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第三单元《师说》基础检测试题(学生版,含答案) - 茹清平

更新时间:2023-11-26 16: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说》基础检测试题 试题设计:茹清平

答题栏(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ú,阿谀,奉承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吾从而师之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小学而大遗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

10.对下列各句中“也”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B.①/②⑤⑥/③④⑧/⑦

1

C.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D.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11.对下列各句中的“之”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句读之不知 ..③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⑤彼童子之师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A.①④中的“之”为代词,①代他们④代童子 B.⑧⑥中的“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⑤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表领属关系 D.②中的“之”为助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 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

13.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

14.加红词语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不耻相师 B.不以为耻 C.耻言人过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耻学于师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师不必贤于弟子 1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惑之不解

A.不拘于时 B.唯才是举 C.术业有专攻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7.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C、学于余(被动句)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8.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师道也 ②耻学于师 ③孔子师郯子 ④小学而大遗 ⑤君子不齿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吾从而师之.........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③/②⑦/④⑥/⑤ C.①⑤/③⑦/②/④⑥ D.①⑤/②⑦/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0.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B.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C.或师焉,或不焉――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21.下面句中的“其”,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 )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

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其可怪也欤!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2.下面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

2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2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27.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28.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注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 B.不拘于时,学于余。翻译:不受年龄限制,向我学习。(注意“时”的意思,表示年龄。)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翻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判断)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

29.下面一组译文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因此无论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

B.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知识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一方面)句读不通晓,(另一方面)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学习,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30.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4

《师说》基础检测试题答案

试题设计:茹清平

1.C.传:zhuá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贻:yí,赠送;谀:yú,阿谀,奉承。 2.D(吾从/而师之) 3.D(A.有—又,暴—曝B.生—性C.受—授) 4.C.(众人:一般人) 5.A.(乐师:以演奏乐器为职业和人,古今义基本相同。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不必:古义是不一定,今义是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从而: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 6.A.(无:无论) 7.D.(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小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 8.B.(B句和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9.C.(B项中的“也”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 10.D.(①⑦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②⑤⑧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③⑥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④表示感叹语气) 11.A。他,代李蟠。 12.答案:B。提示:B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13.D.提示:D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凭借;A、B、C三项中的“所以”表原因。 14.B。耻辱,其他各项为意动用法。 15.C(判断句) 16. B。宾语前置。 17.C(状语后置句) 18. A 。解析:词类活用是常见的文言现象,要求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常见词的活用现象。①师:名词用作动词,从师。②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可耻。③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④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⑤齿:名词用作动词,并列。⑥圣、愚: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⑦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 19.B.(B句中的“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低于”。其他三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20.C.(应译为“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21. D。解析本题A项全用作代词,①他;②那些;③他们,复指“古之圣人”。B项,①代词,其中;②副词,表反问语气,同“岂”,难道;③代词,他们的。C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惊叹的语气;③代词,他们。D项全用作副词,①表揣测语气,同“岂”,大概、也许;②副词,表反问的语气,同“岂”,难道;③表祈使的语气,应当,一定。 22. D。解析:本题中A项,“从而师之”,动词“从”与宾语“之”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而“师”,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宾语“之”是意动关系,即“以之为师”,意译为“拜他做老师”。B项,“耻师”,名词“耻”活用为动词,与宾语“师”(“从师”的省略)是意动关系,即“以从师为耻”,译为“把跟从老师学习当作耻辱”。

5

C项,“耻相师”为意动关系,“以相师为耻”,译为“把相互学习当作耻辱”。D项,“习其句读”,动词“习”带了两个宾语“其”与“句读”;“习”与“句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学习句读、练习句读,而与“其”则是使动关系,“使其……”。所以这个短语应释为“使其习句读”,可译为“帮助他们学习句读”。 23.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24.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25.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26.B.(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是定语后置句,D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27.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28. B.应翻译为:不被世俗所限制,向我学习。(注意两个“于”的用法,一个表被动,一个是介词“向”。) 29. D.宾语前置句。应翻译为:(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 30.C.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