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及机理

更新时间:2024-06-29 19: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糖尿病治疗

1现代综合治疗:199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糖尿病现代综 合治疗的五项原则:

(1)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饮食控制的目的是既减少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减轻体重,又达到合理膳食,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

(2)运动疗法:是肥胖的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型)的主要基础治疗手段,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之一,只有及时监测糖尿病的病 情变化,才能及早调整治疗措施,达到良好的控制。

(4)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也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 ,包括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其中合理选择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是治疗的重点, 治疗达标是其目的。

(5)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成为了 解自己病情最准确的撘缴鷶,有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

有的学者按照上述五方面措施及要求,将其归纳为五句格言: 饮食治疗终身如日,此为基础; 运动疗法活动适量,贵在坚持; 药物疗法讲究效果,治必达标; 教育科学引人入门,知术通理; 血糖监测合理调控,持之以恒。

2Ⅰ型糖尿病:在实施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Ⅰ型和Ⅱ型治疗原则 是有区别的。Ⅰ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

(1)胰岛素治疗应一步到位:一旦确诊为Ⅰ型糖尿病,必须及时应用胰岛 素,尽快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

(2)正确处理缓慢进展型糖尿病:该型的临床病程与Ⅱ型相似,但磺 脲类药物可促其β细胞加速损害,而使之很快演变为完全性的Ⅰ型糖尿病,因此如果诊断该 型可能性大,则应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样对其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程 度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减缓病情进展与恶化,并减少酮症倾向。

(3)及时采用DCCT治疗措施:DCCT即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 本试验证明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其接近正常,能有 效地延缓Ⅰ型糖尿病病人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并减慢其病程。在胰岛素常规治疗情况下,若不能获得良好控制,应 及早接受强化治疗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使血浆胰 岛素水平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并维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4)自我监测血糖:Ⅰ型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较 快,应依靠自我监测,调整和维持治疗达标。

(5)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均应突出Ⅰ型的特点,同时应 注意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更仔细地做好糖尿病教育。 3Ⅱ型糖尿病:除糖尿病治疗的一般原则外,如教育、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自我监控,还应突出以下方面:

(1)实施阶段性治疗: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治疗应有区别,具体方法请参见糖尿病阶 段治疗部分。

(2)必要时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是:非肥胖者,病 程长,经过阶段性治疗、饮食疗法和合理调整口服降糖药后,仍治不达标者;确 认磺脲药治疗失效者;急性代谢紊乱、应激状态、妊娠等情况。

(3)磺脲类药(SU)加小剂量胰岛素联合治疗: SU可促进胰岛素释放和改善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详见SU作用机制),小剂量 外源性胰岛素可纠正低胰岛素血症,从而抑制肝糖生成并促进葡萄糖利用,其最 终目的是利用较小的生理剂量胰岛素,以打破慢性高血糖所致的恶性循环。

(4)胰岛素强化治疗:经上述联合治疗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 ,即不能达标者,应采用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 伴有胰岛素抵抗的Ⅱ型患者。

(二)糖尿病治疗目标 1糖尿病治疗目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的包括以 下8个方面:

(1)消除糖尿病症状,让病人自我感觉更舒适。有些病人治疗后自觉 症状消失,但血糖控制并不好,应引起注意。

(2)纠正糖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3)纠正脂代谢紊乱及其他代谢异常,预防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 生。 (4)防治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各种伴发病,减轻病人 痛苦。

(5)保证儿童、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

(6)保证育龄期妇女的正常妊娠、分娩和生育。

(7)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学习糖尿病基本 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我监测技能,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并自觉运用于病情监控和自 我防治之中,如自测尿糖、血糖,注射胰岛素技术,以及低血糖的自我处理等,以减 轻摻】邓鹗与摼酶旱。

(8)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参加正常的社会劳动和社交活动,拥 有正常的心理和体力状态,努力使之成为健康长寿的人。 2糖尿病控制指标: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糖尿病控制指标。由于高血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基 础,故无论何种标准,均应以达到上述目的为原则,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止低 血糖,同时还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控制指标必须个 体化。 (1)糖尿病代谢控制生化指标:在制订病人的控制指标时,应结合病情轻 重、年龄、有无慢性并发症、文化程度、医疗保健条件及经济状况,做到因时 而异、因人而异。当然达到理想控制是最好的,但不考虑个体差异而一味要求 达到这一标准则也是不现实的。表3-1、2分别列出了近年来国际上推 荐的生化控制指标和糖尿病控制指标,可供医生和病人在监测病情时参考。

(4)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一般控制指标:上述控制指标比较详细地列出了良 好、中等、差的标准,一般要使病情控制在中等以上水平,才能称为治疗 达标。但上表较复杂,多由医生评判病情控制水平。为了更有效地评判治疗 效果,需要有一把简单、便于记忆、可及、可行又能达到治疗目标的尺子,以使医生 及患者便于应用,尤其便于老年患者、门诊及院外治疗者使用。为此,国内糖尿 病专家提出了下述一般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指标(表3-4)。一般达 到表中所列标准者,即为治疗达标,未达到指标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使 之达标。另外,若想详细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应按表3-1、2中所列标 准执行。

基于上述糖尿病控制指标的认识,医生应对患者制订并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 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及时复诊并自我监测血、尿糖水平变化,及时检测 HbA1c水平,三者有机配合,及时恰当地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人获得治疗 达标。这种切合实际的控制标准,即使达不到理想的控制水平,也比控制不良、 任病情自然发展为好。医务人员必须告诫病人,治不达标是有害的,并使之相 信治疗的控制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合理的和可行的。 二、糖尿病教育

(一)糖尿病教育目的及意义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的五大措施之一。糖尿病教育从广义讲就 是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让人们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1广泛糖尿病教育,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病:

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目 前认为家族史、饮食习惯的不适当变化、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 、精神紧张、年龄等因素,可能与糖尿病发病有关。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水平 的提高,人们饮食上单纯追求精细、高热量,暴饮暴食,生活无规律,体力活 动减少,社会心理压力加大,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均是导致糖尿病患病 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在全民开展糖尿病教育,让群众了解其诱发因素和危 害,可以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降低我国 糖尿病发病率,对于卫生保健工作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有效的教育,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致残率,降低其危 害: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初诊时约80%已出现慢性并发症,而无并发症的患者约 75%以上尚未被明确诊断,未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资料显示 ,由于我国患者病情控制差,绝大部分病人临床诊断时已经出现并发症,因 肾、眼、心脑血管、足等病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国外。其中缺乏 糖尿病教育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开展有效的糖尿病教育,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那 么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早期治疗。现在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有效的病情控制 ,可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 患者的寿命。因此,有效的教育,可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3加强糖尿病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糖尿病对全世界、我 国人民造成的健康与经济负担,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占第三位,而且 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美国每年用于该方面的费用高达920亿美元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约占全世界的1/5,到2000年可能达到2 000 万人,势必要增加卫生保健的经济负担,直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现 在正处于关键时期,若加强教育,认真进行早期防治,投入一定的人力、 物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为此,我国卫生部门 正在制订实施三级预防战略,卫生科研部门已把糖尿病防治列为九五攻关课 题。这必将促进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减轻国家医疗负担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糖尿病教育对象及内容 1一般人群教育:

主要是在全社会宣传糖尿病发病因素,如肥胖、体力活 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对他们宣传当前糖尿病惊人的患病率,糖尿病的 危害性,并说明糖尿病是可以防治的。强调指出糖尿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应采取的 预防措施。对于已检出的糖耐量异常者,更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进行严密观察、随访, 预防其转变为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需要终生治疗的 慢性病。因此必须使患者及其家属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治疗方 法及自我监测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取得较好的效 果。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经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病情控制达标的时间缩短, 控制水平优于未接受教育者,并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 量。

3糖尿病专业医生、护士以及营养师的教育:

培训糖尿病专科医 生,是做好糖尿病宣传教育的关键。主要依靠有丰富糖尿 病知识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病人如何进行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 ,如何正确对待各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防治队伍的建立及再教育,有利于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更好地实施糖尿病教育。国外一般各医院均有糖 尿病防治小组,成员有糖尿病医生、护士及营养师,甚至包括牙科、眼科医师 。对糖尿病防治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并组织实施对患者的指导教育。 (三)糖尿病教育方式 卫生部《1996~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有 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糖尿病教育工作者队伍,广泛开展糖尿病教育 。国际上把糖尿病教育放在病因研究和临床研究同等重要 的地位上,建立了糖尿病防治教育系统,图3-1列出了西方发达国家 常用的糖尿病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教育工作也已起步,并取得不少成绩 ,总结各地经验,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式如下:

1社会舆论宣传:如通过电视、广播、报刊 、杂志,宣传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危害及防治方法。糖尿病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 感,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同时应提醒各地卫生管理

部门重视,提高大众的糖尿病防治水平。 2举办糖尿病医护人员培训班:

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治网 络还不健全,尤其是社区基层缺乏糖尿病防治人员。有计划地

培训糖尿病专业技术人员,先城 市后乡村,逐步建立起各地的糖尿病防治中心及社区糖尿病防治小组。 3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

是糖尿病教育的最后和最关键环节。目前国内 采用的教育方式有: (1)举办糖尿病知识学习班,使患者了解有关基本知识、治 疗方法和自我监控技术,如学会注射胰岛素、使用尿糖试纸及血糖仪等。这种 学习班可在病人住院时组织,也可在院外以社区教育的方式组织。

(2)开设糖尿病咨询门诊或热线服务,及时解决患者治疗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

(3)组织病人经验交流会,讨论治疗体会,使患者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树立 康复信心,改善生活质量。

(4)建立病人登记卡及患者自我监测记录卡,便于系统 观察病情及进一步指导患者的治疗,提高医生和患者本人的糖尿病防治水平。

三、饮 食 疗 法

(一)饮食治疗目的和价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应实施有 效而又合理的饮食治疗。否则,即使使用了各种药物治疗,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 果。 1饮食治疗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1)合理饮食:选择恰当的饮食种类 ,保证机体的基本生命需要,保证青少年患者生长发育的需要及妊娠妇女供应胎儿 发育的需要。我们通常把这一目的称为撋攀称胶鈹。

(2)控制总热量摄入:降 低餐后高血糖水平,以利于病情控制,减轻血脂代谢紊乱,减缓慢性并发 症的发生与发展。这是单纯意义的撘晨刂茢。作为综合防治五项措施之一的饮 食治疗,既要有利于控制病情,又需保证机体的基本需要。

2饮食治疗的价值:

(1)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 :糖尿病病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低下,热量过高,可增加胰岛 负担。

(2)减肥:特别是Ⅱ型病人,肥胖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可造成胰岛素抵抗, 控制饮食可使体重下降,减少过剩脂肪,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提倡多食高纤维素类食物,降低餐后高血糖,反馈性地减轻β细胞 负担,降低胰岛素水平。

(4)提高消瘦者的体重,改善个体的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满足 妊娠哺乳期妇女能量增加的需要。 (5)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尤其是血脂代射紊乱。

(6)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的低蛋白饮食、 高血压等的低盐饮食等。

(二)饮食选择 1饮食量:

一般指按照各地生活习惯确定的主食量,严格 讲是指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安排撘沉繑的原则是既要考虑减轻胰岛β细胞 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保持膳食平衡,以使体重恢复到标准体 重左右的水平(标准体重±5%)。因此肥胖者总热量要少,消瘦者相对要多 。 2饮食结构:

即饮食中糖、蛋白、脂肪各成分的比例。原则要求比例要 合理,但在具体实施时较为困难和复杂,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在充分 考虑各人病情、阶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前提下,制订个体化的饮 食结构计划,并严格实施。事实上,在糖尿病治疗中,饮食结构经历了一个动 态变化的过程(表3-5),目前绝大多数糖尿病专家主张高糖、低 脂、高纤维素膳食。

(1)碳水化合物:即糖。目前国际上认为,在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高糖饮 食,一般以占总热量的50%~65%为宜,甚至有人说可高达85%(血 糖>111 mmol/L者应予限制)。

食物的选择:①以谷类主食为 基础,应占碳水化合物总量的2/3以上;②其次可补充适量的水果、薯类、 蔬菜;③鼓励食用含高纤维的食物(又称缓慢性碳水化合物。该类食物摄食后血糖 升高缓慢且不明显),也称摰头从π蛿碳水化合物,特别对改善餐后高血糖有 益。这一饮食原则尤其适合于我国以谷类为主食的国情。

(2)蛋白质:还没有科学依据以决定其摄入量,多数学者倾向于适当提高蛋白质比例 ,但应结合我国国情。一般应占总热量的12%~20%;小儿、孕妇、营养不良 、消瘦、消耗性疾病者,可酌情增加;肾脏病变者,应给予优质低蛋白膳食, 占总热量的10%左右(08 g/kg2d)。

食物的选择:①植物性蛋白 质与动物性蛋白的比例以2∶1为好;②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谷类和豆类及 其制品,如谷类稻米每100 g中约含7g蛋白,含量最高者为豆类,黄豆蛋 白含量约为366%(表3-6);③动 物性蛋白是提供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 全靠外源食物供给。常见的必需氨基酸有赖、蛋、缬、亮、异亮、苏、苯丙、 色氨酸8种,含必需氨基酸成分较多的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质量较好者有畜肉 、禽肉、鱼类、蛋类等。

(3)脂肪:人体需要一定量的脂防。但总的来讲,现代生活中应适当限制其摄入。按 美国饮食指南建议,食物中脂肪所供热量应≤总热量的30%,对肥胖者, 这一比例应进一步降低。一

般主张低脂饮食(<50 g/d),应限制高脂饮 食(>100 g/d)。不仅要限制脂肪摄入总量,而且要考虑脂肪中饱和 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二者之比应为1∶2,或者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1∶1。尤应注意胆固醇摄入量不要超过300 mg/ d(相当于一个 鸡蛋黄

的胆固醇含量)。对于血胆固醇增高者,应遵循下列原则:总脂肪量<30% ,饱和脂肪酸<7%,胆固醇<200 mg/d。若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均增高,除应遵循 上述原则外,还应 增加单不饱合脂肪酸的比例,可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 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2∶1。

食物的选择:①宜食用不饱和脂肪酸高 的植物性脂肪,尽量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很多的动物性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高低与脂肪存在的状态有关。于常温下,含量高者呈液体,通常称为油;含量低者 常呈固态,称为脂肪。如花生油、豆油、 菜籽油为最常选用的植物油,其他品 种如玉米油、芝麻油、芥子油等品质也不错,但因量少不能作为常规食用的油类 。动物脂肪应尽量少用,低脂动物食品依次为鱼、禽、蛋、畜,故应多摄食水产 品,家畜肉类羊牛瘦肉好于猪肉。②近年来发现两种脂肪酸Omega6( ω6)和Omega3(ω3)的比例对防治糖尿病十分重要。一般认 为ω6/ω3的值在50左右时有降低和预防高脂血症的作用。椰汁油、 芥菜油中ω6低,鱼油中ω3高,故当前提倡吃鱼油、椰汁油、芥菜油。

(4)食物纤维:有两类纤维:①可溶性纤维有果胶、藻胶、豆胶、树胶,存在于干水 果、海藻类、豆类等食物中;②不可溶性纤维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存在于 谷类、蔬菜等植物中。食物纤维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降脂,特别可降低餐 后高血糖,故在饮食结构品种的选择中,主张多食粗粮、蔬菜、海藻、杂豆等 。食物纤维的摄入量尚无统一规定,但一般主张每4 184kj(1 000kcal)热量饮 食中应有20~25 g纤维。如日本人一日30~35 g纤维,美国人20~3 0 g纤维。

(5)食盐限量:多数人认为摄盐过多易促发高血压,故建议食盐不超过10g /d,美国专家认为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 g,相当于食盐76 g。 (6)微量元素:特别对年龄高的病人,应鼓励多摄入含微量元素铬、锌、锗、硒的 食物,其中铬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补充微量元素的标准, 一般在饮食结构合理、不偏食的情况下,无需额外补充微量元素。 (7)节制饮酒:糖尿病病人尤其要节制饮酒。饮酒的害处主要是打乱了饮食控制计划 ,易诱发脂肪肝。从长远观点看,更应戒酒,若确实不能戒酒,则 每日允许量:30°白酒80 ml,葡萄酒200 ml,啤酒400 ml,威士忌70 m l。

(8)甜味剂:分热能性和非热能性甜味剂。①热能性甜味剂即各种调味用糖, 常见的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果糖、蜂密糖浆等,非常见的有木糖醇等 。

除果糖、木糖醇对血糖影响较小外,其他种类均影响血糖水平,故应限制使 用。有条件者可用木糖醇代替蔗糖等甜味剂,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木糖醇市面有售。②非热能性甜味剂,常见的有糖精、蛋白糖(阿斯巴甜 )和甜味菊甙,这三种物质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糖精和 甜味菊为蔗糖甜度的300~500倍,糖精每日用量应<1 g(妊娠妇女禁 用),蛋白糖应<50 mg/kg体重。

(三)饮食处方

1饮食处方制订原则:

(1)按理想体重及劳动强度确定每日总热量(表3-7、8)。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5,实际体重超过标准10% ~20%称为超重及肥胖,而低于10%~20%称为体重不足或消瘦。

(2)以植物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做到粗细粮搭配,以粗为主。 表3-7 不同劳动强度每公斤体重每日所需热量(kj) 超 重

或肥胖 正常体重 体重不足 或消瘦

休息状态 84(20) 105(25)126(30) 轻体力劳动 105(25)125(30)146(35) 中等体力劳动 126(30)146(35)167(40) 重体力劳动 146(35)167(40)188(45) * 括号内数字的单位为千卡(kcal)。

表3-8 劳动强度的种类

轻体力劳动

包括所有坐着的工作、洗衣、做饭、驾驶汽车、缓 慢行走等 中等体力劳动

搬运轻东西、持续长距离行走、环卫工作 、庭院耕作、油漆、管道工、电焊工、电工、采油工等 重体力劳动

重工业、重农业、室外建筑、搬运工人、铸造工人、收割、挖掘、钻 井工人、木工等

(3)尽量按生活习惯确定主副食种类,同时照顾到饮食的科学性和食物种类多样 化。如谷类、薯类、豆类主要提供 碳水化合物、热能,动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 、脂防,黄豆主要提供植物蛋白,油类主要提供不饱和脂肪酸,蔬菜、水果主要 提供粗纤维、矿物质、维生素。

(4)根据生活习惯合理分配各餐次饮食,现多主张 少食多餐,有些学者主张每日六餐制,但应根据生活、工作条件适当实施。 (5)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要根据病情灵活制订食谱。 2饮食处方制订:

即制订食谱。有下列几种计算方法: (1)食物成分表法(细算法):最接近科学营养饮食,但计算繁琐,需要由临床 营养师协助制订,最适于住院病人。饮食中各种成分参见表3-6。

(2)简易主副食构成计算法:首先要明确病人身高、实际体重、 从事的劳动强度、目前的饮食状态及习惯。主食是指日常所吃的米、面食,副 食是指菜、肉、蛋、水果等。

①主食:主食量(g)=(标准体重/10+10)350。该计算公式是按轻体力 劳动强度制订的基础量,应结合下述情况适当调整:每增加一个劳动强度 主食增加75 g;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每增加5 kg,主食减50 g,体重每减少5 kg则增加50 g;原食量特别大者,不可一步到位,应逐渐减量直至达到规定的主 食量。

②动物性食品:一般以50g瘦猪肉所含的蛋白质量作1份的标准,用份表 示,即一日份数=主食量320(系数)÷(50350)。例如主食量为250 g时,所 需份数为2份。与1份相当的食品除50g瘦猪肉外,还有250 g牛奶 ,1个鸡蛋,羊、牛肉50g,鱼50 g等。但应注意体重变化时,上面的系数亦 应相应变化,当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每增加或减少5 kg时,其系数均增加 10。 ③黄豆及其制品:一般要求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为2∶1。黄豆是供应植物蛋 白的主要食物来源,故每日可斟情加用相当于黄豆125~100 g的豆制品。

④植物油:用克数计算。每日植物油摄入量(g)=主食量(g)3008(系 数)。有时用匙表示,1匙相当于10 g。

⑤青菜:每日不少于500 g,多不限,三餐均要食用。

⑥其他:原则上少吃水果,但不是禁止吃,每次100 g左右,最好在两餐之间 吃,应选用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犁、桃、橘子、果光苹果、西瓜等。少吃 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红富士苹果等。常见水果含糖量见 表3-9。另外,不要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表3-9 水 果 含 糖 量 表

名 称 含糖百分比 名 称 含糖百分比 葡萄 82 柿(盖柿) 108 柚 122 柿(高桩) 186 柑橘 128 鲜枣 232 苹果 130 干枣 728 香果 119 红果 221 沙果 151 鲜荔枝 133 鸭梨 90 桂圆 160 桃 107 枇杷 66 杏 111 香蕉 195 李 88 菠萝 93 草莓 57 栗子 448 樱桃 79

饮食处方举例:患者男性,54岁,身高170cm,实际体重81通科员,病人的饮食处方为: 主食量=(标准体重 10

kg,普+10- 20)350

=(170-100 10-1 0)350≈300(g) 三餐分别为50g 、150 g、100 g。

动物性食品量=300340÷(50350)=5(份)

三餐分配可为1∶2∶2,如早餐牛奶250 g,中餐、晚餐各吃瘦肉100 g或鱼100 g 。

黄豆制品:相当于50 g黄豆的制品,如豆腐、豆腐皮等,分配到三餐。 花生油=3003008=24 g,相当于二匙半。 青菜:如三餐青菜分别给予100 g、250 g、250 g。

水果:每日吃橘子1个,100 g左右的苹果1个或西瓜250 g(分二次吃)。 (3)简单主食固定法:无条件严格制订饮食计划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这一方 法。

①普通膳食:适用于体重大致正常,一般状况较好的病人,主食按劳动强度 分别估计,即休息时,每日主食200~250 g;轻体力劳动者每日250~350 g;中体 力劳动者每日350~400 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400~500 g。副食大体与家庭中其他成员 相同,动物性食品150~250 g;烹调用油3~4匙;蔬菜500~1 000 g。 具体种类安排可适当调整(表3-10)。 表3-10 普通膳食常用饮食计划 身高热能谷类蔬菜类瘦肉类豆乳类油类 (cm)(kj)(g)(g)(g)(g)(g) 1556 278225~2505001004014 1606 905250~2755001254014 1657 533275~3005001254018

1708 161300~3255001504018 1809 416350~3755001754018 18510 044375~4005002004018

②低热量膳食:适用于肥胖者,应起到减肥的目的。主食可比普通膳食减少 10%以上,副食中动物性食品、食用油减少10%,同时加强体育疗法。作者 认为现代生活方式中副食比例明显加大,在制订饮食处方时,应适当减少主食 量,宜采用低热量膳食。

③高蛋白膳食:适用于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主食量可比普通膳食增加10%以上, 动物性食品增加20%以上。 (4)食品交换份法:让病人比较准确地掌握每天摄食

的热量数及糖、蛋白、脂 肪三大营养物质的量,是很难做到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将食 品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产生总热量及其重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找出 其规律性,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为此,日本糖尿病协会发明了一种食品交换 份法以制订饮食处方,将每种食品能产生335 kj(80kcal)热量的重量作为1个食品交换 单位(简称单位)。大多数食品日常摄入量所释放的热量相等或有倍数关系, 用这种单位换算食品种类非常方便,而且又相对准确。下述表3-11、12列出了我 国常用食品的一单位重量及按总热量制订的食谱组成。总热量的计算方法同细 算法,根据总热量可查表得出每日应进食食物的总量及种类,并及时调整种类 ,保证营养需要及平衡。 四、运 动 疗 法

(一)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中国有一句俗语:摲购蟀俨阶撸?到九十九敚沂玖嗽硕匀死嘟】档囊娲ΑJ率瞪显缭冢?300多年之前, 我国古代医学家巢元方即指出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他在《诸病源候 论》一书中说,糖尿病病人应该撓刃幸话俣剑嗾咔Р剑缓笫持當。到 18世纪中叶,外国的医学家也开始主张糖尿病病人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有人 甚至把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虽然当代运 动疗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评价,但人们发现影响人类寿 命的四大因素棗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减低,均与运动不足有关。 因此,运动疗法在糖尿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已列为现代综合治疗的五大措施 之一。其主要治疗价值包括如下几方面: 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病人通过运动锻炼,即使不伴 有体重下降,也可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提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从运动生 理效应角度讲,急性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解,使血糖下降, 而慢性长期运动可改善肌肉等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肝糖原、肌糖 原的分解及末梢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降低。

2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

有效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组织 中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同时 促进脂肪分解及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的利用。这样既可使过剩的脂肪组织消耗,起 到减肥作用,又可起到降脂和调节脂代谢的作用,有利于预防慢性血管并 发症。 3增强体力及运动能力,改善精神状态:

运动锻炼可提高最大耗氧量, 持久的运动可增强肌力、耐力,增强体能,使体格健壮;也可促进运动的调整 力、柔韧性等所谓撛硕芰;同时还可改善心、肺功能。另一方面,运动锻 炼有利于恢复心理平衡,消除焦虑等应激状态,使病人精神上有爽快感、充实 感、满足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决断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体力恢 复和精神心理状态好转,十分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4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基于以上运动的治疗效 应,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降脂、减肥、降糖,有利 于糖尿病病情的综合控制,进而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 变、肾脏病变等的发生和发展。 5运动效应的最新机制,进一步肯定了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

既往研究提示运动锻炼能使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加,使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增 加或结合力上升,受体后效应增强,如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糖利用改善, 三羧酸循环中酶活性增强。最近人们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进一 步探讨了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发现Ⅱ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性主要源于葡萄 糖转运子(GLUT4)及其信使核糖核酸(GLUT4 mRNA)的减 少,运动锻炼可使肌肉内GLUT4和其mRNA的水平升高,并认为这是决 定运动疗法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的主要机制。 (二)运动处方

撛硕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任何体力活动,但撛硕品〝是指对 某些疾病能起到治疗作用的运动,一般是指长期的、适度的、持续性的慢性运 动,不包括体力劳动。合理运动能起到治疗作用,不合理运动则不益于身体 健康,甚至可招致意外伤害。不同疾病对运动疗法的要求和目的不一样,对糖 尿病病人来讲,在实施运动疗法时,必须达到上述提到的治疗目的。为了充分体现 运动疗法的个体差异及其效应,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首先提出撛?/P> 动处方斦庖桓拍睿衷谝驯唬祝龋险讲捎谩K淙荒壳霸硕Ψ降亩ㄒ?尚未完全统一,但一般认为是指符合个人状况所制订的具体运动疗法方案。 个人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平素生活、运动习惯及爱好;处方 内容包括:运动强度、项目、时机、持续时间、频率等。 1运动强度及运动量:

运动强度是指某种运动或某种程度的运动在单位 时间内单位体重所消耗的热量。不同种类运动的运动强度不同,例如散步的运 动强度为01942kj/kg2min。运动量=运动强度3体重(k g)3运动时间(min)。运动量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如果把运动强度看成运动 处方中的撘晃兑,那么运动量就是摳靡┑募亮繑。恰当的运动量可以达 到预期治疗目的,运动量过大可造成机体损害,促使病情恶化,因此需要 科学地估算运动量。不同治疗目的如减肥及降糖,其运动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1)减肥:要减肥就要消耗体内过度贮存的热量,也就是说每日所消耗的 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二者之差即为达到减肥目的所需消耗释放的热量,通常 用S来表示,即S=消耗热量-摄入热量。该公式中消耗热量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日常生活消耗热量,用R表示,另一方面为运动处方中所要求的额外 施加的运动量,用X表示。摄入热量即患者饮食处方中所计算出的摄入食物 的总热量,用Q表示。将上述符号套入公式即为:S=(R+X)-Q ①S值的计算:S简称减肥热能消耗量。对于每个患者每日减轻多少体重,并 没有统一规定,但总的要求是既要达到减肥目的,又要易于接受,一般每日减轻50~ (三)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通常所说的运动疗法,其目的是通过运动而达到病情控制。这要靠 运动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来实现。不同类型糖尿病及其病情阶段,对运 动疗法的要求不一样,要实现运动治疗目的,必须合理选择适应症。 1适应症:

(1)肥胖Ⅱ型糖尿病:这类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 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同时有利于减肥,因此为最佳适应症。

(2)轻中度非肥胖Ⅱ型糖尿病:这类病人仍有一定水平的胰岛素分泌,血糖 水平一般不多于167 mmol/L,故可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 用,同时可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起到降糖作用。

(3)病情稳定的Ⅰ型糖尿病:可试行运动疗法。缓慢进展型糖尿病病人, 尚有少量的胰岛素分泌,运动既可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又可促进肝 脏葡萄糖输出,血糖变化不大。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自体胰岛素严 重缺乏,只有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之后,才可施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对Ⅰ型患者血 糖控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但可能有利于改善体力状态。 2禁忌症:

(1)严重的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在未应用胰岛素很好 控制病情的情况下,运动不仅不能促进肌肉对糖的利用,而且能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 输出,使脂肪分解增加,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2)伴有肾脏并发症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蛋白尿, 加重糖尿病肾脏病变。此类病人不适于进行运动治疗。

(3)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者,运动能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 压,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此类病人运动前应作严格的体格检查,即使 允许参加适量运动,也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严密观察运动反应的各 项指标,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切不可超过自身负荷能力。 (4)严重视网膜病变者:运动会加重眼底病变,增加出血的危险。 (5)糖尿病足患者:运动会加剧肢端缺血、缺氧,加重足部病变。

(6)急性代射紊乱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运动会加剧代谢紊乱的程度。 (7)老年糖尿病人伴有下列情况者为绝对禁忌症:各种感染;肝肾功能衰竭; 心功能不全;新发的心肌梗塞,严重心律不齐,早搏,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肺心病,换气功能障碍。

(8)老年糖尿病病人伴有下列情况为相对禁忌症:运动后加重的心律不齐,左右 束支传导阻滞;装有心脏起搏器者;最近有脑缺血病史者;严重静脉曲张,过 去曾有血栓性静脉炎者;神经、肌肉、关节活动障碍者;服用某些药物如洋 如前所述,Ⅰ型糖尿病病因复杂。按最新分类方法,把自身免疫证据明显的Ⅰ型患 者 确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患者通过免疫调控治疗,及早终止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过程 ,可取得良好疗效。目前应用于免疫治疗的药物主要有: 1环孢霉素A(CSA):

(1)性质:本品是从真菌代谢产物分离提纯的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为含11个氨基酸的环 多肽,中性,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分子量1 2026。氨基酸上的碳链对生物活性非常 重要,尚未发现比CSA更好的衍生物。

(2)药理作用: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最常应用于器官移植。作用机制是阻断抗原或T细胞 对巨噬细胞的激活,抑制其生成白介素1(IL1)及前Tn细胞表达IL1受体, 但 不影响巨噬细胞其他功能;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克隆生长和功能激活,抑制辅助性T 细胞释放IL2;诱导特异性TS细胞,抑制T细胞合成与释放IL3、IL4; 并通过抑制T细胞产生γ干扰素而间接影响NK细胞的活性。总之,CSA主要影响淋 巴细胞的早期激活阶段,从而高度抑制由抗原等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3)在Ⅰ型糖尿病的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初诊不久的小儿Ⅰ型糖尿病。常用剂量为5~ 10mg/kg2d,肌注或口服,疗程6个月以上,具体治疗安排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指导。注意 该药与抗结核药利福平等联用时,易使其体内清除加快,降低疗效;与神经毒性药物合用时 可致惊厥。目前该药在国外应用较多,目的是利用该药阻断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过程 ,保 护β细胞功能,许多学者报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国也有些学者进行了临床试验,据 报道效果良好。

(4)局限性:尽管有些研究结果证明该药对Ⅰ型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治疗的时机选择 非 常重要,应及早治疗。若胰岛β细胞破坏已相当严重,则不可能取得良好疗效。另外有些研 究结果表明高浓度CSA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因此剂量的选择也是关键问题。 同时,作为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较多,药价昂贵,因此一定要注意其适应症的选择。 2烟酰胺(Nicotinamide,VitB3):

(1)药理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故发病前给 药,有希望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有关。胰岛朗罕 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通过自由基引起DNA链破坏,而损害了β细胞。

(2)在Ⅰ型糖尿病的应用:用于清除自由基时,每千克体重应用25mg,每周2次 。当与CSA合用时,可减少CSA的用量及其副作用。针对外源性胰岛素抗体能阻断 自身免疫过程中的抗体,因此CSA、烟酰胺与胰岛素合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赛美松(Ciamexene):

也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能抑制T细胞与胰岛内β细胞和有HLA表现型B淋巴细胞 之间的作用,从而预防胰岛β细胞免受免疫损害。此药副作用少,可每日应用30mg,8周 后即可见效,6个月后缓解率可达17%,对初发Ⅰ型病人效果较好。 4其他:

某些单克隆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胰岛β细胞疫苗等,都有某些治疗价值,有 待进一步研究。 (二)胰腺和胰岛移植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希望找到一种糖尿病根治方法,其中胰腺和胰岛移植展现 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1胰胰移植:

目前所进行的胰腺移植均为同种异体移植。根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资料,到1993 年,全世界已进行4 700例胰腺移植手术。早期胰腺移植的效果并不理想,直至19 81年以后,随着CSA的应用,移植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1)适应症:严重Ⅰ型糖尿病,胰岛素控制不良,病人愿意接受者,这类病人可行单纯胰 腺 移植;肾功能衰竭者,于肾移植成功之后再行胰腺移植;肾功能衰竭者,可行肾脏 和胰腺联合移植。

(2)手术效果:根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资料,胰腺移植物和病人1年存活率均逐渐升高 。 1978~1983年,移植物和病人1年存活率分别为26%和73%,1984~19 85年分别为40%和81%,1986~1988年分别为54%和87%,而1987 ~1993年则分别为74%和91%。

胰腺移植成功后,通常移植物在数小时内即可发挥作用 ,使血糖逐步恢复正常,不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即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至于手术成功后对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颇受医学界重视。通常早期并发症可阻止其进展 ,而晚期并发症则无法逆转。

(3)不良反应:胰腺既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外分泌器官。由于其功能特点 ,胰 腺移植的不良反应极为严重,常见的有:移植后手术感染;血管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及出血; 十二指肠胰漏;胰腺炎等。一旦手术失败,除非再次移植,患者将丧失生命。 2胰岛移植:

胰岛移植在我国开展很早,但由于移植物来源不足及免疫排斥等问题,临床效果一直不够满 意。

(1)胰岛的来源及选择:人同种胰岛,主要来源于尸体胰腺的胰岛制备物,关键是纯化提 取物,另一种来源为人胎儿胰腺胰岛提取物,这两种移植物的来源均受一定限制;异种胰岛 ,如猪的胰岛分离物,由于免疫源性的差异,移植效果亦受限制。

(2)胰岛移植方式:主要有:①人尸体胰腺胰岛分离物的肾被膜下及门脉系统内移植;② 人 胎胰腺胰岛制备物的肌肉内移植、腹腔内移植、肾被膜下移植、脑实质内移植等;③人同种 异体或异种胰岛微包囊制备物的移植。

(3)胰岛移植效果:实验研究证实,胰岛移植可逆转糖代谢紊乱状态,疗效肯定,但临 床试验中效果欠佳,还未有胰岛移植后较长期完全纠正糖尿病的报道。我国虽有胰岛移植后 停用胰岛素的病例报告,但缺乏长期随访资料。 (4)影响胰岛移植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①胰岛移植物的质量和数量,只有足够量 生 理活性良好的胰岛制备物,移植后才能充分发挥生理效能;②胰岛移植物的免疫排 斥反应,直接破坏了移植组织,因此克服排斥反应也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关键因 素。

(5)胰岛移植的优缺点:优点是:移植物来源相对较丰富,移植后不良反应较少,不危 及生命;缺点是:疗效差,缺乏理想的移植物制备保存技术,缺乏有效的克服免疫排斥反应 的手段。 (三)现代胰岛素注射技术

1胰岛素笔型注射器:这类注射器形态似笔,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目前国内常 用者为诺和笔Ⅱ型和Ⅲ型注射器。详见前文《胰岛素治疗》一节。 2胰岛素无针注射仪:这种注射器无针头,仅有一极细小的注射孔,通过注射器内的 高 压装置,在压力作用下将胰岛素以喷雾状注入皮下组织。与普通皮下注射法比较,有以下特 点:

(1)药液以弥散状态进入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较快,胰岛素作用曲线更接近生理状态 。

(2)注射舒适,几无痛感,皮下组织损伤极微,便于多次注射,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 量。

(3)减少胰岛素抗体产生。机制不清,可能与无针注射方式改变蛋白结构有关。 (4)使用方便。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类型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方便准确,注射压力可 根据年龄、皮肤状况调整,消毒后可持续应用半月。 (5)价格较昂贵,目前每台售价近万元,难于推广应用。

3胰岛素泵:又称人工胰岛。这一新技术通过模拟正常人胰岛β细胞分泌规律,按照 不同 的速度向体内持续释放胰岛素,可使糖尿病病人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 平。

(1)开环式胰岛素泵:这类胰岛素泵无血糖感受器,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需预先设定,其 输注速率可按需调整。适用于病情难于控制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主要特点为:

①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包括电机、电池、注射器、警报器、连接管及注射针等,无连续 血糖测定仪及计算机系统,因而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

②可以选择多种基础注射模式和餐后追加注射模式。例如MiniMed胰岛素泵可设置12种 不同的基础输注程序。

③使用安全可靠。当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发生低血糖反应或者胰岛素注射通路阻塞时 ,警报器可发出信号,以示需要紧急处理。

④开环式胰岛素泵现有便携式和埋藏式两种。前者可将注射针固定在皮下或肌肉内,体 外 由注射管连接注射泵。后者可埋藏在胸部或腹部皮下或肌肉内,其输导管通过皮下进入静脉 或腹腔,定期将胰岛素需要量经皮注入泵内,而体外不需要连接管和注射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a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