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研究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3-11-14 11: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著作部分

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1890——1977)中国语文学家和教育学家,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所著《中国修辞学发凡》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 《修辞学发凡》,1932年出版。全书共分12篇,分别讲述修辞学的各个方面。其特色之一是引例丰富。所引用的书约250部,单篇论文约170篇,文言、白话各种文体兼收并蓄。二是归纳系统,阐释详明。该书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汉语文中种种修辞方式作了系统而详尽的分析归纳。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理论,进而把积极修辞分为辞格、辞趣两种。辞格归纳为38格,每格又分为若干式,对汉语文中的修辞格式作了全面的概括。陈望道是中国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带进汉语修辞领域的学者。《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二.唐钺《修辞格》

唐钺的《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词、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

三.张志公《修辞概要》

张志公在《语文学习》杂志1951年第一期至1953年第三期连载了《谈修辞》。后来经过补充修订为《修辞概要》,1953年11月用笔名张环一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改变了以往修辞著作中按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格局,而从组织结构着眼,将全书分为“用词”、“造句”、“修饰”、“篇章和风格”四部分。该书是建国初期普及修辞知识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是当时修辞学研究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对修辞的许多理论问题都论述得深入浅出而又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它的整个框架和许多观点影响

四. 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

196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标志着当时我国修辞学研究的实绩和高度,是当代我国修辞学史上一座丰碑。

该书建立了新的修辞学体系。该体系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语言因素与修辞,具体分析修辞手段变通利用语言因素的情况;第二,修辞方式和寻常词语艺术化;第三,修辞和语体。它以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为基础,以变通为中心,联系现实语境,以达到美好的表达效果。该书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大学文科进行修辞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五.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

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1983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修辞活动、修辞和修辞学、修辞原则、修辞格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吸收了新的语言学理论,注意吸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方面的观点,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时,注意交际中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语言运用中的网络和系统,有助于使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和合理。

六.袁晖、宗廷虎《汉语修辞学史》 1990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修辞学史》“是我国修辞学史园地里的一朵鲜艳的新葩”(胡裕树《汉语修辞学史序》)。该书从先秦修辞研究讲起,根据古今修辞学发展的特点,把修辞学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不同的时期。它把学者和专著结合起来论述,点、面结合,史、论结合,重点突出,让史与论、材料与观点和谐地统一起来。

其他参考书目(按作者拼音顺序排列) 北大中文系《语法逻辑修辞》 1973年3月 河北人民出版社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1984年7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陈望道修辞论集》1985年7月 安徽教育出版社 郭绍虞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1979年7月 商务印书馆 黄汉生 《修辞漫议》 1983年10月 书目文献出版社 黄民裕 《辞格汇编》 1984年4月 湖南人民出版社 李德裕 《新编实用修辞》 1985年9月 北京出版社 李维奇 《修辞学》 1986年10月 湖南人民出版社

林文金 《辞格》 1985年11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稼祥 《修辞方式例释词典》1989年6月 浙江教育出版社

骆小所 《实用修辞》 1986年4月 云南教育出版社 骆小所 《现代修辞学》 1994年8月 云南人民出版社 吕叔湘、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1979年8月 中国青年出版社

马松亭 《汉语语法修辞》 1981年7月 山东人民出版社

倪宝元 《词语的锤炼》 1981年8月 甘肃人民出版社 倪宝元 《修辞》 1982年1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

彭嘉强、杨达英《实用修辞》 1986年11月 安徽教育出版社

濮 侃 《辞格比较》 1983年9月 安徽教育出版社 秦旭卿、王希杰《修辞、语法、文章》1989年7月 湖南教育出版社

史锡尧、杨庆蕙《现代汉语修辞》1980年1月 北京出版社

宋振华等 《现代汉语修辞学》 1984年9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

谭永祥 《修辞新格》 1983年10月 福建教育出版社 唐松波 《语体、修辞、风格》 1988年12月 吉林教育出版社

汪丽炎 《汉语修辞》 1998年12月上海大学出版社 王德春 《修辞学探索》 1983年12月 北京出版社 王德春等 《外国现代修辞学概况》1986年9月 福建人民出版社

王德春 《修辞学辞典》 1987年5月 浙江教育出版社 王漫宇 《修辞格的应用》 1986年11月 中国物资出版社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1983年12月 北京出版社 吴家珍 《当代汉语修辞艺术》 1992年3月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吴士文 《修辞讲话》 1982年5月 甘肃人民出版社 吴士文、冯 凭 《修辞语法学》 1985年10月 吉林教育出版社

吴士文 《修辞新探》 1987年4月 辽宁人民出版社 杨树达 《中国修辞学》 1983年3月 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殿芳、潘兆明 《实用汉语修辞》1987年6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叶苍岑 《修辞基本知识》 1986年11月 北京教育出版社

袁晖 《比喻》 1982年2月 安徽人民出版社

张涤华、胡裕树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1988年6月 安

张静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1980年5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瓖一 《修辞概要》 1954年7月 中国青年出版社 张弓 《现代汉语修辞学》 1963年2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张志公 《修辞概要》 1982年7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赵寿安、陈寿立 《语法逻辑修辞讲话》1982年2月 广西人民出版社

郑颐寿 《比较修辞》 1982年12月 福建人民出版社 郑远汉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1979年8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郑远汉 《辞格辨异》 1982年7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郑子瑜 《中国修辞学史稿》 1984年5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和修辞教学》1985年7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修辞学会《修辞的理论与实践》1990年2月 语文出版社

周靖 《语法修辞》 1991年2月 中国经济出版社 周振甫 《中国修辞学史》 1991年1月 商务印书馆 朱祖延 《古汉语修辞例话》 1979年10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宗廷虎等 《修辞新论》 1988年3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宗廷虎 《中国现代修辞学史》1989年5月 浙江教育出版社

论文部分

《中西古典修辞学说异同论─—以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

为例》《古汉语研究》1994年 第1期 《谈话语中简单句的某些修辞特点》《中国俄语教学》1994年 第3期

《修辞现象的词汇化──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 第1期

《语气的变化 变化的语气──谈语气在广告词中的修辞效果》《汉语学习》1995年 第4期 《翻译科技文献也应讲究修辞》《法语学习》1995年 第1期

《数词在修辞上的应用》《日语知识》1995年 第9期期 《<永别了,武器>首章的文体修辞赏析》《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 第6期

《舒克申短篇小说中修辞资源的组合特点》《中国俄语教学》1995年 第2期

《修辞结构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两种功能语言理论比较》《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 第2期 《论乔叟的修辞艺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 第4期

《试论语言修辞研究的三位一体取向》《语文研究》1995年 第2期

《说“食”类用语──汉语修辞与汉文化》《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 第2期 《分类修辞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 》1995年 第4期 《试为“词的修辞义”正名》《汉语学习》1996年 第3期

《修辞过程中的话语角色选择与调整》《汉语学习》1996年 第3期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汉语学习》1996年 第3期

《试论交际对象的年龄因素对报刊简讯修辞特点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 第2期

《先秦修辞理论概观》 《语文学刊》1996年 第4期 《口语表达词句修辞特点》 《语言与翻译》1996年 第1期

《科技翻译过程中的修辞意识与方法》《外语教学》1996年 第3期

《汉字对汉语修辞表达的影响》《语文建设》1996年 第9期

《字形修辞拾趣》《语文世界》1996年 第7期 《修辞结构理论与修辞结构分析评介》《外语研究》1997年 第3期

《词的修辞制约意义》《外语研究》1997年 第4期 《称谓与修辞》《山东外语教学 》1997年 第1期 《修辞活动中的情感参与》《语文学刊》1997年 第1期 《从“修辞立其诚”到<修辞学发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 第6期 《否定修辞作用的语用机制》《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 第1期

《甲金文修辞现象论释》《语文研究》1998年 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 第2期

《语境认知的修辞价值》 《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 第3期

《试论语境对修辞的制约》《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 第4期

《语音与修辞》《文史杂志》1998年 第2期 《词类活用中的修辞反映》《语文学刊》1998年 第1期 《词的比喻义与比喻修辞格的区别》《语文世界》1998

第3期

《联语修辞知多少》 《语文世界》1998年 第5期 《术语移用的修辞效果和译法初探》 《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 第1期

《谈插入语在语篇中的语用修辞功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年 第2期

《浅谈数量观念及其修辞功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 第1期

《论低调陈述及其修辞效果》《外语教学》1999年 第2期

《复句研究与修辞结构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年 第4期

《论修辞现象的历史比较》《语文建设》1999年 第5期 《<庄子>比喻的特色及其修辞效果》《语文学刊》1999年 第1期

《语境、修辞与翻译》《中国翻译》1999年 第6期 《通感修辞格的心理与哲学依据及表达》《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 第4期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的修辞比较——反复及其修辞效果》《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年第2期

《论隐喻的语言修辞和社会修辞功能》《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 第1期 《人名的字调修辞》《语文建设》2000年 第5期 《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 第3期

《汉字形音义特点与修辞》《汉字文化》2000年 第3期 《<汉书>中的修辞造词》《语文学刊》2000年 第4期 《语法、修辞与语法修辞》《山东外语教学》 2000年 第4期

《修辞格的信息载体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 第3期

《姓氏与修辞》 《语文建设》 2001年 第4期 《简谈“圆规”、“芦柴棒”的喻代修辞》 语文学刊》 2001年 第3期

《词语修辞例话》 语文学刊 2001年 第3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d1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