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媚--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16 05: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例

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222010318011020 姓 名 张华媚 指 导 教 师 刘桂侠 讲师 成 绩 2014 年 4 月 11 日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2 引言 ...................................................................... 2 1 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性分析 ................... 4 1.1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对象的一致性 .................................... 4 1.2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功能的一致性 .................................... 5 1.3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通性 .................................... 5 1.4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原则的相似性 .................................... 6 2 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应用 ..................... 7 2.1 计划阶段:确定对象,拟定主题 .......................................... 8 2.2 开始阶段:建立团队,进入主题 ......................................... 11 2.3 转换阶段:提出问题,研究主题 ......................................... 13 2.4 工作阶段:解决问题,回归主题 ......................................... 14 2.5 结束阶段:总结收获,升华主题 ......................................... 14 3 结论与不足 ........................................................... 15 参考文献 ................................................................. 16 致谢 ..................................................................... 17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例

张华媚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正在承担着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近几年,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明确要求了要全面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质。而心理团体辅导在完善人的素质,改善人的行为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将心理团体辅导融于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分析了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背景及现状,介绍了心理团体辅导的内涵,然后论证了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人教版必修二城市化一节为例,具体说明操作方式。本文希望能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将心理团体辅导技术融于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开辟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心理团体辅导;地理教学;人文精神;中学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Using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Psychology to Teach Geography

——Take Cultivating Humanistic Spirit of Students As an Example

Zhang Huame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e enjoy the convenience of life, while fac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ing resource deple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 Our county has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or few years. It requir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psych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 improve people’s behavior.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status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Second, i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theory and process of the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psychology. Third, it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psychology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in Geography Teaching. Finally, it takes urbanization for example to specify the operation. I hope to open up a new idea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by us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group.

Key Word: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psychology; Geography education; Humanistic spirit; Middle school

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人口、战争、恐怖主义等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拯救人类就必须清醒地对待科技,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要求用博大的人文精神来引导科学教育,使科技真正地为人类服务[1]。但是,目前的地理教学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地理作为副科,加上考试升学的压力,使教师和学生忽略了地理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我国目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说明地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目前,关于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的研究有很多:刘兰(2002)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分析了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涵义,并在此基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础上建立了地理科学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系[2];成新水(2004)强调了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分析了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途径和措施[3];欧阳岩(2004)认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是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取野外考察、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法加强中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4];王甦奕(2004)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措施[5];陈兴旺(200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指出了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6];蒋金中(2006)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中学生在资源观、环境观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偏低,认为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偏失、“应试教育”、编排上的“学科中心主义”和“教师中心主义”造成的,并提出了措施[7];单进逵(2007)根据地理教育教学经验和思考,就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培养进行了研究[8];黄昊玥(2012)通过对中学地理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认识到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紧迫性、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得出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的培养原则、思维方式、培养原则和具体策略[9]。

以上研究大都从本学科的教材、教法,或者教学的要素入手,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很少有从其他角度来分析并进行研究的。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林培英(2010)提出的“决策”教学,它是一个让学生作为主角、在解决地理问题的备选方案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并最终做出决策,以达到学习某些人文地理原理并培养地理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10]。本文希望能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将心理团体辅导技术融于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开辟一种新思路。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用心体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助人过程(樊富氓,2005)[11]。本文将心理团体辅导定义为:心理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领导者营造信任开放的团体氛围,并通过一

3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定的手段和策略,使团体成员自由地表达自己、充分交流,使团体成员之间产生思想的碰撞和获得内心的感悟,改变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活动。

1 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性分析

1.1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对象的一致性

在心理团体辅导中,团体是指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的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13]。根据不同的依据,团体辅导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根据团体目标的不同,可划分为教育团体、讨论团体、任务团体、成长团体、咨询与治疗团体、支持团体、自助团体;根据团体的目的可以划分训练团体、个人发展团体和学习团体;根据团体辅导的组织模式可以划分为发展性团体、训练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

其中,教育团体是指团体领导者为团体成员提供不同主题的信息,承担着教育者和引导成员讨论的角色的团体;成长团体主要由希望体验置身于团体中的感觉或者希望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成员组成;学习团体是由多种团体演变而来,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都是一个学习者,在团体中因时因地的学习,在交流中增进自我了解,改变认知;发展性团体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主动参与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症结以进行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这四种团体常用于中学心理团体辅导,因为它们不仅着眼于成员认知层面的改变和调整,同时也重视成员情感方面的体验,关注成员今后的行为改变,比较适合中学生。

而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正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学地理课程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图片、文字以及影音资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树立正确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引导学生培养形成正确

4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的认知以及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团体辅导和地理教育的教育指向的对象具有一致性。

1.2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功能的一致性

“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最好是从团体中去了解;要改变自己,最好是从团体中改变;要实现自我,最好从团体中去实现。”心理团体辅导为成员个体提供了类似于社会的团体环境,成员通过团体活动和学习,可以对自己的社会化进行完善。因此,心理团体辅导具有以下四个功能:第一,教育功能,旨在培养成员完整的社会性,促进成员更深层的学习社会规范,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习惯,使成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第二,发展功能,旨在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提高自信心和希望感,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第三,预防功能,旨在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正确的判断意识或者行为的正确与错误,预防问题的发生;第四,治疗功能,旨在通过营造与日常生活相接近的情景,使问题一般化,从而使成员可以勇敢的面对问题,获得成长[13]。

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功能与心理团体辅导有着一致性。首先,从教育功能来看,地理教育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功能,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讲授,来教授学生地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就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教育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其次,从发展功能来看,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尚未健全、性格和行为存在偏差的阶段,此时向学生教授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修正行为。再次,从预防功能来看,中学生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不能有效正确的判断是非对错,比较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教师向其传达正确的人文精神,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判断是非,预防问题的发生。最后,从治疗功能来看,在课堂上教授人文精神,可以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校正并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获得成长。

1.3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通性

5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台湾学者王连生认为团体辅导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其中,一般目标是指团体成员经过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与团体其他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以获得个体成长以及发展的机会,拥有良好的社会习惯以及对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从而使团体成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特殊目标则是指更加深层次的目标,它要求团体辅导能够帮助团体成员在意志和人格方面有较大提升,如建立独立、勇敢、自信等特殊品质,从而使团体成员能够更从容的应对生活以及社会的多变情况,从不完善人格走向成熟人格。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学科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并且具有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特色,在地理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极大的优势。地理知识可能在多年后会被学生遗忘,但是在课堂上所传达出来的地理思想以及教师对社会、世界甚至人生的看法却可能深入学生的记忆[15]。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因此,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在目标上具有相通性。

1.4 心理团体辅导与地理教学原则的相似性

为了使心理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团体内各成员的发展和完善,王勇(2003)提出心理团体辅导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第一,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过程的体验以及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与分享;第二,在充分考虑所带团体的目标、阶段、主题、特点、时间、成员、团体气氛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要运用活动,运用什么类型的活动,运用活动到什么程度;第三,最好运用自己熟悉的活动,对于不熟悉的活动最好在带领团体之前预演;第四,团体活动使用的时机要认真选择,等原则[13]。

6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为了把握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应该遵循的原则,陈兴旺(2005)通过借鉴不同的教育原则,分析人文精神本身的涵义、特点,最终结合地理学科特色以及教育目标,得出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五条原则。第一,因地制宜原则,即人文教育与空间地理相结合,强调人文教育要与当地地理空间相结合,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与接受;第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即注重地理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共同学习,二者要在地理学习中相互渗透;第三,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教师要教育者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兴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决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第四,注重过程原则,即强调在地理教育中,不能仅重视结果,要关注地理教育的过程,包括教材中的活动展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以及策略的选择等,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又能让其体会过程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五,开放性原则,即指在中学地理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开放而不是封闭的,包括教育途径、教育活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的开放[10]。

对比二者的原则可以发现:首先,二者都重视过程,强调活动以及课程的环节带给成员和学生的影响、个人体验和总结;其次,二者都强调因地制宜,活动以及课程的创作和安排,都基于即时即地即人即物的个性和特色,既高效又具备针对性;再次,地理教学有“以人为本”的原则,心理团体辅导注重成员的个人体验、讨论和分享,重视个体的价值,做到了“以人为本”;最后,地理教学也有“开放性”原则,而心理团体辅导在活动过程中经常采用不同流派、不同理论的治疗方法,形式、途径、内容等都具备“开放性”。综上,二者的原则具有相似性。

2 心理团体辅导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应用

心理团体辅导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可以将心理团体辅导的技术独立的应用于传统课堂的某一环节,使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运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整个过程,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心理团体辅导的各个环节中加以运用。心

7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理团体辅导使用的技术有很多,包括:团体游戏、团体讨论、问题解决、行为训练、角色扮演、演讲会、报告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单独用于传统课堂的某一环节,尤其是团体游戏技术和团体讨论技术。因此,在这方面的应用,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分析心理团体辅导过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应用。

团体辅导的运作过程很复杂,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团体辅导过程的划分看法不一样。Garland,Jones和Kolodny(1965)提出团体发展历程包括组合前期、权利与控制期、亲密期、分辨期、分离期五个阶段。Mahler(1969)将团体发展分为形成、接纳、过渡、工作、结束五个阶段。W.Schutz(1973)提出团体发展要经历接纳、控制、影响三个阶段[13]。本文采用Gerald Corey(1990)的划分方式,将团体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计划阶段、开始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

所谓心理团体辅导的过程的应用,就是将课堂设计成为一场团体辅导游戏,然后以所要展现的人文精神为主线,把地理知识点点缀在其中的做法。接下来,本文根据自己设计的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一节,并结合在重庆第三十七中学高2015级3班和6班的实习教学经历和切身感受,来具体分析在地理教学中,各阶段该如何操作。

2.1 计划阶段:确定对象,拟定主题

心理团体辅导中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思考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团体,包括确定团体辅导的主题以及参与的对象。团体辅导的主题一般涉及到自我、学习、情绪、人际关系、意志力和合作与竞争,参与的对象既可以是开放的群体,也可以是封闭的群体;既可以是同质的群体,也可以是不同质的群体。

具体到地理课程中,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本次问题研究课程的主题、目的、课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采用什么理论,建立一个什么性质的团队,完成什么的任务,达到何种效果,以及时间、对象、地点等基本信息。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f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