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八课第二框《合作竞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更新时间:2023-09-24 11:1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第2课时 合作!竞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竞争要守规则;认识什么是竞争中合作,在集体中要奉献。

2.能力目标:把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把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在合作中尊重他人,在合作中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学习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教学难点: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探究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情境的设计充分考虑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让他们碰撞、争论、分享、体验,从而体会竞争与合作的要义,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要注重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结合。一方面,需要教师把基本内容分析透彻;另一方面,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交流与体验,避免纸上谈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竞争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二)学习新课: 二、合作!竞争! (一)、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汉王科技公司,两者既是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软的产品中有汉王的科技,两家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其实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指导学生划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97页)。

活动: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目的:通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个人进步更快。

爱心 用心 专心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1

教育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初中高中资料汇集

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讨论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归我们的启发?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教师小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这一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在合作中竞争会使我们个人进步更快,使集体更加强大。

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下面我们看96页的材料,每位同学选一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面对竞争的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我们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竞争中合作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师讲述97页心理学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后提问:(当堂实验的,让获胜者回答前两个问题)

(1)、你认为要在实验获胜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2)、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竞争中的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这样会两败俱伤,双反应精诚合作、各尽其职,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在竞争中合作真谛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哪?

首先,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爱心 用心 专心 专注专业学习坚持不懈勇攀高峰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g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