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更新时间:2024-05-31 10: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育已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准P1)

小学开设外语已成为国际的趋势。没有语言就没有共同的理解。欧洲要求每个公民除了学习母语外,必须学习一门外语,高中毕业时必须会两门外语。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红本P257)

以上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我们要如何理解这六项目标呢? 1、第一项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2、第二项目标是: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此项目标实际上也就是整体设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课程结构的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呼应,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

思想和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3、第三项目标是: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此项目标实际上也就是改变内容。原来我们的课本跟实际生活离得远,不是生活语言,是模式化的句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懂得用。新的课程不再是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第四项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5、第五项目标是: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今后的评价一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要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要强调质性的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要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要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6、第六项目标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拥有相应的选择余地。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对于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我们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这里面强调了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要改变的目前的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被动记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方式,将来我们要去检测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了,那么我们怎么去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比如说我们上这一节课,这一节课我们是要看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采用一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是不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有没有主动地思维,能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有没有使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这就是我们将来要看这一节英语课它

在课程改革里体现什么方面,课堂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我们现在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一种传授的功能,也有一定的组织,但是这个组织不是在一种非常宽松灵活的环境里让学生去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得到发挥,而是组织学生去朗读、背诵,总体来说学生还是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一种状态,这里面对话啦、抄课文啦、抄词组啦,几乎就是体现这么一个课堂模式,我们还不能说这种模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就是重点要抓住学生角色的变化,和教师角色的变化,抓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当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有教师本身角色的变化,同时评价、教学方法、教改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变化。 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这个在课程标准里都有。整个课程设计就是按照这六个理念来做的。这六个理念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理念,高中阶段的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理念还有不同,高中课程的理念要有稍微的变化,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是面向全体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不是一种精英的教育,所以我们的课程目标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仅仅是一部分好的学生能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应该是非常非常高的让学生够不着的目标,所以它是一个面向全体的教育,基础教育是为所有的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具有普遍性的、基础性的。主要是素质教育,这是第一点理念,不是精英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不仅仅关注那些好的、能上大学的孩子,我们的关注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发展。

第二个理念是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在整体设计目标时改变了过去分年级、分学段的课程设计方案,过去我们对小学是百花齐放的一种方式,没有一种标准。小学往往是开设课程的学校自己设计的目标。初中有初中英语教学大纲,高中有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分年级分段的要求。如:初中有初中一年级的要求、初中二年级的要求、初中三年级的要求。新的课程是按照级别的要求,按照语言的能力的发展设计目标,整体设计目标之后就使小学和中学形成有机的联系,不是再形成过去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我们国家的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教师的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在过去的中小学教学里经常造成很大的浪费。因为很多的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都要重新从A、B、C开始学习,而且中小学的衔接一直没有直接联系。?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不是我们国家的问题,国际上小学开设外语的,到中学衔接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整体设计课程目标之后就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衔接问题,以便灵活开放,在分级里面我们将允许学生跨级,他们在学校也有个可能性就是可以进行级别调整。如虽然国家规定三年级开始是一级课程,但在有的地区是一年级开设英语,这样他们的级别可以顺延。这是第二个理念。

第三个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我们在过去的教学里面,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被动学习占比较大的比例,没有学生主动思维和参与的体现。在个性差异的问题上我们的课程不太重视学生的差异。学校就象一个加工厂,这个加工厂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是按照一个模子来制定出来的,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把学生按中考、高考的模式去设计,所有的孩子的个性都是模型化的。学生没有个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次品,为什么呢?很多孩子按照这个模式学习,他的思维被禁锢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体突出,个性发挥出来,充分张扬个性。国内的大学生和国外的比,国内的没有创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老师在对人、对孩子的尊严方面一定要尊重,不要以为孩子没有自尊心,如:有的老师定:小学一年级90分以下为不及

格,让89分及以下的站起来,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一个调查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因为喜欢上学而上学的比例:小学:8.xx%;初中:10%;高中:4.3%。也就是说高中有95%多的学生不喜欢上学,是受家庭、社会的压力所致。?高三的学生高考后把书烧了,对书本恨到这个程度的学生谈何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条件有二:一是兴趣,二是学习能力。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没有作业,不懂得怎么去学习,因为在中学时代总是按老师布置的作业去学习,所以刚上大学无法适应,要很长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第四个理念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句话:让学生去学。

第五个理念是: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往的评价过于侧重终结性评价方式,即考试。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评价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倡过程性评价方式。也就是说,把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到平常的学习过程之中。根据学生在平常学习中的表现和成就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更准确、更合理的评价。我们不是要评价学生有多么失败,不成功,而是要评价学生能做什么,帮助、激励学生去发展。在学期初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对本学期的评价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知道应朝哪几方面努力,具体应该怎样做。

第六个理念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课程资源是学习效果很重要的保障,没有开发资源,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四、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理念、课程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教学方式、互动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都是一连串地受到影响,如果我们奠定了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它所带来的教学模式,互动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我们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是和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教学是一种探究式的、发现式的,而不是记忆和被动的;是发现式的,让学生去探讨、去发现、去讨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来探讨,合作式的、交流式的,互相学习的。从互动模式上看是多层次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多种的、多项的互动模式。这种的互动模式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给语言带来变化,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肯定是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当中他所取得的进步,他的成就、自信心的建立,兴趣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所以课程观是对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是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的课程观,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2、构建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这个课程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另外,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还

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就是倡导怎么样的学习方式,我们所强调的是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而不是学生能够背多少词汇,能够背多少语法条目,能够背多少对话,而是学生能不能用英语去做一些事,也就是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4、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路,?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任务型”的教学思路,不能为了“任务”而任务,不要走极端,不倡导为了形式而形式的东西,而确确实实是要学生的手参与,让学生在真正的实际语言运用当中去完成任务,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6、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后两点不展开,在基本理念里也讲了。) 五、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结构 是由四个部分来构成的。

第一部分是前言 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目的是什么作了介绍。 第二部分是关于课程目标 通过图形来描述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 把课程目标看成计划,按照每个级别的要求去设计它的内容,它的目的,即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里面有教学评价的建议,有关于教学的建议,有关于教材的使用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这是课程标准总体结构的四个部分。在这四个部分之后有一个附录。?附录里前面的四个是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的,有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第五个表是技能教学参考表。这个技能教学参考表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太了解什么是技能教学,在这个技能教学参考表里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按照教学的目的、技能的分解来编写的。我们在教听、教说、教读、教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通过课堂的活动,来使得听、说、读、写技能的整体性,而不是说“读”就是朗读,你读一遍,他读一遍,这一段这个同学读,那一段那个同学读,大家可以看到读的技能里面涉及到多少种。这些技能如:略读的技能的形成,可以通过怎么样的课堂活动形式来培养,课堂活动有:前期活动,有中期活动,有后期的活动。按照这三个步骤。实际上听说读写的每一个技能都是按照这三个活动的形式。

老师设计自己的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参考这个表格来思考我这一节课,我需要哪一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进行训练,而不是象听力教学那样,听力教学往往是听一课时,把学生拉到语言实验室或放一段录音,听完划勾,校对答案的对错,没有听的过程教学,只有测试,缺乏过程。我们要教听力,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听的技能,克服听的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方式。所以我们说通过这个参考表给老师提供一个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对技能的培养提供参考。憙 六、英语课程的性质憘

原来英语教学是一种学习语言的知识、掌握语言的技能,那么我们现在英语课程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学习,既是学生英语

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P1) 这里面分为两个层次,上面一个分号,下面一个句号。?上面一个层次是关于语言方面的,下面一个层次是关于人文方面的。那么实际上英语不是工具性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它是更多的人文性质的,我们要通过英语的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生活经历,提高人文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在基础英语教育过程当中去分析是主要的。它不是教孩子说几句话就可以,实际上是整个人的素养养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老师怎么样能够在课堂教学里面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结合都来,这是我们今后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英语课程里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这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认为英语是工具性课堂,即是教语言、交际、学语言、学知识。其实这些是不够的,那么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什么呢?(看课标P1)首先是激发兴趣,过去主要是发展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把语言放在首位的。我们现在新课程标准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养成习惯、形成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第一个层次。因为我们整个英语课程的任务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会说英语,而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这个课程有兴趣,有学习的信心,当然这个自信心肯定要建立在他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之上。很多学生学得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有多么重要,将来我要出国或者怎么样,学生学习有个非常普通的思想,就是我喜欢这个课,我喜欢这个老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怎么样让学生喜欢我们,怎么样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我们要让学生愿意参与,愿意学。所以我们如果按以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背、念、抄等,学生肯定不会兴趣,这就逼着我们老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在学生这一方面怎么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生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第二个层次就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个层次就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认知方面的。然后是文化的。第四个层次是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任务一共是四项任务,四个层次的任务:第一个层次是兴趣、自信、习惯和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第二层次是语言;第三层次是关于思维的;第四个是文化,为终身学习打基础,这就是我们英语课程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也是现在我们所实施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如何体现我们英语课程的素质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求只教一些词汇、教一些语法,教师面临新的课程,新的挑战。

七、英语课程的目标

中心目标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6)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不是仅仅靠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就能够培养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是由五个要素共同构成的,这五个要素没有一个层次上的区别,而且是用虚线分开的,虚线代表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现在我们来说它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他的兴趣、动机、自信心、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情感态度包括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的五个方面,如果说学生根本对这门课程没有情感的话,不可能他会学好这门科目,也不可能有自信心,遇到困难不可能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说情感态度是构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来说它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分为四个:

1、认知策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不要简化认知过程。?如不要先讲语法规则,讲结论,再给例子,而要先给例子,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再归纳,这样学生记得清楚。如:学too...to...的用法,?教师可以这样举例: (1)─Can you touch the ceiling? ─No, I can't.

─Why? ? ?─Because?it?is?too high. ─So we can say: It's too high to touch.

(2)─Look at this box. It's 200 kilos. Can you lift it? ─No, we can't. ─Why?

─Because it's too heavy. ─So we can say: ... ...

这时学生会自己用上述Model把该句完成,实践认知过程。?所以说认知能力的培养处处都有。

2、调控策略:即计划。学生设计目标卡(月卡、星期卡),?这样可以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初中生需要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完成目标。让家长协助教师,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调控习惯。对计划完成好的同学要进行介绍推广。

3、资源策略:积极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创立资源(如图书角),?首先教师要掌握资源。如教动物园时:利用网站,把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展现出来。高一学林肯,上课前让学生收集很多有关林肯的资料,?让大家来share。

学生的潜力很大,挖掘出来学生自己都会吃惊,老师要懂得let go,不要把学生抓在手里,让学生有展示的空间。

4、交际策略的培养:现在的独生子女交际能力差,我们要培养美感,?通过多种活动来培养交际,为学生争取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

现在来讲文化意识,我们要在培养国际文化人才的同时,克服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鉴别、欣赏的能力,不要把祖国的文化忘却。让学生去发现,比较不同文化。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展开讲。?总之我们要进行whole ?childeducation.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教师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传授者→促进者 管理者→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从传授者向促进者(facilitator)变化,?从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实际上在教师的角色里,是多重的角色,可以是促进者,是组织者(organizer),还可以是导演,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在教学的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授者,除了上述角色外,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条件和环境的创造者,所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2、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间的合作;新的知识结构;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在新的课程里,教师也需要(1)?新的工作方式。这个新的工作方式首先是教师间的合作。我们很多教师实际上都在一个学校教课,也在同一个教研室里面,但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说的是一种真正的业务上的,职业上的交流,不是见面打招呼,认识上的交流,真正从职业的角度去探讨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这方面的交流还是比较欠缺的。而且没有形成这么一种文化。许多老师觉得虽然在一个教学环境里,但仍然感到很孤立。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感到有很多困惑,遇到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成功的地方。这些东西就缺乏一种在行业中一种正常的交流。这种交流、这种文化需要我们去创设,很多老师关上门之后,这个教室就是我的地盘,我不需要别人来听我的课,我的课跟别人没什么关系,我爱怎么上就怎么上,所以一般的老师在关上教室门之后自己愿意做什么就什么,很少去真正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大家都进行了哪些尝试,遇到了哪些问题或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成绩世成果。而老师在教学中很多是围绕着考试,考试比分暗中进行较量。因为领导都在看着,所以在新的课程里,老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需要老师间的沟通与合作,这种沟通是一种职业上的沟通,为了学生的发展共同探讨问题的沟通。同时教师在新的课程里需要构建(2)新的知识结构。?在语言的chat,教学的技能、方法、课程的理念等方面以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对学生的认识方面都需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需要学习新的东西,需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样教师也需要新的教学技能。 3、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教学技能?

课程开发;综合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

(1) 课程的开发: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材而教书了,实际上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一种媒介,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际上无论怎么样的一种教材,只要老师把它把握住了,课程标准把握住了目标,我们的教学都能够做得很好的。如果教师本身知识结构合理,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力的话,教材就不能够成为一种束缚。有的教材把老师的创造力给束缚了,教材本身的好坏给老师很多空间,给老师一个平台去再创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开发。

(2) 综合技能:教师也需要一种综合的技能,教师往往只有语言的技能,目前面对老师的语言技能的要求本身提高了很多,因为如果不具备语言的能力的话,你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呢?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结合也需要语言技能,高中课程有许多自由选修课,这些自由选修课对于老师来说不仅仅是英语的问题了,你需要翻阅很多的课程,才能给学生拓宽一个更宽的学习领域。如:有的学校搞双语教育,但根据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不适合搞大面积的双语教育。当然多一种可能性,给学生多一种机会的话,我们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很多。 4、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任务型活动的设计;环境创设

怎么给学生创造一种创造性、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型的学习怎么样去设计任务活动。再一个是教学环境的创设。这个教学环境有很多很多的空间和机会,只要老师抓住就可以做。组织各种活动,组织竞猜活动等。教学环境实际上有很多事可做的,课外让学生做一些调查,然后把调查写成一份报告等。 5、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重教→重学 重结果→重过程 重统一→重个性

把重教转化为学生重学,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去自由地去学;从我们重结果的方式转化为重过程,原来我们只重他考了85分、86分等 ,但是是怎么考了85分、86分是老师不太关注的。如果两个学生同样考了85分,甚至有一个考了90分,或更高,但是可能获得90分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愉快或主动的过程,他的过程可能是非常不愉快或非常被动的过程。而获得85分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他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就是想多学点知识,他看很多与考试无关的课外书,最后的成绩可能不是最优秀的成绩,他不拼清华、北大的层次。他愿意看球赛,愿意做其它,不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所以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教学要从重统一转变为重个性。我们过去所有的要求都是同一个要求。我们今后的教学要在怎么样的做法上去张扬个性上下功夫,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让他们在小组的活动中,在教学的活动中去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现个人的才华,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二)原则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1) 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里面特别讲到主体和自主学习和学习方式的问题,关于主体的问题,很多人对“主体”的认识有不同的理解,主体性怎么体现,怎么样才能反应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的发挥,现在很容易做成表面化的东西。有的老师表面上一节课上得多好,一会儿唱、一会儿提问等,一堂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学生的主体性是不是真正发挥出来。有的时候一堂课是很静的,未必就非常的闹,学生又说、又玩、又唱、又跳,是一节很静的课,未必学生的主体就不被发挥。那么主体性到底在什么地方?关键是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如果他真正从情感上投入进去,他不一定是老在唱,老在表演,很多课堂非常热闹,但是一种机械性的,非常机械性地、被动地、不需要情感投入。如果一节课上得好,就是老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出来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正确与否,教学要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都来,包括选择的教具。我们设计活动时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空间,给他思考的空间。

2、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情感。把孩子的情感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有自信、有兴趣。老师对学生的爱有三种:(1) 关爱:关爱学生,从生活上、从学习上去关心他,爱护他。(2) 尊重:要确确实实的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3) 启迪:通过教学去启发他,引导他。有的老师可能也关心 、爱护学生,但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或在教学上没有启迪,有的时候也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学习或学科的抵触。所以老师要始终以鼓励的态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我们能把教学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合作精神,使每个孩子都置身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发生变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那些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平常教学中老师往往多关注那些好的学生,很少去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是将来在我们教学改革中要彻底改变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关注我的教学,关注我的教学内容,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很少去关注哪一个学生在这一节课有什么成绩,哪一个学生有什么问题,这也是今后我们要改革的重点。怎么样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什么是“任务型”呢?现在有很多人说是开放性的。“任务型”不必在理论的认识上去进行探讨,没必要去花这时间,“任务型”的教学并不排斥语言的教学,“任务型”教学并不是直接地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分为理论性的preparation。还有教学方面的准备,?这种准备实际上是后来的任务完成的反应。它并不是要排斥语言知识的教学,因为我们要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要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任务型”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的,其答案不是老师所知道的答案,是通过学生做事情来发现和完成任务的反复答案的体现。这个答案跟生活紧密结合的,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如:我们刚刚学了过去时,按以前可能就把过去时编成对话来学,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编成跟生活比较接近的,孩子们能够通过做事情来了解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是不知道的,没有答案的活动。例如:调查学生早餐的情况。了解学生今天的早餐跟谁吃了,吃了什么样的早餐,这都得用过去时,每个孩子每个学生吃了什么样的早餐,这是一个未知的数,无答案的,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只有学生自己知道,这是跟生活紧密结合的。这就需要把食品跟过去时态结合都来。如果我们让每个小组做一个调查表,通过提问,完成调查表,这时就可能有各种答案:吃鸡蛋、吃面包、吃水果等,这些答案都原先不知道的。然后小组可以做一个汇报,这个小组有多少个学生,今天的早餐有多少人吃了,有多少人没有吃,吃早餐的吃了什么内容,没有吃的为什么没有吃,可以就这个问题做个简单的汇报,每个小组汇报完了统计出来,统计出来后,老师可以一步一步探讨,吃早餐有什么好处,什么是属于健康的食品,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已体现任务了,?这个任务,?学生必须通过语言的利用来调查和了解。?What did you eat for your breakfast?每个学生都可以提问,Did you have...?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的结果都必须通过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来体现出来的。这里面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来自通过任务来做,而不是机械地把句子都抄在黑板上来练,跟着读,不是这样做的,要从以下开始: Excuse me,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在提问的过程中,可能对方回答没有吃早餐等,?可以做一个柱形表,进行统计,然后总结有这么多人没有吃早餐,是对还是不对,引导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课后可以留个作业:回去之后调查,重新设计一个合理的早餐应该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说任务型的教学是开放性的,是通过利用语言来做事,来完成这项任务,有实际意义的,有实际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交际能力的,所以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是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是语言的问题。如果是纯语言的东西,它不是有实际生活的意义,比如:给他一个填空,?让他把动词变成过去时态加标号填上,?或者把这个词变成很多present tense, 然后把present tense改成过去时,这是一种exercise,为什么是exercise?因为在生活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跟你说你能不能把这些句子都改为过去时。所以它不具有实际意义。任务型教学不是exercise,它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它对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是把听、说、读、写综合都来,如:提问──说;别人回答──听;把回答的问题记下来──写;写完之后把整个数据整理出来──读。所以说任务型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节奏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得到发展,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来使每个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然后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获取和使用英语。任务型的活动就是要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把课内和课外活动结合都来,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exercise上,就是非常被动的,如果能把课后的作业做成task,让学生去通过语言的利用,去收集更多的信息,完成更多的任务的话,那么就不会是机械、被动的。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区别:谈起学习策略,很多人就不以为然,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类似于足球中的技术;而学习策略则是对何时使用何种技术和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术、技巧本身的认识,类似于足球中的战术。 (2) 教师要为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了解学习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避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我说的就是对的”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研究表明,培养学习策略最有效的途径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 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因此也称文化导入。文化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注释:即在教材中对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们理解时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2) 比较:即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3) 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介绍异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4) 体验:即通过学生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但组织这些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8、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1) 教师工作方式的变化:以前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个体职业,由于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给予了教师创造的空间,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同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跨学科教师之间沟通,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等;比如,新课程标准如何得到家长的理解,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案如何得到校长的支持等等。于是教师的性格、心态、气质将随之变化,工作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2) 对教师评价的变化:以前评价教师,一般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的。试卷卷面分数所占的比例不再占支配地位。换言之,我们提倡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以及他们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价。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也要以审视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学习目标为主要内容。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平面的了,而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的综合性评价。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9、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5、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6、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8、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平常的教学更多地用形成性评价,建议每个教师要有形成性评价的小册子,每个学生一页,进行记录。需要对学生进行描述性评价。建立档案夹,要避免形式化,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要实事求是地做。 三、广泛运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所有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各种资源。 1、学校教育资源: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及资料

2、社会英语资源:广播电视英语节目、英语报刊杂志、?各种形式的活动 3、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h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