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09 14: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高考考纲要求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定义法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区分:有用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用于交换的属性法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劳动产品是商品 领域法 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中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含义 区别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解决问题 为什么需要交换 为什么能够交换 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反映关系 人与物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正确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 ③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④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任何人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⑤使用价值常表现为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价值常表现为成本、价格等。
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 商品交换发展的三阶段:①物物交换:商品——商品;②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③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一般等价物 品 含义 货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与其他商品相比 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的商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 只有金、银等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才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职能 职能 作用 标志词 注意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与金属货币一样,当今的纸币价值尺度 标价、价格 的职能 基本职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能 购买、买卖、现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交易 段、贮藏手段等职能,某些信其他职贮藏手段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第 1 页 共 1 页
货币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用能力特别强的纸币甚至可能 支付手段 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以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 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 ★关于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区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区别于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④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延时交易,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据此,网络购物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信用卡刷卡消费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货币的发展: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2)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的含义 价值符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的 纸币的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 小于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销售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 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的发行规律 ★关于金属货币和纸币 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金银纪念币是法定的金属货币,具有金属货币的一般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Q币和比特币都不是法定的货币。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决定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③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也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变动的因素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供求、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上的不正当行为等。 ★比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实质 表现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是由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的。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需求膨胀等因素是重要原因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物价上涨会引起居民心里恐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物价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此外,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是重要原因 引起物价下跌,短期内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长时间、大范围的下跌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原因 区别 危害 措施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 ★与纸币发行有关的计算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第 2 页 共 2 页
②纸币贬值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
③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④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 注意:贬值是从高到低,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⑤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注意:上涨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起源 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什么 本质 职能 为什么 怎么办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 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现金结算 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 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非银行信用卡 支票 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注意①发行信用卡和支票的机构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②信用卡一定程度上增强消费安全。③转账支票不能支取现金,不能直接购买商品。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 支付手段:①支付方法(货币的职能);②用于支付的资产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外汇 外汇≠外币,外汇包括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凭证,债券、股票等外币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有价证券 (2)汇率的含义及变化 含义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币)汇率=外币/本币、本汇(币)汇率=本币/外币 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则外汇汇率升高;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少的人民币,则外汇汇变化 率跌落 ★汇率与币值的关系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不变 更多 更多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贬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升高 跌落 跌落 跌落 升高 升高 汇率 表示方法 100单位外币兑换成一定数量的本币 例如:100美元=638元(2011年9月15日) 分类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汇率变化与币值变动的关系的规律:外币汇率(本币汇率)与外币币值(本币币值)同方向升降,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反方向升降 ★汇率变化的影响 本国汇率上升(升值) 本国汇率下跌(贬值) 利 弊 利 弊 贸易 利于该国进口 不利该国出口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该国进口 不利该国 利于该国 投资 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不利该国对外投资 吸引外资 吸引外资 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不利该国 利于该国 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消费 国际购买力 扩大外需 扩大外需 际购买力 第 3 页 共 3 页
债务 地位 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提高该国国际地位 不利该国 收回外债 加大该国的国 际金融风险 利于该国 收回外债 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不利该国偿还外债 降低该国国际地位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含义 保持人民币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币值基本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定 意义 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高考考纲要求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格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格与价值 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正比)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含义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社会平均的 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利地位 劳动时间 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利地位 启示 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理清三组概念 个别劳动生产率 生产同一商品不同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某部门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价值量的总和。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商品的价值总量 值量×商品的数量 ②把握四对关系 单位时间个别劳社会必要单位商品的商品的价值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产品数量 动时间 劳动时间 价值量 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增多 减少 不变 不变 无关 增多 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增多 减少 减少 减少 反比 不变 无关 ③明确两个意义 一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商品生产者只有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原理: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意义: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加社会财富,降低商品价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原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重点把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格是不断降低的)。
第 4 页 共 4 页
3.供给与需求
(1)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 途径 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直接因素 供求关系:供求平衡和供求不平衡(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2)供求影响价格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供不应求)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供过于求) 价格上涨 价格下跌 卖方市场(对卖方有利,卖方处于主导地位) 买方市场(对买方有利,买方处于主导地位)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内容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和供求的双向制约关系(价格影响供求,使之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供求影响价格,使之原因 价格上涨或价格下跌) ★关于价值规律 ①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的,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原因在于价格与供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一致(即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③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 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因素 内容 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供求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货币本身价值 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国家政策 国家通过价格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市场违法行为 不良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二、价格的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买落不买涨 价格下降 增加购买 需求扩大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一般来说,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负相关关系)。 (2)需求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①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较大。
②需求弹性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2)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①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需求 价格 本商品 相关商品 上升 减少 增加 互为替代品 下降 增加 减少 上升 减少 减少 互补商品 下降 增加 增加 ②相关商品需求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压缩规模→减少产量; 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重调节产量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要体现,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第 5 页 共 5 页 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者需求关系的一般规律 价格上升 减少购买 需求缩小
调节生产 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增加使用量; 合理配置 要素的投入 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减少使用量 (1)供给法则:价格上升,获利增加,生产扩大,增加供给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缩小,减少供给量。 (2)供给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曲线题解题技巧
①观察随着横坐标(自变量)的变化,纵坐标(因变量)的数值有什么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纵坐标为自变量,横坐标为因变量。
②经济曲线的变化状态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内在变化规律的外在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二者呈正方向变化;二者呈反方向变化;在临界点前二者呈正方向变化,在临界点后二者呈反方向变化,抑或相反。
③要注意曲线倾斜的方向及整条曲线移动的方向。如果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个变量呈反方向变化;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两个变量呈正方向变化;如果整体曲线向右移动,表明数量增加;如果整条曲线向左移动,表明数量减少。
★与价值量和价格有关的计算 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前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动幅度) 增加用“+”,减少用“-”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当前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价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幅度) 值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即使用价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商品数量 值量 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成当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货升值为“+”,贬值反比 币币值变动幅度) 为“-”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正比 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 商品数量 值量 价商品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通货膨胀率即物价格 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通货膨胀率) 正比 上涨率 商品的价格与货币的价值成升值为“+”,贬值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币值变动幅度) 反比 为“-”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高考考纲要求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因素 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根本生产决定消费 因素) 居民收入 (直接因素) 客观因素 物价 (重要因素) 宏观政策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 主观因素 ★关于物价 消费心理和 消费观念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社会收入差距 物价变动影响 人们的购买能力 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影响消费 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增加居民收入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加强宏观调控,抑制 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 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企业要努力提高 产品和服务质量 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 影响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第 6 页 共 6 页
①CPI(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②一般说来,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由于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如果物价持续下跌,会导致经济发展滞缓,从而影响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2.消费类型 消费类型 消费对象 反映关系 形象描述 适用范围 钱货两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一手交钱,一手大部分商品 所有人 消费 刻转移 交货” 按照交易方式 贷款消费 某些大宗商品或大额服务 暂时使用的商品 所有权逐步转移,使用权即刻转移 所有权不转移,使用权租赁期内转移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储蓄 无力购买,或 因使用次数有 限不愿购买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较低层次、最基本的消费 发展德、智、体 追求身心愉悦和 全面发展、高层次 ★恩格尔系数 含义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过大 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意义 减小 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 人有我有、从众、追赶潮流 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 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攀比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理智的消费,大力提倡 2.消费行为 “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未来的预期收入 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区分:适度消费、超前消费和滞后消费 费原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结构:物质生活消费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则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①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综合,包括从众等心理;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者和需要的活动。
②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和目的。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求结构)
①消费: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②投资: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经济的增长。 ③出口:外部需求。
当前,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误区警示
①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分析:适度消费指要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进行消费,同时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第 7 页 共 7 页
②倡导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分析:贷款消费不一定就是超前消费,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收入及偿还能力的基础上的消费,不属于超前消费。 ③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
分析: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二者并不矛盾。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考考纲要求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什么 消费方式 消费层次 消费意愿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其关系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和纽带)→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反作用)→生产(决定作用)??
★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消费与生产: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目的和动力)。②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③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④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促进消费,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⑤消费与收入分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发展生产的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含义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内容 人的因素:劳动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含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 生产关系 内容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度)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为什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理论原因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现实原因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①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摆脱经济文化……;③才能不断增强……;④发展,对于……具有决定性意义。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举措(怎么办) 意义 第 8 页 共 8 页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五个常识性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哲学:抓主要矛盾)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教兴国战略 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中心工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公有制的地位:主体、根本经济特征、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容 成分 含义 地位 国有经济 社会全体劳动者 共同占有 国民经济的支柱 集体经济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起主导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作用 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3)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途径 公有制 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途国有经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径 集体经济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社会总资产=公有资产+非公资产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 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含义、特点、作用)。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 原因 具体原因: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基本经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济制度 措施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 9 页 共 9 页
正在阅读: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 图文09-09
政治77分学渣100天政治77英语65的经验与教训12-09
2009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及答案02-04
新生导航活动策划书09-12
关于桂林的小学作文06-15
当爱已成习惯01-07
有效沟通06-26
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2 - 图文05-03
平平凡凡也爱国作文06-2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资料大全
- 复习
- 本书
- 政治
- 高考
- 图文
- 最新
- 2018
-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考试试卷 苏教版 无答案
- 大学生中学生辩论赛辩论题目大全及辩论赛知识
- 2.3辛亥革命 学案4(川教八年级上册)
- 作文好素材:古诗文经典句集锦
- 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原理
- 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
- 高考英语词类转换总表
- 6.5吨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
-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保险法试题和答案 - 图文
- 2016-2022年中国自然修护面膜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报告 - 图文
- 限售股的个税问题
- 刍议新形势下制约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个因素(1)
- 3米和10米场地的区别
- 2013年同济大学819普通化学与水力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 酒店专业英语词汇
- 初级会计实务不能不能的194个分录
- 2016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
- LT216WH-A规格书
- 福建新罗晋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 华南理工《大学英语B(二)》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