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4-02-01 16:01: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语文科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的精神,结合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命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3.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选用的文字材料既要文质兼美,又要适合初中生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测试发挥学生的潜能。

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作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能规范书写。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字词的音、形、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运用这些词语。积累并正确使用课外常见常用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

2..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常见语病。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并能灵活运用。

4.背诵、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60篇(见附录)。

5.课外名著必读书目:(1)《西游记》 (2)《水浒》( 3)《骆驼祥子》 (4)《童年》 (5)《简爱》 (6)《海底两万里》 6.在语文综合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 (二)阅读 1.文言文

(I)顺畅地朗读课文,句间语意停顿正确。 (2)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法的主要特点。 2.现代文

(1)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迅速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4)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6)领悟探究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解读文本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能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写作

1.能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认识和真实体验。 2.写作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文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句通顺、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叙事具体细致,说明准确明了,议论有理有据。

5.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与试题难度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难度为0.8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8:l:l。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

1.积累运用部分:40分左右。其中背诵默写12分,名著阅读8分左右,综合性学习8分左右。

2.阅读部分:45分左右。其中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 3.写作部分:65分(其中书写占5分)。

附录: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篇目

1.《论语》十则 《论语》 2.《孟子》两章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左传》 4.大道之行也 《礼记》 5.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6.小石潭记 柳宗元 7.岳阳楼记 范仲淹 8.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9.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0.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1.《诗经》两首

关雎 蒹葭 12.月下独酌 13.雁门太守行 14.望江南(梳洗罢) 15.渔家傲?秋思 16.江城子?密州出猎 17.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18.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19.卜算子?咏梅 20.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赤壁 25.过零丁洋 2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7.山坡羊·潼关怀古 28.饮酒 (结庐在人境) 29.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己亥杂诗 3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4.登幽州台歌 35.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7.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8.登飞来峰 39.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40.望岳 41.春望 42.归田园居(其三) 43.使至塞上 李白 李贺 温庭筠 范仲淹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陆游 晏殊 李清照 辛弃疾 刘禹锡 杜牧 文天祥 苏轼 张养浩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岑参 龚自珍 王勃 陈子昂 李白 李商隐 李煜 王安石 范仲淹 杜甫 杜甫 陶渊明 王维

44.长歌行 汉乐府 45.黄鹤楼 崔颢 46.秋词 刘禹锡 47.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4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49.木兰诗 乐府民歌 50.峨眉山月歌 李白 51.滁州西涧 韦应物 52.约客 赵师秀 53.论诗 赵翼 54.观沧海 曹操 55.次北固山下 王湾 56.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57.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8.过故人庄 孟浩然 59.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60.观书有感 朱熹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数学科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数学),以及我市使用的人教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并结合我市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文件精神。命题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促进师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

2.发展性:重视反映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系统,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3.适切性: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以及试卷形式要体现公平性,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有效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设计目标与评价的目标一致。

4.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试卷的命制,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科学性错误。试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能反映时代发展的热点、焦点与特征。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评价标准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解答时间。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要求: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考试性质与数学学科特点,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对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等过程性、发展性目标的考查。

(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求:

1.基础知识指《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数学基本事实、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应用和推理。

3.知识技能目标的四个不同层次:

(1)了解(知道、说出、辩认、识别):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会):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4)运用(证明):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上四个层次的要求,依次逐级提高,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的意义包含着必须首先达到前面各层次的要求。

4.考查要求: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能够合理的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的使用代数方法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

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的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Ⅱ)过程性、发展性目标的考查要求:

1.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 符号意识主要表现在: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进行直观思考。

4.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

5.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及探索其应用价值。

6.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证明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7.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8.个性品质主要表现在: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及美学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慎审思考的习惯。

9.过程性、发展性目标的三个不同层次:

(1)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2)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3) 探索:通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以上三个层次的要求,依次逐级提高,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的意义包含着必须首先达到前面各层次的要求。

(二)考试内容: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内容,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数与代数 1).数与式 考试内容:

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a|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6)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7)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8)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9)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10)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1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1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1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1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16)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17)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18)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9)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及x2+(p+q)x+pq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20)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考试内容:

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为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6)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7)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8)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考试内容:

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考试要求:

(1)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能举出函数的实际例子。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7)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8)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9)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0)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1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1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14)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能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15)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16)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7)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考试内容:

点、线、面与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 考试要求:

(1)在实际背景中认识及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4)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5)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6)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7)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8)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基本性质, (9)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10)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1)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2)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13)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4)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5)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16)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17)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18)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9)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20)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21)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22)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3)理解圆的对称性,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会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证明。

(24)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25)了解切线的概念,会用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证明,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26)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7)能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8)能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29)能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30)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31)会画简单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示意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3)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34)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35)知道物体阴影的形成,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36)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了解视点、视角的涵义。 2).图形与变换 考试内容: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相似、 考试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或平移、旋转)的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利用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或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6)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7)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会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证明。

(8)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9)通过实例了解物体的相似,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10)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 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11)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图形与坐标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试要求: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4).图形与证明 考试内容:

证明的含义、基本事实(证明的依据)、若干定理、几何的价值。 考试要求:

(1)了解证明的含义。 ①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③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④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①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2)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⑤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4)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3.统计与概率 考试内容: 统计、概率。 考试要求:

(1)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会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4)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会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与简单数据的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1)了解随机现象,在本学段内,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1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13)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4)会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课题学习 考试内容:

课题的提出、数学模型、问题解决;数学知识的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 考试要求:

(1)结合实际,会提出、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考试形式与结构 1.分值、时间: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难度:

试卷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难题)。难度在0.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50~0.70之间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0~0.50之间的试题为稍难题,难度在0.30以下的试题为难题。试卷的总体难度约为0.8。

3.试卷结构:

试卷包含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选择题26%,填空题14%,解答题60%。

4.解答要求: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英语科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 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参考《20l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英语)》,按照《2014年福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 命题原则

1.命题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试题从学生发展为本出发,坚持做到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鼓励教师落实“用教材来教”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落实课标所设定的课程目标。

2.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以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3.命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尽量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严格按照命题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做到试卷结构合理、简约,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得当,科学配置题型结构,合理制定评分标准.使考试结果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以《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进行命题。具体内容详见《英语课程标准》附录部分的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及词汇表所涉及的内容。

(二) 考试要求

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为合格标准,同时也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实际学业水平的机会。

《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五级的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1. 语言技能分级标准 级 技 别 能 听 标 准 描 述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

五 级 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说 读 写 1. 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4.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 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7. 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5.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 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7.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单词以上。 1.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 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 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 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 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2. 语言知识分级标准 级 知 标 准 描 述 别 识 1. 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语 2. 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音 3. 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 4. 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1. 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词 2. 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五 汇 3. 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级 4. 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1. 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语 2. 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法 3. 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 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 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功在交往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级别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内容 能 参见附录4)。 话 围绕本级别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内容参见 题 附录5)。 3. 情感态度分级标准 级别 标 准 描 述

五 级 1.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 2. 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 3. 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 4. 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乐于接触解英语歌曲、读物等。 6. 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7. 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勇于克服困难。 8. 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 9. 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标 准 描 述 4. 学习策略分级标准 级别 五 级 认知策略 1. 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 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 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4. 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5. 借助联想来学习和记忆词语。 6. 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7. 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8. 在使用英语时,能意识到错误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9. 必要时,有效地借助母语知识理解英语。 10. 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调控策略 1. 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 2.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 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 4. 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5. 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6.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7. 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8. 积极参与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 交际策略 1. 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2. 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 3. 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 4. 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进行交流。 5. 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 6. 在交际中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 资源策略 1. 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2. 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3. 注意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4. 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5. 文化意识分级标准 级别 标 准 描 述

五 级 1. 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 2. 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3. 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 4. 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 5. 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作出恰当的反应。 6.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 7.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 8. 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 9.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10.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11. 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2. 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考试形式

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全卷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8:1:1。听力部分测试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二) 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第I卷、第II卷和答题卡3个部分。考生须将试卷所有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11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三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听对话选图。(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幅图片中选出与对话意思相符的图片。每段对话读两遍。

第二节 对话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听下面七段对话,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一段对话,完成第6小题。 听第二段对话,完成第7小题。 听第三段对话,完成第8小题。 听第四段对话,完成第9小题。 听第五段对话,完成第10-11小题。 听第六段对话,完成第12-13小题。 听第七段对话,完成第14-15小题。

第三节 短文理解。(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根据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短文读两遍。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下列各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第二节 补全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对话,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是多余的)。 第三节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下列各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二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面四篇材料,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 阅读理解。(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阅读下面短文,把A-D四个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使短文内容完整、正确,然后完成第75小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第四部分 读写综合(共四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词汇。(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第二节 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个空格填一个单词。 第三节 短文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2)首字母提示,3)语境提示,4)音标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所填单词要求意义准确,拼写正确。

要 求:1)汉语提示(3个),2)首字母提示(3个),

3)语境提示(2个),4)音标提示(2个)。

第四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物理科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参照《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并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命题体现:

1.正面导向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命题遵循《标准》中内容标准所确定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体现课改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核,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师生关注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适当体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有利于我市的高中物理教学。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应用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命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机械性记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于科学知识、物理思想、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探究能力的考查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注重试题的问题性、情景性、生活性和开放性,注重试题的创新,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3.公平适用性: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及试卷形式体现公平性,努力使试卷较好地适应我市教育的发展水平。试题的素材和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编制尽力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符合学生具有的认知水平、其他学科现实和身心发展水平。

4.科学规范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试卷结构设计科学、简约、合理,控制主、客观试题比例,充分发挥各题型试题的功能。难点适当分散,语言表述准确、规范,图文匹配。设置适量的开放性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灵活、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发展创新的空间。避免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

5.时代教育性:命题的素材尽量反映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反映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关注高新科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注意试题积极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大部分。分布于本届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和九年级全一册中。 (二)考试要求

1.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不孤立地对科学探究要素进行考查,而应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科学内容的考查中。

要求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七个要素。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变化的条件;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观察等情况中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猜想与假设;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会收集实验证据并进行分析论证;撰写简单的实验探究报告;尝试对实验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初步掌握六种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和评估能力。

2. 科学方法不应机械地考查方法的名称,而应在具体情境中考查理解科学方法、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于科学内容中各部分知识的认知水平要求层次,在“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中用字母A、B、C标出,其含义如下:

A:能知道知识的内容及含义,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并能在相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B:能理解知识的确切含义,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能简单运用,如:简单作图、解释简单现象,进行简单计算等。(包括独立操作,即“会”。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尝试对实验进行调整或改进。)

C:能将知识应用在新情境中,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 (三)考试具体内容和要求

表:考试内容及其认知水平要求

力学 知识 内容 1.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3.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质量与密度 4.质量,质量的估测 5.密度 6.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7.弹力 8.重力 运动和力 9.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0.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1.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条件 12.压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3.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原理 压强 14.大气压 15.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力 16.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17. 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 18.滑轮,滑轮组 机械与机械能 19.机械功,功率 20.机械效率 21.动能,势能,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B B B B A B B A 续表 B B B C B 层次 A B B B C B A B

声学和光学 知识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现象 23.声音的特性 24.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超声与次声 25.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26.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2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光现象 28.光的折射现象,光折射的特点 29.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30.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的应用 B A B 续表

热学 知识 内容 31.温度,液体温度计,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2.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33.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物质汽化的两种方式 3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 35. 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36.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37.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8.热量,比热容,热值 39.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 层次 A B B B A A A B A 续表

电磁学 知识 内容 层次 内容 层次 A A A A B B 物态变化

40.摩擦起电,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材料的导电性 41.电路的组成,电源和用电器使用时的能量转化 4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3.电流,电流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路与生活用电 44.电压,电压表,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45.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 46.欧姆定律 47.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安全用电,测电笔的使用 48.高压送电,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49.电功,电能表 电功与电功率 50.电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1.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52.磁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53.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电与磁 54.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因素 55.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56.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长、波速和频率 57.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效率 信息、能源与材料 58.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59.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60.新材料的特点 A A B B B B C B A C C B A B A A A B A A A 续表

学生必做实验 类别 内容 说明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基本操作类 实验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8.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性 实验 9.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0.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性 实验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9.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0.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五、考试形式

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采用闭卷笔试(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和实验操作考查。

六、试题难度

全卷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稍难题三个等级,总体难度适合两考合一的考试。

七、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等题型。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约占32%,非选择题约占68%。

1. 基本操作类实验,要求: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仪器;知道天平、弹簧测力计、常见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 2. 测量性实验,要求根据测量原理,正确使用仪器,组装、连接实验装置,测量物理量。 3. 探究性实验应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4. 关于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简单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选择减少误差的方法,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2.题量:30~35道。

3.内容结构分值比例:力学约占38%,声学和光学约占12%,热学约占14%,电磁学约占36%。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化学科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为命题依据,参照科学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并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的原则

1.要做到“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教育改革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2.遵循课程标准。本次考试化学科内容以国家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参照本市所用科学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教材。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加强能力测试,重视初、高中的衔接,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检测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试题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3. 遵循课改精神。化学科命题注意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体现学科价值,加强能力测试,提高学科素养”是本次考试化学科命题的基本思路。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3)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

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我们将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内容按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即知道、了解、理解,并依次用A、B、C表示。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含义分别为:

1.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如下:

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对学习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内容能记忆和再认识。记住有关的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描述;化学用语的意义;有关物质的俗称、用途;图形符号的意义;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化学反应的现象等。

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计算和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3 .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进行考查。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科学探究

内 容 1.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考查中。 基 1.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本 2.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 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实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验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技 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独立操作 初步学会 模仿操作 初步学习 初步学会 目标水平 能 5.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 燃烧的条件

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 酸、碱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内 容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水的组成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溶解现象 5.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6.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等) 7.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8.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能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计算以及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8.结晶现象 9.常见的乳化现象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4.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5.用铁矿石炼铁 6.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知道加入其他元素可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7.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5.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B A B A B A B B B A A B A A A A A B B B B A B B A A B C 目标水平

6.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7.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内 容 (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物质的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3.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二)微粒构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认识化学元素 1.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元素的简单分类 4.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2.2. 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化学变化

内 容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2.化学反应的本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1. 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初步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 3.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A A 目标层次 B B B B A A B B A A A B C 目标层次 B B A A B C A

(三)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 容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2.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3.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5.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的重要意义。 6.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7.石油是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8. 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3.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三、考试形式与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试卷结构

B B C 目标层次 B B B B A A A B A B A A A B B

1.试题题型: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与分析。 2. 试卷难度

较易题(难度值0.7以上)约80%(80分)。 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5~0.7)约10%(10分)。 较难题(难度值0.3-0.5)约10%(10分)。 全卷难度值约0.70一0.80。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

思想品德科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本考试大纲,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

效,图文表达准确规范,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五、内容目标 (一)目标要求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考查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包括由低到高的九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1)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

(2)理解: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概括;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3)比较: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发现其异同;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

(4)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层次,把握要素之间、部分之间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5)应用:正确调用某个概念、原理或观点,描述和阐释情境中的现象和事实,说明事物存在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

(6)综合: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将相关要素或局部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调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和解决问题。

(7)论证: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依据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8)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全面、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9)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

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为四个层次的要求:

(1)接受与认同:能够接受和认同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目标。

(2)体验与感悟:能够通过相关信息体验到良好的情感;能够通过阅读感悟到事物价值、生活意义和人生道理,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判断与选择:能够立足正确的立场,用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确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认识和解决问题。

(4)参与与展现:能够通过行为和语言,将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获得的积极情感、正确理念自然展现出来。

(二)内容范围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包括其中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内容。内容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行为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板块 学习领域 (内容呈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1.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3.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心理 健康 (认识自成 我) 长 中 的 我 道德 (自尊自强) 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2.理解情绪对人的作用。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5.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 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 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法律 (学法用法) 我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我 与 集 体 国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心理 2.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健康 交往,用恰当的方式与异(交往 性交往; 与沟 3.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通) 技能; 4.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5.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 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 1.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2.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 2.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3.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与民道德 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族的文化与习俗。 (交往 助; 的品 4.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德) 地位上是平等的; 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1.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利和基本义务; 2.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2.知道财产继承权和智力生命和健康、人格尊严、成果权; 个人隐私; 法律 3.理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 合法权益。 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与义 育的义务; 务) 4.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 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心理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1.学会自觉维护集体的荣健康 关系; 誉和利益。 (积极适2.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 应社会 心理。 的发展 和进步) 1.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 3.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技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勇于同违法犯罪行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善为作斗争。 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努力做诚实的人。 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1.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家 和 社 会 的 关 系 1.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道德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承担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社会 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责任) 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律 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 2.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与社会 作用及要求。 秩序)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取得的经验; 2.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5.理解共同富裕的原则; 6.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要求; 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国情 环境等状况,理解我国的可(认识持续发展战略; 国情 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爱我 多民族国家; 中华) 10.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 13.了解先进文化,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5.懂得人生需要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2.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 3.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学会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树立公平意识; 2.培养正义感; 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针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学会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3.学会合理消费; 4.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5.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学会规划人生,实现理想。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 3.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立志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时事政治的内容

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g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