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23 00: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年 第 学期 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 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试题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试班级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考试成绩

1.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计10分)

电磁波谱 大气窗口 地面分辨率 反差系数 解译标志 2. 填空(20分)

①遥感技术系统一般

由 、 、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和 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 ,获取信息的基本原理

是 、 和 。

②波长 的电磁辐射叫红外线,太阳辐射的能量90%集中在 之间,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出现在 ;大气中对电磁辐射吸收强烈的物质主要

有 、 和 ,其中对中红外波段吸收强烈的是 。

③彩色三要素指的是色调、 和 ,其中色调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

射 , 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射反射的总能量。

④加色法合成中,等量绿色光与红色光混合得到 ,品红色花朵在青色灯光下呈现为 色;减色法合成颜色时所用的三原色是 ,等量混合后形成 ,红色的补色是 。 ⑤摄影成像的过程分摄

影、 和 三个阶段,其中曝光是可见光与感光物质发

生 ,在感光片上形成 ;彩色影像是根据三基色原理,经过色光

的 与 得到的。

⑥航空摄影像片用的是 投影,过投影中心与地平面垂直的光线叫 ,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 ,主纵线是通过 与 的连线。

⑦航摄像片的倾斜误差位于像点与 的连线上,其大小

与 、 成正比,与 成反比,包含像主点的部分,像点 移动。

⑧Landsat7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 ,每天可绕地球 ,覆盖全球一遍所需时间是 ,SPOT卫星覆盖全球一遍的轨道数是 。 ⑨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在TM1-4影像上,水体色调最深的波段是 ,区分水体深浅和泥沙含量的最佳波段

是 ;在TM4(蓝)、TM3(绿)、TM2(红)合成的彩色影像上,植被为 ,水体为 。 ⑩CBERS-1的成像传感器有 、 和广角相机,其中广角相机的分辨率为 ,像幅带宽 。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每小题判断正确得2分,判断错误扣1分,扣至0

分为止)

①电磁辐射的本质是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各个波段同时存在,表现一样明

显。 ( )

②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峰值波长则与绝对温度成反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最大辐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 )

③虽然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但是,物体的颜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光源的颜色不同而变

化。 ( )

④减色法合成颜色时,等量三原色合成的颜色是灰色,随着三原色浓度的增加,混合色的明度增大,逐渐变为白

色。 ( )

⑤航空像片比例尺的特点是不固定,即不同部位和海拔高度的地物比例尺不相等,因而地面上大小相同的地物,在航片上大小一定不同。 ( )

⑥在水平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高海拔时影像大,位于低海拔时影像

小。 ( )

⑦具有相同地物影像、且比例尺大小相近的两张摄影像片,就可以组成一个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

察。 ( )

⑧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TM3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深,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

浅。 ( )

⑨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温度愈高电磁辐射能力愈强,在发射热红外影像上,亮色调的物体温度高,暗色调的物体温度就

低。 ( )

⑩扫描影像上像元对应的地面线度随扫描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位于中心轴线时大,位于两边时小。 ( )

4.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25分)

①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 ②感光片成像原理

③航摄像片飞行质量评定内容与标准 ④遥感影像立体观察条件

⑤SPOT卫星传感器及其影像的主要特点

5. 分析计算(第1题10分,第2题5分)

①系统分析航空摄影像片投影误差规律。

②己知:H0=2150m,ha=950m,Lo=291mm,La=219mm Lb=231mm,求B点海拔高度? 6. 画图表示出日光下白、红、绿、蓝、黄、品红、青和黑色物体在如下所示的感光片上的色彩再现过程(10分):

感光负片结构:感蓝层+品红色成色剂,感绿层+青色成色剂,感红层+黄色成色剂

感光正片(相纸)用普通天然彩色相纸。

色彩再现过程:物体原色 曝光 显

影 漂定 负片影像 正片影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遥感原理与方法 学年学期:

试卷类型: 考试时间: 专业年级:

1.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计10分)

电磁波谱:为了便于比较电磁辐射的内部差异和进行描述,按照它们的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画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做电磁波谱。

大气窗口:是指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和散射都很小,而透射率很高的波段。换句话说,就是电磁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损耗很小,能透过大气的电磁波段。 地面分辨率: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反映地表景物细节能力的指标,亦称为空间分辨率,定义为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所代表的地面距离的大小。 反差系数:是指摄影后,影像的明暗程度与原景物明暗程度的比值,它用来度量感光材料对景物反差的表达能力,以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密度差与相应两点曝光量对数差的比值来表示。

解译标志:是指那些能够用来区分目标物的影像特征,它又可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两类。能够直接反映物体或现象的那些影像特征称为直接解译标志;通过与之有联系的其它地物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影像特征,称为间接解译标志。

2. 填空(20分)

①平台,传感器,分析解译系统;传感器,光化效应,光电效应,光温效应。 ②0.76-1000μm,0.2-1.4(3.0)μm,0.5μm,O3,CO2,水汽,水汽。 ③饱和度,明度,反射的主波长,明度。

④黄色,蓝色;黄、品红、青色,黑色(灰色),青色。 ⑤负片过程,正片过程,光化效应,潜影,分解,合成。 ⑥中心,主垂线,像底点,像主点,像底点。 ⑦等角点,倾角,辐射距,焦距,向内。 ⑧98.9分,14.56圈,16天,369。

⑨TM4,TM1,蓝(青)色,黄(红)色。

⑩CCD相机,红外扫描仪,256m,890km带宽。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每小题判断正确得2分,判断错误扣1分,扣至0

分为止)

①(错误), 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⑥(正确),⑦(错误),⑧(正确),⑨(错误),⑩(正确)。

4.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25分)

①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

土壤对电磁辐射的反射状况很复杂,许多可变因素,如土壤类型、表面粗糙度、矿物成份、太阳高度角和水分含量等,都影响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一般在可见光区土壤的反射率高于植物,而在近红外波段则相反。

1)土壤类型不同,反射波谱相异 如半沙漠地区的土壤,反射率较高,在近红外波段和植物的反射率几乎相当,而在红光波段相差很大;黑土的反射率在所有波段都很低。

2)土壤颗粒小的表面反射率大,大的反射率小。

3)含水量 干燥土壤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如果土壤中所含水分不超过某一湿度界线时,潮湿土壤的反射率几乎不变;当土壤中所含水量大于某一湿度界线时,反射率显著降低;当土壤被一薄水层包围时,反射率再次上升。

4)矿物成份 石英含量高时,土壤有较高的反射率,黑云母的含量高时,则反射率低。土壤中腐殖质与铁的氧化物之比较小时,光谱曲线在红光段有一个最大的反射值。如果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盐壳,在可见光波段具有相当高的反射率(60~85%)。

②感光片成像原理

感光片成像主要利用光化效应,将电磁辐射转化成光学影像。

(1)潜影的形成:摄影曝光时,短波电磁辐射到达感光片乳剂层,卤化银结晶体的负离子吸收光子(辐射能hν),放出自由电子,形成中性卤原子,银离子吸收电子中和成银原子,当数量足够时形成潜影(不可见影像)。 (2)可见影像的产生:潜影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过程,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①显影 利用适当的化学药品—显影液,处理已经感光的底片,继续使卤化银还原成银,使潜影逐渐变成可见的影像。经过显影,乳剂中已曝光的卤化银还原

9

出10个银原子,其黑色沉淀人眼可见;末曝光的卤化银还原出来的银原子极少,对影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样形成了密度不同的黑—灰色影像。

②定影 利用定影液来清除卤化银,使显影的影像稳定下来,不致遭受破坏。经过定影的感光胶片再经过水洗与干燥后就成为一张具有稳定影像的感光片了,用它可加工各种遥感资料。

③航摄像片飞行质量评定内容与标准

(1)像片重叠度:航空摄影一般规定:航向重叠度为60%,最小不得小于53%;旁向重叠度为30%,最小不得小于15%。

(2)像片倾斜角:在空中摄影曝光的一瞬间,像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影片的倾斜角,像片的倾斜角一般应小于2°,最大不得超过3°。 (3)航线弯曲度:航线弯曲度它等于整条航线的长度L与最大弯曲的矢距δ之比, 一般要求航线弯曲度不超过3%。

(4)像片旋角(航偏角):相邻像片两像主点的连线与航线方向像幅上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像片旋角或航偏角。一般要求它不超过5°,最大不超过8°。如图7-3所示。

(5)底片压平质量:压平质量由压平线进行检查,一般要求压平线弯曲不得大于0.05-0.1mm。

④遥感影像立体观察条件

在不同的摄影站,用同一焦距的航摄仪对同一地物进行摄影,得到两张像片,称作立体像对,它是具有相同地物的一对影像。利用航片进行立体观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观察两张相邻的具有一定重叠的像对。 2)两眼分别同时各看一张像片。

3)像片安放时,相应点的连线必须与眼基线平行,且两像片间的距离要适中。 4)两张像片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最大差值不宜超过16%。

⑤SPOT卫星传感器及其影像的主要特点

1.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计10分)

反射波谱特性: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反射能力的变化,亦即物体的反射系数(率)随入射波长的变化规律叫做该物体的反射波谱。

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物体对任一波长的发射本领和它的吸收本领成正比,比值与物体的性质无关,只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

地面分辨率: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反映地表景物细节能力的指标,亦称为空间分辨率,定义为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所代表的地面距离的大小。 宽容度:是指胶片复现被摄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用感光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最大曝光量与最小曝光量之差来表示。

图型:图型又称结构,是个体可辨认的许多细小地物重复出现所组成的影像特征,它包括不同地物在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2. 填空(20分)

①3nm-0.38μm,0.2-1.4(3.0)μm,0.5μm,O3,CO2,水汽,CO2。 ②色调,明度,反射的选择性程度,色调。 ③品红色,红色;分解、合成,减色法。

④>60%(≥53%)、>30%(≥15%)、<2°(≤3°)、≤3%、<5°(≤8°) ⑤主光线(轴),像主点,等角点,像片倾斜、高低起伏。 ⑥像底点,高差,辐射距,航高,增加。

⑦降低(减小)、越小,提高(增加)、越小。

⑧准圆形、近极地,与太阳同步,中高度回归轨道;26天、369。 ⑨TM3,变亮,TM4,红(品红)色,蓝(青)色。

⑩26天,19.5m,80-160m,120(113)km,256m,890km。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每小题判断正确得1.5分,判断错误扣1分,扣至0

分为止) 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⑤(错误),⑥(正确),⑦(错误),⑧(错误),⑨(正确),⑩(错误)。

4.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30分)

①红外线和微波的基本特性

红外线波长λ为0.76-1000μm,可分成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超远红外和赫兹波。近红外是地球反射来自太阳的红外辐射,中远红外等是物体发射的热辐射,所以也叫热红外,它只能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获取信息。红外线对人眼睛不起作用,能聚焦、色散、反射,具有光电效应,对一些物体有特殊反映:叶绿素、水、半导体、热等。

微波波长λ为0.1-100cm,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微波的特点是能穿云透雾,甚至穿透冰层和地面松散层,其它辐射和物体对它干扰小。物体辐射微波的能量很弱,接收和记录均较困难,要求传感器非常灵敏。

②水体波谱特性

水体的反射率在整个波段范围内都很小,从蓝光段的15%降至红光段的2%,进入红外波段后几乎等于零。影响水体反射率的主要因素是水的混浊度、水深、以及波浪起伏、水面污染、水中生物等。洁净的水对蓝紫光有一些反射,其余波段大部分被吸收;蓝紫光也能穿透一定深度的水层(2-20m)。如果水较深,逐渐被吸收,如果水较浅,部分光线可反射返回地面。水中的悬浮沙粒径大于太阳光谱波长,结果产生米氏散射,使水的反射率在各波段都有所提高,尤其在黄红波段,增加更大。水中的浮游生物由于其含叶绿素,所以在红外波段有较高的反射率,水面因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通常在紫外波段有较高的反射率。水面波浪起伏也可增加反射率。

③感光片成像原理

感光片成像主要利用光化效应,将电磁辐射转化成光学影像。

(1)潜影的形成:摄影曝光时,短波电磁辐射到达感光片乳剂层,卤化银结晶体的负离子吸收光子(辐射能hν),放出自由电子,形成中性卤原子,银离子吸收电子中和成银原子,当数量足够时形成潜影(不可见影像)。 (2)可见影像的产生:潜影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过程,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①显影 利用适当的化学药品—显影液,处理已经感光的底片,继续使卤化银还原成银,使潜影逐渐变成可见的影像。经过显影,乳剂中已曝光的卤化银还原

9

出10个银原子,其黑色沉淀人眼可见;末曝光的卤化银还原出来的银原子极少,对影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样形成了密度不同的黑—灰色影像。

②定影 利用定影液来清除卤化银,使显影的影像稳定下来,不致遭受破坏。经过定影的感光胶片再经过水洗与干燥后就成为一张具有稳定影像的感光片了,用它可加工各种遥感资料。

④遥感影像立体观察条件

在不同的摄影站,用同一焦距的航摄仪对同一地物进行摄影,得到两张像片,称作立体像对,它是具有相同地物的一对影像。利用航片进行立体观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观察两张相邻的具有一定重叠的像对。 2)两眼分别同时各看一张像片。

3)像片安放时,相应点的连线必须与眼基线平行,且两像片间的距离要适中。 4)两张像片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最大差值不宜超过16%。

⑤TM影像光谱特性

TM1:0.45~0.52μm,对叶绿素与叶色素浓度反映敏感,有助于判别水深、水中泥沙分布和进行近海水域制图等。

TM2:0.52~0.60μm,这个波段在两个叶绿素吸收带之间,对健康茂盛植物反映敏感,对水的穿透力较强;用于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射率。TM1和TM2合成,显示水体的蓝绿比值,能估测可溶性有机物和浮游生物。

TM3:0.63~0.69μm,为叶绿素的主要吸收波段,反映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吸收、植物健康状况,用于区分植物种类与植物覆盖度;广泛用于地貌、岩性、土壤、植被、水中泥沙流等方面。

TM4:0.76~0.90μm,对绿色植物类别差异最敏感(受植物细胞结构控制),相应于植物的反射峰值,为植物遥感识别通用波段。用于生物量调查、作物长势测定、进行农作物估产等。

TM5:1.55~1.75μm,处于水的吸收带(1.4~1.9μm)内,、植物含水量调查、水分状况、地质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能力,易于区分云、冰与雪。

TM6:10.4~12.5μm,区分农、林覆盖类型,辨别表面湿度、水体、岩石以及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热测量与制图,对于植物分类和估算收成很有用。

TM7:2.08~2.35μm,用于城市土地利用与制图,岩石光谱反射及地质探矿与地质制图,特别是热液变质岩环的制图。

5. 分析计算(第1题10分,第2题5分)

①系统分析航空摄影像片倾斜误差规律

地物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位置与同一摄影站摄得的水平像片上的像点位置相比,产生的一段位移称倾斜误差。

(1)像点位移的路线:航摄像片因倾斜而引起的像点位移路线是在像点与等角点的连线上。

(2)倾斜误差的大小及像点位移规律 倾斜误差的近似公式: ≈-

倾斜误差的如下规律:

1)倾斜误差的大小与像片倾角成正比,倾角越大,误差越大,倾角为0,倾斜误差为0,即像片水平时,不存在倾斜误差。

2)倾斜误差的大小与像点的辐射距平方成正比,而与航摄仪焦距成反比,幅射距r越大,即越位于像片边缘的像点,倾斜误差也愈大;焦距越小,则倾斜误差越大。反之,则倾斜误差越小。

3)等比线上各像点不存在倾斜误差,位于主纵线上的像点,倾斜误差最大。 4)等比线hchc把像片分成两部分,包含像主点的部分像点朝向等角点方向移动,使图形收缩;包含像底点的部分,像点背离等角点方向移动,使图形放大。

②己知:H0=2650m,ha=850m,Lo=316mm,La=218mm Lb=226mm,求B点海拔高度? 解:Δhb-a= 2Ha = 2(2650-850)= 21800=-160(m) hb= ha+Δhb-a=850-160=690(m)

答: B点海拔高度为690m

6. 画图表示出日光下白、红、绿、蓝、黄、品红、青和黑色物体在如下所示的感光片上的色彩再现过程(10分):

色彩再现过程:物体原色 曝光 显

影 漂定 负片影像

物体原色 曝光(3分) 显影(1.5

分) 漂定(1.5分)

负片影像(2分) 正片影像(2分)

物体原色:白、红、绿、蓝、黄、品红、青和黑色 负片影像:黑、黄、青、品红、绿、红、蓝和白色 正片影像:白、蓝、红、绿、品红、青、黄和黑色。 白 红 绿 蓝 黄 品红 青 黑 物体原色 曝光 青 青 青 青 黄 黄 黄 黄 显影 品红 品红 品红 品红 青 青 青 青 黄 黄 黄 黄 漂洗 品红 品红 品红 品红 黑 品红 黄 青 红 蓝 绿 白 负片影像

白 绿 蓝 红 青 黄 品红 黑 正片影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 —20 学年第 学期《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

专业年级: 命题教

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

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计10分)

反射波谱特性 基尔霍夫定律 地面分辨率 宽容度 图型 二.填空(20分)

①波长 的电磁辐射叫紫外线,太阳辐射的能量90%集中在 之间,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出现在 ;大气中对电磁辐射吸收强烈的物质主要有 、 和 ,其中波长大于14μm的红外线被 吸收。

②彩色三要素指的是 、 和饱和度,其中饱和度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

射 , 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射反射的主波长。

③加色法合成中,等量蓝色光与红色光混合得到 ,品红色花朵在黄色灯光下呈现为 色;彩色影像是根据三基色原理,经过色光的 与 得到的,现在使用的彩色胶片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④航摄像片质量评价中一般要求航向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 ,像片倾角 ,航线弯曲度 ,像片旋角 。

⑤过投影中心与像平面垂直的光线叫 ,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 ,等比线是通

过 与 的像水平线;航空摄影像产生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有 和 。 ⑥航摄像片的投影误差位于像点与 的连线上,其大小与 、 成正比,与 成反比,要减小投影误差,必须 航高。

⑦扫描影像的分辨率随扫描角的增大而 ,所以地面上大小相同的地物,离航线越远形成的影像 ;雷达的距离分辨率随扫描角的增大而 ,所以影像上大小相同的地物,离星下点越远,对应的实际大小 。 ⑧Landsat卫星运行的特征

是 , ,

;SPOT卫星覆盖全球一遍所需时间是 ,轨道数是 。

⑨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在TM1-4影像上,植被色调最深的波段

是 ,在该波段上,随着病虫危害的加重,色调逐渐 ;水体色调最深的波段是 ;在TM4(红)、TM3(绿)、TM2(蓝)合成的彩色影像上,植被为 ,水体为 。

⑩CBERS-1卫星覆盖地球一遍的时间是 ,其中CCD可见光传感器的分辨率是 ,红外扫描仪的分辨率为 ,像幅带宽 ;广角相机的分辨率为 ,像幅带宽 。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每小题判断正确得1.5分,共计15分;判断错误倒扣1分,扣至0分为止)

①电磁辐射的本质是具有波粒二象性,在电磁辐射的短波部分,粒子性明显;在电磁辐射的长波部分,波动性明

显。 ( ) ②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峰值波长则与绝对温度成反比,随着温度升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

动。 ( )

③由于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所以,物体的颜色是固定不变

的。 ( ) ④减色法合成颜色时,等量三原色合成的颜色是灰色,且随着原色浓度的增加,混合色的明度下降,逐渐变为黑

色。 ( )

⑤像片比例尺的特点是不固定,即不同部位和海拔高度的地物比例尺不相等,因而地面上大小相同的地物在航片上大小一定不

同。 ( ) ⑥在倾斜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像主点一侧时一定小,位于像底点一侧时必然

大。 ( )

⑦具有相同的地物影像(区域),且比例尺大小相等的两张像片,就可以组成一个立体像对,用于立体观

察。 ( )

⑧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温度愈高电磁辐射能力愈强,在发射热红外影像上,亮色调的物体温度高,暗色调的物体温度就

低。 ( )

⑨雷达影像上的方位分辨率随着远离航线而逐渐降低。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距离航线越近图像越大,越远离航线图像越小。 ( )

⑩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SOPT卫星HRV3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深,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

浅。 ( ) 四.简要回答下列各题(30分)

①红外线和微波的基本性质(6分) ②水体波谱特性(5分) ③感光片成像原理(7分)

④遥感影像立体观察条件(5分) ⑤TM影像光谱特征(7分)

五.分析计算(第1题10分,第2题5分)

①系统分析航空摄影像片倾斜误差规律。

②己知:H0=2650m,ha=850m,Lo=316mm,La=218mm,Lb=226mm,求B点海拔高度? 六.画图表示出日光下黑、红、黄、绿、青、蓝、品红和白色物体在如下所示的感光片上的色彩再现过程(10分)

感光负片结构:感蓝乳剂+品红色成色剂,感绿乳剂+青色成色剂

感红乳剂+黄色成色剂

感光正片(相纸)用普通天然彩色相纸。

色彩再现过程:物体原色 曝光 显

影 漂定 负片影像 正片影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 —20 学年第 学期《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

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

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计10分)

发射率 大气窗口 灰度分辨率 反差系数 纹理

二. 填空(20分)

①遥感技术系统一般

由 、 、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和 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 ,获取信息的基本原理

是 、 和 。 ②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被衰减的方式主要

有 和 ,其中瑞利散射的强度

与 的4次方成 关系,波长小于0.2μm的紫外线被 ,吸收中红外波段的物质是 。

③彩色三要素指的是色调、 和 ,其中色调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

射 , 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射反射的总能量。

④加色法合成中,等量绿色光与红色光混合得到 ,黄色花朵在青色灯光下呈现为 色;减色法合成颜色时所用的三原色是 ,等量混合后形成 ,红色的补色是 。 ⑤摄影成像的过程分摄

影、 和 三个阶段,其中曝光是可见光与感光物质发

生 ,在感光片上形成 ;彩色影像是根据三基色原理,经过色光

的 与 得到的。

⑥航空摄影像片用的是 投影,过投影中心与地平面垂直的光线叫 ,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 ,主纵线是通过 与 的连线。

⑦航摄像片的倾斜误差位于像点与 的连线上,其大小与 成反比,

与 、 成正比;其

中, 像点位移最大,以等比线为界,包含像底点的部分像点 移动。

⑧Landsat7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 ,每天可绕地球 ,覆盖全球一遍所需时间是 ,SPOT卫星覆盖全球一遍的轨道数是 。 ⑨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在TM1-4影像上,水体色调最深的波段是 ,区分水体深浅和泥沙含量的最佳波段

是 ;在TM4(蓝)、TM3(绿)、TM2(红)合成的彩色影像上,植被为 ,水体为 。 ⑩CBERS-1的成像传感器有 、 和广角相机,其中广角相机的分辨率为 ,像幅带宽 。 三.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每小题判断正确得1.5分,共计15分;判断错误

倒扣1分,扣至0分为止)

①电磁辐射的本质是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各个波段同时存在,表现一样明

显。 ( )

②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峰值波长则与绝对温度成反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最大辐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 )

③虽然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但是,物体的颜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光源的颜色不同而变

化。 ( )

④减色法合成颜色时,等量三原色合成的颜色是灰色,随着三原色浓度的增加,混合色的明度增大,逐渐变为白

色。 ( )

⑤航空像片比例尺的特点是不固定,即不同部位和海拔高度的地物比例尺不相等,因而地面上大小相同的地物,在航片上大小一定不同。 ( )

⑥在水平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高海拔时影像大,位于低海拔时影像

小。 ( )

⑦具有相同地物影像、且比例尺大小相近的两张摄影像片,就可以组成一个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

察。 ( )

⑧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TM3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深,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

浅。 ( )

⑨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温度愈高电磁辐射能力愈强,在发射热红外影像上,亮色调的物体温度高,暗色调的物体温度就

低。 ( )

⑩扫描影像上像元对应的地面线度随扫描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位于中心轴线时大,位于两边时小。 ( )

四.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30分)

①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6分)

②大气吸收的物质和主要波段(6分) ③感光片成像原理(7分)

④航摄像片飞行质量评定内容与标准(5分) ⑤SPOT卫星传感器及其影像的主要特点(6分)

五. 分析计算(第1题10分,第2题5分)

①航空摄影像片投影误差规律。

②己知:H0=2630m,ha=880m,Lo=323mm,La=235mm Lb=243mm,求B点海拔高度? 六. 画图表示出日光下白、红、黄、绿、青、蓝、品红和黑色物体在如下所示的

感光片上的色彩再现过程(10分):

感光负片结构:感蓝乳剂+青色成色剂,感绿乳剂+黄色成色剂,

感红乳剂+品红色成色剂

感光正片(相纸)用普通天然彩色相纸。

色彩再现过程:物体原色 曝光 显

影 漂定 负片影像 正片影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遥感原理与方法》课

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 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

遥感 大气窗口 反射波谱特性 像点视差 航向重叠 光化效应 三基色原理 TM 二、 填空(32空,每空0.5分,共16分):

1、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都由: 、 、 和 等器件组成。

2、电磁辐射被大气衰减的主要方式是 和 ,其中瑞利散射的强度与 的4次方成 关系。

3、物体的颜色由反射(透射)电磁辐射的性能和 决定,白光下的黄色花朵在青色灯光下呈现为 色;颜色光学合成的方法分为 和 。 5、表示感光片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 和 。 6、彩红外胶片的感光乳剂层由 、 和 组成。

7、扫描探测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 、 、 、

8、过投影中心,与地面垂直的直线叫 ,它与像面的交点称 ;包含主光轴和主垂线的平面称 ,它与像平面的交线叫 。

9、SPOT5卫星HRVIR传感器的分辨率是 ,植被探测器的分辨率是 立体成像装置的分辨率是 。

10、、多波段数字图像的存储与分发,通常采用三种数据格式: 、 和 。

三、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三或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8分。):

( )1、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

A衍射 B.干涉 C.多普勒效应 D.光电效应 ( )2、太阳是一个具有很高温度的球体,其表面温度为6000K左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波段。

A. 可见光 B.近红外 C.中、远红外 D.微波

( )3、水汽(H2O)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最为显著,其吸收带集中在 波段。

A.可见光 B.近红外 C. 中红外 D. 远红外 ( )4、航摄像片是地面物体的 。 A.正摄投影 B.中心投影 C.平行投影 D. 多中心投影 ( )5、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 。

A.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 B.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C. 卫星轨道相对于地球的角进动与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角进动相等 ( )6、灰度分辨率是 。

A.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反映地表景物细节能力的指标 B. 用来表征传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最小辐射功率的指标 C. 用来表征传感器所用波段数、波长及波段宽度的指标

( )7、SPOT卫星获取邻轨立体影像时,HRV中的平面镜最大可侧旋 。

A. 10o B. 16o C. 27o D. 35o ( )8、数字图像的 。

A.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 B.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坐标是连续的 C. 灰度和空间两者都是连续的 D. 灰度和空间两者都是离散的 ( )9、高光谱遥感指的是 。

A.影像的地面分辨率高B. 影像的灰度分辨率高C. 影像的波谱分辨率高 四、 简答题(5个,每个5分,共25分):

1. 简述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2. 水体反射波谱特性。 3. 摄影成像过程。

4. 航摄像片投影误差规律。 5. CBERS的传感器及其特性。

五、 论述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共计25分):

1. 试述目视解译的原理与方法。

2. 简述彩色摄影的负片和正片彩色再现过程,并绘图表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遥感原理与方法》

课程

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 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

电磁波谱 黑体 反差系数 瞬时视场角 立体像对 传感器 SPOT 像主点

二、 填空(32空,每空0.5分,共16分):

1、现代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 、 和 。

2、遥感的本质就是通过探测器接受物体或现象 、 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而转变成影像或磁带;根据成像方式遥感影像分为 、 两种。 3、大气散射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为: 、 和 。

4、物体的表面一般比较复杂,往往是粗糙不平的,根据它对反射的影响,分为两类:

和 。

6、彩色三要素指的是 、 和 。

7、黑白感光胶片主要由 、 、中间层、 和 防(反)光晕层组成。

8、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英文缩写是 ,携带的传感器为 、 和 。

9、多波段数字图像的存储与分发,通常采用三种数据格式: 、 和 。

10、目视解译标志包括 、 、 、 、 和 等。

三、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

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8分。):

( )1、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 A.衍射 B.干涉 C. 多普勒效应 D.光电效应

( )2、太阳是一个具有很高温度的球体,其表面温度为6000K左右,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太阳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波段。

A.微波 B. 近红外 C. 中、远红外 D. 可见光 ( )3、大气窗口是指 。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B. 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C. 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D. 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 )4、航摄像片是地面物体的 。 A.正摄投影 B. 中心投影C.平行投影 D. 多中心投影 ( )5、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 。

A.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 B.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间隔时间 C. 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 )6、数字图像的 。

A.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B. 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坐标是连续的 C. 两者都是连续的D. 两者都是离散的

( )7、在彩红外正片上,红色和品红变成了 ,黄色变成了 。

A.绿色,黄色 B.绿色,青色 C.蓝色,黄色D.蓝色,青色 ( )8、高光谱遥感指的是 。

A.影像的地面分辨率高B. 影像的灰度分辨率高C. 影像的波谱分辨率高 ( )9、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颜色的正确方法是 。 A. H·V/C B. V·H /C C. H·C/V D. C·V/H

四、 简答题(6个,每个5分,共30分)

1. 简述遥感的分类。

2. 大气对电磁辐射吸收的主要物质和波段。 3. 土壤反射波谱特性。

4. 简述航摄质量评定的基本内容。 5. 彩色影像形成原理。

6. 简述Landsat的运行特征。

五、 论述题(2个,每题10分,共20分):

1. 分析航摄像片倾斜误差规律。 2. 试述目视解译的基本过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

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 名词解释(10个,每个2分,共20分):

遥感 大气窗口 反射光谱曲线 颜色对比 光电效应 感光度 立体像对 CBERS 波谱分辨率 纹理 二、 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遥感技术系统由 、 、 和 4部分组成。

2、遥感类型按遥感传感器探测的波段分,可分为 、 、 、 和 遥感。

3、大气散射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为: 、 和 。

4、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反射而对其它波长吸收的结果,颜色的性质由

、 和 来描述。

5、传感器的基本组成有 、 、 和 。

是 、 和 。

②波长 的电磁辐射叫红外线,太阳辐射的能量90%集中在 之间,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出现在 ;大气中对电磁辐射吸收强烈的物质主要

有 、 和 ,其中对中红外波段吸收强烈的是 。

③彩色三要素指的是色调、 和 ,其中色调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

射 , 反映的是物体对电磁辐射反射的总能量。

④加色法合成中,等量绿色光与红色光混合得到 ,品红色花朵在青色灯光下呈现为 色;减色法合成颜色时所用的三原色是 ,等量混合后形成 ,红色的补色是 。 ⑤摄影成像的过程分摄

影、 和 三个阶段,其中曝光是可见光与感光物质发

生 ,在感光片上形成 ;彩色影像是根据三基色原理,经过色光

的 与 得到的。

⑥航空摄影像片用的是 投影,过投影中心与地平面垂直的光线叫 ,它与像平面的交点称 ,主纵线是通过 与 的连线。

⑦航摄像片的投影误差位于像点与 的连线上,其大小

与 、 成正比,与 成反比,要减小投影误差,必须 航高。

⑧Landsat7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 ,每天可绕地球 ,覆盖全球一遍所需时间是 ,SPOT卫星覆盖全球一遍的轨道数是 。 ⑨在MSS影像上,植被色调最深的波段是 ,在该波段上,随着病虫危害的加重,色调逐渐 ;水体色调最深的波段是 ,区分水体差异的最佳波段是 。

⑩CBERS-1的成像传感器有 、 和广角相机,其中广角相机的分辨率为 ,像幅带宽 。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每小题判断正确得1.5分,共计15分;判断错误扣

1分,扣至0分为止)

①电磁辐射的本质是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各个波段同时存在,表现一样明

显。 ( )

②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峰值波长则与绝对温度成反比,随着温度的降低,最大辐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 )

③虽然物体对光具有确定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但是,物体的颜色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光源的颜色不同而变

化。 ( )

④互为补色的两种色光等量混合后一定产生消色感觉。 ( )

⑤航空像片比例尺的特点是不固定,即不同部位和海拔高度的地物比例尺不相等,因而地面上大小相同的地物在航片上大小不

同。 ( )

⑥在水平航摄像片上,地平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位于高海拔时影像小,位于低海拔时影像

大。 ( )

⑦具有相同地物影像、且比例尺大小相等的两张摄影像片,就可以组成一个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

察。 ( )

⑧依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推测,在TM4影像上,长势越好的植物色调越浅,长势越差的植物色调越

深。 ( )

⑨根据黑体辐射定律,温度愈高电磁辐射能力愈强,在发射热红外影像上,亮色调的物体温度高,暗色调的物体温度就

低。 ( )

⑩扫描影像上像元对应的地面线度随扫描角的增大而逐渐变大。因此,地面上大小相同的物体在影像上位于中心轴线时大,位于两边时小。 ( )

4.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25分)

①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②航摄像片飞行质量评定内容与标准 ③遥感基本过程

④ETM影像的光谱特性

⑤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工作程序

5. 分析摄影成像与扫描成像的优缺点?(15分) 6. 试述彩红外的结构及其颜色形成过程?(15分)

课后习题:

1. 简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 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4.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5. 简述遥感技术的应用

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

2. 电磁辐射是如何产生的? 3.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 什么是黑体?简述黑体辐射基本定律。 5. 遥感辐射源主要有哪些?

6. 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7. 简述岩石、水体、植被和土壤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性。

8. 大气对电磁辐射有何影响? 对遥感有何影响?

9.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1. 彩色的三特性是什么?

2. 简述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的基本原理。

3. 孟塞尔颜色系统是如何对颜色进行表示和度量的?

4.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是如何对颜色进行表示和度量的?它与孟塞尔颜色系统有何区别?

1. 什么叫遥感平台?按其高度不同可以分为那几种?各种遥感平台的作用是什么?

2. 简述传感器的概念及其组成。

3. 传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1. 简述摄影成像过程及其基本原理。

2. 什么是感光特性曲线?简述感光特性曲线的分段特性。

3. 比较反差,景物反差,光学影像反差,胶片影像反差的区别。 4. 什么是感色性?根据感色兴可以把胶片分为那几类? 5. 什么是多波段遥感?

6. 简述彩色影像获得的基本原理。

7. 简述彩色胶片负片和正片色彩形成过程并绘图表示。

8. 联系色彩合成相关理论分析彩红外影像上的色彩特征。

1. 扫描探测器主要有哪些?

2. 简述电子扫描成像的基本过程。 3. 简述光机扫描仪的成像过程。

4. 简述瞬时视场角、像点、地面分辨率、扫描角、总视场角的概念。 5. 简述固体自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

1. 简述航空摄影基本过程。

2. 简述航摄质量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3. 航空摄影资料主要有哪些?

4. 什么是中心投影?简述中心投影的构像规律。 5. 航摄像片上的特征点、线有哪些?

6.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7. 简述投影误差产生原理并分析其误差规律。 8. 简述倾斜误差产生原理并分析其误差规律。 9. 简述航片立体观察的条件、方法和效应。 10.简述航摄像片立体两侧的原理与方法。 11. 简述航摄像片的纠正与转绘方法。

12.何谓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个子系统? 2. 简述Landsat的运行特征。

3. 陆地卫星4/5数据是目前利用得最多的遥感数据,请简要说明tm各波段的光谱特性及其适用领域。

4. 简述Spot的成像方式及其光谱特性。

5. 简述中巴资源卫星的传感器类型及其特性。 6. 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7. 简述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性能及数据特点。

实习八 航片的图解纠正转绘

1 目的要求

(1)了解图解纠正转绘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基本掌握相似格网法和辐射交绘法等转绘方法; (3)要求同学用图解纠正方法转绘平原或山区航片一张。

2 仪器与资料

平原或山区航片一张,同一地区地形图一张,铅笔一支,小钢笔两支三角板一付,直尺一把。

3 内容与步骤

图解纠正转绘是一种手工转绘方法,它是利用航片和地形图(或其它平面控制图)上的已知同名点作控制,采用直尺、圆规等简单工具,通过图解来实施转绘的。它适应缺乏仪器设

备、转绘精度要求不高、转绘内容少的情况。图解纠正转绘的方法很多,本实习仅作其中的两种:相似格网法和辐射交会法。

3.1 相似格网法

相似格网法是通过在航片和地形图上建立互为透视关系的投影格网,然后根据相应网格把航片上的地物、界线等图形用目估法转绘到地形图上的一种方法。由于网络形状的变化,转绘的图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该法只适用于平坦地区的转绘,具体方法如下: 3.1.1 选择同名地物点

在转绘范围的四角选择四个同名地物点,设在航片上为a、b、c、d,在地形图上为A、B、C、D,分别构成互为投影关系的两个四边形abcd和ABCD。 3.1.2 航片上建立格网 图8-1相似格网建立

为了保护航片,在航片上蒙一张薄膜或纸,把a、b、c、d和四边形蒙刺在上面,构网在薄膜或纸上进行(图8-1所示)。

①作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得交点k,在k点左右1~3cm处作a′b′//ab,c′d′//cd,再过a′和c′作a′m//ac,c′n//ac、过b′和d′作b′m//bd,d′n//bd得交点m、n,连接m、n两点、与ab交与1,与cd交与2,mn必须通过k(如图8-1 (a))。

②以同样方法,在k点的上、下侧1-3cm处各作a′d′//ad、b′c′//bc、而后作a′q//ac//c′p,b′p/d′q/bd分别得交点p、q,连接p、q得交点3和4,pq通过k点。至此,四边形abcd分成四个小四边形,即四个格(如图8-1 (b))。

③加密格网:连四个小四边形的对角线1、4,4、2,2、3和3、1,与另一对角线相交,得交点5、6、7、8四点,连结5、6,6、7,7、8,8、5四线并延长至四边形各边,则得16个网格(如图8-1 (c)),若需继续加密,可以同样方法加密到64格、256格。 3.1.3 地形图上建立格网

在地形图上用上述方法对四边形ABCD进行加密,建立与航片相应数目的投影网格,一般要求加密到地形图上网格边长不大于7mm即可。 3.1.4 转绘

按航片和地形图上建立的相应投影网络,用目测或配以简单绘图工具将航片上的地物点和界线转绘到地形图上。

3.2 辐射交会法

辐射交会法是利用两组射线束的相应边对对相交来确定转绘点位置的一种方法,该法可用于丘陵和山地的航片转绘。如图8-2所示。 3.2.1 在航片和地形图上确定辐射中心

(1)在航片上确定辐射中心:为了减少像点位移造成的误差,在平原和丘陵区以像主点为圆心,f/40为半径的圆范围内的明显点为辐射中心;在山区以像底点作为辐射中心。

(2)在航片四角和地形图上选四个同名地物点a、b、c、d和A、B、C、D,用透明膜片蒙在航片上,自辐射中心点向a、b、c、d诸点作射线。

(3)确定地形图上的辐射中心:将膜片移到地形图上,使四条射线分别通过相应的点A、B、C、D,固定膜片,把膜片上的辐射中心刺在地形图上,得地形图上相应的辐射中心O1 。

(4)在相邻相片上按上述步骤制成膜片,确定辐射中心O2 3.2.2 利用相邻像对进行辐射交会。

(1)将透明膜片移到航片上,利用辐射中心和四条辐射线在航片上复位后,自辐射中心向需要转绘的点作辐射线,如图8-2(a)中O11,O12,O13和O21,O22,O23等。

(2)将相邻两张航片的膜片移到地形图上,分别用辐射中心和四条辐射线进行膜片定向,使膜片的辐射中心O1和O2与地图上的O1和O2点重合,辐射线通过诸相应点(图8-2 (b))。

(3)两张像片上的地物点辐射线O11、O12、O13和O21、O22、O23相交得1、2、3诸交点,用针刺在地形图上,此即像片上的地物点在地形图上的转绘位置。

实习九 卫星影像及其光谱效应

1 目的与要求

(1)熟悉卫星影像上的符号注记;

(2)了解和认识卫星影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及其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色调变化; (3)掌握卫星影像地物的解译标志与识别方法。

2 工具与资料

陆地卫星MSS、TM影像,或者其它遥感卫星的多波段黑白影像、假彩色合成影像各一张,放大镜一个,铅笔、透明纸(或薄膜)。

3 内容与步骤

3.1 卫星影像的符号注记(以Landsat为例)

3.1.1 重叠符号

①像幅四角的“+”号,一是为了相同影像不同波段的影像精确重叠,二是由四周“+”引出对角线,其交点即为像幅中心。

②纵向重叠符号-T、-:在影像外侧边框的上部和下部有两个“T”、“-”符号,它是卫星影像的纵向重叠线符号。 3.1.2 灰阶

在黑白影像图幅的下部有一条横列灰阶,一般分为15级,在目视解译中人眼大约只能区分5-8级。 3.1.3 经纬度标记

在像幅的四侧有经纬度标记,其最小间隔为30份(在60°以上的高纬为1°),经纬度有时竖写有时横写,具体视出现在像幅图框部位而定。 3.1.4 下部字母注记

①成像时间:成像的年月日,月用英文缩写,日和年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位于月的两侧。 ②像幅中心C:传感器光轴几何延长线与地球表面交点的经纬度。 ③像底点N:投影中心到地球表面的铅垂线的经纬度。 ④传感器名称和波段:MSS、TM、RBV等。

⑤R、D、R:经贮存后回放出来的图像,D:实时发射接收的图像。 ⑥太阳高度角(SUNEL)和太阳方位角(AZ)。

⑦其它:卫星前进的方位角、地面接收站名称、影像的处理方式、卫星的主权国家、部门、卫星发射日数、成像时间(时、分、秒)、通道数等。

3.2 卫星影像的光谱效应与解译标志

3.2.1 认识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1)比较各波段水体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4个等级评价水体在7个波段中的色调,并填写表9-1。

(2)比较各波段水体中泥沙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易分辨和难分辨4个等级评价泥沙在7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并填写表9-1。

(3)比较各波段中植被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4个等级评价植被在7个波段中的色调,并填写表9-1。

(4)比较各波段中居民地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易分辨和难分辨4个等级评价居民地在7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并填写表9-1。

表9-1 TM各波段地物色调或可分辨程度评价

地物类型 TM1 TM2 TM3 TM4 TM5 TM6 TM7 水体 泥沙 植被 居民地

3.2.2 TM图像的解译标志

根据卫星影像的图像特征,建立:湖泊、水库、湿地、居民地(农村)、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农用地、果园、落叶林、针叶林、建设用地等地类的解译标志(表9-2);

表9-2 卫星影像解译标志

色调特征 建设用地 图型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