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自测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4-04-06 1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9年安徽教育学考试模拟卷(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标准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心理学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特点? A.阶段性 B.特殊性 C.连续性 D.一般性

2.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 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

3.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章志光 B.科尔伯格 C.皮亚杰 D.斯陶布

4.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5.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 )。 A.有显著差异 B.没有显著差异 C.部分有差异 D.没有结论

6.特别强调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因素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马斯洛 C.黄坚厚 D.桑代克

7.1897年,心理学家( )发现了社会助长作用。 A.约翰逊 B.哈特斯 C.奥尔波特 D.特理普里特

8.人们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 A.特征法 B.韵律法 C.地点法 D.记笔记

9.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和标准分数系统。其中标准分数系统提出的根据 是( )。 一 ?

A.智力的性别差异 B.智力的民族差异

C.人的智力的年龄特征 D.智力测验的分数是呈正态分布的 10.分半信度又称为( )。 A.再测信度 B.受试者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11.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 是( )。

A.定性评价 B.考查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2.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3.盲人的触觉和听觉特别敏锐,自幼瘸腿的人心灵手巧,这种常见的心理防卫形式是( )。 A.补偿 B.转移 C.投射 D.反向作用

14.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的 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 )。 A.操作成分 B.技能获得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元成分 1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和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16.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来对不同事物或观念进行比较的方法叫做( )。 A.局部改变法 B.比拟法 C.隐喻训练法 D.拓展问题法

1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18.在家庭中,什么因素是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 )。 A.爱的缺乏 B.兄妹的排行 C.教养方式 D.家庭的不完满

19.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 )。 A.情感表露 B.服装 C.距离 D.讲话风格

20.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 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心理学是一门以——、——和——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人的行 为,揭示人的——的科学。 2.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3.信息加工论者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为——。 4.通用策略是与——、——密切相关的学习策略。

5.在读一首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 加学习,叫做——,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6. 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 条理的思维方式,又称——或——。

7.。。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处于——时的心情。

8.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又 称——。

9.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和——。

10.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的信息比——的信息 影响更大的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意义。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简述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4.简述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 5.简述能力的类型。

6.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述记忆系统的三个信息加工阶段。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心理学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 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般性,故选D。

2.A 【解析】做笔记是一种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握精髓的浓缩书本信息的方法。 应属于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故选A。

3.C 【解析】根据心理学基础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 段发展,故选C。

4.C 【解析】由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故选C。 5.B 【解析】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A、C、D 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

6.A 【解析】心理学家罗杰斯特别强调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因素,故 选A。

7.D 【解析】1897年,心理学家特理普里特发现了社会助长作用,故选D。 8.B 【解析】记忆法可分为特征法、韵律法、地点法和记笔记法。人们常利用顺口 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顺口溜、歌诀的共同特征是有韵 律,这种记忆方法属于韵律法,故选B。

9.D 【解析】标准分数系统提出的根据是智力测验的分数是呈正态分布的,故本题 选D。

10.D 【解析】根据心理学理论可知,信度可分为评分者信度、再测信度、受试者信 度、分半信度。其中,分半信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故选D。

11.D 【解析】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查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如果将期 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 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12.B 【解析】由教育心理学常识可知,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认知阶 段,故选B。:

13.A 【解析】盲人的触觉和听觉特别敏锐,自幼瘸腿的人心灵手巧,这种常见的心 理防卫形式是补偿,故选A。

14.D 【解析】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解决问 题时使用的策略的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元成分,故选D。

15.A 【解析】由心理学理论可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故选A。

16.C 【解析】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来对不同事物或观念进行比较的方法叫做 隐喻训练法,故选C。

17.C 【解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归为道德 意志薄弱,故选C。

18.A 【解析】在家庭中,爱的缺乏是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基本原因,故选A。 19.A 【解析】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情感表露,故选A。 20.B 【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句中可看出,此研究方法为观察法, 故选B。 二、填空题

1.解释预测调控研究分析心理活动规律 2.个性倾向性 3.算子

4.学习态度学习动机 5.过度学习

6.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 7.双趋式冲突

8.独特新信息求异思维 9.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10.最初获得后来获得 三、简答题

1.答:(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状态。

(2)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 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 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 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 出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者由于 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

观察过程中,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 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 位,观察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 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 偏见的影响。

3.答:(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 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 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是不准确的。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对 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当个体能够预测 他人可能做出的行为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 的知觉。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

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 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另外,人在不断地变化,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获得 对人的知觉要比对物的知觉更为困难。

4.答: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以 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情绪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一旦产生,通常会伴随相应的非言 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人类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 表情。

(1)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 构成的。面部表情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也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面部表情有泛文 化性。

(2)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并 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3)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

. 总之,面部表情、身段姿态和语调变化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它们经常相互配合, 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

5.答:(1)按照能力的倾向性划分,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 称普通能力。指人在大多数活动中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一般能 力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 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 力。一般认为: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2)按照能力的功能进行分类,能力可以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 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是认 知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都属于操作能力。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都是社交能力。

(3)按照能力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可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 力。模仿能力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指产 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 件,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

(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 用程度因人格特征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 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 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 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 似性。 。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很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 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 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早期童年经验。研究认为,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早期经验不能单 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同时,早期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 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 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 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四、论述题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1)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 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O.25~2 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 容量。如果这些感觉信息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而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 则会很快变弱而消失。当然,如果刺激极为强烈深刻,也可能一次性印人长时记忆系统。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 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 抉。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否则会很快消失;另 ·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 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在工作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 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进行学习和做出决策。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 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 没有限度。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于印象 深刻而一次获得的。信息贮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 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 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 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信息都必须 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瞬时记忆的登记、短时记忆的加工,信 息就不可能长时间贮存在头脑中。

(5)自然物理因素。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 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 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四、论述题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1)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 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O.25~2 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 容量。如果这些感觉信息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而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 则会很快变弱而消失。当然,如果刺激极为强烈深刻,也可能一次性印人长时记忆系统。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 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 抉。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否则会很快消失;另 ·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 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在工作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 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进行学习和做出决策。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 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 没有限度。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于印象 深刻而一次获得的。信息贮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 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 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 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信息都必须 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瞬时记忆的登记、短时记忆的加工,信 息就不可能长时间贮存在头脑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a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