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修改)

更新时间:2023-09-01 04: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构建贵州东线旅游第一站、省会贵阳近郊休闲度假带为目标,以提升全县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为重点,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旅游景区景点服务优化和环境整治,全县旅游业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旅游接待能力和综合收入快速增长

随着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旅游接待能力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94万人次。“十一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总数累计达341万人次,年均增长15%。2010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32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累计111374万元,年均增长18%。

2.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较快的时期。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扣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脉博,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为依托,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走出去宣传推介,多方引进吸纳外部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全县建成旅游景区点

3个,通往南北两片区的道路已基本完成油化,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各景区点的基础设施水平、环境卫生水平和接待能力较“十五”期间明显提升,形成了以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里大草原为主,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

3.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全县旅游服务理念迅速转变和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目前,全县已通过AAA认证的级景区1家(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注册的旅行分社1家(黔南中旅龙里分社);全县现有各类旅游接待宾馆、酒店10余家,其中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正在申报2星级的2家,拥有高中档床位800个;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的“农家乐”旅游接待设施30余处,旅游接待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4.旅游商品市场和品牌知名度有所提高

随着“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商品市场日益活跃。邓氏食品系列辣子鸡、香旺系列油辣椒、卧云谷绿茶、巴江平坡农民画、大岩根雕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拥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知名度。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间的连接道路较差;同时,旅游区内的通行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旅游基础设施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造成了旅游经济效益的低下和旅游招商引资困难。

2.旅游业的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提供就业的机会有限,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尚待形成。这主要是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旅游线路点少线长,未能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效益。

3.投资的引导不够,没有形成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各级政府虽然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投资的安排上,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和先期投入严重不足,吸引社会资金力度不大,由于投资有限,老景点的改造只是修修补补,新景点的建设基本上都属小打小闹,档次不高,内容单调,致使很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4.全县旅游业没有形成一盘棋,各个旅游项目前期策划不够充分,致使旅游项目规模小、效益差及低档次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布局不合理。有些景区只注重数量扩展,不注重效果、风格、特色、民族文化的表现,没有挖掘内涵,还停留在一般化的迎来送往简单的活动上,影响了我县旅游业的声誉和形象。

5.缺少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全县现有旅游景区点普遍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餐饮和娱乐服务上,缺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差,尚未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流。

6.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和资源开发设计的缺陷,我县存在明显的旅游淡旺季。淡季大量旅游设施景点闲臵,使各种设施的利用率较低,旅游收入极低。

7.旅游市场主体发育还不够完善,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旅游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旅游行业秩序的法律化水平还较低。

8.旅游管理体制和相关法规还不健全,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旅游景区景点经营主体的监督监管力度不强,旅游行业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跟不上发展需要。

9.环境保护不到位。目前,我县旅游开发中没有较好地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景区开发中,游客进入后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大。尤其是龙里大草原上,草地退化、沙化形势严峻。

10.旅游人才缺乏。一方面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人手少,且缺少相关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我县旅游业服务、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涉旅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旅游发展形势分析

(一)旅游发展的机遇

未来时期,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扩大内需的机遇

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旅游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国债投资、专项投资向西部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加强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推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的措施来抓,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

2.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国家和省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旅游所具有的低资源消耗、低成本生产、低价格竞争的“三低”优势,决定了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无法替代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必将得到优先发展。

3.国家消费政策调整的机遇

国家对旅游国债的安排、加快建立健全消费市场体系建设措施的出台、带薪年假休假制度的实施,是向社会发出了鼓励旅游消费的信号,大大改善了旅游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旅游消费已经逐渐形成潮流,市场需求趋旺。

4.全社会广泛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出台的投资、鼓励消费的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批投资商对旅游业的关注,中外客商对旅游业的投入将继续升温。

5.发展旅游意识和理念转变的机遇

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客观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认识和实践,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旅游社会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6.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的机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进而迈向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的旅游兴州的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举办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开展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活动,使全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全省旅游业发展步入新的快车道。

7.贵阳建设大西南交通枢纽的机遇

贵阳建设西南交通枢纽和贵州7小时快铁交通圈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贵州交通落后的面貌,给贵州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紧临贵阳的龙里将充分分享这一改变的成果,外部交通环境的改善,将给龙里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8.加强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

西南六省区七方签署的《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旅游合作协议》,以本地区富集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出行条件为基础,以点线相连、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串起“大西南黄金旅游圈”,集中展示西南旅游的整体风貌。西南经济区65个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将西南旅游城市串点连线,促进西南经济区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旅游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贵广“两高”的建设,将大大提升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大西南进入珠三角,最快捷的路线必须经过贵州,而龙里作为“两高”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不仅可以重新规划、打造新的旅游发展机遇,还可以进一步把握今后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根本性的改变龙里在黔南乃至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9.县委、县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带动战略的机遇

2009年8月省城规委通过了以贵龙城市经济带为核心的《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将在龙里1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一座新兴的生态园林城市,突破行政区划与贵阳融为一体,实现互利共赢发展。这将为龙里建设休闲度假城市,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二)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1.经济基础薄弱制约

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投融资能力有限,旅游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2.基础设施滞后制约

我县的外部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县内旅游交通路网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化水平低,景区点接待设施、游乐设施功能不全,陈旧老化,严重制约着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3.客源市场变化制约

贵阳建设西南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我省交通条件的改善,贵阳市的游客自驾游、近郊游的范围将不断拓展,旅游产品的开发特色化不很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周边县市与我县对贵阳游客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我县主客源市场的游客将被分流。

三、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方针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开放意识,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大项目推动大开发为重点,以旅游业创新发展为动力,壮大旅游产业基础,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将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构建和谐龙里旅游,推动龙里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把龙里建设为省内重要的康体休闲度假目的地、黔中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全县国民

经济的贡献率。

2.发展方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领旅游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旅游发展活力”、“坚持科教兴旅,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坚持特色发展,提高旅游吸引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永续发展的龙里旅游业”五大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统领旅游发展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本着旅游业依靠人、服务人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要以旅游者的消费价值为导向,把握旅游需求动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旅游人力投资,提高旅游人力资本,激发其活力,从而支撑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旅游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我县与周边县市(尤其是贵阳市)的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开放龙里旅游市场,打破地区服务壁垒,积极探索与周边县市建立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快引进省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推进我县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步伐。

坚持科教兴旅,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旅游产业各要素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的步伐,推进旅游信息化发展,完善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

制,提升旅游生产力水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龙里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特色发展,提高旅游吸引力。牢固树立发展旅游经济就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找准自己形象定位和市场定位,进一步加快我县特色旅游发展的步伐,实现龙里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永续发展的龙里旅游。旅游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相关,发展旅游将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类旅游资源。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壮大、提升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实现龙里旅游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把龙里初步建设成为贵州重要的康体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成为黔中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1.经济目标:保持旅游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到2016年,实现接待游客突破230万人次,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3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25%;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提高到1.5天以上。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2.社会目标:以促进我县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为实现我县社会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通过统筹城乡和区域旅游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新时代文化的创造和提升;在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体制中,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劳动密集特点,到2016年,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带动社会就业机会1万个以上。

3.环境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我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对旅游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促进我县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社区环境面貌的改善。

(三)发展战略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精品名牌”、“市场多元化”、“项目带动”四大战略。

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我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大引进现代康体休闲、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提升我县旅游档次和品牌。进一步创新我县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机制,使旅游发展观念创新、

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创新、旅游营销创新、旅游管理创新,成为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精品名牌战略。加强旅游精品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在充分发挥和突出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水平地引进康体休闲、商务会展、餐饮、购物等新产品,培育一批省内一流的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增强龙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贵阳建设大西南交通枢纽的有利时机,在巩固贵阳主客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成渝、湘鄂和两广客源市场,重点开发康体休闲、商务会展等特种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的客源市场格局。

项目带动战略。树立项目促发展、项目出质量、项目推动速度发展的思想,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开发战略,建设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旅游项目,进一步激活龙里旅游发展的潜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变,增强龙里旅游后发优势。

四、主要任务

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壮大旅游产业基础,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旅游市场开发,构建龙里和谐旅游。

(一)优化旅游发展格局

1.优化区域旅游布局

加快“一轴两区”旅游区域格局的建设,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加快旅游与城镇的融合发展,统筹城乡旅游,奠定支撑龙里旅游快速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1)加快“一轴两区”旅游区域格局建设

立足省内外旅游大格局和县情,以奠定旅游区域体系为目标,建设县内“一轴两区”旅游区域新格局。即全面巩固、提升县城一轴(含麻芝、三元、谷脚、水场)为主体,大力发展康体休闲、餐饮娱乐、游客集散、旅游购物、森林科普、工业旅游、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草原、摆省、湾寨、羊场)盘活龙里大草原景区,大力发展高山台地观光休闲旅游;加快建立苗族、布依族风情旅游和湾滩河流域农业观光旅游。北片区加快以醒狮镇鸡场村为中心,建设贵州省现代都市“三生一体”休闲农业园;巩固提升“十里刺梨沟”乡村旅游;加快清水江水上旅游区建设步伐;发展以哪旁、巴江为主的苗族风情旅游和谷龙历史文化旅游;加快联合资本集团谷冰国际体育休闲产业区建设。

(2)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

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加强与贵阳及周边县(市)等区域合作。以旅游线路为纽带,以产品开发为核心,以市场开拓为主导,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思路,把周边的旅游线路连接起来,把周边县市的旅游线路延伸入我县,共同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形成联手开拓市场的区域合作机制,

积极发展无障碍旅游。

2.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继续发挥自驾游、近郊游的优势,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提高产品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做强自驾游、近郊游旅游产品系列;提高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进度,丰富适应大众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做强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加快民族风情旅游、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丰富和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亲近乡村的需求,做大乡村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

(1)做大康体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康体休闲产品:充分发挥我县温和舒适的区位、交通、生态优势,发挥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带动户外康体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新规划的莲花河片区,着力打造一两处大型时尚运动体验休闲主题园区、生态创意休闲园区;依托夹山坡体育主题公园,建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桌球、网球、门球、保龄球等球类运动大众体育训练、运动基地;利用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利条件,建设山地自行车、场地摩托车、小轮车、场地汽车越野、拓展训练、狩猎体验、徒步等户外运动基地等车技运动等户外运动基地;在贵龙城市经济带规划的休闲娱乐度假区,建设汽车运动训练和比赛、汽车展示展销、汽车文化交流基地,引进世界品牌体育用品生产商入驻,形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器材、服装等体育消费品的科研、生产、展览、展销基地。

特色餐饮娱乐产品:利用我县优势的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加快餐饮娱乐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形成特色品牌,配套娱乐等相关服务设施,延长消费链条,吸引贵阳等地的游客到龙里消费。

旅游购物:依托西南药都的建设和县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我县县城建成省会贵阳近郊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城。

(2)做强观光体验旅游产品系列

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发挥我县自然生态、地质地貌资源优势,在加强保护,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使之迅速转化为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形成新的亮点。

盘活龙里大草原景区旅游资源,引进具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进驻开发,将龙里高山台地草原这一稀有的旅游资源做成省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加大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力度,做大做强珍希植物科普、林业科普品牌,深度开发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充分将我县的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

以醒狮镇鸡场村为中心,借助外力加大投入,将其建成贵州省现代都市“三生一体”休闲农业园。

加快“十里刺梨沟”旅游点开发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扶持沟内农家乐的发展,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尽快将其开发成我县又一新的旅游景点。

加快清水河水旅游开发步伐,大花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了高原峡谷湖泊,加上贵阳市两湖一库禁止旅游后,清水江成为省

会贵阳近郊仅有的水上旅游地。联合开阳、贵定、福泉等县市加快清水江水上旅游开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将其建成省会贵阳近郊水上旅游胜地。

加快三元河景区开发建设。以三元河为中心和纽带,整合区域内各资源要素,创新开发思路和手段,打造品牌,将区域建设成为中国避暑之都贵阳东郊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区。

民族风情旅游产品:依托我县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度开发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民俗旅游产品,充分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喜庆节日、风味食品、竞技活动、生产劳动等民族风情文化。

在苗族聚居的草原乡境内修建苗族风情园,依托龙里大草原景区将苗族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民族旅游产品。

依托孔雀布依民族风情园为核心,发展湾滩河流域农业观光和布依风情乡村旅游。

利用摆省洞棺葬、果里苗族古歌等苗族文化资源发展苗族风情旅游。

结合渔洞峡水库移民搬迁新建的小岩布依新村,发展贵阳近郊布依风情乡村旅游。

依托清水河大花水库区有利条件、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艺术之乡,在巴江开发“高峡平湖”和苗族风情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挖掘龙里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巫山古

岩画群、莲花山、冠山、黔中古道、谷龙土司文化及历史名人等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自然风光相融合,推出一批有市场吸引力的历史文化产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的文化内涵。

(3)做精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系列

游客集散中心:利用我县的区位、交通优势,建成大型游客集散中心,集餐饮、住宿、娱乐、旅游车队、旅游商品展销、旅游信息咨询为一体,面向省内外游客,主要服务于贵州东线、南线旅游。

节庆旅游产品:利用我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如草原苗胞正月跳月、摆省苗胞跳洞、孔雀布依情歌节、十里刺梨沟赏花品果节、羊场民族斗牛等开发节庆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产品:引导和指导县内几家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工业旅游产品,丰富龙里旅游产品。

科考旅游产品:利用我县喀斯特地貌、地形、地质特点,以及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巫山古岩画群等资源发展科考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抓住国家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加大红色旅游资源挖掘力度,加快我县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4)形成县内两条旅游线路

加快县内旅游交通建设和旅游区开发,力争形成一南一北两条旅游线路。即:南线由县城至龙里大草原至湾滩河至孔雀布依

民族文化村寨;北线由县城至十里刺梨沟景区、旧司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至清水江。

3.优化客源市场结构

在积极巩固和开发主客源市场贵阳的同时,加强省内其他地区及重庆、成都等地的市场开拓。

4.优化旅游企业格局

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市场的主体。要通过培育发展综合性

“龙头”旅游企业,做活中小旅游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淘汰掉实力小、经营不善影响旅游行业整体发展的企业,引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旅游企业开发我县旅游产品。

5.优化旅游行业管理体制

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律,行业促进,公众参与,制度保证”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规范,企业自律”的旅游行业管理运行机制。

(二)壮大旅游产业基础

1.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

(1)加快旅游交通建设

加快县内两条主要旅游线路交通干道改造,提高公路等级,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进出条件。

(2)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构建具有信息咨询、旅游预定、投诉受理、紧急救援等多功能、高质量的游客服务中心体系,为游客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龙里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加快旅游安全保障建设

为增强旅游企业防范和抵御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带来的经营

风险以及防止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须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建设,切实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4)加大旅游接待设施和能力建设

旅游景区建设:努力改变我县旅游景区(点)的粗放型开发和经营方式,加强节约型旅游资源消耗、创新效益型旅游开发、诚信质量型旅游服务的旅游景区(点)开发和经营,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点)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点)。

旅游住宿建设:加大旅游饭店招商力度,新建一批中高星级的旅游饭店。不断提高旅游饭店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龙里旅游饭店企业在贵阳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接待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饭店行业整合力度,促进饭店行业转型升级。力争建成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5家;旅游接待床位达1000个以上。

旅游商品开发:加快我县旅游商品的培育和开发,以文化挖掘和技术创新为中心,实现旅游商品销售服务的系列化、规模化、精品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bo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