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案导学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背景、以分层次自主学习为主要

更新时间:2024-06-18 0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小组合作学习为背景的分层次自主学习”为主

要方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温守行

一.小组合作的方式和促进管理

(一)如何分组:

(1)选择组长:组长由班主任提名(差额),一般必须是成绩优秀、在同学们中威信较高、能够团结和帮助他人的同学做组长。然后全班选举产生。选举前,所有选举人必须保证能够服从组长的指导、帮助和安排。被选举人的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的才能够成为组长,然后组长发表“就职演说”(其实是帮助同学、服务同学的宣言)。

(2)组长选择组员:由组长自主选择组员。班主任须提出要求:每组六人,一是把学生分成A、B、C三层。每一小组必须包括各层次的同学(2名A层、2名B层、2名C层),以保证各组实力相当。另外,各组内的男女同学比例要适当。当然,如果同学同意成为某一小组的组员,也必须保证服从组长的指导建议。

注意:要求组长每层次同学必选,不能有故意不选某同学的现象。若真有同学们各组组长都不愿意选,必须由班主任协调,不能直接告诉该同学,以免是该同学受到冷落,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感情上自然不能融入该集体(该小组或该班集体)。为了保证不会出现某同学任何小组都不选的现象,也是为了防止出现以组长为首的小团伙,还可以只允许组长选一名A层同学和两名B层同学,还有两名同学由班主任配给。这样既保证了组长的管理权威有保证了不至于出现漏选的现象发生。

另外,班主任必须发挥协调作用,自由选择组员不是绝对的。班主任协调时可以参照以下原则:成绩原则、男女搭配原则(不能一个组全是男的或者全是女的)、性格内向还是外向、脾气是否相投(关系是否和谐)。

(3)任务设置:组内除了设置组长以外,再设置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发言人的作用是当组内讨论完成需要小组发言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发言人应该发表小组集体的意见,如果有意见与小组大多数的意见不一致,需先介绍大多数意见然后介绍个别意见。

另外,小组内结成帮扶对子: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等。不同学科可

以交叉帮扶,以实现组内优势互补。

(4)小组成员不能经常变动,可以一个学期变动一次。 (二) “小组管理”的配套制度设计 (1)该小组是学习合作小组

首先,组长对本小组组员负有指导和管理责任。在组内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根据各年级实际需要)组课代表(区别于班级课代表,只收缴和检查本小组同学相应学科的作业)。对于八年级来说,共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八门课有作业,所以组长、副组长各负责两门学科,其余一名同学负责一门学科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将结果和本组作业交给班课代表,再由班课代表报告科任教师。

其次,小组内结成帮扶对子,帮扶对子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学科成绩确定,例如,对于学生

甲来说,在语文课上可以是帮扶别人的同学,而在数学课上可以是别人的帮扶对象。至于如何结成帮扶对子,可以在组内自行确定。确定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变(至少是一个月或两个月)。如何促进帮扶对子能真正有效的相互帮扶呢?可以采取一课一评、一课一报的方式进行帮扶效果汇报。“一课一报”就是在班内张贴帮扶对子名单,由被帮扶人填写每节课的帮扶情况,包括帮扶的题目数量、帮扶效果,老师对帮扶对子帮扶情况的课后评价。要求被帮扶者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然后在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比,根据平时的汇报和最终帮扶对象的成绩提高度评选出优秀帮扶二人组。【成绩的提高度计算方法是(实际成绩—目标成绩)/目标成绩】

半学期一次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小组成员总分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帮扶对象提高分、平时作业质量等,计分方法与团委对班级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方法相似,得出本小组该半学期以来的得分。

(2)该小组是卫生合作小组

该小组也是卫生小组,组长也是卫生小组长。该小组共同负责班级分给的卫生任务,卫生委员和班长对小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本内设定检查标准、评分标准和奖惩办法。一般包括是否按时完成值日职责,是否符合学生会检查标准)。采取“连坐制”惩罚方法,即一人不合格整个小组受罚。由检查者记录扣分情况,半学期总结一次。

(3)该小组是纪律小组

同时该小组也是纪律小组,由组长负责本小组成员课上、课下和自习课上的纪律,凡是违反校规班规的一律写检查、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讨,并将检讨书存入成长档案袋,并根据这些情况写出年终或者学期终评价。同时给本小组扣分。那么由谁来监督本小组成员的遵守纪律情况呢?课间是纪律检查小组来检查监督,并相应的扣分或加分。纪律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班委团支部制定。另外相邻的两个小组之间课上相互监督,只要临组成员的行为已违反纪律,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就应该予以扣分。半学期总结一次。

(4)该小组是评价小组

同时该小组也是评价小组,作为相近的两个小组相互监督,同时也是本小组成员学期末的评价主体,所以应该是评价小组。需要小组对该小组成员自己提出自我评价,然后小组内审议通过。

每半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合作小组”、“优秀组长”、“优秀三好学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等。评比项目为“学习成绩”和“公益心”,“公益心”包括“卫生”、“纪律”等。“学习成绩”项得分即上述得分,“公益心”实行扣分制和加分制,在学期初“公益心”得分都为100分,根据平时的检查进行扣分(该干的或该干好的没干好就扣分)或加分(不是分内事却干好了就加分)。最后得出总分,按总分评出优秀和先进,进行表彰奖励。

注意:平时要经常对小组长和班委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替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于不听从组长指导的“困难学生”进行督导,甚者可以联系家长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一)学案的编制方法

根据学案是“预习案”、是“自学案”、是“导学案”、是“练习案”、是“检测案”的要求,学案的编制一般可以采用“三案合一”的编制方法。

“三案合一”是指“课前预习案”,“课上导学案”、“课后反思案”三案合一。 1.课前预习案

包括三部分:一是预设学习目标。分层目标用不同的符号标识;重点内容用“【重点】”标识。注意这些目标都是些知识性或技能性目标,没有情感目标。二是布置预习题目。这些题目只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的通读、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这些原理和概念是从教材上都能直接找到的能够学会的东西最基本的知识点。基本上是以填空题或判断题出现,不宜出难题,题量也不宜过大,一般10至15分钟内完成。甚至于是按照教材的原话填空的方式出现,旨在让学生通读教材,熟悉教材。

预习题不分层布置。课前预习题的完成情况,教师必须检查掌握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 三是要求学生以问题的形式重现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按照预设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同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预习案上要留有适当的空间。

注意:关于预习案的完成情况,教师要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发给学生,教师也要在课前进行批阅。为了便于教师批阅和不增加学生的的作业负担,预习题应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数量较少,突出知识性。

2.课上导学案

“导学案”是预习课上(或者是预习展示课的一个环节)师生共用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习(预习)的任务方案,是教师要使用的,也是要适用于学生的。

预习课(或预习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用一节课(或一节课的一半时间)去进行,有的根据需要可以用一节多或两节课来完成。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预习的师生共用指导案。这种预习课不再是类似课前的预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全面而重点突出的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注重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逐渐形成有意义识记。

导学案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新课 (2)明确目标

以组长为中心,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整理本组提出的所有问题。注意:相同的问题或者意思相近的问题不重复记录。如果不完整,则由其他各组进行补充,最后如有必要老师予以补充。同时明确本组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要记录下来。

导学案上要留出适当的位置以便学生书写记录学习目标(问题)。不同的组原来可能题的问题不同,经过交流补充最终形成统一的问题。

(3)疑难解答

课标任务过关就是教师设置一些任务这些任务有的对已经预习的基础知识的检测过关、有的是形成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的理解、有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如观察分析

比较总结归纳等)

(4)分层检测

预习检测其实就是预习课的反馈。通过检测教师掌握学生预习的成果如何,一遍下一节课——展示课备课时使用,以使展示课有所针对性。

3.课后反思案

课后反思是预习课的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对预习课进行反思,总结已经学会的知识,质疑还没有学会的知识。要以提问的形式出现,分“我提问、我回答”和“我质疑”两部分。“我提问、我回答”部分是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然后回答,要求要对本节课的重点提出问题,问题数量至少两个,不必太多。“我质疑”是要求学生提出通过复习自己还不理解的知识或者还没有记住的知识。

在导学案上要留出适当的位置(空间)以便学生书写。“课后反思案”是教师要认真检查的,以便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备展示课备课之需。

(二)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主要是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这当中可以有独学、小组内学习、整个班级集体内的群学等,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

1.前置预习

学案的前半部分是课前预习,包括预设目标、教材预习题、预设目标问题化等三部分。中心要义就是促使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学习内容,最重要的就是把预设目标转化成要学习的问题。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前三分钟或更多一点的时间内让学生把预习题讨论完成,同时由本小组的发言人把提出的任务问题展示在本小组的黑板版面上,以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讨论、修补、完善,已形成全班的分层目标任务问题。

2.课上导学

这既是课前预习的延伸、又是对教材疑难问题的解答,是教师指导学生独学、群学、师学的过程。课上导学包括课堂分层检测部分。这是课堂上要完成的内容。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其实不是课后作业,而是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例如一周、一个月)完成的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理,其实就是一个课堂笔记的整理和综合。要求学生必须在一段时间内一次整理为蓝本,完成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内容的整体总结和整理,总结形式不限,每一单元出一期总结简报,并在室外进行张贴供同学们随时复习之用,这也算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

4.既然是前置预习,前置预习就是作业,所以课后基本不再布置巩固性作业,如果非要有不可那也一定是课后反思作为作业。所以学校的任课教师目标考评办法中必须有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例如,教师作业的检查、教师备课的检查等等必须由配套的制度规定,以免教师重复劳动,低效劳动。

三.分层次自主学习的进行

1.没有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分层次自主学习

首先、导入新课。主要是创设情境或者提出问题来引入新课,总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

其次,明确目标

组内交流。小组内以组长为中心,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本组统一的问题目标(把组员提到但自己未提到的问题补充到自己的学案上),由本组发言人把相应的问题板书在指定的黑斑区

域内。注意:相同的问题或意思相近的问题不重复记录。同时明确本组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组间交流。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对其中用一组问题进行修订、完善、补充(以其他各组的问题作为补充),最终形成全班共同的问题任务。

注意:1.要向学生说明,这次提问并不是提出不会的问题,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说明我们要学些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可能是我们已经会了也可能是我们还没有学会。

2.帮扶对子负责检查帮扶对象是否记录所有的问题目标。

3.那些预设的教学目标,经过学生的转化已经转化成了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问题。这些

问题是要分层次学习的,这需要教师在整理完目标问题后给学生以解释和明确各层次学生的任务,即A层要完成哪些问题、B层要完成哪些问题、C层要完成哪些问题。

第三,合作探究、解答疑难

首先要说明的是导学案上的任务问题是层次化设置的。也就是说要求教师把这些问题要层次化设置,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依次增加,同时在课上导学的过程中(导学案中课上导学部分)将这些问题转化成梯次分明的小问题,难度是渐进的,为学生寻找一个合适的思维起点,从此开始难度逐渐加大,多步子小台阶式的将问题依次展开来,供学生学习和讨论。这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其实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的,可保证学生们最大限度的将自己的思维靠近终点的答案,至少应该是减少了教师讲解的难度,不至于教师每每都是从头说起来解释一些问题。

1.组内讨论,完成教师预设任务。

教师预设的问题或任务应该是课前就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应该尽可能涵盖所有的重点内容。 2.交流讨论,找出本组内组员都不会的题目或问题。

这是对教师预设的问题的补充,或者预设问题都已经满足要求,或许还不够,如不够则用此环节来弥补。其实这个环节往往很重要,最能找到各组的难点,或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3.组间交流或师生交流,以解决上一步中找到的最难的问题。

这个环节对应着导学案的第三部分——课标任务过关。这些部分包括加强识记基础问题、能力提升问题解答等。这部分题目由教师表明题目层次水平,c层同学主要完成基础问题,能力提升问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应由A层同学完成。表明层次并不是说不属于这个层次的学生就不再学习这个问题,而是由本层次的同学首先完成,然后由他在组内展示、教会其他层次的同学。导学案上各层的同学都必须完成所有的内容。比如,A层的同学必须首先学会A层的问题,然后向其他层次的同学解释,已到达兵教兵的目的。

第四,预习检测

检测题目可以提前准备好,也可以教师临场发挥出的题目。检测的目的不一定就是看他会不会而是因为课上没有学会,给学生创造机会再次学会或督促学生学会。

课堂检测必须是有针对性的,必须有适合的题目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分层达标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标注不同层次的题目。为了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问题,组长应该记录本组的同学完成高一层题目的情况,并根据完成情况分别给与加分表彰。

选题可以是学生已经做过的也可以是没有做过的题目,有二至三道题,学生分成几组到黑板上扮演,注意相邻的组做不一样的题目。如果完成的好,则通过,继续下一节的预习。

检测的形式可以是当堂检测,也可以是课下抽测一个小组。 2.有实验教学的自主学习

有实验的预习导学案上必须含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及其各实验操作的目的或者用意的提前了解,也可以说是让学生制订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试验方法或者了解了实验方案,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或者观察实验。导学案上必须留有实验现象记录的位置、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的位置。每一个实验结束后必须由组课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3.展示课上的分层自主学习

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和实有课时数,可以一课一展示,也可以两课一展示,有的还可以预习和展示课合并为一节课。(目前根据化学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适当的两节课加一节展示课)

展示课要干什么?很多同志有一定的误解,展示就是让学生把已经学会的问题自己讲出来。其实展示课不仅是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还要展示原来没有学会的知识,而且重点是预习课上没有学会的知识进行展示。有同志问,不会怎么展示?把预习课上没有学会的东西拿出来,教给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交给还没学会的学生,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因此展示的应该是克服困难的风采和骄傲。

展示课的具体做法如下: 1.预习交流、确立目标

课前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等提炼出来并板书在黑板的主要位置,供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内用2至3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然后老师单独提问或者找一组同学进行回答或者一组同学到黑板扮演答案。注意是同时进行,而不是都进行完了才让学生板演。

2.组内合作、完成任务

要展示的题目由各小组组内讨论完成,一般这些题目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预习课生学生反馈出来的难点都包括在内),基本上一个小组一个题目,这个小组原来不会的题目一定包含在内。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完毕。

3.分配任务、重点突破

教师把相关题目分配到各组,有个小组准备展示。要求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分钟即可。要求分到的题目应该由相应层次的同学作为主讲来展示讲解,鼓励低层次的同学来展示高层的题目。

4.相互质疑、展示提升

各组到相应的位置去展示。同时注意题目属于那个层次既有那个层次的同学展示,如果不会,可由帮扶对子进行帮助展示。展示时要求: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动作大方、无口语,而且能够分析题意、分析到位无遗漏,最好具有思辨性,能够讲解出自己做题的思路。讲解时需用“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等商讨的语言,讲完后必须问“那组同学愿意和我进行交流???”。其他各组的组长等人主要进行质疑(挑刺),如果能够能够难住讲解者,则给予本小组同学奖励(小组加分),如果没有问题,则鼓掌通过;如果有问题则应由其他学生指出,或者教师指出,并予以纠正。

在这个时候质疑是相当重要的,各组组长应该是提出问题或提出质疑的只要人选,当然其他人更应该有质疑声,质疑不是要提出多么高深的东西,而是只要自己不明白就要提出来让展示者讲清楚(不会解释的可以求助于本组的组长或者其他组员),这就是合作学习,而不是无条件的接受。

5.完成展示、达标检测

可以由大屏幕展出,有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某同学或某组同学。 展示课的内容必须是分层的准备的。

课堂展示其实是在前面课堂分成检测的基础上,在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提升式的展示,展示的学习的效果,这些所谓的效果可以是学习的成果,也可以是学习中又出现的问题。所以展示课要让中下游的学生展示其学习的实效,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那就应该给他们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基础性较强的题目,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出一些难度较大、思考性较强的、应用性较强的题目,以促进其积极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当中其实也含有合作的成分,一个组内由相应层次的同学完成展示相应层次的题目,他展示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学习成果,更是本组同

学的学习成果,所以不会是必须由本组的同学教会他,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如果高层次的题目有低层次的同学来展示,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

5.反馈中的分层学习

反馈分形式很多,有课时反馈、双周反馈、单元反馈等形式。

课时反馈。也就是反馈课是一课时的一个环节。选题可以是学生已经做过的也可以是没有做过的题目,有二至三道题,学生分成几组到黑板上扮演,注意相邻的组做不一样的题目。如果完成的好,则通过,继续下一节的预习。

两周反馈。根据我校的实际,可以每两周一考进行一次阶段性反馈。采用试题的形式,随堂进行检测。随堂进行点评。可由学生同展示课一般进行点评。

单元反馈。一单元进行一次单元考试,作为整体性反馈,相当于单元练习课,最好也是当堂完成,当堂点评。单元考试是必须的,也是一定会有的。那么该如何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目的呢?于是分层考试也会成为必然。可以是采用不同的试卷,也可以采用同一张试卷,但是有不同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b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