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4-21 16: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博弈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第2卷第3期江西蓝天学院学报Vo1.2No.3

      

2007年9月JOURNALOFJIANGXIBLUESKYUNIVERSITYSeptember.2007

博弈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郭寒宇

(江西蓝天学院就业中心

江西南昌330098)

摘要: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对毕业生职业选择进行了分析,通过博弈结果研究和探索,揭示出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

的一般现象与规律。

关键词:博弈论职业选择人职匹配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2007)03-045-03

二)  矛盾,在生活中无处不见,职场也是如此。用人”。第一单位想以最少的成本招聘到最佳的人才,而毕业生,方面则更愿意以最少的成本找到最好的单位,,直到挑,而大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甚至会总是稍纵即逝,”主动请缨;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生是买最佳人才,结果。方市场,用人单位是卖方市场,毕业生随意在用人单位中挑肥拣瘦,直至挑中理想的用人单位,而用人单后的选择。位由于急需人才只能“有多少要多少”。从博弈双方

笔者把博弈论引入毕业生职业选择之中,并从来看,买方市场占了便宜,但这只是一时得利,没能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毕业生与毕业生间等方面来到人职匹配,用人单位挑中的毕业生水平如超出它探讨博弈问题。所需要的水平极有可能会跳槽,反之,则惨遭淘汰。

(三)双赢的“正和博弈”。所谓“正和博弈”,就

一、博弈的类型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

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体的

博弈论(Game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

利益有所增加。例如,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

岗位,而用人单位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达到

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此理论由两位杰出的学

了人职匹配,毕业生满意,用人单位也满意,这也是和

者———冯 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在上世纪中期创立,

谐就业的目标。

并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天才约翰 纳什予以完善和发展。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存在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突,实际上是一种博弈关系,这种矛盾冲突的博弈结果有三种情况:负和博弈、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产生的博弈在目前的求职

(一)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求职中由于求职市场上司空见惯,一般有人职匹配、违约和虚假等几方与用人方的冲突和矛盾,造成两败俱伤,博弈论把种博弈情况。

(一)人职匹配方面的博弈。求职者将来在用人这种情况叫“负和博弈”。例如,大学生择业时自高

自大、眼高手低;而用人单位也对求职大学生挑三拣单位可能的表现有两种:人职匹配(毕业生的水平与四,“人才高消费”,从而使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而岗位的要求相适应)和人职不匹配(毕业生的水平远用人单位也出现“人才荒”,双方的良好愿望均未实超过或远低于岗位的要求);而用人单位当前的决策现。由此不难看出,求职中“负和博弈”,从结果看,也有两种:聘用某个求职者和拒绝某个求职者。这都没有所得,或者所得小于所失。样,一次求职可能会面临如表1所示的四种结果。

收稿日期:2007-03-26

(2006-2007年)规划项目重点课题“(编号为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神经经济学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06JY01)的阶段成果。

45

博弈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郭寒宇:博弈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2007)

表1

用人单位聘用

求职者将来的表现

人职不匹配

人职匹配

拒绝情况Ⅰ说明用人单位聘用了日后人职匹配的毕业生,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来讲是互惠互利的,这是“正和博弈”;情况Ⅱ意味着,用人单位错误地拒绝了一个将来表现会比较成功的求职者,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挑选更多的求职者;情况Ⅲ意味着,用人单位错误地招聘了一个不合适的员工,日后可能不胜任工作或不安心工作,说明用人单位选择了人职不匹配的毕业生;情况Ⅳ拒绝了将来不称职的员工,双方都避免了日后的麻烦。

(二),:;:相信信,双方从彼此的坦荡与信任中可获得收益a;求职者欺骗而用人单位相信,那么求职者欺骗成功,获得收益b,用人单位相应损失收益b;求职者欺骗而用人单位不相信,求职者的伎俩被识破获得收益0,用人单位也未能从发现作弊中得到正收益,其收益也为0;求职者不欺骗而用人单位不相信,那么求职者因觉得冤枉丧失收益c,用人单位因没有相信实话也可能决策失误,丧失收益c。表2就是这个博弈矩阵(每格第一个数字表示求职者的收益,第二个数字表示用人单位的收益):

表2

而用人单位也没能从中获益,这时的博弈也是“零和博弈”。此时的纳什均衡是求职者欺骗而用人单位不相信,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b<a,欺骗得不到更大的收益;或c>b,欺骗被发现的损益大于欺骗得到的获益,换一句话,就是提高欺骗的成本———降低欺骗的收益,增大欺骗的风险,加强诚实的获益,这时的纳什均衡就变成毕业生不欺骗而企业也信任毕业生了。

(三)违约方面的博弈。用人单位及毕业生都不希望有毁约现象的发生。用人单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换来一纸空文,再次招聘时则会采取更强约束力的文书,同时,“机不可失,”用人单位违约

求职者

不违约

-d,d

b,b

违约a,a

不违约当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合适而同时提出违约时,这时候是“正和博弈”,皆大欢喜,好合好散,双方各获利a;而双方都不违约时,也是“正和博弈”,双方同时获益b(只有a>b时,双方才会同时选择违约);当毕业生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要违约,而用人单位不同意,为“零和博弈”,这时毕业生获益c,而用人单位受损c;用人单位发现签下的毕业生不满足其需要,欲解除合约,而毕业生此时可能已经错过很多机会,也为“零和博弈”,用人单位获益d,而毕业生损失收益d。

在这个博弈中,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同时违约是用人单位

一个纳什均衡。博弈的结果将是求职者遇到好单位

相信不相信

就违约,而用人单位也不会固守合约。要解决这个欺骗b,-b问题,必须使a<b,也就是违约的收益得不到更大的

求职者

收益,换一句话,就是提高违约的成本———对求职者不欺骗a,a-c,-c

和用人单位违约行为进行惩罚,公布个人和企业诚

当求职者不欺骗的时候,用人单位的最佳选择信等办法,这时的纳什均衡就变成双方都不违约了。是相信,这时是“正和博弈”,双方的收益均为正值a;

三、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博弈

但求职者预计用人单位会相信的时候,可能就会采取欺骗,这时的博弈是“零和博弈”,一方收益,一方不仅毕业生和企业间存在博弈,不同毕业生之受损;此时受损的用人单位一旦发觉求职者的欺骗间也存在博弈关系。对于不同毕业生来讲,他们对行为就会采取不相信,而对于诚实的求职者来讲,用求职的要求不一样,有的人考虑的是只要有份工作人单位也不相信他们,则产生了“负和博弈”;用人单就行(温饱型),而有的人更多考虑的工作的待遇(小位成功发现了造假的求职者时,求职者的声誉受损,康型)。 46

博弈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

(一)温饱型。如果毕业生关心的只是求职成功与否,在这种条件下,可以用博弈论中所谓的“少数者博弈”模型来描述。对于职业选择,选择去哪家公司应聘,与其他毕业生的选择密切相关,如果大家都选择A公司竞聘,你的正确选择就是去B公司;如果大家都选择B公司,你的正确选择就是A公司。假定有甲乙两个毕业生面临毕业(这两个人可以看作是由全部毕业生分成的两个部分),每个人均有去

(二)小康型。如果A公司和B公司的待遇不同,而毕业生追求的是求职的“小康”,这时博弈矩阵变为下图,如果博弈双方去求职,A公司有1的收益,B公司有2的收益,此博弈矩阵的纳什均衡就是大家都选择B公司。

表5

A公司

B公司1,2

A公司和B公司两个策略,每个人在每一策略条件

毕业生乙2,12,2

下的收益可以用表4所示的博弈矩阵来描述。如果两人的选择相同即两个人都求职A公司或者都求职

在大学生急B公司,每个人成功的概率均为0.5;如果两人的选

择不同即如果甲选择求职A公司,乙则选择求职B,大学生一

”了。公司,反之亦然,两人的成功率都是1,即100%。

,表4

,致使毕业生A公司B公司

”,因而也就导致了“就业结构不平

毕业生甲0.5,0.1.5,5

毕业生甲1,1

,该博弈矩阵有两个纳什

均衡,即(A公司,B公司)或(B公司,A公司)。这说明毕业生要错开就业,避免激烈竞争,各取所需。比如当大家同时挤向沿海大城市时,去西部或基层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的现状。

职业选择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博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就业市场庞大、复杂、脉络众多,甚至有失规范。在就业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合作的思想,在求职过程中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要以诚相待,提高自身素质,让用人单位充分相信,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以减少双方在相互交流中的这种博弈,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韩长福.博弈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分析[J].科技资讯,2006,(16):252-253.

[3]张建军.从博弈论解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J].思想理论教育,2006,(2):66-69.

[4]丁宁宁,孙孝文.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非理性博弈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66-69.

[5]童毛弟,王建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J].江苏高教,2006,(4):105-107.

[6]黄叙,张霞.应聘者与用人单位行为的博弈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4):159-161.

(责任编辑:赖征海)

ApplicationofGameTheoryonGraduate’sCareerChoice

GUOHan-yu

(EmploymentCenter,JiangxiBlueSkyUniversity,Nanchang330098,China)

Abstract:FromtheangleoftheGameTheory,thisarticleanalyzesthegraduate’scareerchoice,studiesand

exploresthegeneralphenomenaandrulesofgraduate’sjobchoosingaccordingtotheresultoftheanalysisoftheGameTheory.

KeyWords:theGameTheory;careerchoice;matchbetweenpersonandpost

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d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