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论与实证主义文论的比较

更新时间:2023-11-01 12: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实主义文论与实证主义文论的比较

【摘要】现实主义文论和实证主义文论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坛上两支重要的文论派

别,它们的产生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它们都要求文学反映真实,但如何反映及反映怎样的“真实”的问题上各有说法——塑造“典型”或运用科学的手段反映客观真实;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或反映广阔的社会面。

【关键词】现实主义 实证主义 真实 典型 科学

现实主义文论与实证主义文论最初都兴起于19世纪的法国。作为两种在当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学理论,二者兴起之时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所以它们有着必然的交叉关系;但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存在,它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社会中,没落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劳苦大众作为两种处境不同的利益集团存在着。“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一些清醒的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理性的解剖刀去分析那个罪恶社会的弊端和病症,批判现实的理性在经过浪漫主义的短暂迷茫之后重新回归。”① 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狄更斯、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而实证主义文论的产生是实证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对实证主义文论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证主义哲学认为只有人类感觉所经验到的现象或现实,才是“确实的”、“实证的”,至于事物的本质,则已超出经验感觉的范围,是不可能认识的。其次,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已完成,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建立起来。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带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又导致人们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空前提高,这使得人们相信自己已经或即将解开世界的全部秘密,使人们相信那些形而上学的抽象实体和命题已经毫无意义。加之18世纪以来延续下来的文论,如:斯达尔夫人的文学社会学等,实证主义理论者将这些观点共同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实证主义文论诞生了。

这些背景使两大文论表现出了共同的特点——反映真实

现实主义文论要求作家创作从实际出发,按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将形象与观念融为一体,把行动和梦想有机统一,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狄更斯强调文学反映生活真实性。所谓真实就是“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作家的责任也就是冷静如实地向读者传达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做到恰如其分地据生活来刻画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与文学的关系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艺术作品对现实的关系就如同印画对它所由复制的原画的关系,画像对它所描绘的面目关系一样。”② 不管是巴尔扎克的“文学真实反映生活”、萨克雷的“小说描摹真实”还是托尔斯泰“文学忠实反映实际生活”,现实主义的文论家都是要求文学反映真实的。

实证主义就“实证”一词看来,就意味着现实的而不是空想的,实证主义的本体是现实的、具体的,而不再是抽象的本体。孔德认为,所有不能用观察或实验来证明的概念和理论都将是虚假的、毫无意义的。又如圣伯夫所说“在政治和管理人类的工作中,也许存在着庸医和骗子,但在思想界、艺术、荣誉和永恒的光辉中,庸医和骗子是不得其门而入的。”③因受实证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文论提倡尊重科学、物质、感觉与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主张依靠观察和经验来获取实证的知识以达到发现自然规律或事实中的恒常关系。无疑,实证主义文论也是要求反映真实的。

说到文学反映真实,那么,反映了真实的文学何者是现实主义,何者才是实证主义?关键在于反映真实的途径。通过塑造“典型”来反映真实是现实主义文论所倡导的,而主张用科学的手段在文学中反映客观真实则是实证主义文论的要求。

塑造“典型”不同于单纯的模仿,首先必须做到主客观的统一。 现实主义理论家站在唯物主义反映的立场上提出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不是源于作家的头脑幻想,但这并非就是忽视了头脑(即主观意识)的作用。文艺作品的“源泉”是“社会生活”,那么头脑就是制作艺术品的加工厂。因为社会生活这种原料经过不同的“头脑”加工就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性质。而艺术作品

应该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大量的思想,艺术家要创作比实际生活更为集中的更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这就意味着现实主义文论是要求艺术家做到主客观意识统一,即“将生活过程和创作过程统一起来观察”④。文学的全部不等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小说家也不同于历史家,他必须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即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目标,根据理想对所描写的人与事有所抉择。并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作家都要通过分析求综合。

对于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巴尔扎克认为“采用的也是绘画的方法。他为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用这个模特的手,另一个模特的脚,这个模特的胸,那个模特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⑤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过程表现了作家再现的实在人物的真实性,并且高于实在人物。

要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光靠典型人物是不够的,还得借助于“典型环境”。巴尔扎克提出了“典型环境”的理论,认为人物的典型性产生于典型环境,同时表征着时代的特征。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从他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原因,环境是性格形成的真正原因,并决定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行动的思想感情是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从时代的潮流中得来的。同时,社会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本身也在运动,作家描写社会就“须带有他的运动理由”,即写出推动社会运动的动力。

基于这种理论的认识,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创作中把环境描写同人物塑造紧密结合起来,细致地描述主人公生活的时代的一切物质生活条件与精神生活条件,以及主人公周围的其他人物和这些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而实证主义文论因受到实证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主义的影响使文学基本倾向于科学主义,一方面摆脱了以往那种宏大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束缚,不再把文学看做某种神秘、抽象的本原或本体的产物,而是从当下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具体的事实当中,去寻找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使得文学研究不再仅仅固守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当成关注的重点,从而发展起了具有高度科学精神的文艺与社会学的理论。他们对于文学的研究采用的是科学的方法,从社会学、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着手,保持客观冷漠的态度。

圣伯夫在思想上受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在文学研究上致力于采用科学自然的方法。他把了解作家当成了文学的第一要务,认为文学批评就是植物采集,须广泛搜罗关于作家的种种事实。显然,他的文学批评实际上已经逐渐远离了文学作品,把作家本人当成了自己的研究重点,这是无法揭示作家在创作中的心理机制和精神状态的。

丹纳从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了大量艺术发展史,提出了自己著名的“三要素”说,即认为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根本上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所决定。丹纳在三要素的论述中竭力挖掘精神文化的构成因素,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风俗习惯等方面考察了一些社会现象,以客观的物质世界作为精神文化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说,这是唯物主义的、科学的、进步的。

而作为实证主义的重要分支的自然主义,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把小说创作与医学实验相类比,认为小说家与实验医学家一样,既是观察者又是实验者。“作为观察者,他观察到的那样提供事件,确定出发点,建立人物活动和展开现象的坚实场地。然后他作为实验者出现并进行试验,我的意思是说,使人物在具体的情节中行动,通过情节的指出,事件连续的发展完全如研究对象的决定因素所要求的那样。”⑥在人物塑造方面,左拉指责现实主义者笔下的英雄人物事夸张的产物,他提倡写平庸的人,写小人物。故事情节方面,左拉为达到“生活的正确重现”的目的,他主张“把现实中一切细微的事物毫不遗漏地描写出来,认为只有表现每秒钟发生的事情,甚至咳嗽、打嗝、喉音都不放过,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 ⑦

能否创造典型,这是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根本分界线。现实主义要求面对现实,严格摹写现实,不照搬生活,但是要传达活跃的的生命来。而实证主义文论则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文学作严格的批评,以达到获得实证的知识或发现自然规律和事实中的恒常关系的目的;而由此也导致了现实主义与实证主义在思想上表现得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的心灵能烛见整个宇宙,反映出各个地域的风俗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欲念”也要求艺术家“从大量日常的、平凡的、看起来是那样

琐碎的生活事件中深刻反映出社会的本质”。如,巴尔扎克遵循现实主义的主张,尊重生活真实,通过细节的真实面描写具体的、历史的再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种种罪恶。

另一方面19世纪的欧洲,物理学、化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自然科学方法进一步被扩展开来,生理学和医学逐渐被纳入自然科学的范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开始提出并引起广泛的关注,而当这些自然科学被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文论指导下研究的文学在广度上显然是远大于现实主义的。但因其仅满足于表象的研究,回避错综复杂的社会原因,不去深入地揭示事物本质、探求必然的真理,这也使其在思想深度上表现不够。

现实主义文论与实证主义文论都是19世纪兴起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学研究理论,但由于研究方法和反映客体等方面的不同,实证主义指导下的一些文论家极其观点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而现实主义文论却影响深远直到今天。

①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38页 ②冯放《论现实主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版16页 ③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293页 ④冯放《论现实主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版63页 ⑤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294页 ⑥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82页 ⑦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37页

【参考文献】

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冯放《论现实主义》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版;

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d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