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09年全国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12 08: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讨论稿)

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

目录

前言 (2)

一、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3)

(一)肉羊生产、屠宰加工、消费与贸易 (3)

(二)肉羊育种与繁殖 (14)

(三)肉羊饲料与营养 (19)

(四)疫病防控 (20)

二、我国肉羊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一)肉羊产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二)肉羊育种与繁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8)

(三)肉羊饲料与营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9)

(四)肉羊疫病防控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三、加快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3)

(一)提高肉羊产业化经营水平 (33)

(二)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34)

(三)提高肉羊饲养科学化的水平 (36)

(四)完善肉羊疫病防控体系 (37)

附件一、内蒙古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9)

附件二、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58)

附件三、河北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调研报告 (72)

附件四、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82)

附件五、山西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97)

附件六、安徽省肉羊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111)

附件七、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126)

附件八、吉林省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137)

附件九、蓬勃发展的双辽肉羊业 (150)

附件十、北京市肉羊产业调查报告 (157)

附件十一、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177)

附件十二、北京、山东、河北、辽宁和吉林肉羊产业营养与饲料调研总结报告 (193)

附件十三、肉羊疫病流行与防治状况的调研报告 (210)

1

前言

2009年,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由各功研究室主任荣威恒、刁其玉、刘湘涛和李秉龙牵头,共组织开展了近50批次的调研活动,分别对全国肉羊主产区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吉林、北京、辽宁、山东等14个省区市的近60个县(区、旗)的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当地农牧业主管部门,深入养殖户、加工企业、农牧民合作社、销售市场等实地了解掌握当地肉羊生产经营状况,采用抽样调查、走访、问卷、座谈、会议等形式,围绕肉羊品种、饲料、疫病防控、设施设备、产业化经营、当地政府扶持政策以及养殖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展开调研,形成了本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包括一份综合报告和13份原始调研材料(附件1—13)。总体上看,该报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基本摸清了我国肉羊产业的家底,为本体系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提高了体系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研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也得到了调研区域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旭日干

2010年1月20日

2

一、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一)肉羊生产、屠宰加工、消费与贸易

1.肉羊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养羊业主要是解决羊毛生产问题,羊肉的生产尚未受到重视。随着60年代以来,国际养羊业的主导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由毛用转向肉毛兼用直至肉用为主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的调整对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的羊肉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养羊业也因此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羊毛市场疲软,羊肉需求量猛增,尤其是优质羔羊肉的需求量增加迅猛,极大地促进了羊肉生产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市场需求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绵羊、山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最多的国家。羊肉产量由1980年的45.1万吨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380.3万吨,增加了335.2万吨,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6.10%增加到2007年的34.60%,年均增长速度为9.30%,远远高于世界2.20%的平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羊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3.70%提高到2008年的5.22%,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已经提高到6.13%。

2.肉羊生产的总体特征

(1)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羊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肉羊存栏量、羊肉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见表1)。从绝对量上看,1997年我国肉羊存栏量达到25575.7万只,此后逐年增长,在2004年创造历史新高,达到30426万只的最好水平。近几年来虽然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年存栏28000—30000万只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羊肉产量呈直线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212.8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380.3万吨,12年间羊肉产量增加了167.5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6.56%。从肉羊存栏量增长

3

率和羊肉产量增长率的对比可知,我国羊肉产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羊存栏量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我国肉羊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一变化趋势通过每只羊的活重和日增重两个指标的年变化值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来,1997年我国每只肉羊的平均出栏体重和日增重分别为34.77kg、0.103kg,到2008年该指标值分别提高到39.80kg、0.190kg,与1997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4.47%、84.47%。

表1 我国肉羊历年生产情况一览表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末存栏

(百万只)

256 269 279 279 276 282 293 304 298 284 286 281

年增长率

(%)

7.79 5.19 3.80 0.08 -1.16 2.23 3.87 3.82 -2.08 -4.78 0.69 -1.68

羊肉总产

量(万吨)212.

8

234.

6

251.

3

264.

1

271.

8

283.

5

308.

7

332.

9

350.

1

363.

8

382.

6

380.

3

年增长率(%)17.5

7

10.2

4

7.12 5.09 2.92 4.30 8.89 7.84 5.17 3.91 5.17 -0.60

活重(kg/只)34.7

7

32.3

5

32.7

1

34.1

38.5

40.3

36.8

41.6

42.4

5

43.3

40.7

39.8

日增重(kg/只)0.10

3

0.10

9

0.11

1

0.11

6

0.14

8

0.14

5

0.12

8

0.17

5

0.18

3

0.19

2

0.19

4

0.19

数据来源:1998-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活重、日增重由相应年份的《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整理所得

(2)肉羊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稳步上升。随着我国肉羊生产的快速发展,肉羊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也是稳步上升。通过羊肉占肉类比重和肉羊产值占畜牧业产值这两个指标值的变动情况,可以很直观地反映这一上升趋势(见表2)。2000年我国羊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比重为4.39%,肉羊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为4.76%,在2000-2007年间这两个指标呈逐年提高趋势,2007年分别为5.57%和5.56%。

表2 我国肉羊生产在畜牧业中比重变化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肉类产量(万吨)6013.9 6105.8 6234.3 6443.3 6608.7 6938.9 7089 6865.7 羊肉产量(万吨)264.1 271.8 283.5 308.7 332.9 350.1 363.8 382.6 羊肉占肉类比重(%) 4.39 4.45 4.55 4.79 5.04 5.05 5.13 5.57 畜牧业产值(亿元)7393.1 7963.1 8454.6 9538.8 12143.8 13310.8 13640.2 16124.9 肉羊产值(亿元)352 399.9 454.2 557.3 648.1 739.5 836.8 896.9 肉羊占畜牧业比重(%) 4.76 5.02 5.37 5.84 5.34 5.56 6.13 5.56

4

数据来源:2001-2008《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3)肉羊生产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饲养方式上,我国农牧户小规模养殖仍占主体,农牧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肉羊的主要饲料,正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这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缓解了肉羊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为牧区养羊业的全面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2007年我国肉羊年出栏量在100只以下的占总出栏量的82.74%。不过总体来看,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广大农区,养殖小区大批出现。通过表3可以看到,与2005年相比,我国2007年肉羊年出栏量在100-499只、500-999只、1000只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3 2005、2007年我国肉羊养殖规模分布单位:万户,万只年份年出栏数1-29只30-99只100-499只500-999只1000只以上

场(户)

数出栏数场(户)

出栏数场(户)

出栏数场(户)

出栏

场(户)

出栏

2005 163.73 8845.57 22.11 4323.19 1.37 815.21 0.23 329.3 2007 2393.44 20923.53 159.95 8553.59 23.35 4480.01 1.68 1256.4 0.25 411.1

(4)肉羊生产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生产区域的分布来看,我国基本上所有省区都生产肉羊,产区比较分散。从生产区域的变动来看,我国肉羊生产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通过对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以及农区五大主产省羊肉产量变动的分析(见表4),可以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肉羊生产向内蒙、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四川这十大省区不断集中,1997年该十大省区羊肉产量为154.9万吨,占当年全国产量212.8万吨的72.8%,到2008年这一比重提高到75.4%,其中2006年创历史新高达到93.98%。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到我国牧区肉羊生产有向内蒙、新疆这两个传统养羊大区集中的趋势,而农区有进一步向山东、河南、四川、河北这四大农业大省集中的态势。而传统上人们所认为的“中国肉羊生产的重心有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趋势”却并没有体现出来。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历重大变革后,由于制度变革带来的巨大激励效应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长久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广大农区呈现农牧兴旺的发展势头,农区丰富的饲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包括肉羊生产在内的其他畜牧业发展迅速,反映在肉羊生产上就是农区羊肉产

5

量占全国羊肉产量的比重急剧上升,1980年农区五大肉羊主产省的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6.7%,这一比值在1996年达到顶峰,高达45.3%。而与此同时五大牧区的羊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49.0%下降到27.5%,不过从1997年开始,这一形势开始逆转,农区五大省的肉羊生产占全国的比重开始下滑,而牧区五大省开始稳步上升。农区五大省的羊肉占全国比重由1997年的38.4%下降为2008年的32.5%,期间虽有所上升,但与前期相比,仍趋于总体下降的趋势,而五大牧区这一指标值由1997年的34.5%上升到2008年的42.9%,总体上保持稳步提高的态势。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期牧区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条件的恶劣,使国内牧区养羊业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其产量的扩大,而农区肉羊产业由于资源优势则高速发展。不过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农区总体经济水平要高于牧区,特别是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要高于广大西部牧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农区从事肉羊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机会成本要远远高于牧区,这样就对农区的肉羊产业发展产生相当程度的制约。同时相比较而言,牧区肉羊产业的发展受到其它种养业的竞争程度要远远低于农区。由于牧区主要为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的地区,畜牧业养殖范围要远远小于农区。因此,相对而言,这样反而有利于牧区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时至今日,由于牧区的肉羊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仍具备较强的区域性比较优势。

表4 牧区与农区主产省羊肉产量及其比重变化单位:万吨,% 年份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全国212.

8

234.

6

251.

3

264.

1

271.

8

283.

5

308.

7

332.

9

350.

1

363.

8

382.

6

380.

3

牧区

内蒙27.6 27.0 29.8 31.8 32.6 33.8 45.3 60.3 72.4 81.0 80.8 84.8 新疆27.7 32.5 33.6 37.5 40.5 42.6 45.5 52.7 60 67 60.5 46.0 甘肃 6.9 6.8 6.9 7.5 8.4 9.3 10.6 11.2 12.5 14.4 14.6 15.4 青海 6.3 6.4 6.7 7 6.7 8 8.5 8.8 9.2 9.6 8.7 8.7 西藏 4.8 5.6 5.7 5.7 6.2 6.9 7.4 7.6 7.5 8.1 8.2 8.3

合计73.3 78.3 82.7 89.5 94.4

100.

6

117.

3

140.

6

161.

6

180.

1

172.

8

163.

2 占全国比

34.4

5

33.3

8

32.9

1

33.8

9

34.7

3

35.4

9

38.0

42.2

3

46.1

6

49.5

1

45.1

6

42.9

1

农区山东16.6 20.9 23.3 24.8 27.6 30.2 33 35 36.4 36.6 33 33.2 河北20.2 21.8 23.4 24.6 25.6 26.7 29 31.1 33.7 35.4 24.3 26.5 河南25.2 28 30 32 34.5 37.8 42 44.6 46.7 51.2 25.3 26.5

6

7

安徽 10.2 11.5 10.1 11.2 10.9 11.9 15.1 16.4 16.4 17.6 13.2 13.4 四川 9.4 10.7 13.2 16.2 16.3 16.8 17.4 18.8 20 21 23.8 24.0 合计 81.6 92.9

100 108.8 114.9 123.4 136.5 145.9 153.2 161.8 119.6 123.6 占全国比

38.35

39.6

39.79

41.2

42.27

43.53

44.22

43.83

43.76

44.47

31.26

32.50

数据来源:1998-2009《中国统计年鉴》

(5)羊肉质量安全水平在提升。主要表现在羊肉及其制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在增加,同时也出现了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标识认证。2006—2009年10月,国内无公害羊肉的认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无公害认证产品数量达到5000吨。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图1 2006—2009年度国内无公害羊肉年产量趋势图

目前国内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羊肉相关产量共26928.6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安徽、浙江、甘肃、宁夏、江苏、青海、陕西、新疆等省份。从国内绿色羊肉及羊肉制品分布来看,内蒙古的认证数量最多,目前有17505吨相关产品通过了认证,占国内认证总量的64%,其次为新疆,共认证了3830吨,占国内认证总量的14%。

8 内蒙古

10%

3%青海

2%甘肃2%宁夏5%新疆

14%

图2 国内绿色羊肉及其制品区域分布比例图

(6)肉羊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张下,经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我国肉羊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中原优势区、中东部农牧交错带优势区、西北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这四大优势区域,区域内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势区羊肉产量连续增长。据统计,2007年肉羊优势区域共存栏3334.1万只,比2002年增长22.8%;出栏3060.5万只,比2002年增长25.1%;羊肉总产量48万吨,比2002年增长41.3%。优势区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养羊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第二,良种覆盖率迅速提高。在积极引进肉羊良种、加强肉羊原种场、繁育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杂交改良步伐,肉羊良种供种能力明显提高,无角道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波尔山羊等良种肉羊开始大面积用于生产实际。优势区2007年的肉羊良种覆盖率由2002年的30%提高到45%。

第三,饲养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优势区的饲养方式转变走在了全国前列。牧区广泛推行草原牧区禁牧、休牧、轮牧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措施,肉羊饲养由粗放放牧方式逐步向舍饲和半舍饲转变;农区半农区着重推广肉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由饲喂单一饲料逐步向饲喂配合饲料转变,反刍配合料使用量逐步提高。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改变了肉羊饲养多年出栏的传统习惯,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比例由2002年的20%左右提高到35%,出栏肉羊平均胴体重提高到15.5 公斤,瘦肉率明显提高,羊肉品质明显改善。

第四,肉羊饲养组织化程度提高。截至2007年,优势区域共建立肉羊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89个,其中,肉羊专业合作社34个,肉羊协会55个,带动农户12万多户。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向肉羊优势产区内集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增强了肉羊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农户和羊肉加工营销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五,一批知名品牌开始涌现。各优势区重视对本地品牌的宣传,鼓励龙头企业申报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推介活动,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氛围。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优势区从事羊肉加工的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均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优势区域内涌现出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肉羊品牌产品,出现了区域精心培育品牌、品牌促进区域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中国肉羊网对2008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十大羊肉品牌进行投票评选,评选出下表中的品牌为2008年度国内八大羊肉品牌,但目前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的品牌产品还极度缺乏。

表5 2008年国内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羊肉品牌列表

3.肉羊屠宰与羊肉加工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对全国80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的抽样调查,其基本状况如下:

(1)资产规模情况。将总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划分为大规模企业,将总资产在5000万—1亿元之间的企业划分为中大规模的企业,将总资产在3000—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划分为中等规模的企业,将总资产在1000—3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划分为中小规模的企业,将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划分为小规模企业。各规模企业所占比重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纳入样本的企业中,

9

10 大型及中大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而中小型、小型以及中型企业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国内羊肉加工整体行业内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较少。

大型

3%

中大型31%

图3 纳入样本的羊肉加工企业总资产规模比例图

(2)营业收入情况。从营业收入状况来看,大型和中大型企业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1%,而中型、中小型以及小型企业则占营业收入的59%。

小型

31%

图4 纳入样本的羊肉生产及加工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比例图

(3)利润情况。从利润总额状况来看,大型企业占纳入样本企业全部利润的21%,中大型企业占利润的15%,中型企业占利润总额的39%,所占比重最大,小型和中小型企业也占到了利润总额的25%(见图5)。从所选取的80家羊肉加工企业的净利率状况来看,2008年度亏损的企业共13家,占纳入样本企业总数的8.67%。2008年,国内大部分羊肉加工企业的净利率在5%以内,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3%(见图6)。

11 大型小型中型

39%

图5 纳入样本的羊肉生产及加工企业的利润总额状况比例图

15%以上4%10%-15%

19%

62%0以下

图6 纳入样本的国内羊肉加工企业净利率比例图

4.羊肉及相关产品消费特征

(1)羊肉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消费方式日渐多样化。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羊肉以其鲜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2年全国人均家庭消费羊肉0.79kg ,2006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1.11kg ,此后有所下降,2008年为0.98kg 。不过多数学者认为官方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畜产品消费量严重低估,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消费数据未包括在外就餐。随着收入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在外就餐已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济民、李志强(2000)通过对1999年全国六省城乡调查研究表明,1998年城乡居民在外消费

畜产品尤其是肉类产品比重不断提高,肉类产品达到21.3%,肉类消费中牛羊肉外出消费比例高达28.4%、禽肉为32.2%、猪肉为16.7%。由于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除了直接户外消费外,我国的食物户内消费方式也由传统的家庭加工自给向购买半成品、成品为主而转变。

(2)羊肉产品消费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和不同收入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收入的增加,不仅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量和消费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消费结构、消费类型也相应发生改变。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在肉类消费中,更倾向于消费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的动物性食品。其中,城市平均羊肉消费增长幅度高于农村;另一方面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羊肉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存在差异(见表6)。按照收入层次划分,城镇居民收入最低的吃肉最少,随着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数量同步增加,收入越高吃肉越多。如果进一步细分,占比在10%的城镇最低收入户,羊肉消费水平不到1kg,大抵与农村居民的平均羊肉消费水平相当。随着收入增加,肉类消费也将相应增加,不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肉类消费量是趋于下降的,这从占比10%的最高收入户羊肉消费量变化中可以体现出来。但肉类消费支出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的,这其中由于人们肉类消费的档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猪肉比重下降,牛羊肉及其制品的消费比重明显上升。

表6 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变化一览表单位:kg

年份全国

平均

城市居民农

民平

最低

收入户

(10%)

#困

难户

(5%)

低收

(10%)

中等偏

下收入

户(20%)

中等

收入户

(20%)

中等

偏上户

(20%)

高收

入户

(10%)

最高

收入户

(10%)

2002 0.79 1.08 0.65 0.58 0.82 1.08 1.26 1.38 1.32 1.21 0.61 2003 0.99 1.33 0.86 0.77 1.05 1.27 1.43 1.57 1.59 1.34 0.78 2004 1.06 1.39 0.93 0.87 1.17 1.41 1.5 1.62 1.52 1.3 0.82 2005 1.09 1.43 0.98 0.96 1.08 1.39 1.55 1.67 1.67 1.53 0.83 2006 1.11 1.37 0.89 0.81 1.08 1.4 1.49 1.59 1.58 1.36 0.9 2007 1.06 1.34 0.94 0.88 1.09 1.3 1.47 1.55 1.46 1.42 0.83 2008 0.98 1.22 0.85 0.89 0.91 1.12 1.39 1.45 1.38 1.29 0.73 数据来源:2003-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肉类消费结构的差异不仅同个人收入多少和肉类价格高低相关,而且跟消费

者所处的地域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各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生活习性和消费偏好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自然环境、社会

12

环境和经济环境之间的差异对居民包括羊肉在内的畜产品消费存在明显的影响。南方城镇居民猪肉和禽肉消费量最高,禽肉消费支出是北方的1.9倍;而牛羊肉的消费支出,北方53元近乎是南方27元的2倍,内蒙、青海、宁夏和新疆4省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牛羊肉支出134元,是南方平均水平的5倍,其中人均羊肉支出96元为南方6元的16倍。新疆农民人均羊肉消费8千克,城市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高达9.19千克(潘耀国,2009)。

5.羊肉及其相关产品的贸易特征

中国羊肉及其相关产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呈扩大之势。从贸易上看,中国是典型的生产大国,出口小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羊肉生产国,中国在世界羊肉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只有不到0.2%的羊肉产量用于出口,大约占到世界羊肉出口总量1%左右的份额。

表7 中国与世界羊肉主要出口国贸易竞争指数变化

年份80-9

91-9

5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中国-0.2

5

-0.7

4

-0.8

2

-0.8

8

-0.8

2

-0.8

3

-0.7

9

-0.8

7

-0.8

2

-0.6

2

-0.4

5

-0.3

9

-0.3

-0.4

7

澳大利

0.99 0.9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新西兰 1.00 0.99 0.99 1.00 0.99 0.99 0.98 0.99 0.99 0.99 0.99 0.99 0.99 0.99 数据来源:FAO统计数据库

通过表7,可以发现我国羊肉贸易竞争指数120多年来一直为负数,而且绝对值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最高年份2001年达到0.87,此后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羊肉贸易从80年代以来一直为贸易逆差,而且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肉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正,而且大多数年份为1,最低时也达到了0.98,说明这两个国家的羊肉出口能力极强,表现出相当强的国1贸易竞争指数可以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该产品的其他国家来说,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贸易竞争指数大于零,表示该国的这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绝对值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贸易竞争指数小于零,表示该国的这种产品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绝对值越大,越缺乏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等于零,则表示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

13

际竞争力。

虽然近年来贸易竞争指数逐年缩小,但贸易逆差的绝对值呈扩大之势。2008年羊产品进口继续增加,出口微降,贸易逆差达到5485.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091.7万美元。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对优质高档羊肉需求的增加,中国羊肉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量逐年萎缩。2008年中国羊肉出口总额为5038.3万美元,同比减少6.9%;出口总量为1.46万吨,同比减少34.2%。羊肉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约旦、中国香港地区,主要出口省市为山东、内蒙古和河北。2008年羊肉贸易逆差拉大,为5552.8万美元。羊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额占羊肉进口总额的99.6%。活羊出口增加,2008年中国活羊(除种羊外)只有出口,累计出口额为65.22万美元,同比增加26%;出口量为1.87万只,同比增加8%。活羊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地区和尼泊尔,主要出口省市为湖北和西藏。

(二)肉羊育种与繁殖

1.中国绵、山羊遗传资源及其分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气候带。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国绵、山羊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农业生产体制、社会生产力水平、市场需求、民族宗教习惯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在我国内地32个省、市、自治区中,均有羊的分布。但是,由于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因此羊的分布极不平衡。总体上看,绵羊的主要分布地区属于温带、暖温带和寒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西部多于东部,北方多于南方;而山羊则较多分布在干旱贫瘠的山区、荒漠地区和一些高温高湿地区。根据生态经济学原则,结合行政区域,可将我国内地羊的分布划分为八个生态地理区域:

(1)东北农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从小兴安岭北麓到辽东半岛,属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冬寒夏热,7-8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12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下,年平均气温仅0~8℃,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无霜期90—210d。东北是近150年内的新垦农区,地形复杂,山地、河谷及小平原相互交错,放牧植被多为灌木丛和山地草甸草场,农业和林

14

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羊具有较好的饲养和放牧条件。东北农区有绵、山羊1954.4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6.842%,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5.082%,绵羊占8.615%。地方品种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白绒山羊品种,其群体产绒量高,绒洁白、强度大,并具有良好的光泽。培育品种有东北细毛羊、中国美利奴和新吉细毛羊等。

(2)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从东到西自然条件差异明显,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0℃~8℃,年总降水量为50mm~500mm,无霜期为90d~185d。该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居民和野羊同时存在,所形成的原始品种——蒙古羊,几乎影响了我国东部的所有绵羊品种。目前该地区是我国羊存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2008年内蒙古羊存栏数为8442.9万只,占全国存栏数的14%,居全国首位。其中绵羊存栏5441.0万只,山羊存栏3001.9万只。该地区有优良地方品种蒙古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特羊、呼伦贝尔羊、内蒙古绒山羊,乌冉克羊等;有品质较好的中国美利奴羊(科尔沁型)、内蒙古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敖汉细毛羊、巴美肉羊、中国卡拉库尔羊等培育绵羊品种。

(3)华北农区:一般指除内蒙外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省和北京、天津两市。该地区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个地形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13.2—14.1℃,年降水量600—900mm,而且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80~240d;产区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自古就是我国农业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养羊历史悠久。华北区2008年有绵、山羊6727.4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24%,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34%,绵羊占13%。该地区有大尾寒羊、小尾寒羊、豫西脂尾羊等地方绵羊品种,有承德无角山羊、太行山羊、济宁青山羊等地方山羊,其中优良地方品种小尾寒羊和济宁青山羊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多胎绵羊和山羊品种之一;有培育品种崂山奶山羊和文登奶山羊等。

(4)西北农牧交错区:指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等。本区除陕西秦岭以北少数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外,多属内陆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天然草场多属荒漠、半荒

15

漠草原类型,植被稀疏,覆盖度在40%以下。荒漠中的绿洲农业发达,可提供农副产品作羊的冬春补充饲料。西北农牧交错区2008年有绵、山羊2543.4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9%,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7%,绵羊占11%。该地区有滩羊、同羊、兰州大尾羊、岷县黑裘皮羊等地方绵羊品种,有关中奶山羊、中卫山羊等山羊品种。其中优良地方品种滩羊和中卫山羊是国内外著名的裘皮羊,裘皮轻盈美观,羊毛纤维细长而匀,富有光泽和弹性。另外,还有培育品种陕北白绒山羊、甘肃高山细毛羊2个。

(5)新疆牧区: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疆有草原面积约5733.3万公顷。新疆因深居内陆,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空气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mm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无霜期120~240d。新疆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在天山南北有4800万公顷天然牧场,为养羊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新疆地区2008年有绵、山羊3835.3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13%,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4%,绵羊占22%。该地区有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和田羊等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其中和田羊毛是编织地毯、长毛绒毯和提花毛毯的优质原料,哈萨克、阿勒泰羊等均是著名的肉脂兼用绵羊品种。培育品种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是我国细毛羊生产主导品种。

(6)中南农区:指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除西南四省的广大农业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南方农区。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为主,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灌丛草坡面积大,因此,终年有丰富的饲草,特别是青绿饲草,形成以养山羊为主的养羊业。中南农区2008年有绵、山羊2253.1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8%,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15%,绵羊占0.55%。该地区除湖羊外,分布着黄淮山羊、马头山羊、雷州山羊、台湾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等近二十个以产肉、优质板皮和笔料毛为特色的优良地方山羊等品种。

(7)西南农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该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体部分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雨季明显,主要集中在夏秋。但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北回归线

16

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雨林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川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mm。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mm,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域,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由此形成我国羊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南农区有绵、山羊2557.2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9%,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17%,绵羊占1%。该地区的兰坪乌骨绵羊、宁蒗黑绵羊、石屏青绵羊和黔北麻羊、罗平黄山羊、宁蒗黑头山羊、弥勒红骨山羊、酉州乌羊等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彼具特色的地方遗传资源。另有凉山半细毛羊、南江黄羊、云南半细毛羊等培育品种。

(8)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包括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该地区面积广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丘陵起伏,湖盆开阔,到处可见天然牧场,海拔一般在3000m以上,气候寒冷干燥,无绝对无霜期,枯草季节长。青藏高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2008年有绵、山羊3630.7万只,占全国羊总数的13%,其中山羊占全国山羊的3%,绵羊占23%。该地区有藏羊、贵德黑裘皮羊、藏山羊等地方羊品种。培育品种有澎波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等。

除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和培育品种外,在农牧区中还分布有澳洲美利奴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萨福克羊、无角道赛特羊、特克赛尔羊、夏洛来羊、杜泊羊、萨能奶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考力代绵羊等引入品种。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适应性饲养,这些品种已经基本适应了我国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在我国宝贵的羊品种资源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从以上的调查可知,我国的羊遗传资源极其丰富,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分布。但大量的地方品种以毛皮为主,我国缺乏叫得响的地方肉羊品种。现有的肉羊生产要么以原有的地方品种当肉羊来养,要么是进口肉羊的杂交种。育种和繁殖不能够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需要。

2.肉羊品种改良、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1)品种改良与选育。在羊肉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正在开展肉羊品种的杂交组合筛选和新品种(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如杜泊与小尾寒羊为主要模式的多胎高产肉用羊培育模式,南非肉用美利奴与东北

17

细毛羊的肉毛兼用型肉羊培育模式,巴美肉羊与地方品种杂交模式,德国肉用美利奴与乌珠穆沁羊杂交模式,萨福克与蒙古羊杂交模式,道赛特与蒙古羊杂交模式。四川省政府先后开展了6个育种攻关项目,培育出了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乐至黑山羊和金堂黑山羊4个新品系,并建立了地方品种保护目录。内蒙古大力开展巴美肉羊新品系选育研究工作,目前新品系群体规模已达到4000只以上。内蒙古同时还组织力量开展了地方品种多脊椎乌珠穆沁羊的选育研究工作。

(2)开展育种繁殖的科学性研究,为品种改良与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如开展肉羊繁殖性状、生长性状、肉品质、抗病性分子标记筛选研究;建立繁殖性状FecB基因和抗病性状PNRP基因检测技术体系;初步阐明GPR54基因B和D 等位基因与基宁青山羊多高性显著相关,B等位基因与济宁青山羊性早熟显著相关;初步表明OarJL36微卫星座位182bp等位基因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B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是与小尾寒羊多羔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一个遗传标记;对肉用种羊和绒山羊的精液进行了XY精子的分离,获得了良好效果;分离鉴定防御素基因,发掘肌肉中特异表达的miRNA7-8个,并验证其功能;开展功能基因克隆与验证工作;构建蒙古羊正反向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筛选了部分新基因;开展肉羊杂交组合的筛选研究等

(3)积极推广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加快推进优良种羊的快速扩繁。人工受精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优良种公羊的利用率,在肉羊优势产区出现了很多开展人工受精的典型。例如在山西的右玉县、繁峙县等地,当地政府出资在肉羊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建立了人工授精站点,完善配套设施,每年给人工授精站点一定的改良经费,开展肉羊品种改良。为了提高人工授精的效率,右玉县畜牧局出台了给羊倌鉴定发情母羊补贴的政策,具体为:羊倌每发现一个发情母羊,政府给其补贴2元,由羊倌本人将发情母羊带到人工授精站,进行授精;由于羊的发情季节恰好也是农户农忙季节,该项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当地肉羊改良的速度和肉羊良种比例。以胚胎移植为基础的胚胎工程技术是应用于良种扩繁的一项高效、快捷的技术手段。例如云南省实施了良种山羊的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与规模化推广应用项目,通过集成超数排卵、同期发情、胚胎回收、胚胎分割、胚胎冷冻解冻、胚胎移植等羊胚胎工程快繁技术及羊选种选配、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后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云南省实际、方法定

18

型、指标明确、技术成熟、重复性好的羊胚胎移植高效扩繁技术体系,并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从2000年~2009年6月,累计超数排卵处理供体肉羊1252只,生产鲜胚14837枚、冻胚712枚,从国外进口冻胚800枚,移植受体羊11735只,产羔6336只,平均山羊鲜胚移植产羔率为55.47%,批次最高达到80.77%,云南半细毛羊鲜胚移植产羔率为63.64%,进口冻胚移植产羔率为38.78%,自产冻胚移植产羔率为39.06%,其中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最高产羔率达51.43%。形成了成熟的羊胚胎工程技术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供种能力,为良种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肉羊饲料与营养

1.饲草资源潜力巨大,草原开始进行治理

我国有草原面积约60亿亩,占世界草原面积近10%,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地理特点的影响,我国草原区既不适造林,又不宜农耕,草原植被成为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生产条件,饲草资源利用有巨大潜力可挖。国家逐步加大了牧草的开发和利用,2000年以来,中央政府投资100多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牧草种子基地、草原围栏、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到2007年底,全国累计草场围栏保留面积已达5370.7万公顷,人工种草保留面积1964.8万公顷。可利用草地资源的有效扩展,推动了我国草原肉羊产业的发展。

2.秸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农区肉羊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7亿吨左右,其中与玉米秸、稻秸、麦秸为主,这些秸秆资源量约占到秸秆总量的75.23%。目前每年综合利用4亿吨,其中用于反刍养殖的秸秆总量为2.33亿吨,还有2亿吨左右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多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国家通过开展秸秆养畜示范项目,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的速度。2007年底,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489个。全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利用率由1992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40%,秸秆的处理利用率由1990年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33%。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区肉羊产业快速发展。

19

3.肉羊饲料产业化初见端倪,促进了科学饲养和营养平衡

传统的肉羊饲养是有什么喂什么,并且以粗饲料为主,营养不能够满足肉羊的生长需要,肉羊生长速度缓慢。随着肉羊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在某些肉羊集中产区出现了肉羊饲料的产业化生产,满足肉羊不同生长阶段的全混合日粮(TMR)开始出现。很多肉羊规模养殖场(户)认识到了全混合日粮的作用,并开始运用。全混合日粮的应用有利于开发各种饲料资源,如玉米秸、尿素、各种饼粕类等,将这些原料同青贮饲料、糟渣饲料及精料充分混合后,虽然增加了一定的饲料加工成本,但由于利用廉价饲料来代替部分价格高的饲料,而使得饲料成本降低,可保证日粮营养全价,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各种精料和添加剂也开始使用。

4.养殖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

以往我国传统牧区养羊主要是以草原放牧为主,很少进行补饲和后期精饲料育肥。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廉,但随着草地载畜量的逐年增加,造成了超载过牧,草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同时,这种饲养方式周期较长,肉质较粗糙,且肌间脂肪沉淀量较少,口感较差,要求的烹调时间较长,经济效益也较差。目前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农区,对肉羊进行后期育肥或全程育肥的饲养方式越来越普遍。舍饲既是发展优质高档羊肉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疫病防控

1.肉羊疫病现状

根据对8省34个养羊县(区/场)的调研情况,大多数调查点存在三个“说不清”:一是有病无病说不清;二是有什么病说不清;三是有病怎么防治说不清。大多数养羊者缺乏基本的兽医常识和防病知识,认为不死羊就是没病。一旦羊只接连死亡时,又无法搞清病因,以至道听途说,滥用药物。

(1)当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当前对我国肉羊产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有羊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梭菌病、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这些病均引起不同程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i7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