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南》引领下自主游戏在过渡环节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3-11-13 13: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指南》引领下自主游戏在过渡环节的重要性

浅谈《指南》引领下自主游戏在过渡环节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了入园、离园、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各种活动,其中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之间的“中转驿站”,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了丰富的教学价值。《指南》在“说明”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组织过渡环节时,要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和生活一体化。

关键词:《指南》 一日活动 过渡环节 自主游戏

一、大班幼儿进行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

幼儿升入大班后,对幼儿园生活越来越熟悉,对老师和同伴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情绪变得积极活跃,做事风风火火。同伴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似的,而且讲话分贝越来越高,还喜欢打打闹闹,特别是生活过渡环节,整个教室都是闹哄哄的。教师在组织时也很难让幼儿安静下来,此时,教师的分贝也会不自觉地提高,虽然镇压后有片刻安静,但不去约束又会回复到之前的吵闹。幼儿的这一行为会让教师倍感苦恼,担心的不仅是孩子的嗓子,还有班级里日常常规的培养。

二、对组织过渡环节引发的思考

当然,我们也要从自身找一找原因,为什么幼儿静不下来,这么喜欢吵闹?是不是过渡环节太无聊了,对一些手指游戏厌倦了?是不是幼儿没事可干才喜欢大声说话,大声嬉戏呢?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设置非游戏的活动也会带着游戏的意味。游戏不是幼儿的全部的生活,但没有游戏或者很少游戏绝不是幼儿的生活”。可见,即使是过渡环节,也要渗透游戏的元素,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应努力丰富过渡环节的内容,增加其游戏性和趣味性,才是《指南》中提出的“关注儿童,提升质量”的教学理念。

三、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幼儿自主游戏时间

(一)自主游戏的挖掘与探究

那么,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孩子最喜欢的呢?特别是针对大年龄段的幼儿,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开展适合幼儿、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一次外出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亮点——自主游戏的环节。自主游戏中幼

儿可以利用教室里的任何“道具”,自发组织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比如用小椅子开火车,切西瓜,许多小鱼游来了等游戏。感觉这一时段孩子们的兴趣很浓郁,都玩得很高兴。

所谓自主游戏,又称自发游戏,是完全由幼儿自主发起的游戏,即由幼儿自主确定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规则和游戏材料的那部分游戏,也可以说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二)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实践

我觉得面对大班幼儿,给幼儿自己选择的机会,尝试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回到班级后,当发现幼儿在过渡环节无所事事时,就借鉴了这个游戏,尝试组织幼儿用小椅子开火车。

这一提议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兴奋地搬着自己的小椅子跟伙伴接起来长长的火车。因为这是幼儿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教师刚开始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参与活动。告诉幼儿开火车时要遵守的游戏规则,例如一列火车只有一个火车头,上车的乘客要向司机表明要去的地方,并询问价钱并付款等乘车规则。当掌握玩法后,也可以请幼儿自己自发地制定游戏的规则,丰富游戏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争取让活动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增添活动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同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趣味。

四、过渡环节中自主游戏的组织策略

(一)自主游戏前的要求与规则

游戏前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幼儿可以自由交谈,但请注意保持相对的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游戏时不要跑来跑去,注意安全等。让幼儿明确游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利于幼儿自主游戏的规范性,更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指导。

案例:在餐后过渡环节里,我们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折纸和看书,有一次餐后时间,我发现部分幼儿想玩折纸,部分幼儿想看书,所以我索性把这两种游戏都展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自由选择,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当然我在幼儿选择前提出的要求,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看书或折纸,但是如果选好了就不能随意更换,不然会造成过渡环节常规混乱;如果幼儿对选择的材料已经失去兴趣,想换一种游戏,就要约束幼儿,引导其找一个愿意交换的幼儿换,并且要求幼儿征求别人的同意才可以。这样一来既保障了餐后过渡活动的纪律,增加了情景趣味性,又能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学习与同伴交流,学说礼貌用语等等。

自主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自由玩游戏。

(二)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与策略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定位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

参与者、倾听者,并不是主导者。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幼儿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适时的介入参与游戏,指导幼儿游戏,解决幼儿间的矛盾等。

(三)自主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

游戏后让幼儿参与整理物品,把游戏的材料分类摆放好,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让他们谈一谈:今天玩的开心吗?有什么趣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明天玩什么游戏?有什么新的设想等等,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通过在过渡环节参与自主游戏,能让幼儿在属于自我的游戏中满足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的需求,从而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因此,自主性游戏必须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能够愉快游戏,共享游戏的喜悦,才能真正达到游戏的意义。

有了丰富多彩的过渡环节,相信幼儿会更乐意于参与到每天的活动中来,也会对幼儿园充满向往,才能更愉快,更有创造性地玩!

[参考文献] :

[1] 孟中芳,《有效利用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 [A]. 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2] 戴赟,《浅谈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 [J]. 文教资料,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f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