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孔桩爆破专项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4-02-02 19: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颐安都会中央花园(Ⅱ区)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Ⅱ标段

专项爆破施工方案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1

一、设计依据:

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3、深圳市公安局的有关规定和该工程有关地质勘察资料、现场实地踏勘情况。

二、工程概述

颐安都会中央花园(Ⅱ区)位于龙岗区大运新城南部的复合功能区,处于龙岗大道(原深惠大道)与爱南路(原黄阁南路)交汇处的西侧。地块靠近大运中心及大运公园,南面邻接大运新城未来的集中商务区,东面为龙岗大道(原深惠大道)及地铁三号线,交通便利。

范围:D1-M~D1-Y轴线交D1-1~D1-25轴线之间区域,包括1、2、3、4、5栋塔楼区域及其之间的底板区域【图名:地下室负一层结构布置图(一)、地下室负一层结构布置图(二)】范围内的桩基础施工。拟采用挖孔桩(墩)型式,桩径D700~1900mm。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灰岩。

本次爆破施工必须在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将爆破产生的震动控制在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振速下,并采取直接孔口覆盖安全防护措施,可确实保证本次爆破在安全、有序、不扰民的精细施工中完成爆破作业。

三、爆破方案的选定

根据现场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得知爆区内的岩石是微风化灰岩。估计岩石普氏硬度系数为f=8-12。此外,根据设计和甲方的要求:人工挖孔桩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爆破,避免超爆。 因此,决定采用有防护措施下的控制爆破法,即:

人工挖孔桩的锥型掏槽、密集周边眼的浅眼控制爆破法:

2

在桩井内距离边线约10-15厘米处、钻向外倾斜10-15°、孔距约为25-35厘米的周边孔、尽量用一个段的雷管进行起爆,可保桩井成型的完好。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孔网参数,确保爆后孔桩井型不超爆。

四、爆破参数的选择

人工挖孔桩浅眼控制爆破法

1、桩孔径:爆破成孔直径为孔直径和护壁厚度之和;

2、爆破方式:采用电雷管引爆孔内微差非电雷管,再由非电雷管引爆炸药;

3、炸药类型:Φ=32mm的筒状乳化炸药; 4、单循环进尺:每个爆破循环实际进尺约0.8米; 5、炮孔参数布置:(参见图3、8);

A、孔深:L=1.0m—1.2m; B、孔径:Φ=40mm; C、孔距:a=0.15m—0.40m; D、倾角:β=900(中心孔、辅助孔)

β=700-800(陶槽孔,向内倾斜形成锥型) β=800(周边孔,保证10—15cm的外插量); E、装药量:

a.单井装药量:以Φ=1.65m(含护壁厚度为0.225米)桩孔计算:Q单井=Kn*V

式中:Kn—平均炸药单耗量,取4.0kg/m3;

V—爆破岩石体积,依每个循环实际进尺为0.8m计,

3

V=(1.65/2)2*0.8*3.14=1.71m3;

则:Q单井=6.84kg ,Φ=1.65m桩以18眼(装药孔为17个)计算,则单孔平均装药量Q0=0.402kg/孔。

b.最大同段装药量:Qmax=5*0.6=3.0kg;

五、火工品的选择

一般选用MDH型乳化炸药(φ=32mm和φ=60mm)和微差毫秒电雷管(或塑料导爆管雷管)(1-15段)(若逢雷雨季节,根据市公安局危管科的要求和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必须采用可防雷电的塑料导爆管雷管构成的非电导爆系统,对爆破网路簇联或按起爆顺序依次联接成“单孔单响”,最后用电雷管引爆)。

施工中必须采用同厂同型号同批的电雷管(必须进行导通检查)和塑料导爆管雷管(须对其外观检查)。

六、装填和起爆技术

炮孔打好后,吹孔并清除炮孔周围的杂物,装药前必须进行炮孔的

检查和验收,尤其要严格检查炮孔的深度和倾角,以及最小抵抗线的方向及沿炮孔方向上大小的变化,由此确定每孔装药量,并保证回填长度不小于设计的回填长度,确保爆破安全。装药后立即用砂质粘土分层充填捣实,保证充填长度和充填质量(装完药后若孔内仍有积水,可采用有阻隔物的粗沙分层充填捣实,增强填充物与孔壁的摩擦力,保证堵塞的质量)。 采用GM-500型可检测的高能起爆器和电雷管专用检测仪表的情况下,分别采取以下方法:

(1)浅眼爆破使用非电起爆回路时,使用1—15段塑料导爆管雷管

4

进行簇联或顺序连接非电雷管呈“单孔单响”,二发同段电雷管引爆的大V型起爆法;

(2)浅眼爆破使用电力起爆回路时,使用1-15段的微差毫秒电雷管进行大串联的大V型起爆法。

为保证附近建筑物的安全,每次爆破的总孔数不超过40个浅眼,并且该距离处的同段药量不得超过最大安全起爆药量(Qmax)。(参见下表2)

七、 安全性测算和个别飞石的控制

1、 根据新的《爆破安全规程》 质点震动速度公式:V=K*(Q1/3/R)α 式中:K—介质系数,取K=180; R—爆区至建筑物的最近距离,

V—建筑物的安全震动速度,取V=1cm/s; α—地震波衰减系数,取α=1.8; 则:Qmax={[(V/K)1/α*R]}3

不同距离下允许的同段最大装药量(表3)

R(m) Qmax V=1cm/s K=180 α=1.8 因此,同段最大药量不须超过上表所测算的数值。

2、在严格按以上计算结果进行施工的基础上,仍然进行爆破震动监测,

5

40 50 60 80 100 150 11.15 21.78 37.64 89.22 174.26 588.1

用科学的数据指导施工和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依据。(参见图1)

3、个别飞石的安全半径测算

根据深孔爆破的计算公式:Rf=(40/2.54)d, 式中:Rf --飞石的飞散距离(m), d—浅眼直径(cm),取d=7.6cm, 则:Rf=120米;

对爆区进行孔口直接覆盖性防护措施后,一般不会产生过远飞石;但为安全起见,仍参照《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①桩井内要爆破的工作面距井口距离小于5米时,爆破时的安全警戒半径范围为100米;

②桩井内要爆破的工作面距井口距离大于5米时,爆破时的安全警戒半径范围为50米;

八、 安全防护措施

1、合理布置孔网参数,钻眼要钻好够深,严格按设计书来施工; 2、装药时认真检查炮孔位置,保证最小抵抗线的方向和大小,并不能过量装药;

3、确保充填长度和充填质量,孔内有水须吹净后方可装药;

4、地下爆破作业点有毒气体允许浓度如下: (表4)

名 称 符 号 最 大 允 许 浓 度 按体积 % 按重量 mg/m3 6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 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氨 5、桩井井口的覆盖防护:

CO NO2 SO2 H2S NH3 0.00240 0.00025 0.00050 0.00066 0.00400 30 5 15 10 30 ①在井口用高20--40cm左右木块或砂包垫出一定空间,上搭钢管;②在钢管上覆盖一层木板,大于桩径30—40cm;③均匀铺上三层砂袋(参见图13)。

九、警戒和运输方法:

a炸药雷管由化轻公司送、返,临时保管箱存放处安排专人进行看护,闲杂人员不得靠近。

b、装药完成后起爆前20分钟,开始发出音响和视觉的警戒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听到和看到,对场地内的人员开始清场撤离。检查爆区的覆盖防护的情况,各岗卡人员各就各位。

c、准备起爆时,负责人须收到各岗卡人员的安全信号确认安全后,才可下达起爆指令。

d、起爆后5分钟,派爆破员进入爆区检查,待检查完毕无危险后,由负责检查的爆破员发出安全信号,才可解除各岗卡的警戒,其他人员方可进入现场。

e、起爆站设在警戒范围以外的安全地点,起爆器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

7

f、警戒信号分三种。第一次预告信号:所有与爆破无关人员,应立即撤到危险区以外,或撤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向危险区边界派出警戒人员。第二次起爆信号: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准发出起爆信号,根据这个信号,准许爆破员起爆。第三次解除信号:未发出解除警戒信号前,岗哨应坚守岗位,除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的检查人员以外,5分钟内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发出解除警戒信号。

十、盲炮处理:

(一)处理程序:

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难处理的盲炮,应请示爆破工作领导人,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盲炮处理完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确认没有危险后,当班爆破负责人方准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二)盲炮处理措施:

a、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b、打平行眼装药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口不得小于0.3m。为确定平行炮眼的方向允许从盲炮孔口起取出长度不超过20cm的填塞物。

c、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发生火星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眼内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8

d、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十一、爆破作业事故的应急预案

爆破施工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发生爆破或爆炸事故可能表现为:装

药过程的意外早爆事故、爆破飞石事故和盲炮事故。 (一)早爆事故

主要表现在:①爆破器材受撞击、摩擦、曝晒和明火燃烧等造成意外早爆(一般发生在感度较高的雷管方面);②杂散电流和射频电引起的电雷管早爆;③感应雷击引起电爆网路早爆和直接雷击引起爆炸物品和非电网路早爆。 预防对策:

① 爆破现场严禁烟火,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装药现场。 ② 防止阳光直接暴晒金属外壳雷管。

③ 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按照爆破安全规程操作,按操作程序加工起爆药包,轻拿轻放爆破器材。

④ 装炮使用木质长棍,起爆药包装进炮孔后不要用炮棍再捣动孔内药包。 ⑤ 爆破作业现场的杂散电流值、射频电等符合规定,操作人员不能穿化纤衣服,手机、对讲机远离装炮现场。

⑥ 雷雨天气不得进行爆破作业,装药过程中突遇雷雨来临,要迅速撤离所有人员到安全地点,并设警戒。 (二)爆破飞石事故

9

一般有:①设计警戒区内清场不彻底或冲击警戒线发生的爆破飞石事故(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②爆破参数不合理或改变,而产生过远飞石造成事故。 预防对策:

① 认真组织清场警戒工作,警戒人员布岗合理,并坚守岗位,严防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爆破危险区。

② 警戒时依次发出预告信号、起爆信号和解除警戒信号,以口哨、红旗和对讲机进行联络,联络信号清楚明白。

③ 清场工作干净彻底,人员未全部清理走,设备未移走时不能放炮,有故障的设备不能移走时与机主联系,明确责任后再放炮。

④ 发生工伤事故,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保护好现场,拨打110急救电话,并在现场进行及时抢救。 (三)盲炮事故

爆破产生盲炮是不可避免的,有操作问题产生的盲炮,也有爆破器材质量问题产生的盲炮。每次爆破后,要加强爆后检查,认真分析爆堆形状,判断是否有盲炮存在。如果发现盲炮,应对盲炮作出标记,依照盲炮的处理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A预防措施:

① 认真检查爆破器材的生产日期和质量,变质失效的乳化炸药不应在工地使用,电雷管要逐个导通和检测雷管电阻。 ② 操作过程要认真仔细,防止装炮时雷管脱离起爆药包。

10

③ 电爆网路和非电起爆网路连线按起爆顺序要求进行,避免错接、漏接,连线后爆破班长和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检查。

④ 电爆网路接头要牢靠紧固,并用绝缘胶布包好,非电起爆网路采用反向连接法,接头用多层胶布绑扎结实。

⑤ 非电起爆网路微差分段的总延时时间不宜过长,孔内宜用高段位雷管,并对传爆雷管和管路进行覆盖防护,以避免先起爆炮孔飞石或位移砸断或拉坏未传爆的导爆管网路。 B盲炮的表现形式及处理方法:

① 全部炮孔未响:非电起爆系统整个爆区全部炮孔未响,主要原因是起爆雷管未爆或未引爆导爆管,导爆管传爆中断,查出原因后可以重新起爆;电爆网路整个爆区全部炮孔未响的原因主要是起爆器问题,更换起爆器电池或起爆器可以重新起爆。

② 部分炮孔未响:非电起爆系统部分炮孔未响的主要原因是漏连或导爆管传爆中断,主要是中继雷管处出现问题;电爆网路部分炮孔未响的原因主要是漏连和起爆能问题。如果未爆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先爆炮孔未造成后爆炮孔的抵抗线大小和方向改变,可以重新连线起爆。

③ 单个炮孔未响:非电起爆系统单个炮孔未响的主要原因是漏连或导爆

管连接和质量问题;电爆网路单个炮孔未响的原因主要是漏连和雷管质量问题。如果该炮孔的导爆管或电线完好,已爆炮孔未造成该炮孔的抵抗线大小和方向改变,可以重新连线起爆。否则,应对该炮孔的炸药和雷管进行处理(在盲炮炮孔旁打平行炮孔装药起爆,炮孔与盲

11

炮炮孔间距不小于孔径的10倍)

十二、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按批准的爆破设计书施工,切实保证全部爆破作业过程的安全;

2、整个爆区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全做严,绝对禁止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爆破作业行为;

3、爆破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验收孔网参数,不合格者不可装药起爆; 4、爆破作业过程突遇雷雨,应立即停止一切爆破作业,所有人员必须迅速撤至安全地带,同时向各主要路口派出警戒人员;

5、警戒人员要带齐小红旗、对讲机、口哨,并定人、定地点、定责任,警戒人员不到位或到位未发出安全信号,不准起爆;(详见图1)起爆完毕后,爆破负责人在确认爆破区域安全后,发出解禁信号。

6、工地要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并时刻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对公安机关发出的安全管理指令,要立即无条件执行; 7、严格爆破器材管理,严防丢失,施工工地不得存放任何爆破器材过夜;严禁将剩余爆炸物品在工地存放过夜的行为。 8、爆破时间严格确定在:上午:11:30—12:30, 下午:17:30—18:30:

9、在审批手续完成后,积极与居民区管理处、业主委员会等周边单位进行联系和沟通,请协助警戒并张贴爆破告示。

十三、现场机械配备:

1、7655型手风钻机4台、17m3/min型电动空压机2台

12

2、风管500米

3、GM—500可检测的高能起爆器1台 4、电雷管专用测试仪表1台

十四、施工进度计划表:

根据甲方的施工计划要求及所提供的爆破工作面情况,估计工期约 30 天。

十五、爆破警戒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警戒小组: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hv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