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卫东 -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
更新时间:2023-09-17 09:22: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 付卫东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析
——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
付卫东 范先佐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30007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分析了江西省分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建立教育园区;促进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同时指出了该模式的亮点和不足,接着从布局调整、学生补助和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完善该模式的对策,最后从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等角度分析了该模式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2-2020)》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规定“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而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没有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丧失了根基。因此,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早日实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二.分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作为江西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之一的分宜县,近年来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基本形成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育理念科学化的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总的看来,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有以下独特的特点。
1.实施“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工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初中进城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分宜县政府投资1.2亿元,无偿划拨土地186亩,在县城建立了分宜第六中学,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初中进城工程”。2010年秋季开始正式投入使用。该校是分宜县规模最大、设备最优的学校,可以容纳学生4500名,目前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学生在该校就读。实施“初中进城”工程后,分宜六中寄宿生骤然增多,学校管理难度加大。为此,学校在抓好常规教学管
理的同时,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管理体制转型。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寄宿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全封闭”管理,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了专职的生活教师,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管理。二是抓交通管理保障。针对“初中进城”后县城学校生源猛增、交通运力不足的现状,分宜六中推行了双休日错时放假办法,即学生两周回家一次,以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县成立了由教育、交通、交警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协调小组,每到学校放假时,安排专人对运送车辆进行现场督察,严防“三无”车辆运送学生和超载现象的发生。三是抓饮食卫生安全。学校配备了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实行了食品定点采购和采购索证制度,从业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县防疫部门定期对学校食品进行检疫,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为了减轻农村学生因进城就读带来的经济负担,分宜县政府还对进城就读的农村初中生实行交通费减半补贴,具体的办法是:县政府负担交通费的40%,乡镇政府负担10%,学生家庭负担50%。同时,为了缓解分宜六中的经济压力,分宜县政府对该校水电费进行了相应的补偿。
2)小学进镇
实行“初中进城”后,分宜县对原来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进行有效地整合,撤并乡镇中学13所,将其改办为高标准的寄宿制小学,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寄宿,三年级以下的小学生每天坐校车上学,乡、村分别给予40%和10%的交通补贴。在学校寄宿的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例如,该县双林镇中心学校精心打造第二课堂,编制第二课表。具体做法是,以声乐为基础,以展示个性为特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分组进行训练,开设有鼓号队、舞蹈队、美术组和竞技组,每个活动场所都安排一名校务会成员负责。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晚自
习活动,如:看电视、棋牌类、阅览室读书活动、剪纸活动、文化课等。第二课表变动较为频繁,有时一周调整一次,有时一个月调整一次。同样,分宜县三小实施了“2+1”项目,即每个学生必须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每天保证1个小时的课外活动。以上举措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也而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辍学问题。
3)幼儿入园
实行“小学进镇”后,分宜县调整乡镇小学(包含教学点)40所,将原来中心小学用于举办中心幼儿园,原村级小学用于举办学前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大量校舍和一定数量的师资,为该县快速发展的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了现实条件。该举措填补了该县农村学前教育的空白,加快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后的农村家长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和庞大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客观需要。这样既巩固了义务教育成果,又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使该县的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2.建立教育园区,满足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务工
子女的教育需求
为了适应城镇化进程,满足城镇化背景下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教育需求,近年来,分宜县在县城北环路东路两侧大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计划投资2.5亿元建立教育园区。教育园区内除了投资1.2亿元新建的分宜六中外,还新建了分宜三小分校、县第二中心幼儿园、心心幼儿园,分别扩建改建了分宜五中和分宜三中,新建了县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此带动分宜县城新城区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县城新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学生读书难的问题。目前,分宜六中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宜三中已经进行了整体搬迁,正在新建第二教学楼;分宜五中、分宜三小分校在2011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集电影剧院、博物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也即将竣工;县体育活动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分宜县城教育园区的建设,也大大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实施“初中进城”工程后,农村初中生全部进城就读,对于城市扩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使农村孩子扩大了交往的范围,接受
了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总之,分宜县教育园区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有效地化解了县城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了县城学校办学压力,充分满足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读书的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师资
均衡配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的相对均衡。而在教育资源中师资又是最重要的资源。国内外的经验反复证明,“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是和一支稳定的、训练有素的、积极性高又可靠的教师队伍分不开的。”[1]分宜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到2011年,全县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创新团队,重点培养了15名校长、50名学科带头人和200名中小学名教师,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职工岗位设置改革,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的思路,建立农村学校教学岗位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进人前核编、增人有序上编、减人及时下编”等制度,逐步实行教师实名管理机制。根据教师岗位编制比例和职务比例结构,配齐配足学科教师,核定编制时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2008年以来,该县先后从师范院校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25名教师,优先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同时,为了保证农村初小及教学点拥有优质的师资,该县还采取“定向招聘”的方式,每年向师范院校定向招聘一批有本地户籍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承诺五年内必须在初小或教学点安心任教,五年后可以续签合同或自由调动。该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偏远初小和教学点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的关键是看教师队伍是否均衡,而教师队伍能否均衡看流动,教师流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2]如果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那么,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引起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则
是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无序流动的根本原因。因此,若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均衡配置,应该消除教师收入的过大差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的均衡。为了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分宜县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逐步缩小城乡、校际间教师收入差距。从2007年起,分宜县在全省率先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贴,农村教师津贴与工资一并足额发放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上。根据农村中小学地理位置偏僻程度设立了三种类别的农村教师津贴,最低为170元/月,最高的为350元/月,平均为248元/月。农村教师津贴政策实施后,农村教师收入普遍高于县城中小学教师,因此绝大部分农村教师愿意在农村中小学任教。这些措施均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三.分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亮点
看不到农村学生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目前该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8%,适龄幼儿三年入学率和一年受教育率分别提高了2个和3个百分点。另外,农村初中生全部到设备齐全、师资一流的分宜六中就读,彻底解决了农村初中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难题。例如,以往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严重短缺,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非科班出身,英语学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实施“初中进城”工程以后,分宜六中的英语教师全部是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以往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不流利、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基本消失了。同样,实行“小学生进镇”工程后,该县在乡镇中心小学就读的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都开设了英语课,安排专职教师授课,初步解决了该县多年来小学英语无法开齐的难题。这些措施有小弟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
四.分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不
首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分足之处
首先,学校布局调整力度过大,违背了就近入学的原则。目前我们对分宜县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后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上学路程太远,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他们同样的感受就是新一轮的布局调整力度过大。例如,该县实施“初中进城”工程后,所有农村初中的学生到县城分宜六中就读,这样这些农村初中学生必须从偏远的农村到县城就读,最远的农村初中生离县城达50余公里,他们必须每两周不辞辛苦地往来于学校和家庭,有些学生路程远,交通不便,由此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例如,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带来了往来的不便,加重了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实施“小学进镇”工程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一律在学校寄宿,由于这些小学生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前都在家附近的小学就读,现在要去很远的乡镇中心学校就读。他们年龄普遍偏小,由于学校缺少父母的温暖和家人的亲情,很多学生显然很不适应寄宿制学校的集体生活。
其次,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我们知道,学生往返的交通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10年分宜县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普遍实行寄宿时,学校每周放一次假。学校根据学生家校距离收费,家校距离较近的单程1元,每学期车费180元;家校距离较远的单程1.5元,每学期270元;家校距离偏远的单程2元,每学期360元。随着物价水平不断的上涨,学生的交通费用也不断增加。例如,2010年交通费单程1元上涨到2011年的1.5元,单程1.5元及2元的分别上涨到2元和2.5元。尽管政府给予学生
宜县实施“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工程后,全部农村初中生到设备先进、教师一流的分宜六中就读,他们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可以进行现代化教学;学生寝室都装有热水器,学生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热水淋浴;学校每个学习和生活区域都装有高科技监控设备,可以全天候、无缝隙式地监控校园安全。此外,还有标准化实验室、功能齐全的球场和比赛场馆,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课外娱乐活动。原来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全部到县镇中心学校就读,学习、生活完全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初步解决了原来小学无法开齐开足小学课程的难题,目前小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开设了英语课,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区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现在该县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很多转到外地就读的学生纷纷回到本地就读,群众的怨气大大减少了。据了解,江西省网民评选的“2010年人民满意的十大实事”中,分宜县“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工程位居全省第二,这充分说明该举措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其次,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分宜县实施“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工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实行交通补贴、给予学生补助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辍学率大大降低。以往该县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因此逃学、辍学的学生特别多,现在实行校车接送和寄宿制,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路程远等问题。现在根本
交通费一半的财政补贴,但对于农村贫困家庭来说,这笔费用仍然是它们不小的家庭负担。不仅如此,这还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目前分宜县“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工程的实施,最直接的影响是,大量农村学生不得不在学校寄宿。由于学校寄宿条件艰苦,而且年龄很小就在学校寄宿,很多学生遇到了生活自理的问题。有些孩子在学校不愿自己洗衣服,就把穿过的衣服都攒着带回家,家里人只好再给他买新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很难有多余的钱来承担这些“意料之外”的开支。还有,目前该县有近50%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在学校寄宿,外出打工的父母往往会将他们的生活费存在孩子的银行卡上,由于孩子年幼不懂事,他们往往会生活不节约,大手大脚地花钱,这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五.完善分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对策
1.慎重对待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撤并,积极支持偏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增设
“最小人口的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学校应靠近学生居住点,在农村地区,多年级同班上学和只有一个教室的小学是必要的,学校布局应该集中于以成本效益原则覆盖所有的孩子。”世界银行全民教育项目高级执行专家塞尔加·赛尼克说。道格拉斯·曼也认为,世界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和农村交通网络发达之前,其教育体系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型农村小学,如美国曾经有成千上万个一师一
校的小学,至今仍有463个这样的学校。[3]
所以,我们不能凭一时头脑发热,盲目撤并所有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学生上学路程的远近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单纯以学龄人口变化为依据,而不考虑后两种因素,势必会造成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对于教学点的撤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条件:位于偏僻地区、山区学生转到其他学校上学确是不方便的不能撤;中心学校或完小如果不能解决学生寄宿的,其所辖的村小或教学点不能撤;如果村民及家长都不同意撤销的村小和教学点,应该遵从群众的
意见不能强行撤并。[4]
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意见,在那些地势偏僻的地区适当增设规模较小的小学和教学点,充分满足当地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
2.政府加大对学生补助力度,减轻学生家庭的
经济负担
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验,结合具体实际,我们建议:首先,应该根据学校距离的远近,要给予学生全额的交通补贴,具体的经费实行“以县为主”,中央和省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具体的办法按照“新机制”生均公用经费负担办法执行。其次,给予在校就餐的学生一定的营养补助。由于生活费不足的直接体现是学生吃不饱、吃不好,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期,长期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精力和学习成绩,而且会伤害孩子的体质,并直接影响未来的民族竞争力。因此,应给予在学校就餐的学生一定的营养补助,例如牛奶补助和鸡蛋补助等,营养补助的标准由省级政府统一制定,经费实行省级统筹,省市县按照一定的比例承担。第三,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贫困生是我国中小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政府的特殊帮助和扶持。因此要适当上调贫困寄宿生补助金额,并扩大贫困寄宿生补助范围,做到应补尽补。同时,还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适时出台或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如免税等政策,拓宽寄宿生的经费来源。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考虑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一些固定的渠道如在教育基金下设专门的办公室,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对农村寄宿生的资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补充政府的投入,为农村贫困寄宿生的资助提供更加充足和有效的保障。另外,在目前补助经费补助不足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推广已有的有效、有益的典型经验,缓解贫困生生活费不足带来的困难,缓解贫困生生活费不足带来的困难。例如,湖南省沅陵县在由县财政负担特困学生生活费的同时,采取收取粮食和少收伙食费的办法,确保一般农村家庭都能负担得起。[5]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中心学校因地制宜实行了“排菜制”,既确保了卫生质量,又保证了学生营养,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云南国水希望小学的经验是建成以“四区一棚一圈一塘”为主题的勤工俭学基地,用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改善学生的生活。[6]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仁和乡为解决农村贫困生学习和生活困难方面,将民政救济粮重点向学校倾斜,解决贫困学生的口粮问题。[7]这些做法都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认真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汲取精髓加以推广;另一方面,应该从政策上对各地有效的经验加以扶持和激励,协助解决
生产基地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3. 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寄宿制学校及小规模学校拥有充足的教育经费
首先,要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原来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校的发展需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水电等物价的上涨使得学校有限的资金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新的教育内容和政策如新课程教材改革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小班化教学不断发展,杂费收入减少等使得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多了很多项目。随着“初中生进城、小学生进镇、幼儿入园”,很多乡镇中心小学都变成了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因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时间更多地在学校度过,学校的运转就需要更多的经费保障。但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实际上依旧按照原来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这样难免造成了学校的运转困难。因此,应适当提高这些寄宿制学校的公用经费水平,建议目前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目前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而初中寄宿制学校的生均经费标准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初小和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投入。根据美国支持小规模学校的基本经验,我们可以采取“加权拨款法”来保证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具体的做法是,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一律按照50人的标准进行拨款,这样可以保证人数少的小规模学校能保证最基本的开支。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拨款方式。“综合定额”是指在对农村中小学拨款时,不仅考虑到学生数量,还考虑到校园校舍面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规模和师资编制等反映学校实际运行成本的多种政策参数。为确保综合定额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应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组成的拨款中介组织,并从规模、质量和效益三个维度,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合理评价。“专项补助”是专门用来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初小和教学点等学校的补助资金,因为“政策的制定者被告诫不要设计一个‘平均’的政策用在不同条件之中,不同条件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需要,因此,需要区别对待”。 [8]因此,设立专项补助,有利于农村初小和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维持正常运转。 六、分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推广价值
在对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进行冷静地分析后,我们不禁要问:该模式是否适合在全国所有的地区推广?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该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历经一年,该模式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经过整合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有限的公共财力发挥了最大效益,统筹了城乡教育发展,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的安全问题突出等,这就需要我们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过程中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找出解决问题之道。其次,明确这一模式的适应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可以盲目照搬该模式,笔者认为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县域人口规模适中。如果县域的人口规模过大,那么该县的学龄人口也有相当的规模。如果实行“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工程,那么会导致县城城区和乡镇常住人口爆满,这就给县城城区和乡镇的交通、住房等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交通堵塞、住房拥挤和安全隐患增加等。如果县域人口过少,县域经济能力有限,难以承担“初中进城,小学进镇,幼儿入园”带来的巨额的教育投入。二是县级政府具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我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财政状况对学校正常运转发挥着中坚力量,这就决定了县级政府要具有充足的资金投资教育,大规模的农村学生进城,新建校舍,师资配备,政府分担学生部分交通费等配套政策的实施都对县级教育投入的力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县域内学校间条件差距过大,如果分别以增强各个学校的办学实力为突破口,不容易达到均衡或者是需要付出加大代价的地方。如果县域内学校之间的条件差距较小,县域内各地的学校教师、基础设施等配置相对来说较为均衡,那么就不需要借鉴这种均衡发展的模式,因为这样会造成重复投入、劳民伤财。当然各个地区,可在参考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使该模式发挥更加理想的效果,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雅克·哈拉克著,尤莉莉、徐贵平译. 投资于未来——确定发展中国家教育重点[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228.
[2]王晋堂. 教育均衡重在规范教师工资待遇[J]. 人民教育,2008,(2).
[3][8]Martin Carory. 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03.118.
[4]范先佐等. 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93. [5]李祥松. 沅陵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对永定区教育发展的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2006,(7).
[6]廖发桥.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三要素[J]. 湖北教育,2007,(3).
[7]金德能. 谱写农村寄宿制学校新篇章—云南国水希望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与启示[J]. 云南教育,2007,(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 [10JZD0036])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CCNU12A04017)相关成果一部分。
作者简介: 付卫东(1973— ),男,湖北省浠水县
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联系方式:电话15972123868,邮箱:fwd9302@163.com。范先佐(1953-),,男,湖北省浠水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正在阅读:
付卫东 -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09-17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08-12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简报05-12
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03-18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和角备课12-03
扬州市英语《中考指要》答案07-02
商业街市场定位调查报告设计方案10-12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05-02
- 元旦晚会节目单
- 学案
- 光电显示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 图文
- p2p与供应链结合案例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尔雅2017年西藏的历史和文化期末考试满分答案解析
- 智慧树创新工程实践期末考试答案
-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有趣的纸浮雕广西版
- 设备操作规程汇编
-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 - 图文
- 锚杆支护工知识竞赛题
- 实验五
- 债权法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 上海寺庙大全 - 图文
-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 高考总复习语文选择题百题精炼第一季专题01 识记现代汉语字音(教师版)
- A9785-B中文资料
- 56m连续梁主墩冷却管布置技术交底
- 卫东
- 县域
- 义务教育
- 均衡
- 模式
- 发展
- 畲家拳的种类与特点
- 电控发动机试题库
- 北大清华农村生源仅一成寒门学子都去了哪?
- 医院行政后勤如何做好主动服务 - 梅奥 - 图文
- 土木工程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
- 08092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理论成果
-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单择题题目与答案
- 五年级文思泉涌写作文校本课程
- 雅思写作必备200句 翻译句子
- 2006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 怎样运用情感教育上好小学数学课
- 村镇银行收益率偏低原因及对策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教案
- 寝室吉尼斯结果公示- 先锋家园 - 长安大学团委
-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6年高三4月联合考试理综
- 总图运输设计说明书
- 电厂应急预案
- GSM的安全机制 - 图文
- 英语专业四级单选题50题精选,附带参考答案
-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