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

更新时间:2023-09-29 18: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新闻传播史 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1.口头新闻时代

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

口头新闻时代主要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这时嘴巴是主要的传播工具。 二、口头新闻的传播

公元前490年5月,波斯帝国重兵侵犯希腊城邦,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敌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士兵菲迪皮茨奉命从40公里外的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宣布:“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一报道完这一重大消息他就牺牲了。 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

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新闻传播在今天仍然普遍应用。

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依然存在,并且作为一定时代主导性传播媒介的重要补充。这是在观察近现代新闻传播时不能忽略的。 2.《每日纪事》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命令将元老院的工作报告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大街的一块木板上。当时叫“Album”,后人称为《每日纪事》。后来,屋大维创办了《每日纪闻》。报道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等。

3.在原始社会,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新闻传播在今天仍然普遍应用。

4.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表现:生产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

1.列宁: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3.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4.新闻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5.中国古代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都比欧洲更为完备,为什么中国没能产生近代报刊?

(1)内因:这是根本原因。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中国古代报纸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

(2)外因:清代民间报房及其所办的报纸的没落,其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从主观来说,由于官方对这类

1

报纸控制过严,办报人除照录科抄和牌示之外,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代报纸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客观来说,则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的出现。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萌芽与集权主义报业理论

1.集权主义报业理论

(世界新闻史上四大报业理论之一。在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流行于东西方各封建专制国家,成为这条国家报刊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它视报纸为政府的一项特权,强调报纸的报道言论须支持政府、维护安定,反对言论多样性和多元化拥护新闻检查。)

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赋予了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国家和团体比个人重要。反对言论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报纸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被视为政府的一项垄断的权利。

马基亚维里:集权主义报业理论的集大成者。 2.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英王亨利八式建立,就是根据国王特许状规定,在英国范围内,除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外,其他人均不得从事出版事业,1649年最终废除。 3.新闻检查制度

新闻检查(censorship)是指国家权力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发布所做的审查和限制。 4.知识税

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5.判断一份出版物能否称之为报纸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定期出版;(2)机械手段生产;(3)付费者可以自由购买;(4)刊登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5)对只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公众有吸引力;(6)及时;(7)稳定。 6.试分析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与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

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国家和团体比个人重要。反对言论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报纸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被视为政府的一项垄断的权利。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 (1)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英王亨利八式建立,就是根据国王特许状规定,在英国范围内,除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外,其他人均不得从事出版事业,1649年最终废除。 (2)新闻检查制度

新闻检查(censorship)是指国家权力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

2

发布所做的审查和限制。 (3)知识税和津贴制度

知识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

津贴制度:为了保证对舆论的控制,英国政府实行了秘密津贴制度,用国库的钱来扶植官方或半官方的报刊。在沃尔波任首相期间报业津贴达到了高峰。 (4)严刑峻法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卢梭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2.托马斯?潘恩

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于1776年1月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发表了《常识》。1776年8月潘恩应征入伍,在紧张的军旅生涯中他又写了一系列战斗性很强的文章,特别是在华盛顿败走长岛时,潘恩的《危机》鼓舞了军队士气。法国大革命时他撰写了《人权论》,引起轰动。次年又发表《人权论》续篇。1802年潘恩因反对私有制,遭到美国当局冷遇,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1809年6月8日病逝于纽约。

1787年,潘恩重返欧洲,受到法国自由派贵族与英国辉格党人的欢迎。与英国保守主义者展开论战,于1791至1792年间撰写并发表了《人的权利》(Rights of Man) 3.人民之友报

办报历史:马拉1789年9月12日创办《巴黎记者报》,4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1792年9月22日又改称为《法兰西人民之友报》。这是一份8开的出版物,并用卢梭的名言“将生命献给真理”作为题词。由于《人民之友报》极力宣传革命,并以犀利的笔锋和刻薄的语言抨击时政,很快就成为巴黎最著名的报纸;但这也使马拉在1789-1792年间屡受当局的追究和迫害,致使“人民之友”的出版多次被迫中断。直到1792年9月,报纸才得以连续出版。到1793年7月13日马拉遇刺前最后一共出版了900多期。

作用:《人民之友报》从一开始就以一份激烈论战的报纸、革命派的一个宣传工具的身份登上了大革命的政治舞台。马拉给他的报纸指定了三重功能:揭发反革命、教育人民以培养公民和革命者、推动人民进行革命。《人民之友报》的内容正好符合这三个功能。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该报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情节恶劣的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宾专政下付诸实现。 4.简述伏尔泰基本的政治观点。

伏尔泰是法国最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早年受英国洛克思想的影响。其代表作有《论各

3

族风俗与精神》《哲学群典》《路易十四时代》。他认为社会罪恶之源是愚昧无知、缺乏教育,自然法是赋予人们平等,自由的理性法律。他反对封建予赋和等级特权,要求信仰和言论自由。这条思想为 1789 年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基本政治观点:(1)自然法是赋予人们平等、自由的理性法律。(2)反对封建贡赋和等级特权,要求信仰自由和言论出版自由。

5.简述法国大革命时期主要的革命报刊及其宣传。 (1)大革命前夕(1788.7-1789.7)

这一时期,法国革命形势高涨。围绕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猛烈的宣传运动,出现了一大批反封建小册子。持进步观点的思想家利用各种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罗伯斯庇尔《对阿图瓦人的呼吁》、杜雷《告善良的诺曼底人》、塔尔热《致三级会议的信》、西哀士方丈《什么是第三等级》。在舆论压力下,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允许小册子发行,禁止出版新报。

资产阶级革命前(封建统治时期)出版特许下,三大官方报刊居于统治地位《法国公报》《学者报》《文雅信使》,在新闻、科学、文学方面垄断了法国的思想传播。

到1788年5月19日,封建政府作出全面让步,短短几个月,旧制度控制的报刊体系迅速土崩瓦解。

正如雅克?布里索在《法兰西爱国者报》的出版说明中所说:“应该找到有别于小册子的另一种宣传方式来教育全法国人,这种宣传方式就是创办一份连续出版、价格低廉、形式轻松的政治性报纸。”

法国近代报刊从政治报纸开始萌芽。

(2)大革命爆发——重获自由的报业(1789.7-1792.8)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同年8月,国民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而,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与此同时,大革命废除了行会制度,为报刊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这一时期,报刊业空前繁荣,各种形式的出版物纷纷问世,各种政治倾向显露报端。由于各报竞争激烈,又都怀有炽热的政治激情,因此大多数报纸笔锋犀利,又因而面向群众而文笔通俗。这些报纸寿命一般较短,他们的宣传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革命进展。

比较著名的革命报纸有:自由派贵族米拉波《普罗旺斯邮报》、马拉《人民之友报》、阿贝尔《杜歇老爹报》。

在革命报纸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保皇派报纸也不示弱,仍在负隅顽抗。如《政治及国家报》《国王之友》《巴黎公报》等等。

也有少数非政治性报纸不过于介入革命,虽平平淡淡,但寿命较长,如《巴黎新闻报》《普通箴言报》《论争及旨意报》。 (3)当报刊遭遇“恐怖时代”(1792.8-1794.7)

路易十六里通外国,引入普奥联军干涉革命。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掌权。吉伦特派掌权后,取缔了全部保皇派报纸,停止执行新闻自由。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政权从吉伦特派让渡到雅各宾派手中。之后,雅各宾派内部出现分裂。罗伯斯庇尔执政后,实现恐怖政策,并向整个自由新闻界进行打击。一时间,反对派所有报刊或者被取缔,或者自行停刊。布里索、阿贝尔、德穆兰等人相继被处决。

4

雅各宾派专政后期,只剩《小岳党报》《自由人报》和为数很少的官方报纸。 (4)政府镇压报刊的斗争(1794.7-1799.12)

1794年,热月党人推翻了罗伯斯庇尔的统治,建立了督政府。督政府一面不断封闭反对派报纸,一面创办和大额补贴拥护政府的报纸。至1799年,被停刊的报纸共97家,保留和新创办的报刊有73家。督政府重新建立了新闻检查制度,订立了出版物印花税。这些压制措施接连不断地动摇了原有出版制度。

拥护政府的报纸读者日益减少,如《普通箴言报》《巴黎邮报》。保皇党报纸死灰复燃,如《闪电报》《每日新闻》。雅各宾派在迫害中幸存,如《自由人报》《人民之友报》。 6.简述英国报人争取自由报道国会新闻的斗争历程。 (1)1641年7月,“星院法”条令正式被取消,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了出版自由,各种报刊和新闻印刷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2)克伦威尔独裁时期恢复了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并赋予该公司垄断出版及处理非法出版活动的权利。在严厉的形势下,革命报纸纷纷停刊。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恢复了封建的出版管理制度。

(3)英国资产阶级正式执政,政府对新闻出版的控制逐渐放宽。1693年,英国国会取消了过去的出版法案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报业终于从专制统治的大网中挣脱出来了。 (4)1703年,鲍伊尔,《英国人政治月刊》,报道国会新闻。1731年,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以刊登国会消息出名,是英国第一份以杂志(Magazine)做刊名的刊物。1762年,约翰?威克斯,《苏格兰人杂志》,在争取自由报道国会新闻的斗争中贡献最大。

(5)反对知识税的斗争持续100多年。1831年出版的工人报纸《穷人卫报》便是拒缴印花税的便士报。1861年,最后一项知识税被废除,英国限制新闻出版的法律全部消失,新闻出版自由得以最终确立。

7.以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例,说明报刊事业对于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1)任何一场革命都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两重性,而政治革命又是在思想革命的基础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的。

(2)报刊是革命思想的传播者和革命舆论引导乾。英国、法国革命的思想准备。 (3)报刊是争取群众,反击反革命宣传的主要工具。 (4)报刊宣传是配合军事战场的另一条重要战线。

(5)结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报刊的宣传,革命的理论就无法为广大的群众所接受,革命就不可能成功。

8.论述杰弗逊与美国的新闻自由传统。

杰弗逊是新闻自由的坚定拥护者,他曾说:“我们相信最终会证明,人是可以受理性和真理支配的。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理。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杰弗逊的新闻自由观更多的着眼于从发挥报刊媒介监督政府、启迪民智的作用。

9.评弥尔顿及其《论出版自由》

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的概念 (1)约翰·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论家、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名字与出版自由的口号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 (2)《论出版自由》1643年英国国会恢复特许出版制度,弥尔顿因出版了未经许可的小册子而被国会出版委员会召去质询,从而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说辞《论出版自由》,这篇演说辞在1644年底以小册子的形式正式出版。作者在书中痛斥检查制度的罪恶,呼呼出版自由,

5

(4)但黄色新闻的出现、发展也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黄色新闻对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条有用的东西。它促进了报纸的进一步大众化;同时在新闻业务上进行了更大的改革,这条均为后来的报业所承袭。积极意义:

①就“黄色新闻”的故事化的报道手法而言,发展了现代新闻报道的“故事模式”,反映了传媒的两种功能之一:讲述故事。

②我们还应看到“黄色新闻”的受众定位上是非常明确的,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

③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④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6.试比较分析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的异同。

要点:①社会责任理论来源于自由主义理论,始终强调新闻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这是两者之同;②自由主义理论认为,自由就是摆脱一切外在限制的纸以对自由。社会责任理论则主张积极的自由;③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新闻自由涉及到媒介所存者和公众两个方面,强调公众的自由,而自由主义理论则把媒介存者与公众完全等同起来;④自由主义理论把政府看成是新闻自由的敌人;社会责任理论则主张政府不能只允许自由,它还必须促进自由;⑤自由主义理论认为自由是一项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社会责任理论则主张自由是一项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⑥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人是有道德有理性的人,社会责任理论则认为,人们的目标在于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和发展。其心就是要求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的时候,要克尽对社会和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第八章 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1.《北极星报》

在世界历史上,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国际工人运动也是从英国开始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出现了行业性的工人组织和有组织性的工人罢工。为了争取群众,扩大影响,这些工会组织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1830年创办的《贫民导报》,和1837年创刊的宪章派机关报《北极星报》。

马克思以前的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最初它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万多份。1844年11月,该报从里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致信奥康瑙尔说:“我们还应当感谢您和您的助手们在领导《北极星报》方面所表现的高贵而开通的风格,??只有它在实质上是真正民主的,只有它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北极星报》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表达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意见,所以它是真正值得大陆上的民主主义者阅读的唯一的英国报纸。”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从而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 2.《贫民导报》

英国最早以一便士价格出售的报纸之一,也是第一家以生动的文字评述实现社会主义理论的工人报刊。它创刊于 1830年,至1835年停刊。它憎恨富人压迫穷人的社会罪恶,反

11

对知识税,主张以“公理对抗强权”,在工人群众中享有较高的权威。 3.《真理报》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真理报》最早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托洛茨基于1908年10月3日创建于奥地利维也纳,针对俄国工人发行。建报之初,《真理报》致力于团结党内各派,接近工人。1910年1月,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确定《真理报》为党的一个中央机关。1912年,《真理报》在圣彼得堡合法出版,但受到沙皇政府的审查,多次易名。1912-1914年,《真理报》直接刊载工人们自己的来信投稿,发行量大增。世界大战爆发后,《真理报》被关闭。

在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但同名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原《真理报》的大部分职员于1999年加入了新创建的网络媒体“真理报在线”。“真理报在线”目前是访问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新闻站点,它与俄罗斯国内正在发行的《真理报》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内还有多份同名的报纸一直在发行。原《真理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以其政治色彩而著名。

4.简述早期工人报刊的主要特点。 一、英国早期的工人报刊

在世界历史上,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国际工人运动也是从英国开始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出现了行业性的工人组织和有组织性的工人罢工。为了争取群众,扩大影响,这些工会组织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1830年创办的《贫民导报》,和1837年创刊的宪章派机关报《北极星报》。《贫民导报》是英国最早的以一便士出售的报纸之一。1835年停刊。 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

法国最早一批工人报刊是《地球》《生产者》杂志、《工人报》等,为了对付工人的宣传,法国政府采用提高保证金数额手段,以增加工人报纸的制作成本,工人报纸发展的势头被遏止了。但是一进入40年代,工人报刊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报刊又发展起来,如1839年创刊的出版至1849年底的《人民的蜂房》,便是一家与空想社会主义有联系的工人月刊。和英国早期工人报刊相比,法国工人报刊规模较小,发行量不大,刊期较短,其影响也比英国逊色的多。

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

美国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工人队伍日益壮大,无产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各个行业工人已普遍组织互助公社,进而将它改造为长期团结稳定的工会组织,随着工人运动的展开,工人报刊也产生出来。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工人报纸《机工雇工拥护者》诞生于费拉特尔费亚市。工人报刊存在的时间都不长。1837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许多工人报刊不得不停刊。 四、早期工人报刊的意义

早期工人报刊充满了幼稚的色彩。 首先,这些工人报刊几乎没有例外地以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因而其理论的宣传缺乏严密的科学性;

其次,除英国宪章派机关报外,大部分工人报刊都局限于经济斗争,以增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为目的,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

尽管如此,这些报刊在工人运动的早期阶段,敢于与资产阶级作正面的斗争,揭露阶级压迫的实质,对于启发工人的觉悟,团结工人队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为何俄国的媒体发展史更趋向于集权?

政治上高度集权是俄国的特征,因而新闻业从一开始就处于集权政府的控制之下。 俄罗斯中央集权在伊凡三世时期建立起来,伊凡三世加强对全国以及周边土地的统一,

12

并在国内建立政治体制,颁布一系列法律文献。由此俄罗斯的中央集权体制才正式形成。在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俄罗斯的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此后经历了“混乱时期”,至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的初步形成,俄罗斯依旧延续中央集权体制,并对其进行改革。 6.试评述马克思与列宁无产阶级报刊观念的异同。 一、马克思报刊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念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以1848年的《新莱茵报》为界,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前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还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其新闻观念以人民报刊思想为基础 ,由报刊使命观、出版自由观、自由报刊即“第三种因素”和新闻舆论观四个部分组成 。

第二阶段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1.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2.党报党刊必须遵守和阐述党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和策略原则,按党的精神进行编辑工作。

3.党报党刊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成为他们自己的报纸。 4.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思想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 5.党报党刊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党报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党的领导机关对党报有“道义上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论,作为科学的新闻观,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指南。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1.党的报刊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喉舌,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

2.在党报与党的机关的关系上,党报是全党的舆论机关、宣传机关,并且应在党的纲领范围内进行宣传。党报应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必须与党的机关保持一致,并接受党的绝对领导。

3.无产阶级党报应该反映工人的利益,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

列宁根据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实践,提出了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工作原则: 1.党报工作者的创作自由必须服从于党的基本利益。 2.宣传报道必须绝对真实

3.无产阶级党报应该是坚持原则,充满战斗性的机关报。

上述见解,后来直接转变成了前苏联共产党新闻政策的重要内容,成为官方占支配地位的党报学说的核心内容。

7.试比较巴黎社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新闻政策。

要点:①巴黎社和俄国苏维埃政府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性质一致;②巴黎公社新闻政策的核心,是保障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有宽松的全民性特征;③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新闻政策的内容有二,一是剥夺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二是保证无产阶级的出版自由。其特征是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④两种不同的新闻政策,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第九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确立

1.塔斯社

1917年12月,根据列宁命令,彼得格勒电讯社被改组为中央通讯社。第二年,被改组为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随之成了全前苏联的中央通讯社,1925年7月,前苏联部长会议颁布法令,将俄罗斯电讯社改组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简称塔斯社。 2.新闻体制

13

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

1. 新闻媒介的目的在宣传鼓动组织批评,因而消息报道只占次要的从属地位; 2.新闻媒介是党的重要工具,因此其一切活动必须以党的政策方针为依归;

3.新闻自由不是绝对的,超阶级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只能属于执政党及其代表的阶级,这种自由的实现是以剥夺其他阶级的自由为条件的;

4.新闻宣传不是客观地向群众提供多种意见,以便人民自由选择和判断,而是由新闻单位代替人民作出选择和判断,即由新闻媒介自上而下向读者灌输某种既定的观念、意识;

5. 新闻活动是党和政府活动的组成部分,其任务必须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而改变。 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 1.公有公营制;

2.是党对新闻媒介的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形式(人事权、指示权、指导监督权) 3.新闻检查,其机构是国家新闻保密局; 4.新闻界的自我监督。

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

宣传功能、鼓动功能、组织功能、批评监督功能 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

1.党和政府对媒介的绝对领导; 2.新闻事业的非营利性; 3.传播内容的政治性; 4.报道内容的严肃性; 5.新闻事业发展的计划性。 3.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

(1)剥夺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查封反革命报刊,没收其财产;

(2)恢复已停刊的布尔什维克报刊,创办中央和地方的苏维埃报纸和新闻发布机关。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中指出:“我们应当改变报纸,并且我们一定要改变报纸,把它从耸人听闻的机关报,从只是报道政治新闻的机关报,从对资产阶级谎言作斗争的机关报,变为在经济上重新教育群众的工具,变为使群众了解应当如何按新方式安排劳动的工具。”这一重要观点,不久便导致了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转轨。 4.宣传与鼓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宣传主要是针对社会中比较进行的分子,如各行业的领导人物与任职官员;而鼓动则通常被当作教育一般群众的工具。

(2)就影响对象的方式而言,宣传主要是晓之以理,而鼓动则是动之以情。 (3)宣传与鼓动的区别,是由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及其影响方式决定的。 5.苏联的报刊批评与西方的报刊批评的异同点何在?

相同的是,两者同为报纸干预生活的行动。不同的是,西方报刊批评的思想倾向,系由报纸编辑部决定,而编辑部又受制于报纸老板。苏联报刊批评的是,乃由党和政府所决定的口传其如此,苏联的新闻批评,比其西方来,其作用要大得多。 6.论评述苏联新闻媒介的批评监督功能。

要点:①批评监督,是近代报刊的基本职能之一;②苏联的新闻批评,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由党或其它监督组织进行的批评,此为自上而下的批评。二为一般工农群众的来信;③苏联的报刊批评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此种批评还要接受党委、政府的检查;④虽然如此,批评监督作为苏联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仍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7.试论苏联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1)从斯大林执政开始,到80年代之前,苏联的新闻传播与西方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媒介组织、控制方式、传播内容、社会功能、还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14

(2)第一个特点,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绝对领导,新闻机构以党的意见簿为意见,一切听命于党。这与标榜独立的西方新闻界是大不相同的。

(3)第二个特点是新闻事业的非营利性。由于国家所有私人办报之路实际被堵死。对新闻媒介所有权的报酬,不在言辞才发行收入,而在于对公众思想的影响。

(4)第三个特点是传播内容的政治性。政治色彩浓厚,政治说教多,宣传味浓,而真正的新闻却很少。

(5)第四个特点是报道内容的严肃性。基本上杜绝了低级趣味的报道和刺激性题材及煽情主义手法。版面庄重、内容严肃、情趣高尚,是显而易见的特点。

(6)第五个特点是新闻事业发展的计划性。正如苏联的经济有比例按计划地发展,其新闻事业发展的计划性也极为明显。

第十章 广电时代的到来

1.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写为CBS,美国三大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网之一。1927年成立。总部设在纽约。1941年正式开办电视广播,1954年播出彩色电视。1987年在纽约等城市直接经营电视台5座,中波广播电台6座,调频广播电台7座。另有通过合同关系参加该广播网的电视台 200多座,形成全国性广播电视网。 2.ABC

美国广播公司(英文: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ABC)是美国传统三大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创立于1943年,原为国家广播公司的蓝色广播网。目前的最大股东是华特迪士尼公司,为迪士尼-ABC电视集团的成员。其集团总部在纽约市曼哈顿,其节目制作总部在加利福利亚的伯班克市,与迪士尼公司的总部和迪士尼摄影棚由人行天桥相连。截至到2008年,ABC是美国观众最多的电视网。 3.灰色宣传

所谓灰色宣传是相对于白色宣传和黑色宣传而言的,它介乎白色、黑色两种宣传的中间地带。其特点是采用含混不清的暧昧手法,以冒名组织和个人出现。但它不隐瞒宣传媒介自身,把真话、半真半假的话和略论型的话混在一起,意在使听众产生偏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就成功运用了灰色宣传,利用广播电台对外进行灰色的宣传,采用含混不清的暧昧手法,如美国海军部情报局特别作战处的“诺顿广播”,由德国问题专家阿尔布雷希勒为播音员,他用了一个假名“诺顿海军中校”,对德国的士气产生了毁坏性的影响。(在战时美国还通过美国之音进行公开宣传,同时也开创宣传战历史的用了灰色宣传)

4.有线电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图像清晰度很高; (2)频道多,选择性强;

(3)内容多样又单一,广播转化为窄播; (4)可以双向服务,观念可以反馈、参与。 5.试评述世界广电事业体制的几种类型。 一、民有民营体制

民营民有制,是传统的所谓最自由的一种广电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广电事业向民间开放,允许民间自由经营、自由转让。除负责频道的分配、秩序的维持外,政府对于广电传播不加任何干预。广电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广告收入。施行这类体制的国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美国广电事业(民有民营型)的特点: (1)广电事业的高度商业化;

15

(2)高效率的自由竞争; (3)不接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4)广电台(网)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律条规的约束,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5) 广电事业的高度垄断。

弊病:欺骗大众;诱导犯罪;节目庸俗。 二、公商并营

公商并营是西方自由主义国家广电体制的一个主要类型。为国家所有但由公司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但电台、电视台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存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其成员有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公共台一般实行这种体制。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广播协会(NHK)就是这样。

利弊:这是一个自由而开明的办法,不仅可享有商业广电网络娱乐性的好处,同时也能发挥公营广电的教育性功能。但是由于接收广电的排他性以及教育性节目不能与娱乐性节目竞争,以至于公营广电难以维持其广大的观众,从而难以发挥公营广电的主导作用。 三、公有公营型

公有公营型主张广电不应用于商业目的,而应完全服务于社会公益。同时,广电的经营管理、业务政策与节目内容,须接受全体国民之代表的监督与管理。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主要有前联邦德国、法国等。

积极意义:可以保持节目内容的平衡,担负社会的教育责任,服务民主政治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还可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此外,还可以免于资本家之控制;可以消除广告商的影响,以免广电节目迎合低级趣味。

局限性:

(1)经费来源全赖、或大部分依赖广电的执照费,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广电观众的经济负担;

(2)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未免失之死板,从而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观众的收视兴趣 (3)唯我独尊,缺乏进取精神; (4)言论和消息来源的单一化。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型的,由社会各界联合经办;一种是团体型的,由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它们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制范围内独立地进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经费有的靠视听费,有的靠各界资助和政府补助,有的还辅以广告收入。国家依法在宏观上进行调控管理。

实行这一体制的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公共台。例如德国的公共台属于第一种,即联合型的。又如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一般属于第二种,即团体型的。 四、国有国营型

盛行于社会主义世界。在奉行这种体制的国家,电视台、电波频道被视为国家财产,广电从业人员是国家干部,广电台是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并被置于执政党的严格管理之下。广电传播与政府、执政党的高度一致。

优势:

(1)节目品位高,严肃,少或无刺激性内容;

(2)广电传播配合政治动动、经济建设的展开,使媒介的社会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弊病:

(1)不利于形成民主讨论的政治气氛;

16

(2)党委、政府对广电传播的管理过于严格,使广电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作用;

(3)过分重视政治宣传与政治功能,忽略其他功能; (4)内容过分严肃,削弱了广电的社会作用。 6.试分析美国电视事业的特点。

美国广电事业(民有民营型)的特点: (1)广电事业的高度商业化; (2)高效率的自由竞争; (3)不接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4)广电台(网)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律条规的约束,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5)广电事业的高度垄断。

7.试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闻媒介的报道宣传。

要点:①美国新闻媒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道,比历史上其它战争都要充分。②报纸的战争报道。成功的代表有《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纽约先驱论坛报》等。③广播电台对国内的战争报道,因为及时性、生动性大受欢迎,赢得了不少观众。④美国之音进行的对外公开宣传,很有成效。⑤美国还利用广播电台对外进行了成功的灰色的宣传。采用含混不清的暧昧手法,以冒名的组织或个人出现。如“诺顿广播”,对德军的士气产生了毁坏性的影响。⑥在太平洋战区,制作日文报纸,用飞机撒向日军阵地。总之,美国战时宣传是由官方和民间共同进行的。

第十一章 新闻垄断化的进程

1.芒西报团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报团,由佛兰克·芒西创办。在新闻史上,芒西是一个出身贫寒而又自命不凡的报人。他开始通过创办青年杂志《金色船队》打进纽约出版界。 1889 年又成功地创办了《芒西周刊》。 1901 年后,其势力扩展至报界,陆续收买了纽约、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地一批有名的报纸。 1925 年,芒西去世后,该报团亦随之瓦解。 2.比弗布鲁克报团

比弗布鲁克报团的创立者威廉·艾特肯,出身于加拿大一个贫寒的家庭,后移居英国,加入保守党,并受封为比弗布鲁克勋爵。此后历任内阁要职,是保守党主要的决策人之一。从 1917 年开始进军报界,至 1923 年,已拥有包括《每日邮报》、《星期日快报》、《标准晚报》和数家地方报,跻身于英国六大报团之列。在新闻史上,他有英国赫斯特之称。 3.垄断寡头控制报纸的手段。

一是通过连锁董事制度;二是收买报团的股票,三是广告手段。这些手段,使报纸的言论、方针完全受到垄断寡头的支配。 4.为什么法国的报业垄断开始得比较晚?

这是由于法国长时期以言论报(政党报)为主体,消息报(大众化报纸)虽然在19世纪中后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政党报刊仍占重要的地位;而且,消息报本身表面上虽是独立的商业报纸,暗中却多与政党、政府、企业界相勾结,在政治上有所依附,在经济上得到资助。因而难以形成垄断组织。 5.试评价新闻业垄断的结果。

要点:新闻业垄断所有权的集中,是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其结果为: 第一,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化。 第二,舆论为少数垄断报团所控制。

第三,垄断寡头又控制了新闻业。垄断寡头控制报团的手段有三:一是通过连锁董事制

17

度;二是收买报团的股票,三是广告手段。这些手段,使报纸的言论、方针完全受到垄断寡头的支配。

这三方面的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危害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限制剥夺了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从而加强了垄断资本在政治上的专横统治,另方面,新闻垄断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媒介集团的经济实力雄厚,有利于技术革新,及扩充消息网络,提高报纸的质量。这也是应予注意的。

6.试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闻垄断的新趋势。

(1)单一垄断规模更加扩张:报界内,报纸数目逐渐减少,而报团及其控制的报纸数目不断增多,一城一报现象普遍;在广播电视领域,大的广播电视网控制的电台、电视台数目也不断增加,覆盖面日益扩大。

(2)由单一媒介垄断向跨不同媒介垄断,由新闻垄断向跨不同行业垄断转化。

(3)跨国垄断的出现及其发展,使新闻垄断超出了一国的范围而达到了世界级的规模。究其原因,是在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现代新闻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两大因素,使得过去广阔浩渺的世界,变成了一个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跨国新闻垄断的出现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十二章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1.《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The McBride Report)”。这份报告是隶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s Problems,又称McBride Commission)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三年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平等、公平的传播结构的立场、观点与合理要求。

麦克布莱德报告对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提出了82点建议。指出,“个别传播大国对世界信息流通系统的支配是推行文化扩张主义的过程,而发展中国家的牵制和反抗是抵制文化侵略的过程”。

2.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

不结盟国家通讯社的合作组织。1975年1月由南斯拉夫的南通社发起创办。当时只有12个通讯社参加,主要由南通社转发各通讯社提供的新闻1976年7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部长和通讯社社长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并通过联盟的章程。联盟的宗旨是加强不结盟国家的新闻合作,报道不结盟国家的真实情况,以实现新闻事业的非殖民化。章程规定所有参加联盟的通讯社都有权向联盟提供新闻和播发联盟提供的新闻。1988年,共有90个不结盟国家的通讯社和10个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联盟。每天用英、法、西班牙 3种文字向世界各地播发100~130条新闻,反映不结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1986年3月在古巴召开的联盟第4次大会通过《哈瓦那行动纲领》,强调进一步加强联盟的工作,使之成为传播不结盟国家呼声和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有效工具。1988年由33名成员组成的协调委员会作为其领导机构。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信息流量失衡表现为几个方面?

四个方面:其一,西方四大通讯控制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发展中国家 80% 左右的国际新闻是四大通讯社提供的;其二,发达国家的对外广播无论在量还是质上均占绝对优势;其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的电视娱乐片倾销;其四,发达国家的印刷品、图书出口量占世界总额的 92% 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总量的 7% 左右。 4.试评述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及其原因。

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是发展中国家争取建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基本原因。

18

一、新闻规模的失衡

1.报纸: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3/4,其报纸种数占总种数的1/2,发行量仅为总发行量的1/4。北美发达国家的报纸普及率是每3人1份,而到80年代还有8个非洲国家和3个阿拉伯国家根本没有日报。

2.广电:在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占有了全世界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运行轨道的90%。发展中国家平均每40人才能占有一台的电视机。至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绝大多数家庭仍然买不起一台电视机,而一个美国的五口之家完全可以拥有4台电视机。 3.因特网领域

美国的公民中有一半以上是网民,而且上网方式多是在家庭上网,而在阿拉伯国家、非洲和南亚网民尚不足总人数的1%,并且上网多在网吧。

目前,全球互联网业务中有90%在美国发起终结或通过;互联网81%的网页是英语的;互联网中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终点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全球的数字鸿沟——对现代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差距——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落后,新闻事业还处于幼稚的发展阶段,各种基础设施薄弱,传播媒介缺乏,普及率低。反之,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则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工具。两者在新闻事业规模上,有明显的反差。 二、信息流量的失衡

美国主要影片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占有率:澳大利亚78%,英国72%,德国59%,日本58%,意大利49%,法国48%。

来自少数发达国家的新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新闻。不仅数量很少,而且还很难为发达国家的新闻媒介所传播,所以国际市场上的信息流动,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先进的北方向落后的南方的流动。 三、传播内容的失衡

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统治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

“把它们制作的那些经过他们过滤、剪裁和歪曲的新闻传播给发展中国家。跨国的新闻媒介把它们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新闻机构不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是根据西方世界的需要来报道新闻的。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往往是不真实的,有时甚至是有意歪曲,从而扭曲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

四、不均衡状况产生的原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新闻传播力量,新闻信息流量流向及新闻报道内容上的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归根到底,还是由这些国家不同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5.你对IMC的运动方式有何看法? 一、何谓IMC

IMC:Indymedia Center 1999年11月24日IMC新闻网站在美国西雅图成立。它是一个网络独立新闻媒体的群集,是一个由草根阶层组织的反抗大公司媒体集团的,由反新自由主义者、行动主义者主持的新的媒介通道,被认为是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三条道路。

1997年1月31日,学习联盟(Learning Alliance)、纸老虎电视(Paper Tiger TV)、“公正与精确报道”(FAIR)在纽约联合组织了一场“解放媒体”(Freeing the Media)的讨论会。

“抵抗是全球性的……横跨太平洋的合作让这个网站成为了现实。这将极大地改变跨国媒体和行动主义者媒体之间的平衡。只需要一些代码和廉价设备,我们就能建立一个报道现场的自治网站,并藉此与大公司展开竞争。”——马科斯 二、IMC的缘起

19

1.反全球化运动、反新自由主义

全球化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但不再否定国家干预。个人能力的发挥促进个人自由的增长,加快社会自由的发展。国家要为个人自由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更多 、更好的有利条件。它是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中重要的派别。

2.公共广播电视的失败

公共广播是指国家采用委托的方式由公共受托人来行使广播电视经营,一般是由政府任命或批准的一个半独立性的媒介机构,但政府不直接经营日常的广播活动,其经费来源主要靠电视机执照费以及部分国家财政拨款。

“为了国家利益服务的公共协会” 三、IMC的基本原则 1.多数意见与直接民主

独立媒体中心遍布全球,但这是一个彻底的非盈利的、松散的、地方自治的联合团体。它的基本原则是开放与互相尊重,从新闻的自由发布,编辑到志愿者之间以及地方、中心之间的关系都在此原则下,按多数意见的直接民主方式进行决策。没有领导人,只有发言人。 2.平等

所有的人,无论性别、种族、年纪,在这个团体都绝对地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体现在决议过程中,也在工作酬劳、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中体现出来。同样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志愿者和新闻发布者,他们的相互关系都遵循此原则。任何等级制度的微小的倾向都被排除。 四、困扰

1.强大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势力——政府、跨国集团等 2.松散、无政府主义带来的力量的散化 3.绝对平等的幻想——左翼和右翼的冲突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b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