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同步导学案新人

更新时间:2024-04-11 16: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目的:打破________、________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________核电站和________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1)决策

________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细节点拨 在掌握教材所列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如:2008年,“神舟7号”飞船上天,我国航天员已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____________关乎国计民生。 2.过程

(1)________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3.影响

(1)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________优势的第一人。

(3)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

1

来________饥饿问题。

(4)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细节点拨 理解科技成果的意义,既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也要充分注意科技成果的长久影响。

【问题思考】

1.“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有何重大影响?

2.为什么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____________”。

(3)影响:中国的高性能____________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________发展。

2

2.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参与____________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____________、治疗____________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细节点拨 学习时注意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中的地位。

【问题思考】

3.建国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一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材料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新世纪首次大阅兵,十四个徒步方队、三十个装备方队、十二个空中梯队,以强大的阵容和恢宏的气势,全方位展示出中国新时期武装力量的风范。本次亮相的受阅装备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和生产,许多装备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展现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成就。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的科技水平。

问题 简述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历程。

3

2.材料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问题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什么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问题 1992年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4次成功的无人飞行后,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成功发射,我国首次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中国人飞天梦的实现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探究二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问题 影响我国科技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4

2.问题 科技进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作用?

典型例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词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

①电子计算机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 ③人造地球卫星 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思维流程

变式训练 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制成“银河-Ⅰ号”计算机

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解题技巧 按时间先后排序类选择题的一般做法

(1)特点:此类试题通过文字表述或以图片形式将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排列在一起,要求学生将它们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然后做出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其特点是时间跨度大,如一个朝代中的不同时间或多个朝代的先后;内容涉及面较宽,可以是一个朝代中发生的大事,也可以是多个朝代发生的大事,还可以是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发生的大事。

5

(2)解题思路

①常规办法是首先确定每个事件的时间,然后进行排序。

②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最早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最晚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正确选项。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再比较其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③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确定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 (3)启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判断的基础条件。

一、选择题

1.建国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 D.美国的慷慨援助 2.在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

3.“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5.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6.2009年日全食是两千多年以来全食时间最长、人类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一次日全食,估计超过4亿人看到了2009年日全食。在人们视野越来越远、地球越来越小之际,太空成了最热门的探索基地。中国最早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

C.我国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

6

D.“神舟7号”飞船

7.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8.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

A.爆炸原子弹 B.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试爆了氢弹 D.建成了核电站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事业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材料二 1964年10月16日2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连续几次播诵了《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热烈祝贺首次核试验的巨大胜利》的贺电,人民日报为此刊发了号外。《政府声明》强调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什么?建国初期我国发展“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经济困难,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搞不搞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7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核能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4)从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到今天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人类仍然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你怎样看待核能是一柄“双刃剑”?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前准备区

一、1.(1)美 苏 (2)①原子弹 ②秦山 大亚湾 ③近程导弹 ④中近程导弹 ⑤东方红一号 五 航天 2.(1)1992 载人航天工程 (2)杨利伟 (3)三

二、1.粮食产量 2.(1)1964 (2)南优2号 3.(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杂交 (3)中国 世界性 三、1.(2)银河—I号 (3)巨型计算机 信息化 2.(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人类基因 动植物品种 人类重大疾病

问题思考

1.(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1)邓小平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2)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8

3.(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美国的敌视、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和世界大战的战争威胁,使政府在投资和目标计划上优先考虑国防需要。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1949~1965年是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部分领域的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年是遭到严重破坏时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选育出了杂交水稻。

(3)1977~1979年是恢复时期。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科技全面发展时期。为了保障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的发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从1986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等六大计划,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2.(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杂交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效益。 (3)它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3.(1)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2)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3)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国航天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大大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对推动和平利用太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探究二

1.(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②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1949年,成立我国最高学术机关和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1956年1月召开全国知识分子会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编制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即“十二年规划”)。1963年又重新制定了《1963年

9

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十年规划”)。“文革”十年中也紧紧地抓住国防军事科技和核科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科学春天的到来,激发了科学工作者创造热情。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建国后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①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科技事业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高能物理、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科技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题方法探究 典型例题 C 变式训练 D 课后练习区

1.D 2.B 3.D 4.A 5.C 6.D 7.C 8.B

9.(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2)建国初期,在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毅然研制核武器,开发利用核能,这在当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新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对中国进行包围封锁,对新中国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其次,中国人拥有了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先后建成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为国民提供清洁能源。

(4)提示:科技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当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应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否则,核能会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极大地威胁。

10

①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已经消失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④知识分子还未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讲到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以适应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由此判断“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避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我国在2005年至2009年实施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昆曲曾一度兴盛,其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文化大革命”的推动

4.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8月19日向祖国汇报“重点国产影片推介庆典”在京西宾馆成功举办,30部高质量的献礼影片闪亮登场。而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等八个“样板戏”。这充分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该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7.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16

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闹,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优秀作品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相引领风骚

8.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记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

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下面的几幅图片是建国初期的电影剧照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材料四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相关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影响?

17

(2)材料二中电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3)材料三、四反映了怎样不同的文艺创作方针?有何启示?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前准备区

一、1.(1)生活方式 社会交往方式

(2)三大改造 知识分子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1)艺术问题

(2)学术问题 4.基本性 长期性 5.(1)人民革命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①茶馆 蔡文姬 青春之歌 ②质量 6.社会主义

二、1.(1)政治运动 文化大革命 (2)政治 阶级斗争 2.(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蝉的歌 李慧娘 早春二月

(2)右派 反动学术权威 3.(1)知识分子 文艺园地 (2)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三、1.(1)文学艺术 学术领域 左

(2)人民生活 (3)人民 社会主义 (4)双百 科学文化 (5)五讲 四美 2.(1)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 (2)改革实践 (3)社会生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3.学术讨论 文学艺术 4.多样化 世界

问题思考

1.“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提倡在宪法范围内,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2.(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到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和文艺问题。

(2)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

(3)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4)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3.(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18

(3)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发展科学文化。

(4)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 (2)解决意识形态中矛盾的需要。意识形态领域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打击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知识分子已经变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方针有利于调动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非常落后,提出这样的方针,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科研领域里自由讨论,体现了民主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子百家纷纷阐述自己的治国政治主张,以期得到统治阶级采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3.(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探究二

1.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双百”方针提出初期;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后。主要原因:前者是建国初,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需要,从而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再加上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紧跟时代,积极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创作了大批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之后,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它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工作的繁荣。

2.(1)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在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

(2)“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发达的方针。

(3)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课后练习区 1.B

2.A [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开始,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

3.A [C、D两项说法是错误的。时间限制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4.A

19

5.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争论的是各阶级各阶层提出的不同的治国主张。]

6.C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时期的艺术创作拥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资金投入,国产影片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了大批具有很高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的影视作品,而1969年处于“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歪曲篡改,因此出现了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局面,这充分说明政治环境对文艺兴衰的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表述不正确;D项仅仅表明了1969年出现八个“样板戏”的原因,比较片面,应排除。]

7.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又一个春天”的含义。“又一个春天”指的是“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时期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A项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8.C [从观众对“百花奖”评选的热情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A、B、D三项的观点都是片面性的,不能准确反映题意。]

9.(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的提出。

(2)1956年党中央正式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特色:内容大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欣欣向荣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形象新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

(3)材料三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材料四强调学术思想的自由和艺术创作的自由。表明凡是受“左”倾思想影响和干扰,就会扼杀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凡是遵循“双百”方针,坚持创作自由,提倡艺术民主,文艺创作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召开会议

(1)时间:________年底。 (2)内容

①建立____________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________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成功地将________________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________教育。

2.制定方针

(1)时间:________________时期。

(2)方针:确定了__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________、智育、________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____________觉悟的有____________的劳动者。

3.采取措施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fc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