民族是傣族,青藏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彝族,湖南西部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
③.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民族风情:_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_的泼水节,端午节汉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龙舟。喜欢演奏马头琴、摔跤的是蒙古族;长鼓是朝鲜族的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乐器,芦笙是苗族、侗族的乐器;藏族的传统舞蹈是锅庄舞。
18
19
中国的地形(山脉的走向及山脉构成地理界线、地形区的特点是重点)
1.地势特点:地势_西 高_东 低,呈_三级_阶梯分布。 2
3低使得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西部和东部沿海的交通,有利于河海联运,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势阶梯,落差大,再加上水量较丰富,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4.山脉纵横交错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A 天山 B 阴山 C 昆仑山 D 秦岭 E 南岭 ;南北走向的山脉: F 贺兰山 G 六盘山 H 横断山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I 大兴安岭 J 太行山 K 巫山 L 雪峰山 M 长白山 N 武夷山 O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P 阿尔泰山 Q 祁连山
弧形山脉:R 喜马拉雅山脉 。特殊山脉:S 阿尔金山。 ③.山脉往往构成天然的地理界线: A.地形区界线:
B 地势阶梯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E.流域分界线:
C.省(市、区)界线:
F.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它的南北在气候、河流、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民居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④.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5.主要地形区:
①.高原:
6.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_,_山区面积广大。
7.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山区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山区可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不利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对发展交通不利;坡度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易产生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气候(特殊天气及气象灾害是重点)
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海南岛。
20
主要原因:南北纬度差异大,冬季风的影响。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2.温度带及其分布(温度带与地形区相互关系、农业生产、作物熟制、气候类型等结合注意出选择题)
大致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在这条线东南部属于季风区,能够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这条线西北受夏季风影响小或不受夏季风影响,为非季风区。
6.雨带的移动:我国季风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东部雨带的推移,是夏季风的进退造成的。五月份雨带影响华南沿海地区,六月份影响江淮地区,七、八月份影响东北、华北地区,九月份又回到华南沿海地区。
7.我国的气候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原因是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
②.季风气候显著。
A.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
B.季风气候的主要影响:
a.季风与旱涝灾害:因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移动“失常”易产生旱涝灾害:夏季风势力强,且在北方徘徊,则会出现“南旱北涝”相反则“南涝北旱”。
b.季风气候与农作物的分布:东部地区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它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21
正在阅读:
2014年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湘教版) (1)04-30
我最喜爱的小猫作文400字06-27
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讲义09-20
一年级《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03-17
德州市育英中学2012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03-08
国土资源部60号文件06-16
我的执拗的心情日记10-29
3-小编教你怎样报考自考本科07-06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常见题型07-25
制药实习报告七篇07-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会考
- 地理
- 年级
- 2014
- c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 挂篮悬浇梁施工劳务合同范本
- 18秋福师《中国当代文学》在线作业二
- 志愿者倡议书800字5篇
- 真人示范如何卸妆最干净清爽
- 凯叔建议“失控儿童节” 红黄蓝教师爱心助阵
- 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精选专项试题练习【1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试卷头
- VrayForRhino_新手超快入门_-_Vray_For_Rhino_教程
- 汽车塑料控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13年发改委标准案例范文)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 北二外翻译硕士(MTI)考研复试分数线什么对它的影响最大(精)
- 小学数学_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正规的外汇平台鉴定方法
- 2010-2011学年数学七年级试卷分析
- 2010版GMP认证文件-卫生管理
- 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专项练习50题
- 耳鼻喉科十一五及十二五知识分享
- Google官方Android开发教程-入门篇
- 《中国的疆域》-张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