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氧击穿机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15 08:49: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栅氧击穿机理研究

徐政 缪海滨 郑若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35)

摘要:栅氧击穿不仅和栅氧质量相关,而且受前工序的影响很大。本文介绍了影响栅氧击穿的因素,如PBL隔离和腐蚀、电容结构。 关键词:栅氧;击穿;多晶缓冲隔离;能带 中图分类号:TN386.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人们通常只从栅氧生长、栅氧前的清洗来提高栅氧击穿,但是栅氧前工序的制造同样对栅氧击穿影响很大,而且往往是决定性的,却容易被忽视。 2栅氧击穿机理 2.1 SiO2击穿现象

2.1.1 Si02在施加高场时会发生致命击穿,根据击穿场强的大小可分成三种情形

(1)击穿场强在8-12MV/cm称为本征击穿。

发生本征击穿时SiO2的无缺陷,在低场加长时间应力,发生本征击穿Si02的的失效时间大致相同;

(2)击穿场强<1MV/cm,SiO2存在巨大缺陷,例如针孔。

(3)击穿场强在2~6MV/cm,正常工作条件下会发生击穿。 2.1.2 SiO2性能退化分为二阶段

(1)栅电流不断通过SiO2,SiO2的某些点形成电流通道,SiO2性能缓慢下降;

(2)MOS电容通过缺陷通道放电,SiO2被击穿,栅极被气化,但是整个MOS电容仍可能继续工作。 2.2 SiO2本征击穿的物理模型

2.2.1空穴产生和陷阱模型(hole generation and trap-ping model)

该模型认为:由于FN(Fowler-Nordheim)隧道效应,有许多高能电子注入到SiO2导带,这些电子在SiO2中的电场作用下到达阳极并获得一定动能,一些高能电子SiO2在中碰撞产生电子空穴对,同时SiO2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如Si的悬挂键、杂质、微孔,这些区域成为吸附中心,空穴在这儿被俘获,这些区域占整个Si02的1E-6。随着正电荷在缺陷处的积累, 隧道电流不断增加,当某点的氧化陷阱电荷密度Qot+达到临界值时,隧道电流突然增加发生击穿。

热电子导致空穴产生有以下几种机理:①带带之间的碰撞电离;②陷阱辅助碰撞电离;③SiO2导带价带间的跃迁,后两种效应即使在低

压下也会有明显的空穴产生。

SiO2中的陷阱主要是空穴陷阱。电子在SiO2导带中的移动很快,约20-40cm2/VS,它们被迅速扫出SiO2,空穴移动慢,约2E-5cm2/VS,容易被缺陷俘获。SiO2中也存在电子陷阱,典型的SiO2中有1%的注入电子被俘获,但是,这些陷阱电子分布在整个SiO2上而不象空穴集中在缺陷周围,因此它们对击穿没有贡献。

在对SiO2施加应力下,SiO2中的空穴流动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直接观察:

(1)对n沟MOSFET加正偏压,使FN隧道电子注入SiO2,这样栅电流/8增大,同时还可以测量到一个小的衬底空穴电流Ip。用Qbd来衡量由FN电子产生的击穿,用qp来衡量空穴注入产生的击穿。栅电流密度较低时,本征SiO2的Qbd是10coul/cm2附近的一个常数,Qp是0.1coul/cm2附近的一个常数。

(2)源漏加高压在漏端形成高场,高场产生热电子,热电子撞击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保持栅压比漏压低时(Vds=10V,Vgs:1.5V)空穴注入SiO2导带并在SiO2中的电场作用下向栅极漂移。Vds

SiO2击穿时的电场比产生带带碰撞电离时的电场小,因为陷阱辅助电离需要的场强比SiO2中导带价带的跃迁需要的场强低。空穴陷阱和体内的氧空位及表面悬挂键有关。qp与FN效应产生的栅电流密度无关,但是Qp(Qbd)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SiO2中的热空穴是由栅极产生,空穴被陷阱俘获,这些陷阱是随机分布在Si02中的较弱的Si-O键,具有较小的阻挡势垒。空穴的俘获使SlOe网络结构发生变化,较弱的Si-O键变成悬挂键,造成这些区域的禁带宽度变小,电导增大,形成电路通道,导致SiO2击穿。室温下,空穴紧靠势能就可以打破Si-O键。温度较低时,空穴没有足够的势能克服势垒,此时,在相同的栅电流密度下Qp变大。

电子陷阱和H20在SiO2中的扩散有关。干氧SiO2中的负电荷是湿氧Si02中的1/10,这表明SiO2中的H强烈的影响着SiO2中的电子陷阱的形成。部分H可通过高温N:退火消除。Si-OH结构是电子陷阱,氧空位和Si表面的悬挂键是空穴陷阱。N:退火可以降低电子陷阱却会增加空穴陷阱。生产中通过加入少量杂质F或N来提高SiO2的质量。 2.2.2电子晶格损伤模型(electron lattice damagemodel)

晶格损伤模型认为:FN电子隧人SiO2导带,被SiO2中电场加速,在到达阳极时具有最大能量,能量在阳极附近释放形成原子型缺陷,如Si-O键的打破。这些缺陷带正电,可以吸收新的注入电子。遵循这种机理,缺陷在SiO2中长大,从阳极往阴极形成通路。开始是大量的小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生长最快。它们也横向长出枝干,很象一棵树。在通路完全形成后,电容通过这条通路放电,将SiO2击穿。熔化的POLY面积约20μm2,占整个MOS电容0.02mm2很小部分。电容放电的能量密度可以大于1E5J/cm3。

FN注入电流密度较低时,Qbd的平均值是常数,随着温度升高Qbd有明显降低。

SiO2本征击穿的关键参数是Qbd。注入电流密度Jinj较低时Qbd是常数,它随Jinj的增大而减小。 2.3 SiO2的B模式失效物理机理

亚微米CMOST作时加在SiO2上的电场强度处在B模式失效区间(场强在2~6MV/cm)。例如:Tox=12.5nm,Vgs=5V,Eox=4MV/cm。它是由于SiO2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B模式失效有以下几种方式: 2.3.1 SiO2中的钠离子沾污

Na+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漂移,并在阴极附近积聚,增加了阴极电场和电子注入,直至SiO2破裂。Na+的来源是高温钨丝,高温下Na+扩散通过石英管壁到达氧化气氛。定期用HCl/TCA+O2清洁炉管几个小时或使用双层炉管可以降低Na+沾污。 2.3.2衬底金属沾污

氧化过程中如果Si表面存在A1、Fe、Ca会显著降低SiO2性能。原始材料(重金属沉淀在Si中)或工艺(溅射、注人工艺所用的夹具、机械臂;氧化扩散工艺的灯丝加热,化学试剂、DIW被金属沾污)都可以引入金属沾污。在化学试剂或DIW中加入EDTA可以去除Ca、A1。 2.3.3表面微起伏

对于10nm的栅氧厚度,要求栅氧前Si表面的roughneSS <5A,通过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观察。常规RCA清洗,NH4OH:H2O2:H2O=l:1:5有明显的roughness。如果降低NH40H浓度,将浓度改为0.05:1:5或0.25:1:5,则产生的roughness可以忽略。Roughness降低了SiO2的击穿电压,氧化后在1000~1050℃退火可以提高SiO2击穿。 2.3.4局部SiO2变薄

由以下原因造成SiO:生长时有颗粒埋在SiO2中;KOOI效应;应力降低了氧化速率。栅变薄问题在场氧边缘尤其严重。用HF去除牺牲氧化层时会有残留物质在Si表面,造成Si/SiO2界面不平坦。使用超纯HF可以提高SiO2的击穿性能。使用双层SiO2(一层热氧化一层淀积)可以减轻SiO2局部变薄问题; 2.3.5 衬底材料O含量过高

CZ法生长的单晶含有O。这些体缺陷降低了栅氧完整性。通过高温处理释放溶解在Si中的O或使用外延片来解决O含量过高问题。 2.4 本征SiO2击穿的测试结构 2.4.1 常规的MOS电容测试结构

POLY不仅覆盖了有源区,而且覆盖到场区边缘。在使用PBL或SWAMI隔离时,栅氧边缘的减薄可达30%。为了避免这个问题,POLY不能接触到场区边缘,而且在POLY后一步氧化以减小鸟嘴给栅氧带来的减薄效应,以便得到真实SiO2的本征击穿结果。 2.4.2 POLY腐蚀给栅边缘带来的损伤

腐蚀POLY栅时,会在栅周围的Si衬底上留下微槽(microtrenchL微槽的形成原因是入射到POLY侧壁上的离子反射轰击侧壁周围的SiO2,直至Si衬底暴露形成微槽。可以通过在POLY腐蚀后再淀积一层POLY,并腐蚀形成POLY spacer将微槽覆盖。这就考虑了微槽的影响。需要调整栅腐蚀工艺使这种损伤最 3 实验 3.1工艺流程

PAD氧化→非晶淀积→SIN淀积→有源区光刻→SiN腐蚀→场氧→PBL腐蚀→白带氧化→漂SiO2→栅氧→多晶淀积→多晶光刻→多晶腐蚀→注入渗杂→钝化→合金→测试 3.2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测试时,要求衬底处于积累状态。 3.2.1 不同电容结构结果比较(如图1)

NN:N型多晶/N型衬底 NP:N型多晶/P型衬底 PN:P型多晶/N型衬底 PP:P型多晶/P型衬底 Qbd:PP

(1)对于PP结构,P型多晶栅发射电子导带之间的势垒4.3eV,要达到测试电流密度lnA/μm2,需要比跨越Si导带和SiO2导带之间的势垒3.2eV更高的场强,造成首先击穿。

(2)自建电势起到减小或加强外加电压的作用。

(3)隧道电流产生和电子密度相关,这表现在由栅极发射电子还是衬底发射电子的不同结果上。假如降低NP结构的栅掺杂浓度或者提高NN结构的衬底浓度,Qbd测试会有相反的结果。

3.2.2 多晶覆盖场区OVL和多晶不覆盖场SPC结果比较(如图2)

前文讲过,测试SiO2本征击穿时多晶不能覆盖场区,但是工艺制造中多晶必须跨过场氧,因此工艺中要考虑如何减小隔离工艺对栅工艺的影响。虽然栅氧前加一步白带氧化来去除场氧时NH3对有源区Si衬底的腐蚀,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多晶覆盖场区OVL要比多晶不覆盖场区SPC的结果差很多。因此,仅靠使用牺牲氧化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控制PBL腐蚀工艺,避免在有源区留下小坑。场氧时,H2O与Si3N4反应生成NH3,NH3从场区边缘扩散到达Si衬底,和Si反应生成SiON,集中在有源区边缘1 μm附近,显微镜下呈现白色,称为白带。使用PBL隔离工艺可以有效的减小鸟嘴长度,但是要想得到高质量的有源区衬底,工艺上控制比较困难。

PBL腐蚀后的有源区(如图3)

从图3可以看出,有源区边缘有许多小孔,这是造成Qbd失效率高的原因。

PBL结构中使用alpha-Si作为Si3N4和Si02的夹层。从图4中可以看出alpha-Si比p01y的结果好。alpha-Si在较低的温度下淀积,晶粒小,poly淀积温度高,晶粒大,但是在场氧的高温下alpha-Si的晶粒生长迅速,从许多细小晶粒结合成大晶粒,在Si3N4应力下向外膨胀,可以减小鸟嘴长度,poly晶粒大小受温度影响小,在Si3N4的应力下容易损伤PAD氧化层,生成较多的小孔,造成Qbd降低。 4结束语

仅靠提高栅氧化层质量是不能保证栅氧击穿的,在目前工艺条件下,PBL腐蚀对栅氧击穿的影响更大。对于不同电容结构Qbd结果差异的解释,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欢迎指正。

PBL结构中使用alpha-Si作为Si3N4和Si02的夹层。从图4中可以看出alpha-Si比p01y的结果好。alpha-Si在较低的温度下淀积,晶粒小,poly淀积温度高,晶粒大,但是在场氧的高温下alpha-Si的晶粒生长迅速,从许多细小晶粒结合成大晶粒,在Si3N4应力下向外膨胀,可以减小鸟嘴长度,poly晶粒大小受温度影响小,在Si3N4的应力下容易损伤PAD氧化层,生成较多的小孔,造成Qbd降低。 4结束语

仅靠提高栅氧化层质量是不能保证栅氧击穿的,在目前工艺条件下,PBL腐蚀对栅氧击穿的影响更大。对于不同电容结构Qbd结果差异的解释,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欢迎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i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