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统计学期末复习材料2014年7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0 10: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和要求

一、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三、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四、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五、 计算题(共50分)

必须要有正确的公式、计算过程、代入过程、正确的结果表示方式和计量单位,并且按照题目保留小数位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可以多保留不能少保留。 速度指标、标准差系数、指数都是用百分数表示的。

复 习 内 容 提 要

第一章 绪论

1、统计的三个涵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 统计学: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研究对象及特点

研究对象: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3、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例如, 要调查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全国的工业企业便构成一个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例如,要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那么该市所有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为总体,每一台设备为总体单位。

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会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比如:

学校——班级

班级——学生 4.标志与指标

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例如,调查某企业职工的情况,该企业的每一个职

工是总体单位,性别、工种、籍贯、年龄、身高、体重等便是统计标志.

1.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1

2.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 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特点:均用数字表示、说明总体综合特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具体性)

按照内容:1.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总数量的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2.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结构、比例、强度等质方面的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按表现形式 1. 总量指标(绝对数) 2. 相对指标(相对数) 3. 平均指标(平均数)

------------------------------------------------------------------------------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 3.指标一般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而标志值一般是经过测量、观察直接取得的。 4.标志一般不需要说明时间、地点、条件,但完整的指标必须说明时间、地点、条件 联系: 1.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而来; 例如,某企业的工资总额是由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汇总而来; 2.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 5、变异与变量

变异:指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不同表现。 变量: 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不同表现。 变量分类:1.取值是否连续: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2.按性质分:确定性变量/非确定变量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1、统计调查方案

一、统计调查的定义与要求

1、定义:

统计调查是按照调查的任务或目的,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它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 2、要求:准确性、及时性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之前一般需要设计周密的调查方案,方案包括六个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调查(why)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向谁进行调查(who) 调查对象=总体

调查单位=总体单位(项目的承担者) 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负责上报数据的单位)

2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调查什么(what) 单一表:“一户一表”,一张表格只列一个调查单位。 一览表:“多户一表”,一张表格列多个调查单位。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何时调查和调查何时数据(when)

5.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如何开展(how) 1、调查组织分工

2、调查员选择(年龄、性别、经验)与培训(工作 培训和专业培训) 3、费用预算与宣传

6.选择调查方法 ——什么方法(which)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网络调查法等。 2、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统计调查的五种组织形式

(一)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 2、全面调查。 作用:可以用来搜集不宜用经常调查的全面准确的资料。 具体方式:自上而下的登记和自下而上的填报。

(二)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

1.定期报表: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时效性强,也呈进度报表。 2.年 报:总结性的报表。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选择部分重点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在总体中的数量很少,但就调查标志来说占标志总量比重很大的调查单位。 优点:调查单位少、可以详细调查较多的项目和指 标、时效性好、成本低。

缺点:一般不能由调查结果推断总体一般水平。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典型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典型单位: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意义的单位。 特点:1)调查单位少,可获得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2)主观性较强,可取的代表性较高的资料; 3)时效性好,成本低。

3

(五)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推断总体的非 全面调查方法。

特点:1)客观性(随机原则)

2)可推断总体,并可以控制误差。 3)资料详细、时效性较好、成本低 二、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分类

3、各种调查组织方式的目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4、统计分组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总体的内在差异,按照某一标志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若

干部分或不同的类型组。

目的: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组内差异小)和组与组之间资料的差异性(组间差异大),使大量无

序的数据变为有序,层次分明,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特点:?

4

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从类型分组的角度)

按产业进行分类,有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流通与服务部门)。 按机构单位进行划分,有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

(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 (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5、分组标志的选择原则

1.根据研究目的; 2.反映总体本质特征;

3.结合当时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 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分组的适用情况

(1)单项式分组适合于变量数值不多,变动范围不大,即总体单位的不同标志值较少。一般情况下适合

于离散变量;

(2)组距式分组适合于变量数值较多,变动范围较大,即总体单位的不同标志值较多。一般情况下适合

于连续变量。

7、组距与组数及全距的关系

组距(i):每个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

组数(K):一般应依据总体内部情况的定性分析来确定组数。(K=5)

全距(极差):是指总体各单位的两个极端标志值之差,即: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上限和下限:在组距数列中是用变量的一定范围代表一个组的,每个组的最大值称为组的限,每个组的最

小值称为组的下限。

组距和组数之间的关系:组数多,组距小;

组数少,组距大。 8、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含义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如国内生产总值、产品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

5

2、时期、时点指标的内涵及如何区分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例如,一定时期的产品产量、产值、商品销售量、工资总额等。(利润,销售额,工资总额,新进员工人数)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例如,人口数、企业数、商品库存数、流动资金额等等。(库存,资产,负债,银行存款,贷款额,职工人数,可支配利润) 注:平均工资和利润率既不是时期指标也不是时点指标。 3、各种相对指标的判别

4、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 (见p75)

5、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用等

6

6、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7

7、变异指标的内涵、性质及作用

标志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差异程度的指标,又称标志变异度、离散程度或离中程度。 种类: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 8、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应用

相关例题PPT上

8

第四章 时间序列分析

1、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时期数列: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都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特点:1.各个指标的数值可相加,且相加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2.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

时点数列: 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都反映某种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瞬间)发展过程的总量。 特点:1. 各个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相加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2.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联系。

2、序时平均数的概念及其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将个别差异抽象化,概括反映一般水平。

不同点:1一般平均数静态说明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动态说明某总体不同时期内发展的一 般水平。2一般平均数对同一时间的某一数量标志差异抽象化,序时平均数则对不同时间的数量差异抽象化。 3、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4、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概念、分类及其关系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运用

9

6、因素分解及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

7、最小平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掌握直线趋势方程。

相关例题:

10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 程度;

回归分析:研究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采用数学方程式表达。 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1.确定自变量x和因变量y。

一般根据问题的性质、相关理论和常识确定。如果不能确定,或者两个变量互为根据,则存在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y倚x)的回归方程和y为自变量,x为因变量(x倚y)的回归方程。 2、建立一元一次数学模型

b?n?xy??x?yn?x?(?x)22yc?a?bx(y倚x)xc?c?dy(x倚y)a?y?bxb的经济含义是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平均变动b个单位。 6、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及其关系 相关系数定量说明现象之间的密切程度。 直线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区别: 1.资料要求上

回归只要求Y服从正态分布,对X可以不要求;相关要求两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 2.应用上

说明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用回归;说明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 3.意义上

回归系数b表示X每增(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相关系数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4.计算公式不一样

5.取值范围不一样:-∞<b<+∞,-1≤r≤1。 6.单位不同:b有单位,r没有单位。

回归系数b乘以X和Y变量的标准差之比结果为相关系数r。即b*σx/σy=r 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联系:

1.对一组数据若能同时计算b和r,它们的符号一致。 2.b和r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即对同一样本tb=tr。 3.用回归可以解释相关

7、估计标准误差的含义及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估计标准误差:就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推算结果的准确性或代表性高低的统计分析指标。 关系:相反

计算题方面的要求:

16

1、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重点是时期数据和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或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置信区间估计(包括样本平均数估计推算总体平均数,样本成数估计推算总体成数);样本必要单位数的确定

5、相关系数计算,回归方程的建立并根据自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数值,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涵义。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iq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