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城广场交通思考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5 07: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花城广场交通规划的思考

摘要 近年来,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向地上地下综合体方向发展,以求更加立体更

加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同样,城市中心广场在城市中心区内,规划设计也向立体化的发展。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花城广场处于广州珠江新城的核心区,也是广州 CBD 的中心,如何解决车流、人流在这个区域内的运转,也是花城广场设计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以广州花城广场为例,对现代城市中心公共空间的交通规划作出思考。

关键词 花城广场 交通 规划

1 花城广场交通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近年来,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向地上地下综合体方向发展,以求更加立体更加有效的利用城

市空间。同样,城市中心广场在城市中心区内,规划设计也向立体化的发展。城市中心广场与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街综合设计,形成了多功能的综合环境。

在 1998 年颁布的《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中》,关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做了指导:“城市广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用以安排辅助设施、停车场和商业设施等。当地下空间的开发未能纳入广场建设计划时,地下管线的安排应集中,以便于

将来对地下空间的开发。”

根据《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的要求,核心区市政交通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体、结合其它交通形式并行以及完善的人行系

统和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并且实现快慢交通分离即过境交通和进出地块交通分

离,公共通道、停车场等资源共享的目标。”

图 1

2 花城广场交通规划现状

2.1 总体交通特征

花城广场处于广州珠江新城的核心区,也是广州 CBD 的中心,规划设计交通需要车流、人流在这个区域中的运转。所以花城广场采用了三层交通系统:人行交通由地下、地面和空

中走廊共同形成立体化的步行系统;地面车行系统由一大循环加三个小循环组成;地下交通以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为主;APM 线与地铁三号线实现无缝换乘。

2.1.1 轨道交通设计

花城广场通过地铁三号线、五号线轨道交通及其站厅、地下集运系统(APM 线)、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结合设计,大大提高了整个核心区进出人流利用轨道交通体系的疏导能力。

APM 全称为Automated People

图 2

Mover systems,旅客自动捷运系统,是一种无人自动驾驶、立体交叉的大众运输系统。APM 线的设计定位是作为 CBD 区的配套公共交通系统。珠江新城交通量以过境交通为主,车辆主要是借道珠江新城在广州大道与黄埔大道之间往返,APM 线的投用正是要满足其内部、珠江新城与天河商贸区、广州塔之间客流的交通需求,可以打通珠江新城对外出入通道。

通过 APM 线与广州地铁的综合设计,极大的整合了全市的轨道交通资源,将花城广

场的服务范围向全市扩大。APM 线与地铁三 图 3

号线相接,平均 7 分钟有一趟列车,市区内的居民通过平均 2.5 次的换乘即可到达花 城广场。从轨道交通的便捷性体现出花城广场在广州市的中心广场的地位。 APM 线在花城广场的各个区域 设置站点。目前轨道交通主要靠 地铁三号线与五号线的枢纽站, 距离广场最近的边缘 200。

2.1.2 停车场与公交站场设置

由于花城广场聚集了数座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大剧院等,并且作为节日庆祝集会的场所,需要大量停车位为市民服务。所以花城广场设

有地下停车场,并且停车场入口分布在花城广场各个位置。 图 4

而作为一处旅游场所,为方便市民及游客,花城广场亦设有地下公交站和旅游大巴站。 地下公交车站和旅游大巴车站均采用人车分流处理,车辆进入人行道边的车道放下乘客,然后进入停车位停靠或通过环岛绕行后到另一侧人行道边接乘客,停车位两侧均设公交车和旅游大巴专用通道,不影响地下道路的直行交通。

2.1.3 人行系统

图 5

图 6

花城广场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体、结合其它交通形式并行以及完善的人行交通和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为交通目标。

于是根据市民到达花城广场的方式不同,将不同到达方式的行人通过广场地面人行系统、下沉广场、道路两侧人行道、人行天桥,并与核心区地下人行通道、周边建筑地下通道及地面架空二层人行步廊连接为一体。

广场周边利用立体步行连廊将核心区的建筑物联系起来,并与花城广场内的步行系统联系起来,可方便到达。

3 对花城广场交通规划总结及改善措施

一,市民到达花城广场的方式有步行、搭乘公交车、搭乘地铁和乘

坐旅游大巴。但位于核心区的公交车站附近,大多为办公写字楼,人气不高,空间 尺度不宜人,马路宽,来往车辆速度快,环境标识性差。

二,广场中,地图及标识较少,虽有大量停车位及地下公交站场,但出入口不明显,对市民及游客带来不便。

三,人行通道大多被绿化包围,虽然道路环境优美,但不易被发现,亦没有明显标识指引市民通往人行天桥;没有地图指导市民及游客从各个方向出入花城广场。

四,交通方式间连接不够流畅,如市民希望通过乘坐公交车到达后步行游览,但因为标识不明显或地图指引不足,使市民在换乘或更换其他交通工具时不便。 根据上文总结,得出以下改善措施:一,尽量多增加交通指引牌及标识;二,交通工具间衔接要更流畅,在各个

交通工具停放点内设换乘指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9xr.html

Top