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十二五”规划(标准版)

更新时间:2023-05-06 11: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环境 (2)

一“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2)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9)

(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9)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10)

(三)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竞争期 (11)

第二章发展思路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发展任务 (15)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 (15)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5)

1.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16)

2.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17)

3.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7)

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8)

5.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19)

(二)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19)

1.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20)

i

2.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20)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1)

(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25)

1.全面提升天然橡胶产业 (26)

2.加快推进傣药南药产业 (27)

3.大力发展生态食品产业 (27)

4.积极推进生态用品产业 (28)

5.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29)

6.全力推进电力产业 (35)

(五)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36)

1.大力调整需求结构 (36)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7)

3.积极调整城乡结构 (38)

4.加快发展非公经济 (39)

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城镇体系 (39)

(一)加快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39)

1.完善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39)

2.加快推进电网建设 (41)

3.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 (43)

4.继续加强口岸建设 (43)

5.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44)

6.推进信息化建设 (44)

ii

(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5)

1.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45)

2.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6)

3.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46)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7)

(三)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及区域发展格局 (47)

1.完善州域城镇体系 (47)

2.加强城镇规划建设 (50)

3.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51)

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54)

(一)推进生态立州建设 (54)

1.强化生态保护 (54)

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55)

3.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 (56)

4.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57)

(二)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 (57)

1.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57)

2.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58)

3.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58)

4.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59)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59)

iii

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更加健全的民生保障网络 (59)

(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59)

1.提高全社会应用科技的水平 (60)

2.依靠科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60)

3.加快科技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61)

(二)增强人才智力保障能力 (61)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1)

2.建立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 (62)

3.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62)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63)

1.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63)

2.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64)

3.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64)

(四)加快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人口事业 (65)

1.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65)

2.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66)

3.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67)

(五)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8)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68)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9)

3.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70)

4.促进民政事业全面发展 (70)

5.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71)

iv

(六)全力抓好扶贫工作 (71)

1.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 (72)

2.加快整村和整乡推进 (72)

3.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73)

4.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 (73)

(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74)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74)

2.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74)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更加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74)

(一)着力深化体制改革 (74)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75)

2.深化国有、非公企业改革 (75)

3.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 (76)

4.深化资源管理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76)

5.深化科技、文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7)

6.深化农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78)

7.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 (78)

(二)推进农垦改革与发展 (79)

1.深化农垦改革 (79)

2.加强垦区基础设施建设 (80)

3.促进垦区产业发展 (80)

(三)提高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 (81)

v

1.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81)

2.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82)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82)

4.优化投资环境 (83)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84)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4)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84)

(三)加快推进依法治州进程 (85)

(四)努力完善民意表达机制 (85)

(五)积极构建平安西双版纳 (86)

(六)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87)

(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87)

(八)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88)

(九)巩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88)

第四章实施保障 (89)

一确保《纲要》的主导作用 (89)

二建立规划评估修订机制 (89)

三健全规划运行监督体系 (90)

四加大对规划的宣传力度 (90)

五完善规划实施体制机制 (90)

附:1.西双版纳州“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目录

2、名词注解

vi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言

“十一五”规划已全面完成。5年来,西双版纳州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跨上了新台阶。面对“十二五”规划新的起跑线,科学谋划好未来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发展战略在西双版纳的实施,关系着全省发展布局在西双版纳的落实,关系着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福祉。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引领“十二五”时期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州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 1 -

第一章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自然灾害,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六大战略,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实现了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跨上了百亿台阶,预计201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61亿元,年均增长12.1%,比2005年翻了一番,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发展最好最快最稳定的时期,并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14200元,年均增长1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3%和27%;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增长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亿元,年均增长18.6%;对外经济贸易总额10.3亿美元,年均增长31.3%;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100亿元,年均增长26.4%。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自主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 2 -

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期的35.8:22.9:41.3转变为2010年的27.6:29.6:42.8,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三一二”向“三二一”的转变。生物产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生物产业产值达95亿元,年均增长12%。接待国内外游客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0亿,年均分别增长24.7%和26.9%。城镇化率达39%,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4.3%。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是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最多、投入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普洱至勐养、勐养至磨憨、景洪至勐龙、勐混至打洛、勐海至惠民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市、口岸公路高等级化、乡镇公路柏油化和行政村公路沙石化的目标。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实施,澜沧江航道通航水平得到提升;勐腊大沙坝水库、曼飞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景洪勐宋水库、黄草岭水库、勐海曼满水库、勐腊勐仑

- 3 -

水库开工建设;景洪电站按期发电,电网改造工程步伐加快,自然村通电率达97.4%,全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效显著,农业、林业、公检法、口岸等一批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磨憨经济开发区、景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保护再获新成效。把“生态立州”作为六大战略之首,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预防与治理并举,在巩固402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新建53万亩“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西双版纳尚勇—老挝南塔南木哈联合保护区,成立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积极参与全球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启动省级公益林和新增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将全州所有集体天然林和农地天然林纳入公益林管理并实施生态补偿。西双版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一步得到加强,荣登“2009年中国高负离子城市美誉榜”榜首。积极参与生态乡镇建设,全州省级生态乡镇达29个,景洪市、勐罕镇分别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 4 -

- 5 - 称号,勐海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地区。开展“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5年来单位GDP 能耗下降13.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3%,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4元,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4.9%。随着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手机、电脑、轿车等现代消费品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和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市场繁荣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规划目标范围内。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兴边富民”新三年行动计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布朗族克木人”发展,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工程,基诺山、布朗山综合开发得到进一步巩固,5年共解决2.3万人温饱问题,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国际国内经济文化合作交流,认真贯彻执行中泰果蔬零关税政策,边境贸易日趋繁荣,中国—老挝边境贸易网银结算合作业务开通,成功搭建国际人民币结算平台。富滇银行进入西双版纳,金融开放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了5届边交会和定期举办中、老、缅、泰、柬、越边境地区文化艺术节,恢复开通了西双版纳至泰国曼谷、老挝万象、琅勃拉邦等国际航线。成功引进世纪金源、大连万达、上海光明、云投、云南白药、香港华润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实际利用州外资金13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58万美元。

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实施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完成集体林权体制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责任政府、法制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等16项制度全面实施。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和农垦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改革步伐加快,成立6家民间贷款公司和6家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广阔平台。

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科技对经济贡献率逐步提高,达到50.3%。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州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已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小学、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4.5%,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D级危房拆除任务,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

- 6 -

救治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州60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9%。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2‰以内。傣药材标准和傣医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大发展,《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翻译整理全部完成并出版,傣族数字化研究取得进展,创建国内第一家傣文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绩突出,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民族博物馆建成。公务员队伍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成绩显著。千方百计解决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规划目标范围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居工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取得成效。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全州所有乡镇的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群众信访工作和禁毒防艾工作成绩显著。西双版纳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景洪、勐海、勐腊被省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和“双拥工作先进县”。民主法制工作取得新进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

- 7 -

表1、西双版纳州“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社会目标完成情况

注:1、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年均增速为5年对比增速。

4、2005年汇率按照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计算,2010年汇率按照1美

元兑6.8元人民币计算。

- 8 -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趋于复杂,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西双版纳州发展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是西双版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期,是实施跨越式发展“六大战略”和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也是缩小差距、追赶先进的机遇期。

(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未来5年,西双版纳处于经济实力、整体素质、发展地位跃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一是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有利于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促进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三是国家实施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为西双版纳州全面提升和打牢发展基础带来新的机遇。四是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五是经济转型升级,为全州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六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为西双版纳州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七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西双版纳州的发展活力。八是“十一五”期间,全州经济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

- 9 -

础。同时,“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跨越。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十二五”时期,西双版纳州经济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将面临全面、深刻的转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激烈竞争,发展低碳经济,克服资源和环境约束,西双版纳州必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由基本建立向完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经济活力,必须冲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加快西双版纳州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城乡结构由二元向统筹转变。西双版纳州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产业和人口加速集聚、城镇文明加速普及是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必须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城乡联动转变。四是产业结构向更合理转变。经过“十一五”的发展,西双版纳的产业结构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结构更趋于合理。“十二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必将更加优化、合理。

- 10 -

(三)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竞争期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西双版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一是面临国内的竞争压力,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西双版纳州将面临更广领域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不进就是退,慢进也是退。二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发展速度不够快仍是最大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三是城乡之间、山区与坝区之间、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还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贫攻坚和山区开发任务艰巨。四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劳动者素质偏低,维护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禁毒防艾任务依然繁重。五是面临资源环境、人才科技和体制机制的瓶颈约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短缺矛盾将日益尖锐,环境承载压力大,科技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将制约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六是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

- 11 -

第二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六大战略”及“两个率先”、“两个为主”、“两个定位”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开放步伐,加强统筹协调,强基础、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加快推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通过“十二五”的发展,全州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与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以生物和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各族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实现“在全省率先建设生态州和平安和谐州,成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主战场和开放云南与桥头堡建设的主阵地,科教总体水平处于云南边疆地区领先地位和

- 12 -

建设云南生物产业特色基地”的目标,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民族自治州。

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到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达到4000美元,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全州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6%以上,都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力争达到1000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农垦职工群众户(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从全省偏低转到中等水平;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中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确保到2015年率先建成生态州,有效解决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问题,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左右,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兴边睦邻”的目标。

- 13 -

表2、西双版纳州“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14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ii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