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预算管理

更新时间:2023-05-12 16: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既是高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也是学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高校预算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目前,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流量迅速增加,如何创新管理理念,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已成为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进行了肤浅的分析,并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意见。

校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特征是在学校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凡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职权。高等学校必须单独设置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财务处(室)之外设置同级财务机构。高等学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设置的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

构,其财会业务接受财务处(室)的统一领导。高等学校二级财务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接接受财务处(室)的监督和检查。

(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原则。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平衡对学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预算编制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同时应坚持资金的来源多样化,自力更生搞好创收。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都必须加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事业属性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然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

(三)“以人为本,共同参与”的协调管理方式。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全校上下的协调配合。学校财务部门与各预算单位应共同参与讨论,相互沟通,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事在人为,人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作好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保证。只要部门齐心协力,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就能编制出促进学校资源最优配置,实现学校最大目标的财务预算。

预算改革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作为以支出为目的的非赢利性组织,预算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部门预算改革将对其预算管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向来是高校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财务部门一般都专设科室对学校的预算收入,支出进行测算。对预算支出进行分配,控制,对收入支出结构进行分析,以便为学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谋信息。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实质是一种目标管理,强调的是预算的分配,高校财务部门这种仅行使目标管理方式下的预算管理,不仅使财务部门满足于预算管理的现状,而且使得高等学校的各个方面和其他职能部门认为财务部门行使预算管理只能以此为界。此

次部门预算改革重点侧重于“反映细化某一部门的全部收支情况,强调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实现了预算自微观管理的延伸。”所以,今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也必然由目标管理转向预算管理。

笔者认为,加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将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在此就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达到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学校长期缺乏自主性,对学校事业计划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学校在预算时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高校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预算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随着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高校开始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规划尚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没有相应的学校预算的保证,这种缺乏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规划的实施。由于产生对“基数”确定的不公平性,也因此使部分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二)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难以令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资金使用混乱。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三)预算控制力度不够,指标下达时间置后。事前,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置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的控制;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无章可循;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够。而且通常预算指标的下达在预算年度的5,6 月份,而这时已有1/2 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高校的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和规模。所以,如果预算编制的时间置后,必然会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

面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建立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是与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它是靠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行的。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极其运行机制是执行预算,实

现预算目标的组织保障。已经审定的财务预算执行如何关系到学校年度工作完成的好坏,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和规划。为此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刚性管理。如,大力加大对附属

单位的管理力度,并且将经济指标与干部任期目标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

保预算收入的完成。支出预算必须依章进行,不得随便更改。合理安排本单位的支出,建立

一笔帐”制度,严把支出关。对于重大项目经费支出,必须有归口领导审批,严格按照预算

内容项目执行。

成立会计结算中心,集中进行财务管理

在校属各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会计结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规范的办事程序,严格的会计监督,使得各单位财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加,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一步加强。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个漏斗”进出,集中办理全校各单位的资金核算和会计核算。注销各单位原来在银行开设的所有帐户,在中心指定的银行以学校名义开设一个总帐户。在总帐户下面给各单位开设分帐户,主要用于各单位内

部核算。校属各单位收付款业务报帐,在领导审批后,直接到中心办理。中心根据学校预算和有关的计划,合同,对各单位的进出资金和每项结算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使之完全置于学校的监控之下。对资金调剂使用,模拟银行结算,存款付息,借款收息,统一调度,调剂余缺,合理安排。

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

的编制依据,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逐渐作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分别建立教学基础设施改造,公用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设备建设,队伍建设等专项建设项目库,并根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不断更新,完善。使专项建设目标和学校总体规划相适应,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r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