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3 02: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先秦史》课程教案

《先秦史》课程教案

教 材:无 主要参考书:

1.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 3. 顾颉刚《古史辨》(中华书局1981年)

4.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3、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6.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7.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课 时:

36课时 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

章节序号 学 教 学 分 课堂讨论 实验 其它 课程设计 小计 环节 讲授 名 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第一讲 导言 第二讲 先秦史史料 3 4 2 2 4 3 4 2 3 4 4 4 4 6 36 第三讲 中国人的起源 2 第四讲 先秦时期的3 地理环境 第五讲 夏商周三族源4 流问题 第六讲 先秦时期的家族形态与家族制度 第七讲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问题 第八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政体 中国古史分期与先秦社会性质问题 总计 4 4 4 4 32 (一)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

2

核成绩的70%。

第一讲 导言

甲、教学基本要求

本讲是《先秦史专题》课程的首讲,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专题课程,先秦史的内涵和研究的时间范围;

2、 使学生认识开设《先秦史专题》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3、 使学生深刻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4、 使学生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重镇、著名学者与本课程拟开设的专题内

容。

乙、时间分配 4学时 丙、思考题

1.试分析论述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2.列举出先秦史研究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丁、教学内容

一、先秦史专题的名称 1、专题课与通史课的区别

通史:宏观全局 面面俱到 面宽而不够深

专题: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 具体而微 深入探索 研究性教学

2、先秦史

Pre--Qin Dynasty 秦代以前(秦代与秦国的区别)前221年以前

时间跨度长:史前时代 国家的早期阶段(战国以后进入到成熟国家阶段) 二、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先秦史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1、国际学术界两大重要课题都是在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内

(1)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类从何而来;现代人类从何而来(人对其自身的思考)

(2)国家(文明社会)是如何出现的:我们都生活在国家中 世界上国家的出现是按同一个模式还是多种不同模式 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巨大变革 2、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最早的一段 历史的第一页 源头 源远流长

3、先秦文化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先秦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态和价值趋向 (1)中国伦理社会的特征形成于先秦时期

伦理社会(家族 孝悌) 政治伦理化(家国同构 由孝亲发展到忠君) 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现在中国依然重人情 家本位 重视家庭生活 天伦之乐 (2)塑造中华民族共同心态的“十三经”主要产生于先秦时期

诗经 尚书 “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易经春秋(春秋三传)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在古人观念中先秦文化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以致有“书不读三代以下”的说法 (3)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先秦时期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

3

“发展的连续性”

黑格尔《历史哲学》“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4)中国人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 《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西周:“明德”

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宽人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不义之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代以后物欲横流,而理学家尚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呐喊(张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行己有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仁爱思想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兼爱” (6)民本思想 重民抑君思想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左传》“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善则赏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秦汉以后君主专制政体确立,民本思想受压制 (7)“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

“和”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奥运会) 包容性 兼容并蓄 开放性 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儒、释、道并存 多元文化价值取向

4、先秦时期的政治措施、典章制度等,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社会

封建制度 宗法制度 郡县制度 官僚制度

5、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哲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元典”(原创性著作) 轴心时代 思想文化高度发达 群星璀璨 大师云集 6、先秦史研究是跨度最长、难度最大、聚讼最多的断代史 三、先秦史的学习方法

1、具有扎实的阅读先秦文献的基本功

2、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能够运用古文字材料 3、熟悉田野考古材料

4、了解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材料 5、吸收现当代学术研究成果

四、先秦史研究的主要单位和学者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郭沫若:、顾颉刚、张政烺、杨向奎、胡厚宣、杨希枚、刘起釪、李学勤、孟世凯、彭邦炯、王宇信、杨升南、罗琨、张永山、常玉芝、齐文心、宋镇豪、王震中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梁思永、郭宝钧、夏鼐、苏秉琦、陈梦家、安志敏、张长寿、王世民、张亚初、刘雨、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王巍等)故宫博物院(唐兰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俞伟超、李先登、王冠英、董琦等) 北京大学历史系(翦伯赞、吴荣曾、朱凤瀚等)、考古文博院(邹衡、严文明、李伯谦、高明、葛英会)、中文系(裘锡圭、

4

李家浩、李零等) 清华大学(梁启超、王国维、李学勤 葛兆光 廖名春 彭林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赵光贤、何兹全、刘家和、晁福林等)南开大学历史系(王玉哲、朱凤瀚、赵伯雄) 吉林大学考古系(于省吾、张忠培、姚孝遂、林沄等)、历史系(金景芳、吕绍纲、黄中业等) 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唐嘉弘、童恩正、彭裕商、彭邦本) 复旦大学(杨宽、裘锡圭、吴浩坤等) 华东师大历史系(吴泽、谢维扬等)山东大学历史系(童书业、田昌五、徐鸿修、方辉、马新等)武汉大学历史系(丁山、石泉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念海、斯维至、赵世超、王晖等)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日知(林志纯)、徐喜辰、詹子庆等) 郑州大学(李民、陈旭、姜建设、张国硕)河南大学(郑慧生、李玉洁)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沈长云等)台湾:李济、董作宾、张秉权、严一萍、张光直、许倬云等 日本:岛邦男、伊藤道治、白川静、贝冢茂树等 欧美:倪德卫、吉德炜、夏含夷等

第二讲 先秦史史料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先秦时期所处的时代和先秦史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原始社会和夏代的史料及其特征; 3.掌握商代和周代史料及其特征;

乙、时间分配

4学时

丙、思考题

1.阅读有关原始社会与夏代的史料,分析这时期史料的特点; 2.列举出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并重点阅读其中至少一种; 3. 列举出两周时代的重要史料,并重点阅读其中至少一种。 丁、教学内容

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

依据文字的出现与否以及是否应用于文献记载,可把人类历史分成三大阶段: 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历史时代

先秦史总体处在前两个阶段,这是先秦史料的基本特点 一、原始社会与夏代的史料 1、文献材料

(1)文献材料的种类

《尚书》 《诗经》 《左传》 《国语》 《楚辞》 《山海经》 《竹书纪年》秦诸子 《淮南子》

《史记· 五帝本纪 夏本纪》 《帝王世纪》等 零星记载,只言片语 (2)对文献材料的态度

a、后世的追忆,带有传说的性质,不可完全作为信史; b、要注意分析、甄别,提取出有用的历史信息; (不可信而不疑,又不可完全不信)

《竹书纪年· 五帝》“黄帝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 《竹书纪年· 夏后氏》“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氏,蛇身人首”,“神农氏在位百二十年而崩” 2、考古学材料

关注考古界新发现、新进展、新动态

先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d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