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7 09: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 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 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目标 2、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能正确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 1、加强直观教学,可以运用实物(如温度计)和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正 教学措施 负数的意义,建立正负数的概念。 2、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分配

教学难点 本单元建议4课时 信息窗1 新授2课时 练习1课时 复习1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认识正负数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正负数的意义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温度计 个案补充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重点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教法学法 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课前准备 兴趣。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1、(1)通过游戏,初步感受正负数 师:课开始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考查一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听要求:老师说一个词,然后你们齐喊出它的反义词。注意听。上、右、前、东、对、上车、增加、上升、收入、转入、盈利。再增加难度,这次老师说的时候加上数字,而你们当记录员,要把老师说的话用文字或者符号在练习本上记录下来,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开始,上车 5人、下车 3人;伸长 5厘米、缩短 3厘米;收入 1500元、支出 500元。能跟上吗? (2)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用文字表示 第二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 第三种:用 +5、 -3、 +5、 -3、 +1500、 -500表示 交流、比较这几种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说说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引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和数学家表达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 生:简明、清楚。 师小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认识的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正、负数。(板书课题) 师:会读吗?读一读。谁来试试。 (1)读法: -3人读作负三人,表示下车3人。+5读作正5,表示上车5人。注意:这里的+不读加号,而读作正号。这里的-不读减号,而读负号。 (2)老师随手擦掉“+”问可以吗?,接着又要擦掉“-”问可以吗?为什么? 强调:负数绝对不可以。 1)、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 +13℃ -3℃。 教学步骤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师生活动 你能从温度计上找到这两个温度吗?试着找一找。 个案补充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找到的。 2)、师出示一不带刻度的温度计,让学生从中找出-7℃和+10℃ 没有0刻度,学生可能找不到或者有的先规定0,从而强 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3)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 ??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1.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课题 认识正负数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温度计 个案补充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借 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 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 二、 自主探究 三、巩固练习 师生活动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 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1、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 、—10℃ )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 ℃与—10℃ 哪个温度更低?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先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拨出-3℃,用你的动作和表情说出 -3℃时的感觉。在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拨出-10℃,用你的动作和表情说出—10℃时的感觉。 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 表示的温度低。 2、正数、负数和 0。 1)师让学生说出正数和负数 2)正负数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负数(板书:负数 <0<正数) 师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 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 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 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 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 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教学步骤 四、拓展提升 五、反馈小结 师生活动 个案补充 3.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1)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 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2)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3)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 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 1.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① 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② 通过讨论,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 到(1500+25)毫升;“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认识正负数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能熟练的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练习法 小黑板 个案补充 1、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2、 能熟练的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二、基本练习 三、对比练习 师生活动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1、 填空题 1)在-1,+2.5,5,-0.001,0,-1/2,7/3中,( )是负数,( )是负数。 2)如果逆时针旋转36记作+36,那么顺时针旋转48记作( ),0表示( )。 3)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1的( )边,它们之间有( )个单位长度。 4)在数轴上把2的对应点移动3个单位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或( )。 2、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3()6 -10()1 0()-0.01 --10℃()--15℃ -2()-3 +1/2()-2 填空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口答。比较大小题,学生抢答,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1.下表记录了某星期内股市的升跌情况,请完成下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升跌情况 上升100点 下跌50点 上升60点 下跌30点 上升2点 用正负数表示 +100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 2.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学生可能会出现记录时忘记带单位,教师应及时强调。 教学步骤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达标 师生活动 3.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1、 小明遇到了一个困难,今年春节时的天气预报,预报员报告说:“今日最低气温-9℃,最高气温3℃”,今天的温差是多少?你能帮小明解决这一困难吗? 这一问题对有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利用正负数的意义找温差的方法。 2、明天中学五年级(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 姓名 身高 44 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 1 (1)谁最高?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3.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4.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5.比较大小。 5-7○ -5 1.5○ 0○-2.4 -3.1○3.1 2 教学反思 -2 +小明 小宾 小丽 小亮 小颖 小山 1 140 0 3 165 + 个案补充 课题 认识正负数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1.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和重点难运用所学知识条理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点 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法学小组合作、练教学目标 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法 习法 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课前准 备 教学步骤 一、回顾整理 二、基本练习 师生活动 师:本单元我们都是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 单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如 数分为正数、负数和0.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等等 一、填空题 1.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 正常水位高0.1米记作( ) 2.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 少2分,记作( )。 3.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 0的( )边。 4.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向左移动12m,应记 作( ),“记作8m”表明( )。 5.如果向东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西运动5m,应记作 ( )。如果-7m表示物体向南运动7m,那么6m表示 物体向( )运动。 2. 判断题: (1)从数轴上看,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右边的数总 比左边的数大。( ) (2)在数轴上0表示起点。 ( ) (3)在数轴的原点两旁离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 数是一样大。 ( ) (4)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负数都小于0。 (5)-12比-10小。( ) (6)-6.64>6.624。(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个案补充 三、拓展延伸 四、反馈小结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60 D、0 3.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二.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9.6、1、0、9.6、-6.9、-3.6 1.下面是601班6名女同学的身高。以她们的平均身高为标准,把平均身高记为0cm,超过的身高记为正,不足的身高记为负,用正负数表示她们的身高。 2.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3.A地海拔高度是70m,B地海拔高度是30m,C地海拔高度是-10m,D 地海拔高度是-30m.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 1、针对以上的练习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处理。 2、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及疑惑。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假分数及带分数,并能熟练的进行转化,掌握分数基本性质。 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是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结合实际合理选用教学资源。 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而科技活动更是学生喜爱和热于参加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可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展开对分数知识的学习。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形成知识的过程。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探索——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 3.重视操作,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受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提供一些成组的学具, 让学生分一分,加深对单位一的理解。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可借助分纸条活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4.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注意引导学生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既沟通新旧之间的联系,又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本单元建议8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措施 课时分配

课题 分数的意义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赵玉华 重:明确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含义。难: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 在说分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 在情景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生活动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 图片、小黑板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 新授探究 分数的意义?(生发言师板书分数) 师指名说出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看情境图1,这是一幅船模试航图,同学们请你仔细观 察这幅图,你从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 生:5只船模平均分给五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船模数占 总数的几分之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图片分一分,先 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组的分法) 师引导总结出:把5只船模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 一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师:2个同学分得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哪? (指 名回答) 师: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看情境图2: 航模放飞图。请你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 几? 生:二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 几? 学生利用手中图片小组合作分一分。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两个答案1/2或2/4。) 可以全班辩解,分析: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体的1/2 哪? 得出结论:把4架飞机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 占整体的1/2 。(板书结论)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二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 1/3。 观察得到的两个分数1/2、1/3你有什么疑问?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谁能联系实际例子说出生:两个小组都放飞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不一样?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生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 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来的分数一个是1/2,另一个是1/3。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学习分数的意义 师: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又叫做分数单位。如3/5的分数单位是1/5。 1、 自主练习1,指名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涂一涂。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3、 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是几分之几?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小黑板出示: 1、3个1/13是( ),5/17是5个( )。 2、( )个1/6是5/6。 3、4个( )是4/9, 7/8是( )个1/8。. 4、1里面有( )个1/12。 5、2/9再加上( )个它的分数单位是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反馈小结 教后反思 课题 分数的意义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赵玉华 重:理解单位“1”的意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通过进一步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师生活动 重点难点 义。难:单位1意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练习法 小黑板、彩笔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基本练习 对比练习 拓展提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分数? (指名回答,结合回答适当板书:单位“1”平均分 分数 分数单位)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指名回答) 1、 自主练习4 观察第一幅图回答:红色铅笔的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 师: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那些分数? 观察第二幅图你想到那些分数? 指名结合分数意义说说分数怎样得到的? 2、 自主练习5 独立思考,想想括号里应填那些分数? 交流,指名介绍所填分数,为什么这样填? 拓展: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可以完成8题。 3、 自主练习6,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指导学生分析分数的意义,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试做,交流。可以小黑板出示,师集体纠正。 4、自主练习7,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师帮助学困生比较,集体订正。 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总结:分母相同,分子大的这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子小的这个分数就大。 1、 自主练习9 (1)、模拟“发奖品”把一盒彩笔的1/4发给一个学生,把另一盒的1/4发给另一个学生,展示他们得到的彩笔,让学生谈谈想到了什么? 提出问题:为什么得到的彩笔不一样多?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1”的问题。 (2)、模拟读语文课外读物,一个同学每天读全书的1/8,另一个同学每天读全书的1/9,他们谁先读完? 结合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信息。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课堂达标 教后反思 师生活动 2、 自主练习10 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 自主练习11 判断哪张纸条最长?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 1、 填空 (1)、把100克糖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单位“1”是( )。 (2)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3)1里面有( )个1/7,有( )个1/6。 2、判断 (1)、把一张纸分成7份,其中的2份是2/7。 ( ) (2)、分数单位是1/11的分数只有10个。 ( ) (3)、单位“1”表示的物体只能是1个。 ( ) (4)、2/3的分数单位大于5/8的分数单位。 ( ) (5)、5/6的分数单位是1/5。 ( ) 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赵玉华 重: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 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自主探索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感悟事物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师生活动 师:在寒假里小红和小明分别制作了一件日常用品,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打开课本14页,看情境图。 师:根据上面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生: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师板书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解决“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重点难点 商。难: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小黑板、纸条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师: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你怎么求? 生列出算式:1÷3 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也就是把1米木条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米?所以列式为1÷3 师:结果等于多少呢? 生:0.33 生:0.33?? 生:1/3 小组讨论:那个结果最合适 提示:用手中纸条表示1米,折一折。 交流结论:保留两位小数,答案不够准确。计算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通过折叠发现1/3米最准确。 师总结: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可用分数来表示, 1÷3=1/3/ 2、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生列出算式:2÷9=2/9(米) 利用手中纸条折一折,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指名展示自己分法。 得出结论: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 练习 1÷4= 6÷8= 7÷12= 3.认识分数与除法关系 观察两个算式1÷3=1/3 2÷9=2/9

思考下面问题(小黑板出示) a) 两个自然数相除,如果不能等到整数商的情况下, 商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教学步骤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反馈小结 师生活动 (2)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相当于分数的什么?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总结小组结果。 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b表示被除数和除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生回答,师板书:a÷b=a/b 师:这里的a、b能为任意自然数吗?为什么? 生讨论,得出结论。师板书:b≠0。 师总结: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1、自主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组适当点拨,集体交流。 2、自主练习2 这是一道实践性题,可以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5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9cm=( )m 51dm=( )m 13g=( )kg 250m=( )km 31时=( )日 47秒=( )分 本节可你学会了什么? 个案补充 教后反思 课题 真分数、假分数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赵玉华 重:真分数、假分数、带教学目标 1、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比较熟练的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 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师:制衣店为幼儿园小朋友制作统一的上衣,2米布做了3件上衣。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平均每件上衣用布多少米?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2÷3=2/3(米) 重点难点 分数的意义。难:对真假分数的理解。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 小黑板、纸条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师:在计算中你能得出分数,你能用手中纸条表示出这个分数吗? 生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涂出这个分数来。 指名展示自己折出的分数。 1、认识真假分数 师:你能用图表示这样的分数吗? 小黑板出示红点问题,生可在课本上完成,指名完成小黑板上题目,集体订正。 师:观察2/3 9/4 6/6 3/2 4/5 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把2/3 、4/5这一类叫做真分数,你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叫真分数? 学生讨论,师点拨: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 结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板书:真分数 师:我们把9/4、6/6、3/2这一类分数叫做假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那? 学生很快回答出答案,但不一定全面,可以补充。 师总结: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板书:假分数 2.练习判断真分数、假分数。(可以师口述,也可以小黑板出示)7/7 2/9 8/13 24/6 12/5 5/8 13/7 指名回答,并说出原因。 师: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接下来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来。(小黑板出示) 1/4 1/2 3/4 4/4 7/4 8/4 5/2 小组讨论交流,可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前三个找的 教学步骤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反馈小结 师生活动 快也对,可以一点而过) 3.认识带分数 指名标出4/4、7/4并说出自己如何想的? 生:4/4就是1,7/4就是1加上3/4。 师:1加上3/4我们可以写成一又四分之三,读作:一又四分之三。板书:一又四分之三 师:8/4、5/2谁能表示出它们? 指名标出分数并说如何想的。 板书:二又二分之一 师: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还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如一又四分之三、二又二分之一像这样有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师:想一想你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根据是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师总结。 1、把下面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自主练习6) 7/7 4/3 13/4 10/5 6/2 17/8 11/6 14/9 先独立完成,再订正。 2、自主练习8 在方格里填上适当的假分数,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带分数。 指名填。 自主练习14 在a/7中,a是非0的自然数,当a( )时,分数的值小于1;当a( )时,分数的值等于1;当a( )时,分数的值大于1;当a( )时,分数能化成整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可以补充。 个案补充 教后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真假分数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重点难点 赵玉华 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假分数的意义,并掌握其特征。 自主探索 小组交流 相关练习及小黑板 个案补充 1.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2.进一步理解真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其特征,并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3.培养自主探索与逻辑推理能力,感悟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复习导入 基本练习 对比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达标 小组合作整理信息窗二,看学习了哪些内容? 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相互补充形成知识结构。 自主练习第1题 此题是巩固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本练习题。第一行是根据关系直接填空,第二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联系时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对应关系。 第2题是一种简单的应用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该题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每本辞海的厚度,12本辞海共厚5分米,每本辞海 厚:5÷12=5/12(分米) 第4题是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每个分数对应的点的位置直观理解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大于1. 第6题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假分数的特征,自己总结出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 第7、9题是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分数的意义,即分数还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关系,练习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求出分数和倍数,再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10题是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的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填一填,说一说怎样将1化成假分数,再试着将其它非零的整数化成分母分别是1、2、3、4??的假分数。完成后,要引导学生找规律,为以后解题打基础 。 第12、13题是综合性比较强的练习题,作用是全面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假分a<7时,分数的值小于1;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订正完善。 第14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解题关键。如“分数值小于1”就是说a/7是真分数,那么a肯定小于7,依次类推。在此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题的答案为:在a/7中,a<7时,分数的值小于1; a=7时,分数的值等于1; a>7时,分数的值大于1。当a是7的倍数时,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聪明小屋”是一个借助探索规律巩固分数意义的练习题。练习时可引导学生独立推想:现根据排列规律,算出在43面小旗中,红旗、黄旗、绿旗各有几面,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想出各占几分之几。 一、判断题。 1.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一次,每一小块占

正方形纸的1/2。( ) 2. 分数中的分子,分母都不可以为0。( ) 3. 一本故事书10天读完,7天读完这本书的。( ) 4.带分数都大于1. ( ) 5.分数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类。( ) 二、填空。 1. 5/7=( )÷( ) ( )÷27= 5÷( )=( )/( ) 23÷49=( )/( ) 2. 某班有45名同学,女生有23人,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 )。 3.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4.3/5 kg表示把3kg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每份是( )kg;也表示把( )kg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即( ) 5.分子是7的假分数有( ) 6.分数单位是1/9的最小假分数是( ),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三、综合运用。 1.某校五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比女生少1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放学后,丹丹和莉莉做同样的数学计算题。丹丹5分钟做31道题,莉莉6分钟做35道题,两人谁做题速度快? 教后反思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宋金娥 理解、掌握、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组合作探究 小黑板、纸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师生活动 师:光明小学正在举行校园科技周活动,同学积极参与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带来了三幅作品,看课本20页。 生打开课本看情境图。 师:看到这三幅图你想到了那些问题? 1、生:每块展板的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 指名回答。 (把每块展板看作单位“1”,图片部分分别占展板的1/2、2/4、4/8。) 师:利用手中三张同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把这三个分数表示出来。 小组内合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展示自己小组的分数。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相等。 师:也就是说这三个分数相等。 师板书:1/2=2/4=4/8 师:它们的大小相等,可是分子、分母那?老师还能写出一组数来1/3=2/6=3/9。 2、师:请同学们思考要想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分母应如何变化?结合两组分数说给你小组听听。 小组交流讨论。(组长把找到的规律写下来) 师:谁愿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 学生可能有许多规律。 师: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 (学生可能结合两组分数说,师可以在原式上标注) 师:谁还有补充? 师也可以提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指名结合分数讲述。(师表示出来) 3、师:你能把这些发现概括出来吗?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师板书) 师:我们通过观察两组分数得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所有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它的大小都不变那,我们需要验证一下。 师生活动 生可以借助纸条或线段验证,2/3=6/9 或3/4=6/8 师可以巡视指导学困生。 指名展示自己的验证过程,结论。 师:这个结论是你验证出来的,那你骄傲的写下来。谁和她分数不一样?你得到什么结论? 指名回答。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个案补充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课堂总结 教后反思 师:当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数时,相同数能否是0? 生:不能,0不能做除数。 师板书:0除外 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吗?试一试。 先独立写出,全班交流。 1、 自主练习1 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再交流。是做好辅导。 2、 自主练习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 )/8 4/( )=48/16 35/49=5/( ) 6/8=( )/16=3/( )=( )/12 30/24=( )/8=5/( )=( )/16 1、 一个西瓜,姐姐吃了它的1/4,妹妹吃了它的3/8.谁吃的多,请说明理由。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宋金娥 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灵活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3、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基本练习 对比练习 拓展延伸 师生活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困惑吗? (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针对学生不明白地方,师可以补充例子练习。) 1、 填空 (1)8/( )=16/20=( )40=24/( ) (2) 13/4=( )/20=39/( )=( )÷( ) (3)把4/9的分母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子应该( )。 指名填空,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填。 2、自主练习6 把下面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3 8/18 20/36 12/54 80/90 可以想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其中两个,说说做题的根据是什么.。 3、 自主练习5、7. 先让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是什么,对于计算结果知道化简的,要给予肯定,表扬。 1、 自主练习8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是承办奥运会城市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青岛哪个季节更吸引游客?一起看自主练习8,引导学生把两个分数进行比较,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怎样想的? 2、 自主练习9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1、 判断 (1)3/5的分子加上6,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也应加上6。 ( )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 ) (3)5/6的分子加上4,分母乘2,5/6的值不变。() (4)5/7和1/2化成分母是14的分数分别是10/14 和2/14。. ( ) 师生活动 指名判断,并说出错因。 2、 把下面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13/39 2/78 19/57 7/42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个案补充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课堂达标 教后反思 3/5=3+( )/533=( )/15 6/18=6÷( )/18-( )=2/6 9/13=9+( )/13+26=( )/( ) 2/( )=2+8/15=4/6 师可以先指导,那其中一个做例题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其它题目。订正。 1、 按规律填数。 2/3,6/9,18/27,( ),( ),( ) 32/64,16/32,8/16, ( ),( ),( ) 7/8,14/16,21/24,28/32, ( ),( ),( ) 师引导学生先找清规律,然后再填数。 课题 教学目标 回顾整理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宋金娥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1、 通过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重点难点 重:质。难:对本单元知识进法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假分数、真分数,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并能把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 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运用教法学法 复习法、练习法 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回顾整理 基本练习 师生活动 1、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困惑?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2、师:这单元学的内容真不少,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你想不想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请大家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整理一下,好吗? 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3、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小组合作整理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 师:你认为哪个小组整理的更有创意更合理,为什么?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1、 综合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综合练习2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 综合练习3 涂色表示下面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知道学困生。 4、 综合练习4 指名判断,并说出错因。 5、 综合练习6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十个表示数的文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可再让学生提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每个字占全诗字数的几分之几?每句话字数占全诗字数的几分之几?…… 6、 综合练习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的1/2,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想让学 生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学到的知识 师生活动 1、 综合练习13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2、 综合练习14 这是一道思考题,红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容易看出来,其它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就很难看出来了。这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动手画一 个案补充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拓展练习 课堂达标 教后反思 画、分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小黑板出示 1、 填空 (1)5/8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还可以看作把( )平均分成( ),表示其中的1份。 (2)分数单位是1/12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3)在2/3、6/27、2/6、4/12、 16/48 、4/32这些分数中,与3/9相等的是( )。 (4)273平方分米=( )/( )平方米 29分=( )/( )时 11时=( )/( )日 67公顷=( )/( )平方千米 2、 判断 (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一定是假分数。( ) (2) 8千克的1/9和1千克的8/9一样重。( ) (3)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越小。( ) (4)大于3/8小于5/8的分数只有1个。( )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 主备人 宋金娥 重: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难:能熟练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 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练习法 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回顾整理 基本练习 对比练习 师生活动 1、小黑板出示 2/3 7/7 2/9 5/2 13/3 12/25 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那些知识? 生自由发言。 (师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重点板书。 2、师:把这些只是放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我们需要把它们进行整理。你打算如何整理? 学生分组整理,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师:谁愿展示你小组整理结果? 3、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对整理结果作出评价。 师:对于这一单元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发言,师解答。 1、 填一填。(27页12题、28页1题) (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 )/( ),每次运( )吨。 (2)3/4里面有( )个1/4,有( )个1/8。. (3)( )个1/8是7/8;5/3里面有( )个1/3。 (4) 6÷3=( )/( )=( ) ( )/4=2/8=4/( ) 6/18=3/( )=3÷( ) 指名填空,集体订正。 2、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27页11) 5/3 13/13 25/7 48/24 36/5 29/8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28页2题 要求学生先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鼓励学生根据图多提分数问题,并解答。 2、28页3题 练习时,强调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交流时,相互订正、完善,并通过自评和互评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师生活动 课前准备 小黑板 个案补充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拓展提升 1、 填空 (1)一个三角形,底是10cm,高是6cm。底是高的( )/( ),高是底的( )/( )。 (2)1吨煤3个月烧完,平均每个月烧这些煤的 ( )/( ),平均每个月烧( )/( )吨。 (3)某单位3周烧了20吨煤,平均每周烧这些煤的 达标练习 教后反思 ( )/( ),平均每周烧了( )/( )吨。 (4)3/4=( )/8=9/( ) 7/10=14/( )=( )/30 2=( )/3=( )/4 3=( )/3=( )/( ) 2、 比较分数的大小 5/8○2/48 17/17○12/12 18/5○5 1/12○1/15 21/26○5/13 18○54/3 1、 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 3÷10= 7÷4= 13÷40= 21÷15= 2、 王师傅2小时做了15个零件。李师傅3小时做了20个零件。他两人谁做的快些? 师对表现好的学生作出评价、肯定。 第三单元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通分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同时也为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单元共分四个信息窗和一个拓展平台,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教材分析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约分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4、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平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约分并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正确的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 2、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旧知学习新知。 3、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适当放手,促进迁移;适时讲解,提升认知。 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充足的练习,以便熟练的掌握新知。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2课时 相关链接 1 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丁延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措施 课时分配 课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4、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窗花剪纸、若干张长24厘米,宽18课前准备 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张边长1-8厘米的各种正方形纸。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师生活动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导入新课 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 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 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 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小组合作,(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获取新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 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 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 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 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 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 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 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 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 系?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课堂总结 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数 18的因数 1,2, 9,18 4,8,12,24 3,6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 我想现在这些数字可以拥有一个新名字了?(学生起名字)板书:公因数。 这些数中最大的是?6,它可以叫?(学生起名字)板书:最大公因数 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什么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自主练习1(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3)、 刚才同学们采用了列举法和集合图(板书)的方法找出了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看来同学们已能做到学以致用。实际上在求最大公因数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快更好的方法,想知道吗?告诉你,短除法。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公因数。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8米,宽9米。要在它们的四周和四角栽树苗,每两棵树苗之间的距离相等。最少要栽树苗多少棵?每相邻两棵树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先自己审题,然后小组交流并达成共识,最后集体交流。 这节课有收获吗? 说说你的表现。 2 教后反思 课题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丁延坡 公因数 1、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熟练掌握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3、在学生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二、基本练习 三、对比练习 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分别找学生说一说,其余学生可补充。 1、用短除法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32 42和72 20和36 7和21 25和40 48和28 1、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 (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 (3) 指名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其中的较小数”、“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做自主练习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白题意,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 师生活动 个案补充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用短除法熟练求重点难点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讲解法以及练习法 四、拓展练习 五、课堂达标 教后反思 3、做自主练习第6题。 提示学生有的题目可以利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1、做自主练习第7题。 本题是利用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明确求“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比较合适”实际上就是求90和60的公因数,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第二问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只要学生能说出较为合理的理由即可。 2、自主练习第8题,这是一道星号题。 本题属于应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明确求“每段彩带最长几厘米?”就是求这3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迁移类推,找到3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a是b的倍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2、将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土地划成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小组合作完成后交流方法)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丁延坡 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探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约分的意义和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约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约分的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准确看出重点难点 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出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圆片、直尺、彩笔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生活动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你愿意听吗?师讲故事:熊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熊宝宝兄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熊妈妈问:“你们每人都吃了多少呢?”小熊说:“我吃了3块。”大熊说:“我吃了1块。”熊妈妈表扬了大熊懂事。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能不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说:1、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8+1/8 2、大熊比小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8-1/8 同学们可真棒,提出的问题又多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谁能说一说3/8+1/8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学生可能会说:3/8+1/8表示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西瓜?求一共所以用加法。 2)猜一猜它的结果可能是多少?学生可能会猜是4/8或1/2。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哪一个对呢?有办法验证吗?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1)3/8表示3个1/8,1/8表示1个1/8,3个1/8加上1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2)我是运用了画图的方法,。把圆平均分成了8份,先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1/8,再涂出其中的3份,表示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一共是4个1/8,也就是4/8, 从图上发现涂色的部分恰好占整个圆的1/2。所以我认为是1/2.。 师及时进行评价、总结:你们可真棒,不仅能看出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1/2,而且还运用图形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是多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啊!其实你们的理由都是对的,观察一下1/2和4/8这两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会观察到4/8的分子和分母有公因数 个案补充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反馈小结 教后反思 1、2、4,而1/2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二)最简分数 (1)师小结:像1/2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 巩固认识 1.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判断是否最简分数。 2.你能把16/24化成最简分数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化简方法。对于学生的做法都予以肯定。 化简以后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和原来分数的分子与分母谁大谁小?学生可能会说化简后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变小了。 师小结:约分的意义 约分时有哪些形式呢? A、 可以用公因数依次约分。 B、 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分。 (三)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大熊比小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式、猜想、验证、解决。 2、归纳方法,提升认识 想一想: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引导学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1、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8/10 7/28 9/15 20/32 27/81 2、计算 2/5+1/5 9/20-7/20 7/4-3/4 25/39+24/39 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淘气3000问》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课题 约分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丁延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约分的意义和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约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生活动 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约分,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练习法 小黑板及相关习题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二、基本练习 三、对比练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生分数的加减法,最简分数、约 分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最简分数? 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 先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1、自主练习第1题 把下面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20/32 34/51 16/64 27/81 39/78 学生独立练习,练习时,学生逐次化简、一次化 简都是可以的,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 2、计算 2/5+1/5 9/20—7/20 7/4—3/4 25/39+24/39 5/9+7/9 该题是一道巩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化简的练 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结果,在进 行约分化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只写出结果而 没有化成最简分数,应通过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并 改正。 3、自主练习第3题 该题是综合巩固分数化简和比较大小的题目。练习 时,让学生先思考比较方法,再独立进行比较。交 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明怎样化简便于直接比较。 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情况下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 数进行比较简单,什么情况下将两个分数化成同分 子分数进行比较简单。 1、自主练习9题。 这是一道应用生活实例巩固分数减法的练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确本题是把总承 重量看作单位“1”,前轮承重量加后轮承重量等 于自行车的总承重量。然后计算填写表格。交流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达标 教后反思 时,重点交流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2、小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他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 1/8,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3/8.,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3、一根10米长的电线,第一次用去7/5米,第二次用去8/5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1、自主练习第12题 它是一道分数知识综合应用的练习题。在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读懂题目提供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再寻找条件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从表中整理出数据,再用分数表示结果并进行化简。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多提出可以用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全面巩固学过的知识。 2、 吴燕在班级小银行存了27/5元钱,他如果把钱给王芳7/5元,两人钱数就相等。王芳存了多少元钱?两人一共存了多少元钱? 23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新的分数约303分后是,减去的数是多少? 41、 2、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课题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耿凤英 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个案补充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教法学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法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师生活动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欣赏了剪纸小组同学们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更加了不得,不信你们看。(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 (一)、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是两步计 算。 生甲: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 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的总数的几分之几? 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先来解决甲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 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 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5+2/15=3/15 3/15+8/15=11/15 1/15+2/15+8/15 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15+2/15+8/15 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 式: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论。 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 分数连加的法则吗? 生: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多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二)、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 生: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是3/9 生: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 句话概括一下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师: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集体订正。 四、拓展提升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困生)自主练习2、3自主完成; 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 五、反馈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掌握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教后反思

课题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耿凤英 教学目标 理解同分母分数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重点连加连减的意义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 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法自主探究 合作学法 交流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课前 题的习惯。 准备 师生活动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欣赏了剪纸小组同学们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更加了不得,不信你们看。(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 (一)、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是两步计算。 生甲: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一共 占第一小组作品的总数的几分之几? 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先来解决甲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5+2/15=3/15 3/15+8/15=11/15 1/15+2/15+8/15 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15+2/15+8/15 个案补充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 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论。 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 同分母分数连加的法则吗? 生: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多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二)、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 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 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 分母都是9。 生: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是3/9 生: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师: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反馈小结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困生),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2、3自主完成; 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掌握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教后反思 课题 展板布置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耿凤英 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 个案补充 教学目标 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师生活动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1、摆纸片活动。 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 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 设问:那竖着排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区要用右图所示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3)情况反馈:指名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有: 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适时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6÷3=2(次),6÷2=3(次)) 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再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12÷3=4(次), 12÷2=6(次)) (4)总结规律 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揭示概念 讲述:像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

教学步骤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四、反馈小结 师生活动 是无限的,同样用省略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预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既是一个数的倍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教师: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其中最小的的是6,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12和18的最小的公倍数吗? 学生交流,独立尝试。 一一列举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08??(板书:注意省略号)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能不能更快捷一些,只列举出1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呢?学生尝试 谈话: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还是从6的倍数中找9的倍数,都只要从一个数的倍数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着写短除式,让学生明白要用这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到两个数的商是公因数只有1为止。 引导学生说出在短除式中,作为除数的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为最后的商的数是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用短除式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最后应该把除数和商乘起来. 教师板书:2333233=36 请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求出6和15的最小公倍数。 总结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2、做“自主练习”第2题:数学游戏。 生1: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 生2: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举两只手的同学的学号就是4和6的公倍数。 1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怎样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个案补充 教学反思 课题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耿凤英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 练习法 相关习题 个案补充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 师生活动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二、基本练习 三、对比练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空。 5的倍数有:( ) 7的倍数有:( ) 5和7的公倍数有:( )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 2.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3和7 5和9 10和6 在〔 〕里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3〔 〕 5和6〔 〕 2和7〔 〕 18和6〔 〕52和13〔 〕6和72〔 〕 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观察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7和1〔 〕 6和30〔 〕3和6〔 〕 5和6〔 〕 4和12〔 〕 19和20〔 〕 5和8〔 〕 60和15〔 〕 7和11〔 〕

教学步骤 四、拓展提升 五、课堂小结 动脑筋: 1.一个自然数除以2、5、7,商都是整数,没有余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2.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18米,第二根长24米,要把它们剪成同样长短的跳绳,而且不能有剩余,每根跳绳最长多少米?一共可剪成几根跳绳? 3.3路汽车3分钟发一次车,96路汽车5分钟发一次车。3路和96路汽车同时出发后,再过多少时间会同时发车? 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较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活动 个案补充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耿凤英 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个案补充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师生活动 课前准备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里的知识很奇妙, 像魔术一样,愿学吗?给你一个展示的舞台自己学习好吗? 检查学习情况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7 0.18 0.005 (1)学生尝试转化: (2)指名板演。 (3)小组评价黑板上的题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然后自查。 (4)全班交流黑板上的题,校正小数化分数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5)全班讨论: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有限小数可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等的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做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去掉做分子。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10 97/100 7/20 19/30 (1) 学生尝试做。 (2)组内交流每一道题是怎样将分数化成小数的? (3)派代表上讲台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4)讨论:分数化成小数分为哪两种情况?应该怎样转化? 总结方法: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 分母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得数一般要保留三位小数。

教学步骤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提升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师生活动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2 0.05 0.004 0.2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8/25 9/14 11/20 19/27 12/15 1.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5/8( )0.625 3/5( )0.64 7/2( )3.6 1/8( )0.125 3/4( )0.7 5/6( )0.888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 )=6÷( )=( )/20=( )÷15 ( )/8=0.375=9÷( )=6/( )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用呢? 个案补充

课题 分数加减(一)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耿凤英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 复习法 练习法 相关习题 个案补充 1.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知识梳理 二、针对重点 概括提炼 三、拓展提升 师生活动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混合运算??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前准备 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无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归纳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回答提炼重点,概括归纳。小结板书: 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 ②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③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 ④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⑤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号外的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约简。 1. 把下面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6/32 150/70 18/76 20/15 21/9

教学步骤 四、反馈小结 师生活动 2.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4和17 16和92 5和17 20和15 3. 算一算。 8/11+3/11-5/11 7/9+4/9+5/9 1-5/12-7/12 13/17-4/17 2/10+3/10 7/4-5/4 13/14+15/14 4. 解决问题。 一本书,小明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1/8,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3/8,还剩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 一根10米长的电线,第一次用去9/7米,第二次用去11/7米,第三次用去16/7米,三次共用去多少米? 根据以上题目的完成情况,调整复习重点,补充有针对性的练习。 个案补充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