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更新时间:2024-06-01 19: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4.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考纲要求]

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考点一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体 气味 密度 比空气大 毒性 有毒 溶解性 1体积水溶解 黄绿色 刺激性 2体积Cl2 注意 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图所示)

2.从氯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H,Fe,I

得1e

2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铁反应:2Fe+3Cl2=====2FeCl3。 ②与铜反应:Cu+Cl2=====CuCl2。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2反应:H2+Cl2=======2HCl。

燃烧时

?――→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现象—光照时 ?――→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瓶口有白雾?

点燃或光照

点燃点燃

(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

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2KI===2KCl+I2。

第 1 页 共 1 页

2

②与SO2水溶液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 ③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2Fe+2Cl。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Cl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1)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2)与碱反应(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与烧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②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有效成分是Ca(ClO)2。 4.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1)次氯酸(HClO)

①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 ②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电离方程式为HClO③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 (2)Ca(ClO)2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它的稳定性比HClO强。 ②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ClO+H2O

2+3+

HCl+HClO。

光?或△?

H++ClO-。

HClO+OH-。

③与酸反应生成HClO,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lO)2+CO2+H2O===2HClO+CaCO3↓。

深度思考

1.如遇到氯气泄漏应如何自救?

答案 Cl2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要逆着风向往高处转移。由于Cl2易和碱反应,可用蘸有肥皂水或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

2.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什么?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吗?

答案 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定,因为氯水中的HClO能将pH试纸漂白。

3.如何保存氯水、漂白粉?说明原因。

答案 应避光(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原因:氯水中的HClO见光易分解,氯水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Cl2,漂白粉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生成HClO,HClO

第 2 页 共 2 页

3

见光分解而使漂白粉失效。

题组一 氯气的氧化性

1.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得到,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B ) A.FeCl2

B.AlCl3

C.FeCl3

D.CuCl2

解析 因为Cl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当Cl2与金属反应时,都可把金属氧化成最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而盐酸中H的氧化能力较弱,只能把Fe氧化成Fe2,而不能把Cu氧化。

2.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被氧化的是( C ) A.NaOH

B.Na2SO3

C.FeBr2

D.FeSO4

解析 Cl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Fe2、Br、SO23都能被Cl2氧化。故C项符合要求。

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解析 根据题给反应知,其产物氯化氢遇氨产生白色NH4Cl固体,产生白烟现象,A正确;从方程式看Cl元素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l2为氧化剂,B正确;生成1 mol N2时,2个N从-3价升高到0价转移6 mol电子,故D正确;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C错。 题组二 氯水的成分及性质多重性的应用

4.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

A.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存在 解析 A项,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C项,由于加入盐酸酸化的过程中引入了Cl,所以根据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说明氯水中是否存在Cl;D项,因Cl2、HCl和HClO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加入NaOH溶液时氯水颜色消失不能说明其中有HClO存在。

第 3 页 共 3 页

4

5.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c?H?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c?ClO?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Cl2溶于水后,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HClOH+ClO,前者程度大,后者程度小,c(H)增大的多,c(ClO

++

c?H?

)增大的少,-增大,A错;SO2+Cl2+2H2O===2HCl+H2SO4,

c?ClO?

溶液漂白性减弱,B错;加入少量NaOH固体后,当溶液pH=7时选项中式子成立,故C错;D中加入水后,溶液中c(H)减小,平衡向c(H)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对。 6.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1。如果在

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n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n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B ) A.甲=乙>丙 C.丙>甲=乙

B.甲>丙>乙 D.乙>丙>甲

解析 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NaHCO3后,因为酸性:HCl>H2CO3>HClO,所以NaHCO3与HCl反应而不与HClO反应,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乙瓶中因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HSO3氧化,从而使HClO浓度下降。 题组三 有关氯水性质的实验探究

7.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实验方法 序号 ①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② ③ ④ NaOH溶液中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1)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氯水中含有Cl。

第 4 页 共 4 页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淀粉-KI试纸变蓝色 结论 氯水中含有Cl2 氯水中含有H + 5

(2)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 ②溶液褪色,④有气泡冒出。

(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

(4)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

a. 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 b.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重新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

8.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同学运用这一方法,尝试制取HClO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定性实验: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刻产生大量气泡;

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气体。

(1)试解释可以在饱和氯水中加入石灰石制备HClO的原因:由于饱和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加入CaCO3后,2HCl

+CaCO3===CaCl2+CO2↑+H2O,使平衡右移,HClO的浓度增大。

(2)写出步骤③中第一份及第二份滤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份Ca+HCO3+OH== CaCO3↓+H2O。 第二份HCO3+H== CO2↑+H2O。

(3)试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②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溶解的极少量氯气外,还含有的其他溶质为(写化学式) CaCl2、Ca(HCO3)2、HClO。

第 5 页 共 5 页

2+

--

6

解析 饱和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的平衡体系,加入过量CaCO3后,2CaCO3+2HCl===Ca(HCO3)2+CaCl2,CaCO3+2HCl===CaCl2+CO2↑+H2O,使HCl浓度降低,平衡右移,Cl2浓度降低,溶液黄绿色褪去;HClO浓度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由于滤液中含有HClO、CaCl2、Ca(HCO3)2等成分,Ca(HCO3)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HCl反应产生CO2气体;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沉淀和CO2气体。

氯水成分寻找方法及氯水性质的探究

1.氯水成分寻找方法

氯水中存在三个平衡关系: (1)Cl2+H2O(2)HClO

H+ClO (3)H2O

HCl+HClO

H+OH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即可得出氯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粒。 2.氯水的多重性质

氯水的各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 (1)Cl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

2FeCl2+Cl2===2FeCl3(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

SO2+Cl2+2H2O===2HCl+H2SO4(SO2和Cl2 1∶1混合物通入水中

不再具有漂白性)

Na2SO3+Cl2+H2O===2HCl+Na2SO4 (除去水中的余氯) (2)HCl酸性和Cl的性质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氯水,有气泡产生就是利用了盐酸的酸性。 加入AgNO3溶液可以检验出氯水中的Cl,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3)HClO的氧化性

在解释漂白性、杀菌消毒时,使用的是HClO的氧化性。

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的结果),后褪色(HClO作用的结果)。

考点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

第 6 页 共 6 页

7

题组一 氯气制备原理、装置的考查

1.(2011·上海春季,19)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下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C

)

第 7 页 共 7 页

8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装置③的导气管长短错误,应长进短出。

2.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

反应;②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 A.①比②多 B.②比①多 C.一样多

B

)

D.无法比较

解析 146 g HCl的物质的量为4 mol,87 g Mn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由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知,1 mol MnO2可以与4 mol HCl反应,但是,应注意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也就是说1 mol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生成的Cl2多。 题组二 氯气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综合考查

3.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KI-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Ⅰ中b瓶内加入的液体最好是饱和食盐水。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Ⅱ可行,Ⅲ不行。

简要说明理由: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

第 8 页 共 8 页

9

改变,压强增大会有危险。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观察,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

气体时,说明氯气已充满整个装置。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C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红棕色; D溶液变蓝;E生成白色沉淀;F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2O+2Cl2=====CO2+4HCl。 装置F的作用是向G中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6)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生成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

△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解析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b瓶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Cl2,试剂最好为饱和食盐水。 (3)Ⅱ原理同Ⅰ,可代替Ⅰ;Ⅲ中c瓶口密封,不安全。 (4)①当黄绿色气体充满整个装置时,说明Cl2已充满。

②Cl2有强氧化性,可将Fe2、Br、I、SO2氧化为Fe3、Br2、I2、SO24,

故C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红棕色;D中溶液变蓝;E中产生白色沉淀BaSO4;F中由于吸收了Cl2变为浅黄绿色。

(5)C+2H2O+2Cl2=====CO2+4HCl,F的作用是提供G中发生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6)生成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又起漂白作用。

性质验证型实验题解题策略

解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所给的试剂,了解命题的意图。一般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该实验要求做什么);明确题干、题图含义(认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每一个装置的设计意图),理解题目给我们达成实验目的提供了什么依据和有效信息;明确解答问题的落点是什么?即试题给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要

第 9 页 共 9 页

10

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

1.已给出试剂或装置(仪器)的实验

该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读全题,结合题意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在某一仪器处发生的反应或该反应的现象,同时要理解设置的仪器或装置的目的。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已知反应或反应现象及仪器操作要求

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现象或操作要求等,通过所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或化学实验的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确定此处缺少的试剂或缺少的装置或仪器。

考点三 卤素的性质及X的检验

1.氯、溴、碘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1)氯、溴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矿中。碘则主要存在于海草(如海带)中,也存在于海水和盐矿中。 (2)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Br2是一种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I2是一种紫黑色固体,易升华。Br2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黄色→橙色,I2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深黄色→

褐色,Br2溶解在CCl4中的颜色是橙色→橙红色,I2溶解在CCl4中的

颜色是紫色→深紫色。 2.氯、溴、碘单质化学性质比较

(1)与碱溶液反应,如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2===NaX+NaXO+H2O(X=Cl、Br、I)。 (2)氧化性

①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如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X2===2NaX(X=Cl、Br、I)。

②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是:Cl2 > Br2 > I2,

阴离子的还原性:Cl < Br < I。

Cl2能从Br的溶液中置换出Br2,其离子方程式:Cl2+2Br===2Cl-

--

+Br2;同理,Br2能置换I2,其离子方程式:Br2+2I-===2Br-+I2。

③与一些还原性离子反应,如Br2与SO2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3、

SO22Fe2+Br2===2Br+2Fe3+Br2+H2O===SO4+2Br+2H,

2-

-+-

3

3.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 10 页 共 10 页

11

(1)AgNO3溶液——沉淀法

白色沉淀,则有Cl??滴加AgNO3溶液-

未知液――――――→生成?淡黄色沉淀,则有Br和稀硝酸

??黄色沉淀,则有I-(2)置换——萃取法

未知液――――――――→ ―――――――――――→ 振荡振荡

??红棕色或橙红色,表明有Br有机层呈?- ??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I--

加适量新制饱和氯水加入CCl4下层或汽油上层 (3)氧化——淀粉法检验I

未知液――――――――――――→ ――→蓝色溶液,表明有I 振荡振荡深度思考

1.请列举哪些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 (1)被H2S、SO2、SO23、I等还原剂还原而褪色。

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氯水双氧水淀粉溶液-

(2)与NaOH等强碱溶液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 Br2+2NaOH===NaBrO+NaBr+H2O。

(3)与较活泼金属(如Mg+Br2===MgBr2)反应而褪色。

(4)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如烯烃、炔烃。 (5)能被溴水氧化的、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6)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碱性物质,如Na2CO3等。 (7)加入活性炭等吸附剂,使溴水褪色。

2.下列哪些事实或实验能说明氧化性:Cl2>Br2>I2_①②④_。

①氯水分别滴入KBr、NaI溶液中颜色加深,而溴水滴入NaCl溶液中无明显变化,滴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

②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爆炸,H2和Br2的混合气体加热才能反应,而H2和I2反应更困难

③Fe分别与Cl2、Br2、I2反应生成Fe的化合物的化合价高低 ④HCl、HBr、HI的热稳定性越来越差 ⑤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3.淀粉-KI试纸常用于检验哪些物质?

【答案】 检验强氧化性物质如Cl2、Br2、FeCl3溶液、O3等,反应原理是I-被氧化成I2而使淀粉变蓝。

4.请设计多种方案鉴别NaCl、NaBr、KI三种白色固体。

第 11 页 共 11 页

12

【答案】

方法一:可用氯水鉴别。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配成溶液,加入新制的氯水和汽油(或四氯化碳),振荡,分层,使汽油层呈无色的是NaCl;使汽油层呈橙色的是NaBr;呈紫红色的是KI。 方法二:可先用焰色反应将KI区分出来。然后再将另外两种物质各取少量配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

方法三:分别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分别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KI。

题组一 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比较

1.(2010·北京理综,27)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2Br===Br2+2Cl。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

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第 12 页 共 12 页

13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

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

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 A中滴加浓盐酸后,发生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生成黄绿色气体Cl2,在A、B、C中分别发生反应:Cl2+2KI===2KCl+I2,Cl2+2NaBr===2NaCl+Br2,Cl2+2NaBr===2NaCl+Br2,由于B、C中生成了Br2而使溶液变为黄色,打开活塞b,C中生成的Br2在D中发生反应:Br2+2KI===2KBr+I2。过程Ⅲ实验,当B中黄色溶液继续通入过量Cl2时,溶液变为红棕色,以此为对照,说明C中黄色溶液无Cl2,从而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2.向含SO2Fe2、Br、I各0.1 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

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C )

解析 本题以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为载体,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图像的识别能力。题中四种离子与Cl2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是SO23(消耗2.24

L Cl2)、I(消耗1.12 L Cl2)、Fe2(消耗1.12 L Cl2)、Br(消耗1.12 L Cl2),

因此C选项正确。

题组二 卤素性质的拓展与延伸——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的性质

3.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IBr是双原子分子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D.和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第 13 页 共 13 页

D

)

14

解析 IBr中I为+1价,Br为-1价。2个原子组成1个IBr分子,A正确;因为其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所以B也是正确的;跟水反应的方程式IBr+H2O===HBr+HIO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仍然是I为+1价Br为-1价,故这个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错误;与碱反应的实质可看成是IBr先与水反应,生成物HBr和HIO再与碱反应,所以2NaOH+IBr===NaBr+NaIO+H2O也是正确的。 4.氰(CN)2的结构简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C ) A.(CN)2+H2===2HCN

B.MnO2+4HCN=====Mn(CN)2+(CN)2↑+2H2O C.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

D.在NaBr和KCN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KCN===2KCl+(CN)2 解析 选项A,根据Cl2与H2反应推知正确;选项B,根据实验室制备Cl2原理推知正确;选项C,因I2的氧化性比(CN)2弱,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不能发生如C所述的反应;选项D,在NaBr和KCN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2时,Cl2优先氧化 CN,生成(CN)2。

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

1.卤素互化物

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物质叫卤素互化物。如IBr、ICl、BrF3、ClF3。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有较强的氧化性,如能与金属、H2O、NaOH等反应:2IBr+2Mg===MgBr2+MgI2。但应注意:卤素互化物中,非金属性弱的元素显正价,如:ICl中,I显+1价,Cl显-1价,所以卤素互化物与水或碱的反应一般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IBr+H2O===HBr+HIO,IBr+2NaOH===NaBr+NaIO+H2O。 2.拟卤素

有些多原子分子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其阴离子与卤素阴离子性质相似。如:氰(CN)2、硫氰(SCN)2、氧氰(OCN)2。解答这类题目时可用换元法,如把(SCN)2当作X2,把SCN当作X。

考点四 卤素单质的工业制法

1.氯的提取——氯碱工业

第 14 页 共 14 页

15

?阳极产物:Cl2电解?

海水―→粗盐――→饱和食盐水――→?

?阴极产物:H2、NaOH?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2.海水提取溴 (1)流程

电解

精制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3.海带中提取碘 (1)流程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I===I2+2Cl。 题组训练 卤素单质的工业制法

1.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Br2+SO2+2H2O===4H+2Br+SO4。 (2)步骤⑤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3)溴水混合物Ⅱ中溶有一定量的氯气,因此在步骤⑤中可将蒸馏产生的气体通过溴化铁(或其他含Br的盐类物质)(填试剂名称)溶液,以除去氯气。

(4)步骤⑤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2-

第 15 页 共 15 页

16

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被蒸出,溴蒸气中水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吸收率低。

(5)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 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

提取溴单质,采用蒸馏“溴水混合物Ⅱ”而不是蒸馏“溴水混合物Ⅰ”,请说明原因:将“溴水混合物Ⅰ”转变为“溴水混合物Ⅱ”是Br2的浓缩过程,可提高效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解析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水化工是考试的热点。占地球储量99%的溴分布在海洋中,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过浓缩、氧化、提取三个步骤。

步骤①的氯气氧化发生的反应是Cl2+2Br===2Cl+Br2,生成的溴仍溶解在海水中,怎样才能把溴提取出来呢?根据溴的沸点比水低的性质,可以鼓入热空气(步骤②),使它和热空气一起挥发出来,再用SO2吸收(步骤③):Br2+SO2+2H2O===4H+2Br+SO24,这样可以得到较大浓度

的含Br的溶液,进一步用氯气氧化(步骤④),得到Br2,然后蒸馏便得到了液溴。

2.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BDE(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蒸馏。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I-+MnO2+4H+===Mn2++I2+2H2O。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与水互不相溶;碘 第 16 页 共 16 页

17

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苯与碘不反应 。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解析 本题以提取碘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灼烧固体、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5)问是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题,所以该题很好地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该实验是对固体海带加热灼烧,与三脚架一起使用的常常是泥三角、坩埚和酒精灯。

(2)步骤③是由海带灰悬浊液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因此一定要进行过滤。 (3)结合“碘离子――――――→含碘水溶液”,再联想实验室中Cl2的制备不难写出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2I+MnO2+4H===Mn2+I2+2H2O。

MnO2+H2SO4稀(5)根据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这一现象,可以取少量提取碘之后的溶液,加入淀粉看是否变蓝来检验。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2012·浙江理综,8B)

解析 火柴头中氯元素是以KClO3的形式存在,不存在Cl。

(2)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 溶液中能

生成HClO (√) (2011·安徽理综,11D)

(3)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能用同一原理解释 (×) (2008·江苏,4C) 解析 漂白粉失效涉及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而水玻璃失效涉及反应: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二者原理不一样。 (4)已知I3

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

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

第 17 页 共 17 页

18

(2011·江苏,13D)

解析

CCl4层显紫色,说明I2的溶解度在CCl4中比在水中的大,而不是KI3。

(5)

①湿润红纸条;②饱和氯水。①中红纸条褪色 (√)

(2012·北京理综,10D)

(6)

①酚酞溶液;②浓盐酸。①中无明显变化 (√)

(2012·北京理综,10B)

2.(2012·山东理综,8)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 HClO是弱酸,是弱电解质,而NaClO是盐,是强电解质;B项正确;HCl是共价化合物,其水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H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了H和Cl,NaCl为离子化合物;电解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 H2,理论上转移2NA个电子。

3.(2012·上海,15)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电解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D

)

第 18 页 共 18 页

19

选项 A B C D 实验现象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c处先变红,后褪色 d处立即褪色 e处变红色 解释或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还原性:Fe2>Cl +-解析 选项A的实验现象只能说明氧化性:Cl2>Br2和Cl2>I2,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选项B的实验现象还可以说明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选项C中,氯气与水生成酸性物质也可以出现对应的实验现象;e处变红色是氯气氧化Fe2生成Fe3的结果,选项D正确。

4.[2012·新课标全国卷,27(1)(3)]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l3+H2O2===COCl2+HCl+H2O。

解析 (1)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H2O2具有强氧化性,反应过程中被还原为H2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l3+H2O2===COCl2+H2O+HCl。 5.[2008·山东理综,30(4)]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 Zn+H2SO4===ZnSO4+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_e (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_d (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第 19 页 共 19 页

20

解析 由Zn+H2SO4===ZnSO4+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可见氢气的反应装置应是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生成气体,而Cl2是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取气体,但是Cl2要干燥、纯净,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用浓H2SO4除去水蒸气,应选d。 6.(2012·福建理综,25)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ACB(按序号写出三项)(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残余清液中,n(Cl)>n(H) (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用0.1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

-+

22.00 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0.110 0mol·L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第 20 页 共 20 页

21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已知:Ksp(CaCO3)=2.8×109、Ksp(MnCO3)=2.3×10

-11

]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ⅰ) 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Zn粒转移到残余清液中。(按序写出两项)

(ⅱ)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

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装置内气体尚

未冷却至室温(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解析 (1)注意加药品时先加入固体MnO2,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最后才能加热。

(2)①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

2H2O,可以看出反应残余液中c(Cl)>c(H),用甲方案测得的是c(Cl),而不是c(H)。

②根据c(盐酸)×V(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c(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V(盐酸)=22.00 mL×0.100 0 mol·L1/20.00 mL=0.110 0

-+-

mol·L1。

③由于Ksp(MnCO3)M(CaCO3),故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导致测得的c(H)偏小。

④Zn与盐酸反应放热,因此,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将缩小。

第 21 页 共 21 页

21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已知:Ksp(CaCO3)=2.8×109、Ksp(MnCO3)=2.3×10

-11

]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ⅰ) 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Zn粒转移到残余清液中。(按序写出两项)

(ⅱ)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

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装置内气体尚

未冷却至室温(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解析 (1)注意加药品时先加入固体MnO2,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最后才能加热。

(2)①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

2H2O,可以看出反应残余液中c(Cl)>c(H),用甲方案测得的是c(Cl),而不是c(H)。

②根据c(盐酸)×V(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c(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V(盐酸)=22.00 mL×0.100 0 mol·L1/20.00 mL=0.110 0

-+-

mol·L1。

③由于Ksp(MnCO3)M(CaCO3),故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导致测得的c(H)偏小。

④Zn与盐酸反应放热,因此,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将缩小。

第 21 页 共 2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f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