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9关于加快罗阳镇人口集聚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9-13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 调研文章

关于加快XX城镇人口集聚的思考

(2009年10月29日)

随XX城区框架的全面拉开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口集聚程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现有常住人口7.6万人,包括流动人口2.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4%,与县政府提出“ 1/3人口在县城”这一富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城镇化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为此我们要携手共同应对因人口集聚缓慢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实施“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全面增强XX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加快人口高效集聚,更显刻不容缓。

一、加快人口集聚的客观必然性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人口集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不完全可分性和产品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总体上决定了人口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现阶段,加快人口集聚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我县发展实情看,人口集聚是加快发展、拉近差距,实现后发崛起的重大举措。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要培育经济发展“新高地”和“新增长极”,必须加速推动人口集聚的进程;

1

其二,要发挥“经济走廊”和“生态屏障”比较优势,必须强化推进人口集聚的功能;其三,要落实“小县大城关”的发展战略,也必须加大推进人口集聚的力度。

二、加快人口集聚的比较优势 (一)有利条件

一是城区人口进一步增长。至2008年底,在校学生数为17472人,仅有4000多是外围乡镇生源,入园幼儿1119人。本县从农村、集镇转移进城、外出打工的回归人员,基层工作的干部、教师、职工进城臵业,特别是秋季农村及外地进城读书的学生增长较快。同时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或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城镇。二是城镇功能进一步改善。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垃圾无害处理填埋场、县城污水处理和饮供水等基础设施并投入使用,完成各村路面硬化70.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城区内12米、24米、38米宽的道路相续建成,占地50多亩的汽车北站和200多亩的泰一中建成并入使用。2.1平方公里的泰庆北路住宅区和城北路住宅区基本建成并继续扩展,投资和引资开发建设葡萄园小区、城南小区、桃花园小区和顺溪佳园等住宅区。三是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1993年,以北门洋为主城镇开发渐入佳境,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县城雏形已现,城区面积扩大至4.1平方公里;2003年,实施县城东扩战略,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打通了新城隧道,建成新城大道等一批关键性工程,使新城区与老城区联为一体,县城框架得以确立。截止2008年底,整个新城区共累计

2

投入资金8.6亿元,建成后计划可容纳7-8万人口。同时,随“52省道”和新“58省道”先后开通,XX融入杭州5个小时、温州2个小时交通圈,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四是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在第七届“陈放杯”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被授予“中国旅游文化名镇”称号,2008年获得“浙江省卫生县城”和“温州市级生态镇”称号,2009年获得浙江省级生态乡镇和体育强镇称号等,标志着“软实力”逐年提升,为人口集聚创造了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支撑偏“软”。“特色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小,没有支撑经济发展大局,第二产业可供就业的岗位不足3200个,人口集聚大户—第三产的就业潜力未完全挖掘,2008年全县三产比重为11.9:36.9:51.2。二是房屋价格偏“高”。消费者对房价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居民认为可接受的价位为小于2800元/平方米。而现在地理位臵优越,环境舒适宜人的商品房,因为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甚至5000元以上的销售单价让很多的购房者因承受不了过大的经济压力而望而却步。三是公共设施偏“弱”。尽管县城已有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3所、小学5所、幼儿园11所,但是一些好的学校学生依然爆满,教育质量下降和生活学习环境变差。而道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车的增长,大街上堵车现象严重,城关已有汽车8258辆、摩托车4950辆、电动车601辆;县城仅有医院2家,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偏少,医院门前排长队已

3

司空见惯,就学、出行、就医难等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先进要素进入。四是资源分布偏“散”。因受市民居住观念、地理位臵等诸多因素影响,重点建设项目均没有完全集中到XX,人口等各种资源也就呈现相对分散的局面。城市功能较为齐全的集镇,尤其是作为“次中心城镇”, 因为当地交通便捷等因素,汇集了多家规模宏大、产品齐全、品质较高的商家,更有房价远低于XX,成为当地市民居住及周边农民进城的首选,吸引许多人在此居住、投资商铺。

三、加快人口集聚的实现方法

(一)以发展经济、扩张总量为要务,加速城区人口聚集 统筹兼顾:按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基地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优质茶果、苗木花卉、畜牧水产的产业化进程;按照选商引资、产业招商的要求,积极引进一批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生态环保型大项目,以拓宽产业空间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使城区形成人口和产业的双重集中;按照“大物流”的城市发展要求,构建商品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建材、装潢专业市场等城市型物流中心,发展交通运输、医疗等第三产业,增强市场的辐射力、竞争力和城区持续发展能力;按照中心强化和要素集聚的要求,大力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向XX集聚,在其周边形成若干重点区块和产业集群,构筑以其为核心的“星形拓扑”式产业布局。

(二)以夯实基础、提升内涵为重点,增强城区人口聚集

4

1.打造精品化教育。在新城区采取政府投入的办法,按照人口规划建设几所高标准的小学、中学和一两所高中,然后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聘任责任心强、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这些学校任教,打造新城区的名牌小学、中学和高中,让基础教育这张王牌形成强大积聚人口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吸引半径,以此拉动新城区的房地产业、第三产业发展。2.提供差异化产品。要实施房地产差异化开发理念,充分挖掘潜力,科学合理地做好土地出让,抓好房地产业的有序开发,加强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节约原材料和资金,使房屋造价压缩到最低程度,使普通市民能够具备在新区购房承受能力。要注重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鼓励各开发商多开发一些中低价位的楼盘,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各阶层购房者的愿望。要超前规划,加强对商业房的宏观调控,提升城市商业房规划水平和层次。要控制供给,改变沿街建筑都要造商业用房的传统习惯,防止低水平、低品位重复建设。要采取措施消化存量商业房,努力营造城市特色商业圈,使商业地产市场进入健康良性发展阶段。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扶持,推进整村搬迁工程,尽快开发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共享程度较高移民和扶贫小区,使更多农民有机会下山脱贫、进城致富。

(三)以做美城区、做活旅游为载体,加快城区人口聚集 1.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城区路网结构,疏通车流、物流、人流,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认真抓好特色建筑、精品小区、城市雕塑等重要节点的建设;建好旅游服务中心、星级宾

5

馆、饭店等接待设施,规划建设特色餐饮、文化娱乐等旅游专业街区,强化中心城镇的集聚辐射能力。2.夯实创建基础。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镇和省级体育强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不断绿化美化集镇环境和提升镇容镇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等管理水平,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局面,全面提高集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3.做活生态旅游。大力宣传“中国最佳生态”、“中国茶叶之乡”等品牌,重点抓好在外人士创业休闲园和新城茶文化城建设,依托周边乌岩岭、飞云湖等丰富自然资源,在城郊依山伴水地块规划兴建一批避暑度假区、生态休闲区和农业观光园等,开发登山攀岩、农家乐等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打造成独具特色,集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和XX县西部最主要的旅游综合性服务基地。

(四)以扩大就业、解决民生为根本,促进城区人口聚集 1.转变“旧”观念。引导青年农民放弃就业思路窄,非大城市、大公司不去的择业观念,非某个岗位、某个工种不干思想,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采用多渠道、多门路、多手段到城区就业;摒弃满足现状的惰性观念,树立开拓创业的进取意识,摒弃以农为本和故土难离的保守观念,树立“择优而居、趋利而住”的现代意识,增强农民向县城转移的向往性和自觉性;同时对我县一批先富起来具备条件向城区转移的农民,应加以引导,创造条件,出台鼓励措施,促进他们向县城转移。2.拓宽“新”渠道。鼓励和扶持当地民营企业,发挥优势、扩大规

6

模、做大做强,吸纳就业;提升城市功能,科学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商业街、步行街,发展个体工商户,鼓励自主创业;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我镇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民工,全面提升农民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五)以政策激励、配套服务为引擎,推动城区人口聚集 优化环境:对于转移进城的农村人口、外来客商要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福利制度,在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城区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对于经商、务工的,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在税收、工商(或市场)管理费、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减免和享受优惠待遇,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到XX投资经商;对于买房难的群体,要稳步推行货币化分房政策,分对象、分步骤有序地推进,这既可以满足居民盼望多年的愿望,又将刺激对住房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于菜场、超市、学校、医院等一批事关民生公共服务设施要合理布局,加快郊区畜、禽及蔬菜等基地建设,加大与市民生活相关的物价监测与调控,缓解供需矛盾,抑制物价上涨,降低城区人口的生活成本;对于资金瓶颈问题,要深化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向上要政策,向下筹民资,向内调财力,向外引资金”的思路,促进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更多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进入县城。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gi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