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文档
更新时间:2023-05-21 12: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项脊轩志》教学实录
时间:2005年 7月 24日
学生:北京市六一中学高一学生
(导入。)
师:大家去过现代文学馆吗?
(生摇头。)
师:我建议大家去一去。我去过两次现代文学馆,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就是
那一个个作家的陈列室。你们知道那些陈列室是怎么摆设的吗?全部是按照作家的书房格局摆设的。书房是读书人的精神寓所啊,我在现代文学馆看着那些作家的书房,我好像感受到了作家的呼吸,仿佛看到了作家伏案疾书的身影。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这节课就是讲一位作家的书房。大家看投影,这是什么?
生:(看投影,齐读)项脊轩志。
师:这个志是什么意思?
生:记。
师:记,归有光是明朝作家,他在这篇文章中要记他的书房。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他的书房是怎么陈设的。我先请一位同学把这篇文章读一下。好,就请拿话筒的那位同学读一下课文吧。
(生读第一自然段。因没有预习,读得不理想。)
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把《项脊轩志》的第一自然段读了一遍,大家事先准备得不太充分,所以读起来有点吃力。文言文需要多读,这节课上完了,我们应该很流畅地把它读出来。刚才这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了一遍,我就想啊,这一段是归有光在介绍他的书房啊。我现在给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建一个古代文学纪念馆,那肯定得有明代文学的专区,而明代文学肯定少
不了归有光,那么,如果要纪念归有光,按照现代文学馆的格局,那肯定要建一个什么?
生:亭子,项脊轩。
师:对,项脊轩。现在你们看一看,这个项脊轩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应该怎么去修整它?读完课文以后,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话筒在谁手里?
(一学生起立。)
师:噢。在你手里。你说说项脊轩以前是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就是……那个屋子很小。
师:小,你从哪个词上看出它小?
生:“室仅方丈”。
师:方丈怎么理解?
生:只有几丈远。
师:只有几丈远?
生:(杂)不是。
师:这个“方”怎么理解?
生:噢,是一丈见方。
师:“方”的意思是——
生:“方”是见方。
师:“方”是见方。“方丈”是一丈见方,是不是?
生:(点头)是。
师:大概有那么八九平方米的样子,是不是?
(生点头同意。)
师:第二个特点呢?
生:它是百年老屋,很旧。
师:噢,很旧。第三……
生:它是向北。
师:噢,向北。朝北,是不是?
(生点头同意。)
师:那么,房子朝向北会有什么特点呢?
生:房子采光不好。
师:房子比较暗,又小又暗。还有什么特点?
生:(下面两同学小声地)漏。
师:对。有学生讲到漏。漏到什么程度?
生:“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吧。“尘泥渗漉”是什么情况?生:就是一下雨,就把那个泥土……
师:是吗?那“雨泽下注”呢?
生:那是下雨。
师:噢,那是下雨,这儿呢?
生:这儿是泥往下掉。晴天漏土,雨天漏水。
师:很好。漏的程度如何?
生:到处漏。
师:你从哪儿看出它到处漏?
生:“顾视无可置者”。
师:翻译翻译。
生:看看室内没有可以安置书桌的地方。
师:很好,请坐。这样的房间适不适合做书房?你们能安心读书吗?生:(齐)不能。
师:那怎么办?
生:修葺。
师:怎么修葺?来,后面的同学说说。
生:他先修葺一下四周围的窗户。
师:按课文顺序说。第一步他要……
生:噢,第一步他要使房子首先不漏。
师:噢,使房子不漏。第二步呢?
生:他要修葺一下四周的窗户,使光线能够照进来。
师:房间太暗,要它明亮些,对不对?
(生点头同意。)
师:注意了,让房间明亮,他做了几项工程?
生:做了两次,先是“前辟四窗”。
师:噢,一个是在墙上连开四扇窗。
生:对,一个是建一堵墙,然后是让那个光照充足。
师:开窗让房间明亮,好理解。那砌墙有何作用呢?
生:就是利用它把光反射到屋里。
师:你觉得这个墙如果涂颜色,涂什么颜色好?
生:白色。
师:因为它可以起到——
生:(杂)反射作用。
师:好,再请你把“垣墙周庭”解释一下。
生:应该是围着院子建墙。
师:“垣”你怎么理解?
生:就是围着院周围砌一道墙。
师:“垣”也是墙的意思,墙还是墙,都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请解
释一下。
生:砌一堵墙。
师:很好,请坐。你看房间的“漏”解决了,房间的“暗”也解决了,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你们看是什么问题呀?
生:小。
师:小好解决吗?
生:不好解决。
师:小不好解决,那么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知道吗?这个房子有多少历史了?
生:一百年历史了。
师:有百年历史的房子给人什么感觉?
生:很旧。
师:比较破旧。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对吗?
生:对。
师:那怎么办呢?
生:就是从外面给房子增添一些色彩,让房子变得新一些。
师:怎么给房子搞一些色彩?你看归有光是怎么做的?
生:“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生:在外面多种一些花花草草。
师:是呀,房子还是老房子,但是花花草草一点缀,就感觉——
生:就感觉房子变了。
师:充满了生机,是不是这样?
(生点头同意。)
师:这样一来归有光就把他的屋子修葺好了,然后命名为——
生:(齐)项脊轩。
师:这就是归有光的书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给大家找了几张书房
的图片。
(教师展示图片,有中式、西式的。)
师:这样的书房很精致,人在这样的书房里读书当然很愉快。归有光的书房又小又破、又暗又漏,条件自然不太好。他在里面怎么读书呢?让我们来感受感受归有光在书房里读书的心情。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归有光读书的一段文字。
生:(结结巴巴)“借书满架……珊珊可爱”。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几句,说老实话,我不太满意,不知你们满不满意?
(生摇头。)
师:你觉得这一段文字应该怎么读?你们从这一段文字看,归有光在他的书房里读书,应该是一种什么心态?他在书房读书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偃仰啸歌……”
师: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生:在一种很安静的环境下读书。
(另一学生举手,教师示意回答。)
生:多可喜,亦多可悲。
师:噢,又喜又悲,他往下看了,从刚才那位同学读的几段文字,你看出悲
了吗?
生:很乐观。
师:噢,很乐观,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乐观了呢?
生:在那个小书房里,有一种自娱自乐的感觉。
师:我很欣赏你说的自娱自乐,你觉得哪些词句能看出自娱自乐呢?
生:“借书满架”。
师:你能体会怎么个自娱自乐?
生:就是他在那个小书屋里,生活悠然自得。
师:你看,“借书满架”什么意思呢?先看注释。没有注释?哦,你们的课文是临时印的。没关系。老师给你们解释。有人说,“借书”是“借来之书”,那我觉得归有光是不是借书从来不还啊?
(学生摇头笑。)
师:那为什么又满架借书呢?
生:爱读书。
师:不错。有专家评价说,这四个字别太落实了,就是讲房间的书多。有一点你们体会体会,一间小小的房子,满架图书,这时候这个读书人站在书架前面,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杂)有成就感,有知识。
师:对,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好像这架书就是士兵,我就是元帅,我正在检
阅我的士兵、我的军队,所以读这四个字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生:骄傲。
师:你来“骄傲”一下,把这四个字读一读。
生:(小声地)“借书满架”。
师:好像有些胆怯,怯生生地,不够骄傲。
(全班学生笑。)
生:(大声地)“借书满架”。
师:声音大一些了,再“骄傲”一下。
生:(大声地骄傲地)“借书满架”。
师:好,还有谁来再“骄傲骄傲”?
(生摇头笑。)
师:那还得我来。站在书架前面,满架图书,这时候怎么样?(范读)借——书——满——架。
师:为之四顾,很有些得意洋洋,有这么多书可不是做样子的,接下来要——
生:(齐)读书。
师:怎么读?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读)“偃仰啸歌”。
师:这是读书的两种状态。一种是什么?“偃仰啸歌”,偃是低头,仰是抬头,表示读书很投入啊,读到“啸歌”的时候,你觉得到什么境界了?
生:(有感情地、饱满地、大声地)偃——仰——啸——歌。
(全班同学鼓掌。)
师:(有感情、动作地)偃——仰——啸——歌。得意洋洋啊?那么读书是
不是总是这一个状态呢?还有什么状态?
生:(齐)“冥然兀坐”。
师:这是什么状态?
生:沉思。
师:对,沉思的状态。当沉思的时候,有一句话“万籁有声”。读的时候这两句应该怎么读?一定要读得轻,读得慢,读得都能让我们的同学感觉到外面的细微的声音,对不对?
(生点头同意。)
师:来,你来读一读。
生:(轻声地)“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师:声音倒是蛮轻,不过那种沉醉到书里面的感觉出来没有?
(学生摇头。)
师:(启发地)你进入书里面,那种陶醉地……
生:(再读)“冥然兀坐”。
(全班笑。)
师:不容易啊,“万籁有声”,再感觉感觉。
(生不好意思地笑摇头,全班笑。)
师:没关系啊,所以读书啊一定要体会作者那种状态。(范读)“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然后停一停,好像感觉到外面的声音,这时候呢,外面的环境美不美?
生:(齐)美。
师:读书累了,看看外面的环境,“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这美好的环境
是对辛劳读书的学子的回报,这时候的心态如何?
生:快乐。
师:所以这一段叫做“项脊轩中读书乐”,读书的快乐不仅归有光有,好多古人都有,我这里给大家举一些,大家看看(教师展示投影)。让我们感受感受这些人的读书快乐。我们的古人写了一组诗,叫“四时读书乐”,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写了读书的诸多乐趣,我每首诗中摘了一句给大家欣赏。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投影文字。)
师:四时读书会让我们快乐,书房里书籍会让我们快乐,窗外美好的自然也令我们愉悦、陶醉,归有光这个时候的读书就是这么快乐。当然了,刚才那位同学讲得好,他在书房里读书也感到了悲,有几悲呢?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有三悲,第一个是他的伯父叔父分家之后。
师:课文中是怎么讲的?课文中用什么词?
生:“迨诸父异爨”。
师:解释一下。
生: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后。
师:很好。把这几个词划起来。
生:第二个是他的母亲以前很爱他,后来去世了。
师:对,我补充一句,归有光八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生:第三个是祖母的希望。
师:噢,祖母,对不对?对他寄予了厚望,但是他没有实现祖母的希望,也感到痛心。对吗?
生:对的。
师:还有没有痛心的事?
生:(在下面补充)想妻子。
师:四点吧,读书一遍之后,大致内容要把它概括出来。好,我们来看一下
(投影)归有光在书房里不单是读书,除了读书,他还感受到了一些人和事,一个是家族的分裂,一个是回忆母亲,第三个是追忆祖母,第四个是回忆亡妻。这四件事,都是归有光内心的痛。现在我们来分下工,第一组同学找一下家族分裂中最能表现归有光痛心的一句话,然后大家评一评。第二组同学就找回忆母亲和祖母中最能表现其痛心的一句话,再评一评。第三组同学就品评回忆亡妻这一部分。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偶有讨论交流。)
师:现在我们请每一组同学的代表来说一说。
生:我从“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句看出作者的痛。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最痛呢?
生:因为刚开始说那个“庭中通南北为一”,就是说是一个完整的院,而分家以后,一个好好的家就分裂了。结果兄弟分家以后,多了一道篱笆,后来又重新砌了一道墙,弄得院子里到处都是墙。
师: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感觉痛呢?
生:因为原来都是一家人,结果却分开了。
师:哦,大家能够从中看出归有光对此的感受吗?
(生沉默。)
师:(提示)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凡再变”三个字?请把这三个字翻译一下。
生:老师,“凡”是什么意思?
师:“凡”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知道,有没有带《古汉语字典》的?恐怕
都没带吧?
(生笑。)
师:那我给大家说一说。“凡”是“总共”的意思。那么,这个“再”呢?
生:(杂)第二次。
师:是第二次吗?在古代这个“再”指什么?
生:(下面小声地)两次。
师:对,指两次啊,这个墙总共变了两次,伯父叔父分家后立一篱笆墙还觉得不彻底,又再改为实墙,想做彻底的隔绝。这些兄弟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不知道。但是从墙的几次变化来看,这些兄弟之间已经非常不和了,你想,在书房中读书的归有光看到这个情形,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深有所悟,点头)痛心。
师:第二组,写母亲的部分,哪个同学起来讲?
(生无人举手回答。)
师:没有,就谈写祖母的,你们几位同学谁来讲?好,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顷之”一直到“令人长号不自禁”。
师:你觉得这句话特别痛心,那你先给大家读一读好不好?
(生读。)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最让人痛心呢?
生:因为古时读书人都想取得功名,归家把希望寄托在归有光的身上,他怕大家失望。
师:噢,怕大家失望,这个担子太重了,是吧?
生:对。觉得自己可能挑不起来,辜负了家族的愿望。现在祖母已经不在了,
而我还没有实现祖母的希望。所以,每次看到祖母的遗物,都到非常痛心。
师:说得真好。你请坐。刚才第二组同学无法回忆母亲的这一节文字有何动情点。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节文字中,归有光写母亲不是直接回忆,而是通过谁来转述啊?
生:(杂)奶奶。
师:对,家里的一个奶娘,通过她来转述,为什么呢?
生:(下面插话)因为他不记得了。
师:对,他八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那么他对母亲的印象只有通过别人转述了。同学们想一想,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印象居然要靠别人来转述,这件事本身就让人有什么感受?
生:(杂)痛心。
师:对,就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人痛心了,是不是?更何况当这间房子还不是书房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和这间房子息息相关了,那么,当他天天在书房读书的时候,他会不会时时想起以前那么关心她的母亲?
(生点头。)
师:好,这一段你们再回去好好品一品。现在,哪位同学说一说归有光对妻子的怀念。
生:是这句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觉得这句话表现出他对亡妻的思念……就是她死的时候亲手种的。
师:然后呢?
生:现在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树叶茂盛。
师:这怎么会有痛的感觉呢?解说一下。
(一生举手,教师示意回答。)
生:我觉得他是睹物思人,看她亲手种的树,现在都这么大了,于是想到妻
子去世都那么多年了,自然很想念她。
师:很痛啊,是不是?很好,你请坐。你看看,文章中像这样的东西太多了,咱们还可以再挖出很多东西。大家看看啊,为什么“鸡栖于厅”呢?祖母讲的那三句话重点何在呢?为什么妻子回家要转述“诸小妹语”呢?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细细研究。我只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鸡栖于厅”,你们知道这个厅是什么意思吗?
生:(杂)大家聚集的地方。
师:是大家聚集的地方,中国传统的房子“厅”是家庭共用的房子,兄弟们分家,这个房子分,那个房子分,但是厅不分。那么“鸡栖于厅”为什么会让人感到痛呢?
生:(插话)人不来,鸡来了。没人管了。
(全班学生笑。)
师:也可以这么理解。我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这个大家庭分家以后啊,你家也养了鸡,我家也养了鸡,这个鸡不懂得分家,你家的鸡跑我家来了,我赶,我家的鸡跑到你家去了,你赶,最后这个鸡学乖了,跑到“三不管”的厅里来了,鸡飞狗跳,都是分家之后的乱象。这么混乱的家景,归有光一个人在书房读书的时候感觉到了,这个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好好读书啊,我要读出一点名堂,一定要让我的家族振兴起来。会不会有这个想法?
(生点头。)
师:所以你们如果沉到书里面去了,跟归有光的脉搏一起跳动,跟他一起去感受,你会觉得这篇文章非常感人。这一课老师只是这么讲了讲,不可能一一点到。最后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来总结这篇文章。刚才我们不是讲了吗?如果我们要搞一个归有光的陈列区,那肯定要把什么作为他的陈列室啊?
生:(杂)项脊轩。
师:对,项脊轩。那么这个书房一般要有一副对联。我拟了一句上联,你们在这对一对。
(展示投影。)
师: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要求紧扣课文内容,要涉及到文中主要的
人、事、物,只要一点就行了。我的上联是总括课文内容的:“项脊轩见证归氏三世痛。”下联你们可以选择文章其中的某一点来对。看哪位同学才思最敏捷。
(生思考。)
师:你来试试,刚才你说了什么?
生:我还没想好,我只是想说“枇杷树”。
师:谁来试一试?
生:我来——“归有光立志寒窗十千载”。
师:噢,“十千”?意思好像不太好理解。
生:那说“十余载”可以吗?
生:可以。
师:很好。刚才那位同学说“枇杷树”,谁能帮她对一下吗?
(生传给一张字条。)
师:这是谁写的?
生:听课老师写的。
师:噢,一位老师写的,叫“枇杷树追忆亡妻一生情”。
(学生会意地笑。)
师:我也写了三个,我来展示一下,交流交流嘛。
(投影展示。)
师:“篱笆墙隔断诸父手足情”、“象牙笏凝聚祖母一片心”,再看,“枇
杷树映照夫妻半生缘”。刚才那位老师写的是“一生情”,我写的是“半生缘”,因为我觉得他们夫妻很早就阴阳相隔了。
(台下师生笑。一生举手。)
师:噢,你还有补充的,你说。
生:居陋室不忘家国天下兴。
师:(一时没听清)噢,是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居陋室怎么样?
生:居陋室不忘家国天下兴。
师:噢,是不忘记天下家国的兴盛,这个该是你对归有光心态的描写吧?很好,很好,请坐。
师:这样吧,我们的对联先写到这儿,这节课上了这么长,也辛苦大家了。那么,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正在阅读:
项脊轩志教学文档05-21
最新经典面试试题及答题思路分析04-07
吴集中心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方案10-25
《高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读后感1300字08-23
2017-2018年维生素行业分析报告01-10
县水务局2022年关于无烟党政机关创建工作实施方案08-03
本科毕业论文:数字频率计05-11
写出好论文才是硬道理12-10
2015考研英语5500大纲词汇汇编04-2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项脊轩
- 文档
- 教学
- 三天快销模式剖析之第二天讲师操作提纲
- 棉绒加工及物流项目征地可行性报告
- CH9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 略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
- m带式压滤机维护保养制度
- 2021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第一章第五节考点必做练习题
-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 飞机发动机损伤图像的分割处理
-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过关考试试题英语
-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影响及管理策略
- 平安家庭事迹材料
- 2016互联网企业进入移动医疗的机遇与挑战
- 2013年上海展会信息汇总
-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食品安全》
- 重庆监理工程师考试资料大全
- 视觉传达教学计划
- 实验四 射极跟随器
- 1,B,Things the Throw away Society
- 旅游区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