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惊诧论

更新时间:2023-10-18 14: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怀柔四中导学案 初二语文 编写人:吴雪娜 班级:初二(3)(4) 姓名:吴雪娜 课题:《“友邦惊诧”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反语和对比、排比、反复句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愤恨,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决彻底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清文章线索,明确其批驳的逻辑层次是:亮出靶子,逐点批驳,补录电文。

2、针对敌论层层批驳,既驳论点又驳论据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学习时应注意体会。 3、本文语言犀利,爱憎分明,应通过朗读用心体会;复句中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也是学习本文应该留意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论文必须写得十分精密,使那家伙无法辩驳,否则,宁可不写。——恩格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友邦惊诧”论》来体会一下文章严密的论证过程。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介绍作者:要相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在欣赏文章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你能把你知道的鲁迅给大家简单介绍介绍吗?(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读屏幕上有关鲁迅的资料)

了解背景:深入的把握文章内容,离不开文章的写作背景,你能把你知道的文章的写作背景给大家简单介绍介绍吗?(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鲁迅先生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反动派奴才本质的论述

1、.……而且我看见确凿的事实,他们是在吸中国的膏血,夺取中国的土地、杀中国的人民。他们是大骗子……。 (《南腔北调集》)

2、那次敌人所以没有“被诱深入”者,决不是当时战略家的手段太不高明,

也不是完全由于反对运动者血流得“太少”……原来英国从中调停——暗地里和日本有了谅解,说是日本呀,你们的军队暂时退出上海,我们英国更进一步来帮你的忙,使满洲国不至于被国联否决,

1

——这就是现在国联的什么什么草案,什么什么委员的态度! (《伪自由书·战略关系》)

3、再读国民党政府18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电文。 (明白国民党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读文章质疑,介绍驳论文相关知识。

本文和我们所学过的议论文有什么不同?

驳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四)再读文章,理清思路。 学生画文章结构思路图。

敌论点 “友邦人士,莫名惊诧,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国府加给学生的罪行

“捣毁机关,阻断交通, 1段,揭露事实, 敌论据 殴伤中委,拦劫汽车, 引出敌论点 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 敌论据 私逮刑讯,社会秩序, 悉被破坏”

驳论点 驳“友邦人士, (2-4)揭露友邦 (6-7)揭露“党国友邦

莫名惊诧。” 的丑恶本质 狼狈为奸、狼狈为奸 驳“长此以往, (5)揭露党国 镇压人民的罪行

国将不国。” 的反动面目

一则:印证列举学生的罪名实属捏造诬陷 驳论据 二则:印证事件真正的受害者是爱国学生

(8)这两则消息,是对假论据有力驳斥,也是对全文反动论据有力驳斥,对国民党对内镇

压人民,对外卖国本质的揭露.

(五)品味文段,深入把握文章内容。 分析第一段

1.“束手无策”、“哀求”、“大 人老爷”这些词语指谁说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束手无策”、“哀求”、“大人老爷”这些词是对国民党政府强烈的讽刺,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憎恶感情。

2

2、“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意思是什么? 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 3、“可怜之至”的含义是什么?

写出学生们在日兵枪口下无家可归,无学可上的惨景。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 4、学生请愿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致使学生们在日兵枪口下被迫“逃散”,学生没有宁静的读书环境,请愿是被迫的。 5、“国将不国”意思是什么?

“国将不国”前一个“国”是名词,意为国家,后一个“国”是动词,意为成为国家,“国家不国”意为国家将不成其为国家。 分析2——4段:

1、“友邦人士”的丑恶本质具体体现在那几方面? (1)、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感到惊诧. (2)国民党对中国百姓犯下的罪行不感到惊诧。 (3)学生请愿却感到惊诧。

揭露了友邦人士反人民的丑恶本质。

2、鲁迅先生是绝对不会相信国民党血口喷人所列举的学生的罪状的,既然如此,为什么第4段的开头要说“即使所举的罪行是真的罢”这一句?

揭露”友邦人士”和国民党政府一样都是镇压人民的反动派。

3. 齐读第5段,体会这一段话中的对比、反语句在反驳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国府”是反语,揭露出他们内外勾结的关系本质。最后的排比句,揭露了是国民党政府使“国将不国”。

4.为什么唯独永远?国?下去一样的“国”字要加上引号? 这里是正话反说,即“亡国”之意。

5.文中引用国民党政府的电文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通过引述电文,夹叙夹议地引出敌方论据,用来批驳敌人的反动论点。此段说明了学生请愿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诬蔑爱国学生运动的罪行。 (六)布置作业

3

怀柔四中导学案 初二语文 编写人:吴雪娜 班级:初二(3)(4) 姓名:吴雪娜 课题:《“友邦惊诧”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反语和对比、排比、反复句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过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愤恨,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决彻底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清文章线索,明确其批驳的逻辑层次是:亮出靶子,逐点批驳,补录电文。

2、针对敌论层层批驳,既驳论点又驳论据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学习时应注意体会。 3、本文语言犀利,爱憎分明,应通过朗读用心体会;复句中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也是学习本文应该留意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一)正音正字:

攒.击 私逮. 屠戮. 塞.责 本埠. 拦劫. 瞥.见 登载.

惊骇. 敷衍.. 纷扰. 诬.陷 宰.割 模.样 殴.伤 (二)词语解释:

①惊诧: 诧: ②攒击: ③不道: ④私逮: ⑤莫名: 名: ⑥国将不国: 国:

⑦屠戮: ⑧敷衍塞责: 敷衍: 塞: 责: ⑨9.兹: ⑩杀戮: 戮: 11.友邦: 12.可怜之至: 至: 13.束手无策: 策: 14.秩序: 15.捕禁: 16.纷扰: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g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