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02 2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训 诂 学
宋朝宋郊,与其弟宋祁,尝与一胡僧相处。译:他们曾经和一个姓胡的僧人相识。
东汉张湛,居乡好礼,动止有则。建武初为左冯翊,请告归平陵,望寺门而步行。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湛曰:“礼下公门,轼路(辂)马。??” 译:遥望寺院庙门即下马步行。 告,请也。告归谓请假归。寺门即平陵县门也。风俗通曰:“寺者,嗣也。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
灭明非公不至,宜其见取于圣门也。译:无论是一个普通平民还是身居官位,他都能做得很好理应列入圣贤之列。
莫:天色已晚。暮 阿房宫:阿:从阜,可声。大陵也。房:通“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喜爱。薆)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晋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如野马之驰。”陆宗达:“马”同“塺”,(mei阳平)尘土。霾(mai阳平) 传统语言学(小学):文字学(形)、音韵学(音)、训诂学(义)。 训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古代文献语言。
训,诂,解释古代语言 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发生牧野之战。 《诗经》:“彼尔维何?维常之花。彼路(辂)斯何?君子之车。” 敦煌词《浣溪纱》:“五里(五两)竿头风欲平,长(张)帆举棹觉船行。 五两:五量,里 之:三 《触龙说赵太后》: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揖:胥。胥通须。须(等待) 《鸿门宴》: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注:“与之同命,和他们拼命。同命,死在一起,拼命。一说,‘之’指沛公,与沛公同生死,也通。”(石按:后者优)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过:过分; “以防止水”堤坝。 “学而优则仕”宽裕——原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论语) 齐师败绩。大败。绩,迹。 郴州:柳州。(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刺史颜证奇之) 周处:字子隐。处士 刘禅:字公嗣。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 雉:高一丈长三丈为雉。(“雉”通“絼”) 【集韵】丈忍切,音朕。【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置其絼。【注】郑司农云: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今时谓之雉,与古者名同。郑康成云:絼字当以豸为声。【释文】亦作紖。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怎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作品:谒金门(和陈提干)此首辑自辛泰启补遗本。 内容: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 不怕与人尤殢。
1
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哩)。 2、训诂的形式与方法
形式:正文中的训诂、随文释义、训诂专著。 方法:声训、形训、义训。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乍暖还寒时候。忽然,旋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一、何谓训诂:话
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说文·言部》) 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说文·言部》) 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曰训。”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之,是谓之诂。??训诂者,顺释其故言也。” 最早将“训”“诂”连用的是毛亨,《毛诗诂训传》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 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学问(黄侃) 训诂:用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懂的文献语言。(王宁) 伊妹,黑客。 二、什么是训诂学:
训诂学是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语言的方式、方法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木,冒也。 田,陈也。
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古代训诂材料、古代训诂工作实践。 俗语 三、关于“小学” 传统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主要包括三个分支: 文字学(字形), 音韵学(语音) 冯:通“凭”。 排,非 啻,敌(敵 训诂学(词义)
第二章 训诂源流 先秦,漢魏,唐,宋明,清
一、训诂的萌芽时期(先秦) 训诂以通古今隔阂,其次通方言隔阂。 例:冬,师次于滑??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孟子·滕文公》)
初??生子文焉。?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故命之曰鬥穀於菟。(《左传·宣公四年》)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战国策·秦策三》) 二、训诂的兴盛时期
汉:众多训诂大师出现,著述丰富。毛亨、贾逵、服虔、马融、郑玄, 训诂的两种体式确立:随文注释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所注书以儒家经典为主,如:毛亨《诗故训传》(毛傳),郑玄《三礼注》《毛诗笺》孔安国《尚书注》(伪)晉。其他古籍:王逸《楚辞章句》赵歧《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淮南子》 汉小学四种:《尔雅》《说文》《释名》(劉熙,解釋事物得名的來由)《方言》(揚
2
雄)劉歆《七錄》《漢書藝文志》
形训、声训、义训等训诂方法都已产生。
《尔雅》曰:“善父母者为孝,善兄弟者为友”。(注:①善:善待) 《释言》云:“征、迈,行也”;“靡、罔,无也”。 三、训诂的沿革时期 魏晋:王弼《周易》《老子》,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谷梁传集解》何晏《论語集解》,郭象《庄子注》(向秀),裴骃《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楚辞注》,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 专著类:张揖《广雅》,吕忱《字林》(12824字),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隋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颜师古《汉书注》,李善《文选注》 专著类:陆法言《切韵》,陆德明《经典释文》,颜师古《匡缪正俗》,释玄应《一切经音义》。
疏:唐代正式出現的注釋古書的方式,不僅給古書原文作注,還給前人的注作注。又稱“正義”。 新的注释体例的创作:集解、义疏(疏不破注) 四、训诂的变革、中落时期 漢學,宋學。
宋:学风由朴学转为理学。注书喜谈哲理,魏晋已开始,宋更为盛行。 朱熹:《四书章句集解》《诗集传》《周易本义》《楚辞集注》 本事,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淫女语其所私者” 青青子佩,悠悠我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挞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郑·子衿》)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诗·郑·褰裳》) 朱:此亦淫奔之诗。 陆九渊《象山语录》:或问先生何不注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又云: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1、宋初,徐铉校定《说文解字》 “大徐本”徐鍇。 陈彭年等修《广韵》 2、王圣美与“右文说”。对音义关系有所认识。坪,珥 3、利用金石材料进行训诂 元明时期:衰落期 八娼九儒十丐。 元:卢以纬《语助》(第一部虚字专著,阐述虚词100余个。)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明,梅膺祚《字汇》 精简部首(540部——214部) 按笔划数排列。奠定后世字典体例。 黄生《字诂》《义府》,开因声求义的先河。(《字诂义府合按》中华书局) 五、训诂的鼎盛时期 清朝:兴盛原因:
前代训诂实践与理论,为其打下基础; 有朴素的历史观念和一定的求实精神;
音韵学发达,为因声求义提供了前提条件。综合比较法。
3
日,实也。 文字狱 华夷之辨
清代训诂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1、注释书的大量涌现。 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 陈奂《诗毛氏传疏》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刘宝楠《论语正义》 孙诒让《墨子间诂》 2、训诂专著超越前代。
王念孙《广雅疏证》 郝懿行《尔雅义疏》 王念孫《讀書雜志》 王引之《经义述闻》高郵二王。 阮元《经籍纂诂》 3、《说文》研究得到空前发展。 以“《说文》四家注”为代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段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4、语法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刘淇《助字辨略》 王引之《经传释词》 马建忠《马氏文通》 5、方言的研究取得较好成绩。
戴震《方言疏证》 钱绎《方言笺疏》 章炳麟《新方言》 “诸子集成” 目录学
现当代:中落又复兴,目前呈现出日渐繁荣的景象。
先秦——汉——魏晋——唐(疏)——宋——元明——清(朴学——理学)
第三章 训诂体式(上)
主要有两大类: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本章主要讲随文释义的注疏。 另有“正文中的训诂”(萌芽期) 一、正文中的训诂
先秦时期,散见于正文之中,对引用的古书或自著文字的疑难处进行解释。 例:
1、对引用的古书进行解释:
(1)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孟子·滕文公上》)(释字词) (2)《诗》云:《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谁敢侮之。《孟子·公孙丑上》(释句意)
2、对自著文字进行解释: (1)冬,师次于滑??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庄公三年》) (2)初??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左传·宣公四年》)
(3)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战国策·秦策三》)
4
(4)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收藏)兵,故止戈为武。(《左传》) (5)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为公。(《韩非子·五蠹》) (6)南溟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7)义者,谓各处其宜也。《管子·修术上》 (8)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颜渊》
(9)鄙谚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五蠹》 (10)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元年》 二、随文释义的注疏 (一)何谓随文释义? 指依托原文进行解释。(图见gudaihanyu,秋水) 例:《论语注疏·学而第一》何晏集解 邢昺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包曰:同门曰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马:马融;王:王肃;包:包咸。 (二)注疏与正文的分合
古书的注解最初与正文是分开的。古书虽不存,据记载可知。
帝(高贵乡公)问淳于俊曰:“孔子作《彖》《象》不与经文相连而注连之,何也?”俊对曰:“郑玄合《彖》《象》与经者,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郑玄(127—200)北海高密人(今山东)。 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是毛为诂训,亦与经别也。及马融为《周礼》之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未审此《诗》引经附传是谁为之。其郑之“笺”当原在经传之下矣。(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马融(79—166)
结论:经传合一出现于汉末。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三)注疏的名称
1、诂:解释古代的语言。也写作“故”。 《汉书·艺文志》载《诗》有“鲁故”“韩故”“齐后氏故”等。 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孙诒让《墨子间诂》閒(间、闲)“间者,发其疑牾;诂者,正其训释。”
2、传:通过解释把语义传给别人。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左传)左丘明,《公羊传》《谷梁传》
5
内传、外传; 《韩诗外传》《国语》(春秋外传) 集传。朱熹《诗集传》 集传:集解、集释、集注
与之大体相同。
集传:汇集多家的解释,往往还加上编者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注解古书的方式称集传。(集解??) 3、训
训,训释、解释。用得较少。如《毛诗故训传》《说文通训定声》 4、注(灌注)註
其得名不甚明了,自东汉以来用之,其后使用最为普遍。 《说文解字注》《杜诗详注》 5、解
分解——分析——进行分析使文义清楚
集解:一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二是撰集各家解说,如魏何晏《论语集解》、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 《论语注疏解序》:“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邢疏:杜氏注春秋左氏传,谓之集解者,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也。此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6、释 义为解释。《释名》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杨伯峻《列子集释》
7、微 郑伯克段于鄢 赵盾弑其君。(晋灵公不君,赵穿杀之于桃园) 揭示微言大义
康有为《孟子微》: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尽心上)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此二章,明君不仁可放弑之义。??圣人以天下为公,以生民为事,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必不然矣。如淫昏之主,若宋废帝、隋炀帝、明武宗、熹宗者,不废弑何欤?伊尹能放能复,尤见大公,但以民悦为事。后世惟霍光一行,而非尔朱荣、高欢等所能借口也。伊尹放而天下不疑,反之而太甲不疑,所谓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否则,周公摄政据事可,流言不利;霍光立主骖乘已芒刺在背矣。然此皆据乱世之事,所以难也,若平世,则民权既兴,宪法大定,不贤则放逐,乃公理也。(孟子微卷四,同民第十)
《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故俗传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左传桓六年》“取于物为假”杜注:“若伯鱼生,人有馈之鱼,因名之曰鲤。”
6
孔颖达疏:“??云人有馈之者,如家语则伯鱼之生,当昭公九年。昭公庸君,孔子尚少,未必能尊重圣人,礼其生子。取其意而遗其人,疑其非昭公故。” 8、笺
笺最初有补充和订正的意思。又有谦虚的含义。到了后世,笺只是通常的“注解”的意思。
郑玄《毛诗笺》 《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传:“思,辞也。”笺:“思,愿也。”正义:“思,语辞,不为义。??(笺)以思之为辞,止于句末,今句首言之,不宜为辞,故易传。”
参照例: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9、疏:
注解古书的一种方式。不仅解释古书的原文,还给前人的注作注,称为疏。也称为正义。(得义之正者) 关于“疏不驳注”。(宁道孔孟误,不言贾马非。) 十三经注疏:
易诗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10、音义
陆德明《经典释文》,释十四部书,十三经中除孟子外,另加老、庄。 例(1)《论语音义》学而第一:亦说音悦注同通称尺证反说怿音亦有朋蒲弘反有或作友非亦乐音洛谯周云悦深而乐浅一云自内曰悦自外曰乐不愠纡问反怒也郑云怨也(原文见前)
例(2)同上书:曾子马曰弟子曾参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音义》:曾参,所金反,又七南反。三,息暂反,又如字。省悉井反视也郑云思察己之所行也。 11、章句
在解释字词之外,还归纳句意、段意,这种注解古书方式称章句。
东汉赵歧《孟子章句》 东汉王 逸《楚辞章句》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例一:
《孟子·滕文公上》许行章:害神农务本,教于凡民。许行蔽道,同之君臣。陈相倍(背)师,降于幽谷。不理万情,谓之敦朴。是以孟子博陈尧舜上下之教,以匡之也。
《许行》农家学派 陈相,原为儒家,后归于农家。倍:背。 例二:
《论语集注》卷一,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
7
已,如鸟之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 (四)注疏的内容
1、解释词义。这是训诂最主要的工作。训诂专书侧重于解释本义,随文注疏侧重于解释文中义。 《说文·西部》:“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西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毛传:“流,求(求取)。”下二章: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例一: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毛传:陟,登;山脊曰岗。 例二:树艺五谷。(孟子)汉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2、注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孔颖达《疏》:“好,毛如字,郑玄:呼报反。”
(1)反切:用两个字给另一个字注音,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取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得到一个新的音节,称为反切。 ??反,??切,??翻。 (2)如字:古代一种注音方法。给多音字注音,表示读其本音。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3)直音:用同音字给别的字注音。
通常用来注音,偶可用于破通假(古今字)。例: 例如:北风其凉。凉,音“良”(《诗·北风》);逑,音“求”(《诗·关雎》)。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朱熹注:“夫,音扶。” 破通假,如: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章句》“共,音拱。”拱卫(环绕)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朱熹:“道,音导。”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读若(读如)
产生于反切之前,是一种譬况注音法。不甚科学。有时也可用于说明语源、破通假、说明后起字等。 《说文·林部》“森,木多貌,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 《贝部》“卖,读若育。” 《囗部》“圆,读若员。” 《亼部》“亼,读若集。” 《说文·肉部》“肍,孰肉酱也。读若旧。” 肍,音qiu阳平。 《瓦部》甗,甑也??读若言。 读若(读如);读为(读曰)
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也。??读为亦言读曰,读若亦言读如。(《说文解字注》一上,示部,?字注) 3、串讲文章
多见于章句,但也出现于其他类型的注疏中。 章句例见前,又如:
8
《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章句:“淹,久也。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代。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 《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毛传:“矢,誓;靡,无;之,至,至也。至己之死,信无它心。” 4、分析句读
养猪大如山,老鼠个个死;酿酒坛坛好,酿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个个死;酿酒坛坛好酿醋,坛坛酸。
富公深居,托病谢客,而尝苦气痞。康节曰:“好事到手畏甚?不为他人做了,郁郁何益?”公笑曰:“此事未易言也。”盖为嘉佑建储耳。公虽刚勇,遇事详审,不万全不发,康节因戏之。(《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P199)
加我以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惑矣。 加我以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惑矣。(《论语·述而》,俞樾首揭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梁启超主此说)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建一官司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左传·襄公三年》)《释文》:“夫音扶,绝句。一读以‘夫’为下句首。”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有二解:一,轼亦宽大可登;二,登可解为凭。)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经典释文》:“一读‘以壶飧从’绝句,读‘径’以‘经’,连下为句。” 《说文·玉部》段注:“珊,珊瑚逗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多王删省声。 4、校勘文字 例一:《诗·邶·绿衣》郑玄笺:“绿当为褖,故作褖,转为绿,字之误也。”tuan去声,衣服的边饰。
例二: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揖”当为“胥”,“胥”通“须”,等待的意思。 例三:《庄子·山木》舜之将死,真冷禹曰??(乃命)
例四: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均。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例五: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例六:《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郑玄笺:“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
9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纣时淫风遍於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汉广,汉水名也。《尚书》云:“嶓冢导漾水,东流为汉。”被,皮义反。纣,直九反。殷王也。遍,边见反。
[疏]“《汉广》三章,章八句”至“不可得”。○正义曰:作《汉广》诗者,言德广所及也。言文王之道,初致《桃夭》、《芣苡》之化,今被於南国,美化行於江、汉之域,故男无思犯礼,女求而不可得,此由德广所及然也。此与《桃夭》皆文王之化,后妃所赞,於此言文王者,因经陈江、汉,指言其处为远,辞遂变后妃而言文王,为远近积渐之义。叙於此既言德广,《汝坟》亦广可知,故直云“道化行”耳。此既言美化,下篇不嫌不美,故直言“文王之化”,不言美也。言南国则六州,犹《羔羊序》云“召南之国”也。彼言召南,此不言周南者,以天子事广,故直言南。彼论诸侯,故止言召南之国。此“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总序三章之义也。○笺“纣时”至“教化”。○正义曰:言先者,以其馀三州未被文王之化,故以江、汉之域为先被也。定本“先被”作“先受”,因经、序有江、汉之文,故言之耳。其实六州共被文王之化,非江、汉独先也。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兴也。南方之木,美乔上竦也。思,辞也。汉上游女,无求思者。笺云:不可者,本有可道也。木以高其枝叶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兴者,喻贤女虽出游流水之上,人无欲求犯礼者,亦由贞絜使之然。○乔木,亦作“桥”,渠骄反,徐又纪桥反。休息并如字,古本皆尔,本或作“休思”,此以意改尔。竦,粟勇反。“流水”,本或作“汉水”。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潜行为泳。永,长。方,泭也。笺云:汉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潜行乘泭之道。今以广长之故,故不可也。又喻女之贞絜,犯礼而往,将不至也。○泳音咏。泭,芳于反,本亦作“氵符”,又作“桴”,或作“柎”,并同。沈旋音附。《方言》云:“泭谓之,谓之筏。筏,秦、晋通语也。”孙炎注《尔雅》云:“方木置水为柎筏也。郭璞云:“水中筏也。”又云:“木曰,竹曰筏,小筏曰泭。”音皮隹反。柎、筏同音伐。樊光《尔雅》本作“柎”。
[疏]“南有”至“方思”。○正义曰:木所以庇荫,本有可息之道,今南方有乔木,以上竦之故,不可就而止息,以兴女以定情,本有可求之时,今汉上有游女,以贞絜之故,不可犯礼而求。是为木以高其枝叶,人无休息者;女由持其絜清,人无求思者。此言游女尚不可求,则在室无敢犯礼可知也。出者犹能为贞,处者自然尤絜。又言水所以济物,本有泳思、方思之道,今汉之广阔矣,江之永长矣,不可潜行乘泭以求济,以兴女皆贞絜矣,不可犯礼而求思。然则方、泳以渡江、汉,虽往而不可济,喻犯礼以思贞女,虽求而将不至。是为女皆贞絜,求而不可得,故男子无思犯礼也。定本游女作游。○传“思辞”至“思者”。○正义曰:以泳思、方思之等皆不取思为义,故为辞也。经“求思”之文在“游女”之下,传解“乔木”之下,先言“思,辞”,然后始言“汉上”,疑经“休息”之字作“休思”也。何则?诗之大体,韵在辞上,疑休、求字为韵,二字俱作“思”,但未见如此之本,不敢辄改耳。《内则》云:“女子居内,深宫固门。”此汉上有游女者,《内则》言“阍寺守之”,则贵
10
家之女也。庶人之女,则执筐行馌,不得在室,故有出游之事。既言不可求,明人无求者。定本“乔上竦”,无木字。○笺“不可”至“之然”。○正义曰:笺知此为“本有可道”者,以此皆据男子之辞,若恒不可,则不应发“不可”之辞,故云“本有可道”也。此笺与下笺互也。此直言不可者,本有可道,总解经“不可”之文,遂略木有可息之道。笺下言渡江、汉有潜行、乘泭之道,不释“不可”之文,是其互也。然本淫风大行之时,女有可求,今被文王之化,游女皆絜。此云絜者,本未必已淫,兴者取其一象,木可就荫,水可方、泳,犹女有可求。今木以枝高不可休息,水以广长不可求渡,不得要言木本小时可息,水本一勺可渡也。言“木以高其枝叶”,解传言“上竦”也。言女虽出游汉水之上者,对不出不游者言。无求犯礼者,谓男子无思犯礼,由女贞絜使之然也。所以女先贞而男始息者,以奸淫之事皆男唱而女和。由禁严於女,法缓於男,故男见女不可求,方始息其邪意。《召南》之篇,女既贞信,尚有强暴之男是也。○传“潜行”至“方泭”。○正义曰:“潜行为泳”,《释水》文。郭璞曰:“水底行也。”《晏子春秋》曰: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七里。“永,长”,《释诂》文。“方,泭”,《释言》文。孙炎曰:“方,水中为泭筏也。”《论语》曰:“乘桴浮於海。”注云:“桴,编竹木,大曰筏,小曰桴。”是也。○笺“汉也”至“不至”。○正义曰:此江汉、之深,不可乘泭而渡。《谷风》云“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者,虽深,不长於江、汉故也。言“将不至”者,虽求之,女守礼,将不肯至也。 《陈风·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焉。○好,呼报反,序同。说音悦,《泽陂》诗同。
[疏]“《月出》三章,章四句”至“色焉”。○正义曰:人於德、色,不得并时好之。心既好色则不复好德,故经之所陈唯,言好色而已。序言不好德者,以见作诗之意耳,於经无所当也。经三章,皆言在位好色之事。
月出皎兮,兴也。皎,月光也。笺云:兴者,喻妇人有美色之白晢。○皦,古了反,本又作“皎”。晳,星历反。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僚,好貌。舒,迟也。窈纠,舒之姿也。○佼,字又作“姣”,古卯反,《方言》云:“自关而东,河、侪之间,凡好谓之姣。”僚,本亦作“嫽”,同音了。窈,乌了反,又于表反。纠,其赵反,又其小反,一音其了反,《说文》音已小反,又居酉反。
劳心悄兮!悄,忧也。笺云:思而不见则忧。○悄,七小反。
[疏]“月出”至“悄兮”。○正义曰:言月之初出,其光皎然而白兮,以兴妇人白晢,其色亦皎然而白兮。非徒面色白晢,又是佼好之人,其形貌僚然而好兮,行止舒迟,姿容又窈纠然而美兮。思之既甚,而不能见之,勤劳我心,悄然而忧闷兮。在位如是,故陈其事以刺之。○传“皎,月光”。○正义曰:《大车》云“有如皦日”,则皦亦日光。言月光者,皦是日光之名耳,以其与月出共文,故为月光。○传“僚好”至“之姿”。○正义曰:皎兮喻面色皎然,谓其形貌。僚为好貌,谓其形貌好,言色美身复美也。舒者,迟绶之言,妇人行步,贵在舒绶。言舒时窈纠兮,故知窈纠是舒迟之姿容。○传“悄,忧”。正义曰:《释训》云“悄悄,愠也”,故为忧。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皓,胡老反。刘,本引作“懰”,力久反,好貌。《埤苍》作“嬼”,嬼,妖也。忧,
11
於久反,舒貌。慅,七老反,忧也。燎,力召反,又力吊反。夭,於表反。惨,七感反,忧也。 王力。幽部。惨,侵部。懆,宵。 《月出》三章,章四句。 5、阐述语法。
《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传:“思,辞也。”郑笺:“思,愿也。”孔颖达正义:“思,语辞,不为义。??(笺)以思之辞,止于句末,今句首言之,不宜为辞,故易传。”(参见上《汉广》例) 《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公羊传》:“门于巢卒者何?入门乎巢而卒。入门乎巢而卒者何?入巢之门而卒也。”(活用)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疏:“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枝曰条,干曰枚。斩而复生曰肄,伐其枚复伐其肄,则逾年矣。思念丈夫,盼其返家。此为返家后妻子所作。) 6、说明修辞方式 《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兴也。皋,泽也。言身隐而名显也。”“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邢(邢昺)疏:“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则当孝与弟也,出事公卿则当忠与顺也。弟,顺也。入不言弟,出不言忠者,互文可知也。”(又如《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实际上,“脚扑朔”“眼迷离”是兔子共有的特征,此为互文。 目验
7、诠解成语典故
成语,已有之语。染指,问鼎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乎” 辅脸颊,车牙床 虞、虢 商兆民离,周十人同。 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柳亚子《浣溪纱》) 一人: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李白《襄阳歌》 李斯列传 8、考证古音古义 《广雅·释诂一》:“般,大也。”疏证:“《方言》‘般,大也。’郭璞音‘盘桓’之盘。《大学》:‘心广体胖。’郑注云:‘胖,犹大也。’《士冠礼》注云:‘弁名出于槃,槃(盘),大也。言所以自光大也。’ 槃、胖并与般通。《说文》:‘幋,覆衣大巾也。’‘鞶,大带也。’《讼》:‘上九,或锡之鞶带。’马融注云:‘鞶,大也。’《文选·啸赋》注引《声类》云:磐,大石也。‘义并与般同。《说文》:‘伴,大貌。’伴与般亦声近义同。凡人忧则气敛,乐则气舒,故乐谓之般,亦谓之凯;大谓之凯,亦谓之般,义相因也。” 盘(盤)、盏 父爸;萧肃,陟登(zh、ch、sh-d、t) 《古代汉语》古汉语常识(音韵部分) 9、叙事考史
12
例一: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 注:古者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例二:《诗·邶·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毛传:“二子,伋、寿也。(卫)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愬伋于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无所薄,泛泛然迅疾而不碍也。”
例三: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是这类注释作品的代表。 三国志,晋陈寿所著。 (四)注疏的分类 1、从作者角度来分。 (1)自注:
《汉书·艺文志》已有自注。(汉书易类:《杨氏》名何,字叔元,甾川人。又,名家:《惠子》一篇。名施,与庄子同时。) 例一:《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自注: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国语》《史记》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共工是胜利的英雄。 例二《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自注:“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请缨。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赵佗南越)
2、从先后顺序来分:诂、传、注、章句/笺、疏、补注、集释 一度注释,二度注释 洪兴祖《楚辞补注》
第四章 训诂体式(下)
通释字词的专书,可分为三类:通释字义、词义的专书,音义兼释的专书,形音义合释的专书。 形音义
一、通释词义、字义的专书 (一) 《尔雅》类(雅书) 1、《尔雅》: (1)《尔雅》概况:
《尔雅》约成书于汉初,是我国最早的词典。先秦故训汇编,是阅读上古作品的重要参考。尔——迩;雅——正。 概况:凡三卷共十九篇,按内容可分为二部分。 (2)《尔雅》各篇释义举例。 <1>、释诂。“皆举古言,释以今语。”(郝懿行)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导读P169)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导读P172) 民国肇造。 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导读P180) 崩、薨、无禄、卒、徂落、殪,死也。(P192) 哉生魄, 肇锡余以嘉名(离骚)《说文》“肁,始开也,从户聿,聿亦始也。” 明其祸乱之胎,示以君臣之丑。(五代后蜀何光远《重雕足本鉴诫录》) 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焉。(《马氏文通序》) <2>释言。“约取常用之字,而以异义释之。” 贸、贾,市也。 贿,财也。
13
<3>释训。“多形容写貌之词。” 明明、斤斤,察也。 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诗.小雅.小明》“明明在上,照临下土。” 斤斤计较,怙恶不悛。怙,恃 侈、怙,恃也。
<4>释亲。解释亲属 父为考,母为妣。例:如丧考妣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5>释宫。解释各种建筑名称,包括桥梁、道路等。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孟子·许行)
<6>释器。解释各种器物名称。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告子上》)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刘基《卖柑者言》) <7>释乐。解释乐器及与音乐相关的词。
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 商、敏(悯)
<8>释天。解释有关天文的名称。 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9>释地。解释有关地理名称。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坰jiong1)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10>释丘。解释丘陵名称。 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
<11>释山。解释有关山岳的名称。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岳山,吴山,在陕西陇县。 <12>释水。 水中可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yu4。)。 <13>释草。解释草本植物名称。 笋,竹萌。簜,竹。(簜,dang4) <14>释木。解释木本植物名称。 梅,楠。 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柽:Cheng1) <15>释虫。解释昆虫及某些小动物。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蚍蜉,大蚁;小者,蚁;蠪,朾蚁。(朾cheng2) <16>释鱼。解释鱼类名称,其中包括一些爬行动物。 魾,大鱯;小者,鮡。(魾pi1;鱯hu4;鮡Zhao4) 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蝘Yan3,蜓dian4) <17>释鸟。 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生哺,鷇;生啄,雏。 (鷇kou4) 雎鸠:王雎。(鱼鹰) <18>释兽。 熊虎丑,其子狗,绝有力, 麙。(麙yan2) 画虎不成反类狗。(马援《诫子书》) 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
<19>释畜。解释家畜。 既差我马,差,择也。宗庙齐毫,戎事齐力,田猎齐足。 狗四尺为獒。 公嗾夫獒焉,明(提弥明)搏而杀之。(《左传》宣公二年) (3)《尔雅》的价值: 十三经之一 <1>保存了大量古训、方言词语,是研读先秦古籍,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的重要材料。 刘,杀也。(释诂) 重我民,无尽刘。(《尚书·盘庚上》)卬 狗:犬未成豪。
14
<2>它标志着我国训诂学的诞生。 <3>开创了汉语词汇的分类。 (4)《尔雅》存在的缺点:A、收词不完备;B、分类不尽合理;C、释义有时不够科学。 木豆谓之豆。
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释诂) 台、朕、赉、畀、卜、阳,予也。 2、《小尔雅》 原书早佚,后从《孔丛子》中抽出。补《尔雅》之不足。有《广诂》《广训》《广言》等十三章。其书虽为伪托,但也保留了不少古训,值得重视。、
乌乎,吁嗟也;吁差,呜呼也。有所叹美,有所伤痛,随事为义也。——《广训》第三
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上淫曰烝,下淫曰报,旁淫曰通。——《广义》第四 讳死谓之大行,死而复生谓之苏,疾甚谓之阽。——《广名》第五 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同上 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度》第十一
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同上 3、《广雅》张揖《上广雅表》:“若其包罗天地,纲纪人事,权揆制度,发百家之训诂,未能悉备也。”
“窃以所识,择(扌覃)群艺,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详录品核,以著于篇。”
古、昔、先、创、方、作、造、朔、萌、芽、本、根、蘖、鼃、[艹/率]、昌、孟、鼻、业,始也。(《广雅·释古》) 方兴未艾;《鲁颂·駉》“思马斯作”毛传:“作,始也。” 蘖与萌芽同义,芽米谓之蘖。昌读为倡。倡导,带头发动。孟春,孟冬十月,天气祁寒。鼻祖。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殚精极虑,十年于兹。”就古音以求古义,考证翔实。此书一出,无人再敢注《广雅》。(见前“般”字注)中华本、江苏古籍本。 (二)方言俗语类 1、《方言》 旧题扬雄撰。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27年方成书。 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卷一。(知、智。) 釥(错眇反)、嫽,好也。——卷二 《说文》:“好,美也。”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三)秦氏有好女。釥qiao上声(今谓“俏”),嫽,好也。漂亮。 2、《新方言》章炳麟搜集方言八百余条,仿《尔雅》体例,成十一篇。以古音进行考证,对探索语源有帮助。
父、爸。Fu ba 古无轻唇音。韵“鱼模”转“麻”。 分 愚, 三十六字母(P1057) 三十韵部:1062 (三)《释名》类 刘熙 以音求义。(因声求义)声训。 优点:探求语源。 缺点:牵强附会。
涧:间也,言出于两山之间也。 亭: 天,颠也。页 山,宣也。 田,填也,谓五稼填满其中也。 椅:倚。桌:卓 氧;养。氢,轻。
15
(四)汇纂类。 1、《经籍纂诂》(中华书局)
清阮元,汇集唐及唐以前的训释材料。 优点:材料丰富。 缺点:有不少错漏。 3、《读书杂志》《经义述闻》(本科选修不讲)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终风且暴。终??且?? 既??且?? 高邮二王 (五)虚词类。
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 君弟去,臣亦且亡。弟:只管(第) 借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胜起义)
借:连词,表假设; 弟令:连词,表让步。纵使、即使。第令 吕叔湘《文言虚字》(少而精。通读) 《吕叔湘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第九册)《吕叔湘文集》(商务,第五册)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收虚词293组495字,因为周、秦、两汉古书里所没有的虚词、或已被人解释清楚的都未收入,故字数少于《助字辨略》、《词诠》等同类书籍。本书以解古书之疑义为要旨,集诸家之长而补正其缺失,故曰“集释”。按36字母音序排列。 何乐士等《古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王海棻\\赵长才《古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二、音、义兼释的专书。 1、《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共释十四书:十三经:除《孟子》,加《老子》《庄子》。单行皆称“音义”。保存隋唐时期语音及大量唐以前故训。不仅释经,而且释注。〈十三经注疏〉 2、《一切经音义》有二:一为唐释玄应撰,二十五卷;一为唐释慧琳撰,一百卷。
有注佛经而作,但也保存了大量汉语字词的音义。其特点略同《经典释文》。慧琳书中土原佚,清末自海外传回。 后世窜改较少。
三、形音义合释的专书 1、《说文解字》
《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清·王鸣盛
(布置学生作业:①查询《说文》有关介绍、评价。不一定很全面,要有一点自己的看法。②列举五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字[例子可正面可反面],并说明理由。1500字,不要打印稿。)
读《说文段注》或《说文释例》,抄录发凡起例之处。
用“六书”分析汉字。注音亦有探其语源者(见前“读若”例)
16
《说文解字》应知知识:
1、作者:东汉许慎。成书时间:公元100年
2、编排体例:首创部首排列法,分为540部。部首据义系联,不是按笔画排列。部内字亦据义排列。故不易检索。
说文解字第二部首:小八釆半牛犛告口凷吅哭走止癶步此正是辵彳廴行齿牙足疋品龠册 如玉部,首列玉名,其次玉器,其次玉色,其次治玉,其次玉声,其次石之似玉者,其次杂物似玉者。 3、收字9353字。今本共9835字。《说文》所收字,自成一个严密的封闭系统。 4、据形释义,一般只释本义。
莫:(小篆),(甲骨文) 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茻亦聲。 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至莫夜月明。(苏轼《石钟山记》)
叔:(小篆),(金文) 叔:拾也。汝南名收芋为叔。九月叔苴。(《诗·七月》) 拾取。
艺:(金文),(甲骨文)
埶:種也。從坴,丮,持而穜之。書曰:我埶黍稷。徐锴曰:坴,土也。 树艺五谷,(《许行》)种植。
穼:深也。段注:此以今字释古字也。 喫 《说文》的体例 解释字形。 只解释本义。“一曰” 按部首排列(分540部) 《说文》的缺点。(1)思想观念上的局限。示、王、鬼。(2)材料上的局限 以小篆作为解说对象,不是最早的字形。据形说义。 甲骨文、金文
为:
象形也。
(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
17
叟(叜):“老也。从又灾,阙。”段注:“玄应曰:‘又音手,手灾者,衰恶也。言脉之在候在于寸口。老人寸口脉衰,故从又从灾。灾者,恶也。’此说盖有所受之。”按:叟实为搜之初文。 “说文四大家” 2、《字林》七卷,晋吕忱撰,收字12824,今佚。 3、《玉篇》三十卷,梁顾野王,收字16917,今传者非原本。第一部楷书字头字典。4、《类篇》45卷,宋王洙,司马光等撰,收字31319,收字多。 5、《字汇》十四卷,明梅膺祚撰。收字33179。
其特点:a、收俗字,不收僻字;b、简化部首;540——214 c、按笔划排列。 6、《康熙字典》42卷,清张玉书等,收字47043,收字多,解释较全面。 7、《辞海》《辞源》8《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各时代字书收字简况: 时间 编著者 书名 字数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9353 晋 吕忱 字林 12824 南朝 顾野王 玉篇 16917 宋 陈彭年 广韵 26194 宋 王洙 类编 33319 明 梅膺祚 字汇 33179 清 张玉书 康熙字典 47043 1915 陆费逵 中华大字典 48000 1968 中文大辞典 49905 1990 徐中舒 汉语大字典 54678 1994 冷玉龙 中华字海 85568 第五章 训释字词的方式
直训、义界、推因。(此为就形式而言,与下章“方法”异,“方法”乃就原理而言。)
一、直训: 1、定义:
直训: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直接解释被释词。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毛传:淑,善;逑,匹也。荇,接余也。流,求也。寤,觉也。
18
寐,寝也。
2、直训除上述常规之例,尚有以下一些形式: 互训: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
辽,远也;远,辽也。(《说文·辵部》) 二者完全等义。
递训:三词或三词以上辗转训释。如:采采苤苡。(《诗·苤苡》) 毛传:苤苡,马舄;马舄,车前。
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尔雅》)蝘(yan上声)蜓(dian去声) 《诗·蒹葭》“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毛传:苍苍,盛也。萋萋,犹苍苍也。采采,犹萋萋也。 同训:有两种形式。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导读P169)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导读P172) 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导读P180) 崩、薨、无禄、卒、徂落、殪,死也。(P192)
毛传例:悠哉悠哉(关雎)悠,思也。嗟我怀人(卷耳)怀,思也。维以不永伤(卷耳)伤,思也。 《说文》例:璙瓘璥典珦瓎璐。均以“玉也”解释。 玲[王仓]玎[王争]琐[王皇]。均以“玉声也”解释。(段注:琐,谓玉小声也,堭,谓玉大声也) 优点是简洁,不足是忽略词义间差别。 反训: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解释被释词。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臭,香也。 受、授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
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战国策·齐策四〉吴师道注:“受当作授,字通借。” 又。朝廷受以官禄。(〈资治通鉴·后唐纪四〉)胡三省注。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
乱,治也。治臣 治乱之臣。 不可信 去、今不急去药
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寐,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臃,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瘥)。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成与之。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忽,不忍从求。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三国志·华佗传》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孟子·许行) 覃,(tan阳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静女)爱:喜爱。通薆,隐
19
藏。 二、义界
1、定义:训诂中阐述字义词义界限的一种形式,即如通常所说的“下定义”。 它的特点是用一句话去解释一个字或词。 例:南有樛(jiu阴平)木。《诗·樛木》。毛传:木下曲曰樛。 遵彼汝坟。毛传:坟,大防也。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尔雅·释天》灾害频仍 2、义界的类型:
(1)直下定义: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音部》 “在河之洲”毛传:“水中可居曰洲。”《诗·关雎》 (2)增字为训: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大田》毛传:“私,私田也。” “加燕好”《左传·僖29》杜预注:“燕,燕礼也。好,货好也。”燕礼,古代敬老之礼。货好,上等财物。 (3)连类并训: 滔滔江汉。《诗·四月》郑笺:“江也,汉也,南国之大水。” 是类是祃。《诗·皇矣》郑玄笺:类也,祃也,师祭也。 类:将出师祭上帝也;祃:至所征之地而祭始造军法者。 (4)描绘形象:(有时加比况)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犀:南徼外大兽,一角在顶,一角在鼻。《说文》 狒狒,似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 斩而复生曰肄。 梪,木豆谓之梪。 三、推因
1、定义:推究事物得名的原因,并以此来解释字词,称为推因。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训释字词的形式。
例:商:商;贾:固。 天——显;天——坦 2、推因构成的条件:
(1)字词之间存在音、义联系。
a、音同义近:川,穿也。谓穿地而流也。 b、音近义同:狗、驹、羔、 c、音义俱同:椅,倚也;桌,卓也。梳,疏;(篦,比也) d、音义俱近。肉,柔也。弑,伺也。 (2)字形的相似(有联系)。参见下“同声子相释”之类 a、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 b、泮之言半也。入泮
c、霞,赤云气也。 瑕,玉小赤。 騢,马赤白杂毛。谓色似鰕鱼也。 鰕,(虾) d、房,室在旁也。 按:(2)实亦可归入(1),这是因音义关系体现在具体的形声字上而带来的现象。关于音义关系,后面讲声训时还会谈到。
第六章 训释字词的方法
20
第一节 声训
科学的声训是因声求义,它是以上古音为依托的。上古音参看王力或郭锡良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一、声训的定义:
声训就是通过音同、音近或音转的字来解释词义。
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为病矣。——王念孙 万寿无疆。(诗经·七月)疆,竟也。同属见母、阳韵。 陟彼高岗。 陟,登也。(陟,职端入;登,蒸端平。Zh、d) 二、声训的音理依据:上古声韵。
1、上古音的声韵调
对上古音的研究,目前还未能取得完全一致,但大体上已有共识。影响较大的有王力、黄侃等的研究结果。 黄侃:19纽28部。 王力:33纽30部 关于声纽,不必死记二家,可从中古36字母推求: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喻三归匣(尧晓)喻四归定(余涂荼)、娘日二纽归泥(若诺;男,任也)。这样归纳出来的声纽,比较接近黄侃之说。
韵部一般采用王力说,其实王、黄二家差别不大。(理论研究与应用要求不一样,就如称重)
声调一般不作要求。上古可能并无四声。 甲 之 支 鱼 侯 宵 幽 类 职 锡 铎 屋 沃 觉 蒸 耕 阳 东 乙 微 脂 歌 类 物 质 月 文 真 元 丙 缉 盍 类 侵 谈 2、音同音近的判断 既双声又叠韵,称为音同。声韵有一者不同或二者均不同,依下列条件判定为音近。
声:准双声:同类同直行。如:端照。旁纽:同横行。如帮滂並明。 韵:对转、旁转、通转、旁通转。
音同音近只是义同义近的一个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要判断二字音义相通,还需考察两字的意义。 三、声训实例:
负背 负:之並上;背:职帮入。 斯析 斯:支心平;析:锡心入。 天颠 天:真透平;颠:真端平。
21
题定(顶)题:支定平;定:耕定去;顶:耕端上。 鹅雁 鹅:歌疑平;雁:元疑去。
叩考敲 叩:侯溪上;考:幽溪上;敲:宵溪平。 丸圆 丸:元匣平;圆:文匣平。 特直 特:直定入;直:直章入。
擦搽涂:涂:余定平。茶:鱼定平;荼:鱼定平。 而耐:而:之日平;耐:之泥去。 信伸:信:真心平;伸:真书平。 可探索其音义关系,也可借此破通假。 二、声训的表现形式(备用)
1、声母释声子 声母:形声字的声符。 声子:形声字 句:拘、笱、狗 捍 涧,间也。言出于两山之间。 2、用声子释声母。 衣,依也。《说文》 亭,停也,人所以停聚也。《释名》 3、用同声母的字相训
葵,揆也。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杜甫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揆:揣度、猜测。 荠,济也,言所以济大水也。《春秋繁露》 同字相训:彻者,彻也。 前为赋税名,后为“取”。 4、用字形不同的字来训释。
天,颠也; 韭,久也。一种而久,故谓之久。《说文》 声训的作用: 墟,(圩)虚 四、声训与“右文说”
声训的三个发展阶段:汉人的泛声训——宋人的右文说——清人的因声求义。 “玺者,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释名·释书契》)
“宋者,送也。地接淮泗而东南倾,以为殷后,若云滓秽所在,送使随流东入海也。”(《释名·释州国》) 因声求义是科学的声训方法。 1、定义:右文说:认为一个字的意思主要由它的声符来决定,由于声符常在右边,所以把这种观点称为右文说。简言之即“字义主于声符” 浅钱残贱/盏栈笺 明确提出右文说。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以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亦在左。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歺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句:拘笱枸佝鉤(钩)雊 驹狗豿豰(动物成胎之时身体皆曲)
遘媾篝溝搆構(有交错之意,简化字构沟未能示源) 曾:增层甑缯憎 乔:桥侨骄峤鞒 缺玦決(决)诀 浓脓秾襛醲 騢鰕霞瑕葭 河柯阿舸诃 2、“右文说”的优缺点
(1)优点: a、认识到音义的关系。并有意识地通过它探求词义, b、还注意
22
到词义的系统性。 c、打破语音障碍,使音义关系直接从字形得到验证。 (2)缺点: a、“声符表义”运用得过滥(对个别词而言就会误释,对系统而言就会多收非该系统的字)
波,滑、鸠(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 蔗,庶子:旁支 戋系统:钱,农具。栈、饯 b、拘泥字形。(少收) 驹狗豿羔豰(bo阳平)鷇(kou去声)
稃(谷皮、米壳)麸(说文:小麦屑皮也)莩(芦苇杆中的薄膜)膚(肤)郛 缺玦決(决)诀阙
第二节 形训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字形往往体现了字的含义,除了假借字外,其余类型的字或多或少都体现了造字时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就能看到。(假借字如表它的本义,亦可形训,如:来、叔) 夫文,止戈为武。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蜂万有毒。 末本 九月叔苴。叔,拾。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不诲焉。
运用形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字形的准确性 《说文》《汉语大字典》
矮:支、影、上;委:微、影、上。(通转:在韵表中同直行而不同类为通转。) 射 尽 育(毓) 卿乡鄉曏嚮 保 涉 直 万 反对胡乱解字,如:裕、黑、鹅、鸡。(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 2、掌握常见形符的含义。(请学生讲,然后补充更正)
A:刂、讠、山、口、扌、艹、犭、饣、氵、木、皿、疒、纟、竹?? B:冫、阝(左)、阝(右)、广、辶、彳、攵(攴)、斤、月、欠、 冫:(冰)冻冷凛冽寒凝 例外:冯冼次准况决 阝(左):阜,山(高低起伏)降陨隆阳阴阶队(坠)阻险 例外:陈阵 阝(右):邑,城邑。郑邓邯郸鄞郊 广:庵庐废(屋顿也)序庠 厨厢厅厦
辶:辵,小步走。过遥远造(行走、路程)
彳:徘徊、往、征循徐径彷徨徜徉德徒徙從 例外:很彼律 攵:击打。敲牧教收(收捕)攻
斤:斧头。斩断斫斲斨新(薪)斯析折斧 所(伐木声)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经·陈风·墓门》)
月:肉:臂、腕、脚、肝胆肠。肯胡(颈下垂肉)肖胄 狼跋其胡。(《诗经·狼跋》)
月:朗明朝朔望 欠:呵欠。吹歌欢叹(歎)歉
灬:火。煮热煎烹蒸熟(鱼燕) 贝:钱财。赚贿赂赌贼贫贪 罒(网):罗罚罪罝罾罩 礻(示):祭祀。社神福祸祝祺礼
23
方:旗旋旅旖旎族(镞)施
页: (xie阳平)首。颅额颈项颔颡颧颐颇题顶颠 雕题文身。
酉:酒。酿造。醉醒酌酗酩酊;酿酝酱醋酸。 髟:biao阴平,毛发。鬃鬟髦
隹:zhui阴平,与鸟有关。雀雁雕隼雌雄雏难雅(鸦)雉准 又(寸):手。叔射
可相通之形旁:口、言、欠;土、阜、山;彳、行、辶;米、禾;鸟、隹;骨肉;虫[虫虫]黾;
第三节 义训
一、定义:不通过分析字形、字音,直接解释字义、词义,称为义训。又称“直陈词义”
二、义训的类型
1、同义为训 《尔雅·释言》:“增,益也。” 《说文·一部》:“元,始也。” 《广雅·释言》:“贱,卑也。” 《广雅·释诂》:“龄、齿、稔、稘,年也。” 2、反义为训 徂,存也。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往义) 《容斋随笔》 3、以狭义释广义 ①《礼记·乐记》“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郑注:“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 ②《国语·吴语》“执玉之君皆入朝。”韦昭注:“玉谓珪璧也。” 4、以共名释别名。
薇,菜也。李,果也。珞,玉也。橙,橘属。(均见《说文》) 5、设立义界 《诗沔水》传:“规,正圆之器也。” 《说文·衣部》:“衰,草雨衣也。” 《说文·赤部》“赧,面惭而赤也。”
第六章 训诂学的术语
一、用来解释字词意义的术语: 1、为、曰:(叫、叫做、是。)
用来解释的词+术语+被释词。 水中可居曰洲。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从山鸟声。《说文·山部》 可用来辨析近义词。 2、谓/谓之、为之、之谓 树艺五谷。(孟子) 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 术语+被释词
教人以善谓之忠。 率,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 3、言/之言、之为言
虞候,陆谦,虞侯 言:常用来串讲文意。
之言、之为言:常用来表示此处使用了声训。如: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不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萧之言肃也。君臣相见,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萧,幽韵,心母;肃,
24
觉韵,心母。) 藉之言借也。 荠之为言济也。 祼之言灌也。 4、犹 犹意思是“如同说”,通常是用近义词来进行解释。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晋杜预注:间,犹与也。 :涯崖 5、貌、之貌 意思:??的样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 蚩蚩:毛传:敦厚之貌。 ??地。 6、读若、读如;读为、读曰。
段玉裁:注音;指明通假。 天下倍畔之心。(汉书)
颜师古注:倍读曰背。 隰则有泮。 郑笺:泮读为畔。 芨,读若急。(说文) 7、用来指明通假或古今字。 蚤,早;(通假) 莫,暮。(古今字) 《论语·公冶长》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汉·郑玄注:“孔子叹其勇曰:‘过我,无所取哉’,言唯取于己。古字‘材’‘哉’同。”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郑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柎’??古声‘不’‘柎’同。” 常,同棠。鄂,同萼。 韡:音wei上声。柎:音fu阴平。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豳风·七月》) 载,始也。 9、读破(破读) (1)指明通假。(2)改变读音,以表示意义和词性的变化。 比玺节出入之。比:比照 钲人/伐鼓, 钲人鼓人/伐钲伐鼓。 陈师旅/鞠师旅。告 粗疏——精密 10、《说文解字》中的术语简释: 象形、象╳形、象╳╳之形。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鸟之足似匕,从匕。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尾之形。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一。 本,从木,一在其下。(段注:木下曰本,从木从下。) 从╳,╳声;荆,楚木也从草刑声
从╳,╳省声。售,卖去手也从口(雠无讠)省声诗曰贾用不售
进,登也从辵蔺省声。逢,遇也从辵峰省声。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从╳从╳;从╳╳。牧,养牛人也,从攵牛。诗曰,牧人乃梦。暴,晞也。从日出廾米。
从╳,从╳省。如:归,女嫁也从止从妇省(追无辶)声
亦声:丧:亡也从哭从亡会意亡亦声。返,还也从辵从反反亦声商书曰祖甲返。鉤,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
读若:注音,往往表示音义相通。(已见前。)
一曰: 表示有不同解释,如:嘆,吞歎也。从口歎省声,一曰太息也。(歎,吟也。)段注:“依《说文》则义别,歎近于喜,嘆近于哀。”故嘆训吞歎。
阙:表示此处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谓义阙,或音阙,或形阙。如:上部:旁,溥也从二阙方声。又部:叟,老也,从又从灾,阙。段注:按此有义有音,则阙者谓从又灾之意不传也。
25
新附:徐铉所加。“有许慎注义序例中所载而诸部不见者,审知漏落,悉从补录。复有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承诏皆附益之,以广篆籀之路。”如祚祆吃(喫)唤藏篦。亦有加入正文者,如峰、志、诏。
第七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
一、穿凿附会
1、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2、秃,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段:应为秀)之形,取其声,凡秃之属皆从秃。王育说(段:谓以上为王育说)。苍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审。(段:因一时之偶见,遂定千古之书契,秃人不必皆伏禾中,此说殆未然也。) 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朱熹:矢,誓也。子路以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萧元民《论语辨惑》“如果品德学养不能令人尊敬佩服,是办不到的。??老师向学生发誓取信,实是近乎荒谬。”誓,陈也。陈述。 4、守宫。《汉书·东方朔传》“置守宫盂下。”颜师古注:“守宫,虫名。术家云:以器养之,食以丹沙,满七斤,捣治万杵,以点女人体,终身不灭,若有房室之事,即来矣。言可以防闲淫逸,故谓之守宫也。” 三、望文生训
望寺门而下马。 补讲“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毛传:“布,币也。”笺:“币者,所以贸买物也。”孔疏:“此布币谓绵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布之货币义产生较晚。以布为货币名取其流行布散义,非谓以布匹实物为货币。或以为货币之布是镈的借字。布若是货币,也不需抱。 布匹/钱币(幣)马瑞辰:“币谓刀币,则仍以布为泉布。” 来即我谋。即: 一豆羹 爱而不见。 四、增字强释 《邶风·终风》:“终风且暴。”王引之《经义叙闻》:“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 毛传:“终风,终日风。” 暴,疾风。又如,终风且霾、终风且曀,终温且惠、终和且平、终窭且贫。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渝此盟,以相及也。”及乃反之讹;相反者,相违也。而解者曰:以恶相及。则于“以”下增“恶”字矣。杨伯峻:及本有及于祸害之义,(下引王说)。章炳麟:“王说虽是,终嫌改字。”
五、不解语法由知德者鲜矣。 由,知德者鲜矣。 由知德者鲜矣。
26
新附:徐铉所加。“有许慎注义序例中所载而诸部不见者,审知漏落,悉从补录。复有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承诏皆附益之,以广篆籀之路。”如祚祆吃(喫)唤藏篦。亦有加入正文者,如峰、志、诏。
第七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
一、穿凿附会
1、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2、秃,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段:应为秀)之形,取其声,凡秃之属皆从秃。王育说(段:谓以上为王育说)。苍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审。(段:因一时之偶见,遂定千古之书契,秃人不必皆伏禾中,此说殆未然也。) 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朱熹:矢,誓也。子路以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萧元民《论语辨惑》“如果品德学养不能令人尊敬佩服,是办不到的。??老师向学生发誓取信,实是近乎荒谬。”誓,陈也。陈述。 4、守宫。《汉书·东方朔传》“置守宫盂下。”颜师古注:“守宫,虫名。术家云:以器养之,食以丹沙,满七斤,捣治万杵,以点女人体,终身不灭,若有房室之事,即来矣。言可以防闲淫逸,故谓之守宫也。” 三、望文生训
望寺门而下马。 补讲“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毛传:“布,币也。”笺:“币者,所以贸买物也。”孔疏:“此布币谓绵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布之货币义产生较晚。以布为货币名取其流行布散义,非谓以布匹实物为货币。或以为货币之布是镈的借字。布若是货币,也不需抱。 布匹/钱币(幣)马瑞辰:“币谓刀币,则仍以布为泉布。” 来即我谋。即: 一豆羹 爱而不见。 四、增字强释 《邶风·终风》:“终风且暴。”王引之《经义叙闻》:“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 毛传:“终风,终日风。” 暴,疾风。又如,终风且霾、终风且曀,终温且惠、终和且平、终窭且贫。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渝此盟,以相及也。”及乃反之讹;相反者,相违也。而解者曰:以恶相及。则于“以”下增“恶”字矣。杨伯峻:及本有及于祸害之义,(下引王说)。章炳麟:“王说虽是,终嫌改字。”
五、不解语法由知德者鲜矣。 由,知德者鲜矣。 由知德者鲜矣。
26
正在阅读:
训诂学教案04-02
2018年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03-12
激光打印机常见问题及维护03-09
钢筋出厂合格证汇总07-29
2015.10.27红色故事讲演活动03-01
赣剧的行当流派10-22
捷顺道闸使用说明书实用模板12-24
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在综合性公园中的应用07-19
邮储信用卡“银联在线支付”业务办理流程05-23
喜茶stp战略分析案例04-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训诂
-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