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检测技术 第七章

更新时间:2024-07-07 23: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选题

85. 由以下屏障组成的核废物处置体系,那一种屏障主要功能为:限制和阻止地下水接近、进入废物处置库;减弱和屏蔽核废物发出的α,β,γ射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 )---226 A. 物理屏障作用 B. 化学屏障作用 C. 机械屏障作用 D. 生物屏障作用 86. 由以下屏障组成的核废物处置体系,那一种屏障主要功能为:废物容器和回填材料能安全、稳妥地包容废物,吸收巨大的地应力(岩石静压力、地质应力等)。( C )---226 A. 物理屏障作用 B. 化学屏障作用 C. 机械屏障作用 D. 生物屏障作用 87. 根据中国铀矿山三十年辐射环境评价以及铀矿冶退役环评报告书,铀矿冶生产期、退役期、退役治理后的三个时期,尾矿、废石堆场表面最主要的辐射源都是( C )。---249 A. 铀 B. 镭 C. 氡 D. 铅 98. 根据中国铀矿山三十年辐射环境评价以及铀矿冶退役环评报告书,铀矿冶生产期、退役期、退役治理后的三个时期,尾矿、废石堆场表面最主要的辐射源都是( C )。---249 A. 铀 B. 镭 C. 氡 D. 铅

62. 核废物,也称放射性废物,是指任何含有 物质,其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水平超过主管部门确定的豁免值,并且这些物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可利用。

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污染的

66. 据核废物的来源不同,通常将核废物分为 、退役废物、乏燃料、包壳废物、军用废物和商业废物等。 铀尾矿

67.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废物分类标准,将 废物分成五级,其中第1、2、3级相当于低放废物,第4级相当于中放废物,第5级相当于高放废物;。 放射性液体

68.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废物分类标准,将被 废物分成四级,第1、2级分别相当于低放废物和中放废物,第3、4级相当于高放废物。 固体废物

69. 1981国际原子能机构还提出按 不同,从便于处置的角度将核废物分为高放(长寿命)、中放(长寿命)、低放(长寿命)、中放(短寿命)和低放(短寿命)废物五级标准。

放射性水平和所含核素的半衰期

70. 划分长寿命、短寿命核素的建议标准为:半衰期小于 的核素被称为短寿命放射性核素。 30年

71. 1988年我国颁布了核废物分类标准对于固体废物,则按比活度和所含主要核素的半衰期两项指标,进一步划分出低放短半衰期(T1/2≤60d)废物、低放中等半衰期(60d

72. 由核工业产生的核废物,若按放射性总活度计,其中的99%源自 。 核燃料后处理工厂

73. 核燃料循环是指获得、使用、处理和回收利用核燃料的全部过程。具体包

括 、水冶,铀精制、纯化、氟化,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燃料堆内辐照,乏燃料贮存和后处理,核废物处置等。 铀矿开采

74. 核燃料循环是指获得、使用、处理和回收利用核燃料的全部过程。具体包括铀矿开采、水冶,铀精制、纯化、氟化, ,核燃料堆内辐照,乏燃料贮存和后处理,核废物处置等。 核燃料元件制造

75. 核燃料循环是指获得、使用、处理和回收利用核燃料的全部过程。具体包括铀矿开采、水冶,铀精制、纯化、氟化,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燃料堆内辐照,乏燃料贮存和后处理, 等。 核废物处置

76. 乏燃料后处理获得 ,并再用来制成核燃料元件这一过程称为核燃料再循环。 Pu,U

77. 尾矿中含有的铀约为原矿的5~20%,含有的镭约为原矿的 ,此外还含有氡。 93~98%

78. 核反应堆运行时产生以裂变核素为主要成分的核废液和固体核废物,其中核废液主要来自 。 循环冷却水

79. 核反应堆中不能继续使用的辐照过的核燃料叫 。 乏燃料

80. 在核废物管理中, 是指能迟滞或阻止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单元迁移到周围环境的工程设施或天然物质。

27. 医疗、科研、教育、工业和农业等部门在应用放射源、加速器、示踪同位素、小型研究堆、铀矿石标本等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低放固体、液体废物,这些放射性废物的特点是:含有多种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长寿命”改成“短寿命”

28. 废物体或玻璃固化体是阻滞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向外迁移的第三道屏障。 ×、“第三道”改成“第二道”

29. 低、中放废物的陆地浅埋处置是指核废物在地表或地下、具有防护覆盖层、有工程屏障或没有工程屏障的浅埋处置,其埋深一般不超过100m。 ×、“100”改成“50”

30. 简易沟坑浅埋是在地表挖取10~15 m深的处置沟、坑,将废物容器或无容器废物固化体堆置其中,或将废物直接固化其中,然后用土层回填、夯实。。 ×、 “10~15”改成“1~5”

31. 低、中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是将该类核废物处置在埋深大于200~300m的地下人工岩硐中。

×、 “200~300”改成“300~500m ”

32. 高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是将固化高放废物处置于地下(>300m)人工深岩硐中。。 ×、“300”改成“500”

33. 高放废物的深钻孔处置是将高放废物容器处置在数百米乃至上千米深、孔径为0.75—1m的深钻孔或超深钻孔中,然后用粘土、岩石碎块、混凝土等回填材料封孔,使高放废物永久与生物圈隔离。 ×、“数百米乃至上千米深”改成“数千米乃至上万米深” 55. 核废物---215 也称放射性废物,是指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污染的物质,其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

度水平超过主管部门确定的豁免值,并且这些物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可利用(不包括未处理的乏燃料)。

15. 什么是核废物地质处置的多重屏障体系?并简述各屏障体系所起的作用。

答: 在核废物管理中,屏障是指能迟滞或阻止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单元迁移到周围环境的工程设施或天然物质。核废物安全处置的最主要威胁来自地下水。流动的地下水会将核废物中的有害放射性核素浸出、扩散、迁移至生物圈。为了安全处置核废物,科学家们设计了阻滞和延缓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多重屏障,这些屏障由近至远分别是:玻璃固化体、废物包装容器、回填材料和地质体,其中废物体、废物包装容器和回填材料是人工设置的屏障,故称人工屏障或工程屏障;岩石、土壤、水等天然介质则被称作天然屏障。

废物体或玻璃固化体是阻滞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向外迁移的第一道屏障。金属或混凝土废物容器是保护放射性废物固化体不过早地被侵蚀、破坏的强有力机械屏障,包装容器中的混凝土、粘土、沸石、铅金属等材料(衬填料),是阻滞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化学屏障和物理屏障。

回填材料是指在处置核废物时,在废物容器之间和在废物容器与地质体(土壤、岩石)之间等剩余空间内放置的某些矿物、岩石碎料。常用的回填材料有膨润土、粘土、沸石、蛭石、玄武岩、岩盐等碎块或粉末(掺入一定数量的石英砂、石墨等)。回填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寿命超过106a)、吸附能力等,它不仅可作为机械支撑物以稳定废物容器,而且是阻滞放射性核素迁移的化学屏障和物理屏障。

在核废物处置系统中,地质体又称废物的贮存介质、处置介质等,这是指核废物处置场(库)周围的土壤、岩石及有关沉积物等。地质体是核废物处置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天然屏障)。用于处置低、中放废物的地质介质主要为土壤及其它近地表松散残积、坡积物;用于处置高放废物的地质介质(又称处置主岩)有岩盐、花岗岩、凝灰岩、粘土岩、玄武岩等岩石。地质体对阻滞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迁移和屏蔽废物的辐射线等起决定性作用。

由以上屏障组成的核废物处置体系,其主要功能为:①物理屏障作用:限制和阻止地下水接近、进入废物处置库;减弱和屏蔽核废物发出的α,β,γ射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化学屏障作用:通过化学作用阻滞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迁移;③机械屏障作用:废物容器和回填材料能安全、稳妥地包容废物,吸收巨大的地应力(岩石静压力、地质应力等),为处置状态的废物体提供机械支撑。

16. 目前高放废物处置有哪些方法?并简要介绍方法原理。

答:目前高放废物处置有:深地质处置、废矿井处置、深钻孔处置、岩石熔融处置、深海床处置、核嬗变处理等方法。

深地质处置是将固化高放废物处置于地下(>500m)人工深岩硐中。深地质处置库通常分为地面设施和地下处置库两部分。 优点是:①处置安全性较好,库中废物不受地表自然环境的影响;②处置深度大,对生物圈的环境影响极小;③不占用大面积土地,这对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国家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处置方法;④处置容量大,处置库服役期长。缺点:是耗资大,处置技术复杂。

深钻孔处置是将高放废物容器处置在数千米乃至上万米深、孔径为0.75—1m的深钻孔或超深钻孔中,然后用粘土、岩石碎块、混凝土等回填材料封孔,使高放废物永久与生物圈隔离。

岩石熔融处置是将高放废液注入钻孔或深部(>2000~3000m)岩硐中,在此后较长时间内,借助高放废液产生的衰变热,将岩石与废液熔为一体(温度超过1000℃),经冷却后成为岩石固化体,从而达到永久隔离高放废物的目的。

深海床处置是选择底部沉积物为粘土的深海区,将高放废物容器植入深海(4000~6000m)底部粘土沉积物深处(>20~30m),借海底未固结粘土和海水永久隔离核废物。

核嬗变处理是利用核反应装置(加速器、核反应堆、受控热核反应等)使核废物中的长寿命超铀核素(主要为锕系元素),受中子诱发活化、裂变生成短寿命同位素或稳定同位素,藉此将高毒性废物转变为低毒性或无毒性核废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g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