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作品中看抗日战争中的人民英雄

更新时间:2024-03-28 02: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影视作品中看抗日战争中的人民英雄

一疯子战将-王近山vs《亮剑》—李云龙

在《亮剑》中,李云龙是一个英勇的将领,他打仗英勇无比就真的是跟疯了似的,就如真的是疯子战将王近山似的。

在红四方面军的一批善战猛将中,王近山是一位有名的喜欢“撒疯”的“疯子”。在抗战期间,他又归于刘伯承129师旗下,任386旅772团副团长,他“撒疯”3次巧写驰名中外的三部战曲,震惊四方,不仅受到了刘伯承的赞赏,也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和两度接见。有人说:“王疯子这3次撒疯,是他在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篇章。”

(1)在抗战时期,王近山第一次“撒疯”,是重叠设伏七亘村。 当时王近山带队来到了七亘村的南侧山地,侦知向平定方向进犯的鬼子第20师团的后方辎重部队1000余人,正宿营在测鱼镇,估计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前进。这时,他手头只有5个连的兵力,增调人马已来不及了,这个仗看起来是不适宜打的。但是他“疯劲”一来,既不向距他才四五十里的旅长陈赓请示,也不考虑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万一啃不动,遭受损失怎么办,说道:“既来之则安之。115师在平型关,120师在雁门关,陈锡联769团在阳明堡都打了漂亮的胜仗,难道772团就甘心落后?!” 于是他当机立断,在七亘村及甲南峪设伏。

第二日9时许,日军辎重部队在步兵掩护下,大模大样进入了伏击圈。王近山大叫一声“打”,紧接着手榴弹,子弹都投向了鬼子, 一瞬间,鬼子所有的队形大乱,从上到下被忽然而至的惊吓弄得晕头转向。结果,在两个小时内,除少数腿长的鬼子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则被干净利落地全歼。

(2)抗战中,王近山的第二次“撒疯”是在长乐村伏击战。

1938年4月初,进攻晋南的日军108师团准备南渡黄河,去进攻西安和陕甘宁边区。386旅在神头岭设伏,叶成焕和“王疯子”的772团主攻。这次闪电式的围歼战,共毙伤日军1400多人,除了缴获500多支枪外,还缴获了600多匹骡子。战后,日军108师团长崎良用100多辆汽车搬运日本兵的尸体整整花了两天。

(3)抗战中,王近山的第三次“撒疯”是,韩略村附近全歼日军观战团。 1943年夏秋,蒋介石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重兵指向陕甘宁边区。党中央急调时任太岳区2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率第16团赴延安。途中经过韩略村时,王近山发现,这韩略村周围鬼子据点到处都是,就在村南高地上还有一个大碉堡,里面鬼子伪军40多人“混居”在一起。并且鬼子还会时不时的在公路上运

送物资,这实在是太适合打伏击了,于是王近山全然不顾陈赓和聂真“尽量不要在半路上求战”的要求,可谓是胆子大得撒疯了。但王近山终究是王近山,敢作敢为,胆大却又心细,打起仗来并不莽撞行事。战前他对“五行”即任务,敌情、我情、地点和时间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仔细了解地形情况后,他才定出了战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猛打猛冲,快打快收,抓一把就走。”

9时许,临汾方向的公路上尘土飞扬,10辆大汽车和3辆小汽车载着日军,飞驰而来,毫无警惕地钻进了王近山的伏击圈。

打伏击,王近山最有经验了,照样是他一声喊“打”,手榴弹、枪榴弹、炸药包立即从山顶上倾泻而下。大队鬼子前进无路,后退不能,像瓮中之鳖活活地被死打。经一阵火力杀伤,鬼子死伤枕藉,残敌钻到车下抵抗。4个连战士猛虎一样冲下山去,与他们进行肉搏。

混战中,一个班长1枪打死了一个正在指挥作战的敌军官,缴获他手中“天皇赐予”的战刀。仅仅3个小时,除3名鬼子钻进山洞逃脱外,120多人全部就歼。

疯子战将王近山的名声威震五湖四海,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疯子英雄,才有了我们幸福繁荣的今天。

二军事家-罗炳辉vs《我的兄弟叫顺溜》-陈大雷

在《我的兄弟叫顺溜》的影视剧中,作为新四军第六分区的司令员,陈大雷可以说是责任重大,当然最后他的功绩也是不可小视的,作为陈大雷的历史原型,罗炳辉的光荣事迹也许更值得我们的关注。

罗炳辉(1897-1946),是一位从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是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罗炳辉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1943年起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为创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罗炳辉更是一位军事家,他在战争中灵活运用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种实际战术,如他运用“十六字诀”创造了敌人都公认的“麻雀战”、“跳梁阵”、“西瓜阵”、“迷魂阵”、“火车

阵”??以适应山地游击战等。同时罗炳辉也强调,在战争中,要把握好战争和全局之间的关系,还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罗炳辉的墓碑上刻有四幅浮雕:1.运筹帷幄,制定作战方案;2.亲临前线指挥,英勇善战;3.搞好军政军民关系,亲如鱼水;4.爱兵如子,与指战员同甘苦共患难。这几个字基本概括将军一生的军事生涯。他一生南征北战,效命疆场,马革裹尸,是人民的功臣,国家的功臣。

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作为现在的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希望,我们或许不用再面对战争,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我们更应该向这些革命先烈们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做贡献。

三地道战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1965年,电影《地道战》上映,至今仍是观众心目中的红色经典,经久不衰,创造出共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地道战》是19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地雷战》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电影《地道战》的高家庄的原型一般认为是保定清苑县冉庄,但据电影编剧说是石家庄正定县高平村。总之,电影《地道战》中的抗战故事只是冀中平原游击战的一个剪影。

地道战是军民合作的智慧结晶,即使是在今天,这种军民合作的精神也依然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只有合作,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进步,只有合作,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创新。

抗日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永远都会被我们铭记,他们是我们尊敬的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有不断向他们学习,不断发扬他们身上的精神,我们的祖国也才能越来越富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b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