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理论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27 11: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堂观察理论学习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style=\normal\(周文叶、何珊云)

 

 

 

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因此,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沈毅、林荣凑)

style=\normal\lang=EN-US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tyle=\normal\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也可以一个小组合作观察;这种需求的多样性会形成持续而有效的观察活动。

 

 

四维框架的实践依据则是“我观察什么课”这一问题的提出。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崔允漷、吴江林)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lang=EN-US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 

 

 

 

 

 

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

lang=EN-US>??有多少人达成??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老师们颇费周章。在开展课堂观察的初期,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阅读观察框架中每个维度的“观察视角”和“观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在比较熟悉课堂观察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从观察框架中寻找相关的观察维度、视角和点,设计自己的观察点。在主题式观察中,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为分析观察主题的属性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思路。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选择或设计观察工具,如量表、记录单、调查问卷等,选择合作观察的伙伴,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双方观察的规则等。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课堂观察框架》选择观察点时,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人一点,多人一点,一人多点,多人一点”的观察模式。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吴江林、林荣凑)

 

 

 

 

 

 

 

 

10.5pt\

首先,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这是由观察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只能观察到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很难观察学生、老师头脑里的东西;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是观察点,如观察提问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记录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那么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用定性观察记录工具。二是观察者自身的特征,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想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记录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者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想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来判断,那么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则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三是观察条件,如观察“课堂对话的效度”,除了要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外,还需要一些音像记录设备,否则,对话过程中的语调和神态等对话要素很可能无法记录。

为什么还要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已有的成熟的观察记录工具,它们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科学性都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与所观察的课堂的针对性不够,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景,普适性太强则意味着针对性的弱化,由于使用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往往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困惑、解释上的窘境,于是自主开发观察记录工具成了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如何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分析设计阶段,首先应具体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和观察课的特征,比如观察提问,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然后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观察记录工具。二是试用修正阶段,观察记录工具出来后,必须检验其科学性,因此,通过试用进行修正是必要的。三是正式使用阶段。一般来说,教师自主开发的观察记录工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解释起来能自圆其说,尽管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能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设计能力和合作研究的水准。

 

 

 

10.5pt\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超

 

 

 

 

 

 

 

 

 

 

 

 

动、目标、感情等。

 

 

 

 

 

 

 

 

lang=EN-US>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量表的设计是针对观察点设置的,所收集的数据关注于点状问题的解释,它们在某些方面能进行有效的推论,但可能不适用于另一方面的推论。明确了量表的设计原理,才能在推论时有的放矢。

徐晓芸、郭

 

 

 

 

 

 

 

10.5pt\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俞小平、李建松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是什么?被观察者首先应向观察者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应说明本课的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或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规定与说明,最后对教材进行分析说明,简要说明该节内容在本课程或模块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处理,使用哪些课程资源等。

(3)“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我准备如何解决?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最好能表述成表现标准,若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不一致,应解释说明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具体说出解决的策略。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课后会议着重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lang=EN-US>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选择来分,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前者指观察者选定一位或几位学生或选定一个观察点进行集中观察,对其他学生和目标则不做观察。后者指观察者在课堂观察时,无固定观察对象和目标,整个课堂中的人和事都可能成为观察者的观察对象和目标。

 

lang=EN-US>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lang=EN-US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 

 

 

 

 

 

 

 

 

 

 

20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lang=EN-US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 

 

 

作体的交流、学习的时间需要得到保证。同时,合作体需要建立课堂观察资料管理系统,将借鉴的和自我研发的量表建成量表库,课后观察报告实现归档管理,使它们成为学校每一位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

 

 

 

 

 

style=\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size=3> 

 

我校生化组在试点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课堂观察的课前会议内容的界定,对观察数据的解释和推论,对课堂观察的意义等模糊不清的现象,所幸的是教授两次亲自参加生物和化学教研组的课堂观察活动,他及时的再培训,为两个教研组的课堂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智力支持。

(沈毅、马少红)

 

 

 

 

 

lang=EN-US>

'Times New Roman'\(发展阶段)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研组确定研究主题

9pt\id=_x0000_s1045 style=\3836px; WIDTH: 458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3718px; HEIGHT: 428px\type=\

7.5pt\style=\3856px; WIDTH: 458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4608px; HEIGHT: 428px\type=\

9pt\ns = \/>开展课堂观察以来,以生物组课堂观察合作体为例,我们大体上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家都能说也想说的局面。

(吴江林、毛红燕)

 

实现利益的互惠,扩大教师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而观察者的态度、专业技能影响着课堂观察的效率,如何提高观察者的素质,这是校本培训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同时,学校应考虑如何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课堂观察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保障课堂观察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

┊ ┊

┊ ┊

Copyright 2003-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保定周庄小学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