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完全版)
更新时间:2023-10-03 11: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生化不完全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蛋白质氨基酸分解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体内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联合脱氨基作用 。
2、蛋白质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有___氧化脱氨基作用______、__转氨基作用_______和__联合脱氨基作用_______。
3、动植物中尿素生成是通 尿素 循环进行的,此循环每进行一周可产生一分子尿素,其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氨基分别来自于 氨 和 天冬氨酸 。每合成一分子尿素需消耗 4 分子ATP。
4、氨基酸的共同代谢包括_转氨基__作用和_脱氨基_作用两个方面。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草酰乙酸经转氨酶催化可转变成为( )
A、苯丙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丙氨酸
2、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 )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3、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 A、Glu B、Ala C、Asp D、Ser
4、三羧酸循环中,某一中间产物经转氨基作用后可直接生成下列的一种氨基酸是:( )
A、Ala B、Ser C、Glu D、Lys 5、三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的共同途径是 ( )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磷酸戎糖途径 6、氨基酸脱下的氨在人体内最终是通过哪条途径代谢?( ) A、 蛋氨酸循环 B、乳酸循环 C、尿素循环 D、呤核苷酸循环 7、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
A、鸟氨酸 B、胍氨酸 C、精氨酸 D、精氨琥珀酸
8、下列哪一种氨基酸与尿素循环无关?(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天冬氨酸 D 鸟氨酸
9、肝细胞内合成尿素的部位是( )
A 胞浆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胞浆和线粒体
10、转氨酶的辅酶是( )
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 11、参与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 )
A、组氨酸 B、鸟氨酸 C、蛋氨酸 D、赖氨酸 12、经转氨基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的氨基酸是:( )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蛋氨酸 D、苏氨酸 E、丝氨酸 13、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 ) A、尿素 B、氨甲酰磷酸 C、谷氨酰胺 D、天冬酰胺 14、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 E、联合脱氨基
15、组织之间氨的主要运输形式有( )
A、NH4Cl B、尿素 C、丙氨酸 D、谷氨酰胺 16、下列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 )
A. 谷氨酸 B 酪氨酸 C 谷氨酰胺 D 谷胱甘肽 E 天冬酰胺
17、能直接转变为α-酮戊二酸的氨基酸为( )
A 天冬氨酸 B 丙氨酸 C 谷氨酸 D 谷氨酰胺 E 天门冬酰胺
第三部分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 2、糖酵解途径是人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联系的途径。(√) 3、尿素分子中的2个氮均来自氨甲酰磷酸。(×)
4、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转氨酶,需要?-酮戊二酸作为氨基受体,因此它们对与之相偶联的两个底物中的一个底物,即?-酮戊二酸是专一的,而对另一个底物则无严格的专一性。( √)
5、人体内所有氨基酸都可以通过α-酮酸氨基化生成。(×) 6、氧化脱氨是人体内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 × ) 7、鸟氨酸循环只在细胞核内进行。( ×)
1 / 19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联合脱氨作用: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配合进行的叫做联合脱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催化。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题要点:
1、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尿素的过程。
2、尿素循环的生物学意义是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2、为什么说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合成和降解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要点:1、在氨基酸合成过程中,转氨基反应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方式,许多氨基酸的合成可以通过转氨酶的催化作用,接受来自谷氨酸的氨基而形成。
2、在氨基酸的分解过程中,氨基酸也可以先经转氨酶作用把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
到α-酮戊二酸上形成谷氨酸,谷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
3、 哪些化合物是联系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物质?为什么? 解答要点:
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是联系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三大关键中间产物
糖、脂肪、及氨基酸的代谢分解,均可生成乙酰CoA,乙酰CoA通过共同的代谢途径――TAC循环、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成水和CO2,以及生成能量,这样大大节约了酶的种类、数量和反应机构。乙酰CoA、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和α-酮戊二酸等是枢纽性中间代谢产物。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脑组织中为什么对低血糖及高血氨特别敏感,可导致昏迷,试从代谢角度试述之。
脑组织对脑组织中葡萄糖的敏感: 脑组织是唯一利用葡萄糖的器官,而游离脂肪酸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脑组织不能利用脂肪酸。虽然在没有葡萄糖供应给脑组织的情况下,肝可将脂肪酸转化为酮体输送给脑组织,但这种供能有限。所以,一旦,机体呈现低血糖状态,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
脑组织对于血氨的敏感:正常情况下,血氨的来源与去路维持动态平衡,血氨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氨在肝中合成尿素是保持这种平衡的关键。当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血氨浓度升高,成为高血氨症。一般这样认为,氨进入脑组织,与脑中的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可与脑中的谷氨酸进一步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因此,脑中氨的增加可使脑细胞中的α-酮戊二酸减少,导致TCA减弱,从而使脑中的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中的功能型障碍,严重时发生昏迷,这就是肝昏迷中毒学说的基础。
2、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的共同通路? 答案要点:
(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成CO2和H2O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惊脱氨后碳骨架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须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共同通路。
3、禁食数天的人,随着禁食天数的增加,你认为他体内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案要点:一般来说,蛋白质及其分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进行氧化分解为生物体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但是在长期禁食时,糖类供应不足导致糖代谢不正常时,氨基酸分解产生能量;过多的氨基酸分解在体内就会生成大量的游离氨基,肝脏无力将这些氨基全部转变为尿排出体外,血液中游离氨基过多就会造成氨中毒,肝脏中游离氨基过多产生肝昏迷,脑组织中游离氨基过多导致死亡。
另外,脂解作用也加强,脂肪酸分解产生大量乙酰CoA。由于饥饿糖异生作用增
强而草酰乙酸浓度就会降低,使得乙酰CoA不能全部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转变为酮体。因此禁食时血液中酮体浓度会升高。
二、蛋白质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通过一个氨基酸的__ a-氨__基和另一氨基酸的__a-羧__基连接而形成。
2、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_ 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__和___蛋白质分支表面带有同性电荷__。
4、球状蛋白质中有__亲水__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常位于分子表面而与水结合,而有___疏水___侧链的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内部。
5、今有甲、乙、丙三种蛋白质,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8、0、4、5和10、0,当在pH8、0缓冲液中,它们在电场中电泳的情况为:甲___既不向正极,也不向负极(PH=PI)__,乙_ 向正极移动(PH>PI)__,丙___向负极移动(PH 6、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___增高__,这种现象称为__盐溶___,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降低___,这种现象称为__盐析__。 7、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其__空间构象___ 结构遭到破坏,而其___一级结构__ 结构仍可完好无损。 8、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_等电兼性____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___负(阴)____离子形式存在。 9、皮肤遇茚三酮试剂变成__蓝紫色__颜色,是因为皮肤中含有_蛋白质_所致。 10、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主要连接方式是__肽键_;核酸中核苷酸的主要连接方式是_ _3’—5’磷酸二酯键_。 11、蛋白质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有__氧化脱氨基作用___、__转氨基作用___和__联合脱氨基作用___。 12、蛋白质中因含有 酪氨酸 、 色氨酸 和 苯丙氨酸 ,所以在280nm处有吸收。 1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_α螺旋__、_B折叠__、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四种形式,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力主要是__氢键__。 14、除脯氨酸以外,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反应产物的颜色是 蓝紫色 。 15、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_赖氨酸_,__精氨酸__和_组氨酸_ 。酸性氨基酸有 _天冬氨酸__和_谷氨酸 。 16、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 兼性 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 负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17、在适当浓度的?-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 三维结构 被破坏造成的。其中?-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 二硫 键破坏。而8M脲可使 氢 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复性,谷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谷细胞色素C呈负电荷 、 血红蛋白呈正电荷 。 1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__和__β-折叠__。 20、多肽链中氨基酸的_ 排列顺序 _称为一级结构,主要化学键为_ 肽键和二硫键 _。 21、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其 __空间构象_ 结构遭到破坏,而其 __一级结构_ 结构仍可完好无损。 2 / 19 23、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__氨基酸___。 24、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大多数在酸性溶液中带_负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正__电荷。当蛋白质的净电荷为__0__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_等电点__。 25、DNA溶液加热变性后,紫外吸收____增强_,这一现象称为___增色___效应。球蛋白分子外部主要是__亲水性__基团,分子内部主要是___疏水性___基团。生物体内ATP的生成方式主要有__底物水平磷酸化__和___氧化磷酸化___可预防夜盲症的维生素是__维生素A____: 26、谷氨酸的pK1(α-COOH)=2.19, pK2 (α-NH+3 ) = 9.67, pKR(R基)= 4.25,谷氨酸的等电点为__3.22___。 27、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Tyr ____酪氨酸___ ,Trp____色氨酸__, ATP__三磷酸腺苷____。 28、蛋白质在紫外光__280___nm处有强的光吸收,核酸在紫外光__260__nm处有明显的光吸收。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__16%__. 29、组成蛋白质的20 种氨基酸中,含有咪唑环的氨基酸是___组氨酸___,含硫的氨基酸有例如__甲硫氨酸___。 30、稳定蛋白质亲水胶体的因素是_水化膜_和__同种电荷 31、根据理化性质,氨基酸可分成 _非极性__ , _不带电荷极性__ , _带正电荷__ 和 _带负电荷_ 四种 32、体内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至少具备 _三级 结构,有的还有 _四级__ 结构。 35、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_酪氨酸___,_色氨酸__,_苯丙氨酸_。 36、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 一 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 氨基酸残基(or 氨基酸) 的排列顺序。 3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 氢键 、疏水键 、盐键(离子键) 和范德华力 等。 38、维持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力是 范德华力__和__疏水键_(氢键和盐键 )_。 39、如用不同方法水解一个14肽得到3个肽段,测得这3个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分别为(1)S.R.G.A.V.T.N;(2)H.G.I.M.S.R.G;(3)T.N.F.P.S.则该14肽的氨基酸顺序为____HGIMSRGAVTNFPS____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A、静电作用力 B、氢键 C、疏水键 D、范德华作用力 2、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 A、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溶解度增加 C、原有的生物活性丧失 D、粘度下降 E、颜色反应减弱 3、在pH8.6时进行电泳,哪种蛋白向负极移动? ( ) A、血红蛋白(pI=7.07) B、鱼精蛋白(pI=12.2) C、清蛋白(pI=4.64) D、β-球蛋白(pI=5.12) 4、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一级结构改变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5、蛋白质在280nm处的光吸收值主要归之于下列氨基酸的( ) A、丙氨酸 B、组氨酸 C、酪氨酸 D、精氨酸 6、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 )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7、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8、甘氨酸的解离常数是pKα1=2.34, pKα2=9.60 ,它的等电点(pI)是( ) A、7.26 B、5.97 C 、7.14 D、10.77 9、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 A、稳定性增加 B、表面净电荷不变 C、表面净电荷增加 D、溶解度最小 10、下列哪条对蛋白质变性的描述是正确的? ( ) A、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增加 B、蛋白质变性后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C、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不变 D、蛋白质变性后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E、蛋白质变性后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降 11、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 ) A、 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等构象维系力 B、 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 C、 链间及肽链内的二硫键 D、 基酸间彼此借以相连的肽键 12、关于蛋白质四级结构的论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一般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 B、亚基之间靠共价键连接 C、每条肽链都有特定的三级结构 D、每条肽链称为它的一个亚基 1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关系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从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可推知其生物学功能 B、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将导致其功能异常 C、只有具特定二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D、只有具特定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14、下列叙述中哪项有误( ) A、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在决定它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乃至四级结构中起重要作用 B、每种亚基都有各自的三维结构 C、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空间结构和一级结构被破坏,因而丧失了原有生物活性 D、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次级键有氢键、盐键、二硫键、疏水力和范德华力 15、蛋白质中多肽链形成α-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 A、疏水键 B、肽键 C、氢键 D、二硫键 16、有关亚基的描述,哪一项不恰当( ) A、每种亚基都有各自的三维结构 B、亚基内除肽键外还可能会有其它共价键存在 C、一个亚基(单位)只含有一条多肽链 D、亚基单位独立存在时具备原有生物活性 1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蛋白质一般结构内容的是( ) A、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B、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键链方式 C、 多肽链中主肽链的空间走向,如α-螺旋 D、 胰岛分子中A链与B链间含有两条二硫键,分别是A7-S-S-B7, A20-S-S-B19 18、不参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谷氨酸 B、谷氨酰胺 C、鸟氨酸 D、精氨酸 19、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靠( ) A 氢键 B 离子键 C 疏水作用 D 二硫键 20、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不具有旋光性( )? A.Leu B.Ala C.Gly D.Ser E.Val 22、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哪项不恰当( ) A、胰岛素分子是由两条肽链构成,所以它是多亚基蛋白,具有四级结构 B、蛋白质基本结构(一级结构)中本身包含有高级结 构的信息,所以在生物体系中,它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 C、非级性氨基酸侧链的疏水性基团,避开水相,相互 聚集的倾向,对多肽链在二级结构基础上按一定方式进一 步折叠起着重要作用 D、亚基间的空间排布是四级结构的内容,亚基间是非共价缔合的 23、下列氨基酸中( )属于亚氨基酸。 A、丝氨酸 B、脯氨酸 C、亮氨酸 D、组氨酸 24、维持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是( )。 A、肽键 B、疏水键 C、盐键 D、氢键 25、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中,不被破坏的是( )结构。 A、四 B、三 C、二 D、一 26、下列性质( )为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 A、胶体性质 B、两性性质 C、双缩脲反应 D、变性性质 27、蛋白质水溶液很稳定主要与其分子( )有关。 A、内有肽键 B、内有疏水基团 C、内既有疏水基团也有亲水基团 D、表面形成水化膜 28、在各种蛋白质中含量相近的元素是( ) A、碳 B、 氮 C、 氧 D、 氢 E、 硫 3 / 19 29、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 ) A、不带正电荷 B、不带负电 C、A 和 B D、溶解度最大 E、在电场中不泳动 30、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A、L-β氨基酸 B、D-β氨基酸 C、D-α氨基酸 D、L-α氨基酸 E、L,D-α氨基酸 31、蛋白质吸收紫外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 A、含硫氨基酸的含量 B、肽链中的肽键 C、碱性氨基酸的含量 D、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 E、 脂肪族氨基酸的含量 32、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以上都不是 33、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 A、精氨酸 B、赖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哪项正确( )? A、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是它的等电点 B、大多数蛋白质在含有中性盐的溶液中会沉淀析出 C、由于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大,所以沉淀蛋白质时应远离等电点 D、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35、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 A、 亚基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疏水键 E、分子内氢键 36、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7、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 55% ,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 ) A、 8.8% B、 8.0% C、 9.0% D 、9.2% 39、下列氨基酸中,哪个含有吲哚环?( ) A、 甲硫氨酸 B、 苏氨酸 C、 色氨酸 D、 组氨酸 40、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基团既可作为质子的受体,又可作为质子的供体?( ) A、 His的咪唑基 B、 Arg的胍基 C、 Trp的吲哚基 D、 Cys的巯基 41、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 ) A、全部是L-型 B、全部是D-型 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 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 4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B ) A、静电作用力 B、氢键 C、疏水键 D、范德华作用力 43、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谓( ) A、三级结构 B、缔合现象 C、四级结构 D、变构现象 44、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 ) A、亮氨酸 B、丙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 45、蛋白质在280nm处的光吸收值主要归之于下列哪个氨基酸?( ) A、酪氨酸 B、组氨酸 C、丙氨酸 D、精氨酸 46、下列关于超二级结构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结构域可单独行使特定的功能 B、结构域一般由α-螺旋肽段组成 C、结构域一般由β折叠肽段组成 D、是介于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结构层次 47、下列各项中,_________与蛋白质的变性无关。( ) A、肽键断裂 B、氢键被破坏 C、离子键被破坏 D、疏水键被破坏 48、处于等电状态下的蛋白质应具有下列哪一特性( ) A、在电场中不向任一电极移动 B、溶解度最大 C、可被硫酸铵沉淀 D、失去生物学活性 49、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为4.6, 5.0, 5.6 ,6.7,7.8。 电泳时欲使其中四种电泳泳向正极,缓冲溶液的pH应该是多少( )? A 、4.0 B、 5.0 C、 6.0 D、7.0 E、8.0 50、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点样前醋酸纤维薄膜必须用纯水浸泡一定的时间,使处于湿润状态 B以血清为样品,pH8.6条件下,点样的一端应置于电泳槽的阴极一端 C电泳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电压(90~110V)可使蛋白质组分有效分离 D点样量太多时,蛋白质组分相互粘联,指印谱带会严重拖尾,结果不易分析 第三部分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某蛋白质在pH6时向阳极移动,则其等电点小于6。(√) 2、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 ) 3、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的分子病,其病因是由于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谷氨酸残基被缬氨酸残基所置换。( √ ) 4、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氢原子相互形成氢键。(× ) 5、在水溶液中,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时的pH值通常就是它的等电点。(√) 6、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均为氧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别构(变构)蛋白,因而与氧结合过程中呈现协同效应,而后者却不是。(√ ) 8、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 9、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 ) 10、球蛋白的三维折叠均采取亲水侧基在外,疏水侧基藏于分子内部的结构。( √) 1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比例。(√ ) 12、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其D-构型和L-型普遍存在。( × ) 13、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当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持蛋白质有的生物活性。(× ) 14、功能蛋白质分子中,只要个别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都会引起生物功能的丧失。( × ) 15、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特有的反应,所以二肽也有双缩尿反应。( × ) 16、热力学上最稳定的蛋白质构象自由能最低。(√ ) 18、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22、变构效应是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普遍的性质,它有利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功能的调节。(√) 23、所有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 24、所有蛋白质都具有二级结构。( ×) 25、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立体结构的破坏,因此涉及肽键的断裂。(× ) 26、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 27、氨基酸与印三酮反应非常灵敏,所有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28、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 R 基团。( √ ) 31、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构象。(√ ) 33、盐析法可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引起变性,所以盐析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制备。(√) 34、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是由于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及破 坏了外层的水膜所引起的。( √ ) 35、当某种蛋白质分子的酸性氨基酸残基数目等于碱性氨基酸残基数目时,此蛋白质的等电点为7.0。( × ) 36、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是由于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及破坏了外层的水膜所引起的。( × ) 39、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或在晶体结构中都以两性离子存在。(×) 40、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一般都具有四级结构。( × ) 41、沉淀的蛋白质都已变性。(×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结构域: 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 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这些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 2、超二级结构: 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可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 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3、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高级结构遭到破坏,致使其理化性 质和生物功能发生改变,但并不导致一级结构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4、别构效应:当底物或底物以外的物质和别构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非共价地结合后,通过 酶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这种效应成为别构效应 4 / 19 5、蛋白质的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定pH值的环境中,使蛋白质所带的正电荷与负荷恰好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6、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8、盐析: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 2 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9、必需氨基酸: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蛋白质为什么能稳定存在,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 蛋白质稳定存在的原因是其分子表面带有水化层和双电层。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如下:(1)盐析法(2)有机溶剂沉淀法(3)重金属盐沉淀法(4)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5)加热变性沉淀法 2、简述蛋白质变性的本质、特征以及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答案要点: 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蛋白质的特定构象被破坏,而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变性后的蛋白质最显著特征是失去生物活性,伴有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失去结晶能力,易被蛋白酶水解。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主要有两类:(1)物理因素,如热、紫外线和X线照射、超声波,高压等;(2)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有机熔剂等。 3、何谓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写出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答案要点: 动物及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及人体能合成的氨基酸。 4、试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每种结构层次的概念及特点。稳定这些结构的力分别有哪几种? 解答要点: 蛋白质是具有特定构象的大分子,为研究方便,将蛋白质结构分为四个结构水平,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般将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称为三维构象或高级结构。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主要连 接方式,即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之间脱去一分子水相互连接。肽 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所以整个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在多肽链的含有游离氨 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氨基端或N端,而另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羧基的一端称为肽链的羧基 端或C端。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最基本的二级 结构类型有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此外还有β-转角和自由回转。右手α-螺旋结构 是在纤维蛋白和球蛋白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二级结构,每圈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 为0.54nm,螺旋中的每个肽键均参与氢键的形成以维持螺旋的稳定。β-折叠结构也是一种 常见的二级结构,在此结构中,多肽链以较伸展的曲折形式存在,肽链(或肽段)的排列 可以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方式。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相邻肽链之间借助氢键彼此连成片层结构。 结构域是介于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 超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 中的多肽链在三维折叠中形成有规则的三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球蛋白,这类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三维空间中沿多个方向进行盘绕折叠,形成十分紧密的近似球形的结构,分子内部的空间只能容纳少数水分子,几乎所有的极性R基都分布在分子外表面,形成亲水的分子外壳,而非极性的基团则被埋在分子内部,不与水接触。蛋白质分子中侧链R基团的相互作用对稳定球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数条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体结构。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皑链称为亚基或亚单位,缺少一个亚基或亚基单独存在都不具有活性。四级结构涉及亚基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排布以及亚基之间的相互关系。 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又称次级键。此外,在某些蛋白质中还有二硫键,二硫键在维持蛋白质构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它的一级结构,多肽离岸主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包含了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结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5、测得一种蛋白质分子中Trp残基占分子量的0.29%,计算该蛋白质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注:Tr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4Da)。 Trp残基MW/蛋白质MW=0.29%,蛋白质MW=64138Da 6、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⑴ 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含有 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 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 0.15nm.。 ⑵ 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每个氨基酸的 NH 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的 C=O 形成氢键。 ⑶ 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 7、胰岛素分子中A链和B链,是否代表有两个亚基?为什么? 答案要点: 胰岛素分子中的A链和B链并不代表两个亚基。因为亚基重要的特征是其本身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而胰岛素的单独A链和B链都不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所以说胰岛素分子中的A链和B链并不代表两个亚基。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包括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1)具有相似一级结构的蛋白质,可表现出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2)一级结构不同其生物学功能也不同,蛋白质的功能则是由其特殊的结构决定的。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引起其生物功能的显著变化,甚至引起疾病。这种现象称为分子病。例如镰刀型贫血病是一个典型的病例。 (3)共价修饰 对蛋白质一级结构进行共价修饰,也可改变其功能。 如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常发生可逆磷酸化,以改变酶的活性。 (4)一级结构的断裂 一级结构的断裂可引起蛋白质活性的巨大变化。如酶原的激活和 5 / 19 凝血过程等。 (二)高级结构变化对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是由一级结构而决定的,其高级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1)有些小分子物质(配基)可专一地与蛋白质可逆结合,使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构现象。如,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基所组成,其分子存在着紧密型(T)和松弛型(R)两种不同的空间构象。T型与氧亲和力低,R型与氧亲和力高,四个亚基与氧的结合速率是不同的。当第一个亚基与氧结合而引起血红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另一个亚基更易于结合氧,这种带氧的亚基协助不带氧的亚基结合氧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血红蛋白构象改变所引起的功能改变充分说明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2)结构影响功能的另一种情况是变性。天然蛋白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高级结构遭到破坏,致使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发生改变,但并不导致一级结构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性,变性后的蛋白称为变性蛋白。二硫键的改变引起的失活可看作变性。 2、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都是介于二、三级结构的结构层次,试分析它们在蛋白质高级结构中的意义。 答案要点:A、超二级结构的定义 B、结构域的定义 C、它们与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关系 3、试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每种结构层次的概念及特点。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哪些? 4、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答案要点: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 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旋转上升,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上的氢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羰基上的氧形成氢键,以维持α-螺旋稳定。 在β-折叠结构中,多肽键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结构,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两条以上肽键或一条肽键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维持β-折叠构象稳定。 在球状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主链常出现1800回折,回折部分称为β-转角。β-转角通常有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无规卷曲是指肽链中没有确定规律的结构。 5、试述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在蛋白质合成中,每种RNA各有作用,其中mRNA 携带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遗传 信息 ,tRNA 携带活化氨基酸 。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在___核糖体__进行,以_ mRNA ___作为模板,以___ tRNA __作为运载工具。 3、原核细胞多肽链合成第一个氨基酸是_甲酰甲硫氨酸_,真核细胞多肽链合成的第一个氨基酸是____甲硫氨酸__。 4、遗传密码的特点有方向性、连续性、_简拼性 _、__通用性 以及有起始和终止密码。 5、肽链的延伸包括__进位__、__转肽__和___移位____三个步骤周而复始的进行。 6、核糖体上有A和P两个位点,A位点是 新氨基酰-tRNA 结合位点。 8、起始密码子是__ AUG , 终止密码子是UAA,UAG和___ UGA____。 (2) DNA聚合酶Ⅰ、Ⅲ均有3′→5′外切酶活性,有纠正错配的校正作用,使错配减至10-6 . (3) 再经错配修复机制,使错配减至10-9 .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论述DNA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生物活动的物质基础,DNA的遗传信息是靠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而表达的,在物质组成及分子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物质组成上,DNA是有磷酸、戊糖和碱基组成,其基本单位是单核苷酸,靠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形成多核苷酸链。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是靠肽键相互连接而形成多肽链。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多单核苷酸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DNA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DNA链,按照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形成双 螺旋结构,每10个bp为一圈,螺距为3.4nm,其结构的维持靠碱基对间形成氢键和碱基对的堆积力维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一条多肽链进行折叠盘绕,多肽链主链形成的局部构象,其结构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其中α-螺旋也是右手螺旋,它是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圈,螺距为0.54nm,蛋白质二级结构维持靠肽键平面上的C=O与N-H之间形成的氢键。DNA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有组蛋白参与形成的超螺旋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绕形成整体的空间构象,并且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次级键缔合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简述DNA和RNA分子的立体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特点?稳定DNA结构的力有哪些? 答案要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特点:(1)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链以-脱氧核糖-磷酸-为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式绕同一公共轴盘。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major groove)及小沟(minor groove)相间。(2)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側,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对(互补配对形式:A=T; G?C) 。(3)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4)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DNA三级结构为线状、环状和超螺旋结构。 稳定DNA结构的作用力有:氢键,碱基堆积力,反离子作用。 RNA中立体结构最清楚的是tRNA,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tRNA的三级结构 为倒“L”型。 维持RNA立体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3、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4、比较tRNA、mRNA、rRNA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tRNA mRNA rRNA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和细胞质 核糖体 结构特点 三叶草(部分双链单链 单链(部分双链折折叠) 叠) 功能 转运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模板 参与核糖体构成, 11 / 19 参与蛋白质合成 5、DNA双螺旋结构理论为什么是生物化学发展的里程碑,从结构和功能论述。 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2)嘌呤和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3)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0?(2nm),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的高度距离是3.4 ?(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因此,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4)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A和T配对,G和C配对。(5)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但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当一条多核苷酸链的序列被确定后,即可决定另一条互补链的序列。这表面遗传信息由碱基的序列所携带。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说明了基因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使生物化学中三个学派得到统一,使生物化学向分子生物学领域深入发展。 五、酶学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全酶由 酶蛋白 和 辅助因子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酶蛋白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辅酶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2、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蛋白质或RNA 。 3、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的表观 Km _增大_ ,而 Vmax_ __不变__ 。 4、酶是 生物体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蛋白质或RNA 。 5、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Kma、Kmb和Kmc,且Kma﹥Kmb﹥Kmc,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_ Kmc ___,与酶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__ Kma__。 6、____竞争性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Vmax, __非竞争性___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 应Km。 9、辅酶和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结合 松 ,后者与酶蛋白结合 紧 。 10、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是Km值的 4 倍。 11、酶活力是指 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一般用 酶单位 表示。 12、酶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一般为 2-3 。 13、在适当浓度的?-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 三维结构 被破坏造成的。其中?-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二硫 键破坏。而8M脲可使 氢 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复性 。 14、T.Cech从自我剪切的RNA中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 L19 RNA ,称之为 核酶 这是对酶概念的重要发展。 15、酶的活性中心包括_结合部位__ 和 _催化部位___两个功能部位,其中___结合部位__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__催化部位__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 应的性质。 16、1981年以前发现的酶化学本质是_蛋白质___,均由活_细胞__产生。 17、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__ 活化能__ ,不改变反应的_平衡常数__。 18、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催化作用具有__酶易失活____、__高度的催化效率___、__高度的专一性____ 等特点。 20、改变酶结构的快速调节,主要包括_酶的变构调节____与__酶的化学修饰调节___。 21、酶的特异性包括. _绝对__ 特异性, __相对_ 特异性与立体异构特异性。 22、K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__一半___ 时的 ___底物___ 浓度。 23、酶促反应速度( ν )是最大速度( Vmax )的 80 %时,底物浓度( [S] )是 Km 的 __4___倍; 当 ν 达到 Vmax 的 90 %时, [S] 是 Km 的 _______9______倍。 25、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竞争性 抑制剂。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3、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4、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5、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活性中心说 B、诱导契合学说 C、锁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6、根据米氏方程,有关[s]与Km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s]< < Km时,V与[s]成正比; B、当[s]=Km时,V=1/2Vmax C、当[s] > >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D、当[s]=2/3Km时,V=25%Vmax 7、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 )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9、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下列哪种抑制剂或抑制作用对酶活性的影响?( ) A、非竞争性抑制剂 B、竞争性抑制剂 C、可逆的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剂 10、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主要区别是( )。 A、当作用物浓度很低时,增加酶的浓度则酶促反应速度升高 B、只促进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 C、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 D、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平衡点 E、专一性强,催化效率极高 11、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E、所有抑制剂全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12、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是酶分子中直接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的部位 B、对简单酶类来说,活性中心一般有少数几个氨基酸组成 C、必需基团一定在活性中心内 D、活性中心一般只占酶分子很小一部分结构 16、下列不属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为:( ) A、对环境变化敏感 B、共价催化 C、靠近及定向 D、微环境影响 17、下列那一项符合“诱导契合”学说:( ) A、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 B、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与底物进行反应。 C、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向改变而酶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D、底物类似物不能诱导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18、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速度达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9、胰蛋白酶原经肠激酶作用后切下六肽,使其形成有活性的酶,这一步骤是: ( )A、诱导契合 B、酶原激活 C、反馈调节 D、同促效应 20、下列哪一项不能加速酶促反应速度:( ) A、底物浓集在酶活性中心 B、使底物的化学键有适当方向 C、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D、提供酸性或碱性侧链基团作为质子供体或受体 21、下面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共价修饰调节酶以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两种形式之间由酶催化共价修饰反应相互转化 C、经常受激素调节、伴有级联放大效应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调节形式 22、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 A 不可逆抑制作用 B 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12 / 19 C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23、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 A 反馈抑制 B 底物抑制 C 竞争性可逆抑制 D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24、测定酶活性时,通常以底物浓度变化小于多少时测得的速度为反应的初速度?( ) A 0.1% B 1% C 2% D 5% 26、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 ): A.Vmax减小,Km减小 B.Vmax增加,Km增加 C.Vmax不变,Km增加 D.Vmax不变,Km减小 E.Vmax减小,Km增加 27、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传递氢 B、转移基团 C、决定酶的专一性 D、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 28、酶的比活力是指( ): A、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B、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 C、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D、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 29、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D、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31、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 A、与酶的底物竞争激活剂 B、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辅基 D、与酶的底物竞争酶的变构剂 32、别构酶通常是( )。 A、由两种以上酶缔合而成 B、单体酶 C、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缔合而成 D、上述三项都不对 33、酶蛋白变性后其活性丧失,这是因为____C_____ A、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 B、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受破坏 C、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D、酶蛋白不再溶于水 E、失去了激活剂 34、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专一性的是( ) A、酶蛋白 B、辅酶或辅基 C、底物 D、金属离子 E、变构剂 35、酶分子中能使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基团是( ) A、调节基团 B、结合基团 C、催化基团 D、亲水基团 E、酸性基团 36、全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酶是酶与底物的复合物 B、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C、酶与辅助因子的复合物 D、酶的无活性前体 E、 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3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底物浓度 B、酶的浓度 C、反应环境的pH D、反应温度 E、酶原的浓度 38、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 ) A、加速代谢 B、恢复酶活性 C、生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D、保护酶的方式 39、酶的特异性是指( ) A、酶与辅酶特异的结合 B、 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 C、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是特异性的 D、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 E、在酶的分类中各属不同的类别 40、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41、有关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错误的是( ) A、pH改变可影响酶的解离状态 B、pH改变可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pH改变可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D、酶促反应速度最高时的pH为最适pH E、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43、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44、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 46、关于Km值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Km是酶的特性常数 B、Km值与酶的结构有关 C、Km值与酶所催化的底物有关 D、Km值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酶的 浓度 48、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对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常数 50、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 ) A、蛋白质 B、RNA C、DNA D、糖蛋白 51、酶促反应速度为其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 A、[S] B、1/2[S] C、1/4[S] D、0.4[S] 52、下列关于辅酶和辅基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起转移电子的作用 B、决定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 C、起转移氢的作用 D、可转移特定的化学基团 53、乳酸脱氢酶(LDH)是一个由两种不同的多肽链组成的四聚体。假定这些链随机结合成酶,这种酶有多少种同工酶(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E.六种 54、L-氨基酸的氧化酶只能催化L-氨基酸氧化,这种专一性属于( ) A、几何异构专一性 B、旋光异构专一性 C、结构专一性 D、键专一性 E、 绝对专一性 第三部分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米氏常数(Km)是与反应系统的酶浓度无关的一个常数。( √) 2、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 3、Km等于v=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 4、酶有几种底物时,其Km值也不相同。( √ ) 5、某些调节酶的V---S的S形曲线表明,酶与少量底物的结合增加了酶对后续底物的亲和力。( √ ) 6、酶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 × ) 7、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 ) 8、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底物无关。(×) 9、辅基与辅酶的区别在于它们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并无严格的界限( √ ) 10、别构酶都是寡聚酶( × ) 11、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 )。 13、所有酶只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 × ) 14、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 15、如果没有维生素的参与,所有酶都没有催化活性。( × ) 16、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 17、别构酶除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部位外,还有与别构效应物结合的别构中心。( √ ) 18、酶的最适 pH 值是一个常数,每一种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 pH 值。( ×) 19、蛋白质和酶原的激活过程说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变化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 × ) 20、辅酶与酶蛋白的结合不紧密,可以用透析的方法除去。(√) 21、酶之所以有高的催化效率是因为它可提高反应活化能。( ×) 22、酶活性中心一般由在一级结构中相邻的若干氨基酸残基组成。( × ) 23、变构剂与酶的催化部位结合后使酶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变构作用。( × ) 24、酶原激活过程实际就是酶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 ) 25、酶促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 ) 26、在反竞争性抑制物存在的条件下,酶反应动力学的特点是Vmax↓,Km不变。( × ) 27、酶辅基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离。( √ ) 28、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该是最小。(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 13 / 19 质不同的一组酶。 2、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 3、米氏常数:酶催化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竞争性抑制作用:有的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跟酶结合,这种抑制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5、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6、Km: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7、别构效应:当底物或底物以外的物质和别构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非共价地结合后,通过酶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这种效应成为别构效应 8、酶的抑制剂: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9、酶的专一性: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根据酶对其底物结构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酶的特异性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 10、核酶:有催化作用的RNA。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酶的活性中心有何特点? 酶的活性中心特点: (1)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积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 (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3)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诱导契合; (4)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 (5)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力结合到酶上; (6)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 2、简述酶具有高效催化的因素 答案要点: (1)、邻近和定向效应:指底物和酶活性部位的邻近,使底物反应浓度有效提高,使分子间反应成为分子内反应。 (2)、诱导契合和底物形变:底物结合诱导酶分子结构变化,而变化的酶分子又使底物分子的敏感键产生张力甚至形变,促进酶-底物中间产物进入过渡肽。 (3)、电荷极化和多元催化/ 酸碱催化: 酶活性部位上的某些基团可以作为良好 的质子供体或受体对底物进行酸碱催化, 达到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目的。 (4)、疏水的微环境/ 共价催化:酶和底物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物,从而促进产物形成。 3、酶为何有高效的催化效率,其机制如何? A 邻近和定向效应 B 诱导契合和底物形变 C 电荷极化和多元催化 D 疏水的微环境 4、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解答要点:有些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结合,妨碍酶与底物结合,减少酶的作用机会,这种现象成为竞争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的一个特点是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抑制作用可以被解除. 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的酶动力学特征是Vmax不变,Km增加.研究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在医学,工农业生产上以及基础理论研究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5、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组氨酸残基参与,请解释原因。 答题要点: 酶蛋白分子中组氨酸的侧链咪唑基pK值为6.0~7.0,在生理条件下,一半解离,一半不解离,因此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不解离部分),又可以作为质子受体(解离部分),既是酸,又是碱,可以作为广义酸碱共同催化反应,因此常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6、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比较有何共性及其个性? 答题要点: 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7、简述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区别。 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有关。Km值增大,Vm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剂:非抑制剂结构与底物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它只与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形成EI和EIS,使E和ES都下降。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浓度有关,Km值不变,Vm下降。 8、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活, 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9、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10、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答案要点: 主要有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离子浓度、压力等。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论述Km值和Vmax的意义。 答案要点:Km值的意义:⑴Km是反应速度等于1/2Vmax的[s],单位是mmol/L。⑵当中间解离成E和S的速度》分解成E和P的速度时,Km值可近似于ES的解离常数Ks。此时可表示酶和底物亲和力。Km值越小,酶和底物亲和力越大;Km值越大,酶和底物亲和力越小。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及反应温度、pH、离子强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Vmax的意义: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如果酶的总浓度已知, 便可根据Vmax计算酶的转换数=[E]/ Vmax,其意义是:当酶被底物充分饱和时,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换成产物的分子数。 2、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及机理。 答案要点: 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机理如下: 温度:高温变性、低温抑制、最适温度;最适pH,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成米氏方程关系;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成正比;抑制剂可抑制酶促反应速度,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激活剂可激活酶活性等。 3、可逆性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特点。 答案要点: 14 / 19 可逆性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以非共 价键与酶结合,使酶活性降低,用简单透析,过滤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 ⑴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抑 制程度强弱取决于抑制剂浓度和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动力学参数Km值增加,Vmax不变。 ⑵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酶与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与抑制剂的结合。抑制程度的大小决定与抑制剂的浓度。动力学参数Km值不变,Vmax降低。 ⑶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仅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ES)结合,生成三者复合 物,不能解离出产物,增加[S]反而抑制作用越强。动力学参数Km值减小,Vmax降低。 4、试比较不同酶的专一性并解析之。 答案要点:A、酶的各种专一性 B、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 C、关于酶专一性的假说 5、在很多酶的活性中心均有His残基参与,为什么?请解释。 答案要点: A 酶活性中心的概念 B 氨基酸侧链基团的性质 C 组氨酸侧链的特殊性 六、糖代谢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__和_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__催化。 2、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1,3-二磷酸甘油酸_____ 和__磷酸烯醇式丙酮酸_____ 3、糖酵解途径中的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_磷酸甘油酸激酶__ 和___丙酮酸激酶__ 催化。 4、三羧酸循环在细胞_ 线粒体_进行;糖酵解在细胞__细胞液_进行。 5、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____4____次脱氢过程和_____1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6、每一轮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____1_____分子GTP,_____3____分子NADH和_____1____分子FADH2。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H+来自 3-磷酸甘油醛 的氧化。 8、糖酵解在细胞内的 细胞液 中进行,该途径是将 葡萄糖 转变为 丙酮酸 ,同时生成 少量ATP 和NADH 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9、许多非糖物质如__甘油__,__丙酮酸__,以及某些氨基酸等能在肝脏中转变为糖原,称为 _异生作用__. 10、线粒体内部的ATP是通过 腺苷酸__载体,以 交换 方式运出去的。 11、_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代谢途径转化为___2__分子乳酸净生成___2_分子ATP。 13、三羧酸循环脱下的__氢原子__通过呼吸链氧化生成___ H20(水)__的同时还产生ATP。 14、糖酵解过程中有 3 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己糖激酶__、 _6-磷酸果糖激酶-1_ 和__丙酮酸激_。 15、由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或糖元的作用,称为_糖原异生__作用。 16、糖是人和动物的主要 能源 物质,它通过 生物氧化 而放出大量 能量 ,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17、lmol 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净生成__32_mol ATP。 18、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___柠檬酸__。 19、蔗糖是由一分子 D-葡萄糖和一分子 D-果糖 组成,它们之间通过 1,4 糖苷键相连。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2、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 )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延胡索酸→苹果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α-酮戊二酸→琥珀酸 3、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 A、a-1,6-糖苷键 B、β-1,6-糖苷键 C、a-1,4-糖苷键 D、β-1,4-糖苷键 4、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 )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6-磷酸酯酶 D、磷酸化酶 5、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 )。 A、 柠檬酸 B、草酰乙酸 C、乙酰CoA D、CO2 25、葡萄糖分解代谢时,首先形成的化合物是( ) A、F-1-P B、G-1-P C、G-6-P D、F-6-P E 、F-1,6-2P 26、糖原分解所得到的初产物是( ) A.葡萄糖 B.UDPG C.1-磷酸葡萄糖 D.6-磷酸葡萄糖 E.1-磷酸葡萄糖及葡萄糖 27、糖酵解时下列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 ) A、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3-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D、1,6-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28、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 A、α-1,6糖苷键 B、β-1, 6-糖苷键 E、NADPH + H+ 6、糖酵解的关键酶是( )。 A、丙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 酮酸激酶 D、甘油激酶 7、糖酵解途径的场所是 ( ) A、胞液 B、线粒体 C、内质网 D、细胞 8、糖酵解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的活性。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甘油激酶 9、在糖异生途径中,下列哪步反应是可逆反应?( ) A、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B、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10、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 ) A、1 B、2 C、3 D、4 E、5 11、关于糖酵解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 B、全过程在胞液中进行 C、该途径中有ATP生成步骤 D、是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12、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 ) A、胞液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微粒体 E、高尔基体 13、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 A 糖酵解途径 B 三羧酸循环 C 戊糖磷酸途径 D C3循环 14、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酶和辅助因子。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 ) A TPP B 硫辛酸 C FMN D NAD+ 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 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 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 D、此途径生成NADPH+H+ 和磷酸戊糖 16、支链淀粉分子中以( )糖苷键形成分支。 A、α-1,2 B、α-1,3 C、α-1,4 D、α-1,6 17、糖的有氧氧化最终产物是。( )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18、直链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基之间以( )糖苷键连接。 A、α-1,2 B、α-1,3 C、α-1,4 D、α-1,6 19、1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净生成( )摩尔ATP。 A、32 B、24 C、16 D、8 20、是人体内NADPH的主要来源。( ) A、三羧酸循环 B、糖酵解 C、β-氧化 D、戊糖磷酸途径 21、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 A、α-磷酸甘油 B、丙酮酸 C、乳酸 D、乙酰 CoA E、生糖氨基酸 22、三羧酸循环一周,有几次脱氢反应(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23、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 A、CDPG B、UDPG C、GDPG D、1- 磷酸葡萄糖 E、6-磷酸葡萄 24、NADPH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势,NADPH中的氢主要来自( ) A、糖酵解 B、柠檬酸循环 C、磷酸己糖支路 D、氧化磷酸化 15 / 19 C、α-1,4糖苷键 D、β-1, 4-糖苷键 30、肌糖元不能直接补充血糖,是因为肌肉组织中不含( ) A、磷酸化酶 B、已糖激酶 C、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醛缩酶 3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32、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 )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三羧酸循环 E、磷酸戊糖途径 33、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 A、是可逆的 B、三大物质最终氧化途径 C、在线粒体中进行 D、三大物质互换途径 第三部分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2、TCA循环可以产生NADH2 和FADH2 ,但不能产生高能磷酸化合物。( ×) 3、糖酵解产生的NADH可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电子传递链。( ×) 4、淀粉遇碘显蓝色,糖原遇碘显棕红色。(√) 5、在无氧条件下,酵解产生的NADH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 ) 6、剧烈运动后肌肉发酸是由于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的结果。( √ ) 7、糖酵解过程中,因葡萄糖和果糖的活化都需要ATP,故ATP浓度高时,糖酵解速度加快。( × ) 8、糖酵解是将葡萄糖氧化为CO2和H2O的途径。(×) 9、糖酵解中重要的调节酶是磷酸果糖激酶。(√) 10、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能量是因为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ATP。( × ) 11、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 ) 12、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TP。(√) 13、6-磷酸葡萄糖(G-6-P)含有高能磷酸基团,所以它是高能化合物。( ×) 14、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 ) 15、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能量是因为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ATP。( × ) 16、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关键酶是琥珀酸脱氢酶。(× ) 17、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种多酶复合体。 (√) 18、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是交给FAD生成FADH2的。( ×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三羧酸循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在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又重新生成草酰乙酸,乙酰基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2、糖异生作用:指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糖代谢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是产生NADPH和不同结构糖分子的主要途径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特点及其生理学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特点是葡萄糖直接脱羧和脱氢,不必经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在这个反应中,脱氢酶的辅酶为NADP+和NAD+。 生理学意义:(1)为脂肪酸、胆固醇等生物分子的合成提供NADPH。NADPH的功能是①作为供氢体在脂肪酸、胆固醇等生物合成中供能。②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维持细 胞中还原性GSH的含量,从而对维持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③参与体内生物转化作用(2)为DNA、RNA及多种辅酶的合成提供磷酸核糖;(3)NADPH对维持谷胱苷肽的还原性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2、试比较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糖酵解 有氧氧化 反应条件 缺氧 有氧 进行部位 胞液 胞液和线粒体 关键酶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除糖酵解途径中3个关键酶外还有丙酮酸-1、丙酮酸激酶 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 产能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终产物 乳酸 水和二氧化碳 产生能量 少(1分子葡萄糖产生2多(1分子葡萄糖产生36-38个ATP) 个ATP) 生理意义 迅速提供能量;某些组织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 依赖糖酵解供能 3、简述三羧循环及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三羧循环生理意义:(1)是生物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2)是三大有机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转化的枢纽。(3) 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 乙酰CoA、 丙酮酸、a-酮戊二酸、草酸乙酸等是生物合成的前体。 4、1mol丙酮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时,净生成多少ATP?已知鱼藤酮因抑制NADH脱氢酶的活性而成为一种重要杀虫剂。当鱼藤酮存在时,理论上1mol丙酮酸又将净生成多少ATP? 要点:分别是15摩尔ATP和1摩尔ATP. 5、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为什么人只能消化淀粉而同为哺乳动物的牛羊等食草动物却能以纤维素为食? 答案要点: A 两者的连接方式不同 B 人类不含消化纤维素的酶 C 牛羊等肠胃中有可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怎样理解葡萄糖异生途径不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转? 从丙酮酸转变为糖原,并非完全是糖酵解的逆转反应。 在糖酵解过程中有三个激酶的催化反应是不可逆的。1、丙酮酸转变为烯醇式丙酮酸反应是沿另一支路完成的。即丙酮酸在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烯醇丙酮酸磷酸激酶的催化下,脱羧生成烯醇丙酮酸磷酸。2、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的果糖磷酸激酶也是不可逆的。3、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葡萄糖时,葡萄糖-6-磷酸磷酸酯酶水解生成葡萄糖,再沿糖酵解途径合成糖原。 2、写出三羧酸循环的8步反应及其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八步反应如下: (1)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 (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 16 / 19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 (6)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 (7)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 (8)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 生理意义:(1)是生物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2)是三大有机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转化的枢纽。 (3) 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乙酰CoA、 丙酮酸、a-酮戊二酸、草酸乙酸等是生物合成的前体。 3、磷酸二羟丙酮是如何联系糖代谢与脂肪代谢途径的? 答案要点: (1) 磷酸二羟丙酮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α - 磷酸甘油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因此,磷酸二羟丙酮与α - 磷酸甘油之间的转化是联系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键反应。 (2) 磷酸二羟丙酮有氧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作为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同时磷酸 二羟丙酮可转化形成α - 磷酸甘油,脂肪酸和α - 磷酸甘油是合成脂肪的原料。 (3) 磷酸二羟丙酮经糖异生途径转化为6 - 磷酸葡萄糖,再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 NADPH,该物质是从头合成脂肪酸的还原剂。 (4)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可进入糖异生途径产生葡萄糖,也 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七、新陈代谢生物氧化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底物水平磷酸化____和______氧化磷酸化______两种。 2、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 NADH __和__ FADH2_两种。 3、FADH2经呼吸链完全氧化时测得的P/O值为 2 。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 线粒体内膜 。 5、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 和 糖类 组成。 6、底物脱下一对H,经NADH呼吸链氧化产生____6_分子ATP;经琥珀酸呼吸链氧化产生__6__分子ATP。 7、耐寒植物的膜脂中 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较高,从而使膜脂流动性 增强 8、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__水解__时能释放出大量自由能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ATP__。 9、生物体内的氧化呼吸链有多条,其中以_ NADH_呼吸链和_FADH2_呼吸链两条最重要。 10、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_线粒体内膜__进行,原核生物细胞生物氧化是在_细胞膜__进行。 11、在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C1的前一个成分是 细胞色素b ,后一个成分是 细胞色素C 。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生物氧化”一章内容告诉我们( )。 A、 解偶联剂抑制ADP磷酸化,但不影响氧化作用 B、 解偶联剂不影响ADP磷酸化,但影响氧化作用 C、 解偶联剂抑制ADP磷酸化和氧化作用 D、 解偶联剂不影响ADP磷酸化和氧化作用 E、 以上都不正确 2、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 A、C→b1→C1→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3、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4、下列哪一个不是呼吸链的成员之一?( ) A、CoQ B、FAD C、生物素 D、细胞色素C 5、下列不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是( ) A、磷酸肌酸 B、1,3二磷酸甘油酸 C、1-磷酸葡萄糖 D、磷酸烯醇式丙硐酸 6、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I、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7、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理论是:( ) A、化学偶联假说 B、构象偶联假说 C、化学渗透假说 D、中间产物学说 8、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 ) A 磷脂双层两侧各有蛋白质附着 B 磷脂形成片层结构,蛋白质位于各个片层之间 C 蛋白质为骨架,二层磷脂分别附着于蛋白质的两侧 D 磷脂双层为骨架,蛋白质附着于表面或插入磷脂双层中 9、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和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什么键相连?( ) A 共价键 B 二硫键 C 氢键 D 疏水作用 10、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呼吸链的成员?( ) A CoQ B 细胞色素c C FAD D 肉毒碱 11、哪些组分需要用去垢剂或有机溶剂从生物膜上分离下来( )? A、外周蛋白 B、嵌入蛋白 C、共价结合的糖类 D、膜脂的脂肪酸部分 12、1对H通过NADH呼吸链氧化可生成( )分子ATP。 A、0.5 B、1.5 C、2.5 D、3.5 13、如果把生物膜放入有机溶剂中,朝向有机相的是脂质分子的。( ) A、极性头 B、非极性尾 C、极性头和非极性尾 14、胞浆中形成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产生ATP的摩尔数是。( ) A、0.5 B、1.5 C、2.5 D、3.5 15、在生理条件下,生物膜中朝向水相的是。( ) A、极性头 B、非极性尾 C、极性头和非极性尾 D、上述三项都错 16、是绝大多数脂类的共同物理性质。( ) A、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B、溶于水 C、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D、既溶于水又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17、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 A、肌酸磷酸化 B、氧化磷酸化 C、糖的磷酸化 D、底物水平磷酸化 E、有机酸脱羧 18、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9、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 ) A、 ADP B、 ATP C、磷酸肌酸 D、 cAMP 20、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 A、Cytc1 B、Cytb C、Cytc D、Cyt aa3 21、下列哪一个不是呼吸链的成员之一?( ) A、CoQ B、FAD C、生物素 D、细胞色素C 第三部分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电子受体一定是氧。(×) 2、解偶联剂不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 3、ATP是生物体的能量贮存物质。( ×) 4、化学渗透学说认为ATP合成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 √ ) 5、生物膜的结构与球蛋白类似,疏水基团在内极性基团在外。( ×) 6、生物膜的不对称性仅指膜蛋白的定向排列,膜脂可做侧向扩散和翻转扩散,在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相同的。(×) 7、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的氧化还原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 ) 8、NADH和NADPH都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链氧化。( × ) 9、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 ) 10、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活细胞内进行的。( √ ) 11、各种细胞色素组分,在电子传递体系中都有相同的功能。(×)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有机分子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17 / 19 2、氧化磷酸化作用: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伴随有ADP磷酸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3、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呼吸链。 4、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 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 ATP。 5、磷氧比(P/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摩尔氧气所需要的含磷 物的摩尔数。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什么是生物氧化,它有何特点? 有机分子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其特点:(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活细胞中进行的。(2)反应在酶的催化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3)代谢底物的氧化是分阶段逐步缓慢地进行,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4)生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可以贮存在特殊的高能化合物ATP中,通过能量转移作用,满足机体吸能反应的需要。 2、简述(关于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 (1)呼吸链中各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是按特定的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2) 呼吸链中递氢体具有质子泵的作用,在传递电子的过程中将2个H+泵出线粒体内膜; (3)质子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泵出膜外的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侧,使膜内外的形成质子浓度的跨膜梯度; (4)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ATP合成酶,当质子通过ATP返回线粒体基质时,释放出自由能,驱动ADP和Pi合成ATP。 3、1mol丙酮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 时,净生成多少ATP?已知鱼藤酮因抑制NADH脱氢酶的活性而成为一种重要杀虫剂。当鱼藤酮存在时,理论上1mol丙酮酸又将净生成多少ATP? 要点:分别是15摩尔ATP和1摩尔ATP.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ATP具有高的水解自由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通货”? 答案要点:负电荷集中和共振杂化。能量通货的原因:ATP的水解自由能居中,可作为多数需能反应酶的底物。 2、试述生化中的主要磷酸化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 A、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B、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过程 C、两者关系与意义 3、论述物质代谢特点和物质代谢在细胞水平的调节方式。 答案要点: 物质代谢的特点是:(1)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单向性。(3)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4)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5)代谢的基本要略在于形成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以用于生物合成。 在细胞水平上的调节方式是:(1)细胞结构和酶的空间分布。(2)细胞膜结构对代谢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八、脂类部分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 1、酮体是指丙酮、 乙酰乙酸 、 β-羟丁酸 。 2、脂肪酸β氧化是在 线粒体 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 FADH 2,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 NADH 。 3、脂肪酸在线粒体内降解的第一步反应是 脂酰-CoA 脱氢,该反应的载氢体是 FAD 。 4、软脂酸完全氧化净生成___129___个ATP。 5、1个碳原子数为16的脂肪酸分子需经____7___次β-氧化循环才能彻底降解,共生成__8_分子乙酰CoA。 6、在饱和、偶数碳、长碳链的脂肪酸β-氧化作用中,__脂肪酸__先在线粒体外激活,然后由肉毒碱携带进入__线粒体__内。 7、脂肪酸?-氧化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 _FAD_ ,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 _NAD+ 8、酮体合成的酶系在_肝脏(_or 肝细胞线粒体内)__,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__肝外组织( or 肝外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_)__。 9、由乙酰CoA可以合成 脂肪酸、 胆固醇 和 酮体 。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三羧酸循环 D、脂肪酸合成 2、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什么直接参加?( )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丙二酸单酰CoA D、甲硫氨酸 3、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细胞质中的化合物是( )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柠檬酸 D、琥珀酸 4、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 ) 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 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D、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5、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还原反应中,需要哪种辅助因子。( ) A、 NADP+ B、FAD C、FADH+ 2 D、NADPH + H E、NADH + H+ 6、脂肪大量动员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 A、葡萄糖 B、酮体 C、胆固醇 D、草酰乙酸 7、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8、下列化合物不属于酮体的有:( ) A、乙酰乙酸 B、乙酰乙酰CoA C、β-羟基丁酸 D、丙酮 9、脂肪酸合成 ( ) A、不需要乙酰CoA B、丙二酰CoA参加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和延伸 C、在线粒体内进行 D、最终产物为十碳以下脂酸 11、以下那种因素不影响膜脂的流动性?( ) A、膜脂的脂肪酸组分 B、胆固醇含量 C、糖的种类 D、温度 12、脂肪酸合成时,原料乙酰CoA的来源是: ( ) A、线粒体生成后直接转运到胞液 B、线粒体生成后由肉碱携带转运到胞液 C、线粒体生成后转化为柠檬酸而转运到胞液 D、胞液直接提供 13、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酸的β—氧化,所需要的载体为( ) A 柠檬酸 B 肉碱 C 酰基载体蛋白 D CoA 14、下列关于脂酸β—氧化作用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A 起始于脂酰CoA B 对细胞来说,没有产生有用的能量 18 / 19 C 被肉碱抑制 D 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15、下列脂肪酸,哪一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 )? A.棕榈酸 B.硬脂酸 C.油酸 D.亚麻油酸 16、下述哪种说法最准确地描述了肉毒碱的功能( )? A.转运中链脂肪酸进入肠上皮细胞 B.转运中链脂肪酸越过线粒体内膜 C.参与转移酶催化的酰基反应 D.是脂肪酸合成代谢中需要的一种辅酶 17、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是( ):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和CO2 C、CO2+H2O D、CO2,NADH和FADH2 18、下列关于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利用乙酰-CoA作为起始复合物 B、仅生成短于或等于16碳原子的脂肪酸 C、需要中间产物丙二酸单酰CoA D、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20、下列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 A、软脂酸 B、蔗糖 C、乳糖 D、葡萄糖 21、活细胞不能利用( )来维持它们的代谢。 A、ATP B、糖 C、周围的热能 D、脂肪 22、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 ) A、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 B、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C、脂肪酸β-氧化 D、戊糖磷酸途径 23、脂肪酸在细胞中( )。 A、从脂酰CoA开始氧化降解 B、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所利用 C、降解时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 D、氧化降解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 24、( )可以产生乳酸。 A、 β-氧化作用 B、鸟氨酸循环 C、三羧酸循环 D、糖酵解代谢途径 25、下列辅因子中( )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 A、ACP B、FMN C、生物素 D、NAD+ 26、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 ) A、ACP B、CoA C、生物素 D、TPP 27、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 A、ATP B、GTP C、脂肪酸 D、糖 E、磷酸肌酸 28、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 A、前列腺酸 B、软脂酸 C、软油酸 D、白三烯 E、亚麻酸 29、脂肪酸的β-氧化不需要( ) A、NAD+ B、 FAD C、 NADP+ D、 HSCoA 30、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胞液中进行 B、基本原料是乙酰CoA和NADPH+H+ C、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 D、脂肪酸合成酶为多酶复合体或多功能酶 E、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碳链延长需乙酰CoA提供乙酰基 31、能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过程有。( ) A 糖酵解 B 真脂合成 C 氧化磷酸化 D 脂肪酸合成 E 胆固醇合成 32、CH3COCH2COOH为谁的结构式( ) A.丙酮 B.乙酰乙酸 C.β-羟丁酸 D.乳酸 E.丙氨酸 33、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酸的β—氧化,所需要的载体为( ) A、柠檬酸 B、 肉碱 C、酰基载体蛋白 D、 CoA 34、下列关于脂酸β—氧化作用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A、起始于脂酰CoA B、对细胞来说,没有产生有用的能量 C、被肉碱抑制 D、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35、下面哪一项代谢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 )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TCA D、脂肪酸合成 36、含2n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需要经过多少次β-氧化才能完全分解为乙酰COA?( ) A、 2n次 B、n次 C、 n-1次 D、8次 第三部分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脂肪酸合成需要NAD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 ) 2、脂肪酸的氧化只有β-氧化一种形式。( × ) 3、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经β-氧化后除生成乙酰CoA外还有乙酰乙酰CoA。( × ) 4、肉毒碱可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 5、脂肪酸β-氧化酶系存在于胞浆中。( × ) 6、甘油在甘油磷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甘油-α-磷酸,反应消耗ATP。( √ ) 7、脂肪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是葡萄糖。( × ) 8、脂肪酸和甘油在人体都可作为糖异生的原料。( × ) 9、脂肪酸,氨基酸都可异生为葡萄糖。( × ) 10、在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脑可利用酮体作为燃料。(√)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植物摄取的脂肪酸,主要指不饱和脂肪酸。 2、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的总称。 3、β-氧化: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被连续地在β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和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β位碳原子而得名。每一轮脂肪酸β氧化都是由4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合、再氧化和硫解。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简述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5步)。 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如下: (1)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长链脂肪酸氧化前必须进行活化,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活化的脂酰CoA通过肉碱携带进入线粒体内才能代谢。 (2)脱氢,脂酰CoA生成反式△2烯脂酰CoA。 (3)加水,反式△2烯脂酰CoA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4)脱氢,L-β-羟脂酰CoA生成β-酮脂酰CoA。 (5)硫解, β-酮脂酰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 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2、何谓必需脂肪酸?写出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答案要点: 动物及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中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及亚麻酸。 3、简述脂肪酸的β-氧化及生理意义。 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经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生成比原来少两个碳的脂酰-COA,经过多次循环. 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现象?请解释之。 答:在人体内,糖的分解代谢需要胰岛素参与。在这种情况下,糖可以彻底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当机体缺乏胰岛素时,糖未经分解就排出体外。糖尿病患者因体内缺乏胰岛素,故体内的糖还未氧化就随尿液排出体外。由于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不能由糖的氧化分解提供,则机体只能通过大量氧化脂肪来获取能量。脂肪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脂肪酸。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先在线粒体内经β-氧化降解为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反应生成柠檬酸,然后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同时为机体供能。 在体内,草酰乙酸主要由丙酮酸羧化而得。丙酮酸主要由糖经有氧分解途径产生。 因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糖代谢受阻而导致丙酮酸的生成量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由丙酮酸羧化生成的草酰乙酸严重缺乏。脂肪大量分解会产生大量乙酰辅酶A。由于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以 1:1的比例结合生成柠檬酸,故草酰乙酸的严重缺乏会导致乙酰辅酶A不能及时氧化而在体内大量积累,因而在肝脏缩合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生成酮体的速度远远超过肝外组织分解酮体的速度,从而导致酮体在体内大量积累。酮体是酸性较强的混合物,大量积累的酮体会引起体内酸碱度下降。当超过机体的缓冲能力时,会引起酸中毒。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现象。 2、请回答软脂酸(十六碳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答题要点: 1、软脂酸是十六碳饱和脂肪酸,在细胞液中合成。 2、合成软脂酸需要两个酶系统参加。一个是乙酰CoA羧化酶,另一个是脂肪酸合成酶。 3、乙酰CoA羧化酶包括三种成分,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转羧 基酶。由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CoA转变为丙二酸单酰CoA。 4、脂肪酸合成酶是一个多酶复合体,包括6种酶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软脂酸。 5、脂肪酸合成反应包括4步,即缩合、还原、脱水、再缩合,每经过4步循环可延长2个碳。如此进行,经过7次循环即可合成软脂酰-ACP。 6、软脂酰-ACP在硫激酶作用下分解,形成游离的软脂酸。 19 / 19
正在阅读:
生化复习(完全版)10-03
DIY创业计划书 - 图文09-24
怎样消除妊娠纹的方法04-26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案(含答案)12-20
怀念爸爸的文章02-19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论文12-10
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作文800字07-16
网络课程中华诗词之美 叶嘉莹03-28
java乱码解决方案09-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生化
- 复习
- 完全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加工方向实验指导书
- PowerHA7.1安装配置文档
- 大学英语1C卷
- 2016春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单词短语测试
- 《网络攻防第四次作业》实验报告 - 图文
-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 2
- FAT32
- 平谷区2019一模试卷答案
- 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
-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新学期xx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分析化学常考问答题
- 中信银行物流监管企业管理办法(试行) -
- 初三数学圆教案
- EXCEL笔记
- 《三国演义》阅读自测题
- 《水泥熟料煅烧工》技师理论知识A、B、C卷答案
- K12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 陕西继续教育 2017专业课试题及答案(部分)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