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战略
更新时间:2024-05-30 16: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战略——纪念十月
革命80周年
俞良早(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提要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设想,未来的俄国革命将激发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会反过来支持和帮助俄国革命。从20世纪初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矛盾看,从列宁的思想看,十月革命正是马恩所期望的革命。可是,十月革命以后的欧洲革命过程没有按马恩的预想发展,俄国革命未得到西方革命的支持和帮助。于是,列宁和俄共(布)转向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从而启开了20世纪东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新态势。 关键词 预见 十月革命 列宁 东方社会主义战略
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已经80年了。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异常曲折的过程。在孕育和爆发革命的地方,革命的成果已经丧失了。但是,革命的影响还继续存在着。在世界的东方,仍屹立着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里,工人阶级执政党正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领导着人民前进在十月革命开辟的航道上。在这样的形势下,深刻地认识十月革命,深刻地认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和俄共(布)的东方社会主义战略,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科学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无疑,这是对十月革命的最有意义的纪念。 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期望的一场革命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强国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欧洲面临着爆发帝国主义战争的危险。同时,在各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工人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晚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着欧洲政治局势的发展,期望欧洲爆发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且探索和规划了未来革命发生和发展的路线。他们关于欧洲未来革命发展过程的设想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进而爆发西欧各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又反过来支持和帮助俄国的革命,使其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同西欧各国一起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胜利。他们的这一理论,出发点是对俄国革命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预见到,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来临。当时的俄国,正在成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在这里,既有工农群众同沙皇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又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等。由于这些矛盾的激化,革命运动在不断发展。19世纪70年代,有民粹主义运动;80年代初,有民意党人的活动;以后工人运动蓬蓬勃勃地兴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这些事实,认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将爆发。恩格斯1875年指出:“俄国无疑是处在革命的前夜。”[①]1885年他进一步指出:“这个国家正在接近它的1789年。革命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它每天都可能爆发。”[②]1895年,恩格斯坚持认为:“如果说革命的魔鬼已经抓住了什么人的衣领的话,那就是尼古拉二世。”[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俄国的这场革命要比欧洲其他国家当时的革命先发生。当时,英国的工人运动受到改良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法国的工人运动由于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而处于低潮,德国的工人运动则因为统治阶级实行“非常法”而陷于艰难的处境。到19世纪80—90年代,虽然这些国家的工人运动逐渐转向高潮,但是相比之下,俄国革命的形势比这些国家的革命形势更为成熟。这一时期,恩格斯在谈论欧洲各国的革命形势时指出:“特别是俄国,那里不会再这样持续很久了”[④];“现在一切都取决于最近的将来在彼得堡所要做出的事情,整个欧洲一切有思想、有远见和有观察力的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彼得堡”。
“俄国是本世纪的法国”,“新的社会改造的革命首倡权理所当然地和合情合理地属于俄国”[⑤]。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虽然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它的胜利将推动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19世纪以来,沙皇俄国多次对外发动反革命战争,干涉和镇压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将其称为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堡垒”和“巨大的后备军”,认为只要存在着沙皇俄国,西欧的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得胜利,更不要说西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他们认为,一旦俄国革命爆发和沙皇制度灭亡,局势立刻会发生有利于西方无产阶级的变化。一方面,沙皇俄国的灭亡,“西方就有可能不受外来干扰地、一心一意地致力于自己当前的历史任务: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⑥]。另一方面,沙皇俄国的灭亡,欧洲各国的反动政府会丧失自信心,陷于惊慌失措,这种局面将有利于各国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其三方面,俄国革命会产生一种冲击波,激发西方各国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如果革命在俄国爆发,它就会引起最有利条件的聚合。相反,全面战争将把我们抛进一个无法预料的领域。”[⑦]“在目前,要是俄国发生革命,它就会拯救欧洲免遭全面战争的灾难,并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的开端。”[⑧]
至于俄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即它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要依赖于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的地方才能实现,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只有这些地方的人民才懂得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由此他们认为,西方的社会主义一定会比俄国的社会主义先胜利,俄国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如果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激发了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并且使它取得了胜利,那末俄国革命一定会得到胜利了的西方国家的帮助,它一定
能够走向社会主义,直至胜利。
在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国内存在着“农村公社”的残余。当时的民粹派认为,俄国可以不经过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马、恩没有简单地否定民粹派的观点,而是有条件地肯定了这一点。这就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立即发生,从而促进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使俄国革命得到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关于这个问题,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写道:“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⑨]以后,恩格斯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说:“当西欧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可以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⑩]
然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的“农村公社”急剧崩溃,俄国日益成为“西欧式的国家”。恩格斯认为,以后的俄国,将从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胜利。虽然这时俄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改变了,但是恩格斯仍然强调俄国革命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促进作用,仍然强调俄国革命必须得到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如前所述,他在这个时期提出,新的社会革命的“首倡权”属于俄国,俄国革命的发生将是“全世界社会革命的开端”,意思在于肯定俄国革命对西方革命的促进作用。他1894年写道:“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临近的死亡,也将使俄国有可能大大缩短它现在已必然要经过的资本主义阶段的行程。”[①①]这里的意思,在于肯定西方社会主义胜利对俄国革命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俄国革命,是作为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
“信号”和“开端”的革命,是需要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帮助才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革命。
1917年俄国的革命,包括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所期望的那一场俄国革命。这样提出问题,根据有两个:
第一,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时期至十月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矛盾没有变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了世界领土,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掠夺,并且残暴地镇压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从而造成了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产生了两个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集团,即英、法、俄帝国主义集团和德、奥、意帝国主义集团,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严重。在帝国主义国家内,由于资产阶级统治者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深,工人运动在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时期也好,十月革命时期也好,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矛盾都是这样。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矛盾,决定着世界范围内政治事件的性质和地位。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时期至十月革命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和世界矛盾没有变化,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所期望的俄国革命不论是发生在19世纪后期还是发生在1917年,它在世界政治活动中的性质和地位都是一样的。据此可以认定,1917年的十月革命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期望的俄国革命。 第二,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地位的认识,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一致的。列宁在本世纪初登上革命斗争的舞台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俄国革命的问题阐述了同马克思、恩格斯同样的思想。1915年10月,他在有关文章中指出:“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以便点燃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①②]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更明确地阐述了这样的思想。他在这年3月中旬《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在说到俄国无产阶级下一步的革命任务时说:“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是,在贵族地主的大量土地没有
触动的情况下,在有1905年经验的基础上,俄国这个国家的农民性质能够使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使我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①③]还说:俄国革命“本身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但是它会极其有力地推动全世界的工人运动”,“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行决战”[①④]。同年9月,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一文中,在论及欧洲革命的形势时又指出:“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都有革命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群众,这是事实,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必然性是不容置疑的,要认真支持这个革命”[①⑤]。怎样支持呢?他说:“只能靠推进俄国革命。”[①⑥]还说:“俄国无产阶级一旦夺得政权,就完全有可能保持政权,并且使俄国一直坚持到西欧革命的胜利。”[①⑦]以上论述说明,列宁是把十月革命同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思想上,十月革命是全欧洲以至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和“阶梯”,它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推进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以利于西方的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决战”。
十月革命后,列宁相信西方一定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同年11月4日,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坚信西欧一定会发生革命。”“根据许多迹象,我们可以揣测到,地层下的巨大活动正在人们内心深处进行着。我们已经感到空中雷电密集。我们知道它必将爆发为一场冲掉一切污秽的大雷雨。”[①⑧]他认为,这种情形在德国表现得非常明显,那里的革命正在酝酿中。并且说:“我们不能用法令来制造革命,但是我们能够促进革命。我们??将帮助西欧各国人民发动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革命。”[①⑨]这种思想同他十月起义前的思想及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预料之外的结果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预见,俄国革命会激发西方的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们的预见在一定的程度上变成了现实。众所周知,在十月革命以后,产生了全欧洲革命的风暴。1918年1月,芬兰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人民全权委员会,宣告了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诞生。同年11月,德国爆发以无产阶级为主要力量的人民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的封建统治。1919年春,德国的巴伐利亚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3月,匈牙利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年6月,在匈牙利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在斯洛伐克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1920年7月,波兰无产阶级建立了劳动者的政权——临时革命委员会。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这些国家的工人群众通过罢工、游行示威等斗争方式,反对本国的统治者,声援俄国革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事实说明,俄国革命激发和推动了西方的革命。从这一点看,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预见变成了现实。 可是,十月革命以后的欧洲革命风暴很快过去了。芬兰、德国、匈牙利等国的革命,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工人运动未能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进入20年代以后,西方的工人革命运动走向了低潮。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希望西方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这一预想未能变成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希望“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对俄国革命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俄国同西方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的这一希望也未能变成现实。
西方的工人革命运动走向低潮以后,苏维埃俄国作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一个国家,独树一帜地存在于世界上。在俄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以后,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存在于世界上,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预料之外的,也是列宁始料未及的。1921年7月,列宁明确地指出:“当初国际革命是由我们开头的,我们
这样做,并不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能够使国际革命的发展提前,而是因为有许多客观情况促使我们这样做。我们曾这样想:或者是国际革命将会援助我们,那我们的胜利就有充分的保证;或者是我们将做自己的一份小小的革命工作,即使遭到失败,我们为革命事业仍然尽了力量,我们的经验可供其他国家的革命借鉴。我们懂得,没有国际上世界革命的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还在革命以前,以及在革命以后,我们都是这样想的:要么是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其他国家立刻爆发或者至少很快爆发革命,要么是我们灭亡。”[②①]在这里,列宁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俄国革命前和革命过程中他本人的思想:要么是俄国革命得到欧洲其他国家革命的响应和支持,同许多国家一起取得革命的胜利;要么是俄国革命失败。
苏维埃俄国由于是单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存在于世界上,以后的社会主义发展会有更多困难。换言之,俄国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比欧洲许多国家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困难要多得多。
其一,它必须面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颠覆的威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原来的预想,俄国和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以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会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发起军事进攻,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同这些国家进行战争,反对它们的侵略[②②]。现在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由于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发生革命或者革命没有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的政权仍然掌握在垄断资产阶级手中,苏维埃俄国处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中,面对着这些国家侵略和颠覆的威胁。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在经济军事力量方面远远不如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的前进道路是无比艰险的。
其二,它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样板,只有自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它的故乡即它的发展达到繁荣昌盛的地方,才会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换言之,只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才有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当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并且树立了现成的样板以后,经济落后国家的人民才知道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才能逐步学会搞社会主义。在他们的思想上,俄国就是这样的需要向样板学习的经济落后国家[②③]。可是,历史发展的事实却有违于他们的这一思想。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未掌握政权,何谈树立社会主义样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它就必须单独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由于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样板,它必须自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由于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性,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艰难的。
其三,它未获得“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只有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西方发达国家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此后,它们可以对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俄国提供支持和帮助,包括经济建设上的帮助和政治上的支持。由于西方国家没有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俄国自然不能够获得“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它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必须以自己的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或者需要凭借本国资源上、生产上的某些优势,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交往,同它们建立一定的经济联系。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这样的交往和联系不可能十分顺利和和谐,甚至会有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斗争。这种情况也说明了俄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困难。 三、转向东方社会主义战略
由于西方国家没有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或者没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由于苏维埃俄国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存在于世界上,列宁和俄共(布)不能不转变社会主义战略。事实上,从1921年起,他们的社会主义战略已经开始了转变。
列宁和俄共(布)社会主义战略转变的内容之一,是向东方寻求支持和援助的力量。十月革命以后,东方各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不断高涨。1919年,中国发生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朝鲜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武装起
义。伊朗、印度、阿富汗、土耳其等国人民也展开了反帝武装斗争。列宁注意到了东方革命力量的增长。1921年7月,他在共产国际三大报告中,在讲到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直线地进展”并取得胜利时,针对东方的情况说:“从20世纪初开始,这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亿万人民——实际上是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现在已经成为独立的、积极的革命因素。十分明显,在未来的世界革命的决战中,世界人口的大多数原先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必将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它所起的革命作用也许比我们所预期的要大得多。”[②④]认为东方的革命斗争会在未来的“世界革命决战”中起超出预料的重大作用,这是列宁对东方人民革命斗争作用的充分估计。1922年5月,他在《庆祝〈真理报〉创刊十周年》一文中,在论及东方的形势时指出:“而印度和中国在沸腾。这有7亿多人。再加上周围和它们完全相似的亚洲各国,那就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大半。那里的1905年即将到来,而且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愈来愈快地到来。”[②⑤]1923年初,他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在论及西方国家由于统治者实行改良主义政策而使革命“推迟”下去了时再一次指出:“东方已经最终加入了革命运动,最终卷入了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漩涡。”[②⑥]
鉴于西方国家的革命被“推迟”下去,或者说难以爆发了,而东方人民的革命运动正在发展,力量不断增强,作用不可限量,列宁认为,苏维埃俄国应该从东方寻求支持和援助的力量。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他提出这样的疑问:苏维埃俄国的国力能不能使它坚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呢?它能不能避免同帝国主义国家在未来发生冲突呢?对于这些问题,他的回答是:“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大多数。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
的。”[②⑦]这说明,列宁已经把苏维埃俄国的前途命运同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人民的斗争联系在一起了,已经把俄国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和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东方大多数人的斗争之上了。列宁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着列宁和俄共(布)实现了社会主义战略的转变:放弃了等待西方社会主义胜利并从“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寻求支持和援助的战略,开始实行促进东方革命运动发展并且从东方寻求支持力量的战略。
列宁和俄共(布)社会主义战略转变的内容之二,是开始探索同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就是列宁和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列宁明确地指出,由于俄国的经济条件不同于西方国家,它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应该不同于西方国家。在俄共(布)十大上,列宁在政治工作报告中讲到过渡问题时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具备了实力雄厚的大工业基础,才能保证实现过渡的任务,“而在我国,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只占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②⑧]。他认为,由于这种情况,俄国无产阶级需要同小生产者打好多年的交道,这样就有必要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贸易。在这次大会上,在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中,列宁在讲到无产阶级同小农的关系时,再一次说道:“毫无疑问,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②⑨]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工人占大多数,这个阶级可以成为在社会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支柱。俄国由于小农占大多数,这样的国家要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同小农之间达成妥协,即国家政权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小农生活和生产的措施。在这里,列宁将俄国的过渡办法同其他国家的办法作对比,明确地说它们之间是不相同的。在《论粮食税》一书中,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十分落
后的状况之后,在指出俄国不能采取发达国家的过渡办法之后,正确地提出:“在最近这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③⑩]在列宁看来,需要“中间环节”,是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同其他国家道路的主要区别。 通过新经济政策几年的实践,列宁和俄共(布)基本上完成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找到了同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特点是:
其一,以正确的政策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由于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农民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即个体生产者农民,又由于小农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特点要求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所以苏维埃政权对小农采取了粮食税的政策和允许自由贸易的政策。根据当时的政策,小农每年将自己劳动产品的一部分作为粮食税,上交给国家,自己则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他们可以到市场上出售自己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购回自己消费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品。
其二,允许和支持城市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小农要求进行商品交换,实际上是要求城市提供生活必需的工业品来同他们进行交换,而且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也需要日用品。可是,由于当时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刚刚开始,大工业企业的生产一时难以正常化,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业品以满足农村交换的要求和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苏维埃政权作出决定,允许和支持城市小工业企业发展,发挥它们的作用,生产出较多的工业品,丰富城乡市场。
其三,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由于苏维埃国家的经济技术力量有限,有一些工业部门及工业企业的生产自己没有能力恢复起来。于是,苏维埃国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根据一定的条件把这些企业租让给外
国资本家,让他们到俄国来组织生产,以便于他们把资金和技术带来俄国。这就是所谓租让制。当时,苏维埃国家在能源、交通等工业部门建立了许多租让制企业。同时,苏维埃国家还采取了租赁制,即把一些已经国有化了的企业出租给国内的私人经营者,利用他们的作用尽快恢复生产。
其四,在国有制企业实行经济利益原则。所谓经济利益原则,一是指在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计算生产成本和利润,讲究经济效益,对于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进行物质奖励。二是指对生产者的贡献进行考核,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劳动报酬。1921年10月,列宁撰写了《〈按商业原则办事〉一文提纲》和《一篇文章或讲话的两份纲要》,深刻地总结了以往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这方面工作的措施。
其五,以商业实现城乡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商品交换和商业同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列宁和俄共(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新的思考和作出了新的选择。在苏维埃俄国,城乡之间的联系非通过商业和商品交换不可。而且,在各个生产者之间,也需要商业实现它们之间的正常的经济联系。所以,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在结束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时,首先允许农民在一定的地方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同年10月,恢复了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列宁提出,在俄国全面实现电气化以前,在生产力水平未提高到必需的高度以前,商业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的纽带,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剂。 其六,开展文化革命以促进社会进步。在当时的俄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列宁和俄共(布)认为,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使全体居民的文化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便不能在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便不能实现电气化和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他们提出,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如发挥各类学校的作用和现有教师的作用,利用报刊、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发挥各种文化团体的作用等等,全面开展文化革命,特别是在农村大力推进文化革命。
上述内容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同俄国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同东方其他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实际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当时俄国的实际同东方其他国家的实际有许多相同点或者说近似点。如它们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都是商品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都是文盲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等等。这样,苏维埃俄国当时采取的有关措施,如支持发展小农经济、发展商业和商品交换、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实行物质利益的原则等等,东方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也可以采用。关于这一点,列宁曾经说过:如果认为俄国革命有许多特殊性的话,“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③①]。在这里,他虽然说东方其他国家将来革命的特殊性会比俄国革命更多一些,但他强调俄国革命和东方其他国家的革命都具有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的特殊性,这实际上是强调了俄国革命过程和东方其他国家革命过程的一致性。当前东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在改革中采取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措施,说明他们借鉴了当初列宁和俄共(布)找到的社会主义道路,说明这条道路对东方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列宁和俄共(布)在20年代初西方工人革命运动走向低潮以后,把视线转向东方,从东方国家寻求支持和援助的力量,并且探索和找到了同俄国以及东方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他们转向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
列宁和俄共(布)的这一战略转变,启开了20世纪东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新态势。30年代中期,前苏联克服了重重困难,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取得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以后,苏联军民抗击了德国法西斯的猖狂进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二战结束后,东方的十几个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50年代,
世界的东方形成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相互支持、共同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新局面。80年代以后,虽然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改革路线错误而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东方仍然有一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仍然在世界的东方飘扬。如果说,人类历史上的20世纪是东方社会主义的世纪的话,那么它的起始点则是十月革命以及列宁和俄共(布)的社会主义战略转变。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8卷,第6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4卷,第450—451页。 ③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9卷,第383、332页。 ⑤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1卷,第540、363页。 ⑥ ⑩ ①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2卷,第510、502、49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7卷,第6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1卷,第231页。 ①②《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7卷,第54页。
①③ ①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90、91页。
①⑤ ①⑥ ①⑦《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178、178、179页。
①⑧ ①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56、57页。 ②⑩ ②① ②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第40、39—40、40—41页。
②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5卷,第353页;《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8卷,第88页。
②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2卷,第502—503页。
②⑤ ②⑥ ②⑦ ③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176、390、390、372页。
②⑧ ②⑨ ③⑩《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第21、50、217页。
正在阅读:
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战略05-30
2012公务员申论写作技巧05-20
区基层党组织运行现状情况调研报告11-04
小学生成长的烦恼作文500字06-14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与答案06-03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整合 新人04-17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07-02
美好的童年生活作文500字06-28
综合英语二下册课文翻译(二)10-01
女人六种肾虚症状和治疗05-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十月革命
- 主义
- 战略
- 东方
- 社会
- 交通安全
- 关于财政所重新申报市级文明单位的请示
-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精品首发值得参考】
- 恒田公司创新企业申报材料
- 亚磷酸三脂行业规模份额调查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19年目录
- 新加坡纸货市场简介
- 法律文书写作自考真题及答案__2011年1月—2001年10月
- 5-2-1数的整数_题库学生版
- 会展
- Matlab学习总结小论文
- 党委党支部换届选举全套资料汇编
- 2017年物业管理创优方案
- 资产评估自考习题集
-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带答案)
- 度米文库精品文档描写雪优美片段100句
- 抓常规重管理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改
- 山东省考试法律法规与政策题库答案-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
- 某粮库24m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散装平房仓工程施工组
- 高职中职《汽车维修》期末试题
- 变电站值班员高级工技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