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17 12: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矿床学》实验报告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所属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实验成绩:

实验一 岩浆分结矿床(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岩浆分结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了解矿床成矿作用与含矿岩浆分异作用之间的关系。

3.分析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形成机理,了解矿床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

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 标本:

矿石:1-条带状铬铁矿、2-致密块状铬铁矿、3-稠密浸染状铬铁矿、4-中等浸染状铬铁矿、5-稀疏浸染状铬铁矿、6-星散浸染状铬铁矿

矿体围岩:7-含斜辉橄榄岩、8-中粗粒纯橄榄岩、9-蛇纹石化橄榄岩、10-透辉岩 蚀变岩:11-蛇纹岩、12-透闪石化蛇纹岩、13-滑石岩、14-蛭石岩 超基性岩体的主要围岩:15-斜长角闪片岩 次生作用产物:16-菱镁矿 三、标本观察

1.岩体围岩:注意岩体侵入围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变质时代。

2.含矿岩体:注意根据主要矿物粒度认识细粒和中粗粒纯橄岩的特征,并根据矿物成分和含量区别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

3.矿石:条带状构造:注意铬铁矿结晶粒度及组成条带在纯橄岩中的排列方向和规模判断是火成堆积或流动构造。浸染状构造:铬铁矿晶粒大小、密集程度和在矿体产出的部位。 四、思考题

1.超基性岩体的分布与大地构造的关系;

2.岩体中岩相分带特点,各相间相互关系及矿化与岩相空间分布关系; 3.岩体规模产状及其与围岩关系;

4.岩浆分异矿体和岩浆贯入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5.矿体产状规模及其分布特点; 6.分析带状构造矿石的成因。 参考数据:1.铬矿石工业要求

原生矿工业品位:Cr2O3≥8~10% 原生矿边界品位:Cr2O3≥5~8% 砂矿工业品位:Cr2O3≥3% 砂矿边界品位:Cr2O3≥1.5% 2.铬铁矿:[(Mg,Fe)Cr2O3]含铬50~60%。

1

五、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母岩名称 成矿地质条件 控矿构造条件 成矿岩浆岩条件 围岩条件 矿体产出部位 矿体产状、形态 蚀变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结构 矿石构造 主要矿石矿物 主要脉石矿物 矿石类型与质量 矿床成因类型

2

实验二 岩浆熔离矿床(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岩浆熔离矿床形成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分析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加深对矿床形成机理的理解。 3.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分布规律,以便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标本:1-围岩:混合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2-围岩:蛇纹石化大理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3-围岩:条带状片麻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4-矿石矿物:贫镍矿(附光片) 矿体 5-矿石矿物:铜镍矿(附光片) 矿体 6-围岩:花岗岩(附薄片) 矿体下部 7-围岩:大理岩(附薄片) 矿体下部 三、实习要点

1.区域地层分层、构造特点及其与岩体分布的关系; 2.岩体产状、规模、岩相特点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3.矿体的类型、形态、产状、规模及其分布; 4.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点; 5.矿床成因。 四、思考题

1.岩浆矿床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岩浆成岩作用与岩浆成矿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区分早期岩浆矿床、晚期岩浆矿床和岩浆熔离矿床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五、分析讨论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几种不同类型矿体的产出条件及成因。

3

参考数据:

矿种 Ni Cu 矿石类型 硫化镍 硅酸镍 硫化矿 氧化矿 边界品位 (≥%) ≥0.2 0.5—0.8 0.3—0.5 0.5—0.7 工业品位 (≥%) >0.3 >1 >0.5 1.0—1.5 最低可采厚度(m) 0.8—1.2 0.8—1.2 0.8—1.3 0.8—1.3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母岩名称 成矿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 控矿构造条件 控矿地层或围岩条件 矿体产出部位 矿体产状、形态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成矿阶段 矿床成因类型 4

实验三 伟晶岩矿床

一、目的要求

1.认识伟晶岩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和形成地质条件。

2.了解花岗伟晶岩体内部的带状构造、各带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特点及其工业意义。 二、实验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官村(土贵乌拉)白云母—钾长石矿床

标本:1-白云母、2-钾微斜长石岩、3-脉石英、4-黑云母、白云母伟晶岩(找矿标志)、5-黄晶、6-白云母伟晶岩(主要矿石结构)、7-文象花岗岩、8-钠长石化钾长岩、9-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片麻岩 三、标本观察

1.岩体围岩:注意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伟晶岩侵入的主要围岩类型。 2.含矿岩体组构:

等粒结构:注意长石、石英结晶粒度及相互关系。

文象结构:注意石英在长石中分布的规则性及石英的大小。 交代结构:观察钠长石交代的特点。

块状构造:注意石英、长石块体大小及长石成分。

3.矿石:观察白云母结晶大小,自形晶程度,杂质含量及透明度,确定其工业价值。 四、思考题

1.矿区地层时代、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对伟晶岩产出的意义; 2.伟晶岩的类型、各种伟晶岩主要特点及含矿性差别; 3.矿化伟晶岩体的形态、产状、内部构造及矿化特征;

4.两种成因白云母(原生结构与交代成因)质量情况、分布特点(特别是巨型晶白云母)与工业意义。 五、实验分析

内蒙古官村(土贵乌拉)白云母矿床的成因及伟晶岩的分带特点。 参考数据:

矿种 矿石类型 边界品位 (≥%) 工业品位 (≥%) 最低可采厚度 (m) 夹石剔除厚度 (m) 1kg/m3 4kg/m3 1 1 白云母 工业原料云母

5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Ⅰ号矿脉: Ⅱ号矿脉: Ⅰ号矿脉: Ⅱ号矿脉: 控矿构造特征 Ⅰ号矿脉分带特征 Ⅱ号矿脉分带特征 主要矿物成分 主要有用组分 矿化与分带关系 矿床成因

6

实验四 热液矿床(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机理和地质特点。

2.加深对该类矿床成矿多阶段性的理解,并掌握其划分标志。 3.熟悉脉型钨矿床的蚀变与矿化模式(如五层楼模式)。 二、实验内容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

标本:1-围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2-围岩:寒武系浅变质岩、石英砂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3-脉石矿物:石英(附薄片) 矿体上部 4-矿石矿物:黑钨矿(附光片) 矿体 5-矿石矿物:辉钼矿(附光片) 矿体 6-矿石矿物:黄铜矿(附光片) 矿体

7-围岩:云英岩化花岗岩(附薄片) 矿体下部 8-围岩:云英岩(附薄片) 矿体下部 三、实习要点

1.本区地层、构造特征;

2.西华山花岗岩体的产状、侵入时代、期次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3.围岩蚀变类型、分带性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4.矿化富集的部位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带性; 5.矿体形态、产状、分布规律及其与控矿构造的关系。 四、思考题

1.热液矿床有哪些共同特点?

2.热液矿床与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研究围岩蚀变有什么意义?

4.热液矿床有哪些主要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如何? 五、分析讨论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特点及矿化模式。

7

参考数据:

矿种 W 矿石类型 原生钨矿 砂矿中钨矿 氧化钨矿 边界品位 (≥%) 工业品位(≥%) WO3 0.1 WO3 0.2—0.03 WO3 0.05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8

岩浆岩条件 控矿构造条件 控矿地层或围岩条件 矿体产出部位 矿体产状、形态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成矿阶段 矿床成因类型

实验五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湖北大冶接触交代型铁矿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矽卡岩矿床地质特点。

2.学会分析控制矽卡岩矿床的各种因素。 3.总结矽卡岩矿床分布规律及找矿标志。 二、实验内容

湖北大冶接触交代型铁矿床 标本:

矿石:1-高铜磁铁矿(原生富矿石)、2-高铜贫铁矿(原生贫矿石)、3-低铜磁铁矿(有氧化作用的矿石)、4-高铜假象赤铁矿(有氧化作用的矿石)、5-低铜假象赤铁矿(有氧化作用的矿石)。

矿体围岩:7-阳起石矽卡岩、9-变质闪长岩(内接触带)、10-(灰)透闪石矽卡岩、(白)大理岩(矿体下盘)、11-石榴石大理岩(外接触带)、12-矽卡岩(石榴石、绿泥石、方柱石、透辉石矽卡岩)、13-闪长岩、14-闪长岩化碳酸盐岩(混合作用成因) 三、标本观察

1.围岩:观察大冶灰岩的岩性特点,注意其成分和结构特点,尤其注意接触带部位蚀变特点或重结晶现象,即变为白色粗晶大理岩。

2.岩浆岩:岩性变化,闪长岩、变质闪长岩等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特征,在接触带变成矽卡岩化岩浆岩。

3.矽卡岩:根据主要矿物成分(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等)划分矽卡岩类型,根据各类矽卡岩的相互关系(穿插或交代)划分矽卡岩的形成期次,观察各类矽卡岩与磁铁矿的关系;

4.矿石:观察铁矿石中矿物组合、矿石品位、矿石构造、矿石氧化后变化,与磁铁矿有关的矽卡岩。 四、思考题

1.矿区地层分层、岩性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2.岩浆岩的类型、侵入时代及岩体侵入与矽卡岩空间分布的关系; 3.矿体形态、产状、分布及与控矿构造的关系; 4.矽卡岩分带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5.矽卡岩铁矿的成因阶段及各阶段矿化富集的比较。

9

五、分析讨论

湖北大冶铁矿的主要地质特点,分析成矿的主要控制条件。 参数数据:1.铁矿石工业要求:工业品位:Fe≥25%

边界品位:Fe≥20%

2.常见含铁矿物的铁含量:磁铁矿含Fe:72.8%

赤铁矿含Fe:70.0% 菱铁矿含Fe:48.2%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母岩名称 成矿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 控矿构造条件 控矿地层或围岩条件 矿体产出部位 矿体产状、形态 矿床地质特征 矽卡岩类型及分布 矿化与矽卡岩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成矿阶段 矿床成因类型

10

实验六 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云南个旧接触交代型锡-铜矿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矿床产出的构造、岩浆岩及围岩等地质条件,尤其是接触带构造条件的特点。 2、了解本类型矿床的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特点。 3、根据实际材料,分析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形成过程。 二、实验内容

云南个旧接触交代型锡-铜矿床

标本:1.矿石矿物:锡硫化矿 (附光片)采自矿体

2.矿石矿物:锡氧化矿 (附光片)采自矿体 3.围岩:黑云母花岗岩 (附薄片) 矿体上部

4.围岩:白岗岩(淡化花岗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5.围岩:矽卡岩(附薄片) 矿体下部

6.脉石矿物:铜硫化矿(附光片) 矿体下部 三、标本观察

1.围岩:观察大冶灰岩的岩性特点,注意其成分和结构特点,尤其注意接触带部位蚀变特点或重结晶现象变为白色粗晶大理岩。

2.岩浆岩:岩性变化,闪长岩、变质闪长岩等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特征,在接触带变成矽卡岩化岩浆岩。

3.矽卡岩:根据主要矿物成分(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等)划分矽卡岩类型,根据各类矽卡岩的相互关系(穿插或交代)划分矽卡岩的形成期次,观察各类矽卡岩与磁铁矿的关系;

4.矿石:观察铁矿石中矿物组合、矿石品位、矿石构造、矿石氧化后变化,与磁铁矿有关的矽卡岩。 四、思考题

1、比较钙矽卡岩矿床和镁矽卡岩矿床在形成地质条件和矿床特点上的异同。 2、接触交代矿床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参考数据: 矿种 Sn Cu 矿石类型 原生锡矿床 砂锡矿床 硫化矿 氧化矿 11

边界品位 (≥%) ≥0.1 100~150g/m3 工业品位 (≥%) ≥0.2 3 >200g/m 0.3~0.5 0.5~0.7 >0.5 1.0~1.5

五、分析讨论

云南个旧锡铜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及形成过程。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母岩名称 成矿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 控矿构造条件 控矿地层或围岩条件 矿体产出部位 矿体产状、形态 矽卡岩类型及分布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化与矽卡岩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成矿阶段 矿床成因类型

12

实验七 斑岩型矿床(德兴斑岩型铜(钼)矿床)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本类矿床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地质环境、成矿作用及其基本地质特征。 2、掌握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围岩蚀变分带规律。 二、实验内容

江西德兴斑岩型铜(钼)矿床

标本:1-围岩:灰绿色凝灰质千枚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2-围岩:灰白绿色变余凝灰质千枚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3-围岩:橄榄辉石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4-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5-矿石矿物:含铜弱蚀变千枚岩(附光片) 矿体 6-矿石矿物:含铜强蚀变千枚岩(附光片) 矿体 7-矿石矿物:含铜中蚀变千枚岩(附光片) 矿体

8-矿石矿物:含铜蚀变千枚岩(铜矿石含镜铁矿,附光片) 矿体 三、实习要点

1.区域地层时代及岩性特点。

2.区域构造特点及次火山岩体侵入与构造的关系。

3.侵入岩体的规模、产状、化学成分特点及含矿性特点。 4.矿体产状、分布与次火山岩体接触带的关系。 5.围岩蚀变类型、分带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6.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点 四、思考题

1.斑岩铜(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是什么?找矿应注意哪些问题?

2.根据实习课所观察到的资料,你认为德兴斑岩铜矿床的围岩蚀变与成矿有什么关系? 五、分析讨论

观察实习材料,讨论、描述江西德兴斑岩铜(钼)矿床的地质特征。 参考数据: 矿种 矿石类型 边界品位 (≥%) 工业品位 (≥%) 最低可采厚度(m) 夹石剔除厚度(m) Mo Cu 辉钼矿 硫化矿 >0.03 0.3—0.5 >0.06 >0.5 1—2 0.8—1.3 2—4 2—3 13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矿源条件 岩浆岩条件 成矿地质条件 控矿构造条件 控矿地层、围岩条件 矿体产出部位 矿体产状、形态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成矿与岩体的时间关系 矿床成因类型

14

实验八 沉积成因矿床(河北庞家堡铁矿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本类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点。

2、初步掌握本类矿床的分布规律性,便于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

河北庞家堡铁矿床(沉积型宣龙式铁矿床) 标本:1-围岩:泥质页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2-围岩:堇青石角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3-围岩:含铁石英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4-围岩:石英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5-脉石矿物:石英(附薄片) 矿体上部 6-围岩:泥裂 矿体上部

7-围岩:钙质页岩(附薄片) 矿体上部 8-矿石矿物:鲕状赤铁矿(附光片) 矿体 9-矿石矿物:豆状赤铁矿(附光片) 矿体 10-矿石矿物:肾状赤铁矿(附光片) 矿体 11-矿石矿物:磁铁矿(附光片) 矿体 12-围岩:片麻岩(附薄片) 矿体下部 三、实习要点

1.本区地层层序及主要岩性特点。

2.含矿层的分层、各层的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3.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其顶、底板岩石的关系。 4.矿石鲕状和肾状构造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变化。 5.成矿古地理环境、矿质来源及成矿过程。 6.矿石相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7.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及主要含锰矿物的鉴定标志。

8.观察矿石构造及含矿围岩沉积构造标志,从而判断锰矿的沉积环境。 四、思考题

1、简述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的一般特征及形成条件;

2、为什么胶体化学沉积锰、铁、铝矿床均分布在不整合面之上的海侵层序之中? 3、简述铁、锰、铝沉积矿床在海侵层序的分布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五、分析讨论

参考数据:

15

矿 矿石类型 种 平炉赤铁矿 富矿 磁铁矿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最低可采厚夹石剔除厚度(m) 度(m) (≥%) (≥%) >50% >40 >35 >30 >28 20 25 20 18 >55 >45 >40 >35 >35 30 30—35 30 25 >1.0—0.5 >1.0—0.5 >1.0—0.5 >1.0—0.5 >1.0—0.5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备 注 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 S<0.15,P<0.15,SiO2<12, Cu、Pb、Zn、Sn、As<0.04; Pb<0.1 S<0.3 Zn<0.1—0.2 P<0.25 As<0.07 S<0.3 P<0.25 S<0.2 Cu<0.2 P<0.2 S<0.2 Sn<0.08 P<0.2 磁铁矿 赤铁矿 假象赤铁矿 褐铁矿 高炉富矿 Fe 菱铁矿 自熔矿石 磁铁矿 赤铁矿 褐铁矿 菱铁矿 贫矿 六、实验报告

矿床名称 母岩名称 成矿地控矿地层时代、岩性条件 质条件 成矿古地理、气候条件 含矿层层位及岩性 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产状、形态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矿床成因类型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e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