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24 06: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

2010年4月24日~25日,我们举行了全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试题在命题组成员认真研读2010年考试大纲及说明的基础上,反复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课改省市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结合我市前两次检测学生的答题情况命制的。试题在突出双基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强化对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整套试卷难度尽可能与高考难度接近,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

理科 一本:495分 二本: 435分 文科 一本:530分 二本: 465分

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 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

一、命题说明

根据课标版高考大纲及全国课标卷近年来的高考实际,结合一检二检的检测的考点布局及我市高三教学的实际,语文命题组认真探究,命制了2010年我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

三检是我市最后一次统一检测,在前两次检测基础上,我们统筹安排考点,合理布局试题梯度,力争在内容上、结构上、题型上、难度上靠近高考,贴近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三区语文总成绩简析:

考试人数 渭滨区文科 1088 渭滨区理科 1948

平均成绩

95.19 94.57 难度系数 0.63 0.63

金台区文科 金台区理科 陈仓区文科 陈仓区理科

1343 2997 1320 3162 91.8 95 94.2 96.2 0.61 0.63 0.63 0.64

三个区的语文难度系数都在0.61-0.64之间,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

文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1306人)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D C B C A D C 答案 C B D C B 答A率 13.2 13.6 8.0 3.9 1.1 31.7 21.8 15.5 11.6 答B率 15.8 39.4 10.3 21.7 69.7 21.6 20.2 8.3 5.2 答C率 34.6 28.6 10.3 69.3 16.5 38.5 26.6 16.4 77.9 答D率 36.2 18.1 71.1 3.8 11.6 7.6 29.2 57.4 2.5 理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2931人) 答A率 10.1 12.4 7.4 1.9 0.8 答B率 12.0 43.2 8.0 18.5 76.8 答C率 42.5 27.4 8.9 75.8 12.1 答D率 35.0 16.6 75.2 2.7 9.2

6 13 14 15 C A D C 36.7 17.0 18.8 9.1 19.0 24.0 4.9 6.1 36.7 25.6 21.9 80.1 6.8 30.8 51.1 1.7 第1题:1-3题为现代文阅读试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精确理解,许多学生对文章阅读不仔细,对“丝路学”的理解不够精确,导致错误。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三项理解都有问题,需要仔细辨别,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辨析清楚。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因为“走完全独立自主的道路”一句比较绝对,所以多数学生都能选正确,得分率较高。

第4题:4-7题为文言文阅读试题。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理解,得分率较高,主要是对“富”的具体含义能够正确理解。

第5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具体理解。需要对列举的句子仔细辨别,才能准确选择组别。多数学生能够理解,选择准确。

第6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于题干A项不够严密,因而选A和选C的考生基本相等,说明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全文,理解文意。

第13题:13-17题为表达题。13题考查对成语理解和运用。其中“高山仰止”这个成语的运用有些争议,这里主要是借楼观台对老子这个人物的敬仰。同时,A项的“令行禁止”这个成语的运用,许多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正确。

第14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通过前两次的重点强调,这次病句辨析题,过半的学生能够正确作答,比原来的得分率提高了不少。

第15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对于衔接排序的试题,学生只要能够抓住其逻辑顺序,选对的几率就较大,得分率较高。

(三)主观题答卷分析 序号

满分

试卷抽样统计(300份)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第1卷 7 8 9 10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6 17 18 27 10 5 6 6 5 6 6 8 5 6 6 8 5 6 60 27 10 5 6 6 5 6 5 5 5 6 6 8 5 6 5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4.99 6.98 4.00 2.68 3.40 3.34 3.68 3.76 3.45 4.77 5.20 4.54 5.81 3.41 5.43 47.63

第7题:文言文翻译题。侧重于对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所考词语较为常见,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对文句的基本意思都能掌握。问题主要是翻译死板,不能根据文意具体灵活处理句间的关系。

第8题:鉴赏诗句。存在主要问题:有些学生不能根据诗歌的题目和下面的命题来判断诗歌的主题,也不能正确理解诗中的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竟然把喻体当做本诗所写的对象,或者缺乏必要的分析。

第9题:分析诗歌情感。因为对诗歌描写的对象的都辨析不清,因而分析诗人的心理和思想感情也就错误。有些考生不看诗歌,只是简单套用术语,导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

第10题:名句名篇默写。本次命题为四小题任选三题,选文涉及《离骚》《阿房宫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翁亭记》等篇目,按说没有生僻的篇目,但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或者不标题号,顺序颠倒,卷面潦草,涂改严重;或者不按要求作答,甚至全段默写;或者记忆不准确。

第11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选作该题的考生占24%。

第(1)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够准确,特别是对“虚幻的景象”、“洗心革面”、“温馨意境”等不正确的分析辨别不清,导致选项错误。

第(2)题:对侧面描写的人物特征进行概括,有些学生抓不住题干的核心,答成情节、作用,甚至

父母形象等。或者对人物的特征理解不正确,不符合文本意思。

第(3)题考查小说的创作手法,许多学生看不出小说中对儿子采取的是虚写(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知道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法,或者对这些手法只是列出,不能简要分析。

第(4)题,对小说设置的悬念的探究。许多学生不能抓住一个观点谈自己的认识,内容繁杂,缺乏条理。这类试题,应该有明确的观点,即从题干的表述中选择一个自己认同的观点,然后作简要的阐述。

第12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选作该题的考生占76%。

第(1)题: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于传记相对而言较为简单,所以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分析和概括有关内容,选出两个不正确的项。

第(2)题: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主要是有些学生要么不能分条概括陈述,要么概括不能简明扼要。

第(3)题:分析开头两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有些学生不会分析其作用,不结合文本,只写些空话大话,或者不能正确使用术语。

第(4)题:对文中人物的做法进行探究,结合文本,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有些学生只有观点,没有必要的阐述,或者不会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第16题:语言的实际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实词和虚词的恰当使用。但许多学生竟然分不清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要求填写虚词却写成了实词;要求改实词却改了虚词,这一现象暴露了学生在语法上的缺陷。

第17题:仿写补写题,仿写的四个句子既要内容上与前后文连贯,又要在句式上、字数上、修辞上与前后文基本一致,特别是最后一句,在“可见”后面补写的应该是总括性的语句,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补写。

第18题:作文仍是新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可以立意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如:①做事要细心,要注意细节,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奥妙;②做事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按规章办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③要找准事物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事物的作用;④平凡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意想不到的美,要善于把这种美发掘出来;⑤平凡的事物只要你运用得当,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用;⑥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要把话说清楚,有时候因为没有把一句关键的话说出来,会使人与机遇失之交臂??但学生思路狭窄,或者对材料理解不当,立意不够恰当,这次作文普遍水平不高,可能也与试题材料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主观议论有

关。

三、复习建议

1.通过这次检测,指导学生要认真分析各自的得失,查漏补缺,继续寻找自己的不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保持强项,强化弱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最后这一个月的强化训练阶段,一定要精选训练试题,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可以适当多做一些训练试题,让学生见识不同类型的材料和题型,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使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真正起到冲刺的作用。

3.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即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评价,这是《高考大纲》对古诗文和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要求,主要包括赏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从这次检测的诗歌鉴赏题和小说阅读看,学生的赏析能力还较弱,要结合具体实例,着力培养。

4.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高考大纲新增的能力层级,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根据选考的小说和传记最后一题来看,许多学生还不会做探究试题,不会表明观点,不会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做到言之有理有据。这是我们在冲刺阶段要特别关注,认真训练的重点之一。

5.作文要多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要对材料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立意。后期做套题较多,要让学生全部写成篇作文也有困难,可以训练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或者找准角度进行立意,列出写作提纲;或者一则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列提纲。同时,要让学生筹备新颖的不同类别的素材,以应对高考作文,保证作文不失大分。

6.注意挖掘非智力因素,继续规范答卷要求,书写清楚、规范、工整。同时,因为语文是第一科的考试,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比别的科目更加重要。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答好高考第一科语文,也对整个的考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试题

一、命题思路

宝鸡市2010年质量检测(三)数学试卷命制,遵循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贯彻陕西省

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和2010年陕西卷(数学)《考试说明》的精神,努力体现陕西省高考数学命题趋势.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凸显高中数学主干知识,主要涉及函数与导数(第5、6、9、21题)、数列(第1、19题)、三角函数(第5、6、7、14、16题)、立体几何(第13、18题)、圆锥曲线(第10、15、20题)、概率统计(第14、16题)等知识内容,全卷21道试题中,19道试题是考查基础知识的基本问题.同时,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知识点覆盖上与前两检题形成互补.大胆探索,命制了一些新题.如理科第6、8、14、15题等.在选做题里面继续探索,扑捉高考方向.在“一检、二检”探索的基础上,调整了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的题序,探索绝对值不等式的新考法. 二.得分统计(市区)

题号 难度系数 题号 难度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65 0.96 0.6 12

13

14

0.78 0.75 0.42 0.75 0.31 0.85 0.25 0.78 15

16

17

18

19

20

21

总分

0.63 0.6 0.26 0.94 0.48 0.74 0.88 0.33 0.47 0.46 0.56

三、试题分析

选择题:

第1题.本题考查集合表示法(韦恩图),通过率为0.65.一般出错原因有: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集合A中含有1,导致错选;多数学生由于对数列解读不细心而出错.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 该题通过率较高,错误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做复数的除法运算.

第3题.本题考查向量模的计算,向量的数量积运算.通过率为0.6.一般出错原因为不能正确理解向量ABBC间夹角,导致计算AB?BC时出错.许多学生不能数形结合,直接硬算,把问题变难或出现错误;

第4题.本题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通过率为0.78.主要错误为部分学生对否命题概念不清,不注意否定部分的表达方法.

第5题.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对称性.通过率为0.75.错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能正确理解对称轴的特点:过最值点;二是对?最小值计算失误,部分学生不会逆向思考问题,导致错误.

第6题.本题考查程序框图中的选择结构及函数的对称性、周期性,是一个综合题.通过率为0.42.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不在框图,而在函数性质的理解、解析式的变形上.

第7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定积分的理解及运算. 通过率为0.75.出错原因为对cosx积分,还有许多学生不会用定积分求面积;

第8题.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中运用赋值法求系数和的方法.通过率为0.31.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没有观察到等式右边的规律与左边的关系既?2;求和中没有去掉a0.

x1第9题.本题考查导数与函数性质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法将问题转化为解2x?1?.答对率为0.85.

3出错原因为不能将信息整合为函数的图形性质、解绝对值不等式出错.

第10题.本题是解析几何试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新定义的理解能力、对图形性质的综合分析能力.答对率为0.25. 许多学生对新定义的椭圆的“好点”理解不清,不能数形结合,出错率较高.

填空题:

第11题:考查类比推理.推理中需要对函数解析式性质的理解,对指数对数运算性质的把握.答对率为0.78. 理科许多学生答题不和要求.要填具体函数,不少学生填ax,且未注明条件a>0且a≠1.少数学生将2x写成2x导致失分.

文科少数学生由于计算错误,误答为13或15.

第12题: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答对率为0.63.出错原因是不能很快构思出正八面体. 文科要求填一个具体函数,部分学生填成kx,但对系数k非零为作限制.

第13题:依据三视图还原实物图并求全面积的问题,是今年高考的新增加考点.本题通过率为0.6.此题正确率不高,说明学生的空间感欠缺.学生在画出实物图的过程中,对垂直关系及线段的数量关系尤其是高的大小还原不准确,导致计算出错.作为高考新增内容,今后复习中还应该对此类问题进行专题训练.

第14题:本题考察几何概型,其中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重点考察学生对三角函数性质掌握.

?答对率为0.26.出错原因在用数形结合法解三角不等式. 理科题许多学生对函数|cosx|的意义理解不

21清,导致不会解答或错答为;文科题许多学生对几何概型函数介于0—0.5之间求解不清,导致错答为

6

11,等等. 34第15题:选作题(A、B、C)三道,大多数学生选做了第一题,正确率不高,少数学生选做了第三

题,主要错误是: A题许多学生对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过程中出错,或是运算出错;B问题的转化时出错,或是解绝对值不等式中出错.此题因运用数形结合法求解.学生大多用分段转化的方法求解,过程复杂易错.C题中辅助线OC的连接至为重要,能否敏锐的将切线与半径联系起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对率为0.94 .

解答题

第16题:运用三角和差公式变形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三角形问题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点的交汇,这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方向.本题平均得分5.7.得分较低,原因在第二问是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间接求解边长. 存在问题有:⑴解三角形对“A+B+C=π”的应用有问题,导致运算不下去;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和差角公式运用有问题,出现“凑”答案的现象;⑶有许多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到位,公式选择不当,选择正弦定理的颇多.

第17题: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二项分布独立事件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等方面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均分8.8分,绝大多数学生问题出在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上.另外概率问题是应用题,应当有基本的文字说明或表述,解答步骤不完整.使得解答成为算术运算过程. 理科题第1问许多学生时间类型判断错误,将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问题误判为互斥事件;许多学生表述不规范,仍只写简单的计算公式,而无事件的设定;运算错误,出现2112111111???C2???”等问题.第2问许多学生对随机变量取值拆分不清,有漏掉0的“??,C2336332218情况;许多学生概率计算出现错误,也不能运用相关性质检验,导致分布列错误;部分学生虽能正确计算分布列,但期望仍算错.

文科题许多学生没有搞清方差的意义,虽然能准确计算结果,但作出了错误的估计;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统计语言,在进行估计中,表述五花八门,极不规范;许多学生统计思想和统计意识淡薄,仅从数字表面作分析推断,说明上升、下降等,不能从统计学中的数字特征作分析估计;部分学生计算出了概率,但不能正确判断概率模型.

第18题: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计算证明,题目难易适中,平均分10.5分. 理科题第⑴问部分学生不能由中点联想出平行四边形或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得线线平行,从而证明线面

平行;许多学生能构造面面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但缺少证明步骤;部分学生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目标不明确或缺少条件.第⑵问部分学生利用“定义法”证明时,不能正确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部分学生利用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时,过程书写太繁,调理不清;部分学生利用向量法时,求平面的法向量计算出错或省略了求解过程.

文科题第⑴问部分学生对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掌握不扎实,证题思路混乱;部分学生证明过程不严密,不能很好使用符号语言,过程表述较差.第⑵问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把握图形特点,导致过点向面所作的垂线段错误;部分学生转化能力较差,与三棱锥体积联系不上,解题思路受阻;许多学生计算出错,运算能力较差.

第19题:本题是一道数列问题,平均得分约1.5分,理科题第一问考察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代数式的变形能力;第二问为裂项求和得分较低,原因一是学生对数列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变形能力较差,导致第一问未正确解答,原因二是错位相消法求数列和计算量大,学生的代数式运算能力较差,导致得分较低.

许多学生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部分学生不会用Sn+1-Sn求an+1;个别学生不知道利用第⑴问结论解决第⑵问问题;大部分学生错位相减法不熟练,求和最后结果不正确.

文科题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用定义证明,转化能力较弱;有不少学生用不完全归纳法;部分学生运算能力较差,求和结果不正确;近40%学生没有动手作这道题.

第20题: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其中用到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椭圆基本量的计算.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覆盖多,计算量大.平均得分2.2分. 理科题第⑴问许多学生利用对称求G点的坐标,不能正确应用“中点在对称轴上”的条件,部分学生利用距离相等求,导致运算量增大;少数学生对椭圆性质a2-b2=c2记忆为a2+b2=c2,导致错误.第⑵问绝大多数学生没作,部分学生解题思路不明确,利用直线和曲线位置关系解题时,虽想到了联立方程组、用韦达定理,但不能找到MN的斜率与两根关系;许多学生运算能力差,遇到含参计算问题时出现许多错误;部分学生审题不严,

3不会用“点P(-1,)在椭圆上”这一条件分别求x1,x2,只想用韦达定理进行转化,使运算变繁.

2文科题第⑴问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PA|+|PB|为定值”的条件;多数学生不能判断|PA|+|PB|与|AB|的大小关系;部分学生对对圆锥曲线的定义理解不够,错判为抛物线、双曲线;部分学生对椭圆性质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准确求出a2、b2.第⑵问出现问题与理科一致.

第21题:本题平均得分5.1分.考查了切线斜率与导数关系,第一问解答较好.第二问考察了函数在

闭区间上的最小值问题,得分较少.出错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计算如求导;二是将区间

[n,n+2]中的n取值误解为自然数,因而没有分类讨论 ;三是分类讨论中,分类界限模糊导致混乱.第三问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时间不够,导致失分.少数同学在求参数中,不会参变量分离,致使做不下去;经过参变量分离之后,出错原因在求新函数在(0,e]的最大值.

四、复习建议

1.查缺补漏, 明确重点,巩固基础知识;要根据我省考试说明,结合本学校(班级)高三数学复习情况,仍然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力争在基础题上不失分.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在中等题上得分率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在命题略加改变与调整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还不能充分应对,象选择题中的第1、3、6、7、9、10等题,有很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又如解答题的16、17、19、20、21题的得分率依然较低,而这些题都是常规问题,因此“常规问题要巩固”是下一阶段复习的重点.

2. 科学计划,整合复习思路.最后复习阶段,各校均有许多模拟卷,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组卷,对重点内容要经常作必要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对难点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效分解,要关注学生的失分点,寻找争分点,使学生在训练中螺旋上升.对于重点问题,要通过适当的反复.有些训练,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决定其频率与难度.目前单元复习要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进行.

3.讲练得当,注重思想.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因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前已有一定的飞跃,因此第二、三轮的复习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有些问题点到为止,有些问题要求解解到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板书.要加强教学反思,揭示问题的内涵和本质,揭示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些问题要给学生一些规范化、程式化的思路和样板.

4.教会学生必要的应试技能,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全部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②“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学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学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三分之一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

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③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④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英语试题

一、试题特点

宝鸡市2010年高三检测英语(三)试卷是在第一、二次检测的基础之上,严格遵循2010年新的考试大纲及说明,针对前两次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省市高考试题的变化,在突出对双基知识考查,同时进一步关注新题型的基础上,特别强化了对阅读,写作等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

整套试卷继续运用了新课改后陕西省预设的新题型,难度与前两次质检试题相当,目的是通过考前模拟演练,增强考生后期复习的信心,规范答题行为,促进和引领下一阶段的复习和正式参加全国高考。 二、试卷成绩分析

(一) 英语I 卷考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通过对几个县区本次英语I 卷考卷的答题采样,其各类题得数分布如下: 1.正答率较低的题有:3题,5题,6题,16题,19题,39题,51题和56题。

以金台区理科抽样1457 人的A卷为例:3题(错选A达到40.4%,B达到27.2%,正选仅18.2%,);5题:(错选C 31.9%, D23.0%) 6题:(错选A 达到47%), 11题(错选C 达到55,1%) ,16题(正选

18.9%,错选C达到41,9%) ,19题(错选D 达到35.7%,正选19.8%,), 39题(错选A达到54.3%,正选B 24.3%)51题(错选A达到49.8%,对选C 23.5%),56题(错选达到45.2%,正选40.5%)。

凤翔县对213名学生的英语I卷答题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正答率较低的题有:3题、5题、6题、16题、17题、19题、 23题、24题、30题、34题、39题、41题、43题、44题、51题、52题、56题、57题、67题、71题、73题、74题。 对以上错题项目进一步分析可看出: (1)语音知识

语音题中的五个小题分别侧重考查了不发音字母h,元音字母o,元音字母及组合e、ie、辅音字母组合th , 以及名词后加es的发音。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对特殊单词的发音、对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掌握不好,如th的发音,house 的复数houses的发音,series, exhibition 的发音,对单词series和houses的读音有误:金台区理科抽样1457 人的A卷(后简称:金台抽样)3题series错选A达到40.4%,B达到27.2%,正选仅18.2%;5题houses错选C 达到31.9%, 错选D达23.0%,二者之和为54.9%。后期的复习中应重视特殊发音的单词,减少失分。

(2)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选题贴近学生,做题中有亲近感。学生普遍做得较好,分数平稳,大部分学生做对四个以上,失分主要在第6空,学生忽视了上下文的联系,尤其是对下文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about the French Temple ? 问句的情境确切认知。金台抽样该题:错选A 达到47%,后期应加强类似情景对话选项的分析和练习。

(3)语法和词汇知识

单项选择题中反映出对零冠词(11题),宾语丛句(16题)近义词的区分与惯用法(19题)的语境应用分析不足(金台抽样11题错选C 达到55,1%,16题正选18.9%,错选C达到41,9% ,19题错选D 达到35.7%,仅正选19.8%)。强调句型放在宾语从句中的用法(23题),反意疑问句的用法(24题)等知识点,也是后期复习应注意处。

(4)完型填空

完形填空题是一篇记叙文,主要测试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逻辑推理、词义辨析的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动词短语的掌握(第34、37题)。其中失分较多的有:32、39 ,41、42、43、44、45。

主要体现在:

1) 对文章的线索抓得不准。如首句的理解、44空所在的句子,而首句正是该文的主旨大意。 2) 对长难句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如第30题,由于句子太长,结构也较复杂,不少学生没有理清句子结构,更谈不上理解,导致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3) 对固定搭配及词在本句中准确语意掌握不准,如be named after 及39题touched ,但是54.3%的学生选了A项changed .

4)41、45空失分率高,反映出学生不能把选项放在整篇文章中去理解去推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从整体角度理解该题的考查意图。 (5)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材有故事(A篇)、 科学报告(B篇)、广告(C篇)、民族文化差异(D篇)。15个小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实事细节、推理判断以及猜测词义的能力。学生根据文章素材细节,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较弱。阅读中失分较多的是B篇和D篇。阅读理解中 第51、52、56、57题失分比较多,这些题多是涉及根据文章细节内容进行推测、判断、选择的题目,反映出学生准确理解把握短文意思,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1) 学生对派生词,如人名等专有名词,及抓住句子主干,及其有效信息的能力还需策略培训。 2) 对题干的理解不准确,需要任课教师阅读方法专项指导。

3) 学生的社会知识面有局限,对文章背景知识无法做进一步理解。如B篇睡眠时间和D篇各国在婚姻法异同背景知识阻碍了学生对该文的深层理解。

2.得分率较高的(约75%得分率)题有:补全对话:7题,8题, 9题,10题,语法和词汇知识:15题,对状语从句句意和连词的理解;阅读理解:49题对A篇文章大意的考查;任务型阅读:61题,62题,64题 ,65题得分率都在75%以上,反映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较扎实。

3.四个选项选择率较接近,也就是说学生对四个选项知识点模糊,区分能力不强的题有:

第19题:cost ,view,, value;第24题,there be 句型的反意疑问句,第44题,familiar, similar, popular ,第52题对B篇内容的推测等,各干扰项对学生有很强的干扰,提醒后期复习中应注意对这些知识点和能力做针对性训练。

(二)第II卷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1.单词拼写

总体得分率低,如渭滨区平均得分3-4分,零分占32% 左右,全区满分2个,9分5个,8分5个。 该题存在问题有:

(1)对相关单词不同形式的变换注意不够如:第67题学生将warmth误写成warmness; 第71题将attending误写成attended;

(2)对基础词汇记忆不准,如第73题将quality误写为quanlity;第74题 把separately 误写成separetely/sperated/seprated。

(3)词汇记忆的缺失,如75题justice 许多学生不会写。 2、短文改错

本次的短文改错题以英语学习建议为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知识难度较小。渭滨区统计最高分为13.5, 最低分为0,平均分为6-9分左右。

其中学生对情态动词can 变为will不容易改对;in^ an efficient way或in efficient ways 有较大争议;另外,文中有三处多一词错误,学生较难掌握:1) lose your heart 中 your 多余, 2)improve your writing better中的better多余,3)最后一句中多余的what去掉,都是一些学生不容易发现的错误,要加强后期针对训练。 3、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为图表式作文,是对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因此学生有话可说;题中并没有给出太多的信息,给学生的思维留出了较大的空间的同时,对学生英语思维与语言点重组,整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书写不规范,没有分段,一段到底,层次不清。 (2)汉语式英语严重。例如:

Have 40% play game, have 30% chatting on line, have 22% watch movies… I think we should right make computers to study hard . It can make us don’t like studyi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rf the Internet is in order to play games .

Students have important things is study . A few students watch not health net.

We can know about 40% students are play the game on the net . It can lead to us don‘t finish the homework on time.等。 (3)句式、用词单一。例如:

40% students like games, 30% like talking on line, 22% like watch movie.没有灵活的连词和句式,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高级句式的变化。建议复课教师加强对学生写作句型灵活性的训练。

(4)基本的句式使用错误明显。例如:

There are 40% of the students play(playing) computer games.

40% of the students playing games, 30% of the students chatting on line. (无谓语) Addict\\ Addicted to net bars is bad to us. (动词作主语)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harm (harmful ) to our health . (5)指代不一致。例如:As a student, we …..

其它错误还有:百分数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knowledge、 information 等不可数名词后加了-s, lead to doing 错成了 lead to do , 很长时间用了many time , 都是常见细节问题仍存在。

(6)书写内容过多,语句累赘,书写不规范等。 三.后期复习训练建议

1. 加强应考技巧训练。

注意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选择题,非选择题答题技巧的培训,如词,短语的猜测,阅读中长句的分析,文章大意的归纳,单词拼写的做题步骤,写作步骤,连词的应用,句式的分布,段落的组织,书写的规范,答题顺序等都是后期训练的重点。

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特别是对学生的典型错题进行反复训练,如自编类似平行性习题,夯实基础,同时重视阅读和写作的精选和适量强化,抓好临界生的工作。

3、。适度提醒学生加强对特殊发音的词的熟悉,归类,并注重后期对新课标内外重点词汇多意,短语强化记忆,进一步扩大学生词汇量。

4、把写作跟短文改错题结合起来,以学生的作文为例练改错,同时让学生明晰高考英语写作卷面的

要求。

给学生明确高考英语作文改卷标准,可能的话印刷分发,以加强书面表达书写、格式以及语言表达规范的要求,同时训练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对照参考范文,查找优点,缺点,并有针对性的仿写,背诵佳句。

5.把握好训练的数量、质量及频度之间的关系。训练应注意夯实基础,不选不做怪题。训练要有的放矢,主攻易错点。要做到精选、精析、精练习题。提倡教师下题海,学生出题海。根据学生实际,在保证一定量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好训练的频度,在训练时正确处理好训练的数量、质量及频度的关系。限时训练,提高速度,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学生把握好答题的节奏,及心理指导的讲座,在考前和考试中,要使学生有一个平常的、平和的心态,切忌急躁、浮躁、烦躁、患得患失等不好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答题习惯,保证学生在考试中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物理试题

一、命题思路

1、试题在全面覆盖高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对力学、电学内容进行考查。试题着力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正确导向高考复课教学及新课程常规教学,暴露学生学习及教学中的盲点与误区,真实诊断复课教学效果,为矫正和调控后期复课教学提供依据。

2、试题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把对力学、电学基本概念、规律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考查放在了对力学、电学知识所蕴含的基本方法的运用之中,如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分析、能量分析、电路分析、动态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同时考查物理学的基本思想。

3、以对基本实验进行创新变通后的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将物理情景寓于生产与生活及科研实际问题中,注意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易错知识与方法的考查。

通过这次检测,引导考生在后期加强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透彻理解,进一步对物理基本分析方法的熟练掌握,在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练达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能力,使得考生的物理素养及应试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成绩统计分析

表一、选择题抽样统计表(抽样1467份) 题号 14 15 69.7 16 46.4 17 21.5 18 39.2 19 13.1 20 53.0 21 35.3 答对率(%) 78.5 表二、非选择题抽样统计表(抽样210份)

题号 得分率(%) 22 12.4 23 46.0 24 67.5 25 9.5 33 3.5 34 35.5 35 58.5 本次测试物理试题难度0.46,学生整体得分情况比命题预想稍低。 2、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择题(抽样卷型:A)

14、此题考查了连接体的平衡问题,此题虽然涉及两个物体的平衡,但对于B物体只受重力和OB绳的拉力,AB绳对B球无拉力,所以对于A球只是一个三力平衡问题,画出矢量图形可迎刃而解。抽样试卷学生的得分率为78.5%,有12.5%的学生有可能运算出错,选择了D选项导致错误。

15、此题是一道热敏电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试题。只要学生能利用乙图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再结合欧姆定律就会得出正确答案。此题抽样调查得分率为69.7%,属于基础题。

16、此题以“飞车走壁”的杂技项目为问题情境,重点考查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只要学生对这部分基础知识熟悉、理解到位就可得出正确答案。此题抽样调查得分率为46.4%,属于基础题。此题得分率没有预想的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到位有所忽视,另外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粗心大意造成错误。

17、此题是带电粒子在叠加电场中运动的问题,涉及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中垂线上场强分布特点以及叠加场电势高低特点的考查。只要学生对这些考点清楚,再结合动能定理或者牛顿运动定律,问题就可得以解决。此题抽样调查单选A选项的占51.2%,单选C选项的占5.1%,说明学生对等量异种电荷叠加场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

18、此题考查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安培力时,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和受安培力方向三者关系的判断。此题由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不确定,使得试题的难度有所增加。此题得分率为39.2%。此题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的应用等效思想。

19、此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科技中的应用,涉及宇宙飞船所处位置的引力加速度的表示和飞船完全失重相关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熟悉,不需要过多思维过程和过多计算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此题得分率并不太高,单选B选项占52.6%,单选D选项占13.0%,但选全的只占6%,说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模型的学习只善于数学推导,对其意义的挖掘、理解还不到位。

20、此题考查直线运动中的追击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除要对运动学公式熟练外,还必须结合速度图像来处理。此题的得分率为53%。

21、此题是一道动力学结合图像的综合问题。学生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外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图像给予信息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此题得分率为35.3%。

(二)非选择题

22、考查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这类题目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仪器的测量原理、读数方法没有吃透,对各类不同仪器读数结果小数点后应保留的有效数字个数不清楚,特别是图甲中可动刻度的40刻度线正好与主刻度线对齐,学生容易在有效数字上出错。在后期复习中,教师应该在对这些仪器的测量原理、读数方法详细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用仪器测量读数。

23、此题是设计型实验试题,主要考查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第一问中由于已经给出测量R2的电路图以及测量方法和相关数据,学生容易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出R2的阻值。第二问中要求学生用理想电压表、R1、R2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也是常规实验,不存在仪器的选择和复杂电路的设计,所以23题属中档难度的试题。此题的得分率为46%。设计电路中存在问题:①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②电路设计短路③不会使用单刀双掷开关④电路设计看似测量两次,实际只有一次测量⑤没有认真审题,要求只写出方程,很多学生推导出电动势、内阻的表达式浪费时间。

24、以篮球比赛中传递篮球为问题背景,主要考查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篮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运动都可看成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的基本知识就可迎刃而解,此题属于简单题,得分率为67.4%。但该题也暴露出学生一些问题,如:①模型混乱,将本题的过程用机械能守恒或动量守恒处理;②公式乱写;③计算错误;④只写公式不做计算;⑤思维混乱,求合速度,没有题目要求的位移时间与位移距离。

25、此题综合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带电粒子复合场中的运动,同时结合图像进行计算。若学生不能结合图像正确得出感应电动势,就无法分析出小球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更无法求出带电小球不从P、Q之间射出时对应的速度条件。此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对复杂问题有较强分析综合的能力。此题的得分率很低,出错表现在:应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画出粒子运动轨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对一个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逐一分析的思维习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放弃不做该题,得零分学生占总人数的80%左右,动手做题但得零分的人数有70%左右。

33、主要考查热学部分的气体的性质、分子动理论以及热力学定律的相关知识,由于采用课改新教材以来,学校均未选修3-3教材,所以学生很少做这一道试题。

34、第(1)小题属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关知识,同时涉及波的叠加,难点在于A、B两振源起振方向相反,学生不能随机应变,不能正确分析,导致错误。34题第(2)小题属中等难度试题,以光纤通信为背景,考查了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相关知识。此题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当光从一个端面射入,恰好在上下表面发生全反射时传播时间最长,然后根据光路图结合几何知识即可作答。34题两小题的得分率为35%,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对折射率公式没记住,不能正确分析出光传播最长时间应满足的条件。后期教学要加强审题训练,从文字、图形、公式中获取信息;加强书写规范性训练;加强数形结合训练;加强训练对题目的选取,善于根据大题的难易度选题。

35、第(1)小题属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考查发现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中正电子的产生以及核能的计算等。34题第(2)小题属中等难度试题,以子弹打木块为模型,考查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的综合应用,虽然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学生在这方面练习较多,对这方面知识较熟悉,所以此题得分率较34题高,为58%。 三、后期复课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原理和意义的复习,抓住物理学主干知识进行复习 从近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我们不难看出,高考试题重点考查物理学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每个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功夫。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做到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要对高中物理课本主干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特别要把握准确概念、熟悉规律的导出过程。同时,要强化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对比、梳理,从点→线→网,构建出知识的网络框架,使知识形成体系。

2.针对高考的能力要求做好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也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考试都是从审题开始的,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解题的良好开端。有不少学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迫于作业过多的压力而形成了草率看题(只关注具体的已知数据,而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粗心大意的毛病,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又看错题了” ,还有一些人则对某些考题根本看不懂,这都是审题能力不高的表现。如果平时这方面注意不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审题能力的训练,要坚持先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注意总结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审题的能力。例如: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

(2)表述能力

近年来高考命题也刻意加强了表述能力的考查,《考试说明》更明确要求“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从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来看,论述计算题所占的分值越来越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自觉提高表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① 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② 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

③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

④ 说明做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 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⑥ 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3. 注意新情景题目和实验题目的训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考题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大量以人类生活、生产、科技活动、社会热点等为背景设置的物理问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灵活分析,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些联系,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来看,大多实验考题出自学生实验,即使有变动,也是源于课本的学生实验。在冲刺阶段,考生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着重掌握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是完全可以突破的。对于常考的电学实验,认真钻研其基本原理,真正弄懂、掌握。当然,对于物理实验复习,在冲刺阶段的后期采取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开放,让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亲自动手再做一遍实验,这样的复习效果更明显,能极大地增强考生迎考的信心。

4. 后期查缺补漏、加深印象、积极纠错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考生们都已经做过大量试题。在冲刺阶段,在知识点复习定型的情况下,考生进行浏览陈卷、查缺补漏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卷可以发现,每年物理试题中都有我们高三复习中常做题,甚至一模一样。在冲刺阶段,本着强化和巩固自己薄弱环节的知识缺陷、避免下一次遇到同一类型题时再犯错,考生应再拿出那些已经做过的题目(特别是做错题目)来做一做,分析分析,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不管是哪种原因,考生一定要自己归纳、总结,从而对知识增进理解、加深印象,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提高。

5. 重视复习中的非重点内容,不留知识死角。

化学试题

一、命题基本思路

本次试题是命题组成员在反复研讨2010年《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对近三年宁夏、海南省高考试题命题趋势的分析以及我市前两次质检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设置的。题目设置继续以化学学科中最核心主干知识为主,通过情景设置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与应用,适当增加了实验探究题目和选答题目的难度,同时,题目中增加了[选修2——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试题供学生选答,以期在试卷形式上与高考说明中的要求一致,尽可能符合高考命题方向。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成绩统计分析

表一、选择题抽样统计表(抽样1467份)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对率(%) 76.8 39.3 65.4 73.6 64.3 80.5 27.5 表二、非选择题抽样统计表(抽样210份)

题号

26 27 28 36 37 38

得分率(%) 46.5 42.9 37.0 34.8 32.1 27.8 从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看,学生整体得分比命题预想略低,整套试卷中化学试题抽样统计的难度系数约为0.51,其中选择题抽样难度系数为0.62,与命题预设得分基本相当;非选择题抽样的难度系数为0.40。

2、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Ⅰ卷中第7、9、10、11、12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有部分学生由于对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熟悉,或对加入铝放出氢气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有误,或是将脂肪错误地归为高分子化合物等造成失分。

第8题考查的是很常规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判断,由于没有考虑到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物质,不能应用22.4L/mol的气体摩尔体积来换算而错选的学生占到了抽样的21.5%;由于没有考虑到浓硫酸中的水也含有氧原子而错选的学生占到了抽样的23.7%。

第13题考查了溶液pH的计算,这是学生计算上的一个难点。从抽样结果来看,学生对这一难点知识掌握较差。由于没有注意到题目中要求“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与原硫酸溶液物质的两浓度相同”,错认为c(NaOH)==c(H+)==0.1mol/L而错选11:1的学生占到了抽样的32.7%,超过了正选的学生,另外,错选10:1、5:1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分别占到了抽样的21.7%、17.5%。

第26题以合成氨反应为背景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等多个知识点,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在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中,将物质的物质的量混同于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二是没有注意到温度改变会引起化学平衡常数的改变,或是只笼统地叙述了压强改变,未指明“增大”;三是不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或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丢三落四,未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四是不能准确理解题给信息,结合合成氨的总反应及已知的负极反应式写出正极反应式。

第27题以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为背景设置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并在推断的基础上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现象的描述等知识点。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少学生不能根据题给限制条件准确判断出四种物质,无法做答,如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乙推成了N2H4;有一些学生虽然判断对了,但在书写时把题目要求书写乙的结构式错写成了分子式等其它表达式,或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连接,而用“=”等。还有一些学生把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选成了石灰石与稀硫酸等。

第28题围绕混合物成分的探究、某成分质量分数的测定以及利用化合物制取胆矾的实验设计等三个实验设置了多个问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及实验设计的能力。学生对题目中要求做答的实验现象回答得较

好,但有些学生把第(1)问现象叙述为出现血红色沉淀,在第(2)问没有叙述出“剩余固体”等;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错误较多,主要表现为方程式没有写全,或漏掉了2Fe3++Cu===2Fe2++Cu2+,或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分析出混合物固体加热时质量减少的原因,致使计算质量分数时出错;还有较多的学生由于不能理解和应用实验三所给各离子分别生成沉淀的资料含义,在选择试剂1、试剂2时或是没有注意顺序问题,或是没有注意引入杂质的问题,或是不能分析出固体X的成分。对于操作1的叙述也有不少学生存在语言不规范或不全面的问题。

第36题考查的是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内容,这是为了与高考说明要求的考查形式一致,在本次考试中添加的内容,主要考查了硫酸工业制取条件的选取及尾气处理,属较简单题目。学生选答率29.5%,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催化剂是否影响平衡含糊不清,或对SO2尾气处理时没有注意到题上要求产物之一为水泥辅料的限制。

第37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同前两次质检一样,试题依然围绕元素的推断、电离能、晶格能、杂化轨道、键角、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晶胞等相关基础知识设问。学生选答率41.0%,从得分情况来看,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学生总体得分比前两次质检有所提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原子能级不理解,不能根据题意准确推断出各元素;二是对元素第一电离能、杂化轨道等概念理解不透彻,判断错误;三是对空间构型中键角大小记忆不准确;四是对晶胞中各离子数目判断失误。

第38题考查的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以烃的含氧衍生物之间的转化考查了官能团名称书写、反应类型判断、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书写等多个知识点。学生选答率25.7%,选答率为三道选做题中最少的一题,且该题的得分率也是Ⅱ卷化学试题中最低的一题。学生答卷中的主要错误有:一是审题不清,把B物质结构写成了直链;二是在化学方程式及同分异构体书写时,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写错,或是漏掉条件等;三是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判断错误。 三、后期复课建议

1、注意适当回归教材,让学生注意基础主干知识的巩固。三次检测中都反映出同样的问题,有些题目难度不大,但得分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似是而非,把握不当造成。后期复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夯实最基本的主干知识,确保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强化化学术语、实验用语的规范表达,准确答题,减少失误。从历次检测来看,书面表达失误都

是影响学生得分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薄弱点,教师应重视学生规范表达的训练,可适当对重点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有机物结构简式等的书写进行重点训练,减少因表达不当引起的失分。

3、加强答题策略的指导和解题技巧的训练。选答题是新课程高考区别于传统高考的一大特色,面对选择,如何应对,教师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指导,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针对如何从题目已知条件中搜索、筛选出与解题相关的信息等学生解题中的难点,可从近年高考题或模拟题中选出一些典型习题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生物试题

一、命题依据及试题特点:

根据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生物学部分)命制。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生物科学素养,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测量,重视对代谢、调节、遗传和变异、生态等学科主干生物知识的考查。 二、考生答题情况:

1、抽样统计结果(来源于金台区1467人): 题号 1 2 3 4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题号 平均分 难度系数

5.2 0.87 29 1.9 0.21

0.8 0.14 30 6.4 0.53

5.3 0.88 31 5.1 0.51

3.2 0.53 32 5.2 0.52

5 4.6 0.77 39 4.2 0.27

6 3.4 0.57 40 6.9 0.46

选择题共36分,平均分22.6,难度系数 0.62,非选择题共54分,平均分25.2分, 难度系数0.47,全卷总难度系数 0.55。

2、 考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第1题( 容易题):理解能力(3),考查考生对实验选材的思考,由于选项仅限于教材实验,考生得分较集中,得分率高。

第2题(中等难度题):理解能力(1),考查考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本题答对率只有14.2%,有68.9%的考生选择“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选择这一错误选项的原因是考生迁移了“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为自然选择作用淘汰了某些性状(基因型),使同一个基因库中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自然选择强调的是选择作用,正是因为这种选择作用才是某些不适应环境的现状被淘汰。可以说“环境决定自然选择的方向”,所以选项中“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的表述是不严密的。

第3题(中等难度题):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本题知识背景:酵母菌呼吸方式、CO2鉴定方法、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影响因素。本题考生答对率较高,出错率12%。有7%的考生选择“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的变化,指示剂由开始的红色变为蓝色”这一选项,体现出考生对呼吸产物CO2鉴定方法没有掌握。

第4题(中等难度题):理解能力(1),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本题得分率较分散,有52.2%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细菌分泌蛋白合成的途径。说明这部分考生的思维清楚,能够明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错误选项的考生还表现出对核糖体的功能与结构的认识不明确。

第5题(中等难度题): 综合运用能力。考查肝代谢、血糖调节、糖尿病等知识的运用。 有11%的考生选择“人体血糖浓度若长期大于1.2g·L-1可认定为高血糖”这一选项,体现出学生对血糖浓度正常范围识记不清。有11%的考生对胰岛素的作用、肝代谢的功能不清楚,导致失分。

第6题(难题):理解能力(2)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遗传病系谱图。有4、6%的考生不能进行显、隐性遗传病的判别;有37、6%的考生不能正确计算遗传病发病概率。缺乏答题技巧。

第29题( 难题):实验与探究能力(3)。考查知识范围:基因的分离规律、伴性遗传知识。考生得分在2分左右(满分9分),本题考生失分较多。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读题审题能力差。有近3层的考生读不懂题,而放弃,有的考生直接按基因重组来对待。2、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将所学的XY型遗传灵活地应用到ZW型中而出现描述混乱,如基因型书写成XY型、ZW型或ZY型等。3、遗传图解表示的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固,自交与杂交符号分辨不清,有的学生将杂交写成 ,无亲代、配子、子代及子代表现型的表示。4、思维能力差。不会提出假设,不会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假设。5、缺乏答题技巧。

第30题: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

部分考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等知识不清 。将第⑴问答成“土壤、环境条件、矿质元素”;2、表述不准确。如第⑵问中考查光合作用产生了O2,考生答成“光合作用或吸收了O2”;将第⑶问中给出了用碘液与淀粉显蓝色来鉴定光合作用产物,考生答成“O2、有机物”等。3、实验分析、设计能力差。第⑷问中 考生答到用C O2和H2 O来补充,或标记 CO2来验证。

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曲线分析。主要问题:1、读图识图分析图的能力差。第⑴问中在较强光照下,A比B光合作用强,故连续阴雨对A的影响大于B,而学生答成b;当光照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因此a点表示呼吸作用,而学生答成“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呼吸不变,要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则需更强的光照强度,故b点右移,而学生答成“左移”2、光合作用知识点理解记忆不到位,故c点光照较强时,c3消耗增多,c3降低,而学生答成升高。

第31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背景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能正确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第⑵问错误率较高。2、生物学术语应用不准确。如把二次免疫写成“再次免疫”、“反复免疫”、“继续免疫”等。3、对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理解不到位,导致绘图出现问题。4、知识记忆不牢固,是是而非,错别字较多,如第4小题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不能正确区分,把自身免疫错写成“过敏反应”、“获得性免疫缺病”等,且对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举例记忆不清,十分混乱。

第32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背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生答题出现的主要问题:1、学生不能正确获取生物图表信息,知识正向迁移能力差,导致失分严重。2、审题不仔细,把甲生物所处营养级错写成“生产者”或“初级营养级”。3、不能正确应用生物学术语回答问题,如把生物富集作用写成“积累”、“堆积”等。4、基础知识不牢固,如在食物链中答出了“分解者”,导致失分。

选做题:

1、基本概念、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掌握不到位。如第39题中第⑵问失分较多,学生对愈伤组织的颜色变化不清,大多数学生答成“绿色”或“浅绿色”;恒温箱关闭目的是闭光下或无光下愈伤组织生长较快,大多数学生答成“恒温”或“保温”。第39题第⑷问中植物培养属无性繁殖,亲个体基因型应与母本相同,许多学生答成“亲本”,学生对人工种子的组成不清楚而失分。第40题中第⑴问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将形成新的细胞壁,再通过培养获得的是杂交植物,大部分学生答成“植物植株”、“新个体”等,这项技术称植物细胞杂交,学生答成“植物体细胞融合”。第40题第⑵问中学生对单克隆抗体与克隆抗体技术不

18

18

14

清。2、表述不规范。3、对选修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两个做题都基本上考查了书上的基础知识,识记的较多,学生失分也较多。 三、后期复课建议

1、教师要认真研究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考试说明,对照考试说明查漏补缺。

2、和考生一起再次研究新课程高考试卷,研究试题结构、难度以及主干知识的考察方法,减轻考生对高考的畏惧心里。

3、用一定的时间对生物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思维方法进行培训。

4、用一定的时间对生物高考必考内容如遗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稳态、生态、实验等内容进行重点复习。

政治试题

一、政治学科命题思路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文科综合政治科试题,是命题组在综合分析市一检、二检反馈信息的基础上,立足我市新课程高考复习备考的实际,遵照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2010年三次质检命题安排的精神,依据新课程《考试大纲》及相关高考信息,经多次反复研讨命制而成。

试题的命制坚持“三维”目标的考核要求。在内容上,关注国家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捕捉西南干旱、企业的社会责任、民本意识、60周年国庆、关中文化、两岸关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节能减排、地震常识、金砖四国崛起、收入分配改革等事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热点信息,并与模块主干知识建立有机联系,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关于“四种”能力的基本要求。形式上,突出“计算题”、组合选择题(特别是双项组合)、探究题型的运用,对后期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政治科试题的特点

1.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第13题对“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考查,第18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第21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第38题(1)问对调整完善分配制度的“经济原因”考查,知识的综合性要求较高,第39题(3)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同时,试题在知识点的覆盖上做到了与一、二检的协调互补。

2.把“四种”能力考查作为命题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12题、13题、18题、20题、22题及

39题(3)问,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第14题--17题,19题、21题,38题(1)、(2)、(3)问,39题(1)、(2)问,侧重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通过设置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形式,让考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能力。

3.试题设计较好地渗透了新课改理念。整套试题的命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既考查知识和能力又突出各个模块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如第14题、16题、22题、23题,38题(2)问,39题(1)(3)问都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受教育。

4.试题取材紧扣时代脉搏,符合高考试题命制的“三贴近”原则。本套试题以西南旱灾、“两会”新特点、企业的社会责任、两岸关系、国庆60周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为载体,贴近社会生活,关注国计民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和时代气息。

5.试题注意把握新课程高考试题考查的一些新特色,发挥的市质检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次命题一是强调了政治科四大模块内及模块间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如第20题、22题及38题(1)问两层分别考查经济和哲学知识,39题(2)问为文化生活模块的系统考查;二是引入了探究型试题。三是继续坚持计算题型的运用;四是注意对学生“知识库”的考查,第14题—17题、19题、38题(2)问及39题的三问如果仅靠课本知识很难准确解答,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储备。 三、政治学科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试题难易分析(抽样统计:金台区)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抽样难度 0.35 0.41 0.82 0.92 0.61 0.91 0.96 0.86 0.60 0.89 0.73 0.93

文科综合第12—23题为政治科选择题,共12小题,总分值48分,其中经济模块3道题,政治模块3道题,文化模块2道题,哲学模块4道题。从考生答卷情况看,最高得分48分,最低得分28分,平均得分40分,难度不大,失分较普遍的是第12题、13题、16题和20题。综合分析发现: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细节理解有盲区。如第13题关于影响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

和“间接原因”的区别、第14题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解及第21题对实践特点的认识部分学生不太清楚。

2.审题能力仍是学生应试的薄弱环节。如第12题对题干有效信息的提取、13题设问中的“直接原因”、第14题②③的理解、16题“这段光辉的历史”对“时间段”的提示等并未引起部分学生审题时的关注。

3.知识及热点信息掌握程度不适应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调动和运用“知识库”中的相关知识、技能的能力是新课程《考试大纲》的新提法。这表明考生在解答问题时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完全在教材,还有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储备。如:第14题企业的社会责任、第17题的新兴大国崛起意义、第19题的“两岸”三通及第20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等一些考生较为生疏。

(二)非选择题

从抽样中可以看到II卷各题的难度是:(抽样统计:渭滨区)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得分率

38(1) 9 4.67 9 0 0.52

38(2) 13 8.65 12 2 0.67

38(3) 9 5.22 9 1 0.58

38 30 18.55 28 0 0.62

39(1) 6 3.06 5 0 0.51

39(2) 10 5.6 10 0 0.56

39(3) 6 3.58 6 0 0.60

39 22 12.3 21 3 0.56

二卷 52 30.9 49 6 0.59

本次检测第一次引入了“探究”题型,关注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隐性介入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问题;以回顾反思的形式,考查“爱国主义教育”,在知识层次、能力要求上较第一、二次质检明显提高。总分值52分,平均得分:第38题18.55分,第39题12.3分,难度系数为0.59。从阅卷反馈信息反映出:

1.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第38题以“探究”的形式,将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问题有序展开,通过学生分析图表信息回答相关问题。这对于习惯分析“文字”材料的多数学生造成了审题障碍即无法提取有效信息,造成解答时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撇开设问限制“知识乱搭”。

2.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亟待加强。第38题第(1)问要求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经济原因,这对考生的学科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对不同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经济学思想,从学生答卷情况看,相当多的学生对新教材体系不清,观点不明,不能灵活整合运用有关知识;第(2)问的“认识”被部分学生审题时漏掉,既是解答也缺乏 “辩证”分析;第(3)问解答时“党政不分”。第39题第(1)问找不到切入点;第(2)问联系文化生活知识阐释问题很不到位;第(3)问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教材基础知识不能准确反应,更谈不上与“双百”精神的结合。

3.解答主观性试题的规范性不够。本次主观题的组织考虑到对探究“问题”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要求,在问题设置上,遵循“问题”发生的逻辑过程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设问层次多,知识覆盖广,对考生限时、准确、规范回答问题的要求较高。从学生卷面发现一些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往采取回避的办法,一个字也不写或不看设问要求,不分层次“填满”;有些学生语言表达不规范,知识和材料无法衔接,有的只摆“观点”不论证,有的只说“事”不明理。其他如书写潦草、脱题、错误观点等常见问题在学生卷面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后期教学建议

1.结合后期专题复习,注意立足教材建立相关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建构点、线、面的知识网络。 2.整合热点素材,综合分析研究课改区较为成熟的模拟试题,以“问题”为中心梳理重点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分析备考的有效性。

3.抓好题型训练,坚持科学选择,多样化运作的原则,提高学生对新课程试题的适应性。 4.通过限时训练,专项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答题中的“差、慢、废”问题。 5.冲刺阶段备考,要多做个别辅导,薄弱环节补救,关注学生答题中的非智力性因素。

历史试题

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作为高考模拟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学科素质的差异,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和指导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试题特点

1、注重学科内综合。试题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注重从学科内综合的角度设计相关问题。如几个非选择题都体现了古今联系、中外结合、分析比较的特点。

2、注重学科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注重创设新情境,大量应用史料命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迁移能力,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能力,包含了历史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如试题多处要求学生概括、分析、比较史料提供的历史知识,谈“认识”、说“启示”,渗透着对相应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着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判断考查。

4、重视新史学理念的渗透。以“文明史观”为主线,突出考查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文化科学化,并多处体现 “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计量史观”范式的渗透。

5、试题能围绕新课标要求,注重突出教学重点,知识面覆盖比较合理。 二、抽样试卷分析

Ⅰ、选择题

在试题难易度把握上,尽量贴近高考试题的难度,从抽样中可以看到Ⅰ卷各题的难度是:

题号

24

25 0.87

26 0.71

27 0.89

28 0.93

29 0.88

30 0.87

31 0.64

32 0.55

33 0.70

34 0.51

35 0.90

难度系数 0.91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学生作答较差的题目主要有26打油诗题、31“垄断组织”题、32“文明史观” 题、33统计图题、34“《资本论》”题等。打油诗题反映出学生对理解材料有效信息上存在问题;“垄断组织”题说明学生对组合型题目做题技巧欠缺;“文明史观” 题反映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审题不清;统计图题涉及计量史学,学生在这方面训练较少,同时对不同阶段历史特征把握不够;“《资本论》”题只需排除绝对性说法即可得出正确选择,但许多学生知识储备和做题技巧都欠缺,无法正确作答。

Ⅱ、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为第40、41两道大题,其中第41题为二选一的选做题。根据抽样300份试卷,分析如下: 从抽样中可以看到Ⅱ卷各题的难度是: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40 37 17.84 0.48

41(A) 15 8.93 0.60

41(B) 15 6.58 0.44

第40题,此题以“人文思想”为主线切入,题目给出五段材料,涉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艺复兴,融汇古今中外,综合性较强。通过阅读材料,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以及学生审题和逻辑归纳能力。

第(1)小题,要求学生概括儒家文化的特点,且不得照抄原文,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理解概括的能力。许多学生概括能力欠缺,有的就是摘抄材料原文,有的脱离材料作答,有的把材料主要词语翻译成了一下,用白话说出来而缺历史术语。此题得分率较低。总分6分,学生平均得分2.20分,难度为0.37。

第(2)小题,题目要求分析西方人文主义产生的背景和特点。部分学生对“人文主义”产生的背景这一知识点掌握不够,对材料中限定的“14到16世纪”这一时间把握不好,对材料的理解有些生搬硬套,不能联系所学知识,作答片面。对“特点”的表述不够确切。此题总分6分,学生平均得分3.15分,难度为0.53。

第(3)小题,前一问关于“三民主义”形成历史条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材料出发作答,有一小部分学生脱离材料自想自答,对孙中山本人的作用重视不够。后一问审题出现问题的情况较多,要求回答孙中山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点,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回答的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此题总分10分,学生平均得分6.30分,难度为0.63。

第(4)小题,许多学生对题目设问理解不到位,出现审题不清的问题。前一问实际上要求回答“现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许多学生答成对“现实马克思主义”含义的理解;后一问要求用史实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向“人文主义”发展,而许多学生又答成内容,还有学生对历史阶段把握不好,材料明确指出“现实马克思主义”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而有些学生回答史实却涉及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事件。此题得分率较低。总分12分,学生平均得分3.74分,难度为0.31。

第(5)小题,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答。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把“弘扬儒家传统文化的意义”,答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此题总分3分,学生平均得分2.48分,难度为0.83。

第41题,此题为两个选做题,A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内容,B主要为《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内容,要求选一题作答。从学生的选择结果来看,选B的占80%左右,选A的占20%左右,原因是B题关于政治民主化,属于中国史内容,在必修本有较多涉及,学生感觉较熟悉,但是选A的学生答卷情况要好于选B的。

A题,关于第(1)小题,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材料所指的俄国改革就是1861年改革,对性质认识

不清,甚至有人答到“十月革命”。难度0.48。第(2)小题,材料主要涉及经济方面,许多学生没有紧扣材料,全面介绍明治维新内容。难度0.71。第(3)小题,有关改革的启示,属开放性试题,大多数学生回答尚可,部分学生思路狭隘,不能得全分。难度0.63。

B题,关于第(1)小题,许多学生不能将政治民主化的思想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列举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时,没有说明相应的民主思想。难度0.60。第(2)小题,很多学生总结不出中国政治民主化特点,只说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而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难度0.26。 三、后期复习建议

1、回归课本,落实考点。查漏补缺,突出和强化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掌握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根本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掌握最能反映文明演进基本进程和主要成果的重点内容。

2、各个模块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力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知识中心型”转变为“问题中心型”。

3、加强应试训练,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有序进行高质量训练,力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以审题能力为突破口,继续强化能力训练,特别是获取材料中所给信息的能力,掌握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4、对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要归纳整理,重视对学生通史的教育。

地理试题

一、命题思路和特点

(一)、本次命题严格遵循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要求”设计试题: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比如选择题1、2,从文字故事中选择挑选地理位置,根据情节判断洋流名称。选择题10-11题从图上提取信息判断相关问题。选做A(1)从景观图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等。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选择题8-9题从重男轻女现实出发,考查了农业生产和生育、人口等的联系。选做C(2)寻找能够达到低碳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例如37题第4问是开放性试题谈如何有效利用南极的资源。选做B(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下沙尘暴来临的情形。

(二)、重新翻阅前两次试题,找出没有考到的盲点重新设置题目,例如人口8-9题、洋流1-2题,能源3-4题和城市化7题,青藏高原36题,南极37题也都是近些年没有考到的地区和知识。课标中说“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上题目正好迎合课标的这些要求。

另外关于地理定位问题,前两次涉及较少,所以本次予以加强。如选择题5-6题。

(三)试题借助大量现实文字资料或图表,地理专业图等命制而成。比如文字,新闻报道,地理景观图,生育指数表等,所以,总体题目灵活性加大,相比前两次,难度稍大。 二、试卷分析

地理学科难度统计:某区一卷为0.6,二卷难度系数为0.64,全卷难度为0、622。具体各题难度统计如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卷

平均

难度 0.57 0.71 0.67 0.27 0.61 0.32 0.72 0.91 0.61 0.24 0.38 0.60

二卷36题 (1) 难度

0.90

(2) 0.55 (2) 0.39 小题号 难度

选作题2(自然灾害与防治)

(3) 0.54 (3) 0.75 (1) 0.98 (1) 0.334

(4) 0.49 (4) 0.58 (2) 0.62 (2) 0.666

全题 0.62 全题 0.60 全题 0.8 全题 0.72

二卷37题 (1) 难度

0.69

选作题1(旅游地理)

小题号 难度

选作题3(环境保护) 小题号 难度

(1) 0.775

(2) 0.695

全题 0.76

逐题分析如下:(数字即题号)

1-2题:存在问题:学生对文字材料审读没有读清楚,区域定位不准确;极少数同学不看材料,定位不准或区域知识欠缺。个别学生由于平时不学习,胡乱填涂。

3.存在问题:答 B的较多,不清楚天然气的属性,对我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科研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够充分;还有学生答A的现象存在。

4.存在问题:冷锋的活动特点不能灵活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来;个别同学选了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

5.存在问题:区位定位不准或定位错误,答C(土壤贫瘠)的较多,说明对图示地域没有准确把握。 6.存在问题:受第5题定位不准影响,加之不认真看题目,导致了失分。 7.存在问题:对地理规律的理解不能做到图文转换。

8.存在问题:少部分学生对人口与文化知识点识记、理解不准,不会进行比较、判断。或不依据材料答题。

9.存在问题:个别学生选B,没掌握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的实质。 10.存在问题: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特殊的光照图判读不够灵活准确。 11.存在问题:由于读图有困难,导致判断错误和无法判断。

36.存在问题:(1)没答出两板块的名称;或名称答错。有的学生把板块的“板”写成“班”、“伴”、“半”等。

(2)审题不清,答题不完整。如简述太阳能的特点,大部分同学只答优点,不答缺点,或优缺点不分,只答一、两点,答案要点不全。回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偶有学生漏答多晴天,或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导致失分。

(3)不能系统思考,完整做答。

(4)没答出具体的谷地名称;不注重因果关系,只答河谷海拔低,热量好,而没答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仅这一点就失2分。还有学生不会写青稞的“稞”字。

37. 存在问题:(1)基础不牢固,没记住南极洲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一洲;另外,把南极投影图上方向

的判读当成一般地图方向处理。

(2)不能正确思维,反映出知识的类比,迁移应用能力差。还有许多同学答成南极洲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此题普遍得分不高。

(3)少数同学答反南北两极的海陆分布,导致失分。如北极为陆地,南极为海洋,反映出基础知识方面还有漏洞。

(4)答题不完整,不全面,点太少,答题条理性较为欠缺,重复内容多。 42.选做部分:

A旅游地理存在问题:不会分析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极个别学生把华山答成庐山;只答旅游时间充足,而没答距离近;只答黄山优势,不答华山劣势。

B自然灾害部分存在问题:少部分学生把气象灾害答成自然灾害,概念不清;大部分没答出降温。描述题的做答缺少地理专业术语特征,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沙尘暴来临的具体情形

C环境保护部分存在问题:审题不清,许多答成太阳或紫外线辐射。对温室效应原理理解不透彻,应用出错。但对措施还比较熟悉了解。 三、后期复课建议

1、课堂讲解要注意“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以适应新课程课标的要求。同时注意强化四种地理高考考查能力的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2、考练阶段要注意:一是考试或练习必须限时完成,要尽可能提高单位时间解题的效率。二是考试或练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复习资料上的套题。三是对临界生的试卷要认真分析,查找问题。

3、要加强应试技巧的指导,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努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使学生在考试时会合理安排时间、会调整自己心态、会适时适当的有所放弃,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4、考前要重温基础知识,防止知识回生。强化纠错本的作用,汲取错误教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f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